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加盟资讯 » 小字迷书法加盟电话
扩展阅读
红果刘氏老火锅加盟 2025-05-10 05:53:36
瓷砖背景墙加盟电话 2025-05-10 05:39:18
巴比包子加盟价格 2025-05-10 05:28:59

小字迷书法加盟电话

发布时间: 2021-07-01 05:01:05

㈠ 温州市书法(毛笔)培训点 非少年,青少年! 我已青年!

温州毛笔\硬笔书法培训
来源『久学培训网』: http://wz.lesson9.com/course/33936.html
课程费用: 学费待定 课时按排:
开课时间: 2009-2-19 结束时间: 常年开课 上课地点: 温州,鹿城,

㈡ 关于柳如是和薛涛

薛涛(约768~808?年)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

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旧说她和高骈有交往,考高骈任四川节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时代远不相及,显误。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 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据《名媛诗归》说:“涛八九岁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曰‘杖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可见其才思之敏捷。涛早年丧父,母孀居,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极其窘困,及她到十六岁时,诗名已遐迩皆闻,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迫于生计,遂入乐籍,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柳如是(1618-1664 年) 早年以杨为姓,先后用过杨爱、云娟等名,又名影怜;后改姓柳 (一说原本姓柳),初名隐 (一说隐雯),(据 《柳如是别传》载:“至若隐遁之意,则当日名媛,颇喜取以为别号。如黄皆令之 ‘离隐’,张宛仙之 ‘香隐’,皆是例证。盖其时社会风气所致……即于名字别号一端,亦可窥见社会风习与时代地域人事之关系。”)字靡芜,后又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心经》中有 “如是我闻”之语而号 “我闻居士”;与钱谦益 (一字牧斋,世称虞山先生,常熟人。终明之世,官礼部右侍郎,称“少宗伯”,后改称“宗伯”。降清以后,在朝五个月,即请病南旋,从此不再出仕。)结璃后,钱取柳姓郡望,称河东君。此外,还有“美人”的别称。旧时女子沦落风尘,改名异姓也是常事,但也暗示了其曲折的经历。柳如是的幼年是不幸的,她身世不清,初生地也有浙江嘉兴与江苏吴江等说法,扑朔迷离,今皆难以考见。至于柳如是如何成为风尘中人,周采泉先生曾做过推测。他认为柳如是过目成诵且肤色白皙,必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时不幸为歹徒所掠,贩与巨家成为碑女,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一种想象,是没法考证的了。

柳如是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明崇祯四年辛未柳如是14岁时,被吴江故相周道登买于勾栏。最初为周府老妇人侍婢,因为其善解人意,深得周老夫人欢心。后来被周道登强索为侍妾。不及一年,由于周府群妾谣诼蜚语加害柳如是,几被处死,因周老夫人阻拦,将其逐出周府,在卖于娼家。

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从周道登家流落松江。改“云娟”旧名,并且自号“影怜”,表示身在浊世而知己难求,只有顾影自怜之意。

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褚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为秦淮八艳之首。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是年钱谦益已有六旬)。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

