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现代有哪些书法家名字后面有个诚字
邯郸有个写南宫碑的李守诚,非常有名气。
㈡ 哪里能买到《南宫碑》的字帖大神们帮帮忙
如果你真是想买的话,应该去找一下你那里的 收藏家 。他们的消息都是很 灵通 的,谁有什么,他们都会知道的。 淘宝也可以买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麻烦采纳,谢谢!
㈢ 请问哪里能买到清代大书法家张裕钊的《南宫碑》和《宝剑赞》字帖
哦,那里假的为多,真的不太可能,小心,如果你真是想买的话,应该去找一下你那里的收藏家。他们的消息都是很灵通的,谁有什么,他们都会知道的。
㈣ 李守诚的新闻回放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0日《别开生面南宫碑/———记书法家李守诚》载:
李守诚先生祖籍河北大名府,自6岁起在父亲、书画印家李鹤亭先生的督导下开笔习字。初学颜柳,15岁后研习魏碑及篆隶,在南宫碑上下功夫最多。他师古而不泥古,熔碑帖于一炉,济刚柔于毫端,苍劲浑厚又秀逸洒脱,把南宫碑体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当代书坛别具风采。
他不忘冀南大地养育之恩,邯郸古迹赵王城、回车巷、温明殿、学步桥、丛台、黄粱梦等碑文皆先生所书。黄河碑林中他写的“惊涛万里”气势磅礴,巍然而立。亚运会举办前,他为长安街上的大型壁画书写了“北京欢迎您”,为亚运村书写了“贵宾厅”竖匾。对登门求教的,他一律待人以礼。有个单位的临时工向他求艺,他不仅慨然应允,还留他在家吃饭。一名工匠求字,他写好后专程送去。“艺以弘道而无止境,惟有德者能久享其名。”这是他的信念。
《邯郸日报》2007年8月4日《惟有德者留其名———写“新南宫碑体”创始人李守诚》
作为邯郸书坛泰斗级的人物,“新南宫碑体”创始人,著名书法家李守诚先生,对任何问题都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人生的态度,他没像尼采那样绝情地说出“决不从事政治”这样的意气话,但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他决不到外面去。
以前,李守诚先生追随过颜真卿、怀素和张裕钊等,但现他在学习忘掉的艺术,用减法去取代加法。他在走一条自己的路,因此他反倒同意尼采说过的“唉,伊丽莎白瓦格纳并不伟大……”,他说:“人们对王羲之还没认识够,不过青年必须满足一种‘度过’的品质。”
……
先生对书法和今人已没有多少评论。但他说,在书法上超越古人是难的……他对自己祖孙三代广大书道很得意,对其父李鹤亭和他自己的成就却闭口不谈,而只说其子李喜泰的书法很好,在某些地方超过了自己。对南宫碑内圆外方一说,他说:“书道在变,很多模仿者‘内圆外方’,是靠描,而他只靠‘天成’。”
现他对人们对其书法的赞美已无动于衷,而对书家任桂子说的“看到您就像看到自己的长辈”这样的话感慨再三。他说,书法是有法可循的,做人却大不一样。他转目看着窗外的青草,陷入沉默。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金岳霖教授的沉默,却也是:青草年年似,代代人不同。
本报讯(刘秀君)日前,为庆祝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对为书法事业繁荣发展做出突出成绩的书法家进行表彰,我市老书法家李守诚先生被中国书协授予“贡献奖”。
李守诚先生从事书法艺术80余载,是我市当代书法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及我市书法界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冀南书坛泰斗。他治学严谨,艺术成就卓越,所创的新南宫碑体,形成了邯郸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在长期的书法艺术生涯中,他为人师表,虚怀若谷,胸襟淡泊,德操高尚,培育了大量书法人才。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与同道率先举办书法培训班,为书法事业的传承发展,为我市书法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积极倡导成立市书法家和美术家协会,为协会的组织建设付出了辛勤汗水。他耄耋之年,仍孜孜于书法艺术,不遗余力地推进书法事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同道的广泛好评。
书法作品选
㈤ 南宫体书法的介绍
