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际青年旅舍YHA是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所有的青旅都是一家一个老板好像不是吧
青旅是连锁店,但也包含加盟店。如果是加盟店,那老板自然另有其人。。。
『贰』 海南有哪些不错的青年旅舍
青旅。如澄湾、蓝天、老班长、庸和等。20-80之间。旺季另说。青旅主要以廉价取胜,客户群体针对穷游族和背包客。打着YHA连锁的国际青旅。Youth Hostel(YH)现在每年收加盟费而已,品质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但是也可做参考。其实很多没打YHA的青旅也是非常不错的。比如三亚天涯镇的澄湾,海景还是很牛的。
『叁』 “青年旅舍”还是“青年旅社”
首先,你要明白“青年旅舍”是一个注册商标,我另一处的回答中,有涉及到其作为商标的来龙去脉。见:某家“旅舍”不是“国际青年旅舍”,可以冠“青年旅舍”的名号么?然后,考虑到商标使用权问题,如果没有加盟YHA,则不仅红圈圈和蓝三角标志不能合法使用,连“青年旅舍”和“国际青年旅舍”的字样,都不能存在于该店的招牌或者网络宣传中,否则就是侵犯商标权。那么怎么办呢?各位非加盟的店主想出了一招,那就是换个字:“青年旅社”的存在就是非加盟旅舍为了规避商标权而使用的谐音变体。人为地异化了一个品牌,这招达到了目的,但是效果很难说好或不好。-----------------把回复的内容掏出来些,补充在这里-------------青年旅舍从来都不是一个服务类别,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商标,这个商标权也不是握在中国协会手里,而是由国际总部持有,在当初国际总部在中国注册商标的时候,国内是没有“青年旅舍”这个词存在的,国内山寨的青年旅舍太多,所以才让大家产生了这是一个服务类别的错觉。商标就是商标,不因为山寨都叫这个名字就视之为行业分类。有很多人始终分不清楚“商标”和“品牌”之间的区别,导致了很多问题。首先YHA的全称是“国际青年旅舍协会”,这不是一个品牌。“青年旅舍”的商标除了这四个字本身之外,还包括蓝三角的Logo。由前者(一个协会)持有了一个商标(“青年旅舍”及其Logo),以此来界定加盟成员国,及成员国的加盟店。不同于常说的酒店品牌加盟,青年旅舍的加盟貌似只是单纯入盟。所以,所交年费的性质,更多程度上乃是会费,而非商品意义上的加盟服务费。我再反过来说一句废话吧:中国YHA协会每年也需要向国际总部缴纳国家级的会费,如果没有加盟制度,没有会费,这笔钱哪儿出?
『肆』 某家旅舍不是「国际青年旅舍」,可以冠「青年旅舍」的名号吗
首先,不要相信传言,要用事实来印证过,否则就是以讹传讹误导更多人。那么事实如何寻找呢?商标权的厘定,不是靠流言或猜测,而是要由各种证据和证明材料来印证和堆砌的。所以,我们只能从法律的思路来印证、、、首先,我到处仔细查找文献资料,“青年旅舍”这个词是国内青年旅舍协会创办时生造出来的,然后由国际协会总部(位于英国)注册了商标,权限所属国际总部,国际总部分授中国协会(位于广州)国家成员资格,其中就包括中国范围内如下各商标的分配使用权限。为什么以啤酒作类比的方法是错误的?刘强同学以”青岛啤酒“和”啤酒“的关系作为类比,解释”国际青年旅舍“跟”青年旅舍“的关系,原文:”为什么啤酒不是青岛啤酒却可以冠以啤酒的名号?“这实际上也是极大的逻辑错误,偷换了概念。原因在于,”青年旅舍“这个词不是固有的词汇,而”啤酒“是固有词汇。正确的类比应该是:已有注册于手机业的商标”华为“,则你不可能简单添加”国际“两字前缀就在手机业类目下注册到”国际华为“的商标。(同”青年旅舍“一样,”华为“是生造词,不是固有词)很多人以为”青年旅舍“这个词早已有之,实际上这是在中国青年旅舍协会成立之后才特意”捏造“出来的,呵呵,,,,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青年旅舍”本身就是具有商标权的词,有图为证“youthhostel”这个词组,也是被注册了的商标除此之外,图形LOGO,如:蓝三角标志、红圈圈标志,也是具有商标权的。有人可能会说:协会把“青年旅舍”这四个字注册了,我就用“国际青年旅舍”,加两个字不就行了?对于这样看法的同学,我建议其简单看一下《商标法》,这种谬论太离谱,我不解释。这就出现了大量的“青年旅社”,偷换了一个字,于是就以为自己绕开了商标权,其实不然,风险其实更大。解释起来得打好多字,而且超出了这个话题范围,就不详述了。