㈢ 福安现在活着的名人

林光麟 - 福建大丰集团董事长 大丰雄起上海滩

福建省福安穆阳人,历任福建省福安韩阳汽车修理厂厂长、福安汽配工业公司经理、福建省大丰企业公司董事长,现任福建大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隆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如今在上海车业服务中大有名气的大丰集团,福建是它的发源地,上海是它的大本营林光麟带领企业从闽东山区福安公路边一个小作坊起步,通过原始积累走出大山,走进大都市,昂首挺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骄人业绩。1984年冬,林光麟创办的“韩阳汽车修理厂”诞生了,他也成为闽东第一批“敢吃螃蟹的生意人”。
1986年,林光麟把修理厂更名为“福安汽配工业公司”,1990年,林光麟把发展脚步延伸到福州,成立“福建省大丰企业有限公司”,1996年,公司升格为“福建省大丰集团”。经过几年的打拼,公司实力增强了,也有了相当的积累。 此时,林光麟梦想着在全国建立自己的车业服务王国。他把目光停留在了上海。 1997年,大丰集团总部从福州移师上海,同年成立“上海隆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依托上海面向全国发展。先后在北京、南京、广州、深圳、济南、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设立了几十个分支机构。到了1998年,一个全国性销售网络已初步形成,并且成为汽车配件行业的“领头羊”。
2001年,一个以“创造人车新生活”为概念,力求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差异化经营的新公司——上海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诞生了。上海虽有大大小小近6000家汽修企业,但还没有一家比较规范的连锁公司。此时“新奇特”的出现,正成为沪上首匹“黑马”,以迅雷之势抢滩上海汽修市场,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在沪上开设8家连锁店。作为上海第一家快修保养连锁企业,他们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连锁运营模式,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形象、统一培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服务内容、统一信息交流”。这一举措在业内堪称典范,引起不同凡响。正当汽车后市场服务业方兴未艾的之际,“新奇特”乘胜前进,先后在南京、苏州、杭州、常州、福州等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20多家自营连锁店和13家加盟店。这些分支机构在全国各地运营得相当出色,扛起了中国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一面民族旗帜。在2004年“首届中国消费者(用户)最喜爱品牌民间调查”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中,“新奇特”荣获“中国汽车快修连锁市场服务信誉最喜爱品牌”的称号。

历经岁月的考验,林光麟领导大丰集团以其百折不回的气概、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走过了二十年的风雨历程,创造了令人惊叹、让人骄傲的业绩;在二十年的坎坷历史中,面对机遇与挑战,林光麟不仅培养了一支精干的战斗队伍,而且也培植了企业长久不衰的文化生命力。大丰集团在全国19个省市拥有29家全资公司,100多个经营单位,公司资产23000万元,企业员工达650多人。每个地区或城市设立的代理商之间区域职能划分清晰,各级代理商等级分明。这一连锁网络的编织使大丰集团在1998年就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年销售额达数亿之巨,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销售商之一。

如今的大丰集团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售后服务领域首屈一指,拥有遍及全国20个省、2个直辖市、29座城市共70多个销售网点,3个事业部的大型集团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人民币,并在德国注册公司,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20多年来,他们克服了前进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制定了从福安到福州,从福州到上海,从上海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昂首挺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骄人业绩!现大丰集团是麾下有企业数十家,员工达一、二千人,分布在全国20几个大中城市!

林光麟先生因其非凡的企业领导能力和对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出席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议。同时荣膺“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奖”。

李辉,1962年生于福建省福安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田园画会副主席,中国荷花画会副会长,宁德市文联副主席、闽东书画院院长,宁德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香港《美术家》杂志编委,扬州八怪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东方艺术馆名誉馆长。
潜心钻研古今名家之长,主张“集众所善,以为己有”。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满而通灵。典雅脱俗,色墨辉映、水墨淋漓,整个画面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并寄寓着画家独特的人格理念。近年尤喜画荷,所作莲塘似梦笔墨苍茫,浑朴自然。深得海内外人士赞誉,颇具影响力。
其作品曾十多次荣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主流展览的银奖、铜奖、优秀奖等。多幅精品被国家博物馆、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央党校、中央电视台、中央文史馆、中国美协、国家奥申委、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台塑企业集团等收藏陈列。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流,企业家,收藏家也都珍藏其佳作精品。 《美术》、 《美术观察》、 《国画家》、 《画刊》、 《中国画》、《美术界》、 《中国文化报》、 《美术报》、 《财富时报...

