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西的長治都有什麼美食
德風麻辣燙.
路州劇院邊上那個阿巴斯烤羊排.
橋北的豬蹄,電烤羊肉串,酸辣粉
和平醫院對面明明飯店的尖椒肉絲.
延慶觀的雞翅,
一中門口的晉南燒餅.
縣前巷的油燒餅.
煤校小食堂的冷盤
百佳門口的油炸羊肉串,
防爆的新疆烤肉.
心緣網吧門口的抿疙斗.
京都的餃子.
天津包子鋪的包子,
煤校土路口的炒涼皮.
小燕飯庄的糖醋裡脊.
以前六中門口的涮牛肚,
新街口的白吉饃,
西街閃家的燴菜,
馬記的炒燴面,
梅輝坡的拼盤,
楊黑蛋丸的湯,
伊香齋的早點.....
寧園的東坡肉
多多的羊肉爆炒麵!
營口小區門口的絕片湯.
金威商城後面的陝西米粉,
電力公司邊的馬記飯店
故南的驢肉甩餅
爐坊小區二子羊雜也,
三建的豆腐腦, 胡辣湯,
省建的鹽嘆,煎餅果子,西街的羊肉面片湯~~~~
二中前門的灌餅,
百佳旁邊的上海物色炸串,
二中後門馬季飯店的燴面,
昌盛一毛錢炸串
省建的早餐
西街的貢盛昌米線
甜水巷的康記肚肺湯和老李驢肉甩餅
淮海吉英酥肉湯
長子門東頭的小碗肉,
紅玫瑰香辣蝦,
長治縣的豬湯
營口小區附近的德雍蒸餃,
梅輝坡小區伊族園的打鹵面
114地質隊的湖南老字型大小米線店的肉沫米線,
114地質隊附近的大拇指湘菜館的平鍋魚,
二中的茶葉蛋,酸辣粉,
糧機瓜子,
糧機類大個混沌
梅輝坡小學拐角出的蕎面灌腸,
清真中寺對面的丁家包子,
煙草公司對面的老二丸子,
最後還有軍民小區十字路口有個雲南米線店..........忒好吃!
㈡ 山西長治什麼最好吃
橋北的豬蹄,電烤羊肉串,酸辣粉, 和平醫院對面明明飯店的尖椒肉絲.延慶觀的雞翅, 一中門口的晉南燒餅. 縣前巷的油燒餅. 煤校小食堂的冷盤, 百佳門口的油炸羊肉串, 防爆的新疆烤肉. 心緣網吧門口的抿個斗. 京都的餃子. 天津包子鋪的包子, 煤校土路口的炒涼皮.小燕飯庄的糖醋裡脊. 以前六中門口的涮牛肚, 新街口的白吉饃, 西街閃家的燴菜,馬記的炒燴面, 梅輝坡的拼盤, 楊黑蛋丸的湯, 伊香齋的早點營口小區門口的絕片湯 金威商城後面的陝西米粉 西街的早點,豆磨油條 飛龍小區巷子 有個買小菜的 那裡的肘子 肝長鋼的河洛湯 多多的羊肉爆炒麵 橋北的豬蹄 衛校門口有一家的炒涼皮 德風的麻辣燙 蔭城豬湯 故南的驢肉甩餅, 長鋼市場的擔擔面, 爐坊小區二子羊雜 淮海小吃街的 麻辣燙 潞安劇院 南面的 襄垣拉麵 三建 的 豆腐腦 胡辣湯 西街 小根雞店 長治醫學院,南區食堂,雞冠面 五中對面的麻辣燙 東街的小學斜對面的豆漿 二中前門的灌餅, 百佳旁邊的上海物色炸串, 二中後門馬季飯店的燴面, 昌盛一毛錢炸串 一中往東約100米,路北過橋米線 縫紉機廠長城購物中心的那個個廊里的陝西炒涼皮雞塊米線 七中後面的麻辣燙 五中門口的豆腐串 一畝園旁邊威斯特冰激凌店 一中東走150米天外天類烤兔 12地質隊黑夜有個賣蔥花兒餅的 西街的貢食昌米線 甜水巷的康記肚肺湯和老李驢肉甩餅 淮海吉英酥肉湯 大慶路京都的3杯雞 紫坊坡上的爆炒麵 惠豐的路上有家武鄉小吃店 這些都是很實惠好吃的小吃,保管你吃了還想吃
㈢ 長治客運站附近有沒有延慶觀炸雞
西站附近整條街都沒有延慶觀炸雞,你要往東走區別的的街去尋找。
㈣ 在長治如何加盟延慶觀炸雞
可以到加盟店直接了解一下了,延慶觀炸雞那麼多家。
㈤ 山西有哪些旅遊景點
古清真寺 竇大夫祠 太山寺 金人台
龍山道教石窟 純陽宮 懸泉寺 多福寺
崇善寺 大佛寺 雙塔寺院 山西省博物館
