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貴陽三姐糯米飯加盟電話
擴展閱讀
雪芙蓉加盟店好嗎 2025-07-28 06:01:15
安陽快遞加盟費 2025-07-28 05:58:25
辣八香火鍋加盟費多少 2025-07-28 05:33:20

貴陽三姐糯米飯加盟電話

發布時間: 2022-05-17 19:43:01

❶ 想加盟溫州三姐妹糯米飯,有什麼聯系方式嗎

最好開在東山 約好了長期會員卡

❷ 劉三姐是誰

劉三姐是唐朝時候的人,她是壯族傑出的民歌手,被譽為「歌仙」、「歌聖」。
關於劉三姐的傳說很多,有民間口頭流傳的,也有古籍和地方誌所記述的,流傳於廣西宜山、柳州一帶。 傳說劉三姐家裡貧窮,她和哥哥靠打柴和種田養母。三姐聰明美麗,能歌善唱,財主莫懷仁想娶她為妻,遭三姐拒絕,莫懷仁便請來三位能歌的秀才,企圖唱敗三姐。三位秀才撐船來劉三姐的家鄉——廣西宜州,先遇著在河邊洗衣的三姐之「妹」,聽她唱歌已夠歷害,後來,三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大敗而返。莫懷仁於是在民間強行禁歌,但始終禁不住,惱羞成怒的莫懷仁陰謀暗害三姐,三姐巧扮成乞婦來告訴莫仁懷,說三姐又在岩洞里唱歌,並領著他去看。當莫懷仁走進洞口時,三姐用拐杖在洞口邊一敲,洞口立即關閉起來,把他夾死了。後來三姐和一青年又到柳州魚峰山、桂林七星岩去唱歌。最後兩人化作一對黃鶯飛上了天。這個故事優美生動,是建國以後對劉三姐傳說最先整理出來的一篇。

劉三姐的傳說又一說是劉三姐聰明美麗、勤勞、善歌而遠近聞名。她與同村賣柴的歌手李小牛相愛。財主莫懷仁以觸犯禮教之名,把他倆捆綁丟下河裡。李被淹死,三姐漂到柳州,被老漁人救起,並收為義女。後來,劉三姐在柳州唱歌又唱出了名,莫懷仁請來三個歌手與三姐賽歌,大敗而歸。莫惱羞成怒,叫打手把三姐捆綁裝進豬籠,沉入河底。三姐死後,人們在其墳前供祭兩條大鯉魚,祭間墳墓裂開,三姐跳出來騎著一條鯉魚上了天,另一條鯉魚變成了「魚峰山」。

劉三姐生在壯鄉,長於歌海,故能出口成歌。劉三姐歌唱的內容主要是人民的生活、思想和願望。據傳, 劉三姐留下不少歌篇於民間,大體有以下三類:一是同秀才對唱的歌,二是情歌,如《相思曲》、《妹相思》等,三是勞動歌。 劉三姐及其山歌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壯族人民稱她為「歌圩」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有關她的故事傳說,或加工成詩集,或編成劇本搬上舞台,還拍攝了聞名中外的電影《劉三姐》,深得國內外人士的好評。

❸ 三月三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相傳,遠古的壯鄉有個員外生了三個美若天仙的女兒,長女和次女都嫁給了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有名叫麗妹的三女兒還沒有嫁出去。她聰明過人,能詩能歌,心地善良,經常背著家人樂善好施。芳年十八時,盡管追求她的富人官人絡繹不絕,但她都一一回絕,弄得父母傷透了腦筋。

原來麗妹早有了心上人,他是本村貧窮人家的子弟,村民管他叫阿強哥。阿強雖出身貧寒,但心地善良,經常為窮人做好事,無論誰家有什麼農活忙不過來,他總是擠出時間前去幫忙,他家有什麼好吃的,也少不了相親們,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厚愛。

阿強也聰明過人,雖然經文聖書沒讀多少,但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尤其是吟詩唱山歌,能觸景生情,即興而發。麗妹雖然經文聖書比她讀得多,但還拜他為師。阿強見麗妹謙虛好學,總把她當親妹妹看待,經常一起探討詩文,這一年農歷二月下旬,壯鄉舉行山歌比賽,麗妹,阿強哥都報名參賽。

聽他倆的對歌,人人都如痴如醉,流連忘返。結果雙雙都得了頭名金獎。通過這次比賽,麗妹對阿強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尤其對他那聰明絕頂,現編現唱以及樂於助人的品格深感敬佩,於是產生了愛慕之情。

在大家離去後,麗妹有意留了下來,含情脈脈地對阿強吐露了自己的愛意,並發誓說:「如阿強不娶她,她也一輩子不嫁人。」對她的話,啊強十分高興,但又想到自己的身世,難為情地推辭說:「我出身貧寒,恐怕你父母不會同意這門親事的。」

麗妹緊緊抱住他,告訴他:「不會吧,只要你登門求親,他們會同意的。」麗妹追求阿強哥相親們都知道了,他們都說願意為阿強捐獻彩禮,只要員外家人開恩。

一個深更半夜,麗妹跳窗找阿強哥去了,正當他們相互傾吐衷腸之際,員外家丁闖了進來,強行把麗妹抓了回去,麗妹泣不成聲,祈求父母成全她和阿強的這門婚事。說阿強雖家境貧寒,但憑他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一定會有好日子過的。

