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巍山扒肉餌絲加盟熱線
擴展閱讀
安華快遞怎麼加盟 2025-08-18 20:27:54
439羊火鍋官網加盟 2025-08-18 20:19:40

巍山扒肉餌絲加盟熱線

發布時間: 2022-09-27 16:21:54

1. 餌絲怎麼煮好吃

雲南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在那裡有很多好吃的食品,而餌絲就是其中一種,餌絲是一種米製品,由糯米粉製成。餌絲的做法有很多,有涼拌的,還有腌制的,但是在做之前必須要在開水中煮一下,使之變軟,口感會更佳,而且多吃餌絲會補充蛋白質和鈣元素,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做法吧。

1、餌絲是雲南特有的一種米製品,其以柔糯適中的米飯,米漿加水打碎攪勻壓制而成,或成卷或成塊條,可切作大塊燒後加各種醬或者拌在煮沸的豆粉中加佐料,香油這也就是餌塊了。當然了餌塊也可以煮吃,不過一般都是再切的更細成細條或絲狀也就是餌絲也。在滾水中略微焯焯,加各式肉湯與肉末和佐料就可以食用。

2、也可以和餌塊一樣拌稀豆粉食用也就是稀豆粉餌絲,這一美味有兩個地方做得都不錯,一個是保山地區的騰沖縣,一個是德宏州的盈江縣,不過可惜的是騰沖縣的餌絲不錯而稀豆粉略不如盈江縣的,而盈江縣又是稀豆粉不錯但餌絲又沒有騰沖的好,實在是可惜,事物總是難十全十美的。

3、天下餌絲出雲南,雲南餌絲當推滇西南為正宗原產地,而其中可分為大理餌絲,騰沖餌絲,德宏泡餌絲。餌絲之所以出現在滇西南是有深刻自然社會歷史原因的。首先餌絲的出現要有適宜稻米生長的溫帶或是亞熱帶天氣,這是必然的天時要求。其次是人和就是稻米產量的過剩,因為在餌絲的製作過程中大量的米質會流失掉,所以在米產量未達到豐裕前餌絲是不能夠出現。
4、所以滇西南餌絲的大量出現不會早於元明,從李原陽《白古通》和《李京雲南通志》看滇西南最早的稻米種植者之一是生活在古彌昆澤(方國瑜先生考證洱海古名彌昆澤,古彌字寫作弓耳後省寫變形為洱字)邊的烏蠻(彝族先民)白蠻(白族先民),而烏蠻在南詔國破落後多留居到洱海地區的山區南澗,彌渡等地。宋代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段氏白族政權時期是滇西農業發展的時期。
5、一部分的漢人為避宋金的戰亂從宋國遷居大理地區是唐代南詔國大量擄劫漢人到洱海為奴後的又一次中原先進耕種文化的流入,大量宋代的農業技術傳入洱海地區。餌絲的雛形可能出現於這個時期。當時一些大理商人到廣西銅案山用滇馬換取漢地茶葉的貿易賬目中時常會有一種叫米塊的東西可能就是餌塊,洱與餌同音可能餌塊就是當時的漢人對來自洱海地區的商人攜帶的干糧米塊的稱呼也是可能的。

2. 巍山美食

巍山美食有巍山鹹菜、巍山一根面、蜜餞、八大碗、巍山扒肉餌絲等。
1、巍山鹹菜:巍山鹹菜以其、甜、脆、嫩遠近馳名,品種花樣繁多,有麥蘭腌菜、皮蘿卜、腌豆腐、豆瓣醬、卜醬豆、卜蒜台、醬黃瓜、糟辣子、泡萵筍等。
2、巍山一根面:巍山一根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面,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將用鹽水和好的優質生面搓成小拇指般粗細的條狀面條,再將面條蘸上生香油,放入容器中盤起,再將其不斷拉細下鍋即可。
3、蜜餞:蜜餞是一種以果蔬等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劑和其他輔料,經糖或蜂蜜或食鹽腌制(或不腌制)等工藝製成的製品。
4、八大碗: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
5、巍山扒肉餌絲:巍山扒肉餌絲是大理特色小吃之一,餌絲是由黃穀米經過蒸、舂、揉最後切成絲,將餌絲拌上肉湯汁,加入扒肉、蔥、香菜等即可食用。本菜餌絲筋道、肉質鮮美、湯汁濃稠,適合各種人群食用。

