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和事“马来西亚无烟烧烤”,总部在什么地方怎么加盟
想充分地了解香港,有香港感觉的话,体验大排档和流动摊床,的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种一个挨着一个,点着灯泡、冒着腾腾热气的摊点,就是香港的大排档。自古以来,大排档与生活紧密相连,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光顾,可以说是香港的第二厨房。
最近,香港政府加强管理,将大排档都集中起来建成“熟食中心”。于是,高架桥下、铁栅栏内等地渐渐形成了露天小吃村。与往年相比,现在小吃村的规模气氛好像略有缩小,但是其热度依然未变。小贩有许多是不合法的,所以。由于管制的加强,数量有所减少。
油麻地的庙街,旺角的通菜街,以及铜锣湾至湾仔一带,到了晚上就开始热闹起来。街市(生鲜食品市场)及熟食中心一带从白天就很热闹,虽然在尖沙咀东部以及政厅等新兴开发地区见不到,但在大多数的生活区,则都可以见到。
最热闹的地方当数庙街,规模大,让人感到在在的香港气氛,但是治安比其他地方要差。
大排档就在临街,不尝一下是不行的。虽然内容与通常的餐馆、餐厅及粥面专家等的东西差不多,但是,由于是在一种开放的空间里,空气里都飘着饭香,并且还可以自带酒水,在自由的气氛中尽享美食,所以这里的顾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想体验香港的自由与食文化,这里该是最好的去处。特别是可自带饮料,正体现了香港真正的共存共荣的思想。饮料可以就近买,也可以让服务员替你去买。
就座以后你就可以马上点菜了,大排档很少准备菜谱,都是各种原料并排摆在盘子里,按菜盘论价,简单明了,你可以用手指着点菜。海鲜有蛤、贝、虾、蟹等,用辣椒、蚝油、豆豉等一炒、再一烫,再用葱、姜等蒸一下,如此简单的烹调之后,就可以借酒下肚了。
冬令时节,火锅、煲仔、香港式的煲仔饭,也独具魅力。
香港的露天小吃摊床旁,经常可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用餐的情景,此情此景,让人有说不出的感动。
在大排档吃饭,可以省去餐桌上的太多的拘谨、禁忌,空罐、空瓶等都有人来打扫,所以你可以放心大胆地享用。
香港是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在此汇集。西餐、中餐味正宗;各国风味菜在当地都能品尝得到,但伊斯兰风味菜较为少见。中餐以粤菜为主,兼收国内各大菜系的代表作。海鲜非常流行,连皮蛋瘦肉粥都加鲍鱼点缀。
香港是广东“汤文化”的发扬光大者,也是“茶文化”的开拓创新者。香港的用餐环境、人文气氛、服务态度都会让人大开眼界,心满意足。入夜后,庙街有一些特色小菜,是典型的大众小吃。著名的港式小吃有云吞面、欲蛋、牛丸、清汤腩、牛杂等。香港还有一些很具特色的熟食档,又名“大排档”。您可以在那儿品尝一些当地极具特色的咕噜肉、椒盐赖尿虾等。
主要美食区
兰桂坊、SoHo荷南美食区——感受异国情调
这两个美食区是消费较高的时尚中西美食集中地,菜馆、酒吧和咖啡厅林立,供应中国、泰国、越南、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地的菜式。部分菜馆设有露天茶座。 兰桂坊附近还有德已立街、和安里、荣华里,酒吧集中在兰桂坊。
兰桂坊位于德已立街与云咸街之间,卵石铺砌的斜面路上开设以了很多新派的西式餐厅、酒吧及迪斯科,是追求时尚夜生活的人士常去的地方。从地铁中环站D1出口向兰桂坊方向步行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
