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郭德綱其人其事
■創下返場22次的相聲演出新紀錄
■相聲專場演出到了1票難求的程度
■視頻直播20多萬人同步觀看
郭德綱為什麼這樣火?
就在相聲被小品擠得幾乎淡出觀眾視線的時候,一個叫郭德綱的胖男人用突然掀起的「郭德綱文化現象」給了相聲一棵救命稻草——並不知名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和他的傳統相聲最近不僅火爆京城,而且在媒體追捧推波助瀾下大有蔓延全國之勢,有人也許不會相信,郭德綱相聲專場已到了一票難求的程度,甚至在北京演出時郭德綱創下返場22次的相聲演出新紀錄,不僅如此,郭德綱在北京的相聲專場都已排到了農歷正月二十,門票早已全部售空。郭德綱是誰?他的相聲為何有如此魔力?火爆的原因是什麼?觀眾對他的追捧到底會持續多久?中國相聲真的能咸魚翻身再創復活輝煌?
郭德綱何許人也?
北京之外的觀眾認識郭德綱大概要從安徽衛視綜藝節目《劇風行動》開始的,以胖乎乎形象示人的郭德綱是三個主持人中的一個,觀眾在他有著陽光色彩的幽默主持風格里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開心,尤其是他在表演傳統相聲段子時,觀眾更是看到他極強的嘴上功夫。大多數觀眾並不知道,郭德綱其實就是一個相聲演員。33歲的郭德綱是天津人,8歲學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2005年加盟鐵路文工團,拜侯躍文為師,並學過京劇、評戲、河北梆子等劇種。1995年闖盪北京,長期在劇場表演傳統相聲。1996年,郭德綱在北京組成了民間相聲社團——德雲社,每周末在北京天橋樂劇場進行演出,票價僅為20元。10年過去了,觀眾越來越多,訂座越來越難。
郭德綱曾與范振鈺、張文順等名家搭檔。經常上演的段子包括《拴娃娃》《學電台》《找堂會》《白事會》等,並發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相聲。就在央視春晚上相聲表演半死不活時,郭德綱接連在央視《藝術人生》中暢談從藝經歷,在《小崔說事》中笑談相聲,在北京台春晚上博得陣陣掌聲,一時間令許多觀眾對傳統相聲刮目相看。
2005年的冬天,郭德綱突然受到眾多媒體追捧,在京城異常火爆,盛贊郭德綱是突如其來的相聲新偶像。1月11日、12日、25日,郭德綱率領德雲社成員在解放軍歌劇院舉辦了京城10年創業以來的第一個劇場專場,結果一票難求,場場爆滿,12日晚的演出創下返場22次、20多萬人在新浪網視頻直播同步觀看的單場紀錄,喜歡他的粉絲們自稱是「鋼絲」。郭德綱在剛剛建成的博客上說道:「相聲就是門藝術,不必有傳統相聲與新相聲之分。傳統相聲沒有不能改動的,只有與時俱進才會受到歡迎。」
曾只面對一個觀眾說相聲
回憶最初在北京闖盪的歲月,郭德綱感慨地說道:「那段日子,我甚至碰到過只給一個人說相聲的情況。場子里二三百個座位就一個觀眾。」那時,郭德綱還在後台定了一條規矩,只要有人看,他們就得演,「能多留下一個觀眾就盡量留下一個,結果那天演出真就來了一個人,開場是一個老先生說單口相聲,台上一個人台下一個人,說了一半台下這位的手機還響了,台上就停下來看著他,他也不好意思,連說對不起。等到我上場,我就說你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你太有錢了,今天包場。但是,不是我嚇唬你,你要好好聽,你要上廁所必須跟我打招呼,而且今天動手打起來你跑不了,後台好幾十人。現在說到這件事,大家都覺得挺有趣的,但是當時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
就是從一個聽眾說起,郭德綱的相聲走到了今天,現在,很多的「鋼絲」都會為了聽郭德綱的相聲提前幾個月就開始訂票。更有朋友建議他走進大劇場,走進電視。而對於此,郭德綱自有自己的認識:「我並不排斥其他形式的演出,但劇場演出是我的根,甭管是廣德樓還是天橋,咱們哥兒幾個還會坐那兒聊,永遠不會改變,因為那是我的根,我是永遠不會放棄的。」
郭德綱相聲為什麼這樣火?
