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街上卖10元钱一个的电子驱蚊灭鼠器有效果吗只见把电一通老鼠就胡乱窜,是真的吗
你被骗了。。。哎,给你看看下面的这个新闻吧~~~黑猫神电子驱蚊灭鼠器”是骗人的把戏 前几天在新市人才市场找工作,在人才市场旁边的街道边有一中年男子摆了摊子在卖“黑猫神电子驱蚊灭鼠器”。围观的不少,买的人也不少。我没有买,因为我担心这是个骗局,想在网上查一查再说。现在我查了,发现真的是一个骗局。现在把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转载在下面,希望大家看一看,以后遇到记得不要上当受骗了。汕头都市报:一盏小灯就灭得了鼠? “高科技驱蚊灭鼠器”实是坑人骗钱本报讯(记者林子海林鹏)“插上一个小灯泡,老鼠乱窜逃走,蚊子蟑螂不逃即死。”?近日,一名中年男子在闹市向路人兜售一种所谓高科技的驱蚊灭鼠器,蔡先生等不少市民见其售价便宜纷纷掏钱购买。但最后却发现上了当,那个所谓利用“超声波”技术的高科技仪器其实是一盏普通的小灯具。当天清晨,市区玫瑰园的早市一条街来了一个摆地摊的中年男子,大声叫卖一种名为“黑猫神”的电子驱蚊灭鼠器。男子声称这个售价15元的杀鼠器是针对老鼠的大脑及生物特性而设计的,接通220伏电源后会发出超声波,对老鼠大脑(包括蚊子、蟑螂)进行破坏,让他们迅速自然死亡。该男子还掏出一叠宣传单,上面印着该产品是由“科技部北京家禽、家畜、动物研究所研制的”,还“欢迎下岗职工加盟,诚招各地经销商”。该男子的叫卖声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路过此处的蔡先生也好奇地从男子手中接过灭鼠器,发现这只是一个由五彩灯泡和一些线路组成的东西。该男子吹嘘说,该仪器在开阔地域有效杀鼠面积为200平方米,在室内有效面积为80平方米左右,使用寿命长达3至5年。蔡先生和其他市民表示不相信。该男子便当场拿起一只灭鼠器,声称要给大家看看威力。只见他从旁边拿过一个木头笼子,里面放有两只小白鼠,男子把灭鼠器接通电源,好家伙,两只小白鼠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吱吱”乱叫,好像真的要死了。见此“神奇驱鼠”现象,不少群众遂掏钱,以每个10元成交。回家后,蔡先生将此神奇仪器插上电小心摆弄,刚好小区里的邻居李先生来串门,见状连称他被人坑了。原来,李先生两年前也曾在广场早市买过此产品,但回家插上电后一直没有发挥效果,家里鼠患依然。他甚至将家里用捕鼠器抓获的老鼠摆放在灭鼠器旁“实验”,但老鼠依然没任何反应。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李先生才弄明白,他是被人骗了。原来,现场试验的鼠笼另有“乾坤”:木头笼子四周暗装了电池,当经营者“现身说法”时,就用遥控器遥控鼠笼放电,关在里面的老鼠被电得乱跑叫唤,看起来便像是杀鼠器效果显著。记者随后拨打蔡先生提供的“黑猫神”电子驱蚊灭鼠器宣传单上“159197XXXX8、1368086XXX5、(0755)2186XXX1”三个联系电话,但都无法接通。
㈡ 永和豆浆大王,永和豆浆,永和大王是一家店吗
不一样不是一家 永和豆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 台北的永和镇中正桥下的永和路(现今的永和市永和路)上, 三个从军中退伍的老兵蔡平立、徐永维和王中和, 为谋生而共同开了一家豆浆店。这家豆浆店以卖豆浆、 烧饼、油条、萝卜丝饼为主,由于三人来自不同的地方, 因此这家豆浆店被取名叫做“四海豆浆”。 后来因为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三人的“四海豆浆”解散, 继而由曾启英和徐永维重组开办了一家新的豆浆店“永和豆浆”。 由于其豆浆新鲜、味道浓厚且物美价廉,很快便在当地妇孺皆知, 加之许多名人及娱乐界艺人工作之余喜爱到此宵夜,“永和豆浆” 便一传十、十传百,变得远近驰名,风行一时, 以至后来许多归侨人士都保留了吃完“永和”再回家的习惯。 由于“永和豆浆”的久负盛名, 自1996年开始便有许多所谓的“永和豆浆”进入中国市场。 它们打着永和豆浆的旗号在中国大放异彩, 却没有一家为真正“永和豆浆”的嫡亲。目前, 市面上的“永和豆浆”存在着很多弊病, 如消费过高、店距过远、购买不便等。 蔡平立的孙子蔡文祥作为“永和豆浆”的第三代嫡系传人, 自幼对豆浆制作的传统工艺耳濡目染, 深得传统“永和豆浆”的制作精髓。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蔡先生来到祖国大陆, 惊奇的发现在祖国大陆也有“永和豆浆”在发展。 但是经过几次品尝,他发现大陆的“永和豆浆”与 台湾的“永和豆浆”的品质相距甚远, 而且大陆“永和”的经营管理也远不如台湾的祖业完善。 对此,蔡先生深感忧虑。于是,他萌生出挽救“永和豆浆”的念头, 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蔡先生于2005年初在上海 亚新广场后创立了第一家永和宅急便 后又于同年七月在上海江宁路开设永和宅急便之总店 该店占地四百平方米 拥有一百平米之中央厨房 将可供应十家分店原物料 总店现拥有纯台湾口味料理 快餐类一百四十四种 炒菜七十七种 盒饭十五种