SoHo荷南美食区邻近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这条全世界最长的户外扶梯带来了人流,也推动了这一带的餐饮事业,些利街、士丹顿街和伊利近街成为美食据点,众多装饰雅致、充满异国情调的小餐厅和酒吧林立,是喜欢精致餐饮的人士汇聚的场所。由地铁中环路站D1出口沿皇后大道往中环中心方向走,然后搭乘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前往。
铜锣湾——正宗香港风味
铜锣湾是有名的购物区,所以大量的人流也使得这里的餐饮业十分发达。渣甸坊、时代广场、波斯富街、利舞台广场和百德新街餐饮店林,有充满地道香港风味的大排档、茶餐厅、凉茶铺、粥面店、烧味店、甜品店,也有西式菜馆、台式小吃店、日本寿司店、精致的咖啡厅,丰俭由人。
赤柱——涛声伴美餐
赤柱的环境清幽,海景迷人,有不少外籍人士在这里居住,像个欧陆小镇,“吃”的环境绝佳。除了美利楼历史建筑内的海景餐厅外,赤柱市场内也有中式、越式、法式和意式的餐馆,临近海湾还有酒馆、露天茶座等,处处洋溢着欧陆风情。地铁中环站A出口,步行至交易广场巴士总站乘搭6、6A、6X或260 线巴士,或于地铁柴湾站C出口转乘16M线绿色小巴前往。
西贡、鲤鱼门、南丫岛——近水楼台先得鲜 这三处可以称得上是美食乐园。
西贡昔日是个渔港,沿海岸开设了不少海鲜酒家,家家门外大鱼缸,蓄养着鲜活的海产,来这里吃海鲜比在市区里要鲜美几分。咸鱼和虾酱是香港渔村的特产,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于地铁钻石山站C2出口乘92线巴士,或于彩虹站C2出口乘1A线绿色小巴,至西贡市中心总站下车。
鲤鱼门是九龙半岛的一个古老渔村,顾客在海鲜摊子自选鲜活海产后,到餐馆里稍坐片刻,便可尝到烹制好的海鲜,客人还可以指定烹调的方法。于地铁油塘站A2出口转24线绿色小巴。
南丫岛的两个主要港口索罟湾和榕树湾,是品尝海鲜的必到场所,尤其是索罟湾,餐馆临海而建,海鲜的味道和海边的景色都能使人沉醉。从中环境保护号渡轮码头(地铁中环站A出口,走人行天桥沿民耀街前往)乘渡轮前往南丫岛榕树湾或索罟湾,船程分别为30分钟和35分钟。
尖沙咀——潮流美食集中地
尖沙咀至尖沙咀东部一带是游客高密度区,无论是弥敦道、广东道、漆咸道等通衢大道,还是亚士厘道和加连威老道等横街小巷,特色餐馆都数不胜数。在金巴利道的美丽华商场可找到水准一流的粤菜和川菜馆。诺士佛台(地铁尖沙咀站B1出口)虽隐藏于闹市一隅,却是追赶美食潮流之地,西班牙菜馆、意大利菜馆、日本菜馆和酒吧环境清幽,是手屈一指的国际美食街。
九龙城——大众化亚洲美食
九龙城过去毗邻机场,成为各式餐馆立足的热点。现在机场搬迁,餐馆却留下来了,组成了别具一格的亚洲美食区。区内以泰国菜馆、中式火锅店和潮洲菜馆最兴旺,集中在启德道、南角道、龙岗道、福老村道一带,有些老牌名店已屹立九龙城数十年。此外,还日本菜馆、韩国菜馆和印度菜美食区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亚洲式餐饮为主,价钱走大众化路线,深受本地人的欢迎。乘地下铁路至乐富站,再转乘计程车。
红磡——美食新焦点
离尖沙咀不远的红磡区是新兴美食据点。黄埔新天内的美食教育局汇聚大江南北美食,多家菜馆各展所长,以新鲜材料和特色烹调方法,炮制港式牛排、粥粉面、烧味、四川担担面、避风塘炒蟹、“车仔面”、饺子、怀旧小吃、越南菜、新加坡菜等,价格也是大众化的。从尖沙咀汉口道乘6线绿色小巴,至总站下车。
旮旯美味隐匿市井间
我永远相信,一个地方最美味的食物,隐匿于市井间。越是不起眼的角落,越可能栖息着归隐江湖的高人。生活的气息,朴素的风情,鸡零狗碎的幸福,不经意间被包裹进了一碗云吞、一个墨鱼丸、一筷子牛腩粉……
沾仔记云吞 那一口,尝到了“幸福”
去香港前,在“驴友”论坛转了很久,对“沾仔记”地理位置之险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当我拽着密密麻麻的笔记本,和已经翻折成腌咸菜的地图,头顶辣豁豁的太阳,脚踩滚滚烫的石头路,感觉自己仿佛先于美食成了一道“铁板烧”。甚至动了“放弃”的念头,跨过街道乘上地铁穿过维港爬上山腰转过小路,在任何一个路口彷徨时,都有一股愤怒在燃烧,突然,眼前一震,“沾仔记”!
