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春秋五霸
完全错误,春秋五霸之首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济危扶困,尊王攘夷!令大国胆寒,小国钦慕!虽然和管仲的辅佐分不开,但他能不计管仲一箭之仇,委以重任,足以表明他的心胸宽广与知人之智。曹操《短歌行》有言:“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你应该看看左传,或者春秋丰富一下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㈡ 项梁所立的楚怀王熊心,为何执意要与项羽为敌
为什么不说“项羽执意要与熊心为敌”呢?楚怀王熊心的经历,有点像后来的建世政权皇帝刘盆子,都是从一名“荛牧儿”,被人当木偶立为皇帝(王)。
跟刘盆子死活拒绝皇位,甘愿当傀儡不一样,熊心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因而,他不甘心做傀儡,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熊心与项羽的矛盾根源,就来自于此。
这对熊心来说非常不妙!项羽就像一个蛮不讲理的大兵,根本不听秀才的大道理,笃信谁胳膊粗,谁才是老大!
㈢ 我想加盟东方快车童装店,但是不知道是真是假
引用
丹顶鹤的深度思考"端午节时的东方快车童装"历史与文化内涵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样,芈(mǐ)姓,后来改姓熊。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东方快车童装加盟p-东方快车童装加盟
武汉东方神话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孕妇服装、婴幼服饰、童装、婴幼用品、儿童玩具、书籍、电子读物的综合现代大型公司。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品牌建设、市场推广、营销管理一体化经营,每年不仅销售数量庞大的自产产品,东方快车童装,还代理众多知名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经销工作,总货品吞吐量每年达几十万件!规模在业内排名前列。
公司一直以打造中国孕婴童第一品牌为目标,武汉东方快车童装,以关爱妇女儿童、保护创造未来为经营宗旨,致力于提升中国母婴身心健康爱心事业,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文化含量。
。这就是屈原的故乡。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屈氏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原在《离骚》中也自称为颛顼之后。
屈原的一生饱读经书,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教育与熏陶,他有机会接触到中华上古文明,这些上古时期的中华文化思想大都反映在他的诗歌集中。《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孙"上"、"下"求索",东方快车童装加盟。屈原作品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些珍贵作品起到了人类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我们现代人不能将屈原作品看成是神话传说或者是虚构的内容,它们都是活生生的历史再现,是中华先祖通过文学作品与他们子孙后代沟通、交流的一种间接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屈原的作品,武汉东方快车童装,根据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下面我们从屈原作品中的一篇《渔父》,可以感受和体会一下屈原当时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原文如下:
汨罗江前。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这里的渔父是道学家的化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如此的昏暗与污浊,人心皆背"道"而驰,而屈原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在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风在吹,云在飘,江水滔滔,一位形容枯槁、华发萧萧的老人,仰天长啸,抱着一块石头投水自沉而去。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屈原的离去标志着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从此退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舞台,中国开始了远离道德文明的黑暗时代,悠悠两千多年的漫长时光啊。中华先祖为了让他的子孙后代不忘"道德"之根本,特设"端午节时的东方快车"来纪念屈原,告诫中华子孙永远不要忘记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就是赋予"端午节时的东方快车"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的使命。记住屈原,记住屈原那些优美的诗篇。如果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吃着"粽子",划着龙舟,读着《离骚》,驾起天车,穿越古今,岂不是饮食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层享受。
