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客家风味小吃
1、咸菜焖猪肉:
主料:咸菜(最好是客家咸菜)半斤、五花肉一斤、蒜仁、胡椒粉、味精、油、盐、清水少许
制作过程:先将五花肉切成小块,肥的部分放入热锅煎3分钟,然后将算仁拍碎后放入锅中,后将其余猪肉放入锅中热炒,加少许盐后,将肉盛起:将算仁(蒜头的客家话叫法)拍碎后放入锅中,将咸菜切成小片后放入锅中热炒3分钟后,加如刚才炒熟的肉,加少许水,加入胡椒粉后,盖锅煮2分钟,后加入少许味精、盐.
2、酿茄子
【原料】:
茄子500克,猪肉1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75克),酱油35克、料酒5克、味精1克、淀粉30克。
【制法】:
1.将猪肉冼净剁成末、茄子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两面剞成横竖花刀、葱、姜、蒜均切成末,淀粉用水泡上。
2.将炒锅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片炸透、捞出控去油。炒锅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时,放入肉末煸炒,加入葱末、姜末、酱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馅。
3.炸好的茄片,每两片中间放入肉馅、码在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分钟,合在盘内。
4.将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少许油,加蒜末、酱油25克、味精、高汤,用水淀粉勾成流芡,放点明油、浇在茄子上即成。
【特点】:汁芡光泽、雅丽大方,质地软烂鲜嫩,滋味浓香.
3、酿豆腐
【基本材料】
〖主料〗:板豆腐、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白菜
〖辅料〗:葱、姜
〖调料/腌料〗:麻油、胡椒粉等
【制作过程】
瘦肉、鱼肉分别剁烂,虾米浸软切幼,咸鱼切幼,葱切粒。将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待用;
白菜摘好洗净,放入油、盐、滚水中灼熟盛起;
豆腐冲洗滴干,一开四件,用匙羹挖去少量豆腐,洒上少许生粉,酿入鱼肉,放入油镬中煎至微黄色盛起;
烧热瓦锅,下油一汤匙爆香姜片,加入上汤煮滚,放入白菜、豆腐滚片刻,下芡汁炒煮,滚即可原煲上桌.
【备注说明】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4、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以肥而著名。如果你正在节食减肥,这个菜可不适合你。 一般第一次品尝此菜的人,都会因为它的肥腻而止筷。然而当你大胆地咀嚼一块,满嘴流油的时候,你会感觉他绝对没有红烧肉那么的肥腻。梅菜吸油,五花肉又会带着梅菜的清香 ,梅菜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说是合味(客家话)。
1、带皮五花肉一大块,烧开水,放进去煮至用筷子能插入,取出。用叉子在肉皮表面上扎小眼,扎得越密越好,这样炸出来的皮才会蓬松,趁热在肉皮表面上抹点老抽.
2、油里放多多的油,烧到七八成热(油面上的青烟向四周扩散,油面平静),把整块肉的皮朝下放入锅中炸。最好用锅盖盖上,以免油溅出烫伤了,转小一点火,把肉皮炸黄捞出沥干油。
3、把整块肉肉皮朝下放入水中浸泡,泡到表皮软软的取出沥干水份.
4、把炸好的肉切成件,每件大约0.8厘米厚,皮朝下,在碗里排好.
5、梅菜洗净,漂净沙子,切碎。烧热炒锅,白锅(就是不放油)炒干梅菜,盛出
6、取一小碗,加南乳两块,白糖、老抽、生抽、米酒、八角粉、盐等用少许水调均,按自己口味调好味,锅里放油,烧热,爆蒜茸,下梅菜炒,将碗里的汁倒入,烧开。煮好后,倒入装肉的碗内,把碗放在高压锅里,上气蒸半个钟头左右,到肉变软可取出.
、取一碟子扣在碗上,倒转过来,将碗里的汁倒出来,烫些青菜围边,取出碗。汁下锅再调一下味,加点鸡精,麻油,用水淀粉勾一点薄芡,淋在扣肉上,大功告成!