头发花白的“老法师”坐镇店堂,不紧不慢地把虾仁、肉糜填进云吞皮,收拢起一朵“花骨朵”。所有的愤怒烟消云散,所有的馋虫爬上眉梢。
4只饱满的云吞静静地躺在碗里,粉红色的鲜虾肉若隐若现,一弯碧绿生鲜的油菜漂浮于汤上———这就是传说中的“沾仔记云吞”,我在威灵顿街上来来回回寻找了半个小时的云吞!郑重其事咬下第一口,吹弹欲破的皮,紧裹着一团团鲜虾肉,鲜甜,汁水充盈。牙齿咬下去的刹那,感到了“幸福”。
实打实的一碗云吞,几口便没了踪影,胃有几分饱。屁股粘在凳子上,斗争了半天,要不要再叫一碗?10元港币一碗,恐怕是香港的最低价。或者买一打生云吞回宾馆?心里却还惦念着“九记牛腩”,只好忍痛割爱,放下调羹,咽下口水,奔向下一站。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98号
九记牛腩 相濡以沫的醇香
离开上海前,一个嗜吃如命的朋友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去吃“九记牛腩”,“否则后悔一辈子”。
顺着“沾仔记”所在威灵顿街向西北走,绕过九如坊,转到了一条更加不起眼,甚至有点“猥琐”的小街———歌赋街———平房比肩而立,拥挤得不透一毫米间隙,砖墙翻出斑驳的面孔,好像还有昨夜今晨小贩的叫卖声出没在耳边。就在这么一条破败的小街上,却极不协调地停满了名牌车,都是冲着“九记牛腩” 而来。
也是一家局促的小店,车厢般窄长,挤了没几张桌子,坐着的客人狼吞虎咽,站着的客人心急如焚,一拨接着一拨。墙壁上不动声色地贴着无数剪报:香港牛腩比拼第一名。
牛腩面登场,汤炖成乳白色,黄黄的宽面在嘴里有种生脆的快感,牛腩选的应该是肘子部位,“筋”肥“肉”瘦,好像恩爱的夫妻,相濡以沫的鲜美渗透进每一丝牛肉的纹理。
老板坐在门口,不屑一顾地说:“有人一星期来吃五趟……”
地址:中环歌赋街路口
文辉墨鱼丸 唇齿间弹乒乓
渣甸街有点上海“吴江路”的意思,小吃铺鳞次栉比。中午时分,老板伙计候在店门口,笑脸相迎。西装革履的白领卷起袖管,夹一叠报纸,拉一把凳子,打发一顿午餐的闲散时光。
“文辉墨鱼丸”的灯厢最耀眼,面积甚至大过店堂。 都是些看上去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在里里外外忙活,片刻不停,连桌子也顾不得抹,桌面“丰腴”得能揩下一层油。客人落座,他们把筷子和调羹往你脸前一甩,便是你能享受到的所有“服务”了。
点一碗墨鱼丸配大碌竹挞粉,混迹在午餐的人群里。像乒乓球一样白花花的5颗丸子,肥肥地嵌在小碗米粉间,白得太丰满太圆润。看第一眼,想拍打的迫切甚至大于吃。咬一口,牙齿和丸子轻巧地弹奏。墨鱼的味道虽不强烈,清晰感受到了丸子的细腻纤维。米粉一般,汤清口,几片紫菜点缀得极好。桌上搁着干辣椒,口味重的捻上一小撮,味道迥然。
地址:渣甸街路口
义顺双皮奶 趁关门前吞一碗
“义顺牛奶公司”,老字号纯鲜奶制品小吃店,在每个香港人的成长中,都留下过和母亲一样温暖的记忆。店家在“双皮奶”前挂了“驰名”二字,有种当仁不让的霸气。 找“义顺双皮奶”的过程,有点“惊心动魄”。摸到“义顺”时,已过晚上11点,小马路上黑灯瞎火,眼睁睁看着伙计拉下了卷帘门。伙计问我是否迷路了?我回答说:“我想吃双皮奶。”伙计喷笑,然后悠悠然地从裤袋里掏出钥匙,重新翻起卷帘门。一眼便看见一碗碗双皮奶排列在冰箱里。
真正“乳白”的颜色,表面微微皱起一层奶皮,这是精华所在。点破奶皮泯一口,先是一阵清清凉凉,舌尖和炖奶彼此厮磨,滑得不留一丝痕迹,随即,芬芳的奶香慢慢弥散,直到溢出口腔。
心满意足地踏出店门,再想谢一谢好心的伙计。转过身,只听“嚓”的一声,卷帘门应声而落,伙计也消失在香港的夜色里。
九龙区:佐敦道庇利金街63号/弥敦道519号/西洋菜街246号
