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1新個稅改革的意義和影響
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改革
按照中央「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要求,結合當前我國稅收征管能力和配套條件等實際情況,《修正案》(草案)明確提出了實行綜合徵收為主、分項徵收為輔的個稅征稅模式。擬對部分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征稅,對經營所得、閉嘩資本性所得及其他所得仍實行按次分項的分類課稅模式。具體而言,對居民個人納稅人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4項勞動性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實行按年匯總計算納稅;對非居民個人納稅人綜合所得,實行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這是1994年個人所得稅法大修以來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個人所得稅向綜合稅制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是個人所得稅制歷史性的轉變。實際上,早在1996年我國 「九五」計劃已確立個稅改革目標即「建立覆蓋全部個人收入的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之後在「十五」至「十三五」規劃中都作出類似改革目標的描述。20多年來,我國個稅法雖經幾次較大修訂碰握,但都停留在對所謂「起征點」的調整上,始終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本次個稅法修正,呼籲了20多年的個稅綜合徵收終於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實現了從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重大轉變,開始了中國具有攻堅性質的直接稅改革進程。無疑,本次個稅法修正,初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現代個人所得稅制度,是我國個稅向完全綜合征稅邁進的必經之路,符合中央已非常明確強調的直接稅改革方向,符合民意和我國國情,也符合國際稅制改革的總體趨勢,將是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重大改革。
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將更具科學性、公平性
本次個稅法修正,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准、笑態慶設立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等一系列「組合拳」措施,總體上大幅減稅,減輕廣大納稅人的稅收負擔,使個人所得稅稅負水平更趨合理,個人所得稅制將更具科學性、公平性。
❷ 個稅改革實施時間
個稅改革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非常關心的事情,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那麼個稅改革的實施時間是多久呢?在此,的我為大家整理了相關方面的法律知識,歡迎大家閱讀。一、個稅改革實施時間
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擬修改的內容包括:將個稅起征點由目孝旁笑前的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等。對於個稅起征點調整到5000的執行時間,專家表示,根據稅收法定原則,調整個稅起征點需要進入立法程序,並根據徵求意見適當調整,預計最快下半年落地。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群表示,按政府工啟鎮作報告的要求,如果只是調整個稅起征點,時間會很快。以2011年調整為例,當年2月27日高層透露即將討論研究調整個稅徵收方案。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巧含,4月20日提交初審,6月30日提交二審通過,9月1日正式施行。可以分析得出,個稅的改革必定在今年內頒布實施。
二、個稅改革最新進展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上一次個稅法修訂還是在2011年6月30日,當時把個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升到3500元,而2018年這次修訂是將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升至5000元(6萬元每年)
除此之外,個稅修正案草案中還包括:
1.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型所得實行綜合征稅;
2.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3.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個稅改革剛結束第一個階段,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只要草案表決通過後就會很快頒布,到時候大家就能享受到更優惠的個稅政策啦。
❸ 我國個人所得稅修改了幾次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共修改了六次。第一次,一九九九拆滲年,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第二次,二零零二年個稅收液遲入實行中央與鬧御李地方按比例分享;第三次,二零零五年通過決議於二零零六年將免徵額從八百元上調至一千六百元;第四次,二零零七年六月進行第四次修正,第十二條修改為:「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徵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五次,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決議從二零零八年將免徵額提升至兩千元;二零零九年取消「雙薪制」計稅辦法;第六次,二零一一年六月三十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的兩千元提高到三千五百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❹ 個人所得稅什麼時候調整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譽察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態飢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
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慶閉茄率。
❺ 加盟店業主需納個人所得稅嗎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所以,在我國境內加盟開店,就有繳納個稅的義務的。
❻ 個人所得稅共修改了幾次
截止到目前共六次:
1、1999年,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2、2002年個稅收拍胡入實行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享;
3、2005年通過決議於2006年將免徵額從800元上調至1600元;
4、2007年6月進行第四次修正,第十二條修改為:「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徵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5、2007年12月決議從2008年3月將免徵額提升至2000元;2009年取消「雙薪制」計稅辦法
6、2011年6月30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岩扮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個稅起征點將從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
(6)全國加盟熱線改個稅法擴展閱讀
中國在中華民國時期,曾開征薪給報酬所得稅、證券存款利息所得稅。
