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子的結構
原子里剩餘的地方干什麼用呢? 是空間,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其它物質。
有什麼讓原子支稱起來,它會不會象細胞膜那樣也有外殼?
沒有外殼。原子對其它物體的作用是通過多種復雜的力和場的作用完成的。
2. 保羅狄拉克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嗎
沒有。
保羅-狄拉克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家。
保羅·狄拉克(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並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曾經主持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並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度過他人生的最後十四個年頭。他給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並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
到1931年接手指導了福勒的學生錢德拉塞卡,以及1935到1936年因為馬克斯·玻恩離開劍橋去了愛丁堡而收了兩個原先玻恩指導的學生。一生之中,狄拉克所指導的學生不到十二人(大部分在1940、50年代)。
戰爭期間,狄拉克投入研發同位素分離法以取得鈾235。這在原子能的應用上是極關鍵的技術。他與彼得·卡皮查嘗試開發用離心機將氣體混合物分離的方法,但其實驗後來因卡皮查受困俄國而停擺。
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定諤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爾溫·薛定諤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3. 歐度的騎士風采
禮服,是馬術盛裝最為重要的紳士著裝。歐度(OUHTEU)品牌創立初期,OUHTEU Polo Club(歐度馬會俱 樂部)僅提供馬術比賽及社交禮儀的相關服裝和配飾品。作為騎士精神的服裝文化倡導者,至今保留著以優質的原料和精緻的手工工藝來繼承其產品的傳統。
歐度(OUHTEU)深究紳士風范,並隨著時光的推移,緊密的更新和變化。如今歐度(OUHTEU)品牌產品仍保留著OUHTEU Polo Club(歐度馬會俱樂部)時期創新商務男裝的設計思路,以都市商務休閑風格為主,被不斷賦預了更多的時尚色彩。通過經典款式細節的勾勒和延伸,歐度(OUHTEU)品牌正不斷成為男裝「新一代商務風尚標」的代表,並順應著「年輕化」這個大趨勢向時尚邁進。其經典懷舊的店鋪環境設計風格將粗線條的厚重感均衡展現,彰顯傳統奢華之美。 尼渤(NIBOUL),一個堅持以「旅行日記」采擷靈感的男性服飾品牌,不斷體驗和追尋新事物,自由地探索世界,發現著每一座城市的美,傳達著時尚新銳貴族自由、勇敢、敏銳和創新的穿著和生活態度。
尼渤(NIBOUL)旅行的足跡在從未間斷,其足跡遍及五大洲,到過比利時、荷蘭、巴厘島、新加坡、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法國、瑞士、希臘、南非、澳大利亞、日本、泰國等地,每一次旅程,尼渤(NIBOUL)都會把當地的風景、人文、生活氣息一一收藏,通過每一季的時裝雜志、終端的陳列展示出來,店內還會贈送給消費者最具旅遊地特色的禮品,分享異國獨特的風情。
而尼渤(NIBOUL)的設計師團隊,則成為了「旅行日記」的時尚解讀者與傳播者。OUHTEU(國際)集團多次組織加盟商和優秀設計師出國旅遊考察,足跡遍及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國家。將旅行時采擷的靈感運用到品牌設計理念中,獲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
