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東肇慶市封開縣
1.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鄰廣西梧市,縣城江口鎮坐落於西江與賀江交匯處,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國家一級水泥路321國道穿城而過.
2.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鄰廣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更是一塊誘人開發的寶地。總面積2723平方公里。縣城江口鎮座落於西江與賀江交匯處,依山傍水,環境優美。321國道穿城而過,是廣東通往廣西及西南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兩廣門戶」之稱。西江、賀江橫貫其中,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各類通訊設施齊全。
封開縣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嶺南設交洲,下轄兩廣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區,刺史治就設在封開,使封開成為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封開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將廣信的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得名由此而來,廣州之名也都源於此。
近年來經專家考證,「粵語」形成於封開一帶。這塊風景秀麗的地方,不但做過漢朝300年的嶺南首府,而且還是嶺南最早的人類生存和發展之地。境內發現的古人類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歷來認為是嶺南最早的古人類「馬壩人」還向前推進了2萬多年。
封開縣作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嶺南古文明重要發祥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山川秀麗、人傑地靈。199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封開縣龍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正朝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目標邁進。龍山溶洞、斑石、千層峰、十里畫廊、賀江風光、金裝淘金等景點馳名中外。縣內集中了石灰岩、沙頁岩、花崗岩三種地質地貌,構成各具特點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歷史悠久、品類齊全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及古墓葬、古建築、古窯址遍布全縣。此外,在封開縣歷史上還有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師——漢代開嶺南經學之先的陳欽、陳元父子,揚名中外的士燮和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以及萬人武裝的締造者劉謙,南漢開國之君劉隱,天才軍事家蘇章和嘉慶皇帝的老師錢鴻施等歷史名人。
目前,縣有4所普通中學,3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9所獨立初中,215所完全小學;全縣在校中小學生6.5萬人。校舍面積32萬平方米,生均約5平方米;全縣中小學共有實驗室、儀器室600多間,面積4萬多平方米;全縣學校有電腦室11個,電腦500多台;語音實驗室12個,語音設備600多套;全縣各中小學布局比較合理,辦學條件日臻完善。封開縣教育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普九」的水平和程度,改造薄弱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等。封開縣體育管理中心創建於1961年,當時命名為封開縣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更名為封開縣體育局,2002年更名為縣體育管理中心。體育工作的管理人員從1961年的兩人,發展至今已達22人。體育管理體中心下屬機構——縣業余體校創建於1961年,從原來運動隊僅有二個項目10多人的基礎發展到目前七個項目100多人。向國家、省、市運動隊高等學校輸送了近500多名優秀體育苗子和體育骨幹,體育隊伍不斷壯大,體育硬體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縣人均體育活動面積為0.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42.8%。封開縣體育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場地建設以及體育產業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