南宫体(南宫碑体)书法由清末书法家张裕钊所创,因张裕钊先生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重修南宫县学记碑》而得名为“南宫体”,其书法早在清末、民国初期就名扬海内外。南宫市《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现保存完好。
㈥ 邯郸南宫碑书法家李守诚的字多少钱一平尺啊
2010———2011年4尺的市面上是1万五千元6尺的3万元左右,早期品看品相论价一般06年后保存好的就8000左右。我挺喜欢李老师的南宫碑的大字的,肺部露肉,瘦不露骨,外方内圆,一气呵成。希望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㈦ 谁有南宫碑的资料
全称《重修南宫县学碑》,也称《重修文庙碑记》。
位于河北省南宫市文化局院内(原南宫县县政府院内)。该碑原为南宫县文庙之物,坐落在文庙泮池之侧,故称南宫碑。因碑额题有篆文“重修文庙碑记”,故也叫重修文庙碑记。张裕钊篆文并书丹。
南宫碑刻于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通高2.4米,宽0.89米,厚0.25米,优质青石刻成。碑额雕二龙戏珠,中间阳刻篆书“重修文庙碑记” 6字。碑文楷书13行,共650字。龟趺。此碑系清末著名散文家、书法家张裕钊撰文并书丹,字体结构里圆外方,方中带圆,颇有风神;圆中见方,内藏筋骨,使每一个字都显得既充实而又有余韵,堪称“柔峻相间,融而化之”,曾被誉为“在近代书坛上别开生面,独创一格”的“南宫碑体”。称为“文字双美”,刻镌兼优的艺术珍品。此碑颇得金石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其拓本解放前在京、津书肆就多有出售,风行海内外。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书法家。南宫碑是他64岁时的作品,所以笔势劲健,比较娴熟地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直到现在,此碑拓本仍风行于海内外。
南宫碑的内容,主要是抨击了腐朽的科举制度。他从“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只有废除“其弊已极”的“八股之文”,倡导“明体达用之学”,才能使国家“志气所动,人蹶而兴”,从而使国家富强起来。全文立论鲜明,结构严谨,文辞简洁,说服力强,在当时不失为一篇切中时弊的政论文章,故而被誉称为“文字双美”的书法珍品。
㈧ 李守诚的社会评说
南宫碑是书法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提起南宫碑,当代书坛的研究者们无不把目光投向邯郸,投向集南宫碑体发展之大成者,当代著名书家,有冀南书坛泰斗之誉的李守诚老先生。
“内圆外方”的南宫碑书法早已自成一派,而李守诚所书的南宫碑,形成了既不失张体基本特点,又有自我风神的“新南宫碑体”,以致80年代邯郸形成了南宫碑热。在90年代末,李守诚书法展在邯郸更是掀起了狂热的书法波澜,十多天的展览观众就万余人次。
李守诚,字明善,生于1924年,祖籍大名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邯郸市老年书画协会主席。
其父李鹤亭先生(名松年,字鹤亭,以字行世),是驰誉冀南的书法家,山水画家和篆刻家,在书画印方面造诣颇深,并兼擅诗词,解放前以书画印鬻生,世人常叹其身居僻地,未能与京沪诸子一决雄长。鹤亭先生早年拜清末书法家张裕钊大师亲传弟子,以擅写南宫碑体(即张裕钊体)名著一时的王洪钧先生为师,是王洪钧先生之高足,至今古赵丛台仍留有鹤亭先生的手书碑刻“武灵丛台”、“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守诚先生少年随父李鹤亭学习书法,能多种书体,尤以《南宫碑》为擅,倾心于张裕钊书体,所作苍劲浑厚,秀逸洒脱。数十年来,先生潜心于学,临池不辍,师古而不泥古,熔碑帖于一炉,济刚柔于毫端,苍劲浑厚又秀逸洒脱,创出了既不失南宫碑之特点,又展示自己秀逸洒脱之神采的书风。把南宫碑体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当代书坛别具风采。
特别是五十岁之后的作品,不即不离,阴阳协调,风神超迈,四时和顺,臻入化境,炉火纯青,给人以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的美感。其书风不仅引起了书坛的瞩目,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声名为之大著,李守诚的南宫碑热在我市蔚然而起,方兴未艾,梁辰先生撰文称他的学生“足有一个军的兵力”。