郑官平
1973年12月生,福建福安人,大专。系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硕学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闽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还是那月亮》、乡间小路》、《一剪梅/咏荷》等诗在参加大赛中均获一、二等奖,并被选刊上《黄河文学》、《当代作家》。2003年获“中国乡土文学奖”颁发一级文学奖章。出版有人个专集《野百合》,传略被收藏到《中国优秀专家学者大辞典》、《国际文化艺术人才辞典》等。

李 辉
1962年生于福建福安市,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网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书画院创作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田园国画会副主席、闽东画院(宁德画院)院长,宁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被新加坡、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名流和文化单位及国内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文史馆、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宋庆龄基金会、国家林业部、国家环保总局、深圳博物馆、中国扶贫基金会、国家奥申委、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等机构收藏和陈列。

高 欣
男,笔名欣慰,又名山里人。二级美术师。1966年出生于福建福安。1991年入中央美院国画系深造。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艺术系兼职副教授。1999年获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特别金奖”。1998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97/98年度“国际名人”并收入第26版《国际名人传记》,国家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书画家协会授予“世界和平奖”金质勋章。

周 建
字兆和,号无为人,1957年生于福建省福安市,祖籍安徽无为县。大专文凭,现任职于安徽省无为县科技局,自幼酷爱书法 ,初临唐楷,后习二王及米芾、王铎,亦习汉隶。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曾获全国展赛金、银、铜及等级奖三十余次。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书法之友》等多家专业报刊,作品及简历被收入《二十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当代书画作品大观》、《中华翰墨作品博览》、《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国粹博览》、《中国当代名家书画精品大典》、《中国当代书法艺术人才精品大典》等多部典集。

詹 毅 (1949.12) 莆田市市长
男,福建福安赛岐人,现任莆田市市长,省总工会主席。詹茂山之子,其父詹茂山早年参加革命,生前曾被选为福安县人民政府第一届副县长等

雷春美
女,畲族,福建省福安市人,1959年1月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福州大学毕业,2000年7月厦门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2005年7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中共龙岩市委副书记(正厅级)、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陈长辉
1963年10月生,福建福安人。主集中外名人手迹,现藏二百余帧,含部分珍品。自幼酷爱绘画,有作品被聚雅斋书画艺术陈列馆及海外人士收藏。

刘 锷
1928年生,福建福安人,笔名柳萼。1949解放后任职福安一中。破格被评为省首批中国高级教师。历任福安市书法协会副会长、福安市文学协会理事、闽东老年书画协会理事,省语文教学学会、省老年书画艺术协会会员。艺术生平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二卷)》及即奖出版《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

阮荣登
1953年生,福建福安人。大专文化。经济师。现供职于福安市口岸与海防委员会办公室。系福安市政协常委,福安市文学协会秘书长,福安秋园诗社副社长,福建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溪趣斋诗词选》。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大毒枭
“末路毒枭” - 刘招华
男,1965年3月5日出生,福建省宁德福安赛岐镇人,身高1.70米,体形较胖,右眉上方有一伤疤。中国缉毒史上最大的制造贩卖冰毒犯。他制造的冰毒多达31吨。曾是法院先进工作者,荣立过三等功;当过边防警察。持有刘林彬、刘森、刘林权、刘林扬、陈桂森等多个化名身份证。仅1999年,警方一次查获他生产制造的12.36吨冰毒,就相当于当年全球其他国家缴获冰毒的总和,市值55亿美元。查出的冰毒堆满整个篮球场。
2005年03月05日‘全球最大冰毒案’首犯刘招华于福安街尾落网。。

另:白马港西岸的甘棠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朱熹的过化更使这里人杰地灵。庆元五年(1199年),已经七十高龄的朱熹在他的福安籍门生黄干和杨复的陪侍下,来到长溪,甘棠的上东庵是重要的一站。朱熹和他的弟子们在这里创办“考亭书院”,授徒讲学,诲人不倦,使这一座唐代古刹名闻遐迩。上东庵至今还十分珍爱地收藏着一副联板,上面刻有“留衣韩伯人如玉,解带苏公价值金”十四个大字;从落款小字我们知道这是“朱公笔迹”,系“紫阳夫子流寓此庵原赠”。 (geniebin)
本人就知道这些人,