封開縣圖書館成立於1979年4月(附設文化館內)。新館於1985年元月正式落成啟用,該館座落於江口鎮河堤二路一巷一號,江濱公園內。館舍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全館分設15個室,其中首層設有報刊閱覽室、少兒借閱室,座位160個,講座室115平方米,可供150人上課、報告會等使用,辦公室三間;二樓設圖書外借室、農村科技資料咨詢室、采編室、資料室、書庫等,可供讀者外借、查資料、提供咨詢等服務;三樓設會議室、課室,可供各類型會議學習、講課、展覽等活動使用。
封開縣屬南亞熱帶地緣季風氣候,北回歸線從境內穿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是全國農業綜合項目開發示範縣。縣內盛產竹木、黃煙、蜂蜜、杏花雞、麻竹筍、蓮都羊,冬菇、猴頭菇、白馬茶、麒麟李、長崗油栗等名優特產。到封開旅遊,除了飽覽到美好的封開風光,還可以品嘗到名聞遐邇的杏花雞、蓮都山羊、賀江河鮮,並可以吃到封開的特色山珍以及漁澇脈菜、香甜南瓜、山邊野菜等地道的綠色環保食品。
B. 肇慶哪裡有小吃一條街
北嶺美食一條街
這個美食街位於北嶺山七星岩旅遊度假區內,街上有多家裝修各有特色的餐廳。主要售賣一些山珍,如蓮都山羊、鼎湖山泥煨雞等山珍。
地址:北嶺山七星岩旅遊度假區內。
交通:1路公交車至黨校路口站下車,走路到七星街。
文明路美食街
這里有很多海鮮大排檔,價格低,材料足。
地址:端州區文明路上。
交通:1、8路至牌坊東站下車。
C. 肇慶有什麼好吃的美食
這里有很多的美食,其中有十大出名的美食。
1、德慶五福雞
「五福雞」是德慶縣官圩鎮獨具特色的優質品牌雞,因其採用山地放養,肉質嫩滑,皮薄骨香,雞味濃郁而名聞遐爾,在市場上十分走俏。
2、西江第一碌
西江第一碌即指蛇碌,是廣東肇慶德慶縣的特色風味美食,其選用肉質好的蛇,用不同的方法和配料,泡製出來的蛇碌味道自然可口,出品乾爽,不出油,香口和味,營養價值豐富,深受人們喜愛。
3、竹篙粉
竹篙粉是處於粵西的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頗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其特色是美味爽口、芡汁獨特,口感顯著區別於普通河粉,且需放竹篙掛晾而得名。
4、德慶酥
德慶酥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傳統名點,是在桃酥中添加芝麻、花生等原料製成,屬於廣式點心,甘香鬆脆,呈淡黃色,色澤鮮明。
5、龍潭蓮藕炆豬手
廣東人叫豬前蹄叫豬手,叫豬後蹄叫豬腳。前蹄比較好肉,後蹄皮多肉少,只能用來煲湯。龍潭蓮藕炆豬手,採用風光如畫的蓮都畫廊里的野生蓮藕為食材,肥碩多粉、入口松化無渣的好底子,以致於在這道龍潭蓮藕炆豬手,肥美的豬手竟然淪為了最佳的配角!?
6、茶油雞
到了四會不可不試的東西是茶油雞,吃的地點必須在貞山。茶油雞是雞中上品,野山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產量極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種山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其營養價值甚至超過橄欖油,更具有生津通絡、活血解毒的功效。
茶油沸點高,用茶油烹飪的茶油雞具有鮮香、嫩滑、無腥味的特點是四會的一大名吃,從現代營養學與葯理學的角度來說更是滋補、美容、解毒的綠色健康產品。
7、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先以粘米粉用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然後用特製的瀨粉缽盛上,糊粉蔥缽底幾個小孔迅速流落鍋中的開水裡,形成圓條,煮熟厚用篩子撈起,泡清水(俗稱「過冷河」)即可。食用時,起猛火起鍋,下適量上湯,再放瀨粉,以醬油、胡椒粉、肉粒、蔥蒜等作佐。
8、地豆炭燒肉
四會市地豆鎮盛行吃自家燒制的炭燒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殺自己飼養的豬,用木炭燒制,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到市集上邊燒邊賣,因為燒得皮脆肉嫩,其他鎮的人也趕來購買,不到9點鍾就可以收攤了。這種風氣沿襲到各個城鎮,成了一種風味。
9、雞煲蟹
蟹煲雞是廣東肇慶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湯味醇厚香濃、雞肉滑嫩爽口、蟹肉新鮮香甜,並具補血養身、補益六腑之功效。
10、無篤石螺
無篤石螺又稱「仙螺」,是四會特產。以其口感韌肖、肉味鮮美而為各地食客所稱道,有「不嘗仙螺不算到了四會」之說。這無篤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較細長,顏色青灰較普通石螺為深。最大特點是螺殼尖端像是被人鉸去後用水泥堵上。