别加盟。除非是这个品牌在你所在的城市有相当影响力和众多成功案例。加盟这东西很多水土不服,比如成都的廖记棒棒鸡 成都很火 但是全国其他地方很多人加盟都搞不成功 或者 东北的麻辣烫 ……
再说加盟现在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骗钱,陷阱。
㈣ 投资火锅店选址技巧有哪些
新手开店往往摸不到门路,为了避免亏损,在选址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位置不必黄金,但面积必须够大
地理位置越黄金,生意自然就越好,这种说法没有错,但是这个道理并不能反着推回去,因为生意不好并不仅仅是位置不够黄金,要知道黄金店铺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的投资预算也有高有低,在自己的范围内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店面就可以了,对于开火锅店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得拥有较大的面积,毕竟火锅店的后厨就需要占据很大一块地方,想要顾客吃得舒适,就一定要为其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隙。
二、交通务必便利,停车设施完善
如今,时间对每个人而言都越发宝贵,人们不管去哪儿吃饭还是玩耍都只求一个方便,因此那些在轻轨站、公交车站附近的美食店往往更容易受到顾客的青睐,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停车方便与否,避免顾客因为找不着停车位而离去。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特许经营第一同学会。
三、当地消费水平是否与火锅店定位相符
虽然市面上的火锅店数不胜数,但是他们的定位却不尽相同,有的走价格亲民的平民风,也有的走高端大气的品质风,火锅店定位不同,位置的选择就有很大的差异,投资者应该提前考察当地的消费水平是否与火锅店的定位相符,并择优选择。
㈤ 珠海天心和珠海天思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①天心和天思在法律上没有任何关系,天心已经关闭,不再从事软件业务。天心的研发基地在珠海。从96年开始从事ERP研发。台湾天心是个销售型公司,是蔡先生自己的公司。
天思的前身是珠海天心,2001年7月,香港意科控股(香港主板上市公司)100%收购珠海天心(4800万),当时代表意科控股去收购珠海天心公司的代表就是天思现在的董事长冷学华,收购以后由冷学华出任总裁。同时,意科准备收购北京开思,但是金蝶先跟开思的股东TCL签约,没有收购成功,结果开思的总裁程刚不愿意到金蝶去,就带领部分开思人员加盟天心,并出任天心高级副总裁。在2002年5月意科控股转型做制造业,放弃天心,不再给天心投资,当时意科控股董事会希望以冷总为首的管理团队MBO(回购天心),这样就成立了天思,意科控股后来做了一系列安排,天思收购了天心的销售网络和客户以及实施顾问队伍,2002年11月珠海天心解散研发队伍,由天思重新认聘。可以说天思的前身是天心,但是又不完全是,四年来无论在产品层面还是在管理理念和策略方面已经变化很大。
③当时,意科控股决定转型以后,台湾天心的创始人蔡先生也想把珠海天心回购,但是当时意科控股的董事会选择了冷总,并没有选择蔡先生,因为意科控股当初收购珠海天心时,和蔡先生有协议,蔡先生无论何种原因离开天心,在两年内都不能从事同样的业务,而且,根据香港联交所规定,一个公司在高价收购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又低价卖给他,有骗取股民资金的嫌疑,这在联交所是很难通过的,结果蔡先生自己出去成立了一个叫天耀的公司,所以2002年10月意科控股还起诉了天耀公司,因为,根据协议他是要同业禁止的,他们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现在又改名叫珠海天心耀华公司,打台湾天心牌子。
天思公司产品现在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ERP、PDM、以及财富系列,天耀只有一个ERP,其它产品都是OEM别人的。两个公司的策略也不同,我们公司全部采用渠道销售,自己不从事直销,定位在3 -15万这个市场,我们公司60个渠道经理,负责全国各地代理商。天耀主要是靠直销,定位在专案开发,他们只有一位渠道经理负责全国的代理商,根本没有办法提供支持。
㈥ 泉州市区的廉价美食
泉州十佳名小吃
来源:泉州美食网 发布:2007-10-31 浏览:1815
1、肉粽
经营者:鲤城东街钟楼肉粽店