晉陽湖 傅山書法碑林公園 南十方院 貫中文化城
汾河公園 臨汾 風陵渡 延慶觀
堯廟 普凈寺 媧皇廟 真人祠
龍澍峪旅遊風景區 結義廟 清微觀 五鹿山
帝堯陵 永和關 廣勝寺 大雲寺
老君洞 小西天 台駘廟 皇天後土廟
景明旅遊區 師家溝清代民居 毛澤東舊居 段雲書藝院
藺相如故里 晉國遺址 金代磚墓 蘇三監獄
大同 大同九龍壁 華嚴寺 善化寺
雲岡石窟 應縣木塔 大同火山群 鼓樓
文峰塔 清真寺 許家窯人遺址 青磁窯舊石器遺址
高山細石器遺址 吉家莊新石器遺址 趙武靈王墓 陽高古城漢墓群
白登之戰遺址 麻庄漢墓群 北魏平城遺址 方山遺址
司馬金龍墓 鹿野苑石窟 魯班窯石窟 吳官屯石窟
觀音堂 覺山寺 慈雲寺 圓覺寺磚塔
關帝廟 永安寺 水神堂 府文廟
雲林寺 明長城 栗家墳 平型關戰役遺址
萬人坑 采涼山 五台山 台懷鎮
南禪寺 佛光寺 顯通寺 塔院寺
菩薩頂 圓照寺 黛螺頂 延慶寺
廣濟寺 尊勝寺 碧山寺 萬佛閣
龍泉寺 殊像寺 佛母洞 普化寺
南山寺 慈福寺 岩山寺 秘密寺
羅睺寺 廣宗寺 鎮海寺 靈應寺
洪洞大槐樹 翠岩峰 掛月峰 南台錦綉峰
東台望海峰 北台葉斗峰 靈鷲峰 南茹八路軍總部舊址
梵仙山 棲賢寺 羅目侯寺 集福寺
十方堂 金閣寺 壽寧寺 觀海寺
般若泉 秘魔岩 恆山 懸空寺
果老嶺 霍州 雁塔 磧口
晉中 晉商大院 平遙古城 白塔
雲龍山 大寨村 清虛閣 懿濟聖母廟
左權廟田風景區 兵憲牌坊 福祥寺 石馬寺
太古孔祥熙宅院 石膏山 張壁古堡 介子推廟
天寧寺 貓兒嶺古墓群 光化寺 凈信寺
烏金山 長治 井底風景區 太行山大峽谷
發鳩山 花坡 太行龍洞 嶷神嶺
紫團山 靈空山 黃崖洞 老頂山森林公園
仙堂山 真如寺 觀音堂 法興寺
金燈寺 五鳳樓 城隍廟 寶峰(福)寺
李衛公廟 崇福寺 龍門寺 太岳山森林公園
洪教院 大雲寺 東泰山廟 東岳廟
會仙觀 九天聖母廟 靜樂宮 崇慶寺
仙堂寺 廣志山 磚壁村 玉皇觀
百穀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太岳烈士陵園 閻寨
八路軍總部太行舊址 盤秀山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分水嶺古墓群
原起寺 天台庵 陽泉 百團大戰紀念碑
藏山風景區 石評梅故居 葯林寺 寺平庄溫泉
平定冠山森林公園 娘子關 開河寺 大王廟
固關長城 林里關王廟 水簾洞瀑布 獅照山
南山公園 忻州 萬家寨引黃 汾源 天池
管涔山情人谷 禹王洞 蘆芽山 娘娘灘
偏關老牛灣 楊家祠堂 楊忠武祠 忻口戰役遺址
秀容書院 公孫杵臼墓 貂蟬故里 朱氏牌樓
運城 永樂宮 關帝廟 司馬溫公祠
開元鐵牛與蒲津渡遺址 舜帝陵廟 運城鹽池 王官峪風景游覽區
小浪底 鳳凰谷森林公園 飛雲樓 後土祠秋風樓
五老峰 普救寺 真武廟 關公祖祠
絳州大堂 晉國三公墓 鸛雀樓 河東書院藏書樓
楊貴妃故居 禹王城遺址 晉城 蟒河
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青蓮寺 王蟒嶺 東岳廟
錫崖溝 黃圍靈湫 佛子山 棋子山
小西天 開化寺 定林寺 二仙觀
白雲洞 羊頭山石窟 崇壽寺 鐵佛寺
長平古戰場 崔府君廟 玉皇廟 金峰寺
白求恩模範病室 白雲寺 聖天寺 海會寺
北吉祥寺 聖姑廟 炎帝陵 皇城相府
東峽景區 澗河狩獵區 南吉祥寺 西峽景區
仙翁廟 崇明寺 朔州 應縣木塔
凈土寺 崇福寺 廣武漢墓群 寶寧寺
丹陽漢墓 鵝毛口遺址 梵王寺墓群 清涼山
