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尹姓家譜輩分排列,我爺爺是大字輩,我爸爸是光字輩
同為尹氏,居住地甘肅省隴南市,爺爺輩登字父親輩元字,本人生字,有知道的家人往告知
❷ 仲姓的字輩排行
山東濟寧仲氏字輩(自64代起):「蘊耀振貽緒 統延肇躋偉 崇惟昭光輝(個別地區從維召光輝) 懷如敦恆循 封典錫恩廣 令德毓賢喆 昌旺勝明煌 榮茂超清香 國祚享禎利 乾坤樂泰康」。
甘肅蘭州仲氏字輩:「錫大玉佑國煒福承萬德弘仁懋業敦學允許衍宗」。
鹽城大豐字輩:
蘊躍正禮緒 爾芝學立春
壽以文慶漢 林海福存濤
榮華同增進 輝越百世高
唯和旭森晟 懷遠甚至超
嵩岳堃龍領 德愔鼎安韜
❸ 姓氏"仲"是怎麼由來的,仲氏的家譜知道嗎
龍口「仲」姓由來
天下仲姓,皆子路之後。
子路(又字:季路),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姓仲名由。公元前542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周景王三年)夏歷九月初七生於魯卞邑(今山東泗水縣卞橋村)。公元前480年(魯哀公十四年、周敬王四十年)三月三日殉衛孔悝之難。葬於蒲(今河南濮陽市)。
仲氏世居卞邑,漢避赤眉之亂,遷之濟寧之橫房村(今山東微山縣魯橋鎮仲家淺)。
龍口仲姓始祖仲昔,子路53代孫。元末因卞遭兵變,自仲家淺遷黃,居黃縣城西頂仲家(今北馬鎮南仲家)。明洪武戊午(1378年),56代孫仲謙中舉人,家業逐漸騰達。仲謙生有六子,分家後,六子依各自分得田地的位置,繁衍成後來的南仲家、東二甲、西二甲、東三甲、西三甲五個村。其中長支仲後、二支仲廣居東二甲,三支仲庠居東三甲,四支仲予居西三甲,五支仲磬居西二甲,六支仲廉居南仲家。仲廣後任睢州知州(今河南睢縣),其長子仲鑾、次子仲銳、三子仲鉉遷居城裡李博士疃、唐家泊和水亭村。三村逐漸成為仲姓較多的村。至59代,居西二甲的仲形(又說仲彬)遷海岱,逐步繁衍成海岱仲家村。
龍口仲姓祖廟位於南仲家村。舊時逢年,縣內族人成群結隊前去燒香祭祖,香火甚盛。後毀於文革期間。
仲姓祖墳位於西三甲村南。東、西三甲族人稱之為南老塋。佔地十餘畝。域內墳墓甚多。自遷黃始祖至五十七代皆葬於此。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塋地墳頭均已不見,惟南部中段一墳頭依然高聳。此為遷黃始祖仲昔之墓。舊日域內白楊樹甚多。民國初年盡伐白楊,易栽松樹,多未成活。墓之東北,有塋房一座,旗桿夾石兩對。學大寨期間,塋地被西三甲整平,墓內磚塊被西三甲壘為大隊部院牆。現為西三甲菜園。
仲氏族人多繼承子路遺風,重禮儀,尊師長。行輩有序,天下不亂。族譜中規定的行輩吉字已定至113代。自64代始,依次為:
蘊耀振貽緒 統延肇躋偉
崇惟昭光輝 懷儒敦恆循
封章錫恩廣 令德毓賢喆
昌旺盛明皇 榮茂超清香
國祚享貞利 乾坤樂泰康
❹ 仲氏家譜 各輩所犯的字
統、延、肇、躋、偉、 崇、惟、昭、光、輝
❺ 樊氏家譜輩分排列表
湖南桃江:偃騰玉慶茂九梅宗孟秀友勝樊世問學崇正大德修益光明楊聲宏祖志道盛蔚邦華克敦詩與禮自今愈厚佳
湖南資興:忠孝傳家國鴻
湖南新邵:朝廷開景佩
湖南寧遠:世季昌祺家強譜艷
湖南張家界:金學傳世永文章定能雲
湖南衡陽:長沙、寧鄉、新化、安化、邵陽、漵浦、益陽、湘潭 辛元明宗福再昌永太榮華富貴興旺加爵祿
湖北利川:貞純希明哲孝友啟後人
湖北襄樊、陝西旬陽:自西達於清世開永在興仁義禮智信曉雨玉堂春
湖北黃石:應興孝友啟後人
安徽蕪湖:世開經國秀,道勝繼周卿
四川南充:乾坤定榮華富貴
(5)大字輩在仲氏家譜是多少代理加盟擴展閱讀:
源流:
①遠在在人皇氏時代有泰壹氏之後,傳到堯帝時,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有樊姓酋長樊豎字仲文到帝都屯丘(今河南清豐),參加廢帝摯立堯為帝。其堯臣樊仲文後被封到山東西南立國為君,進入夏商時期遷入陝西長安東南,其後有樊仲氏。
②相傳伏羲氏之後有個叫後照的到四川的東部巴水河上游定居,其子孫以巴水之名姓巴,後來巴氏有個叫顧相的生有五個兒子,分為五個姓,其中有巴郡蠻族的樊姓起源。
③高辛氏帝嚳有女配槃瓠生有六男六女後自配成婚,衍發為六個姓,其中有武陵南郡蠻族的樊姓起源。
❻ 仲的輩你怎麼知道是幾代的
天下萬姓,惟孔、顏、曾、孟、仲五姓有50個字輩。組成姓名的三字中,首字為姓,末字為名,中間取一吉字代錶行輩。所以,仲氏族群代系清晰,輩份規整,稱呼不紊,昭穆有序。
