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宋氏廣愈堂加盟宋氏廣愈堂加盟條件
擴展閱讀
天津定製衣櫃加盟代理 2025-07-01 23:30:32
為什麼要做加盟店減肥 2025-07-01 23:30:22
深圳特色火鍋加盟資訊 2025-07-01 23:28:18

宋氏廣愈堂加盟宋氏廣愈堂加盟條件

發布時間: 2021-06-05 18:28:20

『壹』 我想找宋氏族譜

宋微子啟為宋氏
始祖,下傳十一世武公司空而至春秋,傳至十九世景公頭曼已入戰國,二十四世宋康王偃失國,宋國滅亡。二十六世灃至秦代,二十七世檄已到西漢初年,此後以嫡長子相傳,到六十四世都得角已進入元代末期,因兵災水患,譜牒失傳,宋氏族人各祀先祖。清初文人徐世芳的《亨祖墓碑記》雲:"相傳後漢時,避兵荒,遷於山東萊州府掖縣的宋氏,至元朝顯昌焉。元、亨、利、貞兄弟四人,皆受朝職,二門諱亨仕元順宗,官至兵部尚書,年老辭職歸家,至明太祖洪武元年,抱譜乃歸商丘守祖??吾以知之甚悉,因援筆而為之記。"宋亨字咸慶,自抱譜歸宗商丘,在商丘古城老南關一帶定居,即是宋氏第六十五世。明朝建立後,
宋氏族人興盛,原系宋貴一支,文人仕途顯赫,宋、宋沾、宋權、宋犖、宋筠等相繼脫穎而出,成為明清兩代的名門望族,載入史冊。至民國五年,相傳為宋氏第九十二世。商丘市(宋亨支系):65世:元、亨、利、貞-66世:賢宗、儒宗、瑞宗、朝宗-67世:壯圖、68世:迎文-69世:睛-70世:芷-71世:名敬-72世:崇賢-73世:若蘭-74世:和楊-75世:孔訓-76世:衢-77世:耀本-78世:治平-79世:國賓-80世:義誠-81世:茲、佩、健-82世;於南-83世:琨-(自84世至125世系序派字)文-廣-連-雲-漢-惠-信-忠-孝-謹-緒-延-仁-厚-綿-世-澤-書-聲-振-坤-干-守-訓-永-昭-憲-保-德-可-進-賢-禮-儀-徽-千-古-聖-道-傳-萬-年。
商丘市(宋貴支系):73世:貴-74世:瑾、讓-75世:雲、霓、雷、霞、霆-76世:時、相、照、煦、纁、暉、曜、晹、曉、升、昞-77世:洙、汴、濰、治、汦、濟、渭、汶、渥、湛、浹、沛、洸、清、渻、瀾、潤-(以下自78世至114世系序派字)水-木-火-土-金-齊-聖-廣-淵-恪-慎-克-孝-崇-德-象-賢-萬-邦-作-式-庸-建-爾-恭-尹-茲-東-夏-撫-民-以-寬-永-綏-厥-位。

『貳』 宋氏三姐妹—宋藹齡、宋慶齡、宋美齡的求學歷程

宋藹齡,自上海出發來到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留學歷程.宋藹齡在美求學卻是十分輕松而愉快的。宋藹齡就讀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位於喬治亞州的梅肯市,瀕臨奧克穆爾吉河西岸。市內林木蔥蔥,幽靜閑雅。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創立於1836年,原名為喬治亞女子學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附屬於聯合衛理公會教堂。當初學院規模不大,僅有一幢主樓,學生自然不多。其學生來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後來才增建了配套建築。二十世紀初,主樓由希臘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改為維多利亞式的華美樓房,又增蓋了雙層斜坡式樓頂,使之成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廈」。學生宿舍在頂樓且內部裝備舒適,有大洗臉室和更衣室,每層樓還有一間浴室,里邊有浴盆和瓷製便器。1900年學院又建了一座附屬建築,以為新入學的住宿生提供住處。校園內清靜、舒適的環境,為來這里讀書的女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宋耀如的3個女兒: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後來,這所女子學院也因培養了宋氏三姐妹而名聲大振。

宋藹齡最初在學院里的「預科班」學習,與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一樣,她也是這里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開始的時候,人們都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種說不清楚的復雜心理對待她。宋藹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學生里只有她懂得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服飾打扮,不在於她的外表而在於她的學問。平時沒事的時候,宋藹齡就會站在一旁,去欣賞和研究其他學生的美式服裝。宋藹齡能從一個人的服裝上推算出每個同學的父親到底擁有多少財產。當然這種推斷都是她心裡琢磨出來的。宋藹齡的同學們都把她的沉穩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為這個矮胖的圓臉中國姑娘不會給她們構成任何威脅。

但是,宋藹齡的學習成績異常突出,尤其是數學成績,是所有同學都望塵莫及的。

慢慢地,同學們發現這個看上去很莊重、很嚴肅的中國姑娘,實際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並且熱情、開朗,很好接近,在音樂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華。於是,宋藹齡成了同學們喜歡談論的「熱點」人物。