明代学者来知德认为"万古之人事,一年之气象也。春作夏长秋收冬藏,一年不过如此。自盘古至尧舜,风俗人事,以渐而长,盖春作夏长也。自尧舜以后,风俗人事,以渐而消,盖秋收冬藏也。"一日气象图说明一日之气象。来氏认为:"万古之始终者,东方快车,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
当代之中华正处于黑夜将尽,光明即将到来之际。
㈣ 楚庄王新社么
楚庄王(?~前591) 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芈姓,名旅。又称熊侣。在位期间(前613~前591)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庄王初年,楚国发生贵族暴乱,邻近的群蛮等也乘机骚扰。庄王平息乱事,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为取得霸业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庸国。公元前606年,庄王伐陆浑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带),陈兵问鼎于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着又破陈围郑。晋出兵救郑时,两军大战于邲(今河南郑州北),晋军败绩。此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
楚庄王一鸣惊人
楚国在城濮给晋国战败以后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儿子商臣害死了。商臣作了国君。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对失败不甘心,抓紧操练兵马,发誓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他首先将附近的几个小国兼并了,又将中原的陈、郑等国拉了过去。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发愤大干的时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儿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庄王。
㈤ 楚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和楚灵王好细腰有何关系
子,如李商隐诗句“虚减宫厨为细腰”,杜牧诗句“楚腰纤细掌中轻”。其实,楚灵王喜爱的细腰,既为女子,亦为男子。
乐舞是巫术的表现形式,而乐舞者乃觋巫也。楚国大巫观射父说:“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郎,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巫有大小之分,小巫在民间,多为女性;大巫在朝廷,多为男性。而那时巫与伶合二为一。觋巫既要负责神事,又有取悦国王的职责。在国王身边的巫师,无论娱神娱王,都通过乐舞的形式而表现的。
钱穆在谈到春秋会盟时说,楚国则僻在江、汉之间,与北方诸侯相隔亦远,在今湖北襄阳、宜城一带。楚国志在兼并,亦不愿意加入同盟,自受拘束。后来北方诸戎狄,经同盟国压制,渐不为患。独剩南方楚国,乘机吞并汉水、淮水一带的小诸侯,变成一特别大的国家,与北方国际联盟双方对峙,时起争斗。到后来,楚国亦渐受北方诸夏的文化熏染,渐知专靠武力,无法并吞北方诸夏诸侯国,遂亦要求加入同盟集团,以得任盟主为条件。一方面可得同盟国每年贡赋,有经济上的实利,一方面亦可满足他在国际上光荣地位之野心。于是,南楚北晋,更番迭主中原诸侯之盟会。
启良指出,楚人还保留着英雄时代的“英雄性”,其“英雄性”不仅体现在好战而尚力,重要的是一种天人未分的精神面貌。如同人的童年时代,一切都感到好奇,一切都以自己的童心来度测。
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竞争,已由霸天下转变为王天下,这不仅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智力比拼和诡诈盛行的时代。楚人所尊崇的巫师及其智能,与东方列国君王、游士及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已不在一个层级。楚人简单质朴的思想和处事方式已落后于那个时代,这种落后,使得楚国在与秦国的博弈中屡屡失败,直至灭亡。
㈥ 云梦鱼面 加盟
按道理说云梦鱼面是没有加盟的,因为大部分都是小作坊,就是稍微大点的厂也不会把制作技术外传。(云梦县楚河鱼面厂、云梦县名胜鱼面厂、云梦县刘文华鱼面厂、云梦县黄湖鱼面厂、云梦县幸福鱼面厂、云梦县刘顺柏鱼面厂、云梦县曙光鱼面厂、云梦县吴子明鱼面厂、云梦县永盛鱼面厂)。
下面这个厂是云梦规模差不多最大的一个鱼面厂,比较正规,你可以联系一下,作他们的经销商或者其他什么……
云梦县楚河鱼面厂,
联系人: 黄先生
地 址: 湖北省 孝感市 云梦县城关镇楚王城大道154号
邮 编: 432500
电 话: 07124226668
手 机: 13507294668
如果你不是想生产鱼面,而是想开面馆烧鱼面,其实并不用加盟,只要购买正宗云梦鱼面,把它当普通面食来做就行。
㈦ 楚怀王在项梁战死后,派刘邦和项羽进攻咸阳的原因是什么
刘邦起义后,也遭遇当头一棒,因为出了内部叛徒雍齿,结果他屡败屡战,很快刘邦发现,自己身处“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中:西边有日益强大的魏国,北边有日薄西山的秦国,东边有日新月异的景驹(实际权力在大将秦嘉手里)。
楚怀王怎么也想不到,这两路人马这么放出去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收不回来了。不论是年轻的项羽,还是已老大不小的刘邦,他们等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历史的舞台注定是由他们二人来唱主角的。
㈧ 楚庄王的为政举措