㈣ 关于培训机构与学校就书法课对接的报告样本

谈书法自学与教学中的两大陷阱
李松
当前我国的书法人口相当多,中国书协会员近万,省级会员几百万,地县级会员几千万。为历朝历代所不可比。但是,专业的书法教育机构在几千万爱好者目前难以满足需要,绝大多数都是自学。出版界火速加盟,法帖专辑、光盘教材充斥书店,为自学书法者提供了有利条件。所有这些绝对是可喜的现象。
但最近,曾听一位业内人士说了一句震人耳根的话:“书法自学,等于自杀!”此言一出,皆争引用。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有它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常年从事书法教学的书家,真真地有所感受,“自杀”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严重。此陷阱一。
在全国范围内,书法的教育可谓非常兴旺和发达。大专院校设有书法专业的相当之多,学历的设置极为诱人。大专、大本、研究生、博士生等等,每年都有一定批量的学子离开大专院校。书法专业机构和社会办学更是遍地开花,可谓一派红火景象。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在当前的书法教学中“他杀”的现象也格外严重。此陷阱二。
鉴此,非常有必要就这两大陷阱的话提议论议论。
我们真的发现,而且是经常地发现,一些热衷于书法的自学的业余爱好者真是执着地、顽强地、义无反顾地在“自杀”!
究其缘由,或许是某些理念的传导和学习的环节出了问题。比较常见的是有几种情况:
一、被楷书所杀
一些人执着地认为“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更有甚者,认为“唐楷更是书法的真正的基本功”。于是,顽强地抱住颜柳欧赵之某一家,死守几年十几年“刻苦地”练着“真正的”“基本功”。这种现象非常非常普遍,绝大多数沦为书奴。
令人相当费解的是,他们只认定楷书(只认定唐楷或独认定欧阳询一家等),认为楷书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认为楷书是最难的,最至上的,统领一切的书体。
这样的自学者写的字有鲜明的共性特征。字的可读性强,可赏性差,技法一成不变,风格始终如一。多数是写的了欧写不了褚,更写不好行草。如果能写行草也往往是写成“三一作品”(墨色一个样、笔画一般粗、字体一样大)。也还有更为可怕者,死守一家不说,根本就没能守正。比如,说是学颜楷,可是满纸黑鸦鸦,即没解出颜字之笔,又没捕得颜字之形。
二、被偶像所杀
当代卓有成就的书家有实力的书家活跃于书坛。他们获奖多、名气大、收益高。尤其是他们的书法风格,书体种类和学术见解在书界有很大影响力。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粉丝团”。虽然粉丝各居异地,但自觉不自觉地扑向了他们的偶像。这不是名家的过错,是追踪尾随者的问题。大有“非某某不嫁”的执著和信念。
这种自觉自愿式“自杀”的现象也不少见。原因大概有几种情况:一是对艺术的判断理解认知的能力较低造成的;二是自信心不足导致的;三是困惑迷茫起因的;四是急功近利心理驱使的。
三、对传统书法理解和判断堕入误区所杀
传统法帖皆可为法,这没有错。问题是,具体到个人,具体到学习的某个阶段时并不是这样的简单判断。
比如,有的人的审美定势属于恬静平和一路,那么主攻狂狷野逸就是误区。就好像长得文静瘦小者非要扮演李逵一样,怎么装都装不象,怎么演都无法找到感觉。
还比如,把某些属于另类的品种当作自己的主法源,也是一种误区。有的人专攻《爨宝子》,只写郑板桥、金农,而又不及其余。这样,久之则不能离轨,久之则倔强地走向僵化。这是对传统或经典的一种误判误读。这些虽然是传统,但未必符合自己的取法方向。对传统对经典不能盲目,更不能没有选择。好像生活的现实一样,胃火大的不能热补,如果一个劲地吃燥热食物,结果是满嘴起泡。
再如,有的人当前的字写得很油滑了,需要调整需要祛疾,选帖“取药”是关键。如果临习比较稚拙一类的法帖相对合理得法,而恰恰又选了飘逸甜媚一路训练,往往是痼疾不治,病疴加重。这种“自杀”纯属鉴别能力差,积累少,眼界窄造成的。
此外,也有些是因为特别固执偏执所导致的,就认为自己的判断正确,就是只偏爱某种东西,于是走向偏狭,于是一意孤行,于是越写越难入流。结果是专家不看,百姓不认,投稿参展屡战屡败,再屡战屡败,了无胜机。其结症在于不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这样的“自杀”现象在自学书法者中是屡见不鲜的。书法技巧的训练是有选择的,不是盲目的,不是随便找一个法帖就可以为法的。
四、被技巧训练有严重的盲区所杀
比较科学的技巧训练相对的说应该是全方位的。凡是在训练环节没能解决的问题,在创作时肯定会暴露无疑,这和体育训练大体一样。认为“楷书是基本功”者,再加上只攻唐楷者,其手头的训练会有严重的盲区。主要的关键的盲区是:1、不会连续书写;2、不能快速运笔;3、不敢大小字体反差和粗细刻画笔形;4、写不出墨色层次;5、写不好或写不了绞转之笔;6、不能或不敢聚散开合等变化。
