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的结构
原子里剩余的地方干什么用呢? 是空间,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其它物质。
有什么让原子支称起来,它会不会象细胞膜那样也有外壳?
没有外壳。原子对其它物体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复杂的力和场的作用完成的。
2. 保罗狄拉克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没有。
保罗-狄拉克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但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家。
保罗·狄拉克(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到1931年接手指导了福勒的学生钱德拉塞卡,以及1935到1936年因为马克斯·玻恩离开剑桥去了爱丁堡而收了两个原先玻恩指导的学生。一生之中,狄拉克所指导的学生不到十二人(大部分在1940、50年代)。
战争期间,狄拉克投入研发同位素分离法以取得铀235。这在原子能的应用上是极关键的技术。他与彼得·卡皮查尝试开发用离心机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但其实验后来因卡皮查受困俄国而停摆。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 欧度的骑士风采
礼服,是马术盛装最为重要的绅士着装。欧度(OUHTEU)品牌创立初期,OUHTEU Polo Club(欧度马会俱 乐部)仅提供马术比赛及社交礼仪的相关服装和配饰品。作为骑士精神的服装文化倡导者,至今保留着以优质的原料和精致的手工工艺来继承其产品的传统。
欧度(OUHTEU)深究绅士风范,并随着时光的推移,紧密的更新和变化。如今欧度(OUHTEU)品牌产品仍保留着OUHTEU Polo Club(欧度马会俱乐部)时期创新商务男装的设计思路,以都市商务休闲风格为主,被不断赋预了更多的时尚色彩。通过经典款式细节的勾勒和延伸,欧度(OUHTEU)品牌正不断成为男装“新一代商务风尚标”的代表,并顺应着“年轻化”这个大趋势向时尚迈进。其经典怀旧的店铺环境设计风格将粗线条的厚重感均衡展现,彰显传统奢华之美。 尼渤(NIBOUL),一个坚持以“旅行日记”采撷灵感的男性服饰品牌,不断体验和追寻新事物,自由地探索世界,发现着每一座城市的美,传达着时尚新锐贵族自由、勇敢、敏锐和创新的穿着和生活态度。
尼渤(NIBOUL)旅行的足迹在从未间断,其足迹遍及五大洲,到过比利时、荷兰、巴厘岛、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瑞士、希腊、南非、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地,每一次旅程,尼渤(NIBOUL)都会把当地的风景、人文、生活气息一一收藏,通过每一季的时装杂志、终端的陈列展示出来,店内还会赠送给消费者最具旅游地特色的礼品,分享异国独特的风情。
而尼渤(NIBOUL)的设计师团队,则成为了“旅行日记”的时尚解读者与传播者。OUHTEU(国际)集团多次组织加盟商和优秀设计师出国旅游考察,足迹遍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将旅行时采撷的灵感运用到品牌设计理念中,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
尼渤(NIBOUL)品牌是时尚的灵魂和未来。它将美学融入专业知识,成就了神奇的触感体验,其产品风格与国际一线设计同步,针对时尚品需求甚高的人群,打造时下最为流行的着装方式,成为上流新锐贵族趋之若鹜的时尚追求。其对细节的渴求柔化了线条形式,以“鹰士精神”的角度传达出舒缓、悦动、自由的品牌精神,将产品设计理念解读为舒适愉悦、时尚修身的形体感觉。19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上,年轻的击剑选手GIULIO GAUDIN第一次代表意大利站在了奥运会场上。在最后一轮比赛中,意大利队因抗议裁判不公正的判罚,退出了比赛,年轻的GIULIO GAUDIN在巴黎也未能获得奖牌。 18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地——佛罗伦萨,为欧洲最著名的艺术文化中心,以高级服装和皮革驰名全欧。就在这座城市有一位年仅16岁的贵族公子,昆狄-布莱克(Quidni Blake)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开始云游四方。就在远离佛罗伦萨的一座城市——意大利南部的雷焦卡拉布里亚(Reggio di Calabria),这座单以成衣定制的城市,他得到了裁缝汤姆斯-保罗(Thomas Paul)给予的工作机会,开始着手学习服装设计,不断吸取成衣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技巧。在工作的12年里,昆狄-布莱克 (Quidni Blake)将自己所有的作品运用刺绣、配饰品装饰等工艺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心怀远大抱负的昆狄-布莱克(Quidni Blake),在日后的15年先后去到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学习服装工艺,并受邀为众多宫廷贵族设计华服,备受推崇和赞美。