香港岛铜锣湾区:波斯富街85号/骆克道506号
旺角路边摊 牛杂美味不分贵贱
毫不夸张地说,香港任何一处吃东西的地方,都不会叫人失望。美味不分富贵贫贱,各取所爱,随遇而安。尤其偏爱旺角的路边摊,牛杂鸡蛋仔咖喱鱼蛋大肠鲮鱼丸……摸一摸贲张的肚子,只要了一碗牛杂,和萝卜一起炖的,萝卜的清爽消解了牛杂的腻。倚在街头看风景,吃到眼花缭乱,吃到大汗淋漓,吃到醉生梦死,把市井的快乐与悲伤打了包,一股脑儿背回他乡。
地址:九龙旺角的角角落落
轻撩美食诱惑的面纱
平民精神 德昌鱼蛋粉店
推荐理由:德昌鱼蛋粉店是香港一家出名的小吃店,鱼丸是这里的招牌,这里不大,人却总是满满的,门口还有人等座。鱼皮饺的汤头很足,云吞面里虾仁个大饱满,足有完整的两三个。香港人极爱吃鱼丸,这里的鱼丸个大筋道,用料实在,不像有些家的用面粉来掺。
地址:香港北角电器道75号地下/九龙城福佬村道嘉福阁88号地下
海景大餐 西贡 南丫岛
推荐理由:西贡、南丫岛是香港传统的吃海鲜的地方,一年到头都能吃到新鲜便宜的海鲜,而且还能就着海景吃海鲜,别有风味。西贡昔日是个渔港,现在是一个比较高档的住宅区,路边有很多欧式酒吧。南丫岛是香港的离岛之一,安静祥和,充满了自然气息,其特色在于一些渔民的村落很有乡土的纯朴风情,大影星周润发就出生在这里,而且至今经常光顾,他最爱吃的就是蟹粉炒饭了。你们也来这里试试吧,说不定还能碰见他。
地址:到了那里就可以随你的意愿任选一家了。
亲亲甜品 满记
推荐理由:满记甜品店在西贡,分外出名。而香港人对甜品的热爱真是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这里最出名的甜品是“杨枝金露”,也就是拿西米露和芒果熬成,甜中带少许酸,芒果糯糯的香和软裹着西米露从舌尖温热地滑进口腔,说不出的畅快。
地址:西贡普通道10C号地下
浪漫西洋 兰桂坊
推荐理由:中环的兰桂坊是西餐的集合地,从西班牙、俄罗斯、北欧、马来西亚到尼泊尔的形形色色的口味一应俱全。同时兰桂坊也是香港时尚夜生活的据点,在L形曲折上下的街道上满布着各式酒吧和餐馆,霓虹闪烁的夜晚来临,这里遍布了寻欢的中外男女,在这里你太有可能碰到香港的娱乐明星,当然还有狗仔队。到香港,怎能不去兰桂坊,就冲那里的名气和各种地道的西洋美食,就值得你不只是晚上光顾。
地址:中环地铁站D2出口往半山方向步行3分钟
小吃介绍:
近几年,香港、澳门等地有一个酱菜脍炙人口,几乎大小酒家饭店都有供应,共名雅致,叫凤爪。凤爪乃鸡脚的雅称,誉鸡为凤,出自宫廷祭礼,《明宫史》有记。鸡脚皮厚、骨粗、肉少,以往多用作熬汤或炖品的铺料,如杏元凤爪炖海狗,有的甚至作下脚料处理。为何现在派上大用汤?据说,鸡脚含有较丰富的胶原蛋白,而胶原蛋白有消除面部皱纹之妙用。
小吃制作:
(1)煮将鸡脚用水煮至将熟,煮的水要酌加醋和饴糖。
(2)炸炸至熟透色红即可。炸后要漂水,去油腻,使皮骨分而不离,皮层收缩起皱纹,入口即化。
(3)蒸蒸时加酱料芡汁,蒸至软烂即可。加何种酱料,可随地方风味,还可随时令而有不同。目前,广东多用蚝油、桂林酱、柱候酱、OK汁等,但没有一个店是相同的。
小吃特点:
鸡脚色泽绛红,皮层胀大而有皱纹,故有皱纹凤爪之称。皮下饱含芡汁,有灌肠之感。食时,皮骨易离,皮软滑,骨酥烂,老少咸宜。
㈡ 怎样加盟台湾小吃:四神汤
小吃主要是一些出自于市井之中,一些制作相对简单口味独特的餐饮种类;台湾料理,实际就是台湾菜,也包括台湾的特色小吃。台湾的饮食文化继承了福建沿海地区的特点,同时也深受日本和欧美饮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我认为台湾饮食文化的精髓还是琳琅满目得小吃。一下介绍一些:
林家肉圆:就是糯米皮,里面包有叉烧肉,北方是蒸的,南部或中部有炸得,味道略微发甜.