小注:
1、调味时汁里还可以加一个辣椒或酸梅(话梅亦可,要甜的)三个,有一点酸酸辣辣的很开胃,还解腻。
2、扣肉做好了隔顿再吃比较入味。垫底的梅菜浸在油汁中,吸掉油腻,就着白粥很开胃.
5、客家盐焗鸡
盐焗鸡是客家宴会上常用的名菜,用嫩鸡作原料,将鸡宰杀,去内脏,洗净,凉干,不切块,然后把整只鸡用草纸包好,煨有炒过的热盐中用文火?熟。盐?鸡肉嫩,味香,清润滋补。
[所需材料]:鸡 1只 (约3斤) 粗盐 3斤 纱纸 1张 钖纸 1张
[烹饪过程]:1. 鸡洗净抹干,吊起风干至越干越好。
2. 将两只鸡脚从尾部插入肚内,用纱纸包好,以牙签穿过鸡颈及鸡尾固定位置,以防纱纸散开.
6. 红糟排骨
原料:
排骨600克
红糟1/3杯
葱末、海米2大匙
蒜末1大匙
辅料:
A料:糖1大匙
鸡精3小匙
香油3大匙
水2杯
做法:
1 排骨洗净、放入热水中氽烫,去除血水后捞出,洗净、充分沥干;海米洗净、泡软。
2 锅中倒入适量油烧热,爆香大蒜、海米,放入烫过的排骨拌炒约1分钟,加入红糟及A料翻炒均匀,盛出,移入电锅蒸约40分钟至排骨软烂入味,盛起时撒上葱末即可食用。
Tips:
红糟:红糟能润肠暖胃、活血去疼,并具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等功效,在享受排骨美味之余,还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真是一举两得。
特色:
红糟吃法变化多端,不但色泽漂亮,渗入排骨料理中,滋味更是一级棒!
㈡ 客家首府的特色小吃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糍粑现已在为宴席上的点心首菜,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食品,市场上常有出售。
[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灯盏糕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民国初年,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徙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长汀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长城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
[特色]松嫩香酥,色泽金黄,兼有豆香。 笼床糈,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
[特色]质地细嫩,色泽洁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腻。 卷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制。
[特色]卷筒状,色泽金黄,皮酥馅香。 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为筵席中的时令美点。
[特色]色黄似桂花,味香、甜、松。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特色]汤热肉嫩,清香可口。 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特色]滑溜适口,汤味清鲜。 药薯,《本草备要》名“薯蓣”,又称山药、准山。相传宋英宗赵曙,为了避讳,把薯蓣改名为“山药”,今又称雪薯。闽、赣边区少数县份有种植,长汀较多。 炸雪薯,又名“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睥,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1984年,幼年离家的美籍汀人陈鼓应教授返回家乡,吃了薯包,也觉得酥香味美,赞不绝口。
[特色]形圆外黄内白、皮酥肉嫩。
㈢ 全国特色小吃加盟排行榜,开特色小吃店要投资多少钱
说到特色的小吃,自然是选择大众化草根美食要来的明智许多,在美食之都(成都)串串麻辣烫算是当仁不让的美食名片了,源自乐山牛华镇的各种小吃一一汇聚于此,店中店的小吃街场景再造也让吃货们爱不释手哟~