自從同學們發現了這位中國姑娘的真正性格後,閑暇時都願意聚集在她的身邊,或者懷著極大的興趣擠進她的宿舍,聆聽宋藹齡用甜甜的聲音,講那遙遠而神秘的東方故事。宋藹齡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學們的「俱樂部」。宋藹齡的嗓音甜潤而宏亮,在家父親又教過她唱歌,這使她在演出方面佔有絕對優勢。每當學校集體活動或聯歡時,宋藹齡自然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格里院長的太太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個和藹可親的熱心腸婦女。是她盡力設法使宋藹齡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藹齡對格里夫婦產生了終生難忘的感情。宋藹齡變了,變得更加能適應美國的環境。她穿的全是美國服裝,還學會了五花八門的美國俚語,且英語口語也運用自如。到美國僅1年宋藹齡就剪掉了辮子,梳起了流行的高發式。

宋藹齡的成長還得益於父親的指導。宋耀如經常寫信給自己的女兒,向她介紹最新的上海情況,推薦有關的中國歷史書籍,鼓勵她要自己努力。宋藹齡從父親的信中得到了啟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用東方人的眼光看,宋藹齡的長相並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發生誤會。有一天、威斯里安學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說來藹齡已經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公民」。宋藹齡聽了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反駁說:「我不是美國公民,而是一位中國公民,並且我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

宋藹齡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極為動盪不安的年代。當時中國的落後和美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來藹齡不願做美國公民,而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呢?也許是因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傳統思想的影響造成的,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宋藹齡自始至終都有一顆不變的愛國之心。

為了這位教授的一句話,也為了她初來美國時所遇到的遭遇,宋藹齡的心裡始終憋著一股火。這股火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發泄出來。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1906年1月,宋藹齡經學院特別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溫秉忠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來了。溫秉忠是受慈禧太後的派遣,率領一個清朝教育考察團來美國考察美國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懼怕洋人的慈禧太後,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開明起來了呢?

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被清朝政府勾結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下去了,慈禧太後攜帶光緒皇帝出逃西安後重又返回北京。這時,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變法」,並似乎真的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新政」了。

慈禧太後之所以高唱「變法」,主要是為了應付國內外的危機。《辛丑條約》的簽訂雖然緩和了來自國外的威脅,但她要順應帝國主義的要求,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在列強面前,向他們表明她的政權決不是一個頑固守舊的政權,而是一個能順應「時代」需要的政權。與此同時,慈禧也深知來自國內的危機更加嚴重了。不但在被剝削壓迫的下層廣大群眾中到處埋伏著待燃的火種,而且屬於上層社會的一些階層,包括各地的士紳、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清朝政權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為了緩和這種矛盾,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也為了使人們感到清政權還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後不得不高喊變法,實行新政。

當時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親貴族載振任尚書,工礦業和鐵路都歸該部管理。同時,提出《獎勵公司章程》,允許私人資本自由發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業緊緊控制在官方手裡,到了外國資本已經深深地侵人中國工礦各種部門,官方再無力控制時,清廷才鼓勵私人資本加人。這雖然是對資產階級的一種讓步,但為時已經太晚。

二是廢除科舉考試制度,設立學堂,並提倡出國留學。清政府下令,考試中廢除八股文,整頓京師大學堂,把各省原有的書院改成學堂,要求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設中學堂,各縣設小學堂。各省選派學生用官費送到外國留學。同時,承認了西學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軍制,裁撤舊式的綠營和防勇,組成新式軍隊。清朝末年的各省「新軍」均是在這時形成的。為了培養新式官兵,各省設武備學堂,並以從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學習軍事。

1905年,慈禧太後還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議,居然要實行「君主立憲」了。其實,這只是清王朝妄圖以此向新興的資產階級做一些讓步,以達到他們「解散亂黨」目的的一個伎倆而已。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宋藹齡的姨夫溫秉忠率團來到了美國。宋藹齡立即前往華盛頓看望姨夫。見到溫秉忠之後,宋藹齡非常高興,這畢竟是她來美國後第一次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

隨後,宋藹齡作為溫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中國教育代表團舉辦的招待會。席間,宋藹齡就自己初來美國時的遭遇,向美國總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批評了美國的「民主」。當時,這位美國總統也許是被眼前這位中國姑娘的氣勢給「鎮住」了;據說,羅斯福總統當場向宋藹齡表示了歉意。

當時,宋藹齡的父親來耀如也正在美國為同盟會進行募捐活動。他從當地報紙上得知愛女的表現時非常激動。消息也在同學們中間傳開了。宋藹齡成了新聞人物,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向她打聽當時的情況。

而最令同學們羨慕的還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情景。

宋藹齡和姨夫溫秉忠在華盛頓參加完有關活動後,又前往紐約。在紐約,宋藹齡和自己的父親宋耀如重逢了。站在父親面前的宋藹齡已經不是兩年前離家時梳著一根大辮子、臉上充滿稚氣的小姑娘了。她已經變成了一位操著一口流利英語且打扮入時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妙齡少女了。宋耀如看著兩年獨立生活給女兒帶來的變化,心裡溢滿了欣慰之情。

父女倆從紐約分手後,宋藹齡返回梅肯市,宋耀如隨著溫秉忠渡過哈得孫河,到新澤西州的小鎮薩米特去參觀克拉拉•波特溫小姐創辦的一所朴實無華的學校。宋耀如很喜歡這所學校的氣氛,所以他當場詢問波特溫小姐,明年是否願意錄取他的女兒宋慶齡和宋美齡來這里就學?