肉燥饭:就是卤肉末浇在饭上,很香。
饭团:老伯很亲切地让你选择9种馅,鱼松,香菇,肉,可口的早餐。
大肠包小肠:大肠是用糯米做的,小肠就是台湾香肠啦,我是在花莲七星谭海边吃的。
蛋饼: 台湾蛋饼里面有馅的,肉松或者玉米的我都喜欢。
卤味: 好赞的宵夜,黑轮,米血糕我都喜欢,看起来有点像我们的麻辣烫,这些东西也都是火锅常吃的,只不过不是麻辣味的。
东山鸭头:好吃,不记得怎么做得啦,皮有点焦,好像炸过。
万峦猪脚: 屏东名吃,也是一种卤味,上次跟人说成‘万峦猪手’,台湾人愣了半天,呵呵。
客家粽:不太一样,糯米做的,但是透明的,豆沙馅。
官财板:听着名字怪吓人的,其实是升官发财的意思,就是两片土司炸过,然后中间加上馅,有奶油蟹肉之类的,吃多会腻的。
可丽饼: 我觉得是一种法国点心,就是摊成鸡蛋饼,烤得脆脆的,然后加上鲑鱼等馅。
面线: 去西门町的时候排长队等啊宗面线,不错哦,我在四川成都的公馆菜也吃到过类似的面。
蛤(e)仔煎:就是这种蛤类,然后放到蛋饼里面,上面浇番茄酱。
阿给: 淡水小吃,好像是饼里面包着粉丝,辣辣的,早餐食品。
虱目鱼粥: 有点像鱼片粥,还加了油条。
红豆饼: 香甜可口,还有花生的,香芋的。
三明治: 有鲑鱼的,而且是热乎乎的,比这里的好吃多啦。
烧仙草: 烧好的仙草里面有花生粉,果仁(红豆?)。
粉圆: 很像汤圆,有的有馅。
珍珠奶茶: 味道很浓,而且700cc才25NTB(半个刀),就是红茶+奶精+珍珠摇啊摇,flushing有家很正宗。
木瓜牛奶:我的最爱,不过自己会做啦。
花生卷冰激凌:一个阿伯在一边磨花生粉,我还去试试啦,然后把冰激凌用蛋饼包起来,撒上花生粉。
冰:最喜欢棉花冰,打得很细,还在高雄吃过冷热冰(就是冰上面加热的东西)
液香扁食:就是混沌啦,名气很大。
鼎泰丰: 小笼包,蒸饺,混沌,特别有名气,等位子要好久,据说是上纽约时报的呢。
涮涮锅: 我去过150ntb吃到饱的,很不错,牛肉丸,花枝,鱼丸,我很喜欢沙茶酱。
加州风洋馆:奶油海鲜锔烤饭(怀念哦,虽然有点腻),吊烧鸡,还有甜点和奶油浓汤,上面还可以做个酥皮。
缘山: 欧式西餐自助,第一次吃生蚝,还有鱼子手卷,坐在我旁边的理事帮我要了3个,呵呵,还有sashimi,冰激凌还是哈根达斯哦。(后来到美国才发现这种东西怎么能在中国那么贵呢)
国宾:对甜点印象尤其深刻,慕丝,cheese cake......
烤肉:据说有奶油螃蟹,但是没给我们上,台湾的阿姨一直耿耿于怀呢,:P
铁板烧:实验室的学长请我吃的,呵呵,就是铁板呗,不过有家很有名的叫‘红胡子’,巨贵。
在美国还很贵呢,我的roomate说在 Banzai,they make things just in front of u
淡水吃螃蟹:好爽的宵夜,而且不用放盐,因为是海蟹。
红叶泰国菜:不错,第一顿正餐,hostfamily的结婚纪念日,咖喱鸡很好吃,后来林阿姨也做过。
台塑牛小排: 据说一头牛只用那么一块肉,狂贵,可惜没吃到,有一次一个老师请客,我不好意思点。
点心:
花莲芋&花莲薯,外面的皮很软很薄,里面粉粉的,香甜可口,花莲的阿姨给我们买了2大包.
曾记麻薯:就是糯米的,很Q,有各种馅,现在吃觉得很甜。
绿茶糕:清爽,外面很松软,里面很Q.