尼渤(NIBOUL)品牌是時尚的靈魂和未來。它將美學融入專業知識,成就了神奇的觸感體驗,其產品風格與國際一線設計同步,針對時尚品需求甚高的人群,打造時下最為流行的著裝方式,成為上流新銳貴族趨之若鶩的時尚追求。其對細節的渴求柔化了線條形式,以「鷹士精神」的角度傳達出舒緩、悅動、自由的品牌精神,將產品設計理念解讀為舒適愉悅、時尚修身的形體感覺。19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上,年輕的擊劍選手GIULIO GAUDIN第一次代表義大利站在了奧運會場上。在最後一輪比賽中,義大利隊因抗議裁判不公正的判罰,退出了比賽,年輕的GIULIO GAUDIN在巴黎也未能獲得獎牌。 18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起源地——佛羅倫薩,為歐洲最著名的藝術文化中心,以高級服裝和皮革馳名全歐。就在這座城市有一位年僅16歲的貴族公子,昆狄-布萊克(Quidni Blake)擺脫了家庭的束縛,開始雲游四方。就在遠離佛羅倫薩的一座城市——義大利南部的雷焦卡拉布里亞(Reggio di Calabria),這座單以成衣定製的城市,他得到了裁縫湯姆斯-保羅(Thomas Paul)給予的工作機會,開始著手學習服裝設計,不斷吸取成衣設計的理論和實踐技巧。在工作的12年裡,昆狄-布萊克 (Quidni Blake)將自己所有的作品運用刺綉、配飾品裝飾等工藝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心懷遠大抱負的昆狄-布萊克(Quidni Blake),在日後的15年先後去到義大利米蘭、法國巴黎學習服裝工藝,並受邀為眾多宮廷貴族設計華服,備受推崇和贊美。
如今除服裝外,昆狄(QUIDNI)產品開始革新,已滲透到了皮鞋、箱包、乃至男士搭配所需的各種配飾品。其獨有的設計風格在時裝界延續著叱吒風雲的神話,到後人對昆狄(QUIDNI)品牌風格的發揚傳承。
昆狄(QUIDNI)品牌,以「優雅時尚」為設計靈魂。針對35至45歲的中高端消費人群,以高貴時尚的服裝設計風格,通過巧妙的搭配美學,滿足富有文化內涵的都市知性貴族商務及休閑的全系高品質穿衣需求和多元化時尚搭配概念,精確解讀每一天出席不同場合的男士著裝密碼。將「名仕精神」所體現的低調、內斂、精緻、細膩的藝術氣質完美體現。店鋪環境以優雅、清透、浪漫的現代簡約風格為主,結合細線條的勾勒設計,融入柔和的燈光效果,兼具摩登時尚和藝術氣息。
4. 保羅品牌屬於什麼檔次
經典保羅男裝屬於中高端檔次。
經典保羅男裝品牌創建於2004年,產品風格以舒適休閑、簡約時尚為主。產品追求優質、 時尚、堅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滿足消費者需求,讓成功男士駐足時尚、留駐青春。
經典保羅根據自己品牌優勢,不斷的渠道調整和管理創新,並於2017年5月在九省通衢的湖北,成立了「武漢紀寶路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為華中運營中心,並建立了近20000平米的華中倉儲配送中心。
經典保羅致力打造「做中國時尚男裝第一零售商品牌」,並已成為員工、股東、加盟商、供應商共同創富平台和成長搖籃。
5. 高中化學
D
比如稀有氣體的原子
6. 反物質之謎: 宇宙丟失的另一半
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就是——為什麼宇宙中有物質?
恆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團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植物和動物也是由物質構成的。本來這是極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種奇怪的東西出現後,我們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這種東西就是反物質。
根據我們對宇宙起源和反物質的了解,物質和反物質都應該是不存在的。因為,反物質具有一個非常最重要的特點:當它和物質結合時,會相互湮滅抵消,並產生巨大能量(光子)。另一方面,物理定律表明,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應該創造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而問題就出現在這了——按理說,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相遇,就會「同歸於盡」。可是大爆炸之後的138億年,宇宙仍然充滿各種天體,所有這些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既然物質都還在,那麼反物質都去哪裡了?
反物質和物質
不是對稱存在的?
