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馬仔石斑魚加盟電話
擴展閱讀
加盟南城香加盟電話 2025-05-29 06:08:16
渭南石灰窯加盟電話 2025-05-29 05:57:10
達巴童裝招商加盟 2025-05-29 05:41:51

馬仔石斑魚加盟電話

發布時間: 2021-12-17 14:25:17

1. 為什麼動物從來不刷牙牙齒卻依然健康

動物不刷牙,但是牙齒,並不見得就健康,特別是上了年紀的,或者是圈養動物的,都是很好的例子,尤其是年長的哺乳類動物,牙齒磨耗的很厲害的,許多野生的動物,年長以後,不是死於狩獵捕殺,而是因為餓死,牙齒損耗太嚴重。有的動物具備多生齒的,一輩子都在換牙,即使牙齒有問題還可以再生,比如鯊魚、鱷魚、大象;有的是多排牙齒,里外各一層;還有舌頭帶絨毛的可以自潔的,還有牙齒外形也與人類的不一樣,比如鯊魚的牙

反芻+吃素一些食草動物不大蛀牙,因為它們吃的是高纖維的植物,就算夾在牙縫里,細菌也難以分解吸收。何況咀嚼粗糙的草可以去除牙垢。而牛羊鹿羊駝這種反芻動物,時常咀嚼已經經過胃消化的食物,牙齒負擔也不會那麼重。還有的肉食動物以生肉為食,需要大尖牙來捕食獵物,撕咬肉塊組織。尖牙上面小下面大,牙齒間距也比人類大,不容易殘留食物,加上它們吃的是生肉,蛀牙問題當然好一些。

還有許多看似兇悍的動物會有一些柔弱的小夥伴做馬仔。它們的工作除了拎包開車擦鞋之外,就是幫忙剔牙啦。
而人類與野生動物在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越來越多的進食精加工的食物,而不是野生環境下的未經處理的各種蔬果肉類。精加工食品,給口腔帶來的最大的齲病基礎,就是糖。。齲病最重要的致病原因,就是口腔裡面的糖,但是,人口裡的糖哪裡來的?澱粉類食物!是的,除了直接的糖以外,人最開始和野生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開始進食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這種東西,直接就在唾液里的酶的作用下,在口腔里產生糖,而且,澱粉類的食物,粘性較大,於是,在本來光滑的牙齒表面,菌斑就開始形成,沒有經過機械清除的菌斑,就會導致齲病。野生動物,是不會食用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的,而天然的環境中,除了蜂蜜,一般沒有高濃度的糖這類的食物存在,所以,菌斑基本上比較難形成。而且,野生動物的食物,纖維成分較多,基本上能保證牙齒有足夠的機械摩擦清潔作用,菌斑比較少能長期滯留。當然,這也是野生動物容易出現牙齒磨耗和磨損的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時間。因為我們活的比以前要長很多很多!天然牙,本來,就是會磨耗的,牙齒這種屬於沒有再生能力的器官,只要你活的足夠長,即使你很用心的維護牙齒,都是會有耗盡的一天的。而且,當人的壽命能在各種葯物等方法的維持下,有很多的疾病,現在可以長期生存下來,而這些疾病,本身,是會對牙齒健康產生影響的,比如,糖尿病等,這也是一個原因,更不用提一些先天性的遺傳性疾病造成的牙齒的問題,這些患有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的兒童,在過去,是沒有太多的生存機會的,而由於現在的醫療發展以及制度的保障,有些兒童,甚至能有生存到中老年的機會,但是這類疾病,許多都帶有牙齒先天的問題,例如外形的畸形,牙齒的發育不良等。這些情況,不是靠日常的口腔維護,就能杜絕出現口腔問題的。而且,還有一些人,即使天天維護,都容易出現問題的,原因來源於他們的不良生活習慣或者葯物源性的對牙周等組織的刺激,例如,有吸煙習慣的人,容易出現牙周炎等口腔問題等。當然,所有的這些因素還是要在掌握了正確的維護方法的前提下才有意義的,假如你即便很勤快的天天刷牙,刷牙的方法不對,牙刷也有問題,那麼牙齒出現問題幾乎是一定的結果了。

