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塗料加盟