波特溫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要求。

1907年夏天,二度赴美考察教育的溫秉忠,帶上外甥女宋慶齡和宋美齡,乘坐「滿洲里」號郵輪啟程。宋家的二女兒和小女兒步大姐宋藹齡的後塵,後踏上了赴美留學的旅程。當時慶齡只有14歲,美齡只有10歲。

10歲的宋美齡是個非常天真和活潑的小姑娘。在旅途中,一天宋美齡同一位從上海回家的美國姑娘在甲板上談天。美國姑娘問她:「你長大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呀?」

「我要當大夫。」宋美齡脫口而出。

「大夫!哦,天哪,我想你不應該干那行,當大夫要去鋸掉人家的腿,你知道嗎?」

「是嗎?」宋美齡大為驚訝,「那我不想當大夫了。這太臟了!」

抵達大洋彼岸時,她們沒有遭遇到大姐藹齡入境時所遭到的可怕經歷,很順利地在舊金山通過了關檢。

最初,宋慶齡和宋美齡姐妹倆被安排在新澤西州薩米特小鎮,在克拉拉•波特溫小姐辦的私立學校補習功課。這是去年來耀如赴美時說好的。

波特溫的學生埃米莉•唐納對宋氏姐妹要來學校的情景記憶猶新:「在我們這個小天地里,這是件饒有趣味的事情,但是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再聽到進一步的消息,因此大家把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有一天早晨我們來到學校的時候,發現她們已經來了。大的那一位非常莊重、文靜,年齡約摸有15歲,看來比我們都大得多。我們當時都9歲左右。她的中國名字叫慶齡,但是不知為什麼,我們總是稱呼她『羅莎蒙德』……我們不常見到她,因為由於年齡和性格上的差異,她自然不會來參加我們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戲鬧。但是,同時還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名叫美齡。她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非常活潑和歡躍,而且相當淘氣。她長得像個滾圓的小黃油球娃娃,她對周圍的一切都興致盎然,不論是新奇的花草樹木,還是房屋和人,她都要盤根問底,打聽清楚。

「這兩個女孩來波特溫小姐的學校後沒有多久,她們的姐姐宋藹齡就來看望她們。藹齡已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女子,她非常和藹,非常友善。她臉上敷著厚厚的一層粉,嘴唇和兩頰塗著硃色。當時已經是1908年,她這種打扮使我們大為吃驚。我們知道,象她這年齡的中國姑娘都喜歡這么打扮,就像年齡大一些的美國姑娘都喜歡輕輕地往臉上撲點香粉一樣。我看得出,她是打扮得很漂亮的。但是我記得,當時還是個小女孩的我,確實是從內心裡希望美齡長大後不要把面孔抹成這副模樣。

「有一天,慶齡和美齡收到一個從中國寄來的包裹,裡面全是給她倆的花花綠綠的漂亮衣物,其中有給美齡的一套漂亮的黑綢服,包括一條黑綢小褲子和一件綉有青龍圖案的上衣。美齡穿上這套衣褲去爬樹玩,爬到樹梢上下不來了。我哥哥趕緊爬上去扶她下來。我們都提心吊膽地站在樹下翹望,只希望她那身漂亮衣裳別扯破了。還好,衣服沒有扯破。」

1908年9月5日,宋慶齡正式考人了姐姐藹齡就讀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此時,宋藹齡正念四年級。

剛入學的宋慶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姐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姐姐還幫助她盡快熟悉那裡的環境,宋慶齡對哲學課最感興趣,文學水平很高又熱心社會活動,因此擔任了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學編輯和哈里斯文學社的通信幹事。

宋慶齡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期間,在《威斯里安》上發表了《四小點》、《阿媽》、《現代中國婦女》和《受外國教育的留學生對中國之影響》等。這些文章宣揚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表達了她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

宋慶齡在美國度過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青年時期。正是留學期間的學習,使宋慶齡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成長為一個成熟豐潤的大姑娘,其愛國主義思想也隨之日趨熾烈,逐漸升華到為革命獻身的境地。

1909年宋美齡12歲時,也考進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此時宋家三姐妹歡聚在了一起。美齡年紀太小,一時還不能當一名正式學生。她也受到了大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美齡從小就崇拜大姐。因為幼時姐妹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她的年齡最小。每當她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傷心地大哭時,大姐藹齡就會輕輕走過來安慰她,為她擦去眼淚和鼻涕。

每逢這時,美齡還是抽抽噎噎地問:「姐姐,你說我能夠長大嗎?」

「能!你一定能長成一個大人!」大姐藹齡肯定的話語給小美齡極大的鼓勵。從兒時起,美齡就產生了對大姐英雄般的崇拜,以後又逐漸轉化為深厚的愛。可以說,這種愛在宋美齡則終其一生末已。

不久,宋美齡和另外兩個和她年齡差不多的美國小姑娘,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班級。她們效仿大姐姐們組織的聯誼會,成立了一個名叫「三個小傢伙」的組織。為了使自己的組織有一間會議室,她們發展了院長為該組織的會員,從而獲准使用大音樂室頂層的一間空房。不久,學校許多老師都成了她們的忠實會員。為了健全「三個小傢伙」,她們還制定了口令、秘密暗號和組織規則。如規定在會議室開會時不準嚼口香糖。一般老師注意不到這一規定,總是津津有味地嚼著口香糖走進會議室,於是三個小傢伙立即大喊大叫表示抗議。