如果不是为了表达老百姓对屈原爱国精神的敬重,就不会有粽子的出现;如果没有乾隆微服巡访泉州的美丽传说,现在泉州的粽子就可能只是一团糯米,而不是包夹着各种丰盛配料的肉粽。
泉州的肉粽闻名于海内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东街钟楼肉粽最受大众认可。该店的老板蓝先生表示,东街钟楼肉粽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博采众家之长,并应民众饮食需求不断改良,使肉粽兼具古朴及现代的风味。
如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肉粽?首先是原料选择。该店挑选质地柔软、光泽鲜亮的糯米,配料选用农家猪肉、大虾仁、香菇、卤蛋、莲子混合而成,就连棕叶,也必须经过高汤烹煮。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时间都必须十分准确。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细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开棕叶,金黄的多角形粽子透着光泽,一股自然清香扑鼻而来,使人顿时食欲大增。将它蘸上花生酱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随热气弥漫满口,让人回味无穷。
东街钟楼肉粽店从一家只有一张桌子的小店,发展到目前拥有12家分店的连锁店。蓝老板说,肉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精品化和多样化,该店今后将致力于产品档次的提升,并着手开发香豆粽、黑米粽等新品种。
2、卤鸭
经营者:贻庆美食楼
卤鸭应该算是流行最为广泛的小吃品种了。全国各地的卤鸭风味各不相同,其中,最能代表泉州特色的要数洪濑卤鸭,而贻庆美食楼,又是洪濑卤鸭制作企业中的佼佼者。
从1983年算起,贻庆经营卤料生意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并带动了南安洪濑卤料产业的兴起。其制作的“贻庆鸡爪”曾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中华名小吃”和“泉州名小吃”的称号。在此基础上,贻庆推出了具有特殊风味的卤鸭,同样获得了各方食客的认可,并在今年的美食节上荣获“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
该店的林老板介绍说,贻庆卤鸭成功的秘诀,在于原料选择、卤料配方及烹饪技艺上。贻庆卤鸭精选3斤左右的嫩鸭,脱毛去除内脏以后,放入卤汤中烹煮,并随后加入用独特配方制成的卤料包,再进行长时间的熬煮。
由于经过了脱水、脱脂,成品卤鸭一般只有1斤左右,色泽金黄透红、光亮;淋上配料,润滑多汁,卤香四溢;吃起来肉质紧实细腻,口感韧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齿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贻庆卤鸭现已成为旅游探亲、佐酒的佳品。
这几年,贻庆的卤料生意越做越大,不仅在泉州各地都进行了布点,而且还在市区和洪濑分别成立了“贻庆美食楼”,往综合性美食连锁企业的方向发展。
3、猪血汤
经营者:水门国仔美食店
“想不到利用猪血也能烹出如此美食。”许多第一次光顾水门国仔美食店的顾客在品尝了猪血汤以后都不禁发出赞叹,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猪血吃起来应该是干涩、无味的,谁料到该店猪血汤里的猪血块竟然富有弹性,且香润可口。
本次获得“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的“猪血汤”出自于水门国仔美食店,这是一家拥有三家分店的“中华老字号”。回忆起创业初期,谢老板笑着说,当时就凭着一辆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叫卖。后来,他四处向人求教,研究独特配方,在经营面线糊的基础上推出具有特殊风味的猪血汤,获得了巨大成功。
猪血汤怎么做才会香嫩?谢老板的秘诀就在其做法上:以大骨熬汤,并加入特殊香料,用大勺子将已经融成块的生猪血放入汤中,并随时注意火候的掌握。他表示,猪血汤做得好的话,汤的颜色是深褐色的,猪血块光滑且富有弹性,仔细观察还可看到上面的丝丝纹理,这体现了火候上面的功夫。
配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调味,一碗猪血汤就算做好了。端上桌来,香味扑鼻,沁人心脾;送之入口,其味爽口,回味悠远。
谢老板说,猪血汤具有良好的补血功能,食用时如能加入油渣、大肠等作为辅料,味道肯定会更为浓烈可口。
4、洪濑鸡爪
经营者:南安洪濑红毛鸡爪店
