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米高梅公司為什麼會破產
作為曾經的美國最大電影公司,米高梅在其鼎盛時期每年可生產多達40到50部影片。即使是面對二戰期間萎靡不振的電影市場,米高梅亦曾獨辟蹊徑,開創了好萊塢歌舞片這一細分市場,名噪一時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雨中曲》等經典影片便出自該公司。
但是二戰之後,電視的興起給電影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各家電影公司都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堅持「大片主義」的米高梅在隨後的10餘年裡連年虧損,資本運作屢屢失敗,影片產量不斷下降,再加上傳統保守的製片模式、人才的流失、轉型的不及時,導致米高梅債台高築,走上了一蹶不振的衰敗之路。
米高梅錯過了好萊塢轉型期
米高梅曾經是好萊塢最賺錢的電影公司,但隨著美國電影產業的改革,從上世紀 70年代開始,米高梅不再盈利,它不再依靠拍電影來賺錢,而是反復被收購。
尤其當進入21世紀後,米高梅不論在對待新技術的態度上,還是選片的口味上,其風格都顯得因循守舊,難敵皮克斯、夢工廠製作的高科技電影。尤其去年《阿凡達》帶起3D旋風,好萊塢各大公司紛紛試水,米高梅不為所動,堅持投資1億美元拍攝了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騎劫地下鐵》,本土票房只有6500萬美元,離收回成本還差很遠。此外,米高梅的搖錢樹「007」系列也一直在走下坡路。顯然,暮年的雄獅已不是主流電影消費群——年輕觀眾的那盤菜。
電影業內人士認為,從上世紀80年代起,華納兄弟、20世紀福克斯等競爭對手慢慢佔領了多元化題材的市場,重視覺效果的商業大片成為好萊塢的趨勢。而同一時期,一直處於「顛沛流離」狀態的米高梅,無論從電影技術還是藝術上,都錯過了好萊塢的轉型期。
實際上,米高梅曾經進行了一系列自救行為,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2005年,索尼公司以48億美元收購米高梅,被看成是一種轉機,但5年來卻沒有任何起色,單純的資金注入無法改變米高梅老舊的運作模式,最終仍然無力回天。
2009年11月,米高梅開始尋求出售之後,已陸續有華納、望遠鏡、獅門、印度財團等多家電影公司與其接觸,米高梅對幾家公司提出的收購價格並不滿意。其中,印度企業集團Sahara India Pairwar曾開出20億美元的收購價,但最終遭到米高梅主要債權人的拒絕。
與此同時,米高梅不斷向債主電話「求饒」,希望他們能將公司債務的利息支付時間拖延到明年2月,否則公司的資金鏈就會嚴重斷裂。而且,為獲得足夠時間,這家曾經的巨頭不惜豁出臉面,先後7次申請延期償貸。
今年10月29日,米高梅以購買拉斯維加斯大道城市中心全部所有權為由,試圖融資18億美元,但不想在短短5日之後,該集團就不得不宣布破產。
Ⅱ 聯美公司的米高梅(中國)影業
米高梅(中國)影業全稱為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作為美國米高梅影業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集影片投資發行、影院規劃建設、影院運營管理於一身,整合了電影全產業鏈的影業公司。這里集結了一大批國內外頂點的影視製作、運營管理、策劃營銷人才,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影院建設等完整的生產體系,是中國電影產業邁向國際化的一張名片。
米高梅一方面將美國先進的影院商業模式成功引入國內,成為中國影院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另一方面,也將眾多國內優秀電影大片,輸出到美國,架起了一座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梁,被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之為是「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米高梅影業進入中國以來,得到了CNN、BBC、《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時代周刊》、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數十家國際國內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並成功入選了由《新經濟時報》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新聞事件」之一。並被國家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列為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之一。
此外,米高梅還與中影集團、光線影業的國內多家知名電影公司和專業機構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以新型商業影院投資為主營業務的股權私募基金投資公司。公司計劃三年內在國內建設加盟、直營和聯營影院500家以上,影院銀幕不少於1600塊、影院座位不少於10萬個,公司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爭取三年內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Ⅲ 金逸影城和米高梅影院的加盟條件有那些
要有場地啊,然後要有錢啊,後面建電影院就找專家建就是了。
Ⅳ 請問做那個電影院加盟的米高梅影業小李,到底是不是妹子
1、很難否定米高梅小李到底是不是女的,此話題關注並沒太大研究意義。