虽然,不清楚青年旅舍协会为什么手握这些商标权,却不进行排他性起诉,但是,事实无可辩驳:如果没有加盟,不仅红圈圈和蓝色角标志不能合法使用,连“青年旅舍”和“国际青年旅舍”的字样,都不能存在于该店的招牌或者网络宣传中,否则就是侵犯商标权。当然这只是理论上你违法了,至于实际会不会被起诉,要看青年旅舍协会是否有闲心给你寄律师信了。所以,楼上几位说的都不准确,也不正确。传言不可尽信,事实不是大家一起瞎猜得来的。国内的知识产权和商标意识普遍还未觉醒,我也是因为自己曾读法律专业的缘故,才比大家多懂一些。社会很复杂,满世界都在以讹传讹。不懂法比较可怕,更可怕的是拒绝懂法。自己不明所以地侵了权,还拿传言振振有词,对薄公堂才知道违法了。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官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际青年旅舍协会中国总部官网,YHAChina『国际青年旅舍·中国』欢迎您以下引用青年旅舍官方论坛总版主、云南老谢车马店各家青年旅舍的舍监:老谢的一个帖子,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常常看到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要开个青年旅舍,但是不打算加盟”;“我朋友开了个青年旅舍,但没加入YHA”;“那里有个青旅,但不是国际的”;“那个青旅不是蓝三角的青旅”……意思我都明白,就是很多人理解为:青旅分加盟YHA的国际青旅和没加盟的青旅。但是,以上理解和表述是错的,是对“青年旅舍”概念的混淆。以上的“青年旅舍(简称“青旅”)”一词换成“旅舍”,就表述准确了:)作个不算恰当的比喻:可乐Cola,是一种饮料,有能力谁都可以开饮料厂生产“可乐”,并冠于“**可乐”,但你不能生产“可口可乐”。“可口可乐CocaCola”和Coke是著名品牌和商标,要生产“可口可乐”,就必须可口可乐公司的许可。有人要是喜欢,也可以把“可口可乐”叫成“国际可口可乐”,但加不加“国际”两字,仍然是这个“可口可乐”。再如“肯德基”:“肯德基”,KFC,全称是KentuckyFriedChicken“肯德基炸鸡”,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品牌;大家都可以开“炸鸡餐厅”,可以““德克萨斯炸鸡”“奥尔良烤鸡翅”,但是要开“肯德基炸鸡”就必须加盟KFC才能挂上那个老头商标。hostel,英语中的一个词汇,始源于欧洲古代教会和修道院对一些游学的学徒提供免费住宿的设施,后来hostel演变为一些慈善或社会服务机构为流浪汉、老人、孤儿、康复病人、出狱犯人临时或过渡住宿的地方。Hostel一词又被一些学校学府用作学生住宿的地方或社会机构予青年人渡假活动的地方。早年Hostel中文翻译仅为旅社、旅馆(因为没有更精确的中文词可对应),差不多意思的单词在英语里面还有GuestHouse,Inn,B&B等,但区别于我们国内非常熟悉的Hotel(酒店、宾馆)。将Hostel翻译成“旅舍”,在国内只是近几年的事,在“青年旅舍”进入中国之后。YouthHostel,与YHA一样,是一个品牌、一个商标。自上一个世纪初青旅出现后,Youthhostel变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指专为青年人而设的短期住宿地方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认可。根据英国很多权威字典的解释:YouthHostel是一处带简单住宿的地方,特别为青少年、远足旅行者等等而设(,)。在香港,“YouthHostel”译为“青年旅舍”已有40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大陆,早年中文翻译为“青年旅社”“青年旅馆”“青年之家”“青年招待所”(90年代的《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我学到过这词),2003年开始YHACHINA将其确定为“青年旅舍”。“青年旅舍”四个汉字,由IYHF(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在中国商标局注册(记得好象是2008年?),同时注册的还有“YouthHostel”和“YHAChina”。因此“青年旅舍”四个汉字也成为了一个品牌一个商标。所以,旅舍,目前在中国是个行业;而“青年旅舍”,是个注册品牌(商标)。开个旅舍(旅社、旅馆),谁想开就可以开。但是开“青年旅舍”,就需要加盟YHA,被授权挂LOGO(国际联盟的“蓝三角”和YHACHINA的“红方块”)。