她們還創辦了一份報紙,美齡當文學編輯,另外兩個女孩任美術編輯和記者。報紙是抄寫的,每天發行5份,但每份內容各不相同,售價是每張5美分。

報紙內容獨特,大受同學們歡迎,每天都銷售一空。如其中一份的社會專欄評論說:「多蘿西•迪爾是全校最聰明的姑娘!」

這份報紙賣給了多蘿西•迪爾。

另一份報紙在同一專欄里寫道:「校園里所有的姑娘都說帕蒂•布朗長得美,昨天,有人見她……」

這份報紙賣給了帕蒂•布朗。

三個小姑娘,每天經過辛勤的勞動掙得25美分。她們用錢買來冰激凌、花生和糖果,然後美美地大吃一頓。

三個小姑娘由於辦報辦出了名。一天,她們接到東部一所大學的學生來信,信中說他們聽說了這份獨特的報紙,很想得到一份,以便把它作為美國最年輕編輯的一項紀錄。能受到如此的尊重,當時三個小姑娘們真高興極了。

一個小姑娘說:「我們趕緊給他們寄一份吧。」

「不,」小美齡見解很深刻,「他們沒有附訂報的5分硬幣來。如果這樣便宜地送給他們,我們的報紙不是太沒價值了嗎?」

「對,我們必須讓他們寄錢來。」另一個小姑娘說道。

於是,由文學編輯宋美齡執筆,她們寫了一封信寄去,向對方指出沒附訂報費這一嚴重疏漏。寄信花了她們2美分。她們耐心等待著消息。

不久,東部的索報人寄來了5分硬幣,小傢伙們這才把她們的報紙寄出去。這次又花了2美分郵費。

宋家三姐妹歡聚在威斯里安子學院,這一事情是值得回憶和值得紀念的。但是歡聚的時間太短了。1909年,宋美齡剛剛跨進學院大門,而她的大姐來藹齡做為學院的五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並且面臨著畢業後的選擇。

由於宋藹齡在音樂和表演方面的才能,其主演的《學院生活的變遷》,友善地取笑了衛理公會所屬的學院。這個劇本是學院里的三名高年級的學生根據貝蒂•韋爾斯的著作改編的。其改編人之一就是宋藹齡。

畢業典禮上,自然少不了宋藹齡的表演。她先是朗誦了一段根據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原歌詞改寫的台詞,然後出演了被涉世不深的美國海軍中尉平克爾頓遺棄的忠貞的日本婦女巧巧桑。為了這次演出,宋藹齡專門寫信給父親宋耀如,要他寄綢緞來製作和服。宋耀如給女兒寄來了4丈玫瑰色的錦緞。

5年的時間一晃而過。1909年宋藹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留言冊上,同學們為她寫下了美好的預言:

「看這頭版驚人的新聞!世界前所未聞的中國最偉大的改革領袖的妻子是人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於她的遠見,中國已大步前進。我們現在才理解,當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一位教授稱她是一個優秀的美國公民時,她為何感到奇恥大辱。」

1910年,宋藹齡帶著一紙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畢業文憑,帶著同學們的良好祝願,告別了正在同校低年級就讀的兩位妹妹,穿著一身時髦的美國服裝,回到了風雲變幻中的故鄉。

可惜,同學們的美好預言並沒有實現。後來宋藹齡沒有成為「領袖」的妻子,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此時正在太谷老家繼承和發揚著歐柏林精神,以實現他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

再後來,宋藹齡嫁給了孔祥熙,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女人。

宋慶齡7歲時入上海中西女塾讀書,1907年,15歲時偕妹妹宋美齡赴美國留學。先在新澤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學校學習英語,次年考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宋慶齡聰敏好學,思想活躍,經常參加學校的活動。聽到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熱情歡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她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和振興中華的理想毅然回國,投身於「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爭。

『叄』 宋氏三姐妹後半生的恩怨情仇,在舊中國上演了怎樣的歷史傳奇

宋氏三姐妹的父親是宋嘉樹,母親是倪桂珍。宋氏家族被稱為民國第一家族,宋氏三姐妹依次為宋靄齡、宋慶齡和宋美齡,宋耀如目光長遠,先後將宋氏姐妹送去美國學習進修,也正是這樣開啟了宋氏三姐妹不一樣的人生之門。

三妹宋美齡,1897年3月5日出生,1927年與蔣介石結為夫婦,逝世於2003年10月24日。宋美齡熱衷社交,擅長演講,嫁給蔣介石後積極參加政治社交活動,1948年,蔣介石失勢時,宋美齡曾代表丈夫奔赴美國求援。

『肆』 宋一生健膚堂怎麼樣加盟費用多少投資多不多

宋一生健膚堂是皮膚病治療專業連鎖機構,以宋氏中醫傳承為基礎,與現代「S-RET」技術相結合,自創「一排、二清、三修、四調」的四聯療法,對皮膚病的有效治療率達95.7%。
近年來,隨著大氣污染與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皮膚病的致病因素不斷增多,皮膚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高,2018年,中國皮膚病患者已經超過1.8億,市場規模已達500億,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項目。
宋一生健膚堂零加盟費,零保證金,投入主要包括:店鋪房租、人員工資等,這個在不通的店是不一樣的(比如,一線城市與三線城市差距就非常大)

