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费用 » 福必堡加盟费多少钱
扩展阅读
生鲜店铺加盟条件 2025-09-22 20:15:45
火锅冒菜加盟店信息 2025-09-22 20:08:53
吉家房产加盟费多少钱 2025-09-22 19:58:42

福必堡加盟费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5-09-22 19:18:56

『壹』 北京故宫外貌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记得采纳哦!!!!!
查看全部20个回答
青海三日游旅游攻略 青海三日游攻略 三天...
青海三日游旅游攻略,青海三日游路线攻略,人均花费1000元左右,当地人来告诉你:青海的游玩时间是6-10月份为佳,景色特别美...
湖南一石旅行社有限..广告
北京古董鉴定中心-在线发图免费鉴宝估价
关注古董的人也在看
北京古董鉴定中心-古玩平台--贵州本土新兴大型古玩鉴赏交流平台,在线发送藏品图片,名家免费为您鉴定。每月藏家交流会共赏古玩,易成交北京古董鉴定中心
西安甲胄拍卖有限公司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找品牌_上拼多多_百亿补贴品质实惠
买品牌商品,打开拼多多APP,品质热卖排行。新用户下载可享更多惊喜。
572020-05-20
描写故宫外貌的句子有哪些?
(1)倚着北宫墙那座险峻的石山,就是著名的堆秀山。沿着陡峭曲折的磴道登上山,山上有御景亭,在亭上可观望四周美丽风景,据说是帝王、后妃重阳节登高游玩的地方。 (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构造严谨,装饰精美,文物众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3)故宫又称紫禁城,布局严格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秩序井然,普通的百姓不仅无法进入,就是靠近一步也不行,体现了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皇权。 (4)在午门十多米高的地方,有崇楼,重檐尖顶阁亭突起,宛如五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气势雄伟,因此故宫又称五凤楼。 (5)故宫四周建有围墙,墙外一条护河城四面环绕,形成故宫完善的防御系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6)走过内金水桥,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正中一个宫殿式的建筑,就是太和门,门前两侧各蹲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青铜大狮子。 (7)故宫内的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8)走在这条中轴线上,前后左右流览,故宫的整个建筑群,方方正正。古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天圆地方,圆这个东西很难说,也很难做,一不小心就成了方正的反面,所以还是方方正正,让人觉得踏实、安稳。其实,能够兼容方正的是圆融,佛教常说圆融无碍,在故宫,这两个是融合的,如果说方方正正是说建筑的话,那么圆融理解为故宫深厚的文化积垫,沧桑的历史背景。(9)我曾两次游于天安门,直至午门外而返。在宫门外观之,已令我肃然,深赞皇宫气象,正自非凡!五一假前,便会同好友进宫畅游,更加赞赏皇宫毕竟是皇宫,只此气象,已令人心胸大开,嗟叹不已!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牖,赤柱挺起,雕梁画栋,尊居于三层大理石阶坛上,雄视南面方物,莫不使人发出"大丈夫当居于此也"之慨叹!当此之际,予又不仅想到今之高楼大厦与之不同:今之高楼大厦也,千姿百态,各各不同,大有炫目于众前之意,极具****之态。使人观之,莫不心清气爽,意乱神迷!古之皇宫大殿也,庄严宏伟,座座皆然,大有雄视天下之气,极具大丈夫之概。使人观之,莫不肃然起敬,心无邪物!此为吾游故宫之心得,盖古今楼阁之不同,正自古今人性情之变化也。 (10)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以及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殿内正中有“允执厥中”四个大字,下方的宝座左右两侧各站着两只四腿独角异兽,均是金子做成,金光闪闪,威风凛凛。 (11)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12)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13)保和殿后阶陛中间一块巨大的石雕十分引人注目,这便是有名的云龙石雕,上面雕着云朵,湛蓝的海水、险峻的山崖,九条形象生动的游龙在海水、山崖和流云之间戏珠,使人浮想联翩。 (14)每逢下雨天,雨水落在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上,汇成的水流从一个个石雕龙头口中流出,上千个龙头,上千道水流,形成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 (15)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56 浏览8062019-10-16
介绍一下北京故宫对称的美
从《故宫》的特色看纪录片的未来之路 关键词: 故宫 纪录片 特技 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的播放,受到了传媒界、文化界、影视界的关注和争论。成为了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文化现象。有人认为“而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进程中,《故宫》的创新和实验,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纵观《故宫》的整个影片,我们不难发现,正如该片的总编周兵在谈及故宫的创作理念的时候,突出强调的:创新。他说:“一部片子好不好,关键在于有多少原创性的因素。在于观点和信息的创新;在于艺术创造力的创新;在于新技术的使用。”在这部纪录片的艺术创作上,做了很大、很多的尝试。这也代表了将来的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特色和路线,这些特色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现代技术的运用,不断拓宽展现舞台 曾经担任第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国际级评委托马斯斯金纳先生所说:“中国纪录片不能走向世界的原因就是,为追求纪录内容的‘绝对真实’而放弃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法的运用。”[1]电脑三维动画技术的成熟给影像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电影,电视剧等大众化的传播工具正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带来的变革中畅游,电视纪录片这种先天生在夹缝中的艺术样式,当然也不会落伍于这样的趋势。