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羅氏布藝怎麼樣
賣布的,他家有些窗簾什麼來著,很漂亮啊。我缺個窗簾,所以一口氣就買了一個300多的鏈子,應該是可以分成兩個的,漂亮啊
❷ 羅氏名人有哪些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為羅姓始祖。
羅 友:兩晉時期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晉室南遷後深受器重,任襄陽太守。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歷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舉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為太學博士。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為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遊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制茶。其畫林壑森秀,筆法多變,水墨清潤淋漓,畫風深沉粗獷,是「江西畫派」的創始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羅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國琅,筆名生輝、野度。他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羅先生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他是唯一一個敢於反抗兩黨威權統治的人。
羅 拯:宋代祥符(今河南省開封縣)人,歷任通判、轉運使等職,處處以國事為重,並因剛正不阿而著稱於世。
羅 靖:宋代著名學者之一,長於二程理學,被後人稱為「四先生」之一。
羅 願:歙縣(今屬安徽省)人,南宋學者,博學好古,工詞章,高雅精煉。著有《爾翼》及《鄂州小集》。
羅 聘:祖籍安徽歙縣,清代著名畫家,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
羅從彥:宋南劍(今福建南平縣)人,人稱「豫章先生」,為「二程」的再傳弟子,謹守程氏之學,著有《遵堯錄》、《春秋指歸》、《豫章集》等。
羅處約:北宋詞人,太宗時進士,其作品在蘇杭間多傳誦。著有《東觀集》傳世。
羅仲通:宋代汴梁(今河南省開封)人,為當時著名畫家,他工畫墨竹,其作品被世人加倍珍惜,但傳世作品不多。
羅澤南:湖南省湘鄉人,清朝著名將領,屢建戰功,得曾國藩賞識,後積功升至布政史。
羅士琳:江蘇省甘泉人,清代著名數學家,早年精通天文數算,遂以天文生入欽天監推算天歷,著有《勾股容三事拾遺》、《四元玉鑒細草》、《增廣新術》等一大批著作。
羅榮桓:湖南省衡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和卓越的領導人,軍事指揮家,多次領導著名戰役,歷任我軍重要職位,在建國後被授予「元帥」軍銜。
羅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多次參加並領導著名戰役,戰功卓著,歷任我軍重要職位,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
❸ 如何養羅氏蝦
利用塑料大棚培育早繁蝦苗,5月至8月中旬養殖前茬羅氏沼蝦,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養殖第二茬羅氏沼蝦;或6月至9月養殖羅氏沼蝦,10月至第二年5月養殖青蝦。這樣,一年養殖兩茬蝦,可以充分利用養殖水面和餌料資源,提高養蝦效益。
一、選好塘口 要求池塘面積8~10畝,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水深2米以上,坡比1∶2.5。池中央開一道4~6米寬的集蝦溝,以便捕澇。根據養殖規模,採用高灌低排工藝建好進排水系統。
二、種苗培育 ①養殖兩茬羅氏沼蝦法:3月下旬至4月上旬購進早繁羅氏沼蝦苗,利用塑料大棚強化培育,力爭6月中下旬蝦種規格達到3厘米;5月中下旬購進羅氏沼蝦苗專池培育,到8月中旬前後蝦種規格達到3厘米,供後茬放養。②前茬養羅氏沼蝦,後茬養青蝦法:5月中下旬購買羅氏沼蝦苗放養;6月上旬在培育池設置網箱放養抱卵青蝦,專池培育青蝦苗,9月底蝦種規格達到3厘米左右。
三、合理放養 ①養殖兩茬羅氏沼蝦:前茬每畝放養蝦種0.8~1萬尾,後茬每畝放養1~2.5萬尾。②前茬養羅氏沼蝦,後茬養青蝦:羅氏沼蝦每畝放養2~2.5萬尾。放養前做好蝦池清塘消毒、培育基礎餌料、移栽水草等工作。選擇晴天上午放養,注意溫差不宜過大。