斗克只是若敖氏旁支,竟也足以拥兵自重,挟持楚庄王。如果换成是整个若敖氏家族一起行动,此时的楚庄王则完全没有抵抗之力。不管楚庄王有多大的雄心壮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公元前612年,赵盾派遣上将军郤缺率领晋国上、下二军突袭一直依附于楚国的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一带),竟在楚国的家门口向蔡国发起猛攻,蔡庄侯一面抗拒晋军,一面派人向楚国求救,楚庄王视而不见。不久蔡都失陷,国破家亡之际,蔡庄侯只能与郤缺签订城下之盟。蔡庄侯丧权辱国,于第二年就悲愤而亡,楚王宫依然载歌载舞。
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巴国东部的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今天的湖北房县一带)。楚国人组织防御,派部队在大林一带布防。东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机作乱,派兵入侵楚国的东南边境,攻占了阳丘,直接威胁訾枝(今天湖北钟祥一带)。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也发动各蛮族部落造反,而前不久才被楚国征服的麇国人也带领各夷族部落在选地集结,准备进攻郢都。短短三年间,各地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往郢都,各城各地都开始戒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而那位少不经事的楚庄王,却一如既往地躲在深宫之中,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直至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依旧在花天酒地,依偎于国君而生存的诸大夫心急如焚。
一日,大夫伍举进见庄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您请猜猜,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饮酒玩女人。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必亡。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言已至此,您要杀便杀吧!”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
楚庄王终于同意伍举、苏从等人的建议,决定此后远离酒色,亲自处理朝政,楚庄王开启霸业自此始。 楚庄王亲政的当务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国。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撇开令尹斗般,乘坐战车到抗击庸国的前线,与前方部队会师,亲自指挥,将楚军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并联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敌人。楚王督战,将士们猛攻庸国。不久,庸国不支,宣告灭亡,楚庄王取得了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
楚庄王平乱、灭庸后,统治趋于稳定,产生北上图霸之志。中原诸侯中仍以晋实力最强,它西抑秦、东制齐,秦、齐虽强却仍非晋对手。时晋灵公已亲政,然大权依旧把持于赵盾手中。灵公渐长,对内残害臣民,对外受赂无信,故国内统治不稳,国外威信下降,更与赵盾矛盾异常突出,势同水火。这就为楚庄王北上提供有利时机。
公元前610年,晋与卫、陈等国在扈地会见,以郑对楚有二心,拒绝郑穆公参加盟会,经郑子家书告赵盾,申辩郑居大国之间不得不从强令的苦衷,晋才允请和。从中亦可知楚已复强,郑不得不考虑与楚改变外交关系。
公元前608年,郑以晋无信,伐齐、宋,皆因受齐、宋赂,半途而废,于是叛晋而“受盟于楚”。于是附晋之郑主动与楚结盟。随着楚国稳定与实力增强,一些中原国家,开始看风使舵,认真选择自己的出路。恰在这时,陈共公去世,楚庄王不派人吊唁,陈灵公一气之下,与晋结盟。楚庄王见时机已到,立即亲率大军攻陈,接着又攻宋。赵盾率军会宋、陈、卫、曹诸国军队于棐林,攻郑以救陈、宋。同年冬,晋为摆脱被动局面,从赵穿计,攻打秦之与国崇,想迫使秦来救,然后便向秦求成,不料秦国并不理会。晋又攻郑,以报北林之役。
公元前607年春,郑受楚命攻宋,以打击晋国。郑、宋战于大棘,宋军大败,郑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华元逃归,为宋筑城。秦为报复晋侵崇之役,出兵攻晋,围焦。秦、晋关系一度紧张。同年夏,赵盾解焦围,接着联合卫、陈攻郑,以报大棘之役。楚庄王即命子越椒领兵救郑,赵盾于是撤军。郑攻宋、秦攻晋以及赵盾不敢与斗椒正面交锋,虽有晋灵公不君之故,也侧面说明其时楚国实力日升,连一生不服软的赵盾都不敢接战。
正当晋国外争不利时,国内又因晋灵公暴虐,这年为赵穿所杀,赵盾等立公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晋成公初立,于公元前606年率军攻打郑国,抵达郔(今河南郑州北),郑被迫与晋和,订立盟约。同年春天,楚庄王亲率大军北上,攻打陆浑戎,至于洛水,直抵周都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自己取而代之。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回答。楚庄王一方面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表示蔑视,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于是退兵。楚庄王现兵周疆、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空前强盛时代。 就在楚庄王与赵宣子的争霸刚刚拉开序幕,楚国若敖氏家族就发生火并。当时斗般为令尹,子越椒为司马,蒍贾为工正。子越椒与蒍贾都对斗般不满而勾结在一起。蒍贾诬陷斗般,子越椒为夺得令尹之位,与蒍贾同谋。蒍贾杀死斗般后,子越椒又与蒍贾不睦。