为了让拍摄的画面更完美、更具有震撼力,《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这为提升整个《故宫》的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维动画同样也给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的变革。 拓宽了时空 时空的真实性一直是纪录片创作中很难遵循的原则,特别类似于《故宫》这样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故宫作为建筑,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怎样才能接近真实地展现这样的时间和空间呢?电脑技术可以完成。在故宫的片头中,镜头先展现了庄严的太和殿的内景,发黄的画面给人很真实的感觉,但是随着镜头后移,推出门以后,一群游人的出现把历史拉倒了现在。时空在一个镜头中得到了跨越。纪录片的开始,首先展现的是一轮明月挂于天空,随后镜头下移,冲破云层,展现了地球的远景,在慢慢下落的过程中,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自周朝以来到现在的整个变迁。这些技术的运用,缩短了时空的界限,把数千年的历史于简单的变迁中得以展示,使观众一目了然。在空间的展示上,电脑技术的运用更是如虎添翼。故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体系,运用传统的航拍只能展现外貌,而如果使用真实场景的一一再现,就会打碎观众对它的整体印象。而通过电脑动画却能很好地将两种方式进行综合。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拓展了纪录片舞台,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时空时不再是束手束脚,而是得以更大程度上的扩张,历史和大空间的题材的创作和展现更加简易和生动。 表现方式多样化 表现方式的变化,是《故宫》比较明显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说明和展现传统方式无法达到较佳效果的内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在此也发挥上了重要的作用,定时拍摄、定点拍摄、延时拍摄等纷纷登场。在《故宫》中,这样的手法随处可见,在展现北京城千年的变迁中,原本的图片说明和解说词给观众的印象只能还是抽象的,但是,通过电脑的技术的处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真实,直观。给观众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展现故宫的机构和建筑过程时,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现代化工具的使用给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带来的福音是长期的,他使得表现的手段更加丰富。 创作的个性化 在表现方式上,怎样才能把一个原本是历史的真实表现得更有现代的意义,怎样在有限的画面中传达更多的信息,怎样才能融入更多的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周兵认为:“我们在整个拍摄中都力求摄影师们有创造力和独特的发现视角,我一直也渴望在这部片子里,能展示出非凡的视觉效果。只要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内都要有创造性的展示,要使我们的创作者和观众都产生非同凡响的视觉体验,呈现出强烈而能打动人心灵的画面来,……在我们这套片子里在许多章节里都努力呈现出非凡的视觉创造……” [2] 但是,在《故宫》中,尤其是前三集,三维动画的制作有些偏多。正如有观众在评论中提到:“电脑特技用得太多了, 既然是历史纪录片就应该以实景实物为主,画面修饰得太过了……” 技术永远只能是手段,在纪录片中,只能是为表现真实这个主题服务,因此,不能喧宾夺主。 艺术化手法的渲染,真实性走向内在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documentary的词根document解释为人性纪录(说明人性的事实或事件),《朗曼英语词典》说得更直接,“通过艺术提供事实:纪录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性的特点对于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因而,纪录片的真实并不排斥艺术的表现,在对艺术表现的考察中我们还可发现艺术表现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对纪实有着非常有力的呼应,同时达到很好的效果。《故宫》专门聘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摄影、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专业人士加盟。包括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的赵小丁、曾荣获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编导奖,摄影奖的胡琤、从事摄影33年,是日本一流的摄影师的赤平勉、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苏聪、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著名作曲家张广天。这个强大的阵容保障了节目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效果。 增加画面的美感 画面的美感一直是纪实类题材节目不很注重的方面,但是近年来在专题片制作中,已经变得举足轻重。《故宫》在“我们要求它应该呈现出非凡的视觉创造”的理念下,在画面美感的方面几乎成为典范。他充分运用了构图的美和色彩的美,甚至包括了技术的美展现了故宫的美。《故宫》中,创作者在深刻领会了故宫的对称美,并把他融入了纪录片本身的构图中。全景展现故宫的形象时,镜头几乎都是沿中间的轴线前后推移。在片中出现较多大明湖的一角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对称构图。另外就是摄影中常用的前后景衬托的原理。就是在主画面的前景部分以一个较小的,与主题相关的物体作为衬托,这样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而且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或者增加了情趣。我们在其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主画面是高耸的城楼,前景部分有一只或清晰,或半模糊的小狮子。画面不再单调,增强了美感,还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色彩的运用上,画面更是动用了所有的元素,包括电脑技术。蓝的天空,红墙黄瓦,碧水青树,在电脑技术的帮助下,显得异常鲜艳和炫目。整体的色调,几乎是采用了拍摄mtv的画面渲染方法,增强了画面的可看性。
48 浏览38252016-04-09
描写故宫外貌的句子两三句话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行政居住之所,其中雕梁画栋景色雅致古玩奇珍目不暇接,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好去处
47 浏览8012017-11-21
故宫的外形为什么是斜的?