3. 正宗巍山耙肉餌絲怎麼樣

肉煮呢趴趴呢,酸蓮花白隨便加,味道很清爽,小碗分量就很大,店鋪環境也好。

4. 關於大理耙肉鉺絲的來歷

大理粑肉鉺絲,源於南詔時期皮羅鳳統治的巍山領地內。當時白族和彝族先民還沒有知道食物要煮熟著吃,傳說皮羅鳳去打獵,剛好遇到大火燒山,火熄滅後,皮羅鳳令士兵查看原因。士兵巡查發現野豬、兔子、獐子等野生動物被燒焦燒熟,並把這些帶回來給皮羅鳳。皮羅鳳看被燒得皮焦肉黃的野豬,就忍不住撕豬皮嚼吃,並不斷贊美味道非常好,這就是大理地區「生皮」的由來。最後皮羅鳳把剩下的豬膀煮水,肉豬得稀爛,吃起入嘴即化,味道極美,後被皮羅鳳大為推廣,這就是粑肉的由來。
皮羅鳳統一雲南後,進駐大理古城,正式統治西南,並把大理的餌絲引入巍山,讓巍山粑肉餌絲名揚海外,整個雲南及西南、甚至其它省份都有巍山粑肉餌絲。
粑肉製作,一般先用炭火,泡炭最佳,生火後,把豬的四肢豬膀烤於火上,把多餘的油烤出來,等到肉膨脹和皮子焦黃就可以了。最後煮水,加入大蒜、草果、八角、花椒等作料,肉煮得稀爛即可出鍋。可以煮餌絲吃,或沾辣子和醋吃。入口濃香爽滑,不膩人!

5. 扒肉餌絲怎麼做

首先將鮮豬肉(豬後腿、豬肘子、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栗炭火上把外表燒成焦黃,再用溫水刮洗干凈,放入土鍋,注入冷水,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加入草果、生薑,繼用微火慢慢燉扒,放入精鹽。再用巍山有名的「黃穀米」碾製成的軟米泡後生蒸,放在石臼舂成糊狀,揉成團,冷卻後切成絲,就製成了獨具巍山特色的餌絲。
餌絲燙好後,加上燉好的扒肉湯汁,放入蔥花、芝麻油等作料,蓋上扒肉「帽子」,喜愛辣味者則加入辣椒,便製成了一碗色鮮味正、清淡適中、不油不膩、香氣四溢的巍山扒肉餌絲。餌絲是由黃穀米經過蒸、舂、揉最後切成絲,將餌絲拌上肉湯汁,加入扒肉、蔥、香菜等即可食用。
本菜餌絲筋道、肉質鮮美、湯汁濃稠,適合各種人群食用。

6. 巍山小吃

介紹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肉餌絲,一根面,巍山蜜餞,青豆小糕……令到過巍山古城的人津津樂道。巍山美食歷史悠久,地方味道濃厚,做工講究,甜咸分明,質地純正。如果您到了巍山不僅可以游覽古城、巍寶山,探尋紅河源、鳥道雄關,而且可以一飽口福。

巍山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是古茶馬古道的交通要沖,自唐以來商賈雲集,文化交匯。為飲食文化的交融、薈萃提供了相應的氛圍。這里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物產豐富,蔬菜茂盛,果實碩甘,野生食用菌類眾多,為烹調美味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巍山都有哪些好吃的。

肉餌絲

肉餌絲是巍山的一道獨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負盛名,小小一碗餌絲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數百年的贊譽可謂實在不簡單,原因主要是巍山 肉餌絲做工精細,選料考究。

那 肉餌絲,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純厚稠滑。 肉肥而不膩,細嫩香甜,入口即化,餌絲則白而細膩。 肉餌絲,關鍵自然在 肉,餌絲也得選用本地產的上好的餌絲,要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當天早上加工製成。這樣的餌絲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而且不脆不粘。