2. 獅子山下的傳奇人生

獅子山下的傳奇人生
1 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時國共兩黨正在打仗,廣東潮陽人、20出頭的劉錦木從家鄉順著海岸線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著一群鄉親去香港,以逃避戰亂、保全性命。劉七歲喪父,九歲喪母,離開家鄉沒有什麼牽掛。
他和鄉親們一起過了深圳河,踏足九龍半島,繼續向前推進。劉與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稱為難民潮。劉錦木來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來到的難民已經搭起了參差的木屋。人們都說這座山峰看起來像一頭威武的獅子,所以叫獅子山。
傳說以前這里有九條龍肆虐,上天派這頭獅子下凡鎮壓,遂成山水。劉錦木來到這里後學著鄉親們那樣,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他從一個潮陽人變成了一個香港人。他看到獅子山下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貧民區。
20年後,一首以獅子山下命名的歌曲開始流行,劉錦木的四兒子迷戀上了這首歌,因為他覺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懷。再30年後,在經濟蕭條中,時任香港財政司長的梁錦松唱起這首歌,勉勵香港市民攜手渡過難關。5個月後,朱鎔基總理也朗誦這首歌的歌詞,呼籲港人進行第二次創業。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一首歌寫出了香港上世紀70年代經濟騰飛時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紀之交,《獅子山下》又一次唱響香港,600萬港人重溫艱苦打拚信念。
獅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劉錦木的孩子們當年在山徑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層高的政府公屋的環伺下,獅子山愈發顯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沒有出現在介紹香港旅遊的手冊里,那裡也只有一個並不熱鬧的公園。然而,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經濟最低時,大家互相打氣,經常會說到它(獅子山),並相信只要勇敢面對,明天會更好。」49歲的公司老闆林振華說。
貧民區
2 居民都是一樣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
在西環碼頭賣苦力的多是「潮州幫」。
三年後,劉錦木有了些積蓄,他跑回汕頭,和一位老人家談起錢、豬和米。他把這些東西留下,帶走了這家18歲的姑娘程蘭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進了獅子山下簡陋的木屋。
剛到獅子山下的程蘭花一定看到瞭望不到邊的簡陋木屋和在木屋間出沒的男男女女,這里叫做竹園村。他們像她一樣窮,生存環境惡劣,隨時面臨火災的威脅。其時的背景是,內地難民的湧入,使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獅子山下的鄉村在日佔時期被大量拆毀,為新移民們提供了廣闊的土地搭建臨時木屋。這里也就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區。那時候貧民們還分布在馬仔坑、九龍城、沙田及屯門等處。
高大魁梧的劉錦木繼續到碼頭上扛米包,程蘭花在家裡穿塑料花,這在貧民區是婦女們極為普遍的活計。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靠經營塑料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劉家誕下了第四個兒子。這個俊俏的男孩在獅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過了自己的快樂童年,並喜歡上了音樂,20年後他成為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名噪一時的當紅小生,他叫劉錫明。劉家人丁興旺,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的寮屋區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獅子山給錫明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天刷牙時,一抬頭,山峰就進入眼簾,盡管他覺得它並不太像一頭獅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區的夥伴們廝混獅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戲是逮一種紅色的蜘蛛裝在樹葉折成的小房子里,小夥伴們碰到一起就把它們放出來,看紅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卻肩負著生活的重擔。錫明經常看到母親挑著兩個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擔水,她來回數趟,把一個水缸裝滿。錫明驚異於母親的力量和忍耐。8歲時,他幫著母親擔水,但只能吃力地裝三分之一桶水。
這個時候一家人已經住進了石屋。政府在獅子山山坡至平地蓋起了一排排石頭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棲身的難民們得以改善住宿條件。竹園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劉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廁所。學校設在第三段,劉家的四個孩子都是在這里讀完了小學。
五六十年代寮屋區的居民都是一樣的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風氣給錫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幾家都會來照看。誰家的孩子沒有照看,也會有鄰居來幫忙。
獅子山下的貧民區,現在看來,就是黃大仙行政區的范圍。實際上,從1948年起,政府就已經在獅子山下撥出偏僻的地區讓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磚屋。但頻仍的火災和惡劣的居住環境威脅著居民的生命。
由於人口激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獅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層高的徙置大廈,進入60年代,公屋建設進入興盛期,其中一個屋村堅起了66座大廈。
竹園村從1957年就開始清拆,將居民遷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廈。不過,當政府把劉家從石屋中搬遷到觀塘的公屋居住時,錫明的三個哥哥都已經各自成家。劉家新的居所有自來水和衛生間,在錫明看來這是很好的改善,母親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
劉家離開了獅子山。進入80年代,竹園村已經變成了翠竹花園,聳立起16幢30層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這里生活。劉錦木在過世之前,還常與程蘭花一起回到竹園看看,買菜。錫明每每憶及獅子山的快樂童年,母親卻總是嘆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時感傷:竹園認不出來了。
錫明覺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艱苦打拚中遺落在獅子山下,遺落在香港經濟騰飛中。
塑料花
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騰飛的信息
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時,不會想到那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轉型及騰飛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紀50-70年代,在朝鮮戰爭和聯合國對華禁運中,香港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實現第一次經濟轉型。此次經濟轉型主要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轉加工製造業,形成了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加工後到國外市場銷售的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工業。
程蘭花和其他家庭婦女手中的塑料花成為香港經濟的火車頭。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廠997家,僱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製品出口總值達8.23億港元,佔香港工業出口總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銳意將獅子山下的黃大仙區南部新蒲崗發展為工業區,周圍寮屋區為工廠准備了充足的勞動力,劉家人的左鄰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黃大仙工業區工開設3634間工廠,僱用了91036名員工。
獅子山下的9萬多勞工辛勤地工作在工業經濟的浪潮中,他們中半數以上就職於製造成衣、電子、塑膠及金屬製品行業,四成就職於服務業。勞工中女性佔了六成。他們從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時,有時還要輪兩班或三班,趕工時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這樣的熱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托撐起香港經濟。
劉錦木並沒有當工人,他也不再去碼頭做苦力。他跑到海邊買魚,拿到竹園的市場上出售。
劉錦木有了自己的鋪面,經營的魚類也多起來,並向一些酒樓供貨。錫明的大哥中學畢業後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逐漸,龍蝦、石斑魚、象拔蚌都出現在他們的鋪面上,多家酒樓長期從劉家訂購海鮮。錫明的二哥中學畢業後也加入了經營海鮮的行列。後來,劉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樓。
其實,獅子山下也住有少數的富人,比如影星喬宏、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導演們住在鑽石山,是為了在鑽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攝外景方便。作為工業經濟文化表現的電影業,在獅子山下拍攝了大量民初和古裝的電影。
廠房、工人、富豪、明星、電影,獅子山下的生態恰恰是香港工業經濟及與之相輔的明星文化心態的縮影。1973年,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的《獅子山下》開始播放,轟動全港。它以良鳴的屋邨為中心出發,內容涉及家庭倫理、兩性地位、鄰舍關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反映草根階層的生活,小市民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聲。從1973年到1994年21年間,該單元劇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黃沾撰寫了與節目同名的歌曲歌詞,由當紅歌星羅文演唱,此曲頓時紅遍香江,更成為《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有評論者認為,《獅子山下》是電視版的香港歷史,獅子山遂為香港精神代言。
錫明在《獅子山下》的劇集及歌聲中讀完中學考上了浸會大學音樂系,他的藝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時,他就喜歡上了《獅子山下》這首歌,並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喜歡歌星羅文,更感覺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奮進的情形。錫明走了跟哥哥們不同的路,他進入娛樂圈,在90年代成為影視明星。
1970年,工業出口佔到香港出口額的81%,這標志著香港第一次經濟轉型完成。獅子山下,工廠林立,工人們在機器聲中辛苦工作。香港經濟在加工製造業的喧囂中高歌狂進,並於80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
1972年,14歲的林振華跟隨父母從廣東來到香港九龍城。那時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過得還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從廣州「上山下鄉」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沖鋒槍放在沙灘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務是抓獲偷渡者,如今他也成了其中一員。他沒有去獅子山下,他來到深水埗一個親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廠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負資產
3 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同月,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量子基金進軍經濟疲軟的泰國,亞太金融危機破籠而出,向東南亞蔓延。10月,經濟高度國際化的香港被索羅斯攻擊,高樓價、高股市、高工資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經濟破碎,香港霎時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危城。此時的香港經濟,在經歷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續高揚之後,已經歷了第二次轉型,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轉向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格局。香港金融、貿易及各類工商服務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索羅斯的進攻之下,恆生股指狂瀉。香港成了國際炒家的自動取款機。1998年,香港經濟跌入最低潮。
劉錫明家在經濟衰退中遭受重大損失。大哥劉錫榮和二哥劉錫耀長年經營海鮮批發,到1997年前已經各自有上千萬的資產,向很多家酒樓供貨,自己家的酒樓也是紅紅火火。金融危機後,大家縮減開支,眾多酒樓沒有生意做,紛紛倒閉,兩個哥哥把自己的酒樓也關了,海鮮鋪位減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如今成了老徐,從事建築裝修行業。但是在1999、2000年兩年間,他心情沮喪,每天帶著兩歲的小女兒去公園打發時間。「那時只能吃老本(積蓄)。」他說。
林振華是開工廠的,他1984年從加拿大讀完大學返回香港,事業平穩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難的時期,「香港的中產受傷最重,資產貶值,我的房子從700萬跌成了200萬,銀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機後劉錫榮和劉錫耀在海鮮批發上還能苦苦支撐,但到了2003年SARS降臨,「沒人再去酒樓消費,中環到處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點多尖沙咀就已沒有人了。」錫明回憶說。他的兩個哥哥發現他們多年創下的基業一下子「歸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氣息中,香港需要振奮人心。2002年3月6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他勉勵港人在經濟困境中咬緊牙關踏實苦幹,彼此幫助關愛。他說:「香港是一個生氣蓬勃、生機處處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會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風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闖出一個新天地。」幾天後,在香港大學財政預算論壇上,他應師生之邀現場清唱《獅子山下》。
錫明還記得梁錦松以此歌與市民共勉的情形。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錫明說,政府顯然有意以這首歌喚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時電台電視台上經常可以聽到這首歌。亞視亦於同年4月重播了《獅子山下》部分劇集,獲該台當周全線節目收視之冠。重播之際,原羅文則表示這首歌不只屬於老一代港人,亦應屬於年輕人,使年輕人更認識同舟共濟的精神。
4 新生代:老一輩重溫《獅子山下》時,年輕人已轉向另一個方向
林振華對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撐過難關有著難忘的記憶。「香港從一個落後小島變成現在這個東方之珠,我們這一代人是與它一起走過來的,所以對以獅子山為典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很親切。」
小時候他在家裡的黑白電視機上看《獅子山下》,當他以公司老闆的身份再次聽到政府將它作為宣傳歌曲來唱,「又到了咬緊牙、共倡團結的時候,感觸的確很深」。
林振華和公司的雇員們共渡難關。他沒有炒掉人,但是減了他們的薪水,雇員也體諒他,沒有因為減薪而走人。他看到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工廠裡面,工人們情願減薪而繼續自己的工作。在鋪面里,業主減低了地租,勸經營者留下來。「大家私下聊起市面來往往很傷感,但是一到工作起來就立刻顯得很精神。」林振華的生活開支也縮減下來,家人到酒樓吃飯的次數少了,購物時也多了一層算計。
錫明的哥哥們掙扎著各奔前路,將生活和事業重心移向內地。劉錫榮在深圳開了一家小餐廳,從規模上來說跟他在香港時算得上是小打小鬧。劉錫耀則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廳做主管。雖然知道兩個哥哥想「東山再起」很難,但錫明覺得他們也會一天天好起來。「終歸有天龍傍鳳,難道天天褲穿洞?人生總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沒有什麼關是過不了的。」
SARS之後,香港經濟好轉。200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達到7.5%,是過去7年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年。
樓價和股市都漲起來了,媒體的說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職加薪,股票又大賺。老徐2001年後就在「西鐵」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錫明眼中,侄子劉文傑是個聰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鮮生意,隨著經濟復甦,他的鋪位又增加了兩三個,繼續向酒樓供貨。盡管他有時會向錫明抱怨說,鋪位租金好貴,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華看來,現時的香港經濟要比1997年健康,「那時好多泡沫,現在好穩健。」他同時認為,香港經濟上揚是從內地經濟發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錫明2005年出了一張碟。在選歌時,他說,其他歌都可以不錄,但一定要有《獅子山下》。而在黃大仙行政區,每當區里有活動人們必先齊唱《獅子山下》。
在林振華、劉錫明這一代人對香港精神仍倍感溫暖之際,年輕一代也許已經向另一個方向走去,這讓他們感到年輕人缺乏父輩吃苦耐勞的意志。
27歲的ANDY從黃大仙祠旁的鑽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從車窗里看到獅子山。小時候他跟同學們一起到那裡燒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個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如今則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職。回想起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他慶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當時的收入就會很拮據。」如今他的收入比那時多出了5000元。
他沒看過《獅子山下》劇集,但他會唱這首歌,「聽多了就會唱了」,他同時奇怪於努力、耐勞這些品質仍被政府及大眾推崇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應該是創新才對」。ANDY說他的很多夥伴都是這種看法。
這實際上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的共識:通過「創新」發展「高增值」產業,走向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經濟。

