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市以严于律己的对联
佛门楹联 四字楹联持涅磐心 作平等观 陈雪村(锦衣居士)出三界家 入四空门 陈雪村(锦衣居士)大千世界 不二法门 安徽九华山月身宝殿德敷上下 道贯古今 湖南衡山丹霞寺——肖康佐发尽缘断 心死色空 陈雪村(锦衣居士)老龙听法 顽石点头 江苏无锡惠山寺——明·邹德基六朝古刹 七祖道场 湖南衡山福严寺(南岳系祖庭)——怀让去实不去 生决定生 山西五台山(念佛堂)人间佛地 世外人家 广西桂林南峰寺入诸佛位 至涅般城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院) - 受出家戒 发菩提心 陕西西安兴教寺(塔院)往生极乐 超脱红尘 湖南平江东山古寺维善为宝 无欲则刚 江苏无锡广福寺法堂——近·孙肇圻行修于乱 性磨于利 陈雪村(锦衣居士)言深不传 行极反异 陈雪村(锦衣居士)月明如昼 色即是空 广东广州檀度庵月色楼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安徽九华山平坦寺五字楹联本来无一物 何处觅三心 圆瑛大师本来心是佛 究竟我为谁 圆瑛大师不伐有巢树 多移无主花 江苏东台泰山寺西客楼——姜沂不可得思议 如何获圆通 (佛教通用联)不陟高寒处 安知天地宽 四川峨眉山金顶——明·梁应龙禅意庭前柏 诗情雪里梅 圆瑛大师成就此功德 早种诸善根 佛教哀挽联-挽男居士处尘能不染 学道有何难 圆瑛大师春山含祖意 秋月印禅心 圆瑛大师当知法无我 应以戒为师 圆瑛大师当知心是佛 常以戒为师 浙江临海台州佛教文化馆——茗山当知心是佛 惟爱道为师 圆瑛大师定光澄月相 慧海涌潮音 北京雍和宫 钱陈群题大殿,雍正接见文法法何曾法 林林不是林 香港离岛东涌法林 - 法身千嶂月 闻性一声钟 圆瑛大师风云观世态 水月证禅心 圆瑛大师逢人觅佳句 对境话禅机 圆瑛大师佛从何处觅 道在此中求 圆瑛大师佛法谈三世 人生梦一场 圆瑛大师根深即果茂 源远而流长 山西五台山(僧舍)谷静风声细 门空鸟语稀 山西五台山秘密寺观身本无我 念佛乃是谁 圆瑛大师归元无二路 方便有多门 山西五台山山门湖山供啸傲 风月助吟哦 圆瑛大师见无相之相 论不空之空 山西五台山(僧舍)健行乾不息 逊志益无疆 北京 雍和宫 五福堂书室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河南登封少林寺(面壁石亭)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福建宁德天王禅寺——当代·释智圆客影云边去 僧语松下来 陈雪村(锦衣居士)空门随客缘 钟声入佛心 陈雪村(锦衣居士)冷冷清清雪 茫茫渺渺峰 福建闽侯崇圣禅寺——现·许涤新丽华庄宝相 湛日朗心珠 北京 雍和宫 汪由敦题照佛楼了了无遮念 空空不染心 (佛教通用联) 瓶中杨柳绿 座下莲花香 台湾台南清水寺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近·曼殊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山西五台山(僧舍)情将物外适 道与古人期 北京 雍和宫 乾隆题太和斋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浙江新昌大佛寺(大雄宝殿)——木鱼三思过有限 一笑益无垠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僧心共佛老 人情随财浓 陈雪村(锦衣居士)山高流水远 寺古白云深 江苏泰州白云寺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江苏南通天宁寺(寺门)——王维诗句山行天地气 水藏日月光 安徽九华山聚龙庵山中藏古寺 门外尽劳人 广东南雄挂角寺诗意窗前月 禅心雨后山 圆瑛大师时时能修行 处处可成佛 陈雪村(锦衣居士)是僧皆佛印 无客不东坡 安徽潜山三祖禅寺(后三祖僧灿建)树色浮空翠 花香入阁清 圆瑛大师水净月孤圆 山空云自在 浙江天台国清寺鱼乐园水绕禅窗静 花开佛国香 圆瑛大师寺古烟常锁 僧老语多奇 陈雪村(锦衣居士)寺空叶落紧 云深客来稀 陈雪村(锦衣居士)寺小藏宋额 松古忆唐僧 安徽九华山福渡寺寺小通幽处 山矮得旷观 安徽九华山净信寺谈经见佛理 对月证禅心 圆瑛大师退后一步想 能有几回来 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无法向人说 将心与汝安 湖北沙市居士林(达摩画像)——王震无我方为我 出世即在世 陈雪村(锦衣居士)悟空诸相寂 对佛一灯明 江苏泰州南山寺(禅房) 心静风浪平 色空天地宽 陈雪村(锦衣居士)兴法南北寺 教滋东西方 陕西西安兴教寺——当代·秦游伦巡行东西南 护持佛法僧 浙江黄岩九峰寺韦驮阁烟火香里人 慈悲声中主 陈雪村(锦衣居士)一花一世界 千叶千如来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集《梵网经》文一宗彰唯识 三塔耸云天 陕西西安兴教寺——当代·桂生应识身非我 恒思利及人 圆瑛大师犹如梦中事 却来观世音 韩国仁川公州麻谷寺(大雄宝殿)有法知不染 无言谁当酬 云南鸡足山寂光寺——明·大错有相皆虚妄 无我即如来 横披诸行无常远离众生相 发起菩提心 圆瑛大师在欲而无欲 居尘不染尘 山西五台山(僧舍) 真知出实践 妙理贵躬行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当代·王学仲知足心常乐 无私梦亦安 圆瑛大师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四川乐山凌云寺(月榭)竹影时临案 涛声欲上楼 圆瑛大师 - 自在大自在 世间出世间 (佛教通用联) 六字楹联遍七处而恒演 历九会以同宣 山西五台山(弥勒殿)到底仙山不俗 毕竟佛法无边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凡事付之一笑 