但固執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她的哀求。痴情的麗妹眼看不能與阿強結為夫妻了,便心灰意冷,萌發了輕生的念頭。到父母都散去入睡後,留下遺書,便懸梁自盡了。門外的丫鬟朦朧中醒來,聽到閨房內有異常,打開門一看,她簡直驚呆了,麗妹已經尋短見了。

她拚命呼救,頓時,員外一家嚎哭起來,他們看著遺書,悔恨不該干涉女兒的婚姻自由,相親們聽到哭聲,知道了麗妹為了反抗父母干涉婚姻自由而憤怒死去,對她深感同情,對員外夫婦極為憤慨。

再說阿強從員外家提親不成,回到家後,茶飯不思,一頭栽倒在床上,父母怎麼叫喚他,就是不坑聲。當麗妹殉情的噩耗傳來,無疑是給阿強重大的精神打擊,他腦子嗡嗡作響,想到生不能結為夫妻,死了再陰間也要結為夫妻。

想到這里,他起身走出了家門,三步並做兩步,走到員外家,「哇」的一聲撲到了麗妹的屍體上,說時遲,那時快,他猛的起身一頭撞到樑柱,也殉情了。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三,相親們見壯鄉的好兒子,好女兒雙雙殉情了,個個悲痛萬分,哽咽著,哭泣著。

有的還以山歌老歌頌他們忠貞不屈的愛情,一唱就是三天三夜,三天後才隆重地為他倆下葬。

為了紀念他倆,每年人們便在三月三這一天,蒸著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為他們掃墓,同時聯歡唱歌,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民族特色

壯族

壯族「三月三」習俗,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1、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

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2、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

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3、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4、打扁擔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

5、對歌談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

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綉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6、打銅鼓

廣西的一些少數民族素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中擊打銅鼓的習慣,這一風俗一直沿襲至今,現在東蘭、天峨等地壯族群眾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等地瑤族群眾過祝著節,南丹瑤族舉行葬禮祭祀,南丹中堡苗族過春節或遇上喜慶時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3)貴陽三姐糯米飯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布依族三月三節日習俗

祭祀社神:「三月三」是布依族人民敬神祈福的日子。「三月三」各家男人上山祭祀山神。

組織人(祭祀)多是布摩(即摩公,摩文化傳承人),活動一開始,先將牛或豬宰殺,這時各家各戶就將預先備好的錢紙多的十幾張,少則五六張拿去沾上牛的鮮血,預備以後拿去掛在田中或地頭,說明此份田土已有人管轄,野鬼不敢侵佔,病蟲諸災不敢入侵,保證糧食豐收。

人們點燃香火和紅燭,石桌上擺著祭品(非有花米飯不可),寨老站於山廟前台階上高喊:「敬祭開始!」台下的村民成階梯狀面對社神,神色凝重,氣氛肅穆,山林寂然無聲。在寨老的帶領下,村民九跪三叩首,寨老祈告山神保佑,宣讀神靈的告誡和村規民約,並征詢大家的意見。

異議統一後,每人在廟前跪下承諾不踐約、遵村規,否則將受到山神的懲罰。三月三祭祀山神、水神、寨神。

祭祀民族英雄:有祭祀傳說中的民族英雄,有古代的英雄如王囊仙、賀連級等人。

掃寨:由摩公組織隊伍把每個農戶家的魔鬼妖邪掃出家裡,把寨子的魔鬼妖邪掃出寨子,保一方平安。

「祭地蠶」:傳說古時有一莊稼漢為避免幼畝遭受蟲害,他在春播時炒包穀花去喂地蠶,結果保住了幼苗。

植樹掛青(掃墓):各家各戶,男主人背著背兜和鐮刀,杠著鋤頭,女主人背著祭品牽著孩子,不辭辛苦地在一個月之內將自己家的祖墳全部上完,並在墳山植樹以示紀念。也有宗族集體到祖墳墓地掛青的情況,大家殺豬宰雞。嫁出去的姑娘要帶著祭祀的物品回娘家參加掛青。

踏青:踏青之俗十分古老,基本上是伴隨掛青掃墓形成的,人們到山野踏青游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把楓樹的枝椏插在房屋的四周。當然踏青絕不僅僅是要談情說愛,更重要的是游戲娛樂。

局促於勞作的人們,此時可以郊原馳騁、山野縱橫了。於是,女孩兒樹上掛起鞦韆,男孩兒空地放起風箏、打水槍。

對歌:對歌之俗也是十分古老,基本上也是伴隨掛青踏青形成的。聚眾暢飲,聯絡感情。青年男女對唱山歌是布依族「三月三」活動的主題。對歌是祭拜完畢後最重要的活動。以唱歌為媒介開展社交活動,通過唱歌來交朋結友,尋求配偶。

傳統體育:對歌期間,除唱山歌外,還有打獵、拋糠包、「耍吉籃」(麒麟舞)、「得漿」(類似陀螺)、鬥牛、斗雞、賽馬、馬杠(類似高蹺)對抗、打竹水槍、下布依棋、盪鞦韆、放風箏等傳統活動。

傳統鄉場上的經濟貿易交流活動:布依族「三月三」節日期間,隨著前來參加的人數增多,隨之就出現了為活動服務的商販,他們滿載商品紛至沓來,大到傢具、小到各種生活用品,還有各民族特有的飾品、食品,貨物應有盡有。

進而發展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資交流和商品交易盛會,促進了布依族地區的經濟貿易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月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布依族「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