3. 為什麼動物從來不刷牙牙齒卻依然健康

誰說如果動物不刷牙,它們的牙齒還是健康的?首先,養寵物的人知道刷牙有多重要,比如我們經常養的貓和狗,貓和狗還是不吃糖,食物中澱粉含量低的動物呢?然而,牙結石也可以形成,在嚴重的情況下,牙結石大於牙齒,甚至可能因口腔細菌和炎症誘發的敗血症而死亡。

事實上,我們人類也有許多從來不刷牙的,但是牙齒仍然非常健康。這與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有很大關系。因此,當談到好牙或壞牙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堅持刷牙,保持牙齒健康,遠離口腔問題。當然,動物的壽命遠小於人類,甚至更短的壽命可能是由牙齒疾病引起的,所以善待你寵物的牙齒。

4. 北海哪裡可以買到越南的特產

越南特產店比較集中的地方在外沙海鮮島一帶(在地圖標記的那一條街,多的是,還有一個蠻大的海味市場),但是價格就比較坑爹,不識貨的話容易被宰,商人嘛喜歡「抓水蟹」(本地話:宰肥羊),真要買越南特產還是到東興那邊,乾脆直接去越南買,樣式多價格便宜,還可以出國一趟~

北海潿洲自助游攻略

一、北海1.行。南寧至北海240公里左右。出行非常方便,看個人時間而定。(1)小汽車高速2個半小時。(2)快班3小時左右,票價55元,20分鍾一班。(3)火車3小時20分--4小時之間,票價50左右,每天2趟往返。K9309南寧9點05分開,北海12點07到,K9310北海12點53開,南寧15點51到。K9320北海9點24分開,南寧12點20到,K9319南寧13點54開,北海16點36到。2.住。北海住宿比南寧貴,旅遊城市挨宰一些事中國的通病了,旺季酒店一般在180—260之間,海邊的酒店都在350以上,銀灘、橋港兩處海灘附近都有不少私人旅館,環境衛生不一,價格在120-200之間。經濟條件尚可的話,個人推薦精通北海銀暉精通酒店,海景房,標間會員價200,陽檯面向大海,房間很大,比較爽。3.食。北海旅遊自然以海鮮為主。海邊人吃海鮮喜歡清淡,新鮮海鮮多以白灼,這樣才能吃出原味,因此,喜歡吃原味的人可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喜歡烹調味的,推薦找具有一定規模的餐廳。北海吃海鮮一般找三檔地方:錢多的,可去外沙海鮮島,比較講究檔次,合適商務接待,當然價格比較高;不差錢的,可考慮去肥仔海鮮美食城、罐頭嶺大東海海鮮城等處,合適家庭聚會等,價格適中;大眾化的消費,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切記,無論吃喝玩樂,千萬不要聽計程車司機的,更不要向他們打聽。尤其是東北口音的計程車不要上、東北或河南口音的海鮮飯店不要去,網上、報紙上、甚至身邊朋友都有上當的經歷:兩三個人一餐都要被宰500-600元,6-8個人更是隨便就上千,其實買的海鮮都很平常,欺負外地人不懂而已。漁民開的大排檔推薦如下:外沙島大門外,過外沙橋左轉,一路大排檔為外沙漁民所開,味道不錯,價格合理,海鮮比較正,記得名字的有:坤記、外沙五叔等;北部灣西路,石林大酒店左側,外沙瘦五海鮮大排檔等;北海市公安局旁大排檔(主打吃鮭魚,其實就是河豚魚);貴州路半坡附近三家大排檔(價格低廉,但是現在味道比以前差了)4.玩。北海泡海水主要有兩個地方:銀灘、橋港。銀灘太出名了,沙細泛白地域寬廣,但是人實在太多,再好的風景人多也沒感覺了,另外,銀灘東西貴的要死,更衣要5元,沖淡水要15元,租太陽傘和桌凳要60-100元,沒去過的可以去看看;橋港在北海橋港鎮,這里沙灘沒銀灘那麼漂亮,沙子也較粗,但是人少,浪也較大,租太陽傘和桌子凳子只用20元,本人更喜歡在橋港沖浪而不是銀灘。

除泡海水外,北海還可以玩的地方有:海底世界(海濱公園內,門票120左右,以水族館海底魚類展示為主);海洋之窗(門票100左右,類似博物展覽);罐頭嶺(9-10月大量候鳥在此過冬暫住,有愛好的可以找野味嘗嘗)北海計程車起步價5元,每公里1.4元,市中心至銀灘一般在18-20元,至橋港一般自25元左右。少數黑心司機或者自行在車內標注起步價7元,或者調錶快跳,或者繞路遠走,遊客應注意。前面提到了,主動在車站內迎客的計程車最好別上,他們一般以東北人和河南人居多,比較能說,要給你推薦旅館、飯店、旅遊點等等,別聽他們說得熱情,嘴上甜,心黑著呢。本人在北海遇到東北口音的一律回絕。