于人无所不容 山西五台山(弥勒殿)干青云而直上 障百川以东之 四川乐山大佛寺(山门)荷担如来家业 依持圆觉伽蓝 (佛教庆贺联-升座) 净门一尘不染 土寺五戒森严 海南万宁净土寺寺门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横披严于律己千般救苦胸怀 一片慈悲心肠 陈雪村(锦衣居士)泉自有时冷起 峰自无处飞来 浙江杭州灵隐寺冷泉亭——清·俞樾无慧剑有慧剑 非灵山即灵山 江苏南通文殊院——近·张謇喜现庄严国土 欣沐佛陀灵光 (佛教庆贺联-开光) 笑不了古今事 看得见去来人 江苏吴县罗汉寺弥勒殿修到一尘不染 悟来五蕴皆空 浙江苍南广福寺——谛印一山恁么可爱 几人于此茫然 云南剑川茶花寺——明·担当知我说法如筏 不应住色生心 (佛教通用联) 七字楹联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福建福州林阳寺——明·叶向高傲骨虚怀真识量 热肠冷眼大慈悲 安徽怀远迎河寺白日白天谁歇脚 云来云去本无心 湖北通城白云寺百年过客无常主 三日为僧不愿官 云南剑川海云居寺——近·赵式铭半个蒲团天地老 一声清磬古今空 江苏南京妙相庵(佛堂)宝地遍治功德润 香台恒拥吉祥花 北京 雍和宫 太和斋饱经世故慵开口 看破人情只点头 广东普宁南岩古寺(寺门)北斗七星三四点 南山万寿十千年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近·赵熙不待海枯才见底 但逢月上即敲门 云南鸡足山寂光寺——明·担当不独峨眉幻银色 从教大地变黄金 四川峨眉山金顶——明·朱元璋不顾手辣成误会 但将心狠作慈航 陈雪村(锦衣居士)不为钱原非易事 太要好也是私心 安徽九华山正天门不因财色毁心志 应须清寒磨悟根 陈雪村(锦衣居士)不因僧来方称寺 但有性现便成佛 陈雪村(锦衣居士)不用三抵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 横披群经指见不于其中起分别 是故此处最吉祥 江西南昌佑民寺(大雄宝殿)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 江西九江东林寺禅门倚云烟明灭 幽人随风迹有无 陈雪村(锦衣居士)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江苏阜宁兴国寺——当代·释圆湛常有欲以观其窍 应无住而生其心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清·彭时中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浙江绍兴大佛寺弥勒像——清.茅立仁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 王予望题于甘肃天水罗汉堂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北京潭柘寺慈颜一笑了千事 大肚三通行万船 甘肃甘谷蔡家寺——当代·吴恒泰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清·吴擎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红树尽禅机 圆瑛大师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间尘 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大肚皮包藏古今 一笑后渡灭人天 云南巍山观音殿(弥勒殿)大肚皮包藏今古 一笑后度灭人天 邳州徐塘三圣庙弥勒像大肚中包藏世界 一笑后吐出乾坤 江西铅山峰顶寺(弥勒殿)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常怀惭愧 横批南无阿弥陀佛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江苏杨州静慧寺——清·爱新觉罗·玄烨但有袒怀大欢喜 不嫌成佛后如来 江苏南通弥勒院——近·张謇但做得来皆事业 若推不去即因缘 江苏无锡石浪庵——近·徐兰畦到此即空还即色 迩时宜雨亦宜晴 山西五台山广仁寺十方堂到此已为无俗虑 上来自觉有天然 香港离岛宝莲禅寺定中金磬天边落 悟后云关夜半开 北京 雍和宫 张若澄题照佛楼翻经留作将来眼 问法能空现在身 湖南长沙麓山寺(观音殿)饭里有沙需细嚼 水中无骨莫横吞 江西铅山峰顶寺(斋堂)梵纲庄严含万象 月轮清净印千江 圆瑛大师放下罢一丝不挂 看起来万法皆空 圆瑛大师放下时何物是我 担取去那个为谁 云南鸡足山传衣寺风云过眼浑无住 水月盟心道自修 圆瑛大师 佛道不从心外觅 禅机但向静中参 圆瑛大师佛法能除世间苦 法音香彻九霄云 横批千古明灯佛法能破愚痴暗 学佛点燃智慧灯 横批××常转佛光普照十方界 法雨均滋五性根 印光大师——藏经阁佛殿联佛门常会龙门客 禅林时集翰林人 山西五台山碧山寺古佛堂前风扫地 高山顶上月为灯 山西五台山古寺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陕西终南山弥陀寺山门 / 河北井陉福庆观大海者难为水 悟自心时不见山 江苏吴县崇报寺落红亭——现·吴济时海到无边天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 湖北武当山朝山神道治世玄岳坊蝴蝶泉旁蝴蝶飞 罗汉塔上罗汉笑 陈雪村(锦衣居士)花下聆经清有味 水边契道静无声 江苏南京华严庵——清·刘佐禹悔不尽千差万错 悟透了后果前因 云南剑川地藏寺(悔悟亭)——清·寇璜悔难追事当头戒 悟过来人放步行 云南剑川地藏寺(悔悟亭)——清·赵藩即佛即心圆教理 非空非色法王身 圆瑛大师既升堂更应入室 再进步方可登楼 安徽九华山甘露寺(客堂)间中自觉心无事 悟后方知法即真 圆瑛大师剪一片白云补纳 留半窗明月看经 江苏海安观音禅寺禅房翦一片绿云补纳 留三分皓月看经 