D. 廣東最有錢那個市
1.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鄰廣西梧市,縣城江口鎮坐落於西江與賀江交匯處,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國家一級水泥路321國道穿城而過. 2.封開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鄰廣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更是一塊誘人開發的寶地。總面積2723平方公里。縣城江口鎮座落於西江與賀江交匯處,依山傍水,環境優美。321國道穿城而過,是廣東通往廣西及西南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兩廣門戶」之稱。西江、賀江橫貫其中,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各類通訊設施齊全。 封開縣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據史料記載,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在嶺南設交洲,下轄兩廣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區,刺史治就設在封開,使封開成為整個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封開在漢初取名廣信,是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將廣信的以東劃為廣東,廣信以西劃為廣西,廣東廣西得名由此而來,廣州之名也都源於此。 近年來經專家考證,「粵語」形成於封開一帶。這塊風景秀麗的地方,不但做過漢朝300年的嶺南首府,而且還是嶺南最早的人類生存和發展之地。境內發現的古人類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歷來認為是嶺南最早的古人類「馬壩人」還向前推進了2萬多年。 封開縣作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嶺南古文明重要發祥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山川秀麗、人傑地靈。1993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封開縣龍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目前正朝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目標邁進。龍山溶洞、斑石、千層峰、十里畫廊、賀江風光、金裝淘金等景點馳名中外。縣內集中了石灰岩、沙頁岩、花崗岩三種地質地貌,構成各具特點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歷史悠久、品類齊全的古人類文化遺址及古墓葬、古建築、古窯址遍布全縣。此外,在封開縣歷史上還有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如王莽的老師——漢代開嶺南經學之先的陳欽、陳元父子,揚名中外的士燮和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以及萬人武裝的締造者劉謙,南漢開國之君劉隱,天才軍事家蘇章和嘉慶皇帝的老師錢鴻施等歷史名人。 目前,縣有4所普通中學,3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9所獨立初中,215所完全小學;全縣在校中小學生6.5萬人。校舍面積32萬平方米,生均約5平方米;全縣中小學共有實驗室、儀器室600多間,面積4萬多平方米;全縣學校有電腦室11個,電腦500多台;語音實驗室12個,語音設備600多套;全縣各中小學布局比較合理,辦學條件日臻完善。封開縣教育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提高「普九」的水平和程度,改造薄弱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等。封開縣體育管理中心創建於1961年,當時命名為封開縣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更名為封開縣體育局,2002年更名為縣體育管理中心。體育工作的管理人員從1961年的兩人,發展至今已達22人。體育管理體中心下屬機構——縣業余體校創建於1961年,從原來運動隊僅有二個項目10多人的基礎發展到目前七個項目100多人。向國家、省、市運動隊高等學校輸送了近500多名優秀體育苗子和體育骨幹,體育隊伍不斷壯大,體育硬體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縣人均體育活動面積為0.