2011年,阿爾法磁譜儀探測器被送到國際空間站,它是專門用來測量宇宙射線中反物質的數量和類型的。至2013年,阿爾法磁譜儀已經看到過40萬個正電子,但沒有發現其他種類的反物質。到目前為止,仍沒有證據表明原始反物質潛伏在太空某處。
所以只剩下一種可能:反物質和物質雖然是對稱的,但「性格」卻不一樣。
幾十年來,粒子物理實驗已經多次看到粒子與反粒子有不同的行為反應。這要從所謂的「弱核力」說起,弱核力是自然界的四大基本力之一,亞原子放射性衰變就是由它引起的。弱核力,加上引力、電磁力,它們共同控制著規模巨大的宇宙。剩下的一種是強核力。強核力的作用范圍很小,大約只有原子核般的大小。
1964年物理學家在研究K介子衰變時,發現K介子能自然衰變成反K介子,反K介子也可以衰變為K介子,但是這兩個過程發生的頻率卻不一樣。因此,一些科學家推測,宇宙在弱核力的作用下,也可能發生類似的情況——由於宇宙大爆炸時存在某些過程,更有利於物質的產生,或者說物質的產生頻率更快。導致反物質的量不足,物質的量過剩了,而剩餘的物質組成了今天的宇宙。科學家給出的估計是每形成十億個反物質,可能就會產生十億零一個物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中進行的實驗加強了這個猜測,在面對弱核力時,物質和反物質確實有不一樣的反應。
科學家參考了對撞機的數據,估測宇宙早期可以產生多少反物質,可惜答案並不是科學家們所期望看到的。之前給出的估計是每形成十億個反物質的同時就產生十億零一個物質,這意味著宇宙剛誕生時差不多有一半仍舊是反物質。然而,根據實驗結果,宇宙剛誕生時的反物質質量只相當於一個普通的星系。顯然,這和科學家估計的情況有非常大的差異,說明反物質的研究任務還很艱巨。
宇宙到底有沒有另一半?有的話,它會在哪裡?反物質和物質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行為?宇宙誕生之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問題仍尚待解決。可見浩瀚宇宙對於人類來說,依舊深不可測。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 2016年第8期雜志重點文章、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7. 拜占庭時期守護神狄奧多爾
642年10月12日教皇約翰四世病死。當年,出生於耶路撒冷的教士狄奧多爾(?-649.05.13在世)當選為教皇,稱狄奧多爾一世TheodoreⅠ(642-649年在位)。關於教義爭論,狄奧多爾一世繼續前幾代教皇政策,與堅持基督一志論者作斗爭。他先是不承認根據教會法原則就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保羅二世的合法性,因為他同前任皮洛士一世一樣,傾向於異端派基督一志論。648年秋,狄奧多爾一世宣布把皮洛士一世革除教籍,次年撤換保羅。據說狄奧多爾一世為人樂善好施。死後馬丁一世繼位 。
8. 保羅·狄拉克的主要成就
狄拉克因創立有效的、新型式的原子理論而獲得193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狄拉克發展了量子力學,提出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並且從理論上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
狄拉克原來從事相對論動力學的研究,自從1925年海森伯訪問劍橋大學以後,狄拉克深受影響,把精力轉向量子力學的研究。1928年他把相對論引進了量子力學,建立了相對論形式的薛定諤方程,也就是著名的狄拉克方程。這一方程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滿足相對論的所有要求,適用於運動速度無論多快電子;二是它能自動地導出電子有自旋的結論。這一方程的解很特別,既包括正能態,也包括負能態。狄拉克由此做出了存在正電子的預言,認為正電子是電子的一個鏡像,它們具有嚴格相同的質量,但是電荷符號相反。狄拉克根據這個圖象,還預料存在著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互相湮滅放出光子的過程;相反,這個過程的逆過程,就是一個光子湮滅產生出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的過程也是可能存在的。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1923-)在研究宇宙射線簇射中高能電子徑跡的時候,奇怪地發現強磁場中有一半電子向一個方向偏轉,另一半向相反方向偏轉,經過仔細辨認,這就是狄拉克預言的正電子。後來很快又發現了γ射線產生電子對,正、負電子碰撞「湮滅」成光子等現象,全面印證了狄拉克預言的正確性。狄拉克的工作,開創了反粒子和反物質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狄拉克是量子輻射理論的創始人,曾經和費米各自獨立發現了費米-狄拉克統計法。狄拉克還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表過大量有關宇宙學方面的論文,推動宇宙學研究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狄拉克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就從理論上提出可能存在磁單極的預言。近代物理學來有關磁單極的理論研究和實驗探測取得了迅速發展。1982年國外已有報道,宣稱有人發現了磁單極存在的證據。當然,假如真能從實驗上證實磁單極存在,一定會引起物理理論的深刻變化。