江苏南京妙相庵(小淇澳亭) 见犹离见见弥陀 生本无生生西方 山西五台山(念佛堂)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解脱门开谁肯入 浮生梦觉自知归 江苏常熟兴福寺寺门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横披戒灯常明金刚降魔护三宝 弥陀慈光照大千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金炉不怕千年火 银烛长明万户光 福建福清石竹寺进香亭——郑宗华 尽底脱去胸中有 逐一拈来何处无 云南鸡足山大觉寺净地有物僧不扫 空门无缘客自关 陈雪村(锦衣居士)敬佛敬心心敬佛 焚香焚意意焚香 湖南岳阳吕洞宾像静看湖莲参妙谛 闲翻贝叶悟真经 江苏南京华严庵——清·程守谦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觉海甚深惟信入 道源不远自心求 圆瑛大师觉心清净原无染 大度宽弘乃有容 圆瑛大师看看世事摇摇手 想想人情点点头 江苏泰州某寺莲台——近·刘道人客至莫嫌茶叶淡 僧居不比世情浓 广东肇庆虎岩寺(客厅)——黄旌珊来世怕为双角兽 此生不作两头蛇 云南剑川地藏寺(悔悟亭)——清·鲁珍览镜知惭宏宝训 规今师古振禅林 印光大师禅林宝训联老屋檐下雨成帘 佛门堂上石作花 陈雪村(锦衣居士)乐以忘忧真智者 心能转物即如来 江苏无锡开原寺(法堂)——当代·李广离苦海经书作渡 登天堂佛法为津 广东雷州福田寺了君大事唯修净 畅佛本怀在往生 印光大师念佛堂联了去烦恼即正果 忘却生死是菩提 陈雪村(锦衣居士)灵山我数阿罗汉 佛海人参大肚僧 四川什邡罗汉寺(弥勒殿)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讲律)路盘瘦岭孤松老 寺掩清门寒叟贫 安徽九华山广化院——清·吴襄满院溪声疑是雨 当窗月色望如霜 圆瑛大师梦回平生已而立 惮破天道过不惑 陈雪村(锦衣居士)梦中明明有六趣 觉后空空无大千 山西五台山(僧舍)/广东南澳玉佛寺明通幽时光常住 心到虚天色是空 湖南衡山明心殿佛龛明月清风呈祖意 远山近水寄诗怀 圆瑛大师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安徽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莫认化城为宝所 更翻贝叶证菩提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清·诸辅臣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印光大师弥陀联暮鼓寂时林愈静 晨钟响处山更幽 云南剑川海云居寺——杨宝山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安徽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圆瑛大师念佛自然得见佛 求生决定可往生 安徽九华山立庵念泯则相相离相 达真乃心心印心 山西五台山(僧舍)蓬莱何须觅海上 岁月最宜度山中 安徽九华山法华寺千嶂云山凭我隐 五湖风月有谁争 圆瑛大师千嶂云山围佛界 四时风月入诗囊 圆瑛大师巧把尘劳作佛事 善行方便度群生 (佛教庆贺联-升座) 巧机锋联出世教 妙观察对入人伦青狮竟忍长相睡 龙烛奈何久不明 湖北仙桃青龙寺——清·毛世池人来合意高谈道 客去清闲暗诵经 安徽九华山华严禅寺人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广东雷州天宁寺(客堂)人生犹似西山日 富贵终如草上霜 横披但念无常人生真谛何处寻 自性三宝即尔心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人世大难开笑口 肚皮终不合时宜 福建福州华严寺弥勒龛——近·陈宝琛人世太难开口笑 肚皮终不合时宜 陈宝琛撰于大同华严寺观音阁人无卓识名难著 士有精诚志竟成 圆瑛大师人心清静无私念 世界自然现大同 江苏南京清凉寺-当代·茗山如将布袋罗三藏 定仗瑜伽宁一灯 云南剑川宝相寺——金国卿如来说庄严佛土 菩萨无住相布施 (佛教庆贺联-升座) 如来所以兴出世 唯说弥陀本愿海 横披净土为归入寺始知山窍妙 登峰便见小城雄 江西九江东林寺三径黄花秋雨外 一林红叶晓烟中 圆瑛大师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山西五台山(观音殿)上去便可入碧落 下来难免进红尘 陕西铜川玉华寺涉世利生宜爱物 持躬修德在行慈 圆瑛大师石鼓无人雨闲敲 梵钟有音风徐送 陈雪村(锦衣居士)石径有尘风自扫 山门无锁月常关 湖南衡山石头寺时节若逢承法印 机缘相契绍心宗 圆瑛大师世间惟有修行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河南开封相国寺(西斋堂)——清·马慧裕世间有佛慈悲荡 胸中无私天地宽 甘肃靖远接引寺世上虽有千般好 平安胜过一切福 横披平安至上世事沧桑无限感 人生梦幻有谁知 圆瑛大师世事绝卓无人问 人生梦幻有谁知 安徽九华山立庵世态炎凉唯一笑 余怀坦白故常开 福建莆田广化寺兜率殿——清·程骥远世味不如书味好 人心怎比佛心平 圆瑛大师事念理念惟一念 佛心生心无二心 圆瑛大师试问本来无一物 更从何处悟三生 五台山望海峰。