『伍』 宋氏三姐妹是哪三位

宋藹齡、宋美齡、宋慶齡是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

家庭關系
大姐宋藹齡,1889年7月15日生於上海;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1973年10月19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生於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歷史貢獻
她們對20世紀的中國擁有不可思議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因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陸』 誰能介紹一下宋氏三姐妹啊

「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的由來

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宋氏三姐妹」,是現代中國的風雲人物。據資料記載,她們三姐妹的名字原不是這樣的,那麼,這三個名字是怎樣來的呢?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年輕時曾留學美國,最信仰解放黑奴、拯救美國的林肯,於是便給三個女兒分別取名為「愛琳」、「慶琳」、「美琳」。「琳」與「林」同音。1904年,宋愛琳陪父親去拜訪97歲沈毓桂老人。沈毓桂曾任《萬國公報》主筆,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當得知宋愛琳的名字後,捋須微笑曰:「愛琳是洋人的名字,我們中國人啊,應該有中國式的名字。」宋耀如頗以為然,請他另起名字。沈雲:「女性的名字,當然應該文雅些,不若『愛』為『靄』,改『琳』為『齡』。『靄』和『藹』兩字通用。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有『望中庭藹藹兮』。」從此,「愛琳」改名「靄齡」。大姐名字一改,下面兩個妹妹的名字也相應改為「慶齡」和「美齡」了。

關於宋氏三姐妹——藹齡、慶齡和美齡,現在中國人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大姐愛錢,二姐愛國,小妹愛權」。這一評價隨著電影《宋氏三姐妹》的播映,更是廣為人知。

二姐愛國,世人周知,無需多說。但大姐愛的僅是錢,小妹愛的僅是權的概括則有失偏頗。

宋藹齡受父母影響,從小就對金錢有著濃厚的興趣,長大後斂財有方,丈夫、孩子均是錢迷,但宋藹齡也有強烈的權欲,她深知中國人的權錢關系理論,年輕時代即表露出很強的政治進取心,只嘆身為女性,且時運不濟,終身未能如願。

熱衷權勢並終於如願以償的宋美齡,當然也並非只愛權勢不愛錢。據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介紹的一份聯邦調查局的保密文件來看,這份秘密文件的提供者熟悉該家族,他對他們的看法是:宋氏家族在中國最有影響,「實際上掌握著生殺予奪之權」。宋氏家族「總是錢迷心竅,他們的每一個行動的動機都是想撈錢」,因此,「他們玩弄巨大的陰謀,騙取中國人通常通過租借法得到的物資,並把這筆錢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錢轉移給宋氏家族」。

『柒』 我想了解下宋氏三姐妹的一些資料內容!大家幫幫忙!

宋藹齡,自上海出發來到美國,開始了自己的留學歷程.宋藹齡在美求學卻是十分輕松而愉快的。宋藹齡就讀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位於喬治亞州的梅肯市,瀕臨奧克穆爾吉河西岸。市內林木蔥蔥,幽靜閑雅。威斯里安女子學院創立於1836年,原名為喬治亞女子學院。1843年改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附屬於聯合衛理公會教堂。當初學院規模不大,僅有一幢主樓,學生自然不多。其學生來源一般都是南美富裕人家的小姐。後來才增建了配套建築。二十世紀初,主樓由希臘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改為維多利亞式的華美樓房,又增蓋了雙層斜坡式樓頂,使之成為「教育用房之最完美的大廈」。學生宿舍在頂樓且內部裝備舒適,有大洗臉室和更衣室,每層樓還有一間浴室,里邊有浴盆和瓷製便器。1900年學院又建了一座附屬建築,以為新入學的住宿生提供住處。校園內清靜、舒適的環境,為來這里讀書的女孩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宋耀如的3個女兒:宋藹齡、宋慶齡和宋美齡,都曾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後來,這所女子學院也因培養了宋氏三姐妹而名聲大振。

宋藹齡最初在學院里的「預科班」學習,與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一樣,她也是這里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開始的時候,人們都用一種好奇的目光看待她,用一種說不清楚的復雜心理對待她。宋藹齡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最初她含蓄持重,落落寡合,不苟言笑。就好像全校的學生里只有她懂得一個人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服飾打扮,不在於她的外表而在於她的學問。平時沒事的時候,宋藹齡就會站在一旁,去欣賞和研究其他學生的美式服裝。宋藹齡能從一個人的服裝上推算出每個同學的父親到底擁有多少財產。當然這種推斷都是她心裡琢磨出來的。宋藹齡的同學們都把她的沉穩含蓄看成羞怯,而且都以為這個矮胖的圓臉中國姑娘不會給她們構成任何威脅。

但是,宋藹齡的學習成績異常突出,尤其是數學成績,是所有同學都望塵莫及的。

慢慢地,同學們發現這個看上去很莊重、很嚴肅的中國姑娘,實際上待人非常坦率和友善,並且熱情、開朗,很好接近,在音樂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華。於是,宋藹齡成了同學們喜歡談論的「熱點」人物。