㈣ 客家小吃有哪些,怎样做呢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 粄类 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和小吃,是粄类的统称。客家粄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还有用木薯粉做,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品种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选料要精,如优质米细细研磨成浆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反皮,馅料用时鲜,然后制作也要精,做米反用的米浆一定要细磨,一点马虎不得。 1、簸箕粄 做法: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板),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仙人粄 2、仙人粄(也叫仙水冻) [2] 仙人粄,也叫仙水冻。是用盛产于赣南、闽西、粤东山区的一种“仙人草”熬制而成。由于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仙人草”重量多十几倍的板来。有如仙术般的神奇,因此,人们便将用这种“仙草”制成的食品称作“仙人粄”。 制作原料:仙人草、水、土碱(丙药)、淀粉、白糖或蜂蜜。 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干仙人草熬地瓜粉,另一种用青色鲜嫩仙人草熬米浆制成。客家地区大都用第一种方法制作。儿时,我常看母亲制作仙人冻。每至五、六月间,正是仙人草茂盛的季节,母亲便到山坡沟谷采回仙草,然后将鲜嫩的仙草洗净晒干,捆成一束束长条状贮藏起来。制作时,即取出一束,略加切断,以清水洗干净,添适量食用碱,放在锅中熬成汤汁,以洁净的纱布过滤去渣,复将去掉草渣的仙人草汁倒入锅中,按比例缓缓注入已经稀释的地瓜粉,用勺子搅拌成浆糊状,起锅后,倒入备好的搪瓷盆中,俟冷却后,即成仙人冻了。然后用刀于容器中将仙人冻划成若干小块,以醴泉浸泡之。既使其更加清凉,又便于延长储存时间。吃时,取一小块仙人冻置于碗内,打碎,加白糖(或蜂蜜),再洒上几滴薄荷水即可。入口清清的,滑滑的,软软的,凉凉的,凉爽透心。有股“仙”味在心头。 3、萝卜粄 材料:粘米粉300克、白萝卜1条、香菇4朵、虾米25克、瘦肉50克、萝卜丸,盐(少许)、鸡精(少许)、油 做法: ①、先把粘米粉用水调成桨加一点点盐(不能多,因为炒材料的时候还要加一点盐) ②、白萝卜切细丝(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虾皮洗干净炒干备用 ③、锅里放油烧热,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进虾皮跟白萝卜翻炒一会加上盐 ④、把3里面炒好的材料倒进米粉桨里搅匀。 ⑤、把调好的材料倒进蒸盘里(蒸十分钟就可以了) 小贴士:蒸好的萝卜粄也可以放凉后再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下,更香更好吃。 4、芋子粄 制作过程: ①、选好上等芋卵,洗净,蒸熟,去皮,趁热捣成泥状。 ②、芋卵泥中拌入木薯粉、水等,和匀,使芋卵泥具有一定韧度。 ③、抓一小撮揉成图中元宝状,入滚水中烫熟取出,加入各种配料即可。 5、黄粄 黄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杨梅叶子(调色用)和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黄粄吃后过冷),然后,把 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时,将约占1/3的糯米和约占2/3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 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 粄便制成了。 6、苎叶粄(也叫粗叶粄、清明粄) 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乡亲和游子的喜爱。 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常吃苎叶粄,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7、味窖粄 味窖粄是客家最大众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浆后与少量土碱水拌匀,用开水冲浆,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形,以甜酱油(红味)佐食,故称味窖粄。梅县街头常有油煎味窖 粄,是客家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 8、糍粑 农历十月初,秋收之后,农闲时的客家人便开始做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录录烧”,这正是新鲜、热腾腾的刚做好的糍粑的写照。一个个白白软软的糍粑里头包裹着炒熟的花生、芝麻和新鲜的白糖,吃起来口感绵软香甜,在品尝糍粑的同时,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的情怀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算盘子 这是一道客家传统小吃,既能做菜,又能当主食。 