金沙灘 舊廣武古城 馬邑漢墓群 平魯烈士陵園
平朔漢墓群 平朔旅遊度假村 瑞雲寺 神頭勝景——金龍池
烏龍洞 馬踏飛雁 華嚴寺磚塔 峙峪遺址
蒼頭河 蒼頭河 右玉縣文物館 呂梁
龐泉溝 北武當山 寶豐山 雲夢山
峪道神泉 晉陝峽谷風景區 漢畫像石 白龍廟
白馬仙洞 峰厚崖風景區 鳳山道院 卦山
黑龍廟 劉胡蘭紀念館 南山寺 龐泉溝風景區
山神峪千佛洞 聖母廟 雙塔寺 太符觀
天寧寺 香岩寺 杏花村 玄中寺
㈥ 山西長治有什麼小吃
1,長治楊家丸子湯
確實有之獨特之處,口感不錯,丸子炸的粹實,配上老湯,湯濃味美,養胃祛寒,喝了讓人留戀忘反。地址:「市南街自己打聽」。我於2004年在山西麵食節上見過參展。
2.
長治公盛昌米線
號稱來到上黨不可不吃的一絕,據說很多戀愛中的男孩都帶女友來吃,如果不來這里吃一頓,是不會取得女友芳心的。
米線滑膩,湯味適口,風味獨特,開辟了少數民族新的飲食文化理念。地址:「西街昌盛旁邊」
3.
驢肉甩餅
相傳是潞城名小吃,但以無法實際去考究他的出身地,驢肉有著「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美譽,一張薄薄的黃金餅,卷上嫩炙的驢肉,上面再撒點蔥花,然後捲起來沾上老陳醋吃,實在是一大美味。嚼到嘴裡的感覺是蔥香肉嫩,也是老年人的首選食品。地址:「市內各大夜市有售」。
4.
阿巴斯燒烤羊肉串
朋友聚會,餐飲聊天的好去處,打破了長治西街回民長期獨霸烤串的市場,帶著新疆的異域風情和正宗密制的羊肉串登陸上黨以來,豐富了上黨老百姓的飲食口味,也成為了招待親朋好友的最佳去處。羊肉烤的滑嫩無比,味香骨脆。配上啤酒,真是人間天堂的享受。地址:「路洲劇院旁,冷庫門前。」
5.上黨黃家涼粉
口感清爽,上漿適宜,味道殊錦獨特。小時候記得在廣場和南街都有分店,有的賣,現在不知道搬到哪裡了,要是有知道的朋友說一聲,我還想去吃。形容不是很確切,不過有幾年沒吃過了。
6.
壺關羊湯《並非郭氏羊湯》
去年壺關的朋友公司開業,受邀去慶賀,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去喝了一回正宗的羊湯。何謂正宗,必是有之獨特之處。我們來到了壺關縣縣委旁邊的一個小羊湯店,壺關羊湯和長治西街的復興羊湯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風味,壺關羊湯,老湯濃郁,裡面有羊肉小餃和燉肉,製作考究,味道獨特,讓你喝了第一碗是開胃沁肺,第二碗是味酣體舒,第三碗是大汗淋漓啊。
怪不得很多長治人都開車去壺關喝羊湯啊,這里不無他的道理啊。地址:「壺關縣城裡自己打聽」。
㈦ 山西長治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都有哪些好玩的購物去哪裡
長治市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環境很不錯,最佳宜居城市嘛。經濟發展一般,市區綠化面積比較大。要說玩的,也就是不倒翁、電玩城、酒吧、KTV……沒什麼特別的,如果天氣好的話去南廣場放風箏也不錯哈。長治有很多小吃超好吃的,消費也不高啊,延慶觀炸雞很好吃。購物可以去英雄街,比如嘉匯、天馬、百諾、流行前線、嘟嘟時尚……或者在城隍廟那邊有東南、商廈、金威商城,還有飾品之類的可以去薰衣草、極速飛揚還有漂亮女人等等。
㈧ 請問在太原如何加盟延慶觀炸雞呢有總代嗎電話多少
延慶有嗎 ???????