四、餌料投喂 投喂專用配合飼料。養殖羅氏沼蝦,以投喂系列配合飼料為主,適當增加小魚蝦。投喂飼料以傍晚一次為主,佔全天投喂量70%左右。白天飼料投在深水區,夜晚投淺水草叢中,定時、定點、定質、定量投喂。日投飼量羅氏沼蝦為在池蝦體重的5%~10%,青蝦為3.5%。
五、水質管理 5~6月,蝦苗或蝦種放養初期,保持池水深0.8米。7~9月高溫季節,將池水加滿。秋季多陰雨悶熱天氣,應根據水質狀況,7~10天換注一次新水,每次換水1/3。平時加強水質檢測和巡塘。
六、適時起捕 兩茬羅氏沼蝦,前茬蝦8月起捕,後茬蝦10月初起捕。一茬羅氏沼蝦,一茬青蝦,羅氏沼蝦自8月中旬開始捕大留小,分期分批上市;青蝦於第二年5月起捕上市。有條件的可以採取塑料大棚暫養的方法,選留部分羅氏沼蝦商品蝦到春節前後價格高時銷售。
❹ 歷史上的羅姓名人
1、羅珠,(公元前245年——公元前155年),世人尊稱:羅珠公,字懷漢,號靈知,生子六,漢高祖5年,(公元前201年)羅珠出任江西九江協從灌嬰侯,始築南昌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羅珠奉命調進京任治粟內史主管農業。
官拜相同大司農,乃西漢一代賢臣。漢高後5年(公元前182年)呂後臨朝稱制,綱常紊亂,羅珠謝病辭官不仕,隱居洪崖山,羅珠公逝於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丙戊九月十八日辰時,享壽九十一歲。
2、羅友,晉襄陽人,字宅仁。博學能文,桓溫辟為部屬,但未重用。一天,又有人被任命為郡守,桓溫會集僚佐為此人餞行,只有羅友姍姍來遲。桓溫問他因何來遲,羅友答:途中遇見鬼取笑我,說,只見你每次送別人去作郡守,卻從未見別人送你去作郡守。
我先是害怕,後來又覺得慚愧,傷心落淚,故而來遲。桓溫聽了,也覺得怠慢了他而心中不安。不久,羅友就被任命為襄陽太守,以後還當上了廣州、益州二州的刺史。他處理政務,只管大事,不存小察,吏、民都感到安定。
3、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多才多藝。最初任佐著作郎,殷仲堪鎮守江陵時,推舉他做了功曹。企生多次陞官,直至擔任武陵太守。企生還沒到武陵就職,桓玄就攻打殷仲堪,仲堪又讓企生擔任諮議參軍。
4、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唐代詩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5、羅良(?—1366年),字彥溫,號雲嶠,福建長汀人,元朝將領。生年不詳。元至正四年(1344年),南勝(今平和縣)畲族農民起義軍首領李志甫率兵圍攻漳州,守將搠思監戰敗。
羅良變賣家產,招募鄉兵,跟隨平章別不花清剿李志甫起義軍,以功擢任長汀縣尉。繼又平定戰亂和清剿農民起義軍,升漳州主簿、南劍土翼千戶、漳州新翼萬戶。
❺ 羅氏蝦怎麼煮
蝦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海產品,蝦富含很多種營養元素,可以使人增強抵抗力,產婦吃蝦還可以通乳,有利於下奶,蝦可以預防動脈硬化,起到保健的作用,蝦的做法有很多,比如紅燒羅氏蝦味道比較好,很多人都喜愛吃,但也有很多人還不會做,紅燒羅氏蝦的做法是怎樣的?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吧。
一.備料
蝦.姜適量.料酒適量.蒸魚豉油適量。
二.紅燒羅氏蝦步驟
1.羅氏蝦洗凈後,用廚房紙吸干水份。
2.鍋中放入比平時炒菜多二三倍的油,燒熱後,加入蝦中火稍炸片刻,撈出用吸油紙稍吸油份。
3.另起一鍋,放入炸好的蝦,並加入適量的水,料酒,蒸魚豉油和鹽,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至蝦入味,即可
三.蝦的功效
1.增強人體免疫力
蝦的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補腎壯陽,抗早衰,可醫治腎虛陽痿、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症。
2.通乳汁
如果婦女產後乳汁少或無乳汁,鮮蝦肉500克,研碎,黃酒熱服,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
3.緩解神經衰弱
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症。海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4.預防動脈硬化
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地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5.消除「時差症」
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
四.蝦那麼好,那麼怎樣儲存蝦呢?