没有YHA授权的,就不是“青年旅舍”,只是个旅舍(旅社、旅馆),并没有“真正的青年旅舍”或“不加盟的青年旅舍”之分。加或不加“国际”两字,并不影响“青年旅舍”做为品牌的存在。IYHF(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其中就有“国际”一词)还有另外一个用于市场推广用途的注册名称HostellingInternational(HI),翻译为中文就是“国际青年旅舍”,也就是说,在全世界很多地方,YouthHostel、HostellingInternational、YHA和带有小木屋和冷杉树的蓝三角标志都在同时使用,表达着同一个品牌。原帖详见:青年旅舍不是行业分类,青年旅舍是个注册品牌(商标)显示全部
『伍』 青年旅舍与青年旅社的区别
青年旅舍源于德国,最早真的是为了“青年”而建,提供给城市平民家庭的青少年一个户外生活度假的地方。它与酒店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低预算,宿舍式的房间,以及强调DIY,自己动手取代酒店的人工服务。
这个形态在欧洲很快推广开来,得到很多机构乃至政府的支持。时至今日,有一些地方的青年旅舍仍然是由政府经营的(亚洲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澳门和文莱)。最终导致了HOSTEL INTERNATIONAL这个组织的产生,即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如果你一定要找【青年旅舍】,那么就认准这个组织(它的网站有旅舍名录、简介及预订),在中国,它的合法协作机构是YHACHINA,亦有自己的网站。加盟旅舍都挂着蓝三角标志。
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就预设了迷思:”真的青年旅舍“和”假的“。事实上,具有低预算,提供宿舍床位,DIY,拥有社交空间,提供徒步、骑行服务的旅舍,早就远远超出【青年旅舍】的范畴。在很多国家,人们更愿意称这类旅舍为【背包客旅舍】,它们可不一定加盟国际青年旅舍联盟(那需要钱),也不只为青年服务,而是面对更广阔的背包客。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所谓”精品旅舍“,比如曼谷的暹罗广场附近,就有1000泰铢一个床位的新型背包旅舍,当然,这有点超出背包客所需了。
在中国,由于YHA的名气实在太大,消费者的迷信,造成的误解就是”背包客旅馆“必然要加盟YHA,不然就不正宗,所以造成开始或许是想做独立旅店的老板们,不得不加入了它。也因此,这个组织内的旅馆,水准和份量在中国是比较占优的,远胜另一个本土背包旅馆系统【万里路国际青年旅馆】,两着当然都有不少滥竽充数的旅馆,不过后者为多。
『陆』 青旅会员卡到期了能直接去青旅重新办一张吗 YHA网上续费还要22快递费啊
你好,第一年续卡的费用为原价50元的9折,即45元,另加回邮费用。
第二年及以后为原价的8折,即40元,另加回邮费用。
你还不如重新办一张了。我们是五十包邮。
『柒』 青年旅舍会员卡与万里路(utels)会员卡的区别
青年旅舍会员卡(YHA)的持有者是国际青年旅舍联盟会员,也是旅游者入住青年旅舍的凭证该卡可在全球范围内通用。成为YHA会员,可以享受国内外国际青年旅舍的优惠住宿价,还可以预订国外青年旅舍(只有YHA会员才能入住国外的青年旅舍)。
除在入住青年旅舍享受房价上的优惠外,青年旅舍会员还可在世界各地享有食、住、行、游、购、娱等逾3,000项优惠,如:在全球多个国际机场和车船站,凭HI会员卡兑换外币可免收手续费;观光、租车、购物、参团、购买车船票等均可能有折扣,折扣率能达到50%
万里路和青年旅舍的会员卡都只针对的是自己的加盟店, 而YHA能涵盖全球4000多家青年旅舍,万里路旗下的青年旅舍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和日本,相对来说青年旅舍的会员卡覆盖面更大一些,在世界影响力也更大。
另,两者不通用,建议楼上去这两家的官网详细比对下旗下的酒店列表,看哪个更适合自己。
『捌』 开一间青年旅社需要多少资金呢 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建议你看看青旅论坛的这个帖子,相同的问题
http://www.yhachina.com/bbs/viewthread.php?tid=4600
重庆现在已经有四家青旅了,我住过其中两家,好象生意都不太好,当然维持营业还是可以的.