故宫的外形为什么是斜的?要买货架,还是选择钧鸿货架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叫做紫禁城。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这座故宫为什么称为紫禁城呢?原来,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紫微正中”之说。 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这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看一看门额殿角,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已过滤词语]。因此,明清两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和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宫殿房屋建筑面积为155000平立米。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 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紫禁城位于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三大宫。紫禁城正门为正南门午门,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门座,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也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外朝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它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故宫宫墙周长约3000米,占面积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多间。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南、北面各有一座高大的城门,宫城四角各矗立一座精美的角楼,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座宏大壮观,壁垒森严的城堡。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全部宫殿分"外朝"和"内延"两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自然在紫禁城的前部, 而内延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朝是帝后居住的地方并位於紫禁城的后部。 这组的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最后还有一座御花园。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於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 太和门建於永乐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明初称"奉天门",清代名"太和门"。它座落在高三米高的一层石须弥庭上,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3.8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高,最大的门。它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式。门前摆著一对高大的青铜狮子。 太和门两侧还有昭德、贞度二门;庭院的东西面有协和、熙和二门;各座门之间都有庑房相连,在东北、西北两个角上建有祟楼。所有这些门、楼和庑房的尺度、体量都比太和门小,使太和门在整个广场中显出突出的地位。进太和门之后,是更大的庭院。东西宽仍是二百米,南北深约一百九十米,足以容纳万人的仪仗队伍。广庭中是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包括三层须弥座高35.05米,加上正吻总高37.44米, 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大殿的屋顶重檐庑殿式,即殷商时的"四阿重屋",为"至尊"形制。 