别小看这道菜,要做到既弹又爽滑,热吃、冷吃各有各的味道并非易事。算盘子是以木薯与芋头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制作的技术难点在于搅拌材料时温度的把握。在烹制时以香油、葱、蒜蓉炒香,注意在起锅时调味。 肉类 1、烊豆腐(也叫酿豆腐) 烊豆腐不仅是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尤其每年春节的团圆饭,烊豆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客家人的一道特色小吃。 烊豆腐制作也简单,首先选好馅料,主要是半肥半瘦的猪肉、配以香菇、葱头剁成馅。把豆腐切成四方小块,中间用筷子挖个小洞,将馅置入。锅里撒上猪油,生起灶火,将豆腐放进锅里,火不宜 大,直待呈金黄色,而后放上盐、酱油、味精等调料,即可就食。后来也用苦瓜横切成一圈一圈,中间的挖去置入馅。 逢年过节,山村弥漫着烊豆腐的清香,家家户户的餐桌都有那道传统的菜。从前,没钱买大块肉的人家,去市场买上半斤几两肉制作烊豆腐,凑了那分热闹,也算是过节。如今,烊豆腐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餐桌,成了客家人待客的一道好菜。 糕点类 1、过年粄(年糕或称糖糕) 制作过程: ①、大米泡水后晾干,碾成粉末,晒干备用。 ②、用干净盆器盛取适量大米粉末,微热油锅中加白糖熬成稠状,倒入粉末,用筷子迅速搅动使热量四处扩散,加入红塘、开水和捣碎的花生、陈皮等,最终搅至糊状。 ③、取一铜盘,洗净擦干,表面涂上一层花生油,将米糊倒入,上蒸锅蒸熟后,表面撒上事先炸过的芝麻即可食用。 有些蒸制年糕的高手能把年糕蒸至晶莹剔透,犹如琥珀,花生、杏仁一类干果完全烂熟其中。食用时配以茗茶,味道更佳。 2、炸角子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少不了要做角子,其做法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馅放在碗里备用,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鸡蛋、白糖、猪油加入少许水不断搅拌,再用面杖压成饺子皮样(与北方包饺子相似),把干馅放入面皮捏成饺子样放入油锅炸熟捞起,待冷却后装入坛里避免受潮密封起来,待节日时启用。油果和麻花的是事先把搅拌好的米粉捏成长稚形、条形和圆形,其油炸做法和装坛过程与角子相同。 3、烧麦 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便叫“烧麦”。 主料:猪肉馅 辅料:云吞皮、鸡蛋、青豆、洋葱 调料:香油、酱油、盐、胡椒粉、淀粉、料酒、姜末 烹制方法: ①、将洋葱切成小粒放在盆中用淀粉拌匀; ②、将猪肉馅、香油、酱油、盐、鸡精、胡椒粉、料酒、姜末、鸡蛋打上劲后和洋葱粒拌匀; ③、用云吞皮做皮包成烧麦,顶上放一个青豌豆,上蒸锅蒸8-10分钟即可。 特点:浓香软糯,老少皆宜。 烧麦皮的制作 土豆一劈两半,放锅里煮熟,迅速捞出沥水去皮,放进面和生粉均匀混合的盆里,边用器具碾压土豆边用筷子搅拌,等不烫手时,用手把没碾碎的土豆捏碎,把面活成均匀的面团,放在盆内用干净的布盖上,待用。 注意事项 ①、正宗的烧麦皮要用专门的擀面杖,家里一般用普通的擀面杖,可以把外边压出褶皱,象荷叶裙边的样子就可以了; ②、包烧麦的时候,不用收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烧麦边,轻轻收一下就可以,其实比包包子还容易; ③、蒸之前一定要在烧麦表面喷水,因为擀烧麦皮的时候,要加许多面粉,才能压出荷叶裙边,如果不喷水,蒸好的烧麦皮会很干 4、打炒米(炒米) 这是每户必备年料。 制作过程: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茶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糖浆,将炒米、花生仁 、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拌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压实铺平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吃起来香甜、清脆,是大人、小孩都喜爱吃的年料。 