㈨ 山西臨汾好嗎
臨汾攬勝卧牛城的由來: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卧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卧牛,並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卧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於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卧牛是什麼時候埋入城牆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牆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後,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現在這尊鐵卧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侯馬晉國遺址: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之子燮父改國號為晉。到春秋中葉,晉景公遷都新田(今侯馬)。從此,至戰國早期三家分晉為止,新田就成為晉國政治、經濟、商業、文化的中心。一九六一年,「侯馬晉國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在侯馬市汾、澮兩河交匯處。面積約三十三平方公里。古城已圮,現僅存宮殿台基殘跡。經大規模的鑽探發掘,發現兩組古城遺址,早期有白店古城址,晚期有平望、牛村、台神、馬庄、呈王等古城址。其中牛村古城,位於侯馬市西北,南北長約一千四百米,東西寬約一千二百米。在牛村古城址南有鑄造青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業作坊。鑄銅作坊遺址,面積約三千平方米,出土一百多塊銅錠、鋁錠、鑄銅生產工具及三萬余件陶范。其中能辨認器形的陶范有一千多件,成組配套的有一百多件,用這些范鑄造的青銅禮器有鼎、豆、壺、簋、鑒、敦等,兵器有劍、鏃等,此外尚有車馬飾和虎符。陶范刻有精美的夔龍紋、蟠螭紋、雲雷紋、環帶紋、垂葉紋、人紋、魚紋、首紋等。構圖勻稱新穎,線條流暢細膩。從出土陶范分析,大致要經過選泥、制模、翻范、熔銅、澆鑄和修整這一整套工藝流程。在牛村古城東南有盟誓遺址,面積約三千八百多平方米。遺址中發現四百多坑,坑內埋葬著牛、馬、羊和玉幣等犧牲。其中四十一個坑內出土了約數千件盟書,多數為朱書盟書,少數的為墨書詛辭,書法精美,內容記載了春秋戰國之際晉國各派貴族集團之間的斗爭,由此人們可以看到東周的盟誓禮儀和制度。牛村古城南、澮河南岸的上馬村是墓葬區,面積約五十萬平方米,墓葬密集。其中十三號墓是一座規模較大的長方形堅穴木郭墓,墓內的隨葬品,除銅貝、包金貝一千六百多枚外,共約三百六十多件。其中有大小銅器如鼎、鑒、方壺、簋等一百八十多件,和包金器、玉器、骨器、裝飾品,及編鍾、編磐等。墓中出土兩件銘文相同的徐王庚兒自作鼎,最引人注目。
鐵佛寺:又名大雲寺,位於臨汾市區西南隅。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遭地震毀壞,五十四年(1715)重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築組成。方塔是寺院的精華,六層,一至五層為方形,第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米,系水磨青磚砌成。各層均有琉璃圖案裝飾,共計64塊,內容為佛門傳說故事,引人注目。塔內一層中空,空間較大,內置高六米、直徑五米的生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形神兼備,為唐代原作,故有鐵佛之稱。它反映出盛唐時期平陽冶煉技術水平,對研究我國采礦、冶煉技術有重要價值。
魏村元代戲台:位於臨汾市區西北25公里處的魏村牛王廟內。廟內現存後大殿三間,獻亭、戲台各一座。河東地區是我國北方古代戲曲藝術的搖籃,至今保存著多處古代戲劇壁畫、雕刻和戲劇藝術建築。廟內的元代戲台,重建於元至治元年(1321)。戲台平面近方形,四角立柱各一根,前檐為八棱石柱,寬敞開闊,音響效果較好,對研究我國戲劇藝術和演變有重要價值。廟內獻亭,造型別致,結構精巧,也是一處較為珍貴的古代建築。
2007-12-5 12:11 回復
寧靜致雁
0位粉絲
2樓