洪濑鸡爪成为泉州鸡爪的代名词是近几年的事情。早年,洪濑鸡爪只在当地小镇受到欢迎,后来因其特殊风味逐渐成为送礼佳品,许多外地人返乡总要带上一点。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洪濑鸡爪在短短几年内就声名远播。
本次获得“泉州十佳名小吃”称号的洪濑“红毛”鸡爪店创办于1989年,经过多年发展,从原来的小作坊演变到目前拥有多家分店的连锁企业。该店的徐老板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洪濑镇从事卤料制作,在多年的经营制作中,他结合闽南传统和卤料制作方法,经过多次研究与试验,制作出风味奇佳的系列卤料,成为新华都购物广场指定消费食品,深受闽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人们的喜爱。
红毛鸡爪选料上乘,配方独特,运用纯熟技术手工制作。其成品质地饱满、颜色鲜艳,吃起来嫩中有脆,香中带辣。据该店的老板娘透露,他们拥有一锅烹煮了16年的上等原汤,也正是这锅汤,保证了红毛鸡爪口味的独特与纯正。鸡爪的营养价值颇高,含有丰富的钙质及胶原蛋白,多吃不但能软化血管,同时具有美容功效。
现在,红毛鸡爪不仅在市区设置了密集的经营网点,在石狮、晋江、南安等县市也拥有多家分店,甚至在深圳、厦门,也能看到其踪影。徐老板表示,该店一方面将继续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将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工夫,如生产真空包装的鸡爪。
5、崇武鱼卷
经营者:惠安旭新崇武鱼卷店
惠安旭新崇武鱼卷主要原料是精选出来的优质的鱼,其中又以马鲛、鳗、鲨等最佳。
据惠安旭新崇武鱼卷的老板蔡旭新先生介绍,加工时先去掉主要原料的骨头及内脏,用利刀细细刮下鱼肉去掉鱼皮;再把鱼肉用手揉成泥浆状,一边揉一边加进适量盐水,最后加进精制的地瓜粉(一般每斤鱼肉加2两左右)、鸡蛋清、猪肉碎、青葱等佐料,用手搅拌调匀。
将加工合格后(靠加工者的手感判断)的鱼浆卷成一条条圆状体,有的还加裹一层猪网纱油,放进蒸笼里以烈火蒸熟。熟鱼卷可保存几天,若放进冰箱或真空包装,保鲜期可达几个月。食用时再切成小段,加上清汤熬炖。“鱼卷”加工的均匀度及蒸煮的火候,都极为讲究。高质量的鱼卷,入口柔润清脆,咀嚼时齿颊留香,既没见鱼肉,也不含腥味,初尝者如果不加说明常不知是用何原料制成。
蔡先生还介绍到,崇武鱼卷其实蕴含着对团圆的期盼,因为在那里男人多数航海在外面,而且险性又极大,因此,在生活习俗中处处可见寄托团圆希望的心理。
其中最突出的是,喜事宴请客人时上的菜必须“头圆尾圆”,鱼卷则是这里盛宴及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独有名菜,它含有祝愿美好圆满的意思。
6、肉夹包
经营者:“臭记”美食店
泉州的肉夹包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传统婚宴上必备的面点之一,老一辈的人叫它“虎咬狮”。
现在泉州人一提到肉夹包,就想起“臭记”美食店,它是全市惟一一家将肉夹包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平均月销售量能达到两三万个。该店的许老板原本是一名厨师,他在书籍上偶然看到肉夹包的制作方法,随后就对它进行了研究及多次改良。他表示,现在的肉夹包在口味上与传统肉夹包有很大区别,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特点。
据介绍,“臭记”肉夹包采用纯等五花肉,并精选上等面粉,配上高浓度的香料,加入蒜泥、香料制作而成。肉夹包虽然外表朴实,但只要咬在嘴里,一股浓郁香味就满溢而出。其面皮松软,肉有嚼劲,咸香适口,口味多变,也难怪诸多食客给了它“中国汉堡”的美名。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肉夹包将猪肉与蒜泥和在一起,更利于人体对肉类营养的吸收;而35%-37%的蛋白质含量,又是最适合人体健康的营养比例。
许老板表示,“臭记”一向坚持“小吃+大餐”的经营模式,其制作的小吃盛宴,在美食节上获得“金奖风味小吃宴”称号;另外,该店还侧重于传统闽南民间土菜的挖掘与创新,其新产品富贵金猪在推出后也即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7、槟榔芋泥
经营者:泉州绿洲西餐厅
绿洲芋泥原料精选槟榔芋头、白糖、猪油、葱头、花生、芝麻等。据此次选送单位绿洲西点餐饮有限公司的主厨戴加强先生介绍,要做槟榔芋泥首先要把芋头刨皮,每个切成数块,在蒸格上蒸熟取出,放案板上,用棍或刀面压成茸,要压得很细,没有核块,然后将芋茸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猪油、打散的鸡蛋、熟油搅拌调匀,抹平碗面,上蒸笼蒸1小时后取出,戴主厨还介绍道,槟榔芋泥做成后吃起来有细腻圆滑、味道芳香等特点。