是佛非佛何为佛 本性无性便是性竖起脊梁立定脚 拓开眼界放平心 安徽怀远迎河寺谁把藕丝牵大象 我将铁棒打苍蝇 云南晋宁万松寺——明·担当水底有天悬日月 空中无地现楼台 湖北来凤仙佛寺说法现身容大度 救出世人尽欢颜 浙江杭州灵隐寺天王殿说来有法原无法 参透非空却是空 安徽九华山大厦庵说诸佛法非佛法 无二文殊是文殊 江苏南通文殊院——近·张謇私藏饮食三铁棒 未供先用九铜槌 江苏南通香光寺监斋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威令登彼岸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寺内无僧风扫地 塔中有佛星点灯寺院有尘清风扫 山门无锁白云封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 坦腹笑容摄海众 分身散影示时人 四川德阳万佛寺(弥勒殿)/印光大师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上善言佛说尽 山西五台山龙泉寺万德洪名常忆念 百般幻病自消除 印光大师如意寮联万法皆空观白在 一尘不染见如来 横披自净其意万法皆空归性海 一尘不染证禅心 横披自性即禅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是禅心 圆瑛大师 ? 万古是非浑若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万籁无声心自息 一身非我物同春 山西五台山(僧舍)——现·刘东父为人定要培心地 学佛方能悟性天 圆瑛大师为人若要超三界 念佛速令登彼岸 横披一心念佛惟大英雄能觉悟 为诸菩萨振纲常 安徽黄山慈光寺惟有洗心能革面 虽非造极已登峰 四川峨眉山洗象池——清·诸辅臣问大士为何倒坐 恨世人不肯回头 江苏南京鸡鸣寺问君能有几多愁 念佛可令烦恼无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问菩萨缘何倒坐 笑世人不肯回头 福建长汀朝斗岩观音庵我笑有因真可笑 你忙无甚为谁忙 河南民权白云寺(弥勒殿)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山西五台山无畏力寻声救苦 大悲心说法随机 安徽九华山立庵无眼耳鼻舌身意 是般若波罗蜜多 福建福州庆城寺五观若存金易化 三心未了水难消 山西五台山南山寺五观堂 五蕴皆空度苦厄 一切如幻大寂默 横披般若常照悟明理念为真念 转得凡心即佛心 圆瑛大师悟破世事无一语 惮透人生了无痕 陈雪村(锦衣居士)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江西九江东林寺喜舍慈悲皆具足 愿行动德所庄严 圆瑛大师闲云野鹤自来去 白石清泉无是非 湖北蕲春普慧寺——清·黄云鹄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山东济南千佛寺弥勒殿 笑破肚皮人不识 袋装尘世我全知 江西九江东林寺心如能了事方了 生尚云浮名更浮 云南剑川宝相寺——涂跃龙心同佛定香烟直 目极天高海月深 左宗棠心有慈悲添福寿 知因识果得吉祥 横披作人至宝心有灵犀一点通 佛在性中莫远求 横披自心是佛心至虚时能受益 事非经过不知难 圆瑛大师性定魔伏朝朝乐 妄念不起处处安 安徽九华山立庵性定心常生幽竹 色空身自在彼岸 陈雪村(锦衣居士)休抛世谛求真谛 须识凡心即佛心 圆瑛大师修心先要明三谛 学佛当思利众生 圆瑛大师虚白堂前拴意马 无影树下锁心猿 河南卫辉宝昙禅寺(碧霞宫) 学道当知心是佛 修行应以戒为师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 / 圆瑛大师学无止境宜精进 法有当机可演扬 圆瑛大师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真愚始知贤 安徽九华山百岁宫大殿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一切有相皆虚幻 佛法无我始能学 横披般若为导以一念而除众念 登九品直趋涅般 横披一心念佛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 / 安徽铜陵云崖寺吟成诗意多禅意 悟彻空身即法身 圆瑛大师由来古佛非女子 只缘大士有婆心 江苏徐州兴化寺(观音像) 有福方登圣贤地 无缘难入解脱门 山西五台山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因缘莫羡人 横披明因识果 - 愿大地都成净土 问众生谁是如来 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愿尔面见如来像 于我常生欢喜心 福建诏安报国寺弥勒殿愿将东土三千界 尽种西方九品莲 福建将乐证觉寺愿将佛手双垂下 摸得人心一样平 安徽九华山化城寺大雄宝殿——清·刘含芳月影山光含妙谛 涛声海色演禅机 圆瑛大师月影松涛含道趣 花香鸟语透禅机 圆瑛大师阅历深时知世态 功夫悟后见天真 安徽九华山立庵 / 圆瑛大师阅世广开天地量 逢人长笑古今春 福建莆田慈寿寺天王殿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真佛不从心外觅 此身即是真道场 横披南无阿弥陀佛真解脱一尘不染 妙庄严万法皆空 山西五台山(僧舍)正觉成时佛自来 功夫深处门自开 陈雪村(锦衣居士)知足安贫殊自乐 攀龙附凤损精神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至此已非门外客 过来便是个中人 安徽九华山一天门至此已穷千里目 谁知才上一层楼 江苏镇江甘露寺竹密何妨流水过 山高岂碍白云飞 山西五台山(僧舍)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江苏徐州兴化寺转八识能成四智 解六结而越三空 圆瑛大师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普陀山慧济寺总持兜率三千界 妙湛旃檀五百杯 北京 雍和宫 嵇璜题于大殿六波罗蜜施为首 四无量心舍最高 横披行菩萨道
Ⅱ 一部电影里面有叫暮臣的
敦刻尔克
主演:菲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类型:历史战争
时长:95分钟
年代:2017
地区:英国
语言:英文
简介
Ⅲ 《暮光之瞳》况暮臣谁演的 况暮臣扮演者顾又铭资料
况暮臣
演员 顾又铭