打炒米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糖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炒米要配2.5司马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 ,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拌,用手试一试炒米,如果十分粘手 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5、月光饼(也叫月华饼,就是通常所说的月饼) 除了春节之外,最大的节日就数中秋节了,说到中秋节就不得不提“月光饼”,当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月饼铺天盖地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时候,客家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中秋节糕点——“月光饼”, 月光饼是采用白糖、米粉、芝麻、花生和瓜条烘制而成,在直径有8公分的白色月光饼上再印上红色的吉祥图案,因该饼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圆满、平安的节日祝福。
㈤ 客家有哪些特色小吃呢比较大众化的那种。
梅城:盐局系列(鸡、鸡翅、鸡爪、鸭爪等);肉丸系列(猪肉丸、牛肉丸);炸芋丝、炸南瓜丝、仙人粄、酿豆腐 梅县:沙田柚(金柚)及系列产品、菜干、客家娘酒、松源麦芽糖、丙村开锅蒸丸 长汀:汀州酒娘、冬瓜甑、白斩河田鸡、芋子饺、泡猪腰、汀州珍丸、汀州炸肉丸、煎薯粄、长汀米粉兴宁:单丛茶、桂圆(干) 平远:柿饼、萝卜苗茶 蕉岭:绿茶、白渡思乡牛肉干 大埔:香豆干、腐竹 丰顺:姜糖 五华:长乐烧酒
㈥ 广东客家特色小吃你都吃过哪些呢
客家美食还是比较多的,客家人基本集中在江西、福建和广州,所以到这三个地方才能吃到正宗的客家美食,有幸去过几次,对客家美食真的是念念不忘,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印象中的几道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客家美食。1、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也称为肉末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据说与北方的饺子有关。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用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食时再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
6、牛肉兜汤
兜汤,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兜汤名字来由,有两种:1、做兜汤的时候,所有食材都是放在一个漏罩里兜着,烫熟后再放入碗里,所以有兜着做的意思,因此叫"兜汤";2、客家语中,"端"(本意是端在手上)发成"兜"(dou),端着吃的汤。为什么端着吃,因为这类汤的最早是穿大街走小巷的商贩制作的(在古代所有商贩都是挑着担满街走),后由于美味可口,因此客家人习惯性把这类做法的汤取名叫兜汤。
㈦ 客家小吃有哪些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另一部分,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红白喜事才能吃上的“好东西”,每种小吃几乎都与农事季节有关,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粄类 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主食和小吃,是粄类的统称。客家粄有用大米做的,也有用糯米粉做的,还有用木薯粉做,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品种有200款之多。地道的客家粄,首先选料要精,如优质米细细研磨成浆才能蒸出透明爽滑的米反皮,馅料用时鲜,然后制作也要精,做米反用的米浆一定要细磨,一点马虎不得。 1、簸箕粄做法: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现在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板),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仙人粄 2、仙人粄(也叫仙水冻)[2] 仙人粄,也叫仙水冻。是用盛产于赣南、闽西、粤东山区的一种“仙人草”熬制而成。由于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仙人草”重量多十几倍的板来。有如仙术般的神奇,因此,人们便将用这种“仙草”制成的食品称作“仙人粄”。 制作原料:仙人草、水、土碱(丙药)、淀粉、白糖或蜂蜜。 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干仙人草熬地瓜粉,另一种用青色鲜嫩仙人草熬米浆制成。客家地区大都用第一种方法制作。儿时,我常看母亲制作仙人冻。每至五、六月间,正是仙人草茂盛的季节,母亲便到山坡沟谷采回仙草,然后将鲜嫩的仙草洗净晒干,捆成一束束长条状贮藏起来。