總結起來,狄拉克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是:給出描述相對論性費米粒子的量子力學方程(狄拉克方程),給出反粒子解;預言磁單極;費米—狄拉克統計。另外在量子場論尤其是量子電動力學方面也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在引力論和引力量子化方面也有傑出的工作。 到了1927年,由於許多開創性的工作,狄拉克已成了科學界中知名的人物。證據就是他受到邀請參加了第五屆索爾維會議(電子與光子)。同年,狄拉克被選為聖約翰學院院士,並在1929年被任命為數學物理的高級講師。 此時,狄拉克正著手電筒子的相對論性量子理論。當時雖然已經有了克萊因-戈爾登方程,但狄拉克認為問題並未被解決。這個方程可能給出負值的概率,量子力學對概率的詮釋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電子的相對論性方程——狄拉克方程,並獨立於沃爾夫岡·泡利的工作發現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陣。亞伯拉罕·派斯曾引述狄拉克如此說道:「我相信我獨立得到了它(自旋矩陣),泡利也許也是獨立於我得到這個結果。」 然而狄拉克方程與克萊因-戈登方程有相同的問題,存在無法解釋的負能量解。這促使狄拉克預測電子的反粒子——正電子的存在。他詮釋正電子來自於填滿電子的狄拉克之海。正電子於1932年由卡爾·安德森在宇宙射線中觀察到而證實。狄拉克方程同時能夠解釋自旋是作為一種相對論性的現象。
由於恩里科·費米在1934年的β衰變理論牽涉到粒子的毀滅與創造,使狄拉克方程詮釋作任意自旋ħ/2之點粒子的場方程,其中場量子化的過程包含了反交換律。因此在1934年,海森堡將狄拉克方程重新詮釋作所有基本粒子(誇克與輕子)的場方程——狄拉克場方程。在理論物理中,這個場方程處於與麥克斯韋方程、楊-米爾斯規范理論、愛因斯坦場方程同等核心的地位。狄拉克被視作量子電動力學的奠基者,也是第一個使用量子電動力學這個名詞的人。
另外在1930年代早期,他也提出了真空極化的概念。對於下一個世代的理論學者施溫格、費曼、朝永振一郎、戴森等人而言,這個工作是量子電動力學發展的關鍵。
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學著作著作《量子力學原理》,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是量子力學的經典教材。在這本書中,狄拉克將海森堡在矩陣力學以及薛定諤在波動力學的工作整合成一個數學體系,當中連結了可觀測量與希爾伯特空間中作用子的關系。書中也介紹了量子力學中廣泛應用的狄拉克δ函數。延續狄拉克在1939年的文章,1939年他在此書第三版中加入了他的數學符號系統——狄拉克符號。直到今天,狄拉克符號仍然是最廣泛使用的一套量子力學符號系統。
1932年狄拉克接替約瑟夫·拉莫爾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1933年狄拉克與薛定諤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他卻對盧瑟福說,他不想出名,他想拒絕這個榮譽。盧瑟福對他說:「如果你這樣做,你會更出名,人家更要來麻煩你。」 1933年12月12日,狄拉克在斯德哥爾摩發表了諾貝爾獎得獎演說,題目為「電子與正電子的理論」。 量子電動力學在作高階微擾計算上,得到了某些無窮大的結果。這在物理系統中是不合理的。因此一種叫作重整化的計算技巧被發展出來作為權宜之計,然而對此狄拉克無法接受這種作法。1975年的一場演講中,他發表了這樣的看法:
「我必須說我對於這樣情況相當不滿意。因為這樣一個『好的理論』以一種隨意的方法忽視了來自於方程的無窮發散。這不是明智的數學。明智的數學可以忽略一個極小的值,但不能因一個值為無窮大而舍棄它。」
拒絕接受重整化使他在研究上漸漸遠離了主流。
他從他寫下的哈密頓形式出發,試圖讓量子電動力學建立在「合邏輯的基礎」上。他找到一種更新的方法來計算異常磁偶矩,並且以海森堡繪景重新推導了蘭姆位移。但盡管付出巨大的努力,狄拉克終其一生仍未能發展出滿意的理論。
1950年代晚期,狄拉克將它發展出來的哈密頓方法應用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這當中牽涉到引力場量子化的問題。
為了與他的女兒瑪麗住得近一點,狄拉克在1969年辭去劍橋大學的職務並接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提供的教職。在最後的十四年裡,狄拉克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邁阿密大學與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里度過。