二、潿洲島1.行。北海至潿洲乘船,快船120元,行程1小時,慢船90元,行程2小時。旺季每日基本有6班,早上8點30一班(飛魚、飛逸兩條船同時出發),9點00一班(飛達),9點30一班(慢船,北部灣二號),中午一班快船,下午快船、慢船各一班。各次船班到潿洲後,停15分鍾左右返回北海。快船隻能在船艙坐著,座位比較擠,船比較顛簸;慢船可上甲板觀光,船比較穩,暈船反應較大的人,推薦乘慢船。島上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車、三馬仔、電動自行車。年輕人推薦租電動自行車,一天也就20元;三馬仔從碼頭接送各景點和住宿點,基本價格在80元一天(可砍價兩天游完各景點,再接送碼頭,到景點放車走,到點來接,費用100元)。汽車價格比三馬仔貴1/3左右。島上景點相距不是很遠,最遠的有6公里左右,近的也就1-2公里。

2.住。島上各處均有漁家開的小旅館,衛生一般,洗漱用品須自備,價格在80-100元每間左右,用水受控制,一般中午沒水,晚上抽水用到早上。本人住潿洲島海景酒店,因為有精通的會員卡,所以住的是會員價。居住地選擇:南灣港,島上的漁家碼頭,居民較集中,離海鮮市場近,但風景就不耐看了,海邊較臟,也看不到日出日落;滴水丹屏,在南灣港西側,地勢較高,能看到日落日出,但是用水比南灣港緊張些。天主教堂街,比較熱鬧,地勢高,離海較遠,2-3日的短期遊客不推薦住。3.食。島上還是以海鮮為主,居民自種的各種蔬菜也不錯,主要有空心菜、小白菜、薯葉、苦瓜等。漁船下午5點半左右回港,這時的市場海鮮最多,最正。可惜現在上島遊人太多,海鮮價格隨之上漲較快,唯一亮點就是新鮮。島上大排檔或飯館價格還是比較高,建議住漁家的自購海鮮回去加工,每道菜加工費5元。要注意的是,漁家做海鮮別要求做出大飯店的花樣來,白灼就好。本人曾看見有人自購彈蝦回來要求椒鹽,結果上桌一看,上好的彈蝦弄得又黃又黑,讓人倒胃口。其實想一想,漁家怎會放半鍋的油去炸彈蝦?油不多鍋不燙,又怎能弄好椒鹽彈蝦?建議還是追求原汁原味,不要太過講究烹調風味了,新鮮才是硬道理。部分海鮮價格參考:彈蝦(帶膏)35-38元/斤,彈蝦(不帶膏)22/斤-25,藍尾蝦80元/斤,花蝦50元/斤,斑節蝦60-70元/斤,明蝦?????(鄙視,上島還吃明蝦!),花蟹32-35元/斤,石斑魚20-60元/斤(大小價格不同),車螺8-15元/斤(分大小),帶子螺4-5元/個。。。。。。。。。。。價格並不比北海同類菜市便宜(有的還稍貴些),種類卻沒那麼多。4.玩。島上玩的地方重點推薦兩處,一是鱷魚山景區,火山口遺址,就在潿洲島的西南邊。沿路大約走行4-5公里,這里可以看到火山岩、珊瑚岩,這里的海岸礁石林立,海浪洶涌,到這里才能感受到什麼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途經一處小小的海灣名叫月亮灣,有著陽光、海浪、沙灘、仙人掌,是拍照的絕好地方。二是石螺口景區,這里沙灘很平,水淺浪高,是泡海水的好地方。離岸邊30米,水深只有1米60左右,水很清很藍,站在海里可清晰的看到自己踩在沙子上的腳。輕風引浪,可達30-50厘米高,海灘上不時傳來陣陣夾雜著驚呼的歡聲。此處海灘有潛水項目,價格在300左右,一名教練帶2名遊客,比海南潛水要經濟實惠。

其餘可玩之處:滴水丹屏,去時正好是缺水期,看不到風貌,留下回再去;七彩石灘,海灘有沙灘、珊瑚岩、頁岩等組成,日照之下,映出不同色彩,不適合游泳;天主教堂,建於1863年,文革被毀之後重修,唯一的人文景觀;相思湖,島上的湖泊,此行未去。有愛好的,還可以跟漁家出海釣魚、打漁,怕曬、暈浪的可問清潮汐後在傍晚去趕海、收網,享受下漁家樂。當然都是要錢的,多少看個人砍價本事和上島的季節了。島上有部隊駐守,不少地方為海防管理區,風景不錯,有熟人帶可進軍港,看看炮艇。後記,北海潿洲旅遊最好自助,本來海邊游就是休閑自在,早上不看日出的話,睡到自然醒,想吃什麼海鮮自己找,吃住行都比較方便。(跟團要起早摸黑,來到海邊還吃一大桌的青菜,只得一點點石蟹和最賤的明蝦,實在是無言。。。。。。。。。。)