1950年7月,政務院公布的《稅政實施要則》中,就曾列舉有對個人所得課稅的稅種,當時定名為「薪給報酬所得稅」。但由於我國生產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實行低工資制,雖然設立了稅種,卻一直沒有開征。
1980年9月10日,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並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同年12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公布了《個人所得稅施行細則》,實行了僅對外籍個人徵收的個人所得稅。[4]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至此方始建立。
1986年9月, 針對我國國內個人收入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規定對本國公民的個人收入統一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
1993年10月31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的修正案,規定不分內、外,所有中國居民和襲棗攔有來源於中國所得的非居民,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日發布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簡稱稅法)。
❼ 個稅改革時間
法律分析:個稅改革,即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隨著全社會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期待日漸強烈,個稅改革的呼聲也隨之高漲。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遲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決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 「免徵額」提高至每月5000元等部分減稅政策,從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碼神盯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瞎答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❽ 2023個人所得稅政策
法律主觀:
個人所得稅繳納標准2022為在工資超過5000元的以上,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目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標准,已經從之前的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月收入低於5000元的,沒有達到個稅的徵收標准,不需要再交納個稅。除此之外,在按照新個稅法計算個稅的時候,可以享受一些專項附加扣除。一、個人所得稅繳納標准2022起征點5000元備受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爛搏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2018年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_各項社會保險費(五險一金等)_起征點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_速算扣除數在個人所得稅稅率方面,我國實行七級超額累進稅率,不同的應納稅所得額區間對應不同的稅率,稅率最低檔為3%,最高檔為45%。如果個稅免徵標准從3500元提高至5000元,考慮月應納稅所得額和稅率不變,則個人將少繳納個稅45元,即(5000-3500)*3%。對於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3500-5000元之間的人而言,受益將是最大的。二、個人所得稅的最新政策個人所得稅改革一直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中國個稅制度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同,實行的是分項徵收個人所得稅,只對工薪所得有一個基本費用的減除標准。因此,改革的方向應當實行按綜合所得的減除標准,而不是繼續按工薪所得的費用標准。「統一減除標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項下持續提高減除標准不是改革方向。」對於個稅改革的進展,,去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研究形成了最終改革方案,並已經提交國務院。按照全國人大立法的規劃和國務院的要求,今年將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推進個稅改革很復雜,首先稅政比較復雜,執行也很復雜,需要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的信息系統,需要相應地修改相關法律。對於社會關注的扣除標准問題,他透露總的方向是把11個分項綜合起來再分類扣除,而不是簡單按統一標准做工薪項下的扣除。個稅改革將分步到位,因為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稅很復雜,需要研究的內容很多,包括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費用的扣除;滿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的扣除;撫養孩子費用的扣除,要研究扣除什麼階段的教育費用,是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同時放開兩孩後大城市和小城市標准不一,真正的費用是多少並不一樣,稅法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還有如何扣除贍養老人費用等。下一步將根據條件分步實施,先做一些比較簡單的部分,再隨著信息系統、征管條件和大家習慣的建立,逐漸完善改革。三、新個稅扣稅詳解根據新修訂的個稅法,今後宴答計算個稅應納稅所得額,在5000元基本減除費用扣除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享受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贍養老人等專項附加扣除。1、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年12000元(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2、繼續教育納稅人接受學歷或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支出,在規定期間可按每年4800元或3600元定額扣除。3、大病醫療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發生的自負醫葯費用晌歷慧超過1.5萬元部分,可在每年6萬元限額內據實扣除。4、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配偶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標準定額扣除。5、住房租金納稅人本人及配偶在納稅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沒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賃住房發生的租金支出,可根據承租住房所在城市的不同,按每月800元到1200元定額扣除。6、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60歲(含)以上父母的,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扣除。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每月扣除額度2000元。對大多數人來說,在不發生大病醫療等非日常支出的情況下,可以同時享受的大致是4項——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租金或房貸利息、贍養老人。在提高起征點的基礎上,每人每月還可以再扣除4600元。當然,有一部分人因為並沒有達到新規定的個稅起征點,那麼就不需要交納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