洛神饼:皮和花莲芋一样,里面的馅是洛神花口味,Q
在南部还看到很多街边有烤小鸟的,残忍哦。
擂茶:在北埔,客家人的地方,自己磨,好累哦,要把豆子阿那些磨成沫沫渣渣的,还要出油,最后还是店里的伙计上阵。
水果:
亚热带和热带真好,有很多没见过的水果,莲雾,释迦(很像佛头),芭乐。
--------------------------------
台湾饮食文化
台湾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但又结合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文化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高山族饮食文化:
高山族早期多以小米、蕃薯为主食,食时用手。后来,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多,逐渐吸收了汉族的饮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渐成为主食。不过,不少高山族部落仍保留着不少传统特色,如兰屿的雅美族吃鱼有男女之别限制。高山族人喜饮酒,其用小米酿的酒,也呈现出了特有的饮酒文化。
闽客饮食文化:
这是台湾最主要的饮食文化,是从福建与广东饮食文化发展而来的,成为今天的“台湾菜”,其主要特色是强调海鲜。闽客饮文化中,餐厅酒店多设佛龛,以求保佑发财。另外,与福建、广东一样,台湾具有浓厚的饮茶文化,喜欢冲饮壶茶,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特别流行“功夫茶”。在历史上,台湾还生产过供春、秋圃、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如今,台湾茶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
宗教信仰的饮食文化:
台湾宗教信仰流行,在祭典或祖先的祭祀人,十分重视供品的食品内容。如生的用来祭天,熟的用来是祭祖先。现今的台湾,十分流行吃素。
食补文化:
台湾与大陆南方一样,饮食非常讲究食补。现在可以说是一种健康饮食文化。在台湾,养生防老,“阴阳互补”,“五行调和”等观念深厚。目前台湾食物养生方式主要有素食、生食、有机饮食、断食疗法及传统中医食疗。台湾民间常有以“四神汤”(淮山、芡实、莲子与茯苓)作滋补饮料,是著名的滋补小吃。民间食补习俗中最独特的是所谓的“半年补”,即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家家户户用米粉搓丸子,做成甜粢丸,吃后可除炎夏百病。另外,台湾还有“补冬”或“养冬”,即立冬日进补。
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
台湾特殊风味的饮食文化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结合了台湾本地与大陆各地的风味小吃。知名者有基隆庙口的天妇罗,彰化的肉圆,嘉义的鸡肉饭,新竹的贡丸,台南的担子面,士林的大饼包小饼等。
㈢ 寿喜锅锅底什么味道
寿喜锅,是一种菜品。一种牛肉火锅,在日本很普及,分为日式寿喜锅、台湾日式寿喜锅等等。而吃法也各种各样,比如日本人一般加上萝卜的汁水配白饭来吃。
做法一
用料
食材
用量
香菇
6瓣
牛肉片
一盒
鹌鹑蛋
10个
鲜茼蒿
70克
海带结
70克
金针菇
120克
老豆腐
150克
大白菜
350克
山芋粉丝
70克
食用油
适量
食盐
1小勺
白糖
1汤匙
料酒
50克
又伊鲜酱油
50克
收起
详细步骤
步骤
图片
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备好食材
步骤二
步骤二
先来准备寿喜锅酱汁:将白糖、料酒加又伊鲜酱油、搅拌均匀备用
步骤三
步骤三
香菇提前泡好、用奈瓷刀切花些开型
步骤四
步骤四
大白菜洗净后,将白菜帮切小块、留白菜叶一起备用
展开全部
做法二
用料
食材
用量
锅底酱汁:
清酒
2汤匙
味淋
60ml
红糖,根据自己口味增减
1汤匙
酱油
60ml
寿喜锅食材:
北豆腐,切成1.3cm豆腐块
半块
香菇,如用干香菇要事先泡发
5只
金针菇,切掉尾部冲洗干净
1包
大白菜,切成5cm的段
1把
茼蒿,洗净
1把
香葱,切细,葱白和葱绿分开使用
2根
绿豆粉丝或魔芋面