『玖』 中国青年旅舍的江湖血战:谁将最终称霸
说起“青年旅舍”,几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住宿业态,但“青年旅舍”同样属于注册商标——如果有人擅自将这四个字用于商业经营,可能会收到律师函一封。
近期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月前,微信公众号“旅行黑卡”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国国际青年旅舍总部控告旅行黑卡侵权事宜》的公告,就“青年旅舍”字样使用引起的纠纷做出了说明。
据了解,旅行黑卡是由嘉庭酒管公司联合部分青旅客栈推出的优惠卡,购买此卡的会员,可享受联盟内客栈青旅淡旺季不等的折扣优惠——但因为在宣传推广中提及“青年旅舍”字样,YHA China(国际青年旅舍·中国)声明“注册商标专用权受到侵犯”,要求旅行黑卡停止侵权行为。
这一双方都强硬表态的商标纠纷,让“青年旅舍”的中国暗战最终浮出水面。在这场博弈中,YHA China、OTA、独立青旅联盟、青旅业主等多方的利益诉求纠缠在一处,最终呈现出某种复杂难解的局面。
青年旅舍在中国会有怎样的未来?TBO希望借本期推送,为各位读者一探究竟。
这确实是注册商标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此次商标纠纷本身。
旅行黑卡创始人阿德告诉TBO,他其实很认可YHA China的品牌权威性。“作为最先进入中国的非标住宿品牌,蓝三角在早期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最初加盟商在选择YHA China时,效果也确实立竿见影。”
“目前YHA China在中国已经发展到200多家,论规模确实很大、运营也非常成熟,”阿德表示,不论是产品本身、营销推广、品牌塑造等,YHA China直接催生了国内第一波青年旅舍业态。
1932年,国际青年旅舍联盟(IYHF)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注册为一家非牟利机构,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青年旅行服务连锁组织。1999年广东青年旅舍协会正式成立,2006年IYHF批准其成为正式会员。目前,IYHF已完成了其“蓝三角”、“Youth Hostel”、“Hostelling International”、“青年旅舍”品牌商标在中国的注册。
阿德承认,从法律角度讲,YHA China确实有权禁止他人使用这个商标。“10多年前,中国还没有青年旅舍的表述。广州当时将这个概念引进国内,YHA总部进行商标注册然后委托广州方面(YHA China)进行管理维护,品牌所有权毋庸置疑。”
但现阶段来看,阿德认为不论是在体量还是大众认知上,青年旅舍已经发展成住宿业态的细分行业,YHA China再声明侵权可能属于垄断行为。
某种程度上,这一观点从旅游电商的表现上可以得到印证。在包括携程、去哪儿等OTA内点击酒店预订,其中“青年旅舍”与客栈、公寓等均显示为并列的住宿类型,而并非划归品牌分类。
但事实上,这也许正体现了YHA China在商标保护上的预见性。搜索中国商标网可以看到,除了“青年旅舍”,英国总部和广州方面早前曾就汉译语义相近的多个词组(包括“青年旅社”、“青年旅馆”、“青年之家”等)申请过商标注册,但目前这一类商标状态均显示为无效。
“作为一个特殊的住宿行业联盟,国际青年旅舍在很多国家带有公益性质,政府也都会提供相应的补助扶持。但在中国落地后,青年旅舍就完全成了市场经济行为。而在市场经济中,垄断行为是会受到质疑的。”阿德告诉TBO。
这是个值得商榷的观点。TBO希望就YHA China在中国的品牌授权与经营思维做详细了解,但YHA China拒绝接受采访。
事实上,旅行黑卡与YHA China商标纠纷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既然阿德等人认可YHA China的权威性,那为什么还要自立门户、“联合部分青旅客栈推出旅行黑卡”?或者说,旅行黑卡看到的是怎样的商业机会?
加盟YHA 不再划算?