如今除服装外,昆狄(QUIDNI)产品开始革新,已渗透到了皮鞋、箱包、乃至男士搭配所需的各种配饰品。其独有的设计风格在时装界延续着叱咤风云的神话,到后人对昆狄(QUIDNI)品牌风格的发扬传承。
昆狄(QUIDNI)品牌,以“优雅时尚”为设计灵魂。针对35至45岁的中高端消费人群,以高贵时尚的服装设计风格,通过巧妙的搭配美学,满足富有文化内涵的都市知性贵族商务及休闲的全系高品质穿衣需求和多元化时尚搭配概念,精确解读每一天出席不同场合的男士着装密码。将“名仕精神”所体现的低调、内敛、精致、细腻的艺术气质完美体现。店铺环境以优雅、清透、浪漫的现代简约风格为主,结合细线条的勾勒设计,融入柔和的灯光效果,兼具摩登时尚和艺术气息。
4. 保罗品牌属于什么档次
经典保罗男装属于中高端档次。
经典保罗男装品牌创建于2004年,产品风格以舒适休闲、简约时尚为主。产品追求优质、 时尚、坚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成功男士驻足时尚、留驻青春。
经典保罗根据自己品牌优势,不断的渠道调整和管理创新,并于2017年5月在九省通衢的湖北,成立了“武汉纪宝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为华中运营中心,并建立了近20000平米的华中仓储配送中心。
经典保罗致力打造“做中国时尚男装第一零售商品牌”,并已成为员工、股东、加盟商、供应商共同创富平台和成长摇篮。
5. 高中化学
D
比如稀有气体的原子
6. 反物质之谜: 宇宙丢失的另一半
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为什么宇宙中有物质?
恒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本来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种奇怪的东西出现后,我们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这种东西就是反物质。
根据我们对宇宙起源和反物质的了解,物质和反物质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反物质具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特点:当它和物质结合时,会相互湮灭抵消,并产生巨大能量(光子)。另一方面,物理定律表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应该创造了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而问题就出现在这了——按理说,等量的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就会“同归于尽”。可是大爆炸之后的138亿年,宇宙仍然充满各种天体,所有这些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既然物质都还在,那么反物质都去哪里了?
反物质和物质
不是对称存在的?
2011年,阿尔法磁谱仪探测器被送到国际空间站,它是专门用来测量宇宙射线中反物质的数量和类型的。至2013年,阿尔法磁谱仪已经看到过40万个正电子,但没有发现其他种类的反物质。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证据表明原始反物质潜伏在太空某处。
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反物质和物质虽然是对称的,但“性格”却不一样。
几十年来,粒子物理实验已经多次看到粒子与反粒子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这要从所谓的“弱核力”说起,弱核力是自然界的四大基本力之一,亚原子放射性衰变就是由它引起的。弱核力,加上引力、电磁力,它们共同控制着规模巨大的宇宙。剩下的一种是强核力。强核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大约只有原子核般的大小。
1964年物理学家在研究K介子衰变时,发现K介子能自然衰变成反K介子,反K介子也可以衰变为K介子,但是这两个过程发生的频率却不一样。因此,一些科学家推测,宇宙在弱核力的作用下,也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由于宇宙大爆炸时存在某些过程,更有利于物质的产生,或者说物质的产生频率更快。导致反物质的量不足,物质的量过剩了,而剩余的物质组成了今天的宇宙。科学家给出的估计是每形成十亿个反物质,可能就会产生十亿零一个物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进行的实验加强了这个猜测,在面对弱核力时,物质和反物质确实有不一样的反应。
科学家参考了对撞机的数据,估测宇宙早期可以产生多少反物质,可惜答案并不是科学家们所期望看到的。之前给出的估计是每形成十亿个反物质的同时就产生十亿零一个物质,这意味着宇宙刚诞生时差不多有一半仍旧是反物质。然而,根据实验结果,宇宙刚诞生时的反物质质量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星系。显然,这和科学家估计的情况有非常大的差异,说明反物质的研究任务还很艰巨。