1小捆
植物油
1大勺
肥牛, 切成薄片
340g
日式高汤、浸泡蘑菇水或鸡汤
460g
蒸好的米饭
2人份
巴氏杀菌蛋黄(可选)
2个
注:1茶匙=5g , 1汤匙=15g
收起
详细步骤
步骤
图片
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寿喜锅中的汤底。
一般中国食客,对寿喜锅的第一印象,就是汤底竟然是甜的。
是的,和很多人爱吃的麻辣火锅的火锅底料不同。寿喜锅的汤底非常清淡,高汤中加了清酒、味淋还有红糖,所以偏甜。如不喜欢偏甜,可不放红糖或少放。
食材吸饱了汤汁,清鲜甘润,可口至极。
寿喜锅中的关键食材。
至关重要的几种食材是:金针菇,大白菜、肥牛片、粉丝和茼蒿。茼蒿独特的轻微中药味道,和寿喜锅酱汁中的甜味完美中和。
步骤二
步骤二
做寿喜锅酱汁:准备一个便携式电磁炉或燃气炉。寿喜锅通常是在餐桌上烹饪的,但如果你没有便携式电磁炉或燃气炉,也可直接用厨房中的燃气灶,做好后盛到餐桌上。
中火热锅。加入2汤匙清酒、60ml味淋、1汤匙红糖和60ml酱油。煮沸后,关火。确保所有糖都溶解了,将寿喜锅酱汁盛到碗里。
步骤三
准备好所有寿喜锅食材放在盘子里:豆腐块,香菇,金针菇,大白菜,茼蒿和香葱。
把粉丝放在水中浸泡10分钟。
步骤四
在锅里加热1汤匙植物油。快炒葱白2分钟。把葱绿切碎待用。
㈣ 京味小馆加盟吗
1.合记烩面特色小吃,蔡记蒸饺,葛记焖饼。还有:、老四海鲜大排档炒海瓜子、螃蟹腿、大虾超级好吃天明路与农业路交叉口向南路东。(据记载,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 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1977年12月,在杭州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葛记焖饼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2.顺河路方中信逍遥镇胡辣汤。 3.张记味美思大盘鸡德亿路快到107。(将鸡肉和土豆均切成大块,加上辣椒等佐料红烧而成,然后用大的搪瓷铁盘盛上,嫩香诱人。) 4.葛记焖饼黄河路与经三路交叉口向西路北。 5.二力涮锅管城街与商城路交叉口向南路西。 6.海底涝这个不用多说,很多分店,生意超好。 7.长垣饭店最好吃的就是炒大虾文化路与红专路交叉口向西20米路南。 8.王三米皮二七广场亚细亚大酒店楼下。 9.辣妹小吃店麻辣粉超级好吃郑州老华联楼下。 10.姐弟俩土豆粉花园商厦那家最正宗。 11.京都老蔡记蒸饺步行街有一家,经三路有一家。 12.擀面皮大王原南关电影院旁边。 13.阿五美食特色很多,招牌主食牛奶炒米建业路中段英协公寓附近。 14.一品炒鸡天明路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后面卡丁酒城附近。 15.惠丰源烩面政六街与黄河路向南路东。 16.英子粥屋排骨煲仔最好吃丰产路妇幼大门正对面。 17.汤HOME广东靓汤经三路与红旗路交叉口向东路南。 18.小馆子馍沾酱经一路实验小学门口。 19.上海小吃的生煎馒头丰产路与经七路口向西路南。 20.铁八小白吉馍交通路与汝河路铁八小门口对面。 21.萧记烩面。 22.三只耳火锅鱼有点麻辣烫味的鱼火锅成都特色的,味道不错。 23.林记盆景鱼番茄昧、酸菜、麻辣味的大连特色小吃杭州特色小吃,东明路韩国城旁边。 24.武汉九九鸭鸭脖子、鸭板肠越辣越想吃丰产路快到花园路上海特色小吃,路南。 25.候记牛内汤很多分店特色小吃加盟大连特色小吃,不多说了。 26.重庆八妹酸菜鱼107与花园路交叉口。 27.川江马头鱼火锅经八路与纬五路交叉口。 28.烧烤大全烤扒皮鱼、羊凹腰好吃黄河路与卫生路向北。 29.小六大虾黄洛路与沙口路交叉口。 30.广源食府特色扒皮鱼和辣子鸡不吃后悔。 31.湘西人家湘菜做的那个真叫地道文化路陈寨那里在文化路上。 32.杨记拉面纬五路物华大酒店楼下。 33.荷叶饼很好吃的,河南财经学院大门正对面。 34.冻酸奶很有特色的很多配料都是店主自己配制的27中对面。 35.竹笋鸡纬四路与政二街路东外卖的很多人排队。 36.京味炸酱面农业路与天明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东价格:4元一碗。 37.365快餐黄河路与卫生路交叉口向北100米路西。 38.炒凉粉京广路与永安街交叉口向西500米路南很多人赞。 