1.如果是鮮蝦的儲存,建議先用開水或油氽一下,然後放人冰箱貯存,這樣即使存放時間稍長些,也依舊保持著蝦原有的色、味、質;而且處理後能使蝦體內的游離生態、蛋白質、顯色物質滯留在細胞內,成為不易變味的固態氨基酸分子,這樣可使紅色固定,鮮味持久。
2.也可將盛蝦的器皿注滿水,放人冰箱內急凍,化凍後就可直接放到鍋里,這樣處理的保鮮效果也很不錯。
五.蝦的營養價值
1.蝦中含有20%的蛋白質,是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品之一,是魚、蛋、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2.蝦中的膽固醇含量較高
3.同時含有豐富的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的牛磺酸
4.蝦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等成分。
六.要注意的是,吃蝦也有一些禁忌:蝦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1.果汁
果汁(特別是橙汁,梨汁等)含維生素C較多,則易出現維生素C過量中毒現象。(特別要提醒吃自助餐的朋友,如果吃了蝦,就別喝果汁了)
2.黃豆
黃豆富含蛋白質,有助消化的功效,但是和蝦同時則會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
3.紅棗
紅棗富含維生素,同食紅棗和蝦則會使紅棗中的維生素將蝦或蝦皮中的五氧化二砷還原成三氧化二砷(砒霜),從而引起中毒。
4.南瓜
南瓜性寒,味甘,具有下氣平喘,清熱利痰之功效。但是蝦性溫,味甘、咸,具有補腎壯陽、健胃補氣、祛痰抗癌等功效;若二者性味功效相左,同食會引起拉痢(比拉稀還厲害的一種病症),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損害作用。
❻ 羅氏家族
羅姓起源參考之一
「羅」源出 :
一 :出自「妘」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代有羅國,初封宜城(湖北宜城縣),徙枝江。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周末居長沙,國人以原國名「羅」為氏。
二:相傳古帝祝融的後代。
三:唐朝西突厥可汗斛瑟羅入中國,其後以斛瑟羅為氏,後改姓「羅」氏。
四:為鮮卑族復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復姓「破多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羅」氏。
五:清代皇族愛新覺羅氏中有改姓「羅」,後代亦稱羅氏。望族居豫章郡(江西南昌)。
六:據《後漢書.南蠻傳》及《華陽國志》載「板楯七姓」有羅氏。
家族名人:
西漢有巨商羅裒,隋末有幽州總管羅藝,唐代有文學家羅隱,又有西突厥可漢斛瑟羅留居中國,子孫稱為斛瑟羅氏,後來又改為羅姓。明代有小說家羅貫中,清代有畫家羅聘。
羅貫中 名本,以字行,號湖海散人,元末太原人。生平事跡不詳。工曲,善為通俗小說,著名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隋唐兩朝志傳》、《說唐》、《殘唐五代史演義》、《粉妝樓》、《三遂平妖傳》等。
近代有元帥羅榮桓,大將羅瑞卿等。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湖南長沙郡。
羅姓起源參考之二
羅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大姓,在台灣排名第二十八位。羅姓的出處有兩種說法,一是出自熊姓,一是出自羋姓。也有說羅姓是祝融的後代。據記載,羅國是周武王滅商後封的異姓諸侯國之一,稱羅子國,在春秋初期被楚國所滅,他的國人就以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羅。許多羅姓人認為自己是出自熊姓,他們的祖先,是古代管理火種的官員,被稱作「祝融」。他們的遠祖是重離,是高辛時的祝融,後來被殺,他的弟弟吳回繼任。吳回生陸終,陸終的第六個兒子季連姓羋,有一個孫子叫穴熊,他的後代就是熊氏,並且逐漸轉化成羅姓。羅姓還有其他一些來源,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鮮卑族的破多羅氏,解瑟羅氏和叱羅氏為羅姓。羅姓早期在長沙和豫章發展,唐代時遷居廣東,元代時遷居福建,並且有一部分融入了泰族,土家族和彝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清朝時,羅姓進入台灣。羅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長沙,豫章,大埔,興寧,扶陽,梅縣,成都,襄陽等。通志氏族略:周時國名,熊姓國本自顓頊之後,受封於羅,子孫以為氏。
羅姓起源參考之三(本集由玉竹輯錄)
周代有楚國的同姓國羅國(楚君姓熊)。春秋時楚國滅羅國,羅君的子孫就以國名為姓。此外,北魏破多羅氏、叱羅氏、唐代斛瑟羅氏、清代愛新覺羅氏都有改姓羅氏者。
家族名人
羅含(生卒年不詳)晉耒陽人。字君章。擅長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長沙相。桓溫極重其才,稱為江左之秀。致仕還家,喜種蘭菊,後來詩文中常用為才人或退仕後託身有所的典故。
羅倫(公元1431—1478年)明江西永豐人。字彝正,人稱一峯先生。成化二年舉進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著有《一峯集》。
羅聘(公元1733—1799年)清歙縣人,寄寓楊州。字遯夫,號兩峯,別號花之寺僧。從師金農,工詩善畫,楊州八怪之一,著有《香葉草堂詩存》。
羅隱 (公元?—909年)唐末餘杭人。原名橫,舉進士不第,改名隱,字昭諫,自號江東先生。甚有詩名,尤長於詠史。與同縣羅鄴、台州羅虯齊名,時稱三羅。著有《讒書六十篇》、《甲乙集》、《淮海寓言》等。
羅願 (公元1136—1184年)宋歙人,字端良,號存齊乾道二年進士,博學好古,文法秦漢,為朱熹所稱。著有《爾雅翼》、《鄂州小集新安志》。
羅從彥 (公元1072—1135年)宋南劍人。字仲素,人稱豫章先生。從學於楊時,為程顥、程頤再傳弟子。著有《遵堯錄》、《春秋指歸》、《豫章集》。
