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加盟一所中国孔子学堂,有了解它的师资的状况吗
在师资这一块他们也有各种免费培训的课程,比较全面
2. 三千小童国学馆的加盟费多少
三千小童还是比较良心的,我一个朋友就是加盟的,还不错,他们有专业的师资和培训。反正我朋友挺赚钱的
3. 孔子收学生收不收钱,如果要,收多少钱
《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按一般的解释,就是说:“只要自己准备了一束(十条干肉)来送给我的,我没有不教诲他的。”这就是实物化的学费。
我们若仅从字面上理解恐怕就会产生“这句话有什么值得记到《论语》里”的想法。可仔细一推敲,我们发现,第一,“束修”应该不会真指一束——十条干肉。若真那样,孔门三千弟子送的干肉就有三万条,孔老夫子是无力消受的。不如办个执照兼做个肉贩,也比单纯当个老师来得爽利。第二,孔子决不会只对那些送了见面礼的学生“未尝无诲”,否则颜回就变成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颜回可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穷光蛋,一定要他送十条干肉的话,恐怕他连冷水冷饭也吃不成了。颜回却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
其实,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更多是一种礼,一种用物质化体现出的尊师重教之礼。孟子说:“恭敬之心,礼也。”对待教师,学生及家长是要怀着恭敬之心的。这是求学的基本要求。这是这句论语一个方面的价值。
另一方面,这句话还体现了教育是商品的观念。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有成本,它在交换的过程中应该产生利润,这利润和别的商品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一方面是指经济上的,一方面是指精神上的。经济上它会给施教者带来货币或实物。精神上它会给受教者带来文化提升,给社会带来前进的动力。
教育和其他商品还有明显区别在于它不是你必须具备购买力才卖给你,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社会也可以无偿提供给你受教育的机会。这时它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利润而非经济利润。比方说义务教育阶段,比方说孔夫子的颜回。
读懂了孔子的话我们可以借此来看看今天出现的一些教育问题。
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严禁在职在岗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如有违规将开除公职的规定。”其实在这些地方中的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对这个规定进行修改了。而如果我们读懂了孔子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个规定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事实证明是不对的。事实也必将证明,对于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问题本可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规定将使好的解决方案的出台及实施大大折扣。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或是一个学生家长,你就会知道在“严禁在职在岗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如有违规将开除公职的规定”出台的地方有没有违规现象。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的直接感受者与其说是学生不如说是家长。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考上大学尚且就业困难,不上大学不就更难说了吗?用什么方法实现愿望呢?补课呗!就像补钙一样!补课就得找老师。你是更信得过不在职不在岗的大学学生、离开教学一线多年的离退休教师,还是在职在岗又教你孩子这个学段的教师呢?这不是个问题!领导说减轻学生负担,说要家长不要逼孩子补课。可惜领导不是家长或当了领导的人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了,所以他不能体会家长的苦衷。所以孩子的晚上被占用着,孩子的周末被占用着,被家长占用着,被在职在岗的教师占用着,被有偿家教占用着,无论是在“严禁”规定出台前还是出台后。
这里有两种情况:有一部分是教师本身缺乏职业道德,为了赚钱强迫学生去他那儿补课;另一部分是家长强烈要求教师帮孩子补课。可无论哪种情况都必然会出现一种事实,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教育局的规定实施有效的规避。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第一种情况下,教师不仅会强迫孩子来补课还会强迫孩子不许说出实情。如果强迫不行,恐怕威逼利诱都得用上。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除了学会多于课堂的知识还学会了什么?虚伪!欺骗!!当然还学会了一个道理——教师是虚伪的!这些拿着教师资格证却显然不够教师资格的教师的个体行为将影响一个群体的形象,影响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心目中本应崇高的一个群体的形象!
第二种情况下,由于家长和教师达成默契,谁也不会把补课这事说出去。唯一需要也必须做工作的还是学生,学生就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当有人问你参加补课没有之类的问题时,你应该也只能说没有。孩子之间还必须达成默契,虽然同在一个班上课也同在一个辅导班上课,但外人是不会知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学会的仍旧是虚伪,欺骗!这回虚伪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家长,这回还教会了孩子另一个道理——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可以更具欺骗性。因为自己最亲的亲人——父母都是这样做的。看到这个结果,难道你不觉得更可悲吗?
