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托尔斯滕·弗林斯的加盟多伦多FC
北京时间6月30日,美国足球大联盟的多伦多FC俱乐部在其官网宣布,弗林斯加盟该队,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半的合同,不出意外,弗林斯将在异国他乡的加拿大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大联盟中,多伦多15轮过后仅排在倒数第2位,总共也只赢了两场比赛,弗林斯和库维尔曼斯的到来被俱乐部高层和球迷寄予厚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来自加拿大的球队是名副其实的多国部队,总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球员,担任队长的是巴西人桑托斯,而随着弗林斯的到来,队长袖标很可能被转给德国老将。 2012夏天的德国足坛在剧烈地新陈代谢着,巴拉克彻底和国家队说再见,克洛泽也告别了德甲赛场,而另一位“70后”代表弗林斯也远渡重洋,正式加盟了北美大联盟的多伦多FC。弗林斯效力于不来梅,并担任球队队长,但赛季结束后不来梅拒绝与之续约,因为囊中羞涩的“绿鹦鹉”付不起弗林斯420万欧元的年薪,而对于35岁的弗林斯而言,此时选择离开德甲,这也意味着这位前德国队副队长要彻底远离主流足球圈了。
一名在德甲效力了15年,出场402次打进49球的顶级球员离开,让人们免不了要哀叹一番,然后为其贴上标签,使其成为历史档案中的一页:例如巴拉克的标签会是队长、领袖、亚军,而弗林斯则免不了会被定义为:巴拉克的亲密战友、完美的副领袖…… 弗林斯和巴拉克同生于1976年。国际足坛的“70后”涌现了无数巨星:齐达内、罗纳尔多、菲戈……但“70后”对于德国足球而言却是一段球星空白期,巴拉克、弗林斯和克洛泽是德国“70后”为数不多的世界级球星,巴拉克和弗林斯更是一路互相搀扶着把德国队从低潮送上正轨。2002年世界杯是德国队近几十年来最尴尬的一次,大名单里除了卡恩外,罕有世界级球星。好在巴拉克和弗林斯联袂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沃勒尔的“352”阵型给两人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巴拉克成为中场自由人,攻守得当,弗林斯成为了右路奇兵,他的奔跑和传球功底得以完全展现,国际足联评价他为“有着最典型的德国球员气质,一对一成功率最高的球员”,这是一届就此奠定德国未来五年中场组合的杯赛,“巴拉克+弗林斯”就此成为德国队的中场代言。两人的感情更是无庸赘述:2008年勒夫弃用弗林斯后,巴拉克全然不顾队长身份,英勇地站出来炮轰主帅。尽管此事在当时以和气收场,但自此巴拉克和勒夫的关系裂痕越来越明显。巴拉克不顾后果,为弗林斯出头,两人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在NBA赛场上,乔丹和皮蓬被誉为完美搭配,乔丹是天生的老大,而皮蓬则被认为是最完美的二当家、副领袖。本世纪初的德意志战车中,巴拉克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弗林斯是唯巴拉克马首是瞻的副领袖。副领袖的特殊性在于平时你会觉得他好像并不起眼,常被遗忘,但一旦缺少了,你就能体会到其中的痛苦。
这么多年来,弗林斯很好地扮演了球队副领袖的角色,他的一举一动不如巴拉克、克洛泽那么引人关注,但对球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4年欧洲杯,弗林斯的大力任意球让处在低谷的德国队差点击败了荷兰,2006年世界杯使弗林斯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最大体现,德国队首战就和哥斯达黎加厮杀得刺刀见红,进入最后15分钟不过以3∶2领先对手一球,此时弗林斯站了出来,他在第87分钟以一记超级重炮攻破了对方球门,让缺少核心巴拉克的德国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一路平坦地挺进八强。德国队在1/4决赛中点球大战击败了阿根廷,但国际足联认为他在赛后的两队冲突中殴打了阿根廷球员,因此禁止其参加对意大利的半决赛。弗林斯的缺席也令德国队的世界杯之旅止步四强,没有了他在赛场的调度奔跑,德国队的中场运转不畅,巴拉克亦难以独力对抗意大利的皮尔洛、加图索等顶级中场,最终导致德国队不敌意大利,懊恼的东道主球迷此时在想,要是弗林斯在,结局或许就不是那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