查阅YHA China的官网时,TBO发现YHA China专门辟出一个名为“我们不是经济型酒店”的栏目。栏目中,YHA China称自己“服务对象以会员为主,有国际订位系统(Hihostel.com)为会员提供世界各主要城市的旅舍预订服务”。
据了解,目前IYHF共有3800多家青年旅舍,分布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全球有超过3,500万的青年旅游者在使用青年旅舍,会员人数400多万。
对YHA China的加盟商来讲,也许以上数据正是他们加盟的重要理由;同时,IYHF所能提供的青年交流等文化因素,也让青年旅舍有别于普通酒店,附加上了一层“IP”概念。但值得注意的是,YHA China的这些特质正遭受国内商业力量的凶猛冲击。
“近两年美团、去哪儿这些电商补贴的很厉害,YHA会员价并没有这些网站的优惠实在。当消费者不再选择用YHA会员卡,会员规模就会不断萎缩,加盟店的入住率也会随之下滑。”阿德表示,如果加盟商交付了相应的加盟费,但订单都来自OTA,那加盟就没有太大意义——不如直接投入一些自媒体做自身的宣传推广。
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加盟商的直接印证,TBO只拿到了可以侧面说明问题的案例。据华东某YHA China加盟商阿信大致统计,前年,YHA官网带来的订单能够占到所有渠道销量的一半;而从去年开始,官网的导流效果就有所下滑,到了现在占比已经降至不足20%。
“因为我店的所在地并非旅游城市,即便是在旺季也就50%的入住率,高空房率带来的压力很大”。阿信说道。
事实上,加盟商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TBO在YHA官网任意选择几家店预定,发现部分店无法预订;而同样的这些店,选择相同日期在去哪儿网查看,各类房型均处于可预定状态。
据阿信介绍,YHA的订单佣金是抽10%——对比现今15%左右的OTA抽佣比例,加盟商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本身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YHA China对“青年旅舍”可能没在搜索引擎上做关键词推广,导致排名被各OTA挤压。
加盟商对TBO也透露了另一层看法:在营销推广方面,YHA China能够给到的支持也比较有限。
“他们的营销推广,就是用微博、微信推送;另外青旅联盟成员每一家店内,都有所有成员店的宣传卡片;还包括不定期到一些大学或者国外发放宣传单、跟国外的一些青年旅舍举行活动,但针对某家店单推的几乎没有。”阿信表示。
而最让加盟商无奈的,还是当前众多未拿到授权的“青年旅舍”带来的冲击。
“谈到品牌认知,这可能是个观念问题。”阿德表示,如果回到2010年,国内Gap year、“说走就走”等文化开始蔓延,确实会有人质疑“为什么你不是蓝三角”;但现在只要感觉服务、环境、氛围非常好,他们并不会因为你是非国际青旅而不认可你,“在路上”的圈层特别信任口碑推荐。
自立门户的青旅联盟
可以说,类似“旅行黑卡”这样的行业联盟之所以会出现,正是因为YHA China在上述中的表现。
据阿德介绍,旅行黑卡之前联合的对象是青年旅舍——但在收到广州方面的律师函后,为了避免纷争,旅行黑卡将合作对象的范围扩大到青旅和客栈。
除了卖卡加大直销渠道外,旅行黑卡通过联合囧游天下、义工旅行大联盟、旅说等微信公众号的合作,为联盟内的青旅客栈提供了多种营销推广服务。
纵观以往,各类民宿客栈联盟多如牛毛,但大都流于形式: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并不容易。阿德表示,不同于以往松散的青旅联盟形式,业主加入旅行黑卡需要交2000元保证金——因为要保证会员的权益,如果拒绝提供相应折扣会用这笔钱作为赔付;同时,该保证金纳入公司占股享受年底分红。
阿德也向TBO简单介绍了黑卡对联盟成员的筛选:“首先是OTA的评分不能低于4.5分,这是基础门槛;第二要求掌柜微信好友达到1000人以上;第三青旅、客栈要有微信平台和一定量的微博粉丝基础;第四物业至少要有三年以上的合同期。除此之外,联盟设立相应的淘汰机制。”
