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乌拉满族火锅
乌拉满族火锅是东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
起源
乌拉满族火锅的起源有很多个版本,比较常见的说法有三种。一说起源于辽金时代,一千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把猎获的鸟兽、鱼虾和采集的植物用陶瓷锅或泥锅炖煮,形成了火锅的雏形。第二种说法是:女真(满族前身)军队与元朝征战时,军中盛行一种饮食,在地上支起一个架子,放上大铁锅加水,把野猪等猎物的肉切成薄片煮熟即食,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便于行军打仗,后来逐渐演变为满族的火锅。第三种说法是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特别喜爱吃火锅,相传他巡幸吉林乌拉以及多次南巡时,地方官员争相进贡火锅投其所好,一时间朝野上下吃火锅渐成风尚。
配料
传统的乌拉满族火锅有“前飞后走,左鱼右虾,转圈撒葱花”的说法。“前飞”指的是飞禽,“后走”指的是走兽。乌拉满族火锅以鸡汤为底汤,鸡肉老汤结合传统中医,加入人参、天麻、枸杞、红枣、桂圆、山楂、冬虫夏草、麦冬、当归等名贵中药材,长时间精心熬制而成;肉类有鹿、狍、猪、鱼等野味,菜品有榛蘑、金针菜等山珍,配料有蛎黄、大虾等海鲜;蘸料由芝麻酱、腐乳、卤虾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等加入野山菌制成。选用食材考究,富含营养物质,通过煮、炖、焖、煨等烹制方法控制火候,吃起来肥而不腻,鲜而不懈、淡而不薄、口感适度,具有香、鲜、滑、嫩等特点。
㈡ 吉林市厦门街传说中最正宗的那家乌拉满族火锅的全名叫什么啊
清香阁满族乌拉火锅
㈢ 乌拉满族火锅的介绍
乌拉满族火锅是东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美食,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吉林乌拉是满语音译,据《吉林通志》记载:“吉林谓沿,乌拉谓江。”吉林乌拉意为沿江,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下令统称吉林。冬季来到美丽的吉林市,有“一观一品”之说,“一观”即欣赏天下奇观雾凇美景,“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
㈣ 乌拉满族火锅怎么样
东北口味火锅,味道正宗,服务热情周到,菜量大,价格便宜。我们8个人吃,还喝了啤酒,结账时发现还不到三百块钱。强烈推荐到长白山万达雪场滑雪的游客前来品尝。
㈤ 珑翔乌拉火锅加盟条件有哪些
您好,朝天门火锅为您解答(以下回答,手打原创)
开一个火锅店我们目的是什么?个人认为在于打造出一家有持续盈利能力的火锅店,要达到这个目的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品牌本身的实力,知名度,扶持能力等,还有一个就是火锅店的经营能力。
如果你仔细分析观察经营得好的火锅门店,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会经营管理的老板,那如果自己没有,或者欠缺相关经营经验怎么办呢?可以参考:
一、严格执行品牌方的经营方案
加盟品牌有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品牌方成熟的经验(大品牌)可直接拿来运营,一个老字号品牌,多年的运营经验不是小品牌可以比拟的,所以这也显得自己在选择品牌的时候相当关键。
二、在执行的过程之中不断学习
火锅市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身为管理者或者老板,需要有一个不断学习的心态,在日常经营之中学习技巧,比如进货,到客,维系顾客,老顾客的打造等,逐步积累自己的火锅店运营经验。
补充,有些人说加盟不推荐,因为他根本不理解加盟的意义所在(外行人),加盟的意义在于有总部支持,有品牌方成熟的的运营经验以及底料技术,开店的目的在于开出一家有持续盈利的火锅店,如果自己开店经验不足开店风险就很高,会遇到各种坑,交各种学费,再或者自己炒料,网上现成的教学都有,但你真的敢拿这些教学做出来的成品开店?自己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
以上,原创回答,同行请勿复制粘贴(否则举报),如满意望采纳。
㈥ 吉林市乌拉满族火锅 哪个正宗
㈦ 乌拉满族火锅的传承
凤吉园贾家火锅店坐落于乌拉街镇内,始创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130余年。其独特的满族风味和精细的传统加工技艺,历代多有赞誉。当时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云生(31-33任)、台春(34任)、德克德恩(35任)、乌音保(36任)、的贵客经常光顾。创始人——贾福,也曾被召进京,到清宫御膳房料理传授乌拉满族火锅技术。
凤吉园贾家锅子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和考究的营养科学价值。因此,“凤吉园乌拉满族锅子加工技艺”作为乌拉满族火锅的正宗和代表,于2008年6月10日被吉林市政府评为: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2009年6月被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文化厅评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第四代传人,现“凤吉园贾家馆子”总经理——贾成明,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受到国家保护。2011年被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商务厅评为“吉林老字号”。
㈧ 乌拉街火锅历史文化
乌拉街古称“洪泥罗”城,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在此生息。1613年,努尔哈赤率重兵破城,灭乌拉国,凭此地而兵强马壮,为此后挥师南下,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乌拉街因此被清王朝尊为“龙兴之地”。据地方记载,清代12任皇帝,有5位莅临过这里。
乌拉街满族镇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满族传统火锅最具代表性。据载:满族起兵关外时,满族军队曾与元朝军队发生过战争。军队需要吃饭,而时间又很紧迫,就想出一种方法:支起架子,用大锅或是自己的头盔放上水,把打来的猎物切成片,放在里面煮。这种吃法非常方便,不仅节省时间还便于很快投入行军打仗。这便是满族火锅的雏形。到清代中叶,特别是乾隆皇帝酷嗜火锅,他在位期间,六次南巡一次巡幸乌拉,所到之处,地方官投其所好,争相以当地火锅进献,上行下效,朝野上下食用火锅成风。后来这种在行军打仗中被发现的美食逐渐演变成为“前飞(飞禽肉)、后走(走兽肉)、左鱼(鱼肉)、右虾(虾肉)、转圈撒葱花”的满族传统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