龍子祠:位於臨汾城西的姑射山下。寺前泉水涌瀉而出,清澈透明,人稱龍子泉。泉水流量較大,渠道縱橫,灌溉萬頃良田,一派水鄉風光。因泉水澤潤於民,人們建祠祀奉。祠坐北向南,創建於唐,元、明、清各代都有增建修葺。現存山門、過殿、水母殿、康澤王殿等主要建築。祠內還有碑碣11通,對研究當地的水利開發和祠宇沿革有一定價值。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有傳統廟會,四方農商雲集,十分熱鬧。
姑射山仙洞:位於臨汾市區西20公里處的姑射山內。相傳為堯王夫人鹿仙女誕生地,因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莊子的《逍遙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語而出名。有北仙洞、南仙洞兩部分。北洞有興佛寺、雲霧寺、王母閣等;南仙洞有興隆寺、神居洞、碧岩寺、觀音閣和戲台等廟宇寺觀。現存鐵鑄、銅鑄、木雕、泥塑等各種塑像 200多尊。壁畫、碑碣都有一定歷史和藝術價值。仙洞創建於唐武德年間,歷代曾修葺擴建,現有建築40餘處,共有房屋廟堂 120多間,石窟洞70多孔。亭、台、摟、閣,大小殿宇,多數依山背洞,靠崖面溝,就勢構築。奇峰異洞,蒼松翠柏,青山環抱。其間一條數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對峙。春、夏、秋季鳥語花香,清涼幽靜,到此頗有置身「仙境」之感。
平陽鼓樓:坐落在臨汾市區中心,大約始建於北宋年間,金、元、明、清皆重修過,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點。樓的平面呈正方形,四邊各40米,面積1600平方米,通高40.5米。四面沒迴廊。基座全用青磚砌築,座高八米,南北東西有高寬各五米的券門。四個券門橫額分別題刻「北達幽並」、「南抵秦蜀」、「東臨雷霍」、「西控河汾」。樓體穩重厚實,結構得體。上做二層三檐十字歇山頂樓閣,建築獨特,高大雄偉。古人稱之為「拔地千尋,依雲逼日」。可惜這樣一座重要的古建築,於1948年毀於戰火。1983年,臨汾市人民政府成立修復鼓樓委員會,倡議全市人民集資捐款修復鼓樓。1984年開工,1986年恢復原貌。
丁村遺址:位於襄汾縣城郊四公里處,遺址出土人牙和人骨化石,以及20多種哺乳動物化石和2000多件舊石器。石器屬石片器系統,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
牛王廟戲台:在山西臨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廟內。戲台建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重建,明、清曾予修補。廟內現存廊廡、獻亭、正殿、垛殿等。正殿供三王(牛王、馬王、葯王),塑像俱存。戲台為木構亭式舞台,平面方形,單檐歇山式屋頂,前面及兩側前部敞朗,作為台口。背面及兩側後部築以牆壁,還保留著宋金樂亭古制。台上無前後場之分,前檐用石柱兩根,正面雕牡丹及化生重子,柱側刻創建與重修年代。台上樑架迭構,額枋、蘭普、斗拱,上下三層,形如龐大疏朗的藻井,簡練精巧。戲台古稱舞亭或舞樓,宋、金時晉南一帶已有,元代相當普遍,但保存至今者較少。此台為研究元雜劇在山西一帶發展歷史和金元時期戲台建造規制的重要資料。
坤柔聖母廟:在山西吉縣城東北八公里謝悉村土垣上。四周山巒環繞,視野廣闊,廟址居高臨下。始建於宋天聖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現存坤柔聖母殿為元代遺構。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工屋頂,結構之奇巧,為我國古代建築中少見。
掛甲山石刻:在山西吉縣城南里許掛甲山。此地背依錦屏山,面臨清水河,楊柳夾岸,拱橋如虹,景色優美。據縣志記載,唐尉遲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錦屏山掛甲,更名掛甲山,也有傳說唐太宗與秦瓊奔赴長安,曾掛甲山巔,故名。隋開皇三年(公元 583)大山腳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區,每區二至三龕,龕為火焰式,龕內多為一佛二菩薩,佛座為覆蓮瓣束腰須彌狀,菩薩脅侍兩側,其中卧佛一龕,右手托腮,左膝微曲,造型生動,神態自如。雕造手法為剔地突起與線雕相結合,與其他石窟中圓雕比較,別具一格。