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徵。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在明代,殿试及元旦赐宴亦在太殿进行。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中方形,深、广各三间,周围加廊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攒尖式、铜胎鎏金宝顶,它是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时的小憩之所。 内廷的正门名乾清宫,在它的前面是一扁长的庭院,俗称横街。横街的南面是保和殿,后保殿北面直下三层台基即到达横街,所以这里是外朝和内廷的交接部分。乾清门位於横街之北,居中面向南,它是一座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屋顶,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门。乾龙门的规格比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略低,在门的两旁各有一座琉璃装饰的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 这对影壁为砖筑,红墙上有琉璃檐顶,下有琉璃须弥座,壁面的中心和四角也都有琉璃装饰。 坤宁宫在乾清宫的北面,也是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顶的大殿。它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一直是皇后居住的正宫。清顺冶时,按满族的风俗习惯,对坤宁宫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宫内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西面部分,沿著墙添置了环形大炕,室内安置了大锅。在坤宁宫的东面部分则建成为皇帝结婚的洞房,入口改在东面,宫内有双喜的宫灯,红底金色双喜的影壁,靠北墙有龙凤喜床,床前挂著绣有百子图的五彩纱幔。改建后的坤宁宫还把原来的菱花?扇改为直条窗格的吊窗。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在明乾和清朝初期,乾清宫一直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在紫禁城的东部靠北半面,有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就是宁寿宫建筑群。在明朝,这里也有一组建筑,但规模不很大;清朝康熙年间,在此建了宁寿宫,这是一组十分完整的建筑群体,它分为前面的宫殿和后面的寝居两部分。在后一部分里,可分为三个区,中路是居住区,东路是娱乐区,西路是园林区。整个建筑群四周有高墙相围,成为一个相当封闭的独立区域。 宁寿宫建筑群的正面入口是皇极门,门前有一横向的庭院,左右两边是钦禧门和钖庆门,南面布一影壁正对皇极门,组成门前的广埸。皇极门用琉璃在墙外做成三间七楼加垂莲柱的三座门形式,三个门洞上都有琉璃瓦出檐,檐下有斗栱、横梁,梁上有琉璃贴成的旋子彩画,门上有石制须弥座,门前放置水缸四只,整座大门华而庄严。在皇极门的南面立有一座琉璃照壁,照壁上有龙九条,俗称为九龙壁。 进入皇极门就来到了宁寿门前的庭院,庭院很宽阔,在四周种有松树, 以表示它为太上皇使用的特殊用处。宁庆门位於庭院北面的中央,五开间面阔,单檐歇山式屋顶,下面是一层白基座,基座前面有三条台阶,中史是御道,大门东西两侧各有影壁呈八字形摆开,门前左右还有鎏金铜狮两座,整座大门从形制到规模很像后三宫的乾清门。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慈禧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长达40余年。北京是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世界主要航空公司都有班机往返于北京和其他国际城市及中国主要城市之间。
2 浏览13342016-07-17
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外貌特征是什么