羅洪先 (公元1504—1564年)明吉水人。字達夫,號念庵。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官左春坊左贊善,天文、地理、水利、軍事、算學無不研習。著有《念庵集》。
羅貫中 (公元1330—1400年)元.明間錢塘人,一說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貫中。所著小說數十種,今存者《三國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等。尚有雜劇《龍虎風雲會》。
羅欽順 (公元1465—1547年)明泰和人。字允升,號整庵。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後官至南京吏部尚書。主要著有《困知記》。
明清尚有羅士琳、羅汝芳、羅有高等羅氏名人。
❼ 四川小吃店加盟
首先,民以食為天,眾所周知,餐飲業是創業之道,做吃的生意最穩當,最有前景。在各種品牌小吃競相登場、百舸爭流、進入招商加盟合作的競爭環境下,舌尖派對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舌尖派對·四川小吃集產品多元化,客戶可選擇性多,生意火爆,復購率高,能翻倍提升您的收入,好商機是值得選擇的
❽ 羅氏有過當皇帝嗎
沒有歷史名人
先古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為羅姓始祖。
晉代
羅 友:兩晉時期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晉室南遷後深受器重,任襄陽太守。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唐代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歷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宋代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舉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為太學博士。
明代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為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遊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制茶。其畫林壑森秀,
❾ 羅姓的來歷
羅姓有多種來歷,主要的源流如下:
1、源流一
源於妘姓,出自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後裔的封地羅國(河南羅山),屬於以國名為氏。妘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據典籍記載:鄶、路、逼陽、鄅等姓,都是古時的妘姓國,始祖為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羋,諸多史書均稱為「祝融八姓」。
羅國(河南羅山)在周莊王姬佗七年(公元前690年)被楚武王熊通所滅,於原地另置鄢國(河南鄢陵)。失國後的祝融氏的子孫就逐漸向南遷移,最初遷居枝江,遂以故國名為姓氏,稱羅氏。至周王朝末期又南遷至今湖南汩羅地區。
2、源流二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羅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羅氏,是兩周時期的一種官職,專職掌管天下鳥、禽的捕捉與飼養,以供王公貴族欣賞和食用。
在諸侯國中,亦設置有羅氏之官職。在為衛懿公飼養鶴照料仙鶴的羅氏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羅氏,世代相傳。
3、源流三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叱羅氏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方鮮卑族拓跋部落滅北涼建立北魏政權。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採取漢化政策,下詔改鮮卑姓為漢姓,其中叱羅氏改姓羅,在史籍《魏書》、《廣韻》、《元和姓纂》、《姓解》、《通志》等文獻中均有相同的記載,「叱羅氏後改為羅氏」。
4、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或漢化為氏。
明朝羅秉忠,蒙古族人,原名孛爾只斤·克羅俄零占,是孛爾只斤·察合台的後裔、沙州衛都督僉事孛爾只斤·昆皆萊(困即來)之子。孛爾只斤·克羅俄零占後來積戰功至左都督,在明天順初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賜其姓名為「羅秉忠」。
明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川南和滇東地區的山都掌蠻(即僰人,行懸棺葬俗的古老民族)反叛不服明朝政府,明憲宗朱見深令尚書程信率十四萬大軍征討,羅秉忠以游擊將軍之職率軍隨行。
明軍抵達永寧時兵分六道,羅秉忠率所部由四川金鵝江進攻,大破山都掌蠻,論功晉封為順義伯。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羅秉忠逝世,明憲宗賜謚號為「榮壯」,由其子羅監粲(克羅俄監粲)正式受封為世襲宣慰司指揮使。羅秉忠的後裔子孫,遂世稱羅氏至今。
5、源流五
源於突厥族,出自唐朝時期西突厥阿史那部斛瑟羅可汗,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史籍《通志》、《古今姓氏書辯證》中,都記載有唐朝時「斛瑟羅氏,改為羅氏」的記載,在斛瑟羅的後裔子孫中,後逐漸漢化者,取先祖名字為羅氏,這就是西域羅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