绿洲西点餐饮有限公司自创办以来已走过18个年头,公司领导诚心创业,并长年坚持“品质第一、卫生第一、服务第一”,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同。该公司总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推出一种“西菜中吃、中菜西吃”的中西结合的经营方式、中西结合的用餐方式,一经推出就受到顾客认可,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据了解,现在绿洲西点餐饮有限公司已经在泉州开设了4家分店,现在正准备向厦门进军。
8、白鸭汤
经营者:阿彬白鸭汤店
阿彬白鸭汤,是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即用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的“红面番鸭”为主料,配上13种中草药烹制而成。阿彬白鸭汤营养丰富,汤浓味美、肥而不腻,闻名遐迩,令食客津津乐道。
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曾在不朽之作《本草纲目》中写道:白鸭肉最良,药食最佳,有补虚祛寒、和脏腑、利水道等作用。
据阿彬老板介绍,自从他开店以来,这道美味可口的白鸭汤,就深受本地食客的欢迎,一些海外侨亲、台湾同胞每次到泉州都会慕名而来。阿彬白鸭汤不仅吸引众多小吃爱好者,而且也吸引了福建电视台、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媒体争相报道,台湾电视台也曾两次飞跃海峡进行采访报道。
阿彬介绍说,为了共同做大做强这一已注册的“阿彬白鸭汤”,他准备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加盟。
9、肉燕
经营者:龙宫高 丽巷小吃店
龙宫高丽巷肉燕主料为干肉燕皮150克,精瘦肉300克,辅料为水发虾米20克,净荸荠50克,葱白50克,味精12克,精盐10克,猪骨汤800克,干淀粉50克,芹菜末、胡椒粉、芝麻油适量。
龙宫高丽巷小吃店老板孙秀珍女士介绍说,加工肉燕时要将精瘦肉槌成泥,虾米、荸荠、葱白均剁成细末状,取小盆放入肉泥,加入精盐、味精搅拌数分钟,至肉有黏性且表面光滑时,加入干淀粉、虾米、荸荠、葱白等,再搅拌均匀成馅料,干肉燕皮切成6厘米方片,每张燕皮中间放入馅料(约5克),然后把燕皮合拢捏紧,放入沸水锅中氽熟,捞起,盛入汤碗中,把锅置旺火上,当猪骨汤烧沸,放入精盐等调好味,浇入装有肉燕的汤碗中,撒上胡椒粉、芹菜末、芝麻油即成,吃起来质嫩味荤,鲜美爽口。
在谈到此次搬迁新店时,孙秀珍女士介绍到,搬迁新店是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长期以来,他们就以质量好、品位高等受到客户好评,但是原来的店面较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他们就把新店搬迁到鲤城龙宫巷这个交通方便、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孙女士还介绍说,小吃也是需要不断进行改良的,因此她们还将不断探索,为消费者献上色、香、味等俱佳的肉燕。
10、面线糊
经营者:西街老记面线糊店
提起西街面线糊泉州人可谓耳熟能详,其主料为精制面线75克,辅料为虾糠150克,猪骨汤1000克,熟鱼肉200克,精盐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适量的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过当归)。
西街面线糊的老板曾焕萍先生介绍道,要做上乘的面线糊,首先要将虾糠包扎于纱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用中火煮半小时后,捞起虾糠,汤汁过滤待用,把熟鱼肉撕成丝,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汤和用虾糠煮过的汤汁并烧沸,再将精制面线稍捻碎放入沸汤锅中,加入精盐、味精调准味,淀粉调水徐徐舀入锅中,并不停推勺至面线浮起,锅中汤汁成糊状即可。
面线糊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泉州地方风味。点餐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卤大肠、小肠、醋肉、油条等,一人一碗面线糊,看你想加什么料,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卤汁,味道更美。
西街面线糊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曾先生介绍,他的父辈就开始经营面线糊,原本的老店在西街电影院对面,由于西街改造现迁址于市区六灌路(小肥羊火锅对面),店里的生意并没有受迁址影响,反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