最有效解決方法:建議到他們公司去看看或電話咨詢他們工作人員,即可知曉。
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寶安大道華豐國際大廈一樓
2、如想關注米高梅品牌。由此移步至網路做詳細的了解品牌背景:http://ke..com/link?url=s-DBc0OEus5-J2U3O0n9GEmNbX9qkVtcLQxq7ArVr-3USwHXxJI147Cd3kihaIhx_
3、米高梅影業公司視頻詳細介紹:
Ⅳ 想加盟米高梅,可以聯系下嗎
米蓋梅是外國的品牌,在目前還沒有在中國提供加盟商的。
Ⅵ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米高梅與中國
1929年,原開在戈登路(今江寧路)的兼營舞廳的「大華飯店」歇業,被譽為「貴族區」 的上海西區,沒有一個與「貴族區」相適應的娛樂場。 1932年,購靜安寺地營建Paramount Hall,並以諧音取名「百樂門」。
該娛樂場由楊錫鏐建築師設計,號稱「東方第一樂府」。建築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車鋼板支托,跳舞時會產生晃動的感覺;大舞池周圍有可以隨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習舞,也可供人幽會;兩層舞廳全部啟用,可供千人同時跳舞,室內還裝有冷暖空調,陳設豪華。三樓為旅館,頂層裝有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玻璃鋼塔,當舞客准備離場時,可以由服務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車牌號或其他代號,車夫可以從遠處看到,而將汽車開到舞廳門口。
該娛樂場建成後,一度租給某法國人經營。由於出租合同規定,「百樂門」老闆根據客人人數抽成,這位法國人即規定舞客一律自帶舞伴,而收費極為昂貴,這使「百樂門」蒙受極大的損失。不久,「百樂門」辭退該法國人,重新易人經營,並向社會招聘舞女。當時,舞女的月收入高達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職員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位叫陳曼麗的舞女,因拒絕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人派人槍殺在舞廳內。1954年,由於「百樂門」虧空嚴重,而由政府有關部門接管。原舞廳主建築改為紅都戲院,其他附屬建築則改建為商場。後改為紅都電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門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坍,壓死行人一名,曾被責令停止營業,進行大修。今址為愚園路218號。
2012年,米高梅影業看到中國影業巨大的成長性,決定在深圳組建合資公司,開拓以中國大陸為主的亞洲市場,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就這樣孕育而生。
此前,米高梅酒店集團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在澳門設立澳門米高梅酒店集團,迄今已在上海、杭州、武漢、大連等城市開設了近10家超五星級酒店。
米高梅(中國)影業全稱為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作為美國米高梅影業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集影片投資發行、影院規劃建設、影院運營管理於一身,整合了電影全產業鏈的影業公司。這里集結了一大批國內外頂點的影視製作、運營管理、策劃營銷人才,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影院建設等完整的生產體系,是中國電影產業邁向國際化的一張名片。
米高梅一方面將美國先進的影院商業模式成功引入國內,成為中國影院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另一方面,也將眾多國內優秀電影大片,輸出到美國,架起了一座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梁,被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之為是「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米高梅影業進入中國以來,得到了CNN、BBC、《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時代周刊》、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數十家國際國內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並成功入選了由《新經濟時報》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新聞事件」之一。並被國家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列為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之一。
此外,米高梅還與中影集團、光線影業的國內多家知名電影公司和專業機構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以新型商業影院投資為主營業務的股權私募基金投資公司。公司計劃三年內在國內建設加盟、直營和聯營影院500家以上,影院銀幕不少於1600塊、影院座位不少於10萬個,公司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爭取三年內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Ⅶ 米高梅公司的詳情
