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家庄十大特色小吃
石家庄,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风味美食闻名遐迩,十大特色小吃更是让人大快朵颐。以下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石家庄的缸炉烧饼,以其香酥脆口的口感,深受喜爱,凭借精湛的制作技艺,荣膺中国烹饪协会“十大名小吃”之一。它选用优质面粉,借助火炉的独特烘烤,形成独特的风味。
石家庄熏肉,尤其是石门一味,传承了清朝御厨的传统,经过腌渍、熏烤等十八道工序,肉质鲜嫩,风味独特,同样入选了“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名单。
无极饸饹,选用新鲜荞麦,面条筋韧,汤料丰富,北苏袁家饸饹更是被评为河北省旅游金牌小吃,展示了石家庄地方小吃的魅力。
赵县石塔烧饼,百年传承的薛礼义家秘方,酥软可口,甜咸适中,是石家庄的代表性小吃。
深泽西河肉糕,作为“美食三绝”之一,肉质鲜美,外酥里嫩,是宴席上的佳肴。
平山油鬼,不仅味道清脆,还承载着民间故事,是平山的特色油炸小吃,历史与美味并存。
高庙扒糕,以荞麦面和花椒调料为主,口感绵软,蒜香十足,是深泽的传统美食。
金凤扒鸡,百年老店的招牌菜,选用优质鸡只,汤汁浓郁,被誉为“中华老字号”和“河北特色旅游名吃”。
正定马家卤鸡,历史悠久,曾获全国优质产品称号,其独特配方和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而赵县驴肉,以其鲜嫩可口,成为石家庄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入选了“石字号”传统美食名录。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展示了石家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贰』 石家庄特色美食有哪些(石家庄十佳传统特色美食)
一、金凤扒鸡
“金凤”扒鸡继承了我国扒鸡和卤煮鸡的传统工艺,采用现代工艺与百年秘制配方相结合,产品外型完整美观,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香嫩,味道纯正,香气扑鼻,品质独特,产品享誉国内市场。
金凤扒鸡选料精良、制作程序严格规范。蛋鸡通过冲洗、整理、别致造型等多道工序后入锅,炸至金黄色,利用陈年老汤佐以十八味名贵中草药焖煮十几个小时以上,真空包装而成。
“金凤”扒鸡曾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中华老字号”、“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驰名商标”、“河北特色旅游名吃”、“石家庄游礼20强”、“石家庄商业优秀原创品牌”等荣誉。
二、平山“油鬼”
“油鬼”是平山最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是一种油炸食品,色泽金黄,吃起来清脆喷香回味无穷。
“ 油鬼”,看起来与油条相似,但其中间作折身状,似一跪着的小人。炸油鬼制作首先是“兑花”,接下来和面、饧面,第三步“墩条”和饧面,第四步“包条”,第五步“做条”和“拧花”,将包好的“条”拧成螺纹状。第六步下油锅炸。期间需用长筷子将油鬼从折叠处撑开。待炸到色泽金黄、蓬松饱满时,即可出锅。
明清时期,平山老北街的炸“油鬼”曾作为贡品送往京城。每逢大典和重大祭祀活动,知县都要亲自坐上马车送往皇宫,天黑启程,早五更赶到,要让皇上吃到香甜酥脆的“油鬼”。
平山县“油鬼”制作技艺,已列入石家庄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正定八大碗
八大碗是正定特色名吃,具有浓郁北方特色,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传,常山赵子龙打了胜仗时,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劳将士。将士们退役返乡后将菜肴的做法带回老家正定,并且不断改进。这种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被定型为“八大碗”,并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包括四荤、四素。四荤以猪肉为主,四碗肉分别精选前膀肉、中肋肉、后臀肉、肘子肉,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别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选料为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
正定八大碗的特点是荤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与馒头、大米饭相搭配,吃起来满口留香,咽下去回味无穷。2007年“宋记八大碗”入选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石饮红星”包子
石家庄饭店的特色小吃,原名“红星包子”,后注册更名为“石饮红星”包子,是石家庄的传统特色美食,始创于1969年。
“石饮红星”包子小巧玲珑、色泽洁白、皮薄馅足、松软利口、清香不腻,唇齿留香,外表如同一朵绽放的白菊花。