宇宙到底有没有另一半?有的话,它会在哪里?反物质和物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宇宙诞生之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些问题仍尚待解决。可见浩瀚宇宙对于人类来说,依旧深不可测。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年第8期杂志重点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7. 拜占庭时期守护神狄奥多尔
642年10月12日教皇约翰四世病死。当年,出生于耶路撒冷的教士狄奥多尔(?-649.05.13在世)当选为教皇,称狄奥多尔一世TheodoreⅠ(642-649年在位)。关于教义争论,狄奥多尔一世继续前几代教皇政策,与坚持基督一志论者作斗争。他先是不承认根据教会法原则就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保罗二世的合法性,因为他同前任皮洛士一世一样,倾向于异端派基督一志论。648年秋,狄奥多尔一世宣布把皮洛士一世革除教籍,次年撤换保罗。据说狄奥多尔一世为人乐善好施。死后马丁一世继位 。
8. 保罗·狄拉克的主要成就
狄拉克因创立有效的、新型式的原子理论而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狄拉克发展了量子力学,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并且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狄拉克原来从事相对论动力学的研究,自从1925年海森伯访问剑桥大学以后,狄拉克深受影响,把精力转向量子力学的研究。1928年他把相对论引进了量子力学,建立了相对论形式的薛定谔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这一方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满足相对论的所有要求,适用于运动速度无论多快电子;二是它能自动地导出电子有自旋的结论。这一方程的解很特别,既包括正能态,也包括负能态。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电子的预言,认为正电子是电子的一个镜像,它们具有严格相同的质量,但是电荷符号相反。狄拉克根据这个图象,还预料存在着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互相湮灭放出光子的过程;相反,这个过程的逆过程,就是一个光子湮灭产生出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的过程也是可能存在的。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1923-)在研究宇宙射线簇射中高能电子径迹的时候,奇怪地发现强磁场中有一半电子向一个方向偏转,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转,经过仔细辨认,这就是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后来很快又发现了γ射线产生电子对,正、负电子碰撞“湮灭”成光子等现象,全面印证了狄拉克预言的正确性。狄拉克的工作,开创了反粒子和反物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曾经和费米各自独立发现了费米-狄拉克统计法。狄拉克还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发表过大量有关宇宙学方面的论文,推动宇宙学研究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从理论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单极的预言。近代物理学来有关磁单极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取得了迅速发展。1982年国外已有报道,宣称有人发现了磁单极存在的证据。当然,假如真能从实验上证实磁单极存在,一定会引起物理理论的深刻变化。
总结起来,狄拉克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描述相对论性费米粒子的量子力学方程(狄拉克方程),给出反粒子解;预言磁单极;费米—狄拉克统计。另外在量子场论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引力论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杰出的工作。 到了1927年,由于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狄拉克已成了科学界中知名的人物。证据就是他受到邀请参加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电子与光子)。同年,狄拉克被选为圣约翰学院院士,并在1929年被任命为数学物理的高级讲师。 