太和殿是紫禁城最大、最高的建筑。它宽11间,深5间,长64米,宽37米,2377.00平方米,高26.92米,高35.05米,是紫禁城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容积最大的建筑。宫殿前有一个宽阔的平台,叫做平台。 月台上有日晷、嘉良、通贵、通和、18通鼎。乌龟和鹤是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良是古代的标准尺,两者都是皇权的象征。 太和殿的殿下为三层大理石雕刻底座,高8.13米,四周有栏杆。栏杆下有一个石雕水龙头,用来排水。每到雨季,都能看到千龙吐水的景象。 (1)福必堡加盟费多少钱扩展阅读: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华丽。檐下

『贰』 波罗堡的商业介绍

波罗至清乾隆年,怀远知县胡绍租请帑重修波罗堡城以后,城内建设已具一定规模。城南北一条街,北高南底,中凹平,街中南北二楼,北为玉皇阁,南为三官楼,楼下有洞可通车马行人。南有石牌,北有木牌坊,给街道增加了润色。铺面东西相对林立,铺门前砌有石级台阶,可供商旅客人站息之地,街中宽10—12米长。街虽窄但也整齐。街北建有堆房子现存旧貌,是前清传送消息的地点。
1、当铺四处,天顺当、永远当、和合当、恒顺当,分上下当铺。如三官楼巷,上当铺为永远当。现存完整无损,院落敝宽、有卷棚,有当台,当窑,偏门正门,照壁。特别有一大“当”字刻在进门对首,有一米见方,进门一望就很醒目,是一完整古迹了。下当铺分左右对门,左有恒顺当,右有天顺当,恒J顷当,是当年曹贡爷曹林祥开的,现其后代曹占宽住在院中四合院完整无损,曹贡爷同治七年,西回回反乱,杀在雷沙梁庄。民国九年(1920)横山县城财主尉修文子儿尉泽保继其父在波罗开设,德恒当地点在上当铺院中。如波罗人杜全章领二石磕思姓资本,在横山县城东关开设恒顺当。上当铺由邑人白海山买去,其后人白继明,榆林中级法院刑二庭长。当铺是用钱急紧的人,把衣物贵重东西折价存入,按时付息,如到期还不上钱的人,所存东西下当归当铺所有。
2、波罗堡城内商号,有复兴号、长兴号、天佑号、永远号、天义恒、永泰号、通顺和、饭店有恒泰馆、恒盛馆等。义盛馆是我祖开设的。以上当铺商号,是白莲沟村永福寺,碑中清雍正十年建牛马王行宫,施舍布施石刻记名中抄来,原波罗堡永胜昌,是响水邓家财主。源昌美波罗龙泉墩王家开设,财主掌柜都姓王,如波罗中学退休老教师王生树父亲王德仁掌柜,横山县人大主席王生林父亲王德恒为坐账先生。这二人都是解放前源昌美的人手。我记47年春独立营退波罗时,王德恒和我都去抬架送伤员,把独立营的伤员用一天一夜时间送至响水乡高楼村。还有永兴隆、永长雷、复义昌、万利生、复盛魁等,如永盛昌,写首对联是:骆驼运来五湖四海货,物美招进四方三江客。眉联生意兴隆。清时波罗城较大商号,都自有骆驼(沙漠之舟)。解放前永盛昌还养骆驼30余头,驼运货物,东渡黄河,到柳林汾阳太原、大同、运来百货、杏花村白酒、西出靖边走五马路经往宁夏兰州运回,甘肃出产的水烟,甘字烟、黑牛王、潮烟等。南到西安关中、四川、郑州拉运棉布绸缎,江西景德镇细瓷,四川表纸大茶。北达包头天津运进洋货。波罗堡起运皮毛羊绒,粮豆盐碱等土特产品。远销各地。
3、钱铺、明清时市场交易主要银两铜钱为主,钱铺是兑换银两的地点。波罗堡钱铺自建堡开市就有兑换银两的钱铺,古来无法考查民国年间有邑人白海山开设“通盛昌”钱铺,东家边姓,从业数人。银分元宝、银定、银库、铜钱有卦钱、麻钱、铜元,清后期发行银元(一枚7.15钱)元宝有太谷宝50两、银定10两八两不定等,银库几钱不等,人叫银滴子,铜元分大板、小板两种,大板1枚顶麻钱20个,小板一枚顶麻钱10个。最为人喜爱的是康熙通宝叫青钱板大质好。有种康熙麻钱叫师钱,我小时最爱玩师钱,有20个字分先后,先大后小,耍时大压小。字是“同福临东江,宣远苏蓟昌,宁河南广浙,台桂陕云章。”这20个字可能代表清时所辖行省代称。
4、银匠铺:有专业十余家,波罗堡银器首饰比较繁荣,是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旧社会银器为女人主要装饰品,婚嫁必备之物,二是波罗靠蒙地近,蒙人妇女最讲究头带银器珠宝之物,特别乌审旗通过边客,每年都来波罗银匠铺订货,或于每年秋冬亲自来波罗城,挑选自己的用品,银匠铺延续到民国时还有数十家存在。我祖父张德昌从小学银匠,后开银匠铺,我小时我家还存银匠工具,拔丝板、铁针子等物。听说来过什么灰土匠,和银匠有关的匠艺,又说我家有一窖“硼砂”埋在地内找不到了。据说冶炼银子,离不了硼砂,可能是一种化学原素。波罗解放前有八家银匠铺,白汗忠(其子白楚荣西安水利水保专家)杜三茂(解放时五旅打波罗被炮弹炸死的和平居民)。苏四爷、刘四娃、牛三(其父牛启者辛亥革命哥老会十家弟兄之一,事败跳城殉难。)还有榆林来的牛银匠。银匠当时确实是一红门生意,现波罗堡无一人会银匠手艺。只有流入横山县城波罗人张三羔、吴阳锁的后人,可能会银匠手艺。