39.黑老婆大虾农业路水上乐园旁边。 40.管记凉皮黄河路服装市场门口。 41.南阳寨大沙锅南阳路一直向北。 42、金记水饺北顺城街西大街交叉口向南路西。 43.石林泡陷水饺大同路向东。 44.饼夹菜紫荆山商场后门。 45、高门台羊肉汤法院东街上。 46.蒋记小吃里的酸辣粉和麻辣牛肉面好吃花园商厦楼下。 47、姐妹咸水鸭纬四路菜市场门口。 48.卡丁赛车场大夜市郑州市目前最大的夜市天明路卡丁酒城附近。 49.重庆乌江鱼炒鸡最好吃黄河北街与黄河路口向北30米路东。 50.黄桥烧饼纬五路与东明路交叉口向西路北。 51.李鑫记红焖羊肉东明路与纬四路交叉口。 52.胖子烧烤优胜北路省体育管门口。 53.东北大骨头经八路与纬五路交叉口向东20米路南。 54.鸿茂斋很多分店。 55.太阳城花江狗肉工人新村。 56.苦嫂子风味小吃红旗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南角。 57.爱德酒家纬一路与政二街交叉口路西。 58.张记麻辣烤鱼政四街与东明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北。 59.小甫涮锅纬四路与经一路交叉口。 60.真味馆红专路与经一路交叉口向东路北。 61、北方大砂锅丰乐路和宋砦北街。 62、光耀夫妻肺片伊河路和兴华街交叉口。 63、柘城蒸肉馆:羊头肉,烧饼。超级好吃城东路特色小吃加盟,过农药厂再往南走一点。 64、野菜汤烟厂斜街的可好吃。 65、南关街上海特色小吃,熊耳河旁,有家卖黑凉粉的南京特色小吃特色小吃加盟,老婆老头两个,卖了几十年了西安特色小吃,很不错,大家可以去尝尝,夏天的时候那人都是排着队站在那里吃的。 66 冯记、闪记、刘记、周记、黎记、丁记、八一八、老四场……许多老郑州从外地回来,一下火车不是赶紧回家,而是直奔相熟的烩面馆。郑州人招待外地的客人,尝尝本地的特色小吃,首选也是羊肉烩面,烩面已成了郑州一种特有的地域文化。热腾腾的肉汤上面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绿莹莹的香菜点缀在上面,即使你不饿也肯定会舌下生津,食指大动。先喝一口汤,浓酽醇厚,再吃一口面条,鲜香有韧劲,拿郑州话说是汤鲜味美面筋拽…… 67 百搭果是专门做水果甜品的,而且它还有自己独家的看门绝招--B仔凉粉(28元)!为什么叫B仔呢?这个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这个B仔凉粉简直就是一个沙律凉粉大杂汇!怎样杂汇?我先来数数给你听有什么水果。包括有(排名不分先后):黄肉西瓜、红肉西瓜、黄肉哈密瓜、绿肉哈密瓜、番茄仔、大树菠萝、菠萝、香蕉、亚答子、火龙果、龙眼、荔枝、海底椰、水蜜桃等等等等。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觉得有点夸了吧,但真的,简直就是一个水果全餐。那亚答子我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有点像面粉,软绵绵的,很爽滑。 68 丁家粉蒸肉的用料和作法:选硬肋上猪肉一斤,有肥有瘦,切成二指宽、二寸半长、半指厚的肉块;小米或糯米三钱,淘净晒干、掺花椒炒成柿黄色,出香味,擀开;糖六钱,面酱三钱,葱、姜丝少许,用酱油拌开调好。下垫排骨,一碗十块,上笼蒸烂为止。上席时红光透亮,样如水晶,香气扑鼻,诱人食欲管记凉皮和米皮。这个地方原来在建文电影院对面的小胡同里,酸辣粉,凉皮,米皮,擀面皮,炒凉粉,炒三搀,我的口水啊,想当年,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天天放学要去吃的,呵呵。现在搬到黄河路服装市场正门口,到了那,你看哪人多就跟着往哪走绝对错不了。 还有烩面,是郑州特色,很实惠也很好吃
㈤ 西安特色小吃加盟店
谈谈目前最火的吧,本人在重庆,德庄将自身强大的火锅产品与传统米线相结合,最终将”渝李记火锅米线“推向市场。鲜菇酱汤火锅米线分量十足、材料丰富、口味鲜香汤底浓郁,但大多数朋友都比较喜欢香辣火锅米线更合重庆人的麻辣口味。
电话:400-885-2755,可以自己问问。
路过的各位看官,如果您觉得鄙人的回答尚且正确,对您有帮助,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大拇指赞一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