1922年馬庫斯·洛、塞繆爾·戈德溫和路易斯·B·邁耶於美國共同創辦米特羅公司,當時稱Loew氏公司。 19 米高梅(15張)23年,美國電影業出現危機,當時的米特羅電影製片公司出現嚴重虧損。老闆馬爾科斯·洛夫不但沒有後退,反而張開大口又買下了同樣瀕於破產的高德溫電影製片公司。至此,米高梅公司有了「米」和「高」。然而,僅靠這一賭注遠遠不夠,洛夫所缺的是—個得力的經營者。後來,他在眾多可選擇的對象中挑選了路易斯·梅耶—— 一個好萊塢小電影製片公司的老闆,經過數日長談,梅耶同意加盟。 1924年4月24日,世界電影史上的最大奇跡——米高梅(米特羅——高德溫——梅耶的簡稱)電影公司宣告成立,並從此開始製造出一系列神話。 編輯本段輝煌 公司成立後,梅耶成為總經理,開始施展他的卓越才華,將米高梅締造成電影界的巨無霸,他自己也成了整個好萊塢的帝王。 經典巨片 1929年,為順應有聲電影的歷史潮流,米高梅斥資35萬美元?當時是天文數字 拍攝歌舞片《百老匯的旋律》,影片場面布景之華麗、歌舞設計之新穎、聲音運用之自如,將電影推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影片上映後轟動一時,順理成章地摘取了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192 5年,梅耶施出大手筆——推出前無古人的歷史巨片《賓虛》,影片雖然耗費了公司大量金錢,但同時創造了史無前例的票房記錄,也為米高梅公司贏得了巨大聲譽。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之前,在梅耶的精心打理下,米高梅一直是好萊塢最大、最有影響的集製片、發行、放映於一身的電影公司,它的雄師標志甚至成了美國的象徵。 巨星雲集 克拉克·蓋博、斯賓塞·屈塞、加里·格蘭特、瓊·克勞馥、凱瑟琳·赫本、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等人都服務於此。前二十屆奧斯卡共產生了40位影帝和影後,其中11位是在米高梅推出的影片中獲得的,而當時好萊塢有八大製片公司。這11位影帝影後中包括斯賓塞·屈塞、羅伯特·多納特、加里·格蘭特和凱瑟琳·赫本、諾瑪·希拉、葛麗亞·嘉遜、費雯麗·哈利、英格麗·褒曼等超級巨星。 凱瑟琳·赫本 佳片不斷 這一時期,米高梅佳片迭出,像《百老匯的旋律》第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飯店》 ,第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叛艦喋血記》,第八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歌舞大王奇格菲》,第九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野仙蹤》《魂斷藍橋》《費城故事》《亂世佳人》,第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化身博士》《忠勇之家》,第十五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煤氣燈下》等等,都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 編輯本段中興與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米高梅公司連連受到打擊,其中三件事是致命的。 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 米高梅曾經獲得的奧斯卡獎杯 根據反托拉斯法作出判決,判定大公司非法壟斷。這一判決要求製作公司只管製片,放棄發行和電影院業務的經營。這就給像米高梅這樣集製作、發行和放映於一身的大公司致命一擊,它的主要財源被切斷了。 第二個打擊來自電視業。二戰後,電視開始大量進入家庭,到五十年代,電影觀眾比四十年代少了一半,到1957年,米高梅持續了30年盈利的局面被打破。 第三個打擊就是梅耶的離去。梅耶是米高梅的最大功臣,他的電影主張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娛樂大眾,對於電視的發展也束手無策,公司董事會對他的懷疑卻與日俱增。到五十年代初,他與自己的助手道爾·夏里的矛盾越來越大,最終董事會留下了夏里而讓梅耶走人。1951年,梅耶這位一度是好萊塢最有權勢的人被迫離開米高梅。 由於電視的壓迫,米高梅開始在寬銀幕、大製作上下工夫。1959年,他們精心准備了數年之久的新版《賓虛》火爆登場。這部影片耗資1500萬美元,創當時電影攝制花銷的最高記錄。這部影片還獲得了11項奧斯卡,這一記錄至今沒被打破。影片上映後,觀眾又被從電視機前拉回到電影院,米高梅也迎來了短暫的中興。 然而,大製作只能偶爾為之,在隨後的10年裡。米高梅雖有《西北偏北》、《青樓艷妓》、《洛麗塔》、《日瓦格醫生》等佳作,但仍連年虧損。 編輯本段不完美的結局 由於連年虧損,1970年,米高梅被美國賭業大亨柯克·克爾科里恩買下。克爾科里恩是拉斯維加斯賭王,熱衷於賭場和賓館業,因此,米高梅與電影業越來越遠。此後,克爾科里恩兩次將米高梅轉賣,又兩次買回,使米高梅飽經磨難。 這其間,米高梅有過—次小小的轉機,那是1981年,公司吞並了另一個不景氣的大製片公司美國聯合藝術家影片公司,這個公司曾拍出過《原野百合花》、《西區故事》、《桃色公寓》,《飛越瘋人院》、《畢業生》、《洛奇》等優秀影片,並擁有007的品牌。然而當年兩家公司聯合起來的電影市場份額僅占可憐的6%。 由於沒有任何有線電視頻道、電視網路或寬頻網路,沒有傳媒集團做後盾,像米高梅這樣的獨立製片公司自然處處受制於人。 2001年,米高梅靠《漢尼拔》、《律政俏佳人》的業績得到4個多億的票房收入,公司推出的其他影片則都不盈利。