顾又铭1983年8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模特,毕业于安徽大学。
Ⅳ 加盟左邻右舍要多少钱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是那样执着,一往情深。最后两句思妇直接倾诉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边疆,返回家园和亲人团聚,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朴素自然,流丽婉转,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这次,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在饯别的酒度上,李白写了这首诗,作为临别纪念。这些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不过是些年轻的朋友,彼此虽意气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这首诗就很不好写。说多了虚词,没有实际内容,只能流于浅薄、空泛。然而朋友相处,一旦分离,总是令人留恋的。现在如此写来,恰到好处,它真诚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豪爽,形象生动,意境丰美。暮春三月,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吴姬劝尝。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两句,用叙述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意。于是最后两句,以设问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 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 向东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们惜别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 如此作结,不仅形象生动,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余韵悠然。全诗语言清新流利,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谢榛说:“太白《金陵留别》诗:‘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妙在结语。”(《四溟诗话》)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
《行路难》共三首,是李白天宝三年(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作的。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李白在这首诗中,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面对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进了,“玉盘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剑四顾,心意茫然。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冰已塞川;将登太行,雪又满山。人生世路,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道路纵然如此崎岖,诗人也并没有就此意冷心灰,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伊尹见商汤那样,做出一番宏伟的事业。可是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是怎样的欲罢不能而又前路茫茫啊。最后两句,虽然是以豪迈的气概,写出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构成了这首诗的基调,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形成了一种波澜壮阔的雄伟气势,扣人心弦。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在短短的篇幅里,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如“金樽”、“玉盘”、“冰川”、“雪山”“碧溪”、“红日”、“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这正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和感人力量。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宫女怨情的诗。在封建社会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该有多少无辜的少女,长年被幽闭在深宫之中,度着那凄凉的岁月,遭受那难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残啊。李白在这首诗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们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的开头两句,写这位宫女久久伫立阶前,以致夜露浸湿了她的罗袜,冰凉冰凉的,这才把她惊醒。