这些盲区,正是书法技巧的重要核心部分,或者说是动态书体必须要强化训练的部分(也应该是静态书体必须要训练的部分)。如此分析,就很明确了。只攻静态字体,往往动态字体的技巧方面的不到充分训练;反之,单攻动态字体,静态字体的技巧是盲区。所谓全方位技巧的训练,应该包括动静两类字体(实践已经证明,行书写不好,楷书也太好不了)。
需要强调的是,训练不同于取法,而取法必须训练。比如,攻草者写金文为训练中锋,但不一定是专攻篆书。攻隶者临王铎为使笔畅,但不一定走王铎的路子。就像体操运动员练跳高,只为训练弹跳力一样。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训练点训练,以期达到训练目的。
训练的盲区还包括其它方面。我们见到,有的人只能写楹联,参展投稿笔会等等一出手便是对联,叫他写其它样式马上就乱套。也有只会写大字写不了小字,写条幅写不了扇面等等,这也属于另一种训练有盲区的现象。
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许许多多的自学书法者,往往技巧训练存在这样那样的盲区甚至还比较严重。
我们再讨论讨论“他杀”的现象。当代的信息太发达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也带来困惑。我们所见到的是,不能很好的甄别和处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导致问题的出现。
一、被教头所杀
自学书法“自杀”的概率高,从师呢?大概“他杀”概率也不低!现在书法的教学遍地开花,教头到处都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头都具备良好的资质。我们最常见的是,教头写什么,学生写什么,教头怎么写,学生就怎么写。不是“因性以练才”,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是私塾式的圈养式教学模式。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窝一窝的。也有的是学生主动自愿的直取所从的教头,亦步亦趋,惟妙惟肖。一些教头不是在调整和导航,而是“一意孤教”,甚至是以此自豪自矜。学生被“他杀”,这类教头就是残忍的“杀手”!
二、被展览所杀
当大的展览之后,会有一些反映相当快的作者迅速尾随获奖者,灵活多变地跟风。手快者直取速获,并在下一轮投稿时一试身手。当下一轮的评选出现新的导向时,又会快速反应,紧随时风。数年下来,有些灵气足者,有一定的入选率。于是,正是这样有入选的可能,效仿者不断增加。
这种“他杀”的现象虽然有展览评选的诱因,但是,它完全是作者自己的选择和盲从的结果,也有相当一些作者根本就不晓得学习书法的路数导致的结果。
这样被展览所杀的人,往往是字变来变去,飘忽不定,既没有扎实的功力也没有明确的方向。
三、被地域所杀
某些地区书法活动非常红火,有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作者。民间往来,相互淘染。学习书法不是追古圣古贤,而是旁取左邻右舍。获取的技巧表现的风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域书风影响严重。值得讨论的是,大家都面目相似的那种所谓地域书风是不是真正意义的地域书风。一群爱好者,应该是和而不同,而不是互相克隆。这种被地域书风所“他杀”现象也比较严重。
四、被出版物所杀
出版业的火热加盟,无疑大大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法帖、教材还有作品集充斥书店,当然许多出版物是高质量的。
质量高的主要是古代法帖部分,这部分是最可信的,最没有问题的,而某些教材就很有问题。最可怕的是编教材的人并不是某体某帖驾驭的高手,编出来的东西有着广泛的杀伤力!因为,出版物很具有权威性,很能迷惑人,发行量很大。往往买书的都是一些爱好者或初学者,他们决不会怀疑装潢精良的摆放在漂亮书架上的教科书会有问题。
就笔者所见,比较严重的是魏碑楷书的教材。里面所讲的所示范的东西很有问题。讲解的都是用唐楷的方法写魏楷,就好像在用勾股定律来解圆周的算题。殊不知,这样怎么能解得开题呢?细究缘由,编撰者根本就不是写魏楷,或一直在错误地写魏楷者。有些行草书的教材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真是按照书里所讲的写下去,恐怕会直蹈误区,一定是会被“他杀”!
议论到这里,我们真真的需要反省。一方面,自学书法者一定要警惕“自杀”这个陷阱;另一方面,向他人学也要千万小心“他杀”的陷阱;再一方面,“教头们”更要克己,万万别把别人往沟里领!