制作时,即取出一束,略加切断,以清水洗干净,添适量食用碱,放在锅中熬成汤汁,以洁净的纱布过滤去渣,复将去掉草渣的仙人草汁倒入锅中,按比例缓缓注入已经稀释的地瓜粉,用勺子搅拌成浆糊状,起锅后,倒入备好的搪瓷盆中,俟冷却后,即成仙人冻了。然后用刀于容器中将仙人冻划成若干小块,以醴泉浸泡之。既使其更加清凉,又便于延长储存时间。吃时,取一小块仙人冻置于碗内,打碎,加白糖(或蜂蜜),再洒上几滴薄荷水即可。入口清清的,滑滑的,软软的,凉凉的,凉爽透心。有股“仙”味在心头。3、萝卜粄 材料:粘米粉300克、白萝卜1条、香菇4朵、虾米25克、瘦肉50克、萝卜丸,盐(少许)、鸡精(少许)、油 做法: ①、先把粘米粉用水调成桨加一点点盐(不能多,因为炒材料的时候还要加一点盐) ②、白萝卜切细丝(或是剁小沫也可以)、香菇跟瘦肉剁成沫、虾皮洗干净炒干备用 ③、锅里放油烧热,放瘦肉跟香菇炒熟,再放进虾皮跟白萝卜翻炒一会加上盐 ④、把3里面炒好的材料倒进米粉桨里搅匀。 ⑤、把调好的材料倒进蒸盘里(蒸十分钟就可以了) 小贴士:蒸好的萝卜粄也可以放凉后再切成小块用煎锅稍为煎下,更香更好吃。 4、芋子粄 制作过程: ①、选好上等芋卵,洗净,蒸熟,去皮,趁热捣成泥状。 ②、芋卵泥中拌入木薯粉、水等,和匀,使芋卵泥具有一定韧度。 ③、抓一小撮揉成图中元宝状,入滚水中烫熟取出,加入各种配料即可。 5、黄粄 黄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杨梅叶子(调色用)和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黄粄吃后过冷),然后,把 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时,将约占1/3的糯米和约占2/3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 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 粄便制成了。 6、苎叶粄(也叫粗叶粄、清明粄) 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乡亲和游子的喜爱。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常吃苎叶粄,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7、味窖粄 味窖粄是客家最大众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浆后与少量土碱水拌匀,用开水冲浆,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胀,中间凹成窝形,以甜酱油(红味)佐食,故称味窖粄。梅县街头常有油煎味窖 粄,是客家特有的传统风味食品。 8、糍粑农历十月初,秋收之后,农闲时的客家人便开始做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录录烧”,这正是新鲜、热腾腾的刚做好的糍粑的写照。一个个白白软软的糍粑里头包裹着炒熟的花生、芝麻和新鲜的白糖,吃起来口感绵软香甜,在品尝糍粑的同时,或许你也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的情怀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算盘子 这是一道客家传统小吃,既能做菜,又能当主食。 别小看这道菜,要做到既弹又爽滑,热吃、冷吃各有各的味道并非易事。算盘子是以木薯与芋头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而成,制作的技术难点在于搅拌材料时温度的把握。在烹制时以香油、葱、蒜蓉炒香,注意在起锅时调味。 肉类 1、烊豆腐(也叫酿豆腐) 烊豆腐不仅是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尤其每年春节的团圆饭,烊豆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客家人的一道特色小吃。 烊豆腐制作也简单,首先选好馅料,主要是半肥半瘦的猪肉、配以香菇、葱头剁成馅。把豆腐切成四方小块,中间用筷子挖个小洞,将馅置入。锅里撒上猪油,生起灶火,将豆腐放进锅里,火不宜 大,直待呈金黄色,而后放上盐、酱油、味精等调料,即可就食。后来也用苦瓜横切成一圈一圈,中间的挖去置入馅。逢年过节,山村弥漫着烊豆腐的清香,家家户户的餐桌都有那道传统的菜。从前,没钱买大块肉的人家,去市场买上半斤几两肉制作烊豆腐,凑了那分热闹,也算是过节。如今,烊豆腐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餐桌,成了客家人待客的一道好菜。 糕点类1、过年粄(年糕或称糖糕) 制作过程: ①、大米泡水后晾干,碾成粉末,晒干备用。 ②、用干净盆器盛取适量大米粉末,微热油锅中加白糖熬成稠状,倒入粉末,用筷子迅速搅动使热量四处扩散,加入红塘、开水和捣碎的花生、陈皮等,最终搅至糊状。 ③、取一铜盘,洗净擦干,表面涂上一层花生油,将米糊倒入,上蒸锅蒸熟后,表面撒上事先炸过的芝麻即可食用。 有些蒸制年糕的高手能把年糕蒸至晶莹剔透,犹如琥珀,花生、杏仁一类干果完全烂熟其中。食用时配以茗茶,味道更佳。 2、炸角子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少不了要做角子,其做法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馅放在碗里备用,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鸡蛋、白糖、猪油加入少许水不断搅拌,再用面杖压成饺子皮样(与北方包饺子相似),把干馅放入面皮捏成饺子样放入油锅炸熟捞起,待冷却后装入坛里避免受潮密封起来,待节日时启用。油果和麻花的是事先把搅拌好的米粉捏成长稚形、条形和圆形,其油炸做法和装坛过程与角子相同。 3、烧麦 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便叫“烧麦”。 主料:猪肉馅辅料:云吞皮、鸡蛋、青豆、洋葱 调料:香油、酱油、盐、胡椒粉、淀粉、料酒、姜末 烹制方法: ①、将洋葱切成小粒放在盆中用淀粉拌匀; ②、将猪肉馅、香油、酱油、盐、鸡精、胡椒粉、料酒、姜末、鸡蛋打上劲后和洋葱粒拌匀; ③、用云吞皮做皮包成烧麦,顶上放一个青豌豆,上蒸锅蒸8-10分钟即可。 特点:浓香软糯,老少皆宜。 烧麦皮的制作 土豆一劈两半,放锅里煮熟,迅速捞出沥水去皮,放进面和生粉均匀混合的盆里,边用器具碾压土豆边用筷子搅拌,等不烫手时,用手把没碾碎的土豆捏碎,把面活成均匀的面团,放在盆内用干净的布盖上,待用。 注意事项①、正宗的烧麦皮要用专门的擀面杖,家里一般用普通的擀面杖,可以把外边压出褶皱,象荷叶裙边的样子就可以了; ②、包烧麦的时候,不用收口,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烧麦边,轻轻收一下就可以,其实比包包子还容易;③、蒸之前一定要在烧麦表面喷水,因为擀烧麦皮的时候,要加许多面粉,才能压出荷叶裙边,如果不喷水,蒸好的烧麦皮会很干 4、打炒米(炒米) 这是每户必备年料。 制作过程:将粘米或糯米煮熟晒成饭干,然后用沙拌着饭干在铁锅中加热炒爆,有的用茶油炸爆,叫油炸米。接着将川糖煎成糖浆,将炒米、花生仁 、芝麻等配料放进糖浆中搅拌捞起放入用板做成的木架内压实铺平用刀切成长方形小块。炒米吃起来香甜、清脆,是大人、小孩都喜爱吃的年料。 打炒米十分讲究技术,不但配料要合比例,而且煎糖浆时要讲究“火候”。弄不好就不能成块,而变成散米不中吃。一般来说,一斗炒米要配2.5司马斤川糖,只能多,不能少,特别要注意“火候” ,有经验的人在灶头上放一碗清水,川糖煎到一定时候就开始结浆,用竹筷滴一点糖浆清水中,如已成“松仁点”即可,马上熄灭锅底火苗,把炒米放进锅中不断搅拌,用手试一试炒米,如果十分粘手 就可起锅将炒米倒进木框架内铺平压实,直到凝结后再用刀切成小块。 5、月光饼(也叫月华饼,就是通常所说的月饼) 除了春节之外,最大的节日就数中秋节了,说到中秋节就不得不提“月光饼”,当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月饼铺天盖地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时候,客家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中秋节糕点——“月光饼”, 月光饼是采用白糖、米粉、芝麻、花生和瓜条烘制而成,在直径有8公分的白色月光饼上再印上红色的吉祥图案,因该饼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圆满、平安的节日祝福。
㈧ 客家美食有哪些
【可口可心】 所谓可口可心,系指清淡的口感、实惠的价码和调和的作用。其调和作用类似现代术语“饮食疗法”。客家菜中不少有滋阴降火、清肝明目、壮腰补肾、养颜益气等功效。目前,客家菜除有传统的盐焗鸡、酿豆腐和红烧肉这些“老三篇”外,比较具特色的有: 【水蒸鸡】 选用家养或在山上用虫草谷物群养的鸡,整只放在锅里用水蒸熟,用手撕或切成六大块趁热吃,十分鲜甜滑嫩。另据资料介绍,这种用土法饲养的鸡比用精饲料养的其含氨基酸要高出10余倍,可见基营养价值极高。
【全猪套餐】 主要有选用猪最“精华”的八个部位的肉堡成全猪汤,蒸猪红、猪杂,红烧肉等,配吃一些青菜和家腌酸菜。这种吃法类似往时,客家人一年到头在春节钉杀猪时方有的口福。
【全牛套餐】 则是吃牛肚岗、牛柏叶、牛心顶和牛栓肉为主,和其它地方不同,这里吃的牛柏叶没有去掉上面的黑膜,据说主要是为了健胃。
【 豆腐套餐】 客家人酿豆腐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想出了酿豆腐的吃法。客家人吃豆腐各种煮法都有,所谓豆腐套餐包括了餐前吃用的豆腐花,当主菜的煎酿豆腐、豆腐煲、豆腐丸、糯米酿豆腐、炸豆腐皮等,还有当小吃的豆腐乳等等。 【新港湖鲜】 万绿湖野生的桂花鱼、鳝鱼和石鲶鱼仔,肉坚滑、味清甜,不带泥腥,或蒸或炖或煎都很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