楚庄王北征,子越椒攻打蒍氏,将蒍贾囚禁杀害,驱除蒍氏,并驻兵蒸野,等待着王师回归。楚庄王大军凯旋,听闻子越椒发动军变,一阵寒颤,派人去打探,得知若敖氏叛军势大。楚庄王以楚国三王(文王、成王、穆王)之子为人质作为与子越椒和谈的条件,以此作为缓兵之计。子越椒已是背水一战,对楚庄王的条件断然拒绝。
楚庄王只能一战,楚庄王带兵与子越椒的若敖氏家族亲兵与皋浒决战。子越椒自小在军营中长大,英勇善战,带领叛军猛攻楚王军,子越椒向楚庄王连射几箭都差之毫厘,叛军威势大振,楚王军士卒看到子越椒如此骁勇,开始胆怯。
危急时刻,楚庄王击鼓,下令反攻,养由基(一说是潘党)拉弓搭箭,射死子越椒,若敖氏叛军失去领袖后,瞬间树倒猢狲散,军阵大乱。楚庄王趁势反扑,叛军兵败如山倒。楚庄王乘胜追击,掩杀若敖氏。
自幼饱受若敖氏家族的欺凌与压制,楚庄王对斗氏与成氏二族算总账,罢免朝中多数亲信,牵连甚广。子越椒之子苗贲皇在父亲被杀后逃亡晋国,箴尹克黄因为其父子文功勋卓著而免遭屠戮,幸存者也难再在跻身政坛高层。 若敖氏曾在楚国国基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出将入相,立下不世之功,其中垄断甚至世袭令尹一职,更使得若敖氏家族长期权倾朝野。
楚庄王剿灭若敖氏后,欲令朝中的军政重心完全集中于楚庄王一人之手。为了防止楚国其他的家族成为下一个若敖氏,楚庄王在令尹一职上的设定颇有新意——架空令尹。
子越的强悍成为若敖氏家族灭亡的导火索,但若子越不是被一箭射死,这场政变不可能如此轻易的一战而定胜负。为防止危机的再度降临,手腕强硬的楚庄王需要一位性格相对懦弱,没有多少宏图大志的亲信担任令尹,哪怕这个人物没有什么惊世之才。只要他会循规蹈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足够。
终于,楚庄王选择虞邱子为令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摆设。虞氏在楚国并非强族,无权无势,要想立足,就必须唯楚庄王马首是瞻。虞邱子当然也明白自己的作用,他更不可能有多少非分之想,每日记着念“哦米拖佛”就足够。当令尹成为国君的影子,那楚国的国家集权自然水到渠成。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楚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对待百姓,甚至超过给大夫的待遇。楚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楚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从而,众臣对楚庄王此举表示不满。楚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
优孟听说楚庄王要葬马的事,跑进大殿,仰天痛哭。楚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楚庄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
楚庄王葬马这则寓言,从原先楚庄王执意以大夫规格葬马,到最后楚庄王答应放弃奢侈的葬马之举,映射出楚庄王从昏庸之君到圣明霸主的史实。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依靠名将养由基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庄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刹风景?” 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位大臣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五度交锋五度奋勇作战,带头击退敌人,最后终于获得胜利。楚庄王讶异地问他说:“我的德行浅薄,又不曾特别优待你,你为什么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入死到这样的地步呢?”那大臣回答说:“我本就该死!从前喝醉而失去礼节,君王您隐忍而不诛杀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君王您蔽荫的德行而不显扬地加以报答,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肝脑涂地,用颈上的热血溅到敌人身上很久!我就是那天晚上帽带断的人哪!”于是打败晋军,楚国因此而得以强盛。 楚国有个善于相面的人,他从来没有过失误,闻名全国。楚庄王召见他,问起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详察人们的朋友。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老人,尊敬兄长,为人忠厚、恭谨,那么,这样的平民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自身一定会日益显荣,这是所谓的吉人。观察替君王做事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忠诚可靠,品德高尚,乐善好施,那么他就会每日有所进益,官职也会日益得到升迁,这是所谓的吉臣。观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侍从多是忠良,君主有过失都争相劝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自身就会日益尊贵,天下就会日益敬服,这是所谓的吉主。我并不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们的朋友啊!”楚庄王称赞他说得好,于是加紧收罗贤士,日夜坚持不懈,从而称霸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