1982年,狄拉克的健康開始惡化。在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於塔拉哈西因病去世,並依照其家人的意願將遺體埋在當地墓園。 歐洲政局的混亂導致了二戰,也分裂了原本完整的歐洲學術環境。量子力學就是誕生於這樣的環境中。狄拉克和這場沖突中的每一方都保持著忠實的朋友關系。他曾試圖營救被蘇聯政權扣押的俄羅斯物理學家Peter Kapitza,但沒有成功。他還真誠地對待被懷疑為納粹擁護者的德國物理學家 沃納 卡爾 海森堡。
狄拉克是出了名的沉默。他很少講話,安靜成了他的標簽。他不願與人爭執。他情感上孤僻,似乎喪失了對社會的敏感。在他的很多同事看來,他對數學之外的事物毫無興趣,以致當他結婚時同事們都感到驚訝。然而,就像Graham Farmelo為他作的傳中所說的,狄拉克不僅僅是一個無趣的計算器。他很喜歡看連環畫和米老鼠電影,後來還迷上了一個美國女歌手Cher。
Farmelo充滿同情地描述了狄拉克不幸的家庭背景。他的父母似乎憎恨著對方,他的哥哥是自殺身亡的。狄拉克把哥哥的死這歸結為父親的錯,當然他父親的某些行為也證實了這一點。在狄拉克贏得了劍橋大學的兩項獎學金時,他只需要5英鎊就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了。他的父親給了兒子這筆錢,讓他認為是父親讓他開始自己的事業。後來狄拉克才了解到事實。在他父親於1936年逝世後,他才發現那重要的5英鎊並不是父親給的,而是當地的一個教育機構,但是他父親積攢了7500英鎊,相當於他年薪的15倍。
9. 宇宙當中沒有反物質,為什麼人工可以製造
現在很多人對反物質這個玩意很感興趣,但大多數人並不了解反物質,對這個世界上罕見的東西充滿了疑惑,也有很多疑問。有的認為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反物質,也有的認為有反物質還沒有發現。對於人工製造出了反物質將信將疑,有的認為是謠言,有的認為是胡說,但也有人認為是真的。那麼反物質到底是個啥玩意,人工到底製造出了反物質嗎?反物質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反物質真的能夠毀滅世界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些話題。
首先時空通訊可以肯定的回答:這個世界反粒子廣泛存在,比如正電子、負質子、反氫原子等。但迄今為止發現的都是粒子原子層面的反物質,大塊的反物質還沒有發現。科學家們人工製造的反物質早就成功了,只是保存時間很短,量也很微小。
大家知道,世界上一切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的,因此這些反粒子也被稱為反物質。但迄今為止,無論是人造還是在宇宙中,都沒有發現大塊反物質的存在。因此科學界對這個問題有爭議,有人認為宇宙中肯定存在著大塊的反物質,甚至反星球、反宇宙;而持否定態度的人認為,宇宙中早已經不存在大塊的反物質,如果存在那將是毀滅性災難。
反物質的概念是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1928年提出來的,他預言,每一種粒子都應該有一個與之相反的反粒子,並首次論證了正電子的存在(在正物質中,電子是帶負電的)。
大型強子對撞機
目前,人類製造反物質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多和少的問題。
人類製造反物質所需能量巨大,因此用反物質來充當能源還只能是一個夢想。現在全世界科學家研究這么多年花費了無數的人力財力和能源,製造出來的所有反物質加起來只有約十億分之一克,還燒不開一杯開水。
據測算,憑目前的水平,製造1克反物質就需要大約25×10^15千瓦時的能量,即使按每度電成本0.01美元計算(7分錢人民幣),製造1克反物質也需要250萬億美元。全世界2017年國民生產總值才80.68萬億美元,製造1克反物質的成本相當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3年的總和。這個成本是驚天的,無比昂貴的,
憑人類目前的製造能力,是沒有辦法也沒有資本來製造大量反物質的,因此擔憂用反物質毀滅世界的人們完全可以放下心來。
綜合以上分析,這個世界反物質的基本組成~粒子和原子是廣泛存在的,而且也是能夠人工製造的。但大量成形反物質還沒有發現,是否存在還是個未知數,只能繼續的探查,要知分曉還需耐心等待。
10. 什麼是迪拉克之海
在近年的流行科幻作品當中,都有出現過『迪拉克之海』這個名詞。大抵上,與EVA中所形容的相當類似,「一個直徑約680公尺,厚3奈米(就是3*10-9米)的圓球。」而當中的「迪拉克」所指的是英國量子物理學家保羅·迪拉克(Pual Dirac)。本文中只是借用迪拉克之海這個名字,設定是EVA版上惡搞,把他作為一個表型類似EVA里使徒的特殊空間的名字。
迪拉克之海」,一個只可以用復雜數學來形容的空間,律子更說這個空間更可能是其他的宇宙。
再來就是第十四使徒了,初號機在超過400%同步的情況之下完全醒覺,更將使徒的S2機關用吃的方法吸收了。SEELE事後的討論,說那是一個「永久動力機關」,而初號機則變相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了;亦因此,SEELE事後將初號機封印了。
及後有關S2機關的出現已經是AIR/REBIRTH的事了,九台量產型EVA全都搭上了S2機關,擁有永久動力來源,沒有了礙手礙腳的電線。
迪拉克的理論
從以上的資料看來,S2機關似乎與迪拉克之海是有關系的。所以讓我們看看迪拉克之海究竟是甚麼來的?
