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烏拉滿族火鍋
烏拉滿族火鍋是東北地區流傳已久的傳統美食,因興盛於吉林烏拉城而得名。
起源
烏拉滿族火鍋的起源有很多個版本,比較常見的說法有三種。一說起源於遼金時代,一千多年前生活在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把獵獲的鳥獸、魚蝦和採集的植物用陶瓷鍋或泥鍋燉煮,形成了火鍋的雛形。第二種說法是:女真(滿族前身)軍隊與元朝征戰時,軍中盛行一種飲食,在地上支起一個架子,放上大鐵鍋加水,把野豬等獵物的肉切成薄片煮熟即食,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便於行軍打仗,後來逐漸演變為滿族的火鍋。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清代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特別喜愛吃火鍋,相傳他巡幸吉林烏拉以及多次南巡時,地方官員爭相進貢火鍋投其所好,一時間朝野上下吃火鍋漸成風尚。
配料
傳統的烏拉滿族火鍋有「前飛後走,左魚右蝦,轉圈撒蔥花」的說法。「前飛」指的是飛禽,「後走」指的是走獸。烏拉滿族火鍋以雞湯為底湯,雞肉老湯結合傳統中醫,加入人參、天麻、枸杞、紅棗、桂圓、山楂、冬蟲夏草、麥冬、當歸等名貴中葯材,長時間精心熬制而成;肉類有鹿、狍、豬、魚等野味,菜品有榛蘑、金針菜等山珍,配料有蠣黃、大蝦等海鮮;蘸料由芝麻醬、腐乳、鹵蝦醬、香油、韭菜花、辣椒油等加入野山菌製成。選用食材考究,富含營養物質,通過煮、燉、燜、煨等烹制方法控制火候,吃起來肥而不膩,鮮而不懈、淡而不薄、口感適度,具有香、鮮、滑、嫩等特點。
㈡ 吉林市廈門街傳說中最正宗的那家烏拉滿族火鍋的全名叫什麼啊
清香閣滿族烏拉火鍋
㈢ 烏拉滿族火鍋的介紹
烏拉滿族火鍋是東北地區流傳已久的傳統美食,因興盛於吉林烏拉城而得名。吉林烏拉是滿語音譯,據《吉林通志》記載:「吉林謂沿,烏拉謂江。」吉林烏拉意為沿江,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下令統稱吉林。冬季來到美麗的吉林市,有「一觀一品」之說,「一觀」即欣賞天下奇觀霧凇美景,「一品」就是品嘗美味的烏拉滿族火鍋。
㈣ 烏拉滿族火鍋怎麼樣
東北口味火鍋,味道正宗,服務熱情周到,菜量大,價格便宜。我們8個人吃,還喝了啤酒,結賬時發現還不到三百塊錢。強烈推薦到長白山萬達雪場滑雪的遊客前來品嘗。
㈤ 瓏翔烏拉火鍋加盟條件有哪些
您好,朝天門火鍋為您解答(以下回答,手打原創)
開一個火鍋店我們目的是什麼?個人認為在於打造出一家有持續盈利能力的火鍋店,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品牌本身的實力,知名度,扶持能力等,還有一個就是火鍋店的經營能力。
如果你仔細分析觀察經營得好的火鍋門店,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一個會經營管理的老闆,那如果自己沒有,或者欠缺相關經營經驗怎麼辦呢?可以參考:
一、嚴格執行品牌方的經營方案
加盟品牌有一個重要意義就在於,品牌方成熟的經驗(大品牌)可直接拿來運營,一個老字型大小品牌,多年的運營經驗不是小品牌可以比擬的,所以這也顯得自己在選擇品牌的時候相當關鍵。
二、在執行的過程之中不斷學習
火鍋市場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身為管理者或者老闆,需要有一個不斷學習的心態,在日常經營之中學習技巧,比如進貨,到客,維系顧客,老顧客的打造等,逐步積累自己的火鍋店運營經驗。
補充,有些人說加盟不推薦,因為他根本不理解加盟的意義所在(外行人),加盟的意義在於有總部支持,有品牌方成熟的的運營經驗以及底料技術,開店的目的在於開出一家有持續盈利的火鍋店,如果自己開店經驗不足開店風險就很高,會遇到各種坑,交各種學費,再或者自己炒料,網上現成的教學都有,但你真的敢拿這些教學做出來的成品開店?自己思考一下就知道答案。
以上,原創回答,同行請勿復制粘貼(否則舉報),如滿意望採納。
㈥ 吉林市烏拉滿族火鍋 哪個正宗
㈦ 烏拉滿族火鍋的傳承
鳳吉園賈家火鍋店坐落於烏拉街鎮內,始創於清光緒年間至今已130餘年。其獨特的滿族風味和精細的傳統加工技藝,歷代多有贊譽。當時打牲烏拉總管衙門雲生(31-33任)、台春(34任)、德克德恩(35任)、烏音保(36任)、的貴客經常光顧。創始人——賈福,也曾被召進京,到清宮御膳房料理傳授烏拉滿族火鍋技術。
鳳吉園賈家鍋子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獨特的民族文化價值和考究的營養科學價值。因此,「鳳吉園烏拉滿族鍋子加工技藝」作為烏拉滿族火鍋的正宗和代表,於2008年6月10日被吉林市政府評為: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並於2009年6月被吉林省政府、吉林省文化廳評為: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作為第四代傳人,現「鳳吉園賈家館子」總經理——賈成明,被列為代表性傳承人受到國家保護。2011年被吉林省政府、吉林省商務廳評為「吉林老字型大小」。
㈧ 烏拉街火鍋歷史文化
烏拉街古稱「洪泥羅」城,遠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就在此生息。1613年,努爾哈赤率重兵破城,滅烏拉國,憑此地而兵強馬壯,為此後揮師南下,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烏拉街因此被清王朝尊為「龍興之地」。據地方記載,清代12任皇帝,有5位蒞臨過這里。
烏拉街滿族鎮生活習俗和飲食文化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其中滿族傳統火鍋最具代表性。據載:滿族起兵關外時,滿族軍隊曾與元朝軍隊發生過戰爭。軍隊需要吃飯,而時間又很緊迫,就想出一種方法:支起架子,用大鍋或是自己的頭盔放上水,把打來的獵物切成片,放在裡面煮。這種吃法非常方便,不僅節省時間還便於很快投入行軍打仗。這便是滿族火鍋的雛形。到清代中葉,特別是乾隆皇帝酷嗜火鍋,他在位期間,六次南巡一次巡幸烏拉,所到之處,地方官投其所好,爭相以當地火鍋進獻,上行下效,朝野上下食用火鍋成風。後來這種在行軍打仗中被發現的美食逐漸演變成為「前飛(飛禽肉)、後走(走獸肉)、左魚(魚肉)、右蝦(蝦肉)、轉圈撒蔥花」的滿族傳統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