5. 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

獅子山早在1.4億年前已形成,現在獅子山的位置,從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漿由西貢及九龍噴出,後來火山停止爆發,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卻成了花崗岩,地殼的變動令花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獅子山上那頭俯伏山頂的「獅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經過不斷的風雨侵蝕,直至最近的數百萬年才形成的。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獅子山則是花崗岩。花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風化侵蝕,但獅子山卻十分特別,經過千百年仍可清晰見到「獅子」的頭、身及尾。「獅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見,「獅子」頭面向九龍西邊,獅身連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過一個世紀這頭「獅子」仍會一直坐鎮山上。 1 從山峰到電視劇再到流行歌曲,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
那時國共兩黨正在打仗,廣東潮陽人、20出頭的劉錦木從家鄉順著海岸線走,一直走到了深圳。 他要跟著一群鄉親去香港,以逃避戰亂、保全性命。劉七歲喪父,九歲喪母,離開家鄉沒有什麼牽掛。
他和鄉親們一起過了深圳河,踏足九龍半島,繼續向前推進。劉與他所在的人流一起,被稱為難民潮。劉錦木來到了一座山下面,先前來到的難民已經搭起了參差的木屋。人們都說這座山峰看起來像一頭威武的獅子,所以叫獅子山。
傳說以前這里有九條龍肆虐,上天派這頭獅子下凡鎮壓,遂成山水。劉錦木來到這里後學著鄉親們那樣,從山上砍了樹木,為自己搭起一座木屋。他有了一個住處,然後跑到西環的碼頭去賣苦力。他從一個潮陽人變成了一個香港人。他看到獅子山下正在成為一個龐大的貧民區。
20年後,一首以獅子山下命名的歌曲開始流行,劉錦木的四兒子迷戀上了這首歌,因為他覺得歌里唱的就是自己一家的情懷。再30年後,在經濟蕭條中,時任香港財政司長的梁錦松唱起這首歌,勉勵香港市民攜手渡過難關。5個月後,朱鎔基總理也朗誦這首歌的歌詞,呼籲港人進行第二次創業。
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
我地大家
在獅子山下相遇上
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
人生不免崎嶇
難以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
同舟人誓相隨
無畏更無懼
同處海角天邊
攜手踏平崎嶇
我地大家
用艱辛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一首歌寫出了香港上世紀70年代經濟騰飛時草根階層的努力與掙扎以及他們的頑強不息,未料及的是,世紀之交,《獅子山下》又一次唱響香港,600萬港人重溫艱苦打拚信念。
獅子山海拔只有495米,劉錦木的孩子們當年在山徑上跑上跑下;如今,在三四十層高的政府公屋的環伺下,獅子山愈發顯不出高大,它甚至也沒有出現在介紹香港旅遊的手冊里,那裡也只有一個並不熱鬧的公園。然而,獅子山成為艱苦打拚的香港精神的化身。「經濟最低時,大家互相打氣,經常會說到它(獅子山),並相信只要勇敢面對,明天會更好。」49歲的公司老闆林振華說。 2 居民都是一樣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
在西環碼頭賣苦力的多是「潮州幫」。
三年後,劉錦木有了些積蓄,他跑回汕頭,和一位老人家談起錢、豬和米。他把這些東西留下,帶走了這家18歲的姑娘程蘭花。她成了他的妻子,住進了獅子山下簡陋的木屋。
剛到獅子山下的程蘭花一定看到瞭望不到邊的簡陋木屋和在木屋間出沒的男男女女,這里叫做竹園村。他們像她一樣窮,生存環境惡劣,隨時面臨火災的威脅。其時的背景是,內地難民的湧入,使香港人口急劇增加。獅子山下的鄉村在日佔時期被大量拆毀,為新移民們提供了廣闊的土地搭建臨時木屋。這里也就成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主要的寮屋區。那時候貧民們還分布在馬仔坑、九龍城、沙田及屯門等處。
高大魁梧的劉錦木繼續到碼頭上扛米包,程蘭花在家裡穿塑料花,這在貧民區是婦女們極為普遍的活計。香港富豪李嘉誠就是靠經營塑料花起家的。
1964年7月16日,劉家誕下了第四個兒子。這個俊俏的男孩在獅子山繁密的草木中度過了自己的快樂童年,並喜歡上了音樂,20年後他成為香港無線電視台(TVB)名噪一時的當紅小生,他叫劉錫明。劉家人丁興旺,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的寮屋區生下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
獅子山給錫明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天刷牙時,一抬頭,山峰就進入眼簾,盡管他覺得它並不太像一頭獅子。他和哥哥及其他寮屋區的夥伴們廝混獅子山上,最吸引他的游戲是逮一種紅色的蜘蛛裝在樹葉折成的小房子里,小夥伴們碰到一起就把它們放出來,看紅蜘蛛打架。
然而,父母卻肩負著生活的重擔。錫明經常看到母親挑著兩個大水桶到山坡上的取水口擔水,她來回數趟,把一個水缸裝滿。錫明驚異於母親的力量和忍耐。8歲時,他幫著母親擔水,但只能吃力地裝三分之一桶水。
這個時候一家人已經住進了石屋。政府在獅子山山坡至平地蓋起了一排排石頭房屋,一直在木屋中棲身的難民們得以改善住宿條件。竹園村的石屋一共有六段,劉家就住在第六段。每一段都有公共廁所。學校設在第三段,劉家的四個孩子都是在這里讀完了小學。
五六十年代寮屋區的居民都是一樣的窮,所以家家都不用鎖門。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風氣給錫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有了病人,幾家都會來照看。誰家的孩子沒有照看,也會有鄰居來幫忙。
獅子山下的貧民區,現在看來,就是黃大仙行政區的范圍。實際上,從1948年起,政府就已經在獅子山下撥出偏僻的地區讓居民搭建木屋、石屋和磚屋。但頻仍的火災和惡劣的居住環境威脅著居民的生命。
由於人口激增,上世紀50年代中期,獅子山下建起了大量七層高的徙置大廈,進入60年代,公屋建設進入興盛期,其中一個屋村堅起了66座大廈。
竹園村從1957年就開始清拆,將居民遷入附近新建的徙置大廈。不過,當政府把劉家從石屋中搬遷到觀塘的公屋居住時,錫明的三個哥哥都已經各自成家。劉家新的居所有自來水和衛生間,在錫明看來這是很好的改善,母親不用去挑水,自己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
劉家離開了獅子山。進入80年代,竹園村已經變成了翠竹花園,聳立起16幢30層以上的公屋,近20000名居民在這里生活。劉錦木在過世之前,還常與程蘭花一起回到竹園看看,買菜。錫明每每憶及獅子山的快樂童年,母親卻總是嘆息:那些年好辛苦,好辛苦。她同時感傷:竹園現在認不出來了。
錫明覺得:父母的青春和汗水都在艱苦打拚中遺落在獅子山下,遺落在香港經濟騰飛中。 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騰飛的信息
程蘭花在獅子山下穿起第一朵塑料花時,不會想到那花朵蘊含著香港經濟第一次轉型及騰飛的信息。
1950年以前,香港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自由港。在上世紀50-70年代,在朝鮮戰爭和聯合國對華禁運中,香港走上工業化的道路,實現第一次經濟轉型。此次經濟轉型主要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轉加工製造業,形成了原材料從國外進口、加工後到國外市場銷售的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工業。
程蘭花和其他家庭婦女手中的塑料花成為香港經濟的火車頭。1962年底,香港共有塑料花工廠997家,僱用30000多名工人。1967年,香港塑料花製品出口總值達8.23億港元,佔香港工業出口總值的12%。
50年代末,港府銳意將獅子山下的黃大仙區南部新蒲崗發展為工業區,周圍寮屋區為工廠准備了充足的勞動力,劉家人的左鄰右舍很多都成了工人。到1980年第三季度,黃大仙工業區工開設3634間工廠,僱用了91036名員工。