“石饮红星”包子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其馅选料选用肥瘦相间猪肉,按一定比例搭配,加入调好口味的料水,精心搅拌制成水馅。面皮用发面,搓条制剂后,擀成直径为8厘米,薄厚均匀的圆片,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褶,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保证有圆形提褶14个至16个,并且褶花疏密均匀,形如秋菊,最后上笼蒸制而成。
“石饮红星”包子荣获多项殊荣:2000年9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名小吃”称号;2016年5月被评为“河北金牌旅游小吃”、2016年11月荣获“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五、燕风红肠
燕风红肠是燕风楼四大王牌产品之一,历史悠久,畅销不衰。
燕风红肠采用传统工艺配方下料,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风味独特,浓郁芬香。多年来受到大家推崇,最重要的是,选料严格、配方精良,口味独特。制作红肠选用的是石家庄肉联厂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肥瘦均匀的新鲜猪肉,配以上等绿豆粉芡和秘制特色香料,按一定的比例调制成馅。肠衣采用的是无毒无害的绿色天然肠衣,灌制成型后,入老汤卤制成熟。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汤赋予了燕风红肠独特的风味,捞出后还要经过一道重要工序,入熏炉用果木熏制,在充分吸收了果木的特殊香味后,色泽红亮,油润,散发着扑鼻香味的红肠就可以和广大食客见面了,来上一片,回味悠长,为您的餐桌增添一缕亮丽的色彩。
六、无极饸饹
无极荞麦饸饹俗称饸饹面。圆条形的细长面条,香喷喷,热乎乎,很合人们的口味。“荞麦饸饹黑是黑,筋韧爽口能待客”,这是人们对荞麦饸饹的赞美。
无极多沙地,曾广泛种植荞麦,所以荞麦面的饸饹、面条、饺子就成为日常的饮食。有时人们还将荞麦面与红薯面、榆树面掺杂在一起吃,这样更筋道。现在,无极城北的人们在结婚时都会吃饸饹,取其“吉祥长寿”之意。
无极的饸饹在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磨、现和、现做,用特制的饸饹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猪肉汤,其特点是条细筋韧,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
目前,北苏袁家饸饹发展较快,成为无极饸饹的优秀代表之一,2016年被评为河北省旅游金牌小吃。2017年被评为河北省“冀字号名店”“石家庄名吃”等称号。
七、赵县石塔烧饼
赵县传统地方美食,又名薛家烧饼、俗称油酥烧饼,创制于清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打烧饼的主人居住在赵县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脚下而得名。
石塔烧饼以精粉、黄米粉、驴油等配料精制而成,色泽金黄,层次分明,质地松软,咸香适口。烧饼有甜、咸两种口味,甜饼饼心拌以红糖,咸的上面有芝麻,外酥内软,香而不腻。
当地,薛家烧饼是石塔烧饼优秀代表。薛家祖上掌握打烧饼的技艺有一个传说。相传在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自柏乡攻入赵州境内,与清军在巷内激战时,有一太平军受重伤倒在了薛家大门口。薛家在城内是大户,颇讲礼仪,祖上怜其痛、爱其勇,便秘密救治在家。这一兵勇原是洪秀全的面点御厨,有打烧饼的绝活,便传于薛家,使这种太平天国国宴面点绝活变成了我们今天所品尝的薛家烧饼。
八、深泽西河肉糕
深泽西河肉糕是传统地方风味小吃,起源于河北深泽县西河村,位居深泽“美食三绝”之首。
西河肉糕创始人是清末西河村的李洛提。李洛提出生于清1871年,成年后在当地一家富户的肉坊里打工,年终东家给每人分了一块驴肉。由于家里人多肉少,李洛提只好将驴肉剁成馅,放入淀粉和煮肉的调料,用热水搅拌均匀,上锅蒸熟。出锅后香气扑鼻,十分好吃。从此,西河肉糕便诞生了。
西河肉糕以绿豆、红薯淀粉为主料,驴肉、驴油、香油为辅料,以多种调味品为佐料。制作方法是将驴肉切成细粒,用煮肉的老汤将淀粉、肉末、油一并调好,放入盆中,加入调料蒸制而成。
西河肉糕具有色泽红亮、香而不腻、老少皆宜的特点,已成为深泽县传统美食的一张名片。
九、正定马家卤鸡
马家卤鸡是正定的特色产品,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始创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1901年12月,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在正定行宫逗留期间,除了游览正定府的众多名胜古迹外,还遍尝了各色风味名吃。其中对马家卤鸡赞不绝口,称其香、鲜、嫩,对味又好吃,从此,马家卤鸡名声大振。
马家卤鸡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挑选的活鸡,要经过屠宰、煺毛、洗净、除菌、汤煮等步骤。洗净之后,卤煮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造型,这也是马家卤鸡的特点之一。一只翅插入口内,使头部弯回,另一翅折叠,两腿别起,爪入膛内,呈琵琶状。
汤是制作卤鸡的关键。马家卤鸡使用百年老汤,卤煮的用料有20余种,煮鸡时按鸡龄长短定火候。煮好的卤鸡黄里透红、颜色鲜亮、油香扑鼻、清爽持久、味道醇厚、鲜嫩可口,鸡皮油光平展,不破皮、不脱骨、不塞牙、不腻口,久食不厌,老幼皆喜。
十、井陉抿须儿
井陉地方特色小吃,有千年以上历史。在平山等地又名疙豆儿,因状如蝌蚪而得名。