5、油房:小麻籽解放前是陕北地方主要食用植物油。食用照明天天日日离不了的必需品。本地农民用小锅熬油,费工费时,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波罗地处蒙汉交界,口外大面积排子地宜种小麻籽。故小麻籽每年产量很大,资源丰厚。小熬油赶不上需求,利用大炸出油多、质量高、省时省科。波罗是个商业中心区,油房自然不少。城内有万利生南油房,恒顺宫曹良才油房。梁家院梁尚盈油房、张楼底油房,(由窑现存)。西门外西门滩有两处油房,高油房双梁双榨。杨沙畔油房,大榨油房首先一根油梁粗近一米,长7—8米。这样的木材,就地很难找到,要去很远的地方运来。当时运输条件不方便。运回一根油梁费工费时造价很高,油磨很大很重,又要西石磨,西石是从宁夏贺兰山运来。造价更高,(本地沙石磨质量差不能用)开油房的人,要资金雄厚的东家。蒙地大量小麻料运来波罗榨油,油房生意红及一时。
6、磨坊,城内军民人等都要吃白面,人推磨赶不上需用。用牲口推磨,能较减轻人力。手工萝面。改用脚踏萝省时。脚踏萝,做一木柜,吊木架萝(或砖砌)置木桩,用双脚踩萝面比手萝面快。一天每座磨坊推二斗麦子,从五更到中午12点至1点结束,约70—80斤麦子。出面粉50余斤,波罗城十几家磨坊,都喂牲口,骡马驴等,就这样工序沿续波罗人老几辈子。特别抗日战争胡五驻波罗,队伍拿农民交给的麦子和磨坊换面。波罗人赚吃麸皮。今天现代化的机器磨,代替了石磨,原来的石磨和磨坊变成古迹了。
7、粉坊,波罗地处沙土地质,宜于种豆,南部山区广种豆类,特别大明绿豆产量最高,波罗人到了冬天家家户户推绿豆澄粉面。人吃粉桨,猪吃渣,一般人家都会加工粉条。用白葫芦瓢,瓜篱制粉条粗宽由人选定。粉面加白矾,制粉条,质量高美味,波罗的粉条粉面销内蒙,靖定延安等地,用绿豆粉面,打凉粉,白亮嫩晶,坚状好吃,夏天能降暑解毒。粉浆饭更具地方特色常吃不厌,百吃不烦,俗话说粉浆饭“吃穷当铺”因为粉浆饭能和贵重食品调食并用,添加风味更加好吃。
8、豆腐坊,波罗堡水好,特别水门沟的泉水,冬暖夏凉,做豆腐质好量大,白嫩坚状,绘不烂,用油炸虚软可口,如老爷庙台康家,南门口薛家,做的豆腐很出名,前清潘将爷做的臭豆腐也有名气,民国年白广惠做的豆腐干,是下酒的一道成熟食好菜,做豆腐的人家,豆渣站壮猪,喂母猪,俗话说“做豆腐的发了,不知发做生意穷了不知穷”。是这个道理,做豆腐人家站猪踏类都有用。做买卖的最后留些货底子卖不出去,不就穷了。波罗营伍地方人口多用量大,做豆腐的十几家。
9、醋酱铺、挂面铺、馍馍铺、有卖卤鸡、凉糕等地方特色小吃,黄米馍、摊黄、煎饼、粳糕、荞麦疙饦、炖羊肉、应有尽有,各具风味,如雷登弟醋酱铺,复盛魁薛根山的挂面铺,张仲义白面馍,老财主的油果馅,杨三羔卤鸡,吴克仁凉糕,慕七粳糕,吉长水黄米馍,李高爷的羊杂碎,刘海儒的祸盔,新生食堂的羊肉泡馍(我父亲开设),总的来说波罗堡兵营地方,兵员来至全国各地,汇成各地食品的做法带进波罗。
10、糖坊:冬天开设,用小米麦芽制糖,有甜糖、麻糖、芝麻糖、黄豆糖、糖稀等,民国年间有张治堂(我父亲)廖长安苏牛几家,每年的古历腊月二十三日,波罗人家家户户祭灶妈爷(灶神)都要买米糖给灶君爷吃,糊灶君口,不叫上天说坏话,只言好事,故灶君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因腊月二十三是新灶君到任,旧灶君离任上天。妇女们最注重这个节令,怕自己日常生活中得罪灶君爷,上天告自己的状。糖稀能熬酱搭色,做醋酱离不了糖稀。米糖又是有基糖吃了耐饱,我父亲张治堂在波罗开糖房很有名气,他十四岁时,给横山县城王炳孝聘为糖大师傅。
11、药铺:波罗有万生堂、福恒永、永泰德。万生堂开设年长延至民国年掌柜康思明,自家资本请河南人张医生坐诊,号脉开药方。万生堂有付对联:药到病除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霍香木香。
福恒永波罗吴子江开设,(吴克增父亲)。永泰德药房波罗人边正江开设,延续到解放后成立联合诊疗所。后转为波罗地段医院,老中医边威震横山、内蒙地区都很出名,现83岁健在,仍为医者号脉开方,从不说累,现虽卧病在床来人不烦。
12、皮坊:因和内蒙交界皮源方便,牛羊皮加工业有专门开皮坊,波罗人韩瞎子(因为眼有毛病人叫瞎子),韩少余的父亲。民国年的张茂林,冯起胜几家,都会做皮革用品,牲口拢头缰绳鞍仗皮条等。波罗堡鞋匠们都会自熟皮革,民国年,张文政、张文治、冯起胜、薛鞋匠等,钉鞋都自制皮子。
羊皮加工更为普遍,过去我们怀远人冬天都穿皮衣,俗话顺口留:“身穿一领大皮袄,白天晚上离不了,天阴下雨毛朝外,虱子咬起墙头晒。”晚上盖皮被子十家九户都是这个样。皮匠村村都有,有专业跑蒙地的,一年四季做皮活地,多半农忙回家种地,农闲出门做皮活,冬天是皮匠忙的季节,多半农忙回家种,平时走村串户搅活缝皮子。无定河两岸的人家家会熟皮子,这里我附一首清朝一位朝官来巡视三边,写首七笔勾其中一首:“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耐久留,裤腿宽而厚,破烂且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这首诗说明我们怀远人民当时情景。我小时去响水师范学校念书,只拿一领破皮大袄作为铺盖,在没有什么行李了。