獅子山下的9萬多勞工辛勤地工作在工業經濟的浪潮中,他們中半數以上就職於製造成衣、電子、塑膠及金屬製品行業,四成就職於服務業。勞工中女性佔了六成。他們從周一工作到周六,每天工作9小時,有時還要輪兩班或三班,趕工時更要在晚上甚至星期日加班。全香港人以這樣的熱情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托撐起香港經濟。
劉錦木並沒有當工人,他也不再去碼頭做苦力。他跑到海邊買魚,拿到竹園的市場上出售。
劉錦木有了自己的鋪面,經營的魚類也多起來,並向一些酒樓供貨。錫明的大哥中學畢業後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逐漸,龍蝦、石斑魚、象拔蚌都出現在他們的鋪面上,多家酒樓長期從劉家訂購海鮮。錫明的二哥中學畢業後也加入了經營海鮮的行列。後來,劉家也有了自己的酒樓。
其實,獅子山下也住有少數的富人,比如影星喬宏、大導演李翰祥。影星和大導演們住在鑽石山,是為了在鑽石山的山林草木中拍攝外景方便。作為工業經濟文化表現的電影業,在獅子山下拍攝了大量民初和古裝的電影。
廠房、工人、富豪、明星、電影,獅子山下的生態恰恰是香港工業經濟及與之相輔的明星文化心態的縮影。1973年,香港電台電視部拍攝的《獅子山下》開始播放,轟動全港。它以良鳴的屋邨為中心出發,內容涉及家庭倫理、兩性地位、鄰舍關系等,都是市民如何逆境自強的勵志故事,反映草根階層的生活,小市民們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心聲。從1973年到1994年21年間,該單元劇播出了200多集。1979年,黃沾撰寫了與節目同名的歌曲歌詞,由當紅歌星羅文演唱,此曲頓時紅遍香江,更成為《獅子山下》的主題曲。有評論者認為,《獅子山下》是電視版的香港歷史,獅子山遂為香港精神代言。
錫明在《獅子山下》的劇集及歌聲中讀完中學考上了浸會大學音樂系,他的藝人生涯起步。早在中二時,他就喜歡上了《獅子山下》這首歌,並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喜歡歌星羅文,更感覺這歌曲唱的就是自己家一路奮進的情形。錫明走了跟哥哥們不同的路,他進入娛樂圈,在90年代成為影視明星。
1970年,工業出口佔到香港出口額的81%,這標志著香港第一次經濟轉型完成。獅子山下,工廠林立,工人們在機器聲中辛苦工作。香港經濟在加工製造業的喧囂中高歌狂進,並於80年代躋身「亞洲四小龍」。
1972年,14歲的林振華跟隨父母從廣東來到香港九龍城。那時一支人的收入不足2000港元,在林的印象中,日子過得還很辛苦。
1978年的一天晚上,從廣州「上山下鄉」到珠海的民兵小徐把一枝五六式沖鋒槍放在沙灘上,操船偷渡往香港。他的任務是抓獲偷渡者,現在他也成了其中一員。他沒有去獅子山下,他來到深水埗一個親戚家,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制衣廠的工作,月入800港元。 3 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
同月,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量子基金進軍經濟疲軟的泰國,亞太金融危機破籠而出,向東南亞蔓延。10月,經濟高度國際化的香港被索羅斯攻擊,高樓價、高股市、高工資和高成本造成的泡沫經濟破碎,香港霎時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危城。此時的香港經濟,在經歷了七八十年代的持續高揚之後,已經歷了第二次轉型,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轉向毗鄰的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格局。香港金融、貿易及各類工商服務產業蓬勃發展,成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索羅斯的進攻之下,恆生股指狂瀉。香港成了國際炒家的自動取款機。1998年,香港經濟跌入最低潮。
劉錫明家在經濟衰退中遭受重大損失。大哥劉錫榮和二哥劉錫耀長年經營海鮮批發,到1997年前已經各自有上千萬的資產,向很多家酒樓供貨,自己家的酒樓也是紅紅火火。金融危機後,大家縮減開支,眾多酒樓沒有生意做,紛紛倒閉,兩個哥哥把自己的酒樓也關了,海鮮鋪位減至最少。
1978年到香港的小徐現在成了老徐,從事建築裝修行業。但是在1999、2000年兩年間,他心情沮喪,每天帶著兩歲的小女兒去公園打發時間。「那時只能吃老本(積蓄)。」他說。
林振華是開工廠的,他1984年從加拿大讀完大學返回香港,事業平穩上升。1997、1998年是他最困難的時期,「香港的中產受傷最重,資產貶值,我的房子從700萬跌成了200萬,銀行都供不下去了。」
金融危機後劉錫榮和劉錫耀在海鮮批發上還能苦苦支撐,但到了2003年SARS降臨,「沒人再去酒樓消費,中環到處都是戴口罩的人,晚上8點多尖沙咀就已沒有人了。」錫明回憶說。他的兩個哥哥發現他們多年創下的基業一下子「歸零」了。
在一片萎靡的氣息中,香港需要振奮人心。2002年3月6日,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宣讀他的首份預算案後,朗誦起《獅子山下》歌詞,他勉勵港人在經濟困境中咬緊牙關踏實苦幹,彼此幫助關愛。他說:「香港是一個生氣蓬勃、生機處處的地方,只要肯努力,便會找到理想……今日香港遇到風浪,正是你我都可以出一分力的時候……我們一定會闖出一個新天地。」幾天後,在香港大學財政預算論壇上,他應師生之邀現場清唱《獅子山下》。
錫明還記得梁錦松以此歌與市民共勉的情形。財爺」欽點「,《獅子山下》再次唱響香江。錫明說,政府顯然有意以這首歌喚醒港人在逆境中拼搏的信念,所以那時電台電視台上經常可以聽到這首歌。亞視亦於同年4月重播了《獅子山下》部分劇集,獲該台當周全線節目收視之冠。重播之際,原羅文則表示這首歌不只屬於老一代港人,亦應屬於年輕人,使年輕人更認識同舟共濟的精神。
4 新生代:老一輩重溫《獅子山下》時,年輕人已轉向另一個方向
林振華對1997、1998年大家咬牙撐過難關有著難忘的記憶。「香港從一個落後小島變成現在這個東方之珠,我們這一代人是與它一起走過來的,所以對以獅子山為典型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很親切。」
小時候他在家裡的黑白電視機上看《獅子山下》,當他以公司老闆的身份再次聽到政府將它作為宣傳歌曲來唱,「又到了咬緊牙、共倡團結的時候,感觸的確很深」。
林振華和公司的雇員們共渡難關。他沒有炒掉人,但是減了他們的薪水,雇員也體諒他,沒有因為減薪而走人。他看到這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工廠裡面,工人們情願減薪而繼續自己的工作。在鋪面里,業主減低了地租,勸經營者留下來。「大家私下聊起市面來往往很傷感,但是一到工作起來就立刻顯得很精神。」林振華的生活開支也縮減下來,家人到酒樓吃飯的次數少了,購物時也多了一層算計。
錫明的哥哥們掙扎著各奔前路,將生活和事業重心移向內地。劉錫榮在深圳開了一家小餐廳,從規模上來說跟他在香港時算得上是小打小鬧。劉錫耀則成了「打工者」,在上海一家餐廳做主管。雖然知道兩個哥哥想「東山再起」很難,但錫明覺得他們也會一天天好起來。「終歸有天龍傍鳳,難道天天褲穿洞?人生總有起有落,不可能天天好,但沒有什麼關是過不了的。」
SARS之後,香港經濟好轉。2004年,香港經濟增長率達到7.5%,是過去7年中發展得最好的一年。
樓價和股市都漲起來了,媒體的說法是,香港人在2006年可算是大豐收的一年,不少市民升職加薪,股票又大賺。老徐2001年後就在「西鐵」工程中找到了工作。在錫明眼中,侄子劉文傑是個聰明人,他仍在香港做海鮮生意,隨著經濟復甦,他的鋪位又增加了兩三個,繼續向酒樓供貨。盡管他有時會向錫明抱怨說,鋪位租金好貴,做生意好累。
在林振華看來,現時的香港經濟要比1997年健康,「那時好多泡沫,現在好穩健。」他同時認為,香港經濟上揚是從內地經濟發展中分到了一杯羹。
錫明2005年出了一張碟。在選歌時,他說,其他歌都可以不錄,但一定要有《獅子山下》。而在黃大仙行政區,每當區里有活動人們必先齊唱《獅子山下》。
在林振華、劉錫明這一代人對香港精神仍倍感溫暖之際,年輕一代也許已經向另一個方向走去,這讓他們感到年輕人缺乏父輩吃苦耐勞的意志。
27歲的ANDY從黃大仙祠旁的鑽石山家中到公司,常常可以從車窗里看到獅子山。小時候他跟同學們一起到那裡燒烤。他的第一份工作做了8個月,第二份工作做了一年,現在則在一家印刷公司供職。回想起剛進入社會的時候,他慶幸自己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自己在外租房住,以當時的收入就會很拮據。」現在他的收入比那時多出了5000元。
他沒看過《獅子山下》劇集,但他會唱這首歌,「聽多了就會唱了」,他同時奇怪於努力、耐勞這些品質仍被政府及大眾推崇為香港精神的主流,「那應該是創新才對」。ANDY說他的很多夥伴都是這種看法。
這實際上已經成為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的共識:通過「創新」發展「高增值」產業,走向以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知識密集」型經濟。