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42.8%。封開縣體育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場地建設以及體育產業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 封開縣圖書館成立於1979年4月(附設文化館內)。新館於1985年元月正式落成啟用,該館座落於江口鎮河堤二路一巷一號,江濱公園內。館舍建築面積1750平方米,佔地面積400平方米,全館分設15個室,其中首層設有報刊閱覽室、少兒借閱室,座位160個,講座室115平方米,可供150人上課、報告會等使用,辦公室三間;二樓設圖書外借室、農村科技資料咨詢室、采編室、資料室、書庫等,可供讀者外借、查資料、提供咨詢等服務;三樓設會議室、課室,可供各類型會議學習、講課、展覽等活動使用。 封開縣屬南亞熱帶地緣季風氣候,北回歸線從境內穿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產豐富,是全國農業綜合項目開發示範縣。縣內盛產竹木、黃煙、蜂蜜、杏花雞、麻竹筍、蓮都羊,冬菇、猴頭菇、白馬茶、麒麟李、長崗油栗等名優特產。到封開旅遊,除了飽覽到美好的封開風光,還可以品嘗到名聞遐邇的杏花雞、蓮都山羊、賀江河鮮,並可以吃到封開的特色山珍以及漁澇脈菜、香甜南瓜、山邊野菜等地道的綠色環保食品。
E. 肇慶十大特產有哪些
西江河鮮
廣寧筍宴
高要市大灣鎮麥溪鯉
文慶鯉
鼎湖上素
肇慶裹蒸
封開杏花雞
四會仙螺
四會茶油雞
德慶竹篙粉
F. 肇慶市管轄的縣、區、市有那些
截至2016年,肇慶市管轄3個區、4個縣、1個縣級市,分別為:
1、3個區: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
2、4個縣: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
3、1個縣級市:四會市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肇慶市全境處於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全市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中低山丘陵約佔全市土地面積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總面積的19%。
(6)西江杏花雞加盟代理擴展閱讀
肇慶的歷史文化
肇慶市主要流行粵方言和客家方言。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廣府話(俗稱白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廣府片,分布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市;第二部分是羅廣片(又稱勾漏片),分布四會市、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和肇慶高新區。
全市總人口90%以上使用粵方言,但各地又有地方色彩,在語意、詞彙等方面存在差異,如懷集縣就有「上坊話」與「下坊話」之分。客家方言,全市約35萬多人使用,以四會市最多,約有15萬多人。懷集、封開2縣部分人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壯語及標語
飲食
肇慶的的餐飲主要以粵菜為主,兼有糅合南北風味,中西風格,集菜餚、點心,小食於一身的地方風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鮮、廣寧筍宴、高要市大灣鎮麥溪鯉(鯇)、文慶鯉、鼎湖上素、肇慶裹蒸、封開杏花雞、四會仙螺、四會茶油雞、德慶竹篙粉等。
G. 肇慶有什麼好吃的 十大特色美食小吃推薦
1、德慶五福雞
「五福雞」是德慶縣官圩鎮獨具特色的優質品牌雞,因其採用山地放養,肉質嫩滑,皮薄骨香,雞味濃郁而名聞遐爾,在市場上十分走俏。
2、西江第一碌
西江第一碌即指蛇碌,是廣東肇慶德慶縣的特色風味美食,其選用肉質好的蛇,用不同的方法和配料,泡製出來的蛇碌味道自然可口,出品乾爽,不出油,香口和味,營養價值豐富,深受人們喜愛。
3、竹篙粉
竹篙粉是處於粵西的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頗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其特色是美味爽口、芡汁獨特,口感顯著區別於普通河粉,且需放竹篙掛晾而得名。
4、德慶酥
德慶酥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傳統名點,是在桃酥中添加芝麻、花生等原料製成,屬於廣式點心,甘香鬆脆,呈淡黃色,色澤鮮明。
5、龍潭蓮藕炆豬手
廣東人叫豬前蹄叫豬手,叫豬後蹄叫豬腳。前蹄比較好肉,後蹄皮多肉少,只能用來煲湯。龍潭蓮藕炆豬手,採用風光如畫的蓮都畫廊里的野生蓮藕為食材,肥碩多粉、入口松化無渣的好底子,以致於在這道龍潭蓮藕炆豬手,肥美的豬手竟然淪為了最佳的配角!?