“YHA(中国)把第一波国际青年旅社的业态催生起来了,但现在在服务等方面它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比方说服务的酒店化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筛选机制,把一些用心经营的青旅掌柜组成一个联盟,用我们的方式把这个业态继续向前推动。”
阿德认为,现在国际青年旅舍在一二线城市增长已经放缓,对比旅行黑卡当前进展和预期设想来看,3年内旅行黑卡联盟成员会超过YHA(中国)的加盟数量。
似乎,什么都无法阻止这群青旅创业者自立门户的决心了。而且颇为有趣的是,这类群体与OTA之间的矛盾也逐渐走向了白热化。
相关的典型案例已经出现。之前,承德初见客栈曾在《一封致某OTA的分手信》一文中表示,因为随意上调佣金、篡改房价、超额售房等原因,该业主最终与某OTA解约。现在该店主已经加入了“旅行黑卡”联盟。
对峙:YHA加盟业主VS旅行黑卡
按照阿德的说法,目前旅行黑卡已经跟近60家青旅客栈达成了合作,单纯从速度上来看确实签得很快——但也有业者向TBO表达了对旅行黑卡的质疑。
“我不知道他这个审核标准到底是怎样在执行?”云南某国际青年旅舍业主阿云告诉TBO,不管有没有合作,现在黑卡已经推广过很多店——但据她观察各家水准参差不齐。“这些商家的营业资质,债务安全性、硬件设施等等,这不是通过OTA评评分就能考量出来的。”
“国际青旅有自己的会员卡和会员管理系统,这个是真正覆盖全球的。而不是说你所谓的联盟里面有一家在国外的住宿地,在营业资质、安全性等都未知的情况下,随便推出来就是所谓的全球通用卡。”
对这份质疑,阿德也给出了回应。
“任何联盟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走上正规化,但这得有个过程。”阿德表示,目前他们与加盟商1年的签约期属于双向考核,在达到100家后黑卡会提高门槛同时推出淘汰机制,而营业资质会是硬性标准。“国际青年旅舍发展近百年,其体系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地方。但较硬件而言,旅行黑卡联盟更看重服务和口碑,这个是最重要的。”
而对于该旅行黑卡的实用性和优惠力度,阿云同样有疑问。“这个旅行黑卡确实会让业主在客流上受益,但每个商家都应该有一个利润的基准线。他可以通过噱头吸引客流,只是长期性8折、5折的市场行为,这基本不可持续。”
阿德也对此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我们的目标是要摆脱大家对纯粹住宿业利润的依赖,按团队的说法,这叫“交叉补偿”,但需要一定时间。”阿德介绍,除了黑卡利润有40%的业主分红,黑卡在未来会为掌柜提供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
“大部分客栈青旅业主自己也知道,单纯靠住宿不太好盈利——所以未来在会员达到规模的基础上,旅行黑卡会接入第三方平台,筛选优质的特产、旅游线路等,掌柜推售可以从中抽成。当黑卡会员达到一定规模后,未来这方面的利润占比会非常可观。”
而在旅行黑卡的合作模式下,阿云对“谁真正受益”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主要专注于日常的服务、管理跟操作,确实没有精力和人员做营销推广。”阿云谈到,旅行黑卡找准了很多商家的需求点,帮商家做网络宣传比较简单,但成本其实很低。“作为联盟发起方,酒管公司受益很大,因为大家都在帮他打造平台,最后可能成了他人的嫁衣。”
对于这样的质疑,阿德做了“前肯后否”的解释。
“营销成本确实不高,但就像之前所说,借由40%的利润分红和未来的其他方面的利润抽成,联盟成员可以实现合作共赢。”阿德表示,目前,与黑卡合作的青旅客栈OTA评分多在4.8、4.9,比很多国际青旅都要高。“未来我们要凭借口碑和规模构建高黏度的会员社群,受益者会是所有合作业主。”
目前来看,关于旅行黑卡这一新兴联盟与YHA China的孰优孰劣还难以断言。TBO将继续对此保持观察。
『拾』 如何成为国际青年旅舍的会员呢
你携带身份证到任何一间国际青年旅舍就可以办理了。
网上办理可以查阅 http://www.yhachina.com/
所办理的会员卡是国际通用,不限定区域或者某些国家.
如果是学生可以持有效学生证在任何一家加盟的青年旅舍住宿后可以领取优惠的宣传手册.此册基本等同会员卡,并有机会换取正式的国际青年旅舍会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