肉餌絲關鍵是「 肉」的製作。肉的選料很重要,選用本地新宰殺上市的豬後腿、豬肘子和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炭火上慢慢燒烤。烤至肉皮已焦黃而肉卻不糊不爛,又將其浸入淘米水中浸泡兩三個小時,再用溫水刮洗干凈,放入特製大土鍋內,注入冷水,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並加入薑片、草果、火腿等香料和配料,鍋口加蓋,蓋沿還用棉紙、紗布等密封嚴實,以微火煨燉。要燉足10多個小時,頭天開始燉到次日。揭開鍋蓋就香氣撲鼻,湯色白而稠,卻不膩口,肉已自然離骨又不失形。燙餌絲的湯要滾漲,將燙好的餌絲盛於碗內,又把土鍋內燉了一夜的「肉湯」舀入,並以勺分離「 肉」覆蓋於餌絲上,再加入鹽、味精、辣椒面、胡椒粉、蔥花、花椒油、蒜汁、泡菜絲或腌菜等各種調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 肉餌絲」就成了。

相傳,當年皮邏閣曾用它招待大唐使節,從此名聲大振,成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古城裡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古城的大街小巷,都可尋到大大小小的

肉餌絲店,家家都地道,雖為同源,可細細品來又各有特點。

一根面

巍山一根面,又稱扯扯麵、長壽面,是傳統的巍山民間小吃。

過去一根面只有在過年、過節、過壽、辦喜事時才吃,如今生活好啦,人們的飲食從吃飽喝足上升到了品嘗。說道品嘗學問可就大了,巍山一根面不僅可以讓你一飽口福,還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一根面的做工可講究了。首先是和面,麵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鹽水來和面,和面要力度適中並多搓揉,揉至面團軟硬恰好,拉扯有絲時最佳。面和好後,要把大大的一團搓揉成細細的一根,把勻凈的面環繞在一個大盤子里,期間還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與面之間粘連。

其次是「醒面」,所謂「醒面」就是在已經環繞在大盤子里的一根面蓋上潮濕的紗布「醒」三小時。「醒面」的這段時間里就准備面湯、佐料和「帽子」。「帽子」一般是用當地的特產荷包豆、山筍、菌子與火腿絲和紅辣椒炒匯在一起。

最後就是扯麵。站在水已經煮沸的鍋邊,拉起盤內醒好的面頭,用均勻的速度和適中的力量將面扯成絲狀的面條放入鍋中,煮3分鍾左右的時間,把面撈入碗中,舀入准備好的面湯,加上「帽子」,一碗又細又滑,色、香、味俱全的一根面就擺在了你的面前。

青豆小糕

在巍山的小吃里有一種集色、香、味、形為一體的「精品小吃」,那就是蓬鬆綿滑的青豆小糕。

青豆小糕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只有結青蠶豆的這一季才能吃到。青豆小糕一眼看去呈鮮艷的綠色,它是把優質大米磨成米面,再與優質青蠶豆磨成的青豆面混和搓揉,經蒸熟成糕,既精緻、又好吃。

青豆小糕的做法很獨特。用一口大鑼鍋,在鑼鍋蓋上挖幾個拳頭大的洞眼,又備有相應數量的木製的小圓甑。小圓甑也很特別,上園下尖,中間的鐵皮隔板上有透氣的小孔。小圓甑恰好卡置在鍋蓋洞眼上,鑼鍋內盛滿水,置在爐火上。水煮沸後,在小米甑內裝入已混和好的米面和青豆面,兩個小甑一起蒸。只需兩三分鍾,憑著蒸氣的熱力,就蒸熟兩甑糕。這時在其中一甑糕面上抹上芝麻、紅糖,再把另一甑糕翻扣在上面,又蒸約一分鍾,從甑內取出糕置於盤子上,一盒拳頭大小的青豆小糕就算完工了。「一合糕」,意為兩塊合攏,在兩塊小糕中間夾有紅糖、芝麻,一眼看去呈自然的碧綠。吃在嘴裡有香、甜、粘、糯的感覺。青豆小糕有減肥、養顏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巍山蜜餞

巍山蜜餞蜜香甜潤,是巍山最有名的地方特產之一,巍山蜜餞有名與它的三大特點密切相關。

第一個特點是歷史悠久。蜜餞原本是巍寶山道人精製的養生佳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巍寶山的熊道人將蜜餞的製作工藝傳給了與他交情盛好的友人。從此,巍山民間開始了蜜餞製作。