在近年的流行科幻作品當中,都有出現過"迪拉克之海"這個名詞,大抵上與EVA當中所形容的相當近似,"一個直徑約680公尺,厚3奈米(就是3*10-9米)的圓塊"。而當中的名字"迪拉克"所指的是英國量子物理學家保羅?迪拉克(Pual Dirac)。他其中一項成就,就是提出有關電子(electrons)在電場(electric field)和磁場(magnetic field)移動的理論,電子必須有它的反物質(anti-matter);在一九三二年,科學家卡爾?安德迅(Carl Anderson)首先發現陽電子(positron)的存在,就是帶有正電荷的電子;而在人們以後的研究當中,也證實了反物質的存在。
這有甚麼的結論呢?讓我們想想,為什麼在我們這個宇宙,沒有反物質的存在呢?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在宇宙產生(或許是大爆炸?),物質與反物質的分布不平均所。於我們的宇宙來說,就是物質大大多於反物質了。因為正、反物質相撞會消失,而剩下來的只是能量,所以當物質多於反物質時,最後就只會有正物質的留下來了。然而,這只是說我們的宇宙,其他的宇宙呢?可以想得到,因為在宇宙產生之時的物質與反物質的分布不同,會有一個反物質宇宙的存在也不是甚麼奇怪的事吧!如果在宇宙產生之時,物質與反物質的分量是一比一的時候,會有一個只有能量存在的宇宙也是可能的。當然了,也有其他我們不能了解的宇宙存在的可能。
使徒與純能量宇宙
以下的論點,出自於The EVA Sage,所以詳情請到有關網頁的Extrapolations部份看(到連結區可找到),筆者會淺述其要點,希望大家不會看得一頭霧水吧!我們的宇宙是由物質所組成的,我們生物也是由物質所組成。如果在一個純能量的宇宙,那麼也有可能會有純由能量所組成的生物。基於S2機關、迪拉克之海及使徒的密切關系,我們或許可以作一個大膽的假設:使徒是來自純能量宇宙的生物。
像這樣的宇宙,對我們來說是復雜而又難以解釋的,正如律子的形容「一個只可以用復雜數學來形容的空間」。相對來說,在純能量宇宙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宇宙對他們來說,也可能只可用復雜數學來解釋。
如果大家記得在補完版,當渚薰見到綾波時提過,他跟綾波是一樣的,都是「以人類的形態」來到這里。如果我們假設使徒是純能量宇宙來的生物,那麼他們來到我們這個物質的宇宙,必須有一個物質的身體才可以與我們接觸,這就是渚薰說「以人類的形態」的意思,他們本來就不擁有人類(物質)的形態。
EVA-迪拉克之海與S2機關
而我們對於物質與能量之間的關系,相信最大的基礎在於科學家愛斯坦的一條公式:E=MC2,這條公式說明了能量與物質之間互換之間的可能。如果使徒是純能量的生物,那麼他們物質身軀也可以是由能量換回來的。我們也不奇怪為何使徒會無處不在了,因為他們的本體是沒有物理身軀的能量(用甚麼方式維持並不清楚)。
另外,可以試想想在這樣的純能量世界會是甚麼樣子?我們在物質世界能夠輕易地移動我們的四肢,相對於使徒來說,他們則可以輕易地運用各種能量(熱、光、電...),所以使徒能那麼強了。
永久動力機關
S2機關被稱為永久動力的機關,使用者能夠理論上從當中得取無限的能量。正因如此,SEELE才會說初號機自行吸取S2機關的行為是「嚴重偏離」計劃。這個S2機關,因為錯誤的觸動之下,使內華達的第二支部全數吸進迪拉克之海。這個迪拉克之海的形成很有可能因為誤碰S2機關而引發出來的。律子提過,迪拉克之海很有可能與另一個宇宙空間相連著。相信大家也想得到了吧?這個宇宙空間會否就是上面所假設的純能量的使徒宇宙?
