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黔东南人爱吃的“牛瘪”火锅是什么
在贵州,有一种叫“牛瘪火锅”的美食,它的食材听着有点恶心,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然后再制成火锅,又被称为“百草汤”,很多外地方听完,都会异口同声的说道,“这不就是牛粪火锅吗”?小心当地人听到打你哦。
当然了,离开这片草地就算了,其他地方生产的牛瘪,不要轻易尝试,想知道正宗牛瘪汤,到底是啥滋味,我看还得您本人,亲自到贵州的黔东南地界品尝一番才行,因为那真是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味道。
⑵ 牛瘪是什么
“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是贵州省黔东南人的一道深受喜爱的菜,吃牛瘪,除多见于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和锦屏等县的侗族、苗族居住区以外,还见于广西三江、融水等县。
瘪实际上是是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草类液体和胃液的混合和内容物。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入适量。
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2)牛瘪火锅怎么加盟扩展阅读:
牛瘪和牛屎有的区别
牛吃进去的草,还没有消化的,就把牛杀了,然后就拿来做牛瘪,不是拿牛屎做牛瘪。牛瘪是用牛胃里面未消化的食物做的,可以说牛屎的味道。
贵州一种叫“牛瘪火锅”的美食,因为卖相特别制作独特,被称作“牛粪火锅”。所谓牛粪火锅就是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所熬出的火锅。
“牛瘪火锅”是黔东南地区的美食,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最正宗的。在宰杀前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药材喂饱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后食用。
这种看似“牛粪”的东西叫牛瘪,实际上是一种液体。在侗家是一种上等菜,一般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这种菜分两种,一种是小肠里面拿出来的,比较贵,一种是大肠里面拿出来了,比较便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瘪
⑶ 牛粪火锅的介绍
牛粪火锅(cow-ng hotpot)别称牛瘪火锅,是贵州省黔东南和广西西南地区的苗族美食,也叫牛瘪火锅,为贵州黔东南地区待客上品,有健胃助消化的功效。火锅底料在未煮之前,闻着有股淡淡的腐草味,随后将牛肉牛杂倒入火锅中,就像重庆人吃汤锅一样,但是在煮的时候有一点牛粪味。吃起有一股药味还有一点苦。虽然可以自己调制蘸碟,但还是压不住那个味,汤底里加入了石菖蒲和藿香川芎等香料,会越吃越香。[1]
做法:在宰杀前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药材喂饱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后食用。[1]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贵州人经常腹泻,肚痛,四处求医药吃了不少却不见效,他见牛羊吃百草身体健壮,便试吃牛瘪,吃了几次,腹泻就好了。事情传开之后,大家就开始效仿,并逐渐完善制作工艺,不断添加香料。从此,这种饮食习惯代代相传,每逢过年过节,都杀牛羊吃瘪,并且作为款待宾客的佳肴。
“牛瘪”实则是牛的胃液,牛是反刍动物,反刍就是我们所说的倒嚼,牛在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会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牛一般吃青草,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我们所称的“蜂窝肚”,在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里面就会混杂唾液和胃液,当地人又称作‘百草汤’”。“牛瘪火锅”是黔东南地区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不少外地人难以接受,实际是卫生、科学、可口的菜肴。所谓的“牛瘪”并不是牛身上某一个部位,而是取的牛的食道和“蜂窝肚”之间,那些未完全消化物中所提取的液体,然后混合一些新鲜山野香料进行烹饪,因为口感独特,在黔东南地区还是比较常见,“烹制好的牛瘪呈黄绿色,入口较苦,食入过多的话很多人都不适应”。
⑷ 牛粪火锅加盟怎么样有做过的吗
牛粪火锅是贵州省黔东南和广西西南地区的苗族美食,尽管名字不好听,但是吃起来还是很美味的,在宰杀前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药材喂饱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后食用。
牛粪火锅还有着健胃助消化的功效,不过因为做法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尝试,其实牛粪火锅也是很卫生、健康的,做这块的项目要考虑到能不能被当地的市场接受,头市场,这也算一种很有特色的美食了。
⑸ 牛瘪是什么
牛瘪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
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牛瘪和羊瘪,是黔东南非常奇特的一种食品。它是在宰杀牛羊时,将其胃液取出并过滤干净,在烹制牛羊肉将熟时,放入适量。烹制好的牛瘪和羊瘪是黄绿色,入口微苦,有健胃、祛热和助消化的功效,被黔东南少数民族视为待客上品。
分类
牛瘪有汤锅与干锅之分,即火锅汤汁的多少。汤锅牛瘪比较鲜嫩,而干锅牛瘪香味更浓郁、热烈。
功效
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还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牛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