清代康熙46年(1707年),仲氏63代大宗子翰林院五經博士承述公始創以字定輩的族規,首定吉字10個:蘊、耀、振、貽、緒,統、延、肇、躋、偉,從64代執行。嘉慶20年(1815年),67代大宗子翰林院五經博士貽熙公卜定吉字10個:崇、惟、昭、光、輝,懷、如、敦、恆、循。光緒30年(1904年),69代大宗子翰林院五經博士統嵐公卜定吉字10個:封、典、賜、恩、廣,令、德、疏、賢、喆。民國26年(1937年),71代大宗子奉祀官肇璠公主持第四次修譜時,又卜定吉字20個:昌、旺、勝、眀、煌,榮、茂、超、清、香,國、祚、享、禎、利,乾、坤、樂、泰、康。至此,仲姓字輩達50個。
按照仲氏族規,同一輩份必須用統一吉字,不準隨意亂用,更不能犯上,否則予以追究,不改者不能入族譜。
文革中,各地家祠遭毀,族譜丟失殆盡,族人聯系甚少。73代偉字輩後,字輩出現混亂,散居在全國各地的仲姓後人,在為下一代起名時,不知該用何字輩。所以,任取兩字或乾脆免去字輩取一單字名。孰知從80代輝字輩往下,尚有35個字輩,可沿用近千年呢。
❼ 仲氏家譜
內蒙古赤峰市,本人仲寶亮,爺爺仲舉,老家山東,逃荒至內蒙古。
❽ 年字輩份在仲氏家譜屬於多少輩
你所說的不是總譜 總譜如下 蘊耀振貽緒 統延肇躋偉
崇惟昭光輝 懷儒敦恆循
封章錫恩廣 令德毓賢喆
昌旺盛明皇 榮茂超清香
國祚享貞利 乾坤樂泰康 這是全國總譜 自64代至113代
❾ 誰能告訴我,仲氏行輩都是什麼
你可以回祖籍去翻家譜。因為不同分支家譜應該不同。祖先祠堂里應該就有
❿ 誰有仲氏家譜
漫談舒姓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巨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台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由於學習任務忙,我一直沒能到那個舒姓寨上去看一看,這卻成了我一生一大憾事。
舒姓人氏雖少,但我經常在報刑、電視上看到一些舒姓人氏。每每見到此,我都感到異常興奮和激動。我知道,我們舒姓人大都勤勞、勤奮,愛國、愛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並有所作為。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舒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梁,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舒氏譜別
正大光明 承興士行
文武忠國 佳道永昌
泰運啟開 祥瑞基登
佐祖安邦 志在朝政
睦帝親善 仁德禮信
舒氏名人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於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 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緻,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舒字地域名
我國有些城市和地區,使用舒字開頭作為城市名,例如,我國的舒蘭市和舒城等。這些都是令舒姓家族後人感到欣慰和驕傲的。
一、舒蘭市
在舉世聞名的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在碧波盪漾的松花江畔, 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就是有「魚米之鄉、園林城市」美譽的吉林省舒蘭市。
舒蘭,滿語「果實」之意,因其乃盛產碩果饒實之地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舒蘭人民發揚「和諧、務實、熱情、奮進」的舒蘭精神,努力開拓,銳意進取,創造了亘古未有的奇跡。舒蘭由過去鮮為人知的小城變成一座開放的新興城市。
舒蘭依山傍水,幅員廣袤。東部山高林密,西部沿江沃土。這里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清朝被皇帝封為「皇貢區」。如今,這里已是吉林省著名的產糧大市(縣),農作物達上百種,尤為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其中水稻產量居全省第二。野生經濟植物124科549種、有元蘑、木耳、猴頭、人參、貝母、天麻等山珍和葯用植物。森林覆蓋率為41%,有馳名中外的紅松、白松、 黃玻璃、柞、椴等幾百種樹種。
礦產資源以煤為主,儲量大、煤質好、易於開采。專利技術褐煤造氣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舒蘭的高嶺粘土 ,紅、白花崗岩和泥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白色花崗岩質量最佳,曾被選作北京人民大會堂建築基石。泥炭儲量達2億立方米、粘土儲量1236萬噸,開發前景十分可觀。