其实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也就失去了被学生、孩子尊敬的可能。当然,学生、孩子不尊重老师和家长了,在这种师生、父(母)子关系里也就会渐渐失去“礼”了。
在貌似杜绝了教师有偿家教的功绩下,你不觉得我们失去了更多吗?失去了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对家长的信任,甚至对学习的信任——学习究竟为什么?为了学会虚伪?!为了学会欺骗?!为了学会不诚信?!教师有偿家教的问题似乎解决了,可孩子问题却多了起来。
问题出来了,放任自流总不行,总要有个解决方案才好。怎样解决呢?我们还是从源头上看。为什么要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呢?有人说是因为有的教师为了赚钱把该讲的课文上课时不讲,家教的时候再讲,以此逼迫学生到他那儿上家教。这就回到上面我们讲到这些教师是怎么拿到教师资格证的问题的了。这一下又把问题踢给了教育主管部门了,教师资格证不是技术职称证,不是你有高学历就一定该得到的,教师资格的认定应该首先看这人是否有德。而我们现在拿个教师资格证该是多么容易啊!只要你立志从事教育,是个本科毕业生(还不管你是否师范毕业,什么专业),考过了每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你就可以当老师了。这样的资格认证过程就是绝对没有认清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的行为。
当然,问题并不出在“家教上”,若你是无偿去做,教育主管部门不仅不会严禁,一定还会表扬、提倡。看来是出在“有偿”上。何谓“有偿”?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自行束修以上”。不过我们有些教师确实太黑,不仅不是“自行”更不是“束修”就能解决问题的,他们是“强行十几甚至几十束修以上”,不仅如此,疲于赚钱的他们还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这样,主管者是当然不会同意的。而不研究教育规律的主管者一行动,上帝就会发笑的。因为如果主管者仅仅只把它看成个教育问题,那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好。孔子和事实都告诉或必将告诉我们:任何只把教育问题当教育的问题来解决的态度和方法,其最后结果必然是失败的!因为教育问题从来就是个社会问题!
所以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一同参与,情况才可能有所改善。搞家教和孔子的私学一样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所以凡是从事家教的老师一定得到工商部门申请办理执照。对于无照经营,查处出来要其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既然实施了商业行为,就必须照章纳税,所以税务部门每月要查这些经营者的收入,对其征税。凡是有营业执照的老师还都必须在教育局和学校备案,以便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看在校上课期间是否有精力不济,故意不讲课程标准规定内容等情况的出现。进而实施综合考评。
当然,即便用了这种方法,也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教育问题还从来就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就是最难解决的,法律规章也不能打保票说一定能解决好。
4. 孔子从事教育多少年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在孔子之前,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孔子30岁左右时,开始创办私学。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控制的学生有3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5. 孔子收的学费是什么
孔子教学生要收取的学费是10条干肉,名曰束修,名义上是学生的见面礼。孔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修就是十条捆拢在一起的腊肉。孔子要他的学生初见面时给他送十条腊肉,作为学费。这是他收费的最低标准。凡自愿给我送上十条腊肉,我从没有不教他的。孔子就这样简单。孔子说,不好意思,本人也有家小,每日青菜豆腐总不可少,就收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5)孔子教育加盟费多少扩展阅读
孔子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影响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先师”。有名字记录流传的,大概有七十余位。其中孔子最欣赏的优秀弟子。他们是:
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
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
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
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
仲由(子路,少孔子9岁)鲁人,卞之野人,尝食藜霍,负米百里之外。
颜路(颜回之父)鲁人
曾点(曾参之父)鲁人
公冶长(孔子之侄女婿)齐人,曾坐牢
孟懿子(鲁国贵族)
南宫敬叔(鲁国贵族)
冉耕(伯牛,少孔子7岁,冉雍之叔伯辈)鲁人
闵损(子骞、少孔子15岁)鲁人,事父母至孝
孔子本身是贵族出身,政治上仍力谋恢复旧制度(复周礼),但在教育方面,他却主张打破一切界限,让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他一手把官学转为私学,把属於贵族的知识材艺传授给一般庶民。他所收的学生,就阶级身份以致资质方面来说,都是相当复杂且多元的。
他对自己的学生,不论贫富、不别亲疏贵贱,均一视同仁。有的学生父子两代,或叔侄两代来求学的,如颜路、颜回父子、曾点、曾参父子,冉耕、冉雍叔侄。有的学生终生跟随他,如子路、颜渊、子贡等。
6. 中国古代的孔子教学为什么要收费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想学习的人集中起来上课的人,而孔子的学生很多很多,那么,孔子是否收取学生们的学费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孔子说:“只有教育,没有受教育的差别分类。”
当然,有学者对这种我们一贯理解的解释不太认同。比如谢质彬先生就从汉语句式入手分析了这个词的意思。即要弄清楚什么叫“有教无类”,得先弄清楚“有A无B”这种句式。这种句式在汉语中有四种意思:一,只有A,没有B,比如有勇无谋、有名无实;二,有A,没有非A(B),比如有增无减、有过之无不及;三,既有A又没有A,比如有意无意、有一搭没一搭;四,如果有A,就没有B,比如有备无患、有恃无恐。
不过孔子收学费也是为了维护日常的开销,并不是拿这个来盈利,因为还有很多交不起学费的人也可以跟着他一起学习,从这点来看孔子并不是为了学费,而是想真正的传播文化。
从古至今,关于孔子教学是否收费的问题一直都是有争议的,不过无论他是否收费,都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