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火勺的鐵嶺牛肉火勺
鐵嶺牛肉火勺發源於鐵嶺地區,據說它的發明人是一位叫楊福的回民老人。鐵嶺牛肉火勺這種特色小吃是帶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價格便宜,經常配有羊雜湯一起售賣。時至今日,鐵嶺的清真回民牛肉火勺製作,依然是純手工。外地雖有火勺,但同鐵嶺地區的火勺外表大不相同,配料口味也大有區別。
鐵嶺清真回民火勺其特點是呈金黃色,層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膩,香酥適口,餡大皮薄。大小在直徑5公分,厚度1公分。
正宗的鐵嶺牛肉火勺屬於清真的特色小吃,所以多見於一些清真回民的牛肉火勺店。一般的其他地方所做的漢民火勺很難和清真鐵嶺牛肉火勺相媲美。表面上看起來與餡餅的差不多,口感是不一樣的。
鐵嶺火勺多數是用烤爐爆烤而成,爐內平放像抽屜一樣的大鐵板,鐵板外面有一寸高的沿,對其平板上刷豆油,鐵板上整齊碼放火勺,下面煤火或者氣火加熱烘烤,上面對火勺刷油,翻烤,從而達到火勺外酥里嫩。
鐵嶺火勺皮脆,皮脆的原因是因為在面中揉入了一種特殊的原料「油酥」。如果用豆油冒充羊油做的就難於吃出酥脆的感覺了。
在鐵嶺有很多經典的牛肉火勺的地方:首推丁記牛肉火勺店(清真)、一把火火勺店(清真)、金龜香酥火勺店、叔記火勺店、香酥火勺店(清真)等,近年來又開了和生記火勺店連鎖店等,經常是顧客排隊等候。
區分清真與普通火勺店,是外邊看牌匾,如果是藍色牌匾,就是清真回民的;如果是紅色牌匾就是漢民的;如果是白色的牌匾,就得問一下店長。
鐵嶺牛肉火勺都是現做現賣,顧客在店裡食用,味道鮮美。沒有冷藏和真空包裝的,而且打包回家蒸回鍋的味道沒有了鬆脆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