農業生產已邁入產業化軌道。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香菇、白鵝、烤煙、林蛙、草編織、黃牛、生豬等主導產業齊頭並進,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綠色水稻種植遍及8個鄉鎮,年產量5萬余噸。由其加工而成的「豐珠牌」舒蘭貢米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名牌食品獎」,享譽海內外。1997年,又被國家批准為綠色食品水稻生產基地。工業生產同樣成就顯著。全市擁有各類工業企業4743家,是吉林省煤炭、合成葯、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醫葯、機械、化工、建材等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吉舒牌鐮刀、無水咖啡因等名牌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
隨著經濟的發展,舒蘭市投資環境在不斷改善。以生態園林城建設為突破口的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高。1996年創建省級衛生城,當年提出,當年實現。目前,舒蘭的城市總體風貌已呈現出綠樹、白牆、碧水、藍天、華燈、磚巷的特點。舒蘭市交通方便,四通八達。拉濱、龍舒兩條鐵路貫穿全市南北,經由9個鄉鎮,連接全國各地。有國、省、市級7條干線公路通往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並有286條鄉、村級公路縱橫貫通全市。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市實現了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已與國際國內聯網,並開通了行動電話和無線傳呼系統。市內建設有一次變電所和二次變電所各一座,年供電能力3.1億千瓦時,直接與東北輸變電網相接。
為加快舒蘭經濟和改革開放步伐,舒蘭市在擴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方面採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加大招商引資項目的儲備,為投資者提供了極為寬松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客商來舒一展才華。「發揚進取精神,推進創新實踐」,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解放思想教育活動、更是使全市上下形成了營造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合力。
「一代業績載清史,更盼風流譜新篇」。 美麗的北方明珠正以嶄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著日益成長的現代文明。67萬舒蘭人民願以最優美的環境,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國內外有識之士和各界朋友到舒蘭投資興業,共謀發展,共創輝煌!
二、舒城
舒城位於皖中,地處大別山東麓,全縣總人口98萬,面積2092平方公里。舒城古稱舒國,是公學始祖文翁、三國名將周瑜、「宋畫第一」李公麟的故里,也是著名作家艾煊、著名畫家夏冰流的桑梓。1958年9月16日, 毛澤東主席視察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發出了「以後山坡上要多多開辟茶園」的偉大號召。境內萬佛山、萬佛湖、萬佛溫泉等自然風光吸引著八方遊客。舒城綜合實力較強,社會穩定進步。擁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創建文明城鎮活動示範縣、省創建文明縣城第一名、省「兩基」教育先進縣、省衛生先進縣、省「雙擁」模範縣等近10個榮譽稱號。1998年9月,舒城作為內陸縣, 在全國首次成功承辦了亞洲鐵人三項賽暨全國鐵人三項錦標賽。舒城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距省城合肥54公里。合九鐵路、206國道、滬蓉高速公路橫穿境內,長江、巢湖等水運航道方便快捷,可直達華東、華中各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