㈤ 想加盟有关练字选择哪个品牌好一点

美格练字自主研发国家专利美格书写格,让孩子写字更轻松,规范字体格式

㈥ 介绍各诗人的代表作啊

1."诗仙"李白
代表诗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2. "诗圣"杜甫
代表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3.“诗佛”王维
代表诗句: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4.“诗囚”孟郊
代表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吟》
5.“诗豪”刘禹锡
代表诗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6.“诗鬼”李贺
代表诗句: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
——《湘妃》
8.“诗狂”贺知章
代表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9.“诗奴” 贾岛
代表诗句: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10. “诗骨” 陈子昂
代表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11. “诗家天子”王昌龄
代表诗句: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12. “诗魔” 白居易
代表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13. “五言长城”刘长卿
代表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 “杜紫薇” 杜牧
代表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15. “温八叉” 温庭筠
代表诗句: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碧涧驿晓思》
16. “诗神” 苏轼
代表诗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㈦ 做书法培训班有前景吗 赚不赚钱

在今年最具发展前景调查中,儿童教育培训行业占60.5%,而其在投资额最低、投资回报率最高、资本最关注等调查问题中一直位居前列。而去年的调查显示,儿童教育培训仅在投资额最低、资本最关注等方面居前列。


随着经济的发展,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当前一种现象。许多大人都提笔忘字,更不用说教自己孩子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而书法又是我国一种文化,没有一手好字,你肯定不敢在他人面前签字。


因此,未来教育行业的发展前景不错,其中关于少儿练字、书法培训班、练字班等跟书写相关的写字教育将呈现上升趋势!


下面锋格练字为例为大家分析书法教育加盟前景介绍:

1、环境优势

如今全国上下对文化建设事业越来越重视,国家已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书法艺术更是受到国人的喜爱和推崇。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些优秀满分作文流传网络,这些满分作文无不是字迹清晰、卷面整洁。电脑阅卷的普及导致考试对于学生书写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更加凸显出国家和社会对规范汉字书写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说,大环境对创业者从事少儿书法培训班加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政策的优势

伴随国家书法等级考试的出台,以及教育部《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等级考核的规定和实施办法》、《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教学、教法研究》的陆续颁布,都体现了国家对于书法市场的大力支持,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宏观环境,对于中小学生书法项目加盟是十分有利的。


3、市场需求大

据统计,目前国内少儿培训市场规模超过300亿人次,且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当前国内2-12岁少儿数量超过2.2亿,基数庞大,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在大中城市,更是有75%以上的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类培训。而且,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花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占到家庭整体投资的40%以上,居整个家庭单项支出首位,这说明了教育投资罗曼史市场拥有巨大潜在需求。因此,书法教育机构加盟拥有无比巨大需求的少儿教育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4、社会优势

社会对硬笔书法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在学校,写字好看的学生能获得老师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参加如办黑板报等集体活动的机会;在工作上,一手好字更能获得同事的称赞、上司的赏识。即便是在朋友圈,发一张自己练字的照片,龙飞凤舞的字迹都能得到大堆人的点赞艳羡,甚至有些明星通过一手好字拉了不少好感。这些情况都说明了人们对硬笔书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