董氏磚雕墓:在山西侯馬市西北郊基建工地發現,1959年和1969年,分別遷於山西考古研究所候馬工作站院內。墓主人一名董海,一名董明,先後於金明昌七年(1196年)和大安二年(1210年)埋葬。均為仿木構磚雕墓,平面皆方形。董海墓為前後兩室,系我國北方地區傳統的四合院形制。結構復雜,比例適當,磨磚對縫,手法嚴謹,墓室內壁雕刻有翎毛花卉,八仙人物,戲劇故事以及飛馬、奔鹿、走獅等動物,琳琅滿目,華麗似錦,具有很高的建築與雕刻藝術價值。董明墓的北壁,砌有一座小戲台及生、末、凈、旦、丑五個戲俑,生動活潑,維妙維肖,是我國早期戲劇表演藝術的再現,為研究宋金戲劇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007-12-5 12:11 回復
寧靜致雁
0位粉絲
3樓
千佛崖:在山西霍縣城南7.5公里的郭庄村山腰。山巒聳峙,山花爛漫,摩崖造像隱現其間。始刻於唐代,宋、元時屢有造鑿,直至明正德五年(1501年)始結束。本尊大佛高約八米,下部刻有唐貞觀以及天寶五年(公元 746年)、長慶二年( 822年)等題記。千手千眼觀音像高度約二米,為元代所造。其餘小佛多為三軀一組(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單佛一龕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動,極富民間特色。
霍州雁塔:在山西霍縣城南二公里的塬上。塔上雁巢甚多,故名。寺依塔名,亦稱雁塔寺,僅存遺址。雁塔創建年代不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塔高16米,呈八角形,五級,密檐式,空心,塔身層層向內收分,檐下磚雕斗八十八攢,比例和諧,鐫刻精緻,挺拔高聳,造型秀美。登臨源上,仰觀古塔,遠覽山川風光,樂趣無窮。
霍州鼓樓:在山西霍縣城內中心。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建,清代重修,台基高峙,用青石、青磚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貫通。上築木構樓閣兩層,面寬進深谷五間,二層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頂。四周圍廊雕刻有花卉、禽獸等圖案。瓦頂安裝有二十八宿琉璃造構和三彩琉璃脊獸。鼓樓總高29米,登樓眺望,山川風光,霍縣城景,盡收眼簾。
普凈寺:在山西襄汾縣城西南30公里史壁村。規模敞朗,建築巍峨。創建年代不詳,現存為元、明遺物。山門三間,天王殿五間,懸山式。菩薩殿依柱築有扇面牆一道,牆前為觀音菩薩和善財童子,豐潤嫻雅,兩隅十八羅漢各具神態。牆後地藏、道敏、冥公端莊肅穆,十殿閻君凝神對坐於兩側。最後為大雄殿,五開間六架椽,結架純系元構。龕內塑釋迦、文殊、普賢華嚴三聖,其中二菩薩身式修長,衣飾合體,面形上方下圓,神態境靜慈祥,塑工頗為精巧。
千佛洞:俗名佛洞廟。在山西鄉寧縣城東五公里營里村懸岩上,呂梁山南端。山上樹木茂密,花香撲鼻,在叢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長寬高各20米,體積近 800立方米,佛洞即開鑿於巨石之腰。洞高3.1米,黨深各4.5米,四壁滿雕神龕及佛像,刀法簡練,姿態莊重,局部後代繪有壁畫,內容為佛傳故事,窟頂雕出藻井圖案,按其造像風格,應是隋唐作品。洞前宇兩進院落為明清建築,有山門、廂房、配殿、獻殿等,巨石位居最後,千佛洞由成為寺後佛堂。寺宇規模不大,布局嚴謹,殿堂結構簡潔,形制典雅,與四周山石樹木相互輝映,頗富雅趣。寺內石碑,載信徒禮佛盛況及寺宇重修經過。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省襄汾縣境內。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廟中。寺宇早毀,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煉。造鑿於魏、北齊、隋、唐四代,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二米左右。內容主要是佛、菩薩、弟子、脅侍、天王、供養人等等。佛像肅穆端莊,菩薩秀麗嫻靜,弟子恭順,供養人虔誠。唐碑中還雕有屋形龕一間,內置卧佛一軀。時代不同,工藝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層,高二米,每層雕有塔檐,塔頂設有塔剎,塔身收剎甚急,各層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龕一區,總體輪廓與西安大雁塔近似,鏤刻精湛,是我國唐代石雕藝術中的佳品。今存襄汾縣博物館。