6. 我過年之後想和家人去北海潿洲島玩一周,求推薦住宿,美食,路線~~~~

一、北海1.行。南寧至北海240公里左右。出行非常方便,看個人時間而定。(1)小汽車高速2個半小時。(2)快班3小時左右,票價55元,20分鍾一班。(3)火車3小時20分--4小時之間,票價50左右,每天2趟往返。K9309南寧 9點05分開,北海12點07到,K9310北海12點53開,南寧15點51到。K9320北海9點24分開,南寧12點20到,K9319南寧13點54開,北海16點36到。2.住。北海住宿比南寧貴,旅遊城市挨宰一些事中國的通病了,旺季酒店一般在180—260之間,海邊的酒店都在350以上,銀灘、橋港兩處海灘附近都有不少私人旅館,環境衛生不一,價格在120-200之間。經濟條件尚可的話,個人推薦精通北海銀暉精通酒店,海景房,標間會員價200,陽檯面向大海,房間很大,比較爽。3.食。北海旅遊自然以海鮮為主。海邊人吃海鮮喜歡清淡,新鮮海鮮多以白灼,這樣才能吃出原味,因此,喜歡吃原味的人可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喜歡烹調味的,推薦找具有一定規模的餐廳。北海吃海鮮一般找三檔地方:錢多的,可去外沙海鮮島,比較講究檔次,合適商務接待,當然價格比較高;不差錢的,可考慮去肥仔海鮮美食城、罐頭嶺大東海海鮮城等處,合適家庭聚會等,價格適中;大眾化的消費,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切記,無論吃喝玩樂,千萬不要聽計程車司機的,更不要向他們打聽。尤其是東北口音的計程車不要上、東北或河南口音的海鮮飯店不要去,網上、報紙上、甚至身邊朋友都有上當的經歷:兩三個人一餐都要被宰500-600元,6-8個人更是隨便就上千,其實買的海鮮都很平常,欺負外地人不懂而已。漁民開的大排檔推薦如下:外沙島大門外,過外沙橋左轉,一路大排檔為外沙漁民所開,味道不錯,價格合理,海鮮比較正,記得名字的有:坤記、外沙五叔等;北部灣西路,石林大酒店左側,外沙瘦五海鮮大排檔等;北海市公安局旁大排檔(主打吃鮭魚,其實就是河豚魚);貴州路半坡附近三家大排檔(價格低廉,但是現在味道比以前差了)4.玩。北海泡海水主要有兩個地方:銀灘、橋港。銀灘太出名了,沙細泛白地域寬廣,但是人實在太多,再好的風景人多也沒感覺了,另外,銀灘東西貴的要死,更衣要5元,沖淡水要15元,租太陽傘和桌凳要60-100元,沒去過的可以去看看;橋港在北海橋港鎮,這里沙灘沒銀灘那麼漂亮,沙子也較粗,但是人少,浪也較大,租太陽傘和桌子凳子只用20元。
除泡海水外,北海還可以玩的地方有:海底世界(海濱公園內,門票120左右,以水族館海底魚類展示為主);海洋之窗(門票100左右,類似博物展覽);罐頭嶺(9-10月大量候鳥在此過冬暫住,有愛好的可以找野味嘗嘗)北海計程車起步價5元,每公里1.4元,市中心至銀灘一般在18-20元,至橋港一般自25元左右。少數黑心司機或者自行在車內標注起步價7元,或者調錶快跳,或者繞路遠走,遊客應注意。前面提到了,主動在車站內迎客的計程車最好別上,他們一般以東北人和河南人居多,比較能說,要給你推薦旅館、飯店、旅遊點等等,別聽他們說得熱情,嘴上甜,心黑著呢。
北海潿洲自助游攻略一、北海1.行。南寧至北海240公里左右。出行非常方便,看個人時間而定。(1)小汽車高速2個半小時。(2)快班3小時左右,票價55元,20分鍾一班。(3)火車3小時20分--4小時之間,票價50左右,每天2趟往返。K9309南寧 9點05分開,北海12點07到,K9310北海12點53開,南寧15點51到。K9320北海9點24分開,南寧12點20到,K9319南寧13點54開,北海16點36到。2.住。北海住宿比南寧貴,旅遊城市挨宰一些事中國的通病了,旺季酒店一般在180—260之間,海邊的酒店都在350以上,銀灘、橋港兩處海灘附近都有不少私人旅館,環境衛生不一,價格在120-200之間。經濟條件尚可的話,個人推薦精通北海銀暉精通酒店,海景房,標間會員價200,陽檯面向大海,房間很大,比較爽。3.食。北海旅遊自然以海鮮為主。海邊人吃海鮮喜歡清淡,新鮮海鮮多以白灼,這樣才能吃出原味,因此,喜歡吃原味的人可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喜歡烹調味的,推薦找具有一定規模的餐廳。北海吃海鮮一般找三檔地方:錢多的,可去外沙海鮮島,比較講究檔次,合適商務接待,當然價格比較高;不差錢的,可考慮去肥仔海鮮美食城、罐頭嶺大東海海鮮城等處,合適家庭聚會等,價格適中;大眾化的消費,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切記,無論吃喝玩樂,千萬不要聽計程車司機的,更不要向他們打聽。尤其是東北口音的計程車不要上、東北或河南口音的海鮮飯店不要去,網上、報紙上、甚至身邊朋友都有上當的經歷:兩三個人一餐都要被宰500-600元,6-8個人更是隨便就上千,其實買的海鮮都很平常,欺負外地人不懂而已。漁民開的大排檔推薦如下:外沙島大門外,過外沙橋左轉,一路大排檔為外沙漁民所開,味道不錯,價格合理,海鮮比較正,記得名字的有:坤記、外沙五叔等;北部灣西路,石林大酒店左側,外沙瘦五海鮮大排檔等;北海市公安局旁大排檔(主打吃鮭魚,其實就是河豚魚);貴州路半坡附近三家大排檔(價格低廉,但是現在味道比以前差了)4.玩。北海泡海水主要有兩個地方:銀灘、橋港。銀灘太出名了,沙細泛白地域寬廣,但是人實在太多,再好的風景人多也沒感覺了,另外,銀灘東西貴的要死,更衣要5元,沖淡水要15元,租太陽傘和桌凳要60-100元,沒去過的可以去看看;橋港在北海橋港鎮,這里沙灘沒銀灘那麼漂亮,沙子也較粗,但是人少,浪也較大,租太陽傘和桌子凳子只用20元,本人更喜歡在橋港沖浪而不是銀灘。除泡海水外,北海還可以玩的地方有:海底世界(海濱公園內,門票120左右,以水族館海底魚類展示為主);海洋之窗(門票100左右,類似博物展覽);罐頭嶺(9-10月大量候鳥在此過冬暫住,有愛好的可以找野味嘗嘗)北海計程車起步價5元,每公里1.4元,市中心至銀灘一般在18-20元,至橋港一般自25元左右。少數黑心司機或者自行在車內標注起步價7元,或者調錶快跳,或者繞路遠走,遊客應注意。前面提到了,主動在車站內迎客的計程車最好別上,他們一般以東北人和河南人居多,比較能說,要給你推薦旅館、飯店、旅遊點等等,別聽他們說得熱情,嘴上甜,心黑著呢。本人在北海遇到東北口音的一律回絕。二、潿洲島1.行。北海至潿洲乘船,快船120元,行程1小時,慢船90元,行程2小時。旺季每日基本有6班,早上8點30一班(飛魚、飛逸兩條船同時出發),9點00一班(飛達),9點30一班(慢船,北部灣二號),中午一班快船,下午快船、慢船各一班。各次船班到潿洲後,停15分鍾左右返回北海。快船隻能在船艙坐著,座位比較擠,船比較顛簸;慢船可上甲板觀光,船比較穩,暈船反應較大的人,推薦乘慢船。島上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車、三馬仔、電動自行車。年輕人推薦租電動自行車,一天也就20元;三馬仔從碼頭接送各景點和住宿點,基本價格在80元一天(可砍價兩天游完各景點,再接送碼頭,到景點放車走,到點來接,費用100元)。汽車價格比三馬仔貴1/3左右。島上景點相距不是很遠,最遠的有6公里左右,近的也就1-2公里。