2002年,公司斥巨資投拍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米高梅再次進入被拍賣行列。 2005年4月8日,索尼公司以近50億美元的價格將米高梅買下,從此,好萊塢八大公司中的最後一個獨立製片公司消失了。如今,米高梅與哥倫比亞公司同屬索尼旗下,開始了新的征程。然而,它擁有的170座奧斯卡金像(數量為好萊塢八大製片公司之首)卻仍在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 編輯本段宣布破產 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於2010年11月3日早晨宣布破產。 此前,億萬富翁和著名企業投資家卡爾·伊坎曾購買了米高梅20%的債務,並且致力於推動該公司與自己控股的獅門影業公司合並。近日,米高梅債權人與伊坎達成協議,伊坎放棄了合並計劃,同意由其實施預組破產方案。 預計米高梅會在一兩個月內脫離破產保護,屆時將由望遠鏡娛樂公司的共同創始人加里·巴伯和羅傑·伯恩鮑姆擔任米高梅聯合首席執行長。 米高梅10月29日宣布,在持有該公司近40億美元債務的債權人中,至少約三分之二的債權人和逾半數的個人債權人投票批准該預組破產計劃,贊成票數已滿足法庭批准破產重組計劃所需的最低票數,重組存在的票數障礙已基本掃清。 米高梅是好萊塢一家有著86年輝煌歷史老牌電影公司,推出過包括《亂世佳人》在內的一大批經典影片,並先後200次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儀式上折桂。近年來,由於一直沒有推出成功的影片,加上積欠了40億美元的債務,米高梅的前景十分慘淡。 [1] 米高梅與望遠鏡合並 本周一,(2010年12月20日)米高梅電影公司(MGM)與望遠鏡電影公司(Spyglass)正式合並,憑借五億美元的融資,米高梅告別破產,重組正式生效。至此,擁有著007、亂世佳人、洛奇、機械戰警和霍比特人的米高梅開始了新的征程。 望遠鏡公司的創始人羅傑·伯恩鮑姆和蓋里·巴伯將共同擔任米高梅的主席和CEO,他們將擁有新米高梅公司1%的股份,並且繼續擁有望遠鏡公司但不再負責具體的運營工作。原米高梅的CEO斯蒂芬·庫伯,如預期中的一樣,已經離開了他工作過16個月的崗位。 根據新重組方案,新投資人、億萬富翁卡爾·伊坎(也是獅門影業的金主,曾試圖讓米高梅與獅門合並)將以入股的方式幫助米高梅償還大約50億美元的債務和利息。作為交換,原米高梅的債權人將會在重組後的米高梅公司獲得95%的股份。 羅傑·伯恩鮑姆和蓋里·巴伯在聲明中表示:「從今天開始,米高梅將是一個更強大,更有競爭力的公司,我們和堅實的金融基礎和光明的未來在一起!」
Ⅷ 聯美的米高梅(中國)影業
米高梅(中國)影業全稱為深圳市米高梅影業有限公司。作為美國米高梅影業集團在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集影片投資發行、影院規劃建設、影院運營管理於一身,整合了電影全產業鏈的影業公司。這里集結了一大批國內外頂點的影視製作、運營管理、策劃營銷人才,實現了從編劇、導演、製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影院建設等完整的生產體系,是中國電影產業邁向國際化的一張名片。
米高梅一方面將美國先進的影院商業模式成功引入國內,成為中國影院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另一方面,也將眾多國內優秀電影大片,輸出到美國,架起了一座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梁,被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之為是「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
米高梅影業進入中國以來,得到了CNN、BBC、《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時報》、《巴爾的摩太陽報》、《時代周刊》、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等數十家國際國內知名媒體的廣泛關注,並成功入選了由《新經濟時報》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文化產業十大新聞事件」之一。並被國家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五部委列為201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之一。
此外,米高梅還與中影集團、光線影業的國內多家知名電影公司和專業機構合作,在國內首次推出以新型商業影院投資為主營業務的股權私募基金投資公司。公司計劃三年內在國內建設加盟、直營和聯營影院500家以上,影院銀幕不少於1600塊、影院座位不少於10萬個,公司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爭取三年內在香港、新加坡、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
Ⅸ 米高梅影業是做電影院加盟的嗎
是加盟,然後還是好像不要加盟費用的。
Ⅹ 米高梅影業影院加盟加盟條件
電影院加盟參考條件:
1、經當地工商部門注冊,有法人代表資質,並且擁有當地電影主管部門頒發的電影放映許可證。
其次就是按照國家電影行業相關法規政策,遵紀守法,規范經營,加強行業自律,嚴格遵守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的相關規定,使用計算機售票和上傳票房數。
2、要及時的足額上繳國家電影專項資金,電腦列印票和備用票是數字電影放映的唯一合法票據,承認與合作公司作為投資、經營、管理數字放映設備的唯一合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