此时,狄拉克正着手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克莱因-戈尔登方程,但狄拉克认为问题并未被解决。这个方程可能给出负值的概率,量子力学对概率的诠释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电子的相对论性方程——狄拉克方程,并独立于沃尔夫冈·泡利的工作发现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阵。亚伯拉罕·派斯曾引述狄拉克如此说道:“我相信我独立得到了它(自旋矩阵),泡利也许也是独立于我得到这个结果。” 然而狄拉克方程与克莱因-戈登方程有相同的问题,存在无法解释的负能量解。这促使狄拉克预测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的存在。他诠释正电子来自于填满电子的狄拉克之海。正电子于1932年由卡尔·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观察到而证实。狄拉克方程同时能够解释自旋是作为一种相对论性的现象。
由于恩里科·费米在1934年的β衰变理论牵涉到粒子的毁灭与创造,使狄拉克方程诠释作任意自旋ħ/2之点粒子的场方程,其中场量子化的过程包含了反交换律。因此在1934年,海森堡将狄拉克方程重新诠释作所有基本粒子(夸克与轻子)的场方程——狄拉克场方程。在理论物理中,这个场方程处于与麦克斯韦方程、杨-米尔斯规范理论、爱因斯坦场方程同等核心的地位。狄拉克被视作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使用量子电动力学这个名词的人。
另外在1930年代早期,他也提出了真空极化的概念。对于下一个世代的理论学者施温格、费曼、朝永振一郎、戴森等人而言,这个工作是量子电动力学发展的关键。
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学著作著作《量子力学原理》,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是量子力学的经典教材。在这本书中,狄拉克将海森堡在矩阵力学以及薛定谔在波动力学的工作整合成一个数学体系,当中连结了可观测量与希尔伯特空间中作用子的关系。书中也介绍了量子力学中广泛应用的狄拉克δ函数。延续狄拉克在1939年的文章,1939年他在此书第三版中加入了他的数学符号系统——狄拉克符号。直到今天,狄拉克符号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一套量子力学符号系统。
1932年狄拉克接替约瑟夫·拉莫尔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1933年狄拉克与薛定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却对卢瑟福说,他不想出名,他想拒绝这个荣誉。卢瑟福对他说:“如果你这样做,你会更出名,人家更要来麻烦你。” 1933年12月12日,狄拉克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了诺贝尔奖得奖演说,题目为“电子与正电子的理论”。 量子电动力学在作高阶微扰计算上,得到了某些无穷大的结果。这在物理系统中是不合理的。因此一种叫作重整化的计算技巧被发展出来作为权宜之计,然而对此狄拉克无法接受这种作法。1975年的一场演讲中,他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我必须说我对于这样情况相当不满意。因为这样一个‘好的理论’以一种随意的方法忽视了来自于方程的无穷发散。这不是明智的数学。明智的数学可以忽略一个极小的值,但不能因一个值为无穷大而舍弃它。”
拒绝接受重整化使他在研究上渐渐远离了主流。
他从他写下的哈密顿形式出发,试图让量子电动力学建立在“合逻辑的基础”上。他找到一种更新的方法来计算异常磁偶矩,并且以海森堡绘景重新推导了兰姆位移。但尽管付出巨大的努力,狄拉克终其一生仍未能发展出满意的理论。
1950年代晚期,狄拉克将它发展出来的哈密顿方法应用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当中牵涉到引力场量子化的问题。
为了与他的女儿玛丽住得近一点,狄拉克在1969年辞去剑桥大学的职务并接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提供的教职。在最后的十四年里,狄拉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迈阿密大学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里度过。
1982年,狄拉克的健康开始恶化。在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于塔拉哈西因病去世,并依照其家人的意愿将遗体埋在当地墓园。 欧洲政局的混乱导致了二战,也分裂了原本完整的欧洲学术环境。量子力学就是诞生于这样的环境中。狄拉克和这场冲突中的每一方都保持着忠实的朋友关系。他曾试图营救被苏联政权扣押的俄罗斯物理学家Peter Kapitza,但没有成功。他还真诚地对待被怀疑为纳粹拥护者的德国物理学家 沃纳 卡尔 海森堡。