一个“侵”字,把宫女凝思忘情的痴呆形象,生动地烘托了出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这位宫女在凝思什么?一个孤独的少女,她该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无限忧伤、抑郁和苦闷的心情,通过这十个字所描绘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当她意识到夜露侵肌,转身返回室内的时候,室内也同样是冰凉冰凉的。“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是为了挡住寒气的侵袭,可是透过疏帘,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着,又该增添多少愁绪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这里没有正面着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宫女的深深怨情,正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任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于天宝初年入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李白到长安后,受到玄宗非常的礼遇。玄宗曾亲自“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把李白置于翰林院,赐以天马驹,宫中宴会,玄宗巡游,都让李白陪侍左右,真是直上青云。李白对唐玄宗的礼遇,以及当时的生活也是感到满意的,所以写了一些思想内容贫乏,歌咏宫廷生活的诗篇。这三首《清平调辞》,就是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前赏牡丹,李白奉命而作。 第一首是赞颂杨贵妃的美丽。起句连用两个比喻,一比杨贵妃的服饰,一比她的容貌姣美。通过两个贴切的比喻就把杨贵妃的形象勾画出来。次句进一步用牡丹花带露颜色更鲜艳,来形容杨贵的艳丽和光彩照人。第三句笔锋一转赞颂象杨贵妃那样的丽质和姿容,只能在神仙所居的“玉山”见到。结句更一层说明杨贵妃有如“瑶台”仙女,只应在皎洁的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遇。全诗以妥贴的比喻,奇妙的想象竭力描绘、歌颂杨贵妃之美。 第二首写杨贵妃因貌美而得宠。首句以带露香艳的牡丹花来比杨贵妃,但又含有牡丹花承露,也好象杨贵妃受玄宗宠幸一样。次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来衬托杨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巫山神女和楚王只是梦中欢会,而现实中的杨贵妃则是“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两句又用赵飞燕受宠于汉成帝和杨贵妃相比,赞美杨贵妃远胜赵飞燕。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既颂扬了杨贵妃,又突出了她备受恩宠。 第三首正面写玄宗对杨贵妃的无比宠爱。首句写玄宗和杨贵妃共赏牡丹,但诗人突出玄宗对名花和有“倾国”之美的杨贵妃的欢爱,同时还包含着只有“名花”才能和杨贵妃相配,只有“倾国”之色的杨贵妃才配得到玄宗宠幸之意。次句明确点出唐玄宗面对“名花”和“倾国”佳丽的欢悦惬意。第三句具体叙写只有名花与美人,能消除唐玄宗的春愁春恨。结句写赏牡丹的地点和唐玄宗倚着阑干欣赏的神态。 这三首诗反复歌咏杨贵妃的美丽和唐玄宗的宫廷生活,虽写得雍容华贵,但实际上表现了李白这一时期作为宫廷侍臣的庸俗方面。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 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 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以下是第 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 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 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这四句是 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 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 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 他的本心。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杜甫怀念李白 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已把 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 看来,是很可哀怜的。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 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 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 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赤城是天台山 的别名。