第二個特點是做工精製。蜜餞的製作原料採用具有葯用功能的瓜、果、花、根為原料,配以本地上好的蜂蜜,採用祖傳工藝經灰、漂、煮、曬精製而成。經過歷代的摸索和創新,發展至今已有冬瓜、沙參、橄欖、槐果、桔餅、姜花、木瓜、無花果、香櫞等30多個品種。巍山蜜餞把形、色、香、味完美結合,看著色澤柔和、晶瑩剔透;聞著蜜香四溢,甜潤饞人;吃著舒心潤肺,回味無窮。

第三個特點是有葯用功能。蜜餞口感好,而且營養豐富,是典型的綠色環保食品,並具有一定的葯用功能。如:冬瓜蜜餞潤肺化痰、清熱消腫;沙參蜜餞補中益氣,橄欖清熱生津、潤喉止渴;槐果清熱潤腸、涼血止血;天冬滋陰清熱、止渴生津;桔餅理氣化痰、止咳開胃;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溫等等。

巍山蜜餞因浸透蜂蜜,可保存1年以上,易存放、易攜帶,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目前,巍山有一定規模的蜜餞廠有「饒氏」、「厚生號」兩家。

巍山鹹菜

巍山鹹菜家家做、人人吃,以其脆、嫩、鮮而遠近馳名。過去鹹菜只是在蔬菜不足時吃,如今生活好了,巍山鹹菜經過開發、創新成為享有盛譽的特色食品之一,可上高級宴席,登大雅之堂。

巍山鹹菜品種花樣繁多,將各種蔬菜、豆類,經過清洗、腌制、發酵、脫水等系列工序,加工製做成能較長時期保存的腌製品,有麥蘭腌菜、卜醬豆、皮蘿卜、腌豆腐、豆瓣醬、卜蒜台、醬黃瓜、糟辣子、泡萵筍等等,其中,要以麥蘭腌菜和卜醬豆為最。麥蘭腌菜必須選用冬春季節才有的山地野生的麥蘭為主料,配上胡蘿卜絲揉制而成,純屬無污染的綠色環保食品,味道酸中帶甜,脆嫩潤口,天然的麥蘭清香撲鼻,令人食慾大開。卜醬豆採用山地黑豆,經過淘洗、蒸煮、發酵,加拌佐料密封於陶罐中製成,是無工業污染的黑五類食品之一。卜醬豆純黑透亮、味道鮮美、咸里回甜,生、炸、炒、蒸均可。

巍山鹹菜選料認真、做工精細、儲藏期長,現已成為巍山的特色食品之一。

彝族飲食

巍山縣地處無量山和哀牢山腹地,山區和半山區佔全縣總面積的93.7%。彝族主要聚居在山區,由於地勢高峻、氣候嚴寒,山多地少,因此,主食以蕎麥、麥子、玉米為主。彝族婦女把蕎麥、麥子、玉米磨成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包子、花捲吃。彝寨特有的山地豬,每年冬臘月彝家人都要放血宰殺,方法是澆水火烤去毛,將肉切成塊狀後下鍋,剛一煮熟就撈起來拌以佐料,如鹽、姜、辣椒,味鮮肉嫩,獨具風味。有的腌製成臘肉火腿,製成灌腸,豬油煉成化油做炒菜的油。油類還有菜籽油、核桃油等。蔬菜除青白菜外,主要是瓜類和豆類,以及菌類。

彝族人很會釀酒,一般以高粱、玉米、蕎子等雜糧釀制而成,以不同的製作方法或飲用方式而稱之為泡水酒、包穀酒、水酒等。彝族男子習慣喝烤茶,每戶彝族人家都有火塘、小茶罐,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圍做在火塘邊,用小茶罐烤茶喝茶。

回族飲食

巍山回族主要居住在永建和大倉,主食以大米和小麥為主。小麥磨成麵粉後,多做成粑粑、饅頭或油香吃。肉類以阿訇宰的牛、羊和雞、鴨、鵝為主,不吃異教人宰的或自死的家禽。回族群眾心靈手巧,善於烹制各種佳餚,他們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乳餅、乳扇等各種乳製品營養豐富、攜帶輕便、造型美觀;回族蜜餞則以做工獨特、選料講究、味純香甜而受到青睞;巍山回族牛乾巴工藝精湛,肉色鮮艷,味道香美。回族喜歡喝茶,凡吃飯的時候,都要泡上一壺清茶,一邊吃飯一邊喝茶。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特色的回族食品:

油香、樹皮、饊子:是回族人民喜愛的油炸食品,是每年開齋節不可缺的食品,開齋節前幾天,回族婦女就相約聚在一起,用麥面做原料,放上一定量的土鹼,放上適量的糖,把它揉勻、揉透,再把它做成各種形狀的麵皮,放到油中炸,炸到表皮發黃時就可以出鍋了,此時的油香表皮微脆,里邊酥軟,口感甚好。樹皮則是用油香面在一根圓滑的棍子上捏,然後用刀子直劃開,往兩邊一掰,就如一塊開裂的老樹皮,顧名思義為「樹皮」;饊子則是用趕面棍趕成一定形狀,再用刀子一絲絲劃開,做成一定的花狀,樹皮和饊子也都是加工好後放到油中炸,待炸到表皮焦黃,並且有一定的硬度時,就可以出鍋,此時的樹皮和饊子內外酥脆,通體焦黃,讓人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從中獲得特殊的享受。

牛乾巴:是巍山回民極喜歡吃的一種特色菜,巍山牛乾巴要選用精心喂養的菜牛,把牛肉一塊塊按牛肉形狀割開,用鹽、花椒撒到鮮肉上,使勁揉搓,再將揉搓好的肉裝到腌肉瓶中,蓋上蓋,腌上半個月後拿出來曬干,吃時用刀切成片,放到油中煎一下,就可裝盤,這盤菜肉色純正,味道香美,回民們幾乎每頓都吃。如今巍山縣清真肉食品加工廠和縣牛肉加工廠生產的各類牛乾巴已遠銷各地。

回族鹹菜:回族製作的鹵腐、豆豉、豆瓣醬等鹹菜美味十足,最有名的要算回族鹵腐。選料時,先准備上好的霉豆腐,拌上鹽、草果、花椒、辣椒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放入特製的大罐子中腌制幾個月就可以食用了。此時,紅紅的辣椒面點綴著色澤金黃的鹵腐,口感軟糯麻辣,使人食慾大增。

近年來,永建回族人民逐漸注重挖掘傳統的民族食品,回輝登村民創辦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阿米清真食品廠」,發掘了穆斯林傳統飲食文化,目前所開發的以鹵腐、豆豉、豆瓣醬為主十多個鹹菜品種堅持清真,以綠色為宗旨,不含酒、色素和防腐劑,經過長期保存而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在市場上十分暢銷。

7. 巍山一個以小吃聞名天下的地方,大理巍山的特色食物都有哪些

比如大理生皮、大理喜洲粑粑、耙肉餌絲、銀魚煎蛋、洱海蝦等等,那些都是我經常回答問題時說的,現在說幾個沒說過的。涼拌樹皮樹花是天然的綠色植物,樹花是叢林伴生菌類,而樹皮的話其實是一種苔蘚。把它們洗干凈以後涼拌食用,清涼可口,非常獨特的味道。相傳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甚至後來被永曆帝贊許過,號稱雲南第一雞,雖然現在還悶雞的連鎖店到處都是,但永平黃燜雞選用當地的土雞小雞,按照當地的吃法烹制而成,味道與眾不同。

我們遇見了一位雕刻著木頭的帥哥。在他的允許下我們對他們的作品開始了參觀,對於木雕藝術的不深入了解,我不能多說眼前作品的好壞,但我覺得這位帥哥做東西時很認真,年紀輕輕便有了匠人模樣。