6、茶油雞
到了四會不可不試的東西是茶油雞,吃的地點必須在貞山。茶油雞是雞中上品,野山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它產量極少,是茶油中的珍品。此種山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含膽固醇,其營養價值甚至超過橄欖油,更具有生津通絡、活血解毒的功效。
茶油沸點高,用茶油烹飪的茶油雞具有鮮香、嫩滑、無腥味的特點是四會的一大名吃,從現代營養學與葯理學的角度來說更是滋補、美容、解毒的綠色健康產品。
7、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先以粘米粉用適量清水攪拌成糊,然後用特製的瀨粉缽盛上,糊粉蔥缽底幾個小孔迅速流落鍋中的開水裡,形成圓條,煮熟厚用篩子撈起,泡清水(俗稱「過冷河」)即可。食用時,起猛火起鍋,下適量上湯,再放瀨粉,以醬油、胡椒粉、肉粒、蔥蒜等作佐。
8、地豆炭燒肉
四會市地豆鎮盛行吃自家燒制的炭燒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殺自己飼養的豬,用木炭燒制,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到市集上邊燒邊賣,因為燒得皮脆肉嫩,其他鎮的人也趕來購買,不到9點鍾就可以收攤了。這種風氣沿襲到各個城鎮,成了一種風味。
9、雞煲蟹
蟹煲雞是廣東肇慶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湯味醇厚香濃、雞肉滑嫩爽口、蟹肉新鮮香甜,並具補血養身、補益六腑之功效。
10、無篤石螺
無篤石螺又稱「仙螺」,是四會特產。以其口感韌肖、肉味鮮美而為各地食客所稱道,有「不嘗仙螺不算到了四會」之說。這無篤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較細長,顏色青灰較普通石螺為深。最大特點是螺殼尖端像是被人鉸去後用水泥堵上。
H. 肇慶特產有哪些
肇慶特產
集菜餚、點心,小食於一身的地方風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鮮、廣寧筍宴、高要市大灣鎮麥溪鯉(鯇)、文慶鯉、鼎湖上素、肇慶裹蒸、 封開杏花雞、四會仙螺、四會茶油雞、德慶竹篙粉等。
I. 肇慶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肇慶的的餐飲主要以粵菜為主,兼有糅合南北風味,中西風格,集菜餚、點心,小食於一身的地方風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鮮、廣寧筍宴、高要市大灣鎮麥溪鯉(鯇)、文鯉、鼎湖上素、肇慶裹蒸、 封開杏花雞、四會仙螺、四會茶油雞、德慶竹篙粉等。肇慶的清蒸文(山乃)鯉、清蒸麥溪鯉也是肇慶的特色名菜,肇慶獨有;天下粽子肇慶有,肇慶裹蒸天下無,民間美食,天下無雙。 肇慶:四會仙螺 無篤石螺又稱「仙螺」,是四會特產。以其口感韌肖、肉味鮮美而為各地食客所稱道,有「不嘗仙螺不算到了四會」之說。這無篤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較細長,顏色青灰較普通石螺為深。最大特點是螺殼尖端像是被人鉸去後用水泥堵上。相傳,這仙螺和煎鯽魚是當年文氏貞仙在山上將鯽魚放在鍋中煎燒,人在一邊鉸石螺,遇「肥狗」(當地無良紈絝子弟綽號)前來追逼逃走,魚與螺都回到了水中,並衍生後代,於是才有了這兩個美食。
J. 肇慶小吃特產有哪些
肇慶特產一:肇慶裹蒸
肇慶裹蒸是廣東有名的特產小吃,2012年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肇慶的裹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包裹蒸的習俗。肇慶的裹蒸與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大一樣,肇慶的裹蒸是不用竹葉的,是選用冬葉包裹,再放入豬肉、綠豆或者臘腸等,然後用柴火煲煮,這樣製作出來的裹蒸美味可口,營養豐富。
肇慶特產二:竹篙粉
竹篙粉是廣東肇慶的傳統特色小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製作工藝十分精細,選用當地所產的竹筍為主要原料,經過傳統的製作方法製成腐竹,然後配以河粉,大米等材料所製成,所製作出來的竹篙粉爽口,柔韌,清香,十分美味
肇慶特產三:德慶酥
德慶酥是廣東肇慶的特色小吃,是肇慶人非常喜歡的傳統點心,選用富強粉、雞蛋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德慶酥甘香鬆脆,呈淡黃色,色澤鮮明。
肇慶特產四:四會瀨粉
四會瀨粉是廣東肇慶的特色小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是非常傳統的民間特色小吃。選用粘米粉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製作而成,配以高湯,食用的時候放入各種調料,吃起來湯鮮味美,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