北海潿洲自助游攻略一、北海1.行。南寧至北海240公里左右。出行非常方便,看個人時間而定。(1)小汽車高速2個半小時。(2)快班3小時左右,票價55元,20分鍾一班。(3)火車3小時20分--4小時之間,票價50左右,每天2趟往返。K9309南寧 9點05分開,北海12點07到,K9310北海12點53開,南寧15點51到。K9320北海9點24分開,南寧12點20到,K9319南寧13點54開,北海16點36到。2.住。北海住宿比南寧貴,旅遊城市挨宰一些事中國的通病了,旺季酒店一般在180—260之間,海邊的酒店都在350以上,銀灘、橋港兩處海灘附近都有不少私人旅館,環境衛生不一,價格在120-200之間。經濟條件尚可的話,個人推薦精通北海銀暉精通酒店,海景房,標間會員價200,陽檯面向大海,房間很大,比較爽。3.食。北海旅遊自然以海鮮為主。海邊人吃海鮮喜歡清淡,新鮮海鮮多以白灼,這樣才能吃出原味,因此,喜歡吃原味的人可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喜歡烹調味的,推薦找具有一定規模的餐廳。北海吃海鮮一般找三檔地方:錢多的,可去外沙海鮮島,比較講究檔次,合適商務接待,當然價格比較高;不差錢的,可考慮去肥仔海鮮美食城、罐頭嶺大東海海鮮城等處,合適家庭聚會等,價格適中;大眾化的消費,找當地漁民開的大排檔。切記,無論吃喝玩樂,千萬不要聽計程車司機的,更不要向他們打聽。尤其是東北口音的計程車不要上、東北或河南口音的海鮮飯店不要去,網上、報紙上、甚至身邊朋友都有上當的經歷:兩三個人一餐都要被宰500-600元,6-8個人更是隨便就上千,其實買的海鮮都很平常,欺負外地人不懂而已。漁民開的大排檔推薦如下:外沙島大門外,過外沙橋左轉,一路大排檔為外沙漁民所開,味道不錯,價格合理,海鮮比較正,記得名字的有:坤記、外沙五叔等;北部灣西路,石林大酒店左側,外沙瘦五海鮮大排檔等;北海市公安局旁大排檔(主打吃鮭魚,其實就是河豚魚);貴州路半坡附近三家大排檔(價格低廉,但是現在味道比以前差了)4.玩。北海泡海水主要有兩個地方:銀灘、橋港。銀灘太出名了,沙細泛白地域寬廣,但是人實在太多,再好的風景人多也沒感覺了,另外,銀灘東西貴的要死,更衣要5元,沖淡水要15元,租太陽傘和桌凳要60-100元,沒去過的可以去看看;橋港在北海橋港鎮,這里沙灘沒銀灘那麼漂亮,沙子也較粗,但是人少,浪也較大,租太陽傘和桌子凳子只用20元,本人更喜歡在橋港沖浪而不是銀灘。除泡海水外,北海還可以玩的地方有:海底世界(海濱公園內,門票120左右,以水族館海底魚類展示為主);海洋之窗(門票100左右,類似博物展覽);罐頭嶺(9-10月大量候鳥在此過冬暫住,有愛好的可以找野味嘗嘗)北海計程車起步價5元,每公里1.4元,市中心至銀灘一般在18-20元,至橋港一般自25元左右。少數黑心司機或者自行在車內標注起步價7元,或者調錶快跳,或者繞路遠走,遊客應注意。前面提到了,主動在車站內迎客的計程車最好別上,他們一般以東北人和河南人居多,比較能說,要給你推薦旅館、飯店、旅遊點等等,別聽他們說得熱情,嘴上甜,心黑著呢。本人在北海遇到東北口音的一律回絕。二、潿洲島1.行。北海至潿洲乘船,快船120元,行程1小時,慢船90元,行程2小時。旺季每日基本有6班,早上8點30一班(飛魚、飛逸兩條船同時出發),9點00一班(飛達),9點30一班(慢船,北部灣二號),中午一班快船,下午快船、慢船各一班。各次船班到潿洲後,停15分鍾左右返回北海。快船隻能在船艙坐著,座位比較擠,船比較顛簸;慢船可上甲板觀光,船比較穩,暈船反應較大的人,推薦乘慢船。島上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車、三馬仔、電動自行車。年輕人推薦租電動自行車,一天也就20元;三馬仔從碼頭接送各景點和住宿點,基本價格在80元一天(可砍價兩天游完各景點,再接送碼頭,到景點放車走,到點來接,費用100元)。汽車價格比三馬仔貴1/3左右。島上景點相距不是很遠,最遠的有6公里左右,近的也就1-2公里。2.住。島上各處均有漁家開的小旅館,衛生一般,洗漱用品須自備,價格在80-100元每間左右,用水受控制,一般中午沒水,晚上抽水用到早上。本人住潿洲島海景酒店,因為有精通的會員卡,所以住的是會員價。居住地選擇:南灣港,島上的漁家碼頭,居民較集中,離海鮮市場近,但風景就不耐看了,海邊較臟,也看不到日出日落;滴水丹屏,在南灣港西側,地勢較高,能看到日落日出,但是用水比南灣港緊張些。天主教堂街,比較熱鬧,地勢高,離海較遠,2-3日的短期遊客不推薦住。3.食。島上還是以海鮮為主,居民自種的各種蔬菜也不錯,主要有空心菜、小白菜、薯葉、苦瓜等。漁船下午5點半左右回港,這時的市場海鮮最多,最正。可惜現在上島遊人太多,海鮮價格隨之上漲較快,唯一亮點就是新鮮。島上大排檔或飯館價格還是比較高,建議住漁家的自購海鮮回去加工,每道菜加工費5元。要注意的是,漁家做海鮮別要求做出大飯店的花樣來,白灼就好。本人曾看見有人自購彈蝦回來要求椒鹽,結果上桌一看,上好的彈蝦弄得又黃又黑,讓人倒胃口。其實想一想,漁家怎會放半鍋的油去炸彈蝦?油不多鍋不燙,又怎能弄好椒鹽彈蝦?建議還是追求原汁原味,不要太過講究烹調風味了,新鮮才是硬道理。部分海鮮價格參考:彈蝦(帶膏)35-38元/斤,彈蝦(不帶膏)22/斤-25,藍尾蝦80元/斤,花蝦50元/斤,斑節蝦60-70元/斤,明蝦?????(鄙視,上島還吃明蝦!),花蟹32-35元/斤,石斑魚20-60元/斤(大小價格不同),車螺8-15元/斤(分大小),帶子螺4-5元/個。。。。。。。。。。。價格並不比北海同類菜市便宜(有的還稍貴些),種類卻沒那麼多。4.玩。島上玩的地方重點推薦兩處,一是鱷魚山景區,火山口遺址,就在潿洲島的西南邊。沿路大約走行4-5公里,這里可以看到火山岩、珊瑚岩,這里的海岸礁石林立,海浪洶涌,到這里才能感受到什麼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途經一處小小的海灣名叫月亮灣,有著陽光、海浪、沙灘、仙人掌,是拍照的絕好地方。二是石螺口景區,這里沙灘很平,水淺浪高,是泡海水的好地方。離岸邊30米,水深只有1米60左右,水很清很藍,站在海里可清晰的看到自己踩在沙子上的腳。輕風引浪,可達30-50厘米高,海灘上不時傳來陣陣夾雜著驚呼的歡聲。此處海灘有潛水項目,價格在300左右,一名教練帶2名遊客,比海南潛水要經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