抿须儿有豆面、玉米面、纯白面、山药面、红薯面等多种,制作时要掺上少量白面增加黏性,或者加入一些玉米面或红薯面。
所谓抿须儿,就是用一个锄子一样的铁器将放在抿须儿床子上的面团“抿”到烧开了水的锅里,形成一个个像“蝌蚪”一样的小面须。
做抿须儿其实很简单,不用手去和面,面粉加上水用筷子搅起即可。抿须儿的标准是四五公分长,且两头带尖儿,说它像“蝌蚪”,更像“面鱼儿”。因为抿须儿面软和,所以抿到锅里的抿须儿只要翻个滚儿就可以出锅了。煮熟后捞出,浇入各种荤素卤汤搅拌后食用,味道鲜美。其特点是内虚外筋,别具风味。
抿须儿的卤汤很讲究,汤料不同,其味各异。以肉炸酱为卤汤,柔和香软;炒酸菜卤汤,酸滑利口;西红柿卤汤,色鲜味美。如果在开水锅里滚白菜、菠菜或萝卜片,喷上葱花(油喷)味道更好,也有在咸饭锅里抿蝌蚪。
『叁』 保定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保定古为燕赵之地、畿辅之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保定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发源地,也是“直隶官府菜”的发源地。从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还有商代的爵,中山国当时的羊羹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的历史。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保定非常具有特色的美食。
1、驴肉火烧
保定驴肉火烧的发祥地为保定市徐水区漕河镇。漕河系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境内河流名称,漕河镇以漕河命名。漕河驴肉火烧历史悠久。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漕河驴肉兴起,名吃由此诞生。
2、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相传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据载,清朝末年,在县城经营马蹄烧饼的张氏家族和小街子(民主街的一个村)的张氏家族,名气颇大,所制烧饼经常被过往商人带往外地和京城,故"马蹄烧饼"不胫而走。
3、扒糕
扒糕是用荞麦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圆坨,大小如烧饼。蒸熟后,夏天放在冰上镇着,谓之冰镇扒糕;冬天则放在炉铛上,加油炒热,谓之热炒扒糕。
4、饸饹面
饸饹面是一种传统的一种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荞麦面团、高粱面团(现多用小麦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
5、茂酱菜
保定槐茂酱菜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具有300多年历史,出产于保定市槐茂酱菜园,早在清康熙十年,就因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槐茂酱菜腌制方法相当独特,先选择品质好的鲜菜,然后配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姜丝、石花菜等,腌制成各种什锦酱菜,成品咸甜适度,既脆又嫩,是佐餐佳品。
6、卤煮鸡
卤煮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属于河北菜。形美丰满,色泽红艳,肉嫩鲜美,软而不烂,骨脆透香,食后开胃,形态丰满,味道醇香。
7豆腐丝
被人誉为“豆腐筋”的高碑店豆腐丝,以其浓郁的香味,乳黄的色泽,匀称的条股而成为独具一格的地方名吃。相传,距今300年前当地的贾、王两家就已经开始做豆腐丝了,随着食素吃斋的风行,豆腐丝成为素膳中不可缺少的菜肴。清朝在易县建陵后,帝王公侯赴陵祭祀,尝及此品,如获珍奇,遂封为宫廷御膳。
8 烙炸
烙炸是河北省著名的小吃。用绿豆面做成的一种煎饼。将绿豆面用水调成糊状,在微火上摊成煎饼状薄片,晾凉后即成。把烙炸切成菱形块,用开水浸透。把大料放入油勺内,炸成金黄色捞出。黄酱放入勺内,炸出酱香味后,把烙炸放入,加酱油少许。炒几下,烙炸出勺后撒上姜末即可。成品色泽酱黄,柔软细腻,香气扑鼻,味美可口。
『肆』 河北什么面最火求解答
作为地道的河北人,面食从小吃到大,吃的最多的当属面条,似乎一碗面条就是家乡味儿的最佳代表。
那下面这17碗河北特色面条:
无极北苏袁家饸饹传承近百年,到老板袁建房是第4代,已申请成为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苏袁家饸饹是用纯荞麦面制作,纯荞麦保质期短,但绝对新鲜,汤清香可口,面筋道爽滑。
正定正顺饸烙百年里一直遵循祖传秘方,并不断改进。一碗饸烙面端上来颜色上要比以往吃过的饸烙要红一些,入口杂粮味盖过牛肉味,这也正是这边的特色。
井陉核桃园拖刀面已被列入市级非遗,这边的特色在于切面的工具,特制大刀。只见这刀,长约60公分,由刀槽和刀片组成,刀槽的一头是刀把,另一头弯下来,在底端铸成一个圆形平托。因大刀太沉,拿不起来,切面时需握住刀把,来回拖动,故名拖刀面。
赵县杂面汤,赵县杂面有三种吃法:腥汤杂面、炒杂面、杂面汤。
无极东关面条东关面条形似饸烙,但与饸烙味道决然不同。另外还有灵寿正宗腌肉面,鹿泉食草堂囫囵,藁城宫面,凉拌莜面,磁州卤面,曲周曲面,邯郸涉县抿节饭,饶阳金丝杂面,武安拉面,承德拨御面,手擀面,豆角焖面等等,各个地方的面食风味各有特点,口味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