13、染房:波罗堡因商号多,远地运来白小布,要本地加工染成各色出售,分蓝布、苏兰布、等几种。前清有王坪人王继成在波罗开染坊,在辛亥革命,是波罗哥老会头子,成立十家弟兄推翻满清,杀了守备,穆克金额,建立民国。不幸遭乡勇围剿遇难而亡。一家是黑木头川沙峁沟人李宏宾在波罗城开染房,还有叶五染坊。
14、粮行:波罗堡粮食专设斗行数人,备笸箩一个斗,升合各件,买卖双方,都由斗行过斗,抽税(为斗损)。波罗本地耕地很少,粮食来源大部由黑木头川农民供应,固有几个村庄的农民专门贩粮为生,有菜家沟,国尽甫山、东山沟、沙峁沟,碗家崖、王树峁沟、白家湾等地的庄子群众,起五更赶毛驴或马骡去殿市,韩岔集上把粮食买上贩波罗市上销售粮食,品种冬老麦,小米豆类,天天如此,他们很辛苦,五更动身晚上回家,天阴雨湿,寒冬腊月,集集不误,会会都到,无定河北农民运来莜麦,肉类禽蛋,几道沟的农民运来大米春小麦,二石克、沙河、砖窑沟、龙泉墩等地。使波罗军民有充足的粮食来源,波罗人多数不种地,靠耍手拾艺过光景,因此波罗粮行很多,粮行摆木汗(木柜类)用木做长方形一个大木斗、匣、一米长短,放各种粮食供用户挑选。穷户人家,吃一吨,买上三合两合过光景,也不误事。抽洋烟的提油瓶,去粮行一两五钱,买油,粮行人员不麻烦,穷人过的块块炭,合合粮的日子。
15、店铺:波罗堡沿无定河这条大道,东至黄河畔,西通三边宁夏,南达绥延,北到内蒙的交通要道。西门滩常有过往客商蒙回汉各族人民。西门滩李家店人老几辈开设,传至民国年李招海为掌柜,现其女李柱兰住地就是当年李家大店,前清时接引寺底有闫六的骡马大店,(闫六是前清营伍中闫守令的儿子)。店铺日日有人,夜夜有客,有草有料畜拴满槽,人喊马叫店铺红火,解放前波罗城内南门口,有个店铺叫“吉仁站”是波罗镇长雷登吉吴克仁合和开设。长城外有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途中都有店铺。
16、学坊:清朝前波罗城没有公立学校,但有私塾教学,如波罗城雷家几辈是贡爷、有雷古人,还有边古人,他们都立私学,招收学徒,收取学费来维持生活,冬天去各农村教冬书,请波罗的教师,如清末明初的吴子俊、雷安、闫大爷、雷八爷等都串农村教夏学揽冬学,自戌戍维新事变,光绪34年波罗设公立学校(分小学、完校)。其次寺庙文化,波罗和尚收徒弟教学,教佛教音乐等。民国十四年波罗设第三完全小学校,几度遭劫几度兴。延续到现在中小学师生发展到2400余人。
17、戏房:波罗从明朝开始就有乐楼,及群众自组乐班,搞音乐没报酬。到清末明初有人组织戏班。主要晋剧为主。冬天排戏,夏天出演。我曾祖张银,就领过戏,本人会拉二胡,一年四季跟班。冬天在波罗雷沙梁自己窑内排戏,供跟班老师家(山西人)冬天吃用,排戏挣工资,垫支费用,第二年开台扣回,民国年把戏班推给苏牛领去。胡五来波罗成立秦腔剧团。延伸到解放后成立横山县秦腔剧团。
18、烟局: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地广种洋烟,陕北尤胜。无定河南北两地更为普遍。民谣“洋烟开花花果馅油炸炸,洋烟下架架皮袄烂挂挂”。吸食鸦片之人,村村都有户户不缺,固波罗城烟铺林立。如有一家烟铺对联写:横眉“神仙居”。
一股香姻下咽喉,五体酥麻上心头。鸦片吸食者,觉得精神舒畅,神经振奋。吸久成隐,则萎靡不振,骨瘦如柴,烟价格高贵,吸者多数,一败涂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如波罗城鞋匠冯宗荣民国18年吸烟加灾年把妻子卖于山西人。家中留下几岁的男孩起世,见了人人落泪。又如波罗城吴克仁(今波罗中学教师吴世才爷爷)吸洋烟将自己两个亲生女儿子卖与山西,一个儿子卖与蒙人为儿。解放前榆林人郭铁匠吸烟,把自己的唯一长女卖与二石磕村做童养媳,最后把老婆卖于波罗人牛三羔,现住内蒙城川生子4人,郭铁匠早已不知去向。这类事情村村皆有。
鸦片烟民国二十三年(1934)铲除烟苗,加强禁烟,终在解放后绝迹。还有不上隐的烟从甘肃运来水烟名“黑牛王”甘字烟,还有小包潮烟白条烟,价钱便宜没隐,烟在波罗是个大销售点。
19、赌坊:波罗城原来,每年从正月开始城内自由赌博,大人耍纸牌,明暗宝、滴骰子、推牌九、麻将牌压单双等。娃娃们砍钱、滴码(小铜钱)拍干对出钟等。过了二月二,城内不准赌博,移到南门外城壕赌去。如遇城内过会唱戏,开官赌设账房,抽中指,包赌税,扎账房包“中资”作为公用唱戏等支费。故招来四方八面的游人,人山人海进行赌斗。比如有人给赌场写付对联为:时气手气试试运气,浮财浪财场场生财”横眉“神仙保佑”四字。有的喜气,多数灰气,还有寻死上吊弄的不得回家。
20、嫖娼:波罗堡没有专门妓院,多数为半开门娼妇,本地人把娼妇叫“媳妇”如叫张媳妇、李媳妇、何媳妇、思媳妇。娼妇集中地点叫烂大院。有人给烂大院贴了一付对联:“男情女情日日调情,你思我思月月相思。”横眉“情缘孽债”。
工矿业方面