自從同學們發現了這位中國姑娘的真正性格後,閑暇時都願意聚集在她的身邊,或者懷著極大的興趣擠進她的宿舍,聆聽宋藹齡用甜甜的聲音,講那遙遠而神秘的東方故事。宋藹齡的故事永遠也講不完,她的宿舍成了同學們的「俱樂部」。宋藹齡的嗓音甜潤而宏亮,在家父親又教過她唱歌,這使她在演出方面佔有絕對優勢。每當學校集體活動或聯歡時,宋藹齡自然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

這一切都應歸功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格里院長的太太格里夫人。

格里夫人是個和藹可親的熱心腸婦女。是她盡力設法使宋藹齡不感到拘束,慢慢地宋藹齡對格里夫婦產生了終生難忘的感情。宋藹齡變了,變得更加能適應美國的環境。她穿的全是美國服裝,還學會了五花八門的美國俚語,且英語口語也運用自如。到美國僅1年宋藹齡就剪掉了辮子,梳起了流行的高發式。

宋藹齡的成長還得益於父親的指導。宋耀如經常寫信給自己的女兒,向她介紹最新的上海情況,推薦有關的中國歷史書籍,鼓勵她要自己努力。宋藹齡從父親的信中得到了啟示也得到了力量,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用東方人的眼光看,宋藹齡的長相並不漂亮,她的外貌常常使人發生誤會。有一天、威斯里安學院的一位教授打量了她一下,說來藹齡已經變成了一個「漂亮的美國公民」。宋藹齡聽了非常生氣,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反駁說:「我不是美國公民,而是一位中國公民,並且我為自己是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

宋藹齡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極為動盪不安的年代。當時中國的落後和美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來藹齡不願做美國公民,而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公民而感到驕傲呢?也許是因為她的出身、她的家庭以及受的傳統思想的影響造成的,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宋藹齡自始至終都有一顆不變的愛國之心。

為了這位教授的一句話,也為了她初來美國時所遇到的遭遇,宋藹齡的心裡始終憋著一股火。這股火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發泄出來。

這個機會終於來了。

1906年1月,宋藹齡經學院特別批准到北方去了一趟,原因是她的姨夫溫秉忠到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來了。溫秉忠是受慈禧太後的派遣,率領一個清朝教育考察團來美國考察美國教育的。

一向瞧不起洋人但又十分懼怕洋人的慈禧太後,怎麼會一下子變得開明起來了呢?

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被清朝政府勾結西方列強共同鎮壓下去了,慈禧太後攜帶光緒皇帝出逃西安後重又返回北京。這時,不知何故慈禧一改往常主意,突然高喊起「變法」,並似乎真的要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新政」了。

慈禧太後之所以高唱「變法」,主要是為了應付國內外的危機。《辛丑條約》的簽訂雖然緩和了來自國外的威脅,但她要順應帝國主義的要求,以一種新姿態出現在列強面前,向他們表明她的政權決不是一個頑固守舊的政權,而是一個能順應「時代」需要的政權。與此同時,慈禧也深知來自國內的危機更加嚴重了。不但在被剝削壓迫的下層廣大群眾中到處埋伏著待燃的火種,而且屬於上層社會的一些階層,包括各地的士紳、中小地主和商人等新興的資產階級對清朝政權的不信任感也空前增加了。為了緩和這種矛盾,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也為了使人們感到清政權還是有希望的,慈禧太後不得不高喊變法,實行新政。

當時慈禧的「新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倡和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1903年9月,朝廷成立商部,由皇親貴族載振任尚書,工礦業和鐵路都歸該部管理。同時,提出《獎勵公司章程》,允許私人資本自由發展等等。以前清朝政府一直把新式工業緊緊控制在官方手裡,到了外國資本已經深深地侵人中國工礦各種部門,官方再無力控制時,清廷才鼓勵私人資本加人。這雖然是對資產階級的一種讓步,但為時已經太晚。

二是廢除科舉考試制度,設立學堂,並提倡出國留學。清政府下令,考試中廢除八股文,整頓京師大學堂,把各省原有的書院改成學堂,要求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設中學堂,各縣設小學堂。各省選派學生用官費送到外國留學。同時,承認了西學合法的地位。

三是改革軍制,裁撤舊式的綠營和防勇,組成新式軍隊。清朝末年的各省「新軍」均是在這時形成的。為了培養新式官兵,各省設武備學堂,並以從1904年起,每年要有百人左右到日本學習軍事。

1905年,慈禧太後還接受了一些大臣的建議,居然要實行「君主立憲」了。其實,這只是清王朝妄圖以此向新興的資產階級做一些讓步,以達到他們「解散亂黨」目的的一個伎倆而已。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宋藹齡的姨夫溫秉忠率團來到了美國。宋藹齡立即前往華盛頓看望姨夫。見到溫秉忠之後,宋藹齡非常高興,這畢竟是她來美國後第一次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

隨後,宋藹齡作為溫秉忠的客人,一同出席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中國教育代表團舉辦的招待會。席間,宋藹齡就自己初來美國時的遭遇,向美國總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批評了美國的「民主」。當時,這位美國總統也許是被眼前這位中國姑娘的氣勢給「鎮住」了;據說,羅斯福總統當場向宋藹齡表示了歉意。