有人分析郭德綱現象時,對他的相聲火爆原因歸納出三大特點:一是幽默中敢自嘲。郭德綱說的段子特別幽默,而且敢於自嘲自諷,在他的《我要上春晚》的段子里說:「我沖進公廁,對著鏡子說,『郭德綱,你會成功的,祝你幸福。』一出門結果看見打對面走出一個男的。」「敢情你進的女廁啊!」這段話令觀眾樂得前仰後合。二是傳統中有創新。相聲最根本的就是出新。郭德綱光傳統老段子就精通600多段,但是郭德綱的成功,並不完全照搬這些傳統老段子。三是生活中找共鳴。在郭德綱和搭檔於謙的相聲里,表現的多是很生活化的內容,也正因為他的生活化,所以特別吸引觀眾。郭德綱告訴記者:傳統相聲能如此火起來,讓他看到了相聲的希望、增強了信心。
而北京電視台導演秦崢認為,郭德綱相聲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他相聲本身的原因,與媒體的推波助瀾有直接關系。他分析,郭德綱是在2005年的秋天,突然間火起來的,有點像超女,這和媒體宣傳有很大的關系,因為很多媒體人都是「鋼絲」。戲劇人、原北劇場藝術總監袁鴻則認為,郭德綱之所以成功,也有他講究信用的原因,他能夠和他的搭檔們同甘共苦,而不是在有了發展的時候,先考慮自己。他是那種一個饅頭可以大家分著吃的人。也有人認為,郭德綱相聲火爆始於回歸劇場,劇場文化打破了一元的電視帝國文化,相聲在劇場較容易形成標准文化。在電視里,你看到相聲演員忘詞等現象感覺會很別扭,但是一樣的東西在劇場里就會讓人笑場。觀眾跟台上的表演者在劇場里可以產生共鳴,但是在電視里不存在,所以劇場里特別容易形成這種文化。
郭德綱和他的相聲能火多久?
郭德綱和他的相聲如今火得不行了,這並沒有在他的預料之中,「德雲社走到現在經歷十年風雨,我們1996年把相聲帶到劇場時,並沒有料到這樣的情況,當時也不是奔著名和利來的,如果是的話,就堅持不了十年,當初演一場賠一場,底下只坐兩三個人。能堅持十年,就是因為我們愛這行。」現在大批媒體蜂擁而至的情況,並沒有讓郭德綱飄飄然,「這么多人誇你是藝術家,中國相聲就靠你了,你拯救了相聲。」郭德綱哈哈大笑,「這不可能,都是瞎說,我就是一個普通說相聲的,指著我振興相聲不可能,全體相聲演員一起團結努力,才能把它弄好。我們充其量就像手機調成震動檔,『嗡』的一下給這門藝術一些震動。當然也有人罵我,這也沒事,每個人心態都不一樣,最主要的一點,我知道自己是干什麼的,我愛相聲,我懂相聲,我們就是普通的相聲演員,我們所乾的事就是說好相聲,別把祖師爺留下來的相聲給毀了。」
有人評價郭德綱的相聲傳統的東西居多,能否長久是個問號。但郭德綱認為相聲不分傳統和新式。他認為,相聲是與時俱進的,「現在有一個很火的節目——《西征夢》,就是清朝末年創作的。當時的藝人說他做夢見到西太後了,請了一道聖旨領軍去打太平天國,時隔沒有多長時間,藝人們就改了,做夢去見袁大總統,帶著兵去打軍閥。而現在,我們說去見布希總統了,去平定恐怖分子,無非是改了一個詞,它的脈絡、笑料、包袱都沒有動。拿出來表演,大家都說這個新相聲很好,其實這哪是什麼新相聲,一百多年前就有了,這就是技巧的東西。」
Ⅱ 郭德綱經典電影
郭德綱參演過的電影有:
《扈三娘與矮腳虎王英》
《火星沒事》
《歌舞青春》
《建國大業》
《落葉歸根》
《戰國》
《車在囧途》
《三笑之才子佳人》
《越光寶盒》
《大胃王》
至於那部經典,那就見仁見智了,不過私以為經典的還是相聲,這些都是副業!
電視劇有
《追著幸福跑 》
《小房東》
《天生我才》
《清官巧斷家務事》
《北平往事》
《幸福的旅程》
《我是大偵探》
《知縣葉光明》
《郭縣令軼事》
《雞毛蒜皮沒小事 》
Ⅲ 郭德綱一場相聲能賺多少錢
郭德綱一場相聲的價格,其實是一個浮動的數字,迄今為止也沒有固定過。
最關鍵的,老郭對此從來都是閉口不提,所以外界只能胡猜。
之前媒體報道過的郭德綱商演價格,最高有過八十萬一場相聲商演價格,而最低也是二十萬一場。
所以郭德綱的相聲商演身價,大致在這個區間,取個平均值40萬每場比較合適。
Ⅳ 郭德綱相聲火鍋辣的程度菊開怒放是哪一段
你說的內容不是他倆上學的時候,是他們給弟子培訓當背景,其中孫越是體育老師,於老師愛吃芝麻醬紅糖,然後那個哨子原來是孫越的,不小心拿錯了...... 上面這一段出自相聲《老師來了》(不管哪個版本都有),後面還有一段新編的 《吃月餅》也有...
Ⅳ 郭德綱開的「郭家菜」,經常會有明星去吃飯,是為了美味還是追星
首先,郭德綱的相聲有一段就叫《郭家菜》,一個是為了表演相聲節目,一個就是為了自己的飯館做做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