狄拉克是出了名的沉默。他很少讲话,安静成了他的标签。他不愿与人争执。他情感上孤僻,似乎丧失了对社会的敏感。在他的很多同事看来,他对数学之外的事物毫无兴趣,以致当他结婚时同事们都感到惊讶。然而,就像Graham Farmelo为他作的传中所说的,狄拉克不仅仅是一个无趣的计算器。他很喜欢看连环画和米老鼠电影,后来还迷上了一个美国女歌手Cher。
Farmelo充满同情地描述了狄拉克不幸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似乎憎恨着对方,他的哥哥是自杀身亡的。狄拉克把哥哥的死这归结为父亲的错,当然他父亲的某些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狄拉克赢得了剑桥大学的两项奖学金时,他只需要5英镑就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的父亲给了儿子这笔钱,让他认为是父亲让他开始自己的事业。后来狄拉克才了解到事实。在他父亲于1936年逝世后,他才发现那重要的5英镑并不是父亲给的,而是当地的一个教育机构,但是他父亲积攒了7500英镑,相当于他年薪的15倍。
9. 宇宙当中没有反物质,为什么人工可以制造
现在很多人对反物质这个玩意很感兴趣,但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反物质,对这个世界上罕见的东西充满了疑惑,也有很多疑问。有的认为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反物质,也有的认为有反物质还没有发现。对于人工制造出了反物质将信将疑,有的认为是谣言,有的认为是胡说,但也有人认为是真的。那么反物质到底是个啥玩意,人工到底制造出了反物质吗?反物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反物质真的能够毁灭世界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话题。
首先时空通讯可以肯定的回答:这个世界反粒子广泛存在,比如正电子、负质子、反氢原子等。但迄今为止发现的都是粒子原子层面的反物质,大块的反物质还没有发现。科学家们人工制造的反物质早就成功了,只是保存时间很短,量也很微小。
大家知道,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粒子组成的,因此这些反粒子也被称为反物质。但迄今为止,无论是人造还是在宇宙中,都没有发现大块反物质的存在。因此科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认为宇宙中肯定存在着大块的反物质,甚至反星球、反宇宙;而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宇宙中早已经不存在大块的反物质,如果存在那将是毁灭性灾难。
反物质的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1928年提出来的,他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反的反粒子,并首次论证了正电子的存在(在正物质中,电子是带负电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
目前,人类制造反物质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的问题。
人类制造反物质所需能量巨大,因此用反物质来充当能源还只能是一个梦想。现在全世界科学家研究这么多年花费了无数的人力财力和能源,制造出来的所有反物质加起来只有约十亿分之一克,还烧不开一杯开水。
据测算,凭目前的水平,制造1克反物质就需要大约25×10^15千瓦时的能量,即使按每度电成本0.01美元计算(7分钱人民币),制造1克反物质也需要250万亿美元。全世界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才80.68万亿美元,制造1克反物质的成本相当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3年的总和。这个成本是惊天的,无比昂贵的,
凭人类目前的制造能力,是没有办法也没有资本来制造大量反物质的,因此担忧用反物质毁灭世界的人们完全可以放下心来。
综合以上分析,这个世界反物质的基本组成~粒子和原子是广泛存在的,而且也是能够人工制造的。但大量成形反物质还没有发现,是否存在还是个未知数,只能继续的探查,要知分晓还需耐心等待。
10. 什么是迪拉克之海
在近年的流行科幻作品当中,都有出现过‘迪拉克之海’这个名词。大抵上,与EVA中所形容的相当类似,“一个直径约680公尺,厚3奈米(就是3*10-9米)的圆球。”而当中的“迪拉克”所指的是英国量子物理学家保罗·迪拉克(Pual Dirac)。本文中只是借用迪拉克之海这个名字,设定是EVA版上恶搞,把他作为一个表型类似EVA里使徒的特殊空间的名字。
迪拉克之海」,一个只可以用复杂数学来形容的空间,律子更说这个空间更可能是其他的宇宙。
再来就是第十四使徒了,初号机在超过400%同步的情况之下完全醒觉,更将使徒的S2机关用吃的方法吸收了。SEELE事后的讨论,说那是一个「永久动力机关」,而初号机则变相成为了神一般的存在了;亦因此,SEELE事后将初号机封印了。
及后有关S2机关的出现已经是AIR/REBIRTH的事了,九台量产型EVA全都搭上了S2机关,拥有永久动力来源,没有了碍手碍脚的电线。
迪拉克的理论
从以上的资料看来,S2机关似乎与迪拉克之海是有关系的。所以让我们看看迪拉克之海究竟是甚么来的?