21、陶瓷业波罗乌瓦窑瓷厂,明清前早就有厂,瓷器也很出名,工艺精巧,品种齐全,如大缸、二缸、龙坛、盆罐、碗碟、盘勺、水管、花盆、瓷瓦、瓷砖、寺庙需要的琉璃瓦。旧社会吸鸦片烟小瓷葫芦几厘米也能做出的,装油的各式各样瓷瓶应有都有,瓷货远销内蒙靖定西花池宁夏延安等地。深受各地人民欢迎。瓷匠柳姓最多,原来都用手工操作,清末民初有柳风保解放前有柳玉英,柳登槐等,现在健在的柳登祥89岁高龄,柳登祥,人称柳古董,什么活只要他见了都会干出,是个多才多艺的瓷匠。人活泼笑话多。波罗妇女结拜,发咒“出了南门遇上柳登祥”成了本地一个出名的大笑话,他有大小老婆,爱说爱笑红火人,周围人取笑说大球柳登祥,是否?只有他两个老婆知道,别人耳闻了。
22、香坊:波罗寺庙文化,群众多信鬼神迷信等活动,逢年过节用香,上庙敬神用香,按神献土用香婚丧奠祖用香,清巫治病用香,特别过大年香要烧到从三十晚上星全起,第二天天明止,敬过一个正月,早晚三炉香,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结束。神位又多,天地土神,家它六神,门神灶君,碾磨青龙白虎之神,还有圈神爷,位位不能缺香,敬不到得罪神灵,会降灾人间。故此用香量很大,波罗堡无定河北,大、二、三石克利用天然水源加上地处石畔有利条件,设木轮水打磨数处,较人力推磨进步很多,水磨推木材,榆树皮,柏木材、推成粉面。搅活在一齐手工制香,二石磕香分上中下三种,好香叫顶料,柏木材做的加香药,香气袭人,价格之贵。中等叫双料,杆粗长价中,下等叫、窄皮香,材料次造价底,价底贱。但销售量大。二石磕很有名气,远销内蒙,西花池、陕北各地。民国年间思五羔香房很出名。乡人敬神烧香从不吝惜钱财。
23、煤矿:波罗地区煤炭资源从古就很丰富可以说遍地是煤,开采时地下水多较为困难,但煤是人生活必须的燃烧资源,人类总会想方设法去开采地。故波罗奕河庄无定河滩下,原小煤窑林立。如50年波罗区政府派组织科长思银山,结合河北区派刘汗邦等人,组织抽派民工挖煤窑,于奕家河滩挖壕排水,当时我被派参加,同时有上烂泥湾农民王长毛,现年89岁健在,柳家沟村张振玉75岁健在,在奕河滩芹河口挖壕排水。挖深4米左右,出现旧煤窑口,我们用牛皮包打水后用水轮车绞水,挖出旧窑的淤泥,进去都是原来开采过的空塘口,我们进去在炭柱子上采零炭,我用柳框背过煤,现奕河国营煤矿在此基础上开了一号井,开二号井时我给煤矿拦工用牛皮包打过水,现在的机械化水泵,抽水,代替了举重的牛皮包,减轻了人力,就是进步,就是科学的威力。当年的炭毛子,最吃苦、最受罪、活游地狱的生活,俗话说“炭毛子埋了没死”确实这个道理,原来掏炭的人,都是当地农民,农忙种地,农闲掏炭延续多少辈子。现在炭毛子叫工人,机械化采煤,设施建全,安全可靠。采煤的安全性较有保证,原来奕家河、高家沟、宋家洼、槐树峁都是小煤窑采区,这几个庄人老几辈掏炭过光景。用血汗、用生命换来子孙的繁延,走向进步光明的大道,清水黑炭是古堡之宝。
24、冶炼:波罗没有什么冶炼厂,但波罗有四处庙,都有铁旗杆,老爷庙一对、城隍庙一对、娘娘庙一对、祖师庙一对,每根旗杆高7—8米,粗10—20公分,底坐有铁铸狮子,重量一吨以上,波罗睡佛爷长有3—4米,宽90—100公分,重量一吨多,老爷庙有一对铁鹤,高二米宽长1—1.5米。钟楼山,大铁钟重量都很大,当时运输条件从远处运来是不可能的,绝对是本地铸造的。没有冶炼设备,和铸造技术是根本办不到的。还有玉帝楼,玉皇铜像,三官楼三官铜像,8尊铜像都体积很大,很重,远地运来是很难办到的。也可能就地铸造,如58年大炼钢铁,我在下烂泥湾领导民工采矿石。在下烂泥湾下边一公里处,公路上侧拐沟,发现一个洞深有300—400米的空洞,我们进内采过矿石,用土高楼炼出生铁。具我推测不知什么朝代时波罗有过冶炼工业,因为矿源不足而后消失。
25、铁匠、木匠、泥水匠、轱辘匠(钉锅匠),各种匠艺工人,波罗城都设专行铺户,因为波罗的繁荣农工商兵人口全俱增,五色匠艺,样样不能离开,铁匠农民需要四季农具,工人的工具,兵营的兵器,狱史要刑具。波罗没有铁的原料,都从临省山西运来,一般骆驼运进,每驼只运几根条铁,费时费工,造价高贵。另一个办法收集就地破锅、烂犁、生铁加工炒成熟铁。波罗铁匠本地外地人皆有,如解放前民国年间河南人柴元功随姐夫赵铁匠到波罗娶妻落户,人忠厚手艺出名,他做的农具锄镰铁铣周边农民特别喜欢,合适耐用寿命长。他给胡五的队伍,修枪、打刀、订马掌,给犯法的军民,打铁镣手烤,给猎户打铁夹子,他做的样样玲巧结实,随他来的河南人李忠宪流入横山县城柴兴梁娶妻生子落户横山。(建在) 木匠有木匠铺,有做家俱的,有做寿木的,比如解放前波罗城有个老木匠张二木匠能抽梁换柱。波罗的建筑人多数是波罗人,波罗匠艺自古有名,钉锅匠有波罗人张世德、刘珍和等人。 泥水匠瓦工石工都是本地人,比如解放前薛应华老人,虽生富裕家庭,但人为忠厚老实,一生吃苦耐劳,他做泥水活,随叫随到做活周到细致,活到九十年代,每天打石臼(用石臼杵米)石磨,供四乡用户选购。寿终九十以上。
26、碱场:波罗樊河滩,地下湿潮碱土,原先户户扫土熬碱,熬成液体,倒入长方形模子内,凝固成大块白色土碱,能蒸馍头,去污。质纯,价钱便宜,远销四方,是当地农民一项可观收入,解放前樊永胜碱厂很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