天下奇觀—黃河壺口瀑布:由山西省吉縣城西行23公里,即可看到水勢洶涌、濤聲震天、景色壯麗的黃河奇觀———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是我國第二大瀑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佳句,勾畫出了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千百年來,這里遊人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來,驟然歸於二三十米的「龍槽」,傾注如壺口,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書·禹貢》曰「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壺口即因此而得名。
壺口瀑布,落差約30米,寬度最大時可達千餘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滾滾洪流,到這里急速收斂,注入深潭,聲似雷鳴,數公里外可聞;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騰騰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雲之勢!每每夏秋之季,彩虹貫於晴空,分外秀麗。其聲、其勢、其景,壯、秀、奇,使人不能不為之陶醉。
2007-12-5 12:11 回復
寧靜致雁
0位粉絲
5樓
華夏第一洞房:姑射仙洞是山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級名勝風景區之一,仁壽『臨汾市兩華里的姑射山中。上六時代.應附就是仙人養真之地。據碑柬記載,黃帝曾在這里訪問過勞成子;莊周的《逍遙游)}對這里仙姑神人有奇異的描述,民間「洞房花燭夜」的傳說更是引人入勝。
中國華門:中國華門也稱華夏文明之門,象徵堯帝開啟中華文明之門,它集歷史紀念和瀏覽觀光於一體,為當增加了一處高品位的文化景觀。
丁村民居與丁村民俗博物館:丁村至今比較完整地保存著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至清咸豐年間所建的各式院落20餘處,33座明清時代的民房庭院,反映出明、清時代北方農村的村莊格局。分北、中、南三個建築群。多數院落坐北朝南,明代的院門多在東南角。院落大都建有正堂、過廳、門樓、廂房,均為磚石木質結構。建築構件上有人物、花卉、飛禽、走獸、古典戲曲、歷史故事等木雕、磚石雕圖案,是我國明、清民居建築中的佳作。
堯廟:在山西臨汾市南4公里。相傳陶堯建都平陽(今臨汾縣) ,有功於民,後人為祭祀堯王所建。始建於晉,歷經重修,現存為清代遺物。規模雄偉,布局疏朗,前有山門,碑列兩側,內有五鳳 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堯王與四大臣宰被喻為五鳳。 「一鳳升天,四鳳共鳴」,五鳳樓因此得名。堯井傳為堯王所掘,為記其菌,上築井亭一座。廣運殿面寬九間,進深六間, 重檐歇山頂, 高達27米,形制宏偉壯麗,殿周有廊環峙,柱礎雕刻精, 殿內金柱肥碩,直通上層檐下,雄健的礎石上雕雲龍盤繞,蜿蜒自如。龕內塑有堯王像及侍者。廟內存有碑十餘通, 載陶堯功績及廟宇建造經過。廟東北40公里築有堯陵, 廟南3公里存有「茅茨土階」石刻。
觀音閣:原名「興源寺」,位於汾西縣城北10公里的李安庄村,始建於唐代,現存均為明清建築。觀音閣依山勢而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各有***。前院正面「寶閣」,正塑觀音,端坐蓮台。閣樓結構嚴謹、古樸、渾厚,造形美觀,玲瓏別致。中院磚窯3孔,兩窯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窯龍泉水順石灰岩層嘩嘩流出,清澈甘甜,能治百病。
堯陵:在堯廟東北30公里處的郭村與澇河之間,陵丘為純凈黃土築成,高50米,環周80米,陵上松柏蒼翠,周圍土崖環峙,澇河水經陵前南流。遠眺如一高聳丘巒,十分壯觀。
陶唐峪:陶唐峪位於霍州市東南20公里處的霍山南部,游覽面積約40平方公里,史稱陶唐谷。因堯帝避暑而得名(帝堯,姓伊祁,名放勛,傳說他曾先後受封於陶地和唐地,故號陶唐氏,堯是他的謚號,是我國古代的三皇五帝之一,推斷其活動年代約在距今四千年以前的原始社會末期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階段。堯在建都平陽後立行宮於霍州。)
延慶觀:在古縣城東北屏風山上。該觀創建於宋宣和二年(1120),竣工於遼延慶初年(1124),故名延慶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