當時,宋藹齡的父親來耀如也正在美國為同盟會進行募捐活動。他從當地報紙上得知愛女的表現時非常激動。消息也在同學們中間傳開了。宋藹齡成了新聞人物,大家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她,向她打聽當時的情況。

而最令同學們羨慕的還是宋氏三姐妹相聚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情景。

宋藹齡和姨夫溫秉忠在華盛頓參加完有關活動後,又前往紐約。在紐約,宋藹齡和自己的父親宋耀如重逢了。站在父親面前的宋藹齡已經不是兩年前離家時梳著一根大辮子、臉上充滿稚氣的小姑娘了。她已經變成了一位操著一口流利英語且打扮入時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妙齡少女了。宋耀如看著兩年獨立生活給女兒帶來的變化,心裡溢滿了欣慰之情。

父女倆從紐約分手後,宋藹齡返回梅肯市,宋耀如隨著溫秉忠渡過哈得孫河,到新澤西州的小鎮薩米特去參觀克拉拉•波特溫小姐創辦的一所朴實無華的學校。宋耀如很喜歡這所學校的氣氛,所以他當場詢問波特溫小姐,明年是否願意錄取他的女兒宋慶齡和宋美齡來這里就學?

波特溫小姐欣然同意了宋耀如的要求。

1907年夏天,二度赴美考察教育的溫秉忠,帶上外甥女宋慶齡和宋美齡,乘坐「滿洲里」號郵輪啟程。宋家的二女兒和小女兒步大姐宋藹齡的後塵,後踏上了赴美留學的旅程。當時慶齡只有14歲,美齡只有10歲。

10歲的宋美齡是個非常天真和活潑的小姑娘。在旅途中,一天宋美齡同一位從上海回家的美國姑娘在甲板上談天。美國姑娘問她:「你長大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呀?」

「我要當大夫。」宋美齡脫口而出。

「大夫!哦,天哪,我想你不應該干那行,當大夫要去鋸掉人家的腿,你知道嗎?」

「是嗎?」宋美齡大為驚訝,「那我不想當大夫了。這太臟了!」

抵達大洋彼岸時,她們沒有遭遇到大姐藹齡入境時所遭到的可怕經歷,很順利地在舊金山通過了關檢。

最初,宋慶齡和宋美齡姐妹倆被安排在新澤西州薩米特小鎮,在克拉拉•波特溫小姐辦的私立學校補習功課。這是去年來耀如赴美時說好的。

波特溫的學生埃米莉•唐納對宋氏姐妹要來學校的情景記憶猶新:「在我們這個小天地里,這是件饒有趣味的事情,但是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再聽到進一步的消息,因此大家把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有一天早晨我們來到學校的時候,發現她們已經來了。大的那一位非常莊重、文靜,年齡約摸有15歲,看來比我們都大得多。我們當時都9歲左右。她的中國名字叫慶齡,但是不知為什麼,我們總是稱呼她『羅莎蒙德』……我們不常見到她,因為由於年齡和性格上的差異,她自然不會來參加我們那些小孩子的玩耍和戲鬧。但是,同時還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名叫美齡。她的年齡和我們差不多,非常活潑和歡躍,而且相當淘氣。她長得像個滾圓的小黃油球娃娃,她對周圍的一切都興致盎然,不論是新奇的花草樹木,還是房屋和人,她都要盤根問底,打聽清楚。

「這兩個女孩來波特溫小姐的學校後沒有多久,她們的姐姐宋藹齡就來看望她們。藹齡已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女子,她非常和藹,非常友善。她臉上敷著厚厚的一層粉,嘴唇和兩頰塗著硃色。當時已經是1908年,她這種打扮使我們大為吃驚。我們知道,象她這年齡的中國姑娘都喜歡這么打扮,就像年齡大一些的美國姑娘都喜歡輕輕地往臉上撲點香粉一樣。我看得出,她是打扮得很漂亮的。但是我記得,當時還是個小女孩的我,確實是從內心裡希望美齡長大後不要把面孔抹成這副模樣。

「有一天,慶齡和美齡收到一個從中國寄來的包裹,裡面全是給她倆的花花綠綠的漂亮衣物,其中有給美齡的一套漂亮的黑綢服,包括一條黑綢小褲子和一件綉有青龍圖案的上衣。美齡穿上這套衣褲去爬樹玩,爬到樹梢上下不來了。我哥哥趕緊爬上去扶她下來。我們都提心吊膽地站在樹下翹望,只希望她那身漂亮衣裳別扯破了。還好,衣服沒有扯破。」

1908年9月5日,宋慶齡正式考人了姐姐藹齡就讀的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此時,宋藹齡正念四年級。

剛入學的宋慶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姐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姐姐還幫助她盡快熟悉那裡的環境,宋慶齡對哲學課最感興趣,文學水平很高又熱心社會活動,因此擔任了校刊《威斯里安》的文學編輯和哈里斯文學社的通信幹事。

宋慶齡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期間,在《威斯里安》上發表了《四小點》、《阿媽》、《現代中國婦女》和《受外國教育的留學生對中國之影響》等。這些文章宣揚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表達了她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

宋慶齡在美國度過了人生中最為重要的青年時期。正是留學期間的學習,使宋慶齡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成長為一個成熟豐潤的大姑娘,其愛國主義思想也隨之日趨熾烈,逐漸升華到為革命獻身的境地。