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四万八千丈,当 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 想去看看。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吴 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 “吴”字。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 楚辞的艺术传统。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 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他也仿效谢灵运,脚 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走在半 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 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这 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他 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 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的枕席;而刚才所见的一切云山景物都消失了。
“云之君”是神,“仙之人”是仙人,合起来就是神仙。李白爱好修道求仙,为什 么遇到这许多神仙,非但并不高兴,反而惊慌起来呢?这一惊慌,使他的游兴大受打击, 在惊醒之后,便勾引起深深的感慨,甚至长叹起来。于是接下去产生了第三段。
就全篇诗意来看,第三段才是真正的主体,因为作者把主题思想放在这一段里。但 是在这第三段的七句中,我们可以找到两个概念。一个是“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 东流水”。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快乐的事都像做了一个美梦,一下子像水一般流失了。 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另一个概念是“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个不为权贵所屈的诗人,从趋炎附势的社会中脱逃出 来以后的誓言,它反映一种积极的世界观,一种反抗精神。这两种思想显然是不同路, 甚至是相反的,然而作者却把它们写在一起。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作者 的主题呢? 当然,从来没有一个读者只看见作者这一个思想而无视于另一个思想。但在二者的 轻重之间,或说因果之间,看法稍有不同,就可能从这首诗得到不同的体会。作《唐诗 解》的唐汝询是偏重于前一种思想的。他说: 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于是魂魄动而惊起,乃叹曰:“此枕 席间岂复有向来之烟霞哉?”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 皆如流水之不返矣。我今别君而去,未知何时可还。且放白鹿于山间,归而乘之以遍访 名山,安能屈身权贵,使不得豁我之襟怀乎? 这样讲法,就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消极的世界观而不屑阿附权贵,因为这也是一种虚幻的事情。诗中所谓“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二句所 表现的梦境空虚。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雪了耻,战士都凯旋了;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并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一般地说,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不是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他让我们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Ⅳ 暮光之瞳况暮臣是谁演的
顾又铭,1983年8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模特,毕业于安徽大学。2011年参演电影《男得有爱》,饰演劳伦斯。2012年参演喜剧爱情电影《擒爱记》。2013年参演青春励志剧《裸爱》,饰演吕风。
Ⅵ 《暮光之瞳》中况暮臣谁演的,况暮臣扮演者
顾又铭,1983年8月13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模特,毕业于安徽大学。2011年参演电影《男得有爱》,饰演劳伦斯。2012年参演喜剧爱情电影《擒爱记》。2013年参演青春励志剧《裸爱》,饰演吕风。2014年7月由其主演的电影《远古大帝》上映,饰演伯益。
Ⅶ 甲超市购物100元,送购物券25元。乙超市所有商品一律八五折。小红让妈妈去哪个超市购物为什么妈妈
甲超市购物,妈妈用了400元全,购了500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