在近年的流行科幻作品当中,都有出现过"迪拉克之海"这个名词,大抵上与EVA当中所形容的相当近似,"一个直径约680公尺,厚3奈米(就是3*10-9米)的圆块"。而当中的名字"迪拉克"所指的是英国量子物理学家保罗?迪拉克(Pual Dirac)。他其中一项成就,就是提出有关电子(electrons)在电场(electric field)和磁场(magnetic field)移动的理论,电子必须有它的反物质(anti-matter);在一九三二年,科学家卡尔?安德迅(Carl Anderson)首先发现阳电子(positron)的存在,就是带有正电荷的电子;而在人们以后的研究当中,也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
这有甚么的结论呢?让我们想想,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宇宙,没有反物质的存在呢?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在宇宙产生(或许是大爆炸?),物质与反物质的分布不平均所。於我们的宇宙来说,就是物质大大多於反物质了。因为正、反物质相撞会消失,而剩下来的只是能量,所以当物质多於反物质时,最后就只会有正物质的留下来了。然而,这只是说我们的宇宙,其他的宇宙呢?可以想得到,因为在宇宙产生之时的物质与反物质的分布不同,会有一个反物质宇宙的存在也不是甚么奇怪的事吧!如果在宇宙产生之时,物质与反物质的分量是一比一的时候,会有一个只有能量存在的宇宙也是可能的。当然了,也有其他我们不能了解的宇宙存在的可能。
使徒与纯能量宇宙
以下的论点,出自於The EVA Sage,所以详情请到有关网页的Extrapolations部份看(到连结区可找到),笔者会浅述其要点,希望大家不会看得一头雾水吧!我们的宇宙是由物质所组成的,我们生物也是由物质所组成。如果在一个纯能量的宇宙,那么也有可能会有纯由能量所组成的生物。基於S2机关、迪拉克之海及使徒的密切关系,我们或许可以作一个大胆的假设:使徒是来自纯能量宇宙的生物。
像这样的宇宙,对我们来说是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正如律子的形容「一个只可以用复杂数学来形容的空间」。相对来说,在纯能量宇宙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宇宙对他们来说,也可能只可用复杂数学来解释。
如果大家记得在补完版,当渚薰见到绫波时提过,他跟绫波是一样的,都是「以人类的形态」来到这里。如果我们假设使徒是纯能量宇宙来的生物,那么他们来到我们这个物质的宇宙,必须有一个物质的身体才可以与我们接触,这就是渚薰说「以人类的形态」的意思,他们本来就不拥有人类(物质)的形态。
EVA-迪拉克之海与S2机关
而我们对於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相信最大的基础在於科学家爱斯坦的一条公式:E=MC2,这条公式说明了能量与物质之间互换之间的可能。如果使徒是纯能量的生物,那么他们物质身躯也可以是由能量换回来的。我们也不奇怪为何使徒会无处不在了,因为他们的本体是没有物理身躯的能量(用甚么方式维持并不清楚)。
另外,可以试想想在这样的纯能量世界会是甚么样子?我们在物质世界能够轻易地移动我们的四肢,相对於使徒来说,他们则可以轻易地运用各种能量(热、光、电...),所以使徒能那么强了。
永久动力机关
S2机关被称为永久动力的机关,使用者能够理论上从当中得取无限的能量。正因如此,SEELE才会说初号机自行吸取S2机关的行为是「严重偏离」计划。这个S2机关,因为错误的触动之下,使内华达的第二支部全数吸进迪拉克之海。这个迪拉克之海的形成很有可能因为误碰S2机关而引发出来的。律子提过,迪拉克之海很有可能与另一个宇宙空间相连着。相信大家也想得到了吧?这个宇宙空间会否就是上面所假设的纯能量的使徒宇宙?