8. 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宗巍山火巴肉餌絲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十一月游雲南,在大理駐足兩日,逛美景品美食,立貼為念。先說點感受吧,我家鄉是十三朝古都,全地球數得著的旅遊城市,各處文物古跡數不勝數,各種美食名揚天下。所以出門遊玩,對一些古城,古跡之類興趣不大,更喜歡自然景觀。但三十多年來,目睹著家鄉各種老字型大小餐飲企業一步步墮落,蛻變,成為外地遊客趨之若鶩,本地人嗤之以鼻的地方。所以我出遊在外,對各種旅遊普概念的餐飲,充滿了警惕。於是乎熱衷於尋找一些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吃,比如這家巍山耙肉餌絲小店。五十來歲的老闆一人經營,主打餌絲,也有米線,湯香味濃,很勁道,有嚼勁。所謂耙肉,就是白煮豬五花肉,有點像西安的臘汁肉,不過當地人不會用這種肉來夾在燒餅里,只是用來當湯料。據老闆講,大理城只有兩家巍山耙肉餌絲店是正宗的,也許是誇張吧,不過他家的味道確實不錯!來一趟大理吃了兩次,當然是朋友的極力推薦。比起洱絲,我更喜歡粗米線,洱絲有種粘粘的感覺,外面都pa的不行了,裡面卻還有筋道。給一種剛吃一口就飽了的感覺。老闆熬的湯和棒子骨上的pa肉非常棒!最棒的是可以自己加料,自己調料!如果喜歡清淡的原汁原味,加韭菜,蔥花,香菜就可以了,另外,老闆加自己做的麻油,絕對是錦上添花。我喜歡酸辣口味,所以酸菜,泡菜,加裡面,不僅開胃,還可以除一些骨頭湯的油膩。還有剁餃,主要是青椒和少部分小米辣,我放得比較多,並不是很辣,青椒的香味混在裡面很清香!紅油沒加,怕油膩!泡菜很好吃泡菜很好吃泡菜很好吃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正宗巍山火巴肉餌絲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9. 巍山扒肉餌絲的來歷

巍山扒肉餌絲的來歷 扒①肉餌絲是雲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一道獨具特色的小吃。 相傳在一千多年前的蒙化城(現在的巍山縣),因一次山火將當地居民飼養的家豬燒死了不少,居民們捨不得丟棄,於是便把燒焦的豬洗凈後颳去外表的鬍渣重新放入土鍋中燉煮。為了去處糊味,他們添進了當地的閹雞肉和火腿,先用大火猛煮後撈去浮沫,再加入草果、生薑等繼續用溫火耐心熬制到肉已經相當酥軟滑膩,最後放上用巍山有名的「黃皮谷」米製成的餌絲一起加工,結果味道出乎預料的好。據說,當年南詔王皮邏閣曾用它招待大唐使節,受到極高贊譽,從此扒肉餌絲便名聲大振,被譽為南詔故地飲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大理巍山一帶最具特色的名小吃。 在繼承傳統加工工藝的基礎上,隨著烹飪技法的不斷改進,現在扒肉餌絲的做工、選料越來越精細和考究。餌絲最好是當天食用當天加工,過夜之後的味道就要遜色一些。最地道的餌絲色澤潔白,口感細軟甜潤,而且不脆不粘;在肉類的選擇上,只能是剛剛宰殺上市的鮮豬後腿、肘子、腹部的三線肉,在炭火上用大火將外表烤焦,再放進溫水中浸泡片刻並將糊渣刮洗干凈,放進砂鍋中加適量草果、臘骨,用文武兩火煮燉,直到肉燉至熟爛松軟。 烹煮餌絲也很有學問,有經驗的廚師都懂得應該如何掌握時間和火候。將餌絲在開水中燙到熟而不爛之時,加上燉好的扒肉、湯汁,放上蔥花、醬油,再添加蒜汁、香焙辣椒面以及用巍山草場山上的大紅袍花椒所制的麻油等,這樣的扒肉餌絲吃起來湯汁鮮美,味道濃香,入口令人回味無窮,百吃不厭。 【注釋】 ①扒肉餌絲的「扒」實際上應該是左邊一個「火」旁,右邊一個「巴」字,讀作:「pā」,意為食物爛糊、軟和。而一般電腦的字型檔中通常找不出這個字,而「扒」本身也有煨爛烹飪之意,因此不得已用其代替。 來源:李政

10. 大理巍山耙肉高湯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姜 適量

鹽 適量

草果 1個

八角 1個

五花肉或後腿肉 一整塊

醬油 少量

大理巍山耙肉高湯的做法

  • 五花肉把皮子燒焦(用柴火燒出來的最香,我圖省事直接在煤氣灶上燒),用鋼絲球洗干凈呈金黃色。

  • 小貼士

    醬油可以不放,可不油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