从全国著名的黄河、神墨碑林,到闻名于世的黄粱梦、丛台、学步桥等邯郸名胜古迹,都有李老所书的碑刻和亲自书丹的碑记,特别是在我市的古迹修复中,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避免刻字时的失真问题,他往往把字直接写在碑上,有的是在寒冬季节,手指不能屈伸的简陋条件下完成的。
㈨ 张南宫碑书法技法一陈启壮第5集下载
你好,这个东西直接可以领优酷视频了,搜索观看学习就可以下载到手机上
㈩ 求“南宫碑体”书法艺术简介
邢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南宫碑体”书法艺术简介
书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文化艺术, 被海内外誉为“三宝”(中医、京剧、书法)之一,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是用起伏、飘逸、刚劲、柔韧形态各异的线条、点画,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我国先辈们为世界人民奉献的伟大视觉艺术。
书法到了清代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建树的书家,如邓石如、包世臣、康有为、张裕钊、赵之谦、翁同和、吴昌硕、郑孝胥等,各领风骚,但集碑大成且别具风采的书家当属桐城派学者,张裕钊先生。张裕钊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著名书法艺术家,作有文、志、铭、序、110余篇,诗近280首,传世之作有《濂亭文集》、《濂亭诗集》。张公非只善文而更善书,64岁时撰书“南宫县学记碑”被世人称为“南宫碑”。此碑现存于河北南宫中学院内,并建“学碑亭”加以保护,为河北省重点文物。“南宫县学记碑”为张裕钊晚年书艺己臻炉火纯青之精作,充分体现了张氏书法成熟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碑贴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因此,后人多将张氏书法称之为“南宫碑体”。晚清名儒康有为对张裕钊书法推崇备至,称“南北碑兴”,邓顽伯、包慎伯、张廉卿即以书雄视千古”,“本朝书有四家,皆集古大成以为楷,集分书之成,伊汀洲也,集隶书之成,邓顽伯也,集贴之成,刘石庵也,集碑之成,张廉卿也”,康有为评价张裕钊书法“千年以来无与伦比”。章太炎亦对张氏书法赞叹有加,视为其中华书法殿堂之瑰宝:“先生书世传宝,得此真如百斛明珠,尤与他人相绝”。
张裕钊所创“南宫碑体”是在师承魏碑,且融诸家之长,取篆隶,入古出新,独创一体,突出处在于将扁宽之魏书改为窄足字形,以魏书笔法,唐楷结构,内圆外方,上密下疏,外张内紧,左舒右敛之新款面貌。
南宫碑体有大名王锡三、冀州胡宗照、南宫姚雪辰等第二代张公亲传弟子;第三代姚雪辰之子姚幼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名噪南宫书坛,堪称张书领军人物;第四代姚幼辰之弟董毓明,成立了全国张裕钊书派联谊会并任会长,其作品不仅遍及南宫的历史名胜及沿街门店,还被国内外政界、商界、演艺界等名人广为收藏,部分作品被镌刻在国内多处名胜古迹上。他将“南宫碑体”第二次推向全国各地而轰动世界书坛。
张裕钊独创的“南宫碑体”不仅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且享誉海内外,“南宫碑”拓片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起便风靡全国乃至海外,京沪金石书法家和收藏家争相临习、收藏,奉为珍宝。特别是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因张裕钊亲传弟子、日本著名书法家宫岛咏士(宫岛大八)先生传播,南宫碑更是名声显赫。日本建有张裕钊书法研究会,曾数次组团专程来南宫拜谒瞻仰“南宫碑”,并在南宫召开了首届国际张裕钊书法研讨会。为海外弘扬“南宫碑体”及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今“南宫碑体”有南宫董毓明、赵宗江、张自旺、赵勇、李秀志、张智林等书法家,沧州田人、北京张书范、石家庄熊基权、邯郸王乐同、李守城、柴河许兰第、西安王乃成,另有日本山村邦彦、伊藤、田中等一大批书法家活跃在当今书坛,为“南宫碑体”向世界传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让中国的书法魅力真正为世界人民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