我們了解到的是,使徒是透過S2機關來取得無限的能量。而S2機關,似乎能夠開啟一道名為迪拉克之海的「門」,用來通往我們所假設的純能量宇宙。在這個宇宙中,能量是用之不盡的,這正如在我們的宇宙四處都有垂手可得的物質一般。S2機關基本上就是開啟這些能量寶庫的鑰匙,所以得到S2機關,也就相等於得到無限能量,得到永久動力了。
補完世界
可以再想想,這也許可以令我們想像得到SEELE理想中的世界究竟是何模樣。補完計劃,就是要我們從以物質身體維持生命的形態,進化到沒有身體只有精神(靈魂)的世界,因為沒有了身體的界限,大家不知道那一部份屬於自己,那一部份屬於他人。如果使徒世界真的是一個沒有物質的世界,那或許就是SEELE心目中的烏托邦了。
有說精神、靈魂也是能量的一種,所以說使徒的宇宙是精神宇宙也不是沒道理。記得當真嗣在迪拉克之海當中時,他的雷達只看到STATIC(靜態),因為雷達只能從反射波探測到物質,對於沒有物質的世界理應探測不到。當初號機取得S2機關的時候,真嗣來到了一個精神世界,那會否是因為那時候真嗣已經籍得S2機關這條門鎖與另一宇宙相連呢?
疑問
當然每個理論都總不能十全十美,這個理論亦然。因為這個說法對於人類與使徒本同源起了很大的疑問。人類與使徒(或者說LILTH與ADAM)是怎樣分開到了不同的宇宙的?ADAM又怎樣會在地球出現?(或許是第二次沖擊的原因?ADAM來到地球,沉睡,給人發現,蘇醒,然後引起沖擊。)使徒如果是比我們更高層次的進化體,那為甚麼要來地球?因為ADAM在地球嗎?因為他們沒有「智慧的果實」?
這個S2機關的理論,其實也甚扎實,可以解釋得到很多東西,而且也令EVA的科幻味加重了。不管那是否庵野的設定,這個理論也為EVA的S2機關補完了不小。
eva中的使徒千奇百怪。據創作人員講,其中的第十二使徒leliel相當引人關注。它對成功描繪碇真嗣的內心世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下也是從第一次看到它起就對它產生興趣的。 當第十二使徒在毫無前兆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時,畫面上是對其影子的一個特寫鏡頭:巨大的球體上布滿黑白相間的條紋。由於其局部被放大了,就使得在下發現,那些條紋的邊緣並不是很光滑。感覺上就像是將點陣圖放大後,再採用某種平滑演算法之後產生的效果。而之後赤木律子說其內部是被稱為「狄拉克之海」的虛數空間,使得在下突然想起以前接觸過的一種圖形。這種圖形被稱為mandelbrot(見圖一):設復平面上任意一點可以表示為x+yi,則此圖形是建立在x∈[-2.0,0.5],y∈[-1.25,1.25]的復平面上的。其繪制過程是這樣的:對於此區域內的每一個點c,利用迭代公式z(n+1)=sqr(z(n))+c(z後括弧內為下標,sqr為平方運算,n為非負整數,z、c為復數,且z(0)=0)進行運算。當n足夠大時,若�0�7z(n)�0�7始終小於一個特定數值,則認為其對應的點c處於「海平面」上,否則就處於「海岸」上。最後根據z的大小,為這些點標上與海拔高度相對應的顏色,就成了上面的圖形。圖形的中央區域被稱為fractal海,而這種圖形也是fractal圖形中最著名的一種。如果沿著入海的「河流」向上回溯的話,會發現這個圖形存在自相似性,並且永無窮盡。倘若leliel影子上的圖形也是fractal圖形的話,那麼其隱寓的意義就是無法從「海」中脫離。這是相當符合劇情的。在下之前以為所謂的「狄拉克之海」也是某種fractal圖形的內部區域,但一直沒有找到這種圖形。後來突然想到,律子說的是虛數「空間」,難不成是建立在虛空間中的圖形嗎?只能怪在下才疏學淺了,還請高人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