1909年宋美齡12歲時,也考進入了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此時宋家三姐妹歡聚在了一起。美齡年紀太小,一時還不能當一名正式學生。她也受到了大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美齡從小就崇拜大姐。因為幼時姐妹們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她的年齡最小。每當她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傷心地大哭時,大姐藹齡就會輕輕走過來安慰她,為她擦去眼淚和鼻涕。

每逢這時,美齡還是抽抽噎噎地問:「姐姐,你說我能夠長大嗎?」

「能!你一定能長成一個大人!」大姐藹齡肯定的話語給小美齡極大的鼓勵。從兒時起,美齡就產生了對大姐英雄般的崇拜,以後又逐漸轉化為深厚的愛。可以說,這種愛在宋美齡則終其一生末已。

不久,宋美齡和另外兩個和她年齡差不多的美國小姑娘,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班級。她們效仿大姐姐們組織的聯誼會,成立了一個名叫「三個小傢伙」的組織。為了使自己的組織有一間會議室,她們發展了院長為該組織的會員,從而獲准使用大音樂室頂層的一間空房。不久,學校許多老師都成了她們的忠實會員。為了健全「三個小傢伙」,她們還制定了口令、秘密暗號和組織規則。如規定在會議室開會時不準嚼口香糖。一般老師注意不到這一規定,總是津津有味地嚼著口香糖走進會議室,於是三個小傢伙立即大喊大叫表示抗議。

她們還創辦了一份報紙,美齡當文學編輯,另外兩個女孩任美術編輯和記者。報紙是抄寫的,每天發行5份,但每份內容各不相同,售價是每張5美分。

報紙內容獨特,大受同學們歡迎,每天都銷售一空。如其中一份的社會專欄評論說:「多蘿西•迪爾是全校最聰明的姑娘!」

這份報紙賣給了多蘿西•迪爾。

另一份報紙在同一專欄里寫道:「校園里所有的姑娘都說帕蒂•布朗長得美,昨天,有人見她……」

這份報紙賣給了帕蒂•布朗。

三個小姑娘,每天經過辛勤的勞動掙得25美分。她們用錢買來冰激凌、花生和糖果,然後美美地大吃一頓。

三個小姑娘由於辦報辦出了名。一天,她們接到東部一所大學的學生來信,信中說他們聽說了這份獨特的報紙,很想得到一份,以便把它作為美國最年輕編輯的一項紀錄。能受到如此的尊重,當時三個小姑娘們真高興極了。

一個小姑娘說:「我們趕緊給他們寄一份吧。」

「不,」小美齡見解很深刻,「他們沒有附訂報的5分硬幣來。如果這樣便宜地送給他們,我們的報紙不是太沒價值了嗎?」

「對,我們必須讓他們寄錢來。」另一個小姑娘說道。

於是,由文學編輯宋美齡執筆,她們寫了一封信寄去,向對方指出沒附訂報費這一嚴重疏漏。寄信花了她們2美分。她們耐心等待著消息。

不久,東部的索報人寄來了5分硬幣,小傢伙們這才把她們的報紙寄出去。這次又花了2美分郵費。

宋家三姐妹歡聚在威斯里安子學院,這一事情是值得回憶和值得紀念的。但是歡聚的時間太短了。1909年,宋美齡剛剛跨進學院大門,而她的大姐來藹齡做為學院的五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並且面臨著畢業後的選擇。

由於宋藹齡在音樂和表演方面的才能,其主演的《學院生活的變遷》,友善地取笑了衛理公會所屬的學院。這個劇本是學院里的三名高年級的學生根據貝蒂•韋爾斯的著作改編的。其改編人之一就是宋藹齡。

畢業典禮上,自然少不了宋藹齡的表演。她先是朗誦了一段根據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原歌詞改寫的台詞,然後出演了被涉世不深的美國海軍中尉平克爾頓遺棄的忠貞的日本婦女巧巧桑。為了這次演出,宋藹齡專門寫信給父親宋耀如,要他寄綢緞來製作和服。宋耀如給女兒寄來了4丈玫瑰色的錦緞。

5年的時間一晃而過。1909年宋藹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留言冊上,同學們為她寫下了美好的預言:

「看這頭版驚人的新聞!世界前所未聞的中國最偉大的改革領袖的妻子是人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於她的遠見,中國已大步前進。我們現在才理解,當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一位教授稱她是一個優秀的美國公民時,她為何感到奇恥大辱。」

1910年,宋藹齡帶著一紙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畢業文憑,帶著同學們的良好祝願,告別了正在同校低年級就讀的兩位妹妹,穿著一身時髦的美國服裝,回到了風雲變幻中的故鄉。

可惜,同學們的美好預言並沒有實現。後來宋藹齡沒有成為「領袖」的妻子,她未來的丈夫--孔祥熙,此時正在太谷老家繼承和發揚著歐柏林精神,以實現他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

再後來,宋藹齡嫁給了孔祥熙,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女人。

宋慶齡7歲時入上海中西女塾讀書,1907年,15歲時偕妹妹宋美齡赴美國留學。先在新澤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學校學習英語,次年考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宋慶齡聰敏好學,思想活躍,經常參加學校的活動。聽到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熱情歡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她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和振興中華的理想毅然回國,投身於「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爭。
參考資料:四大家族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