我们了解到的是,使徒是透过S2机关来取得无限的能量。而S2机关,似乎能够开启一道名为迪拉克之海的「门」,用来通往我们所假设的纯能量宇宙。在这个宇宙中,能量是用之不尽的,这正如在我们的宇宙四处都有垂手可得的物质一般。S2机关基本上就是开启这些能量宝库的钥匙,所以得到S2机关,也就相等於得到无限能量,得到永久动力了。
补完世界
可以再想想,这也许可以令我们想像得到SEELE理想中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样。补完计划,就是要我们从以物质身体维持生命的形态,进化到没有身体只有精神(灵魂)的世界,因为没有了身体的界限,大家不知道那一部份属於自己,那一部份属於他人。如果使徒世界真的是一个没有物质的世界,那或许就是SEELE心目中的乌托邦了。
有说精神、灵魂也是能量的一种,所以说使徒的宇宙是精神宇宙也不是没道理。记得当真嗣在迪拉克之海当中时,他的雷达只看到STATIC(静态),因为雷达只能从反射波探测到物质,对於没有物质的世界理应探测不到。当初号机取得S2机关的时候,真嗣来到了一个精神世界,那会否是因为那时候真嗣已经籍得S2机关这条门锁与另一宇宙相连呢?
疑问
当然每个理论都总不能十全十美,这个理论亦然。因为这个说法对於人类与使徒本同源起了很大的疑问。人类与使徒(或者说LILTH与ADAM)是怎样分开到了不同的宇宙的?ADAM又怎样会在地球出现?(或许是第二次冲击的原因?ADAM来到地球,沉睡,给人发现,苏醒,然后引起冲击。)使徒如果是比我们更高层次的进化体,那为甚么要来地球?因为ADAM在地球吗?因为他们没有「智慧的果实」?
这个S2机关的理论,其实也甚扎实,可以解释得到很多东西,而且也令EVA的科幻味加重了。不管那是否庵野的设定,这个理论也为EVA的S2机关补完了不小。
eva中的使徒千奇百怪。据创作人员讲,其中的第十二使徒leliel相当引人关注。它对成功描绘碇真嗣的内心世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下也是从第一次看到它起就对它产生兴趣的。 当第十二使徒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时,画面上是对其影子的一个特写镜头:巨大的球体上布满黑白相间的条纹。由于其局部被放大了,就使得在下发现,那些条纹的边缘并不是很光滑。感觉上就像是将位图放大后,再采用某种平滑算法之后产生的效果。而之后赤木律子说其内部是被称为“狄拉克之海”的虚数空间,使得在下突然想起以前接触过的一种图形。这种图形被称为mandelbrot(见图一):设复平面上任意一点可以表示为x+yi,则此图形是建立在x∈[-2.0,0.5],y∈[-1.25,1.25]的复平面上的。其绘制过程是这样的:对于此区域内的每一个点c,利用迭代公式z(n+1)=sqr(z(n))+c(z后括号内为下标,sqr为平方运算,n为非负整数,z、c为复数,且z(0)=0)进行运算。当n足够大时,若�0�7z(n)�0�7始终小于一个特定数值,则认为其对应的点c处于“海平面”上,否则就处于“海岸”上。最后根据z的大小,为这些点标上与海拔高度相对应的颜色,就成了上面的图形。图形的中央区域被称为fractal海,而这种图形也是fractal图形中最著名的一种。如果沿着入海的“河流”向上回溯的话,会发现这个图形存在自相似性,并且永无穷尽。倘若leliel影子上的图形也是fractal图形的话,那么其隐寓的意义就是无法从“海”中脱离。这是相当符合剧情的。在下之前以为所谓的“狄拉克之海”也是某种fractal图形的内部区域,但一直没有找到这种图形。后来突然想到,律子说的是虚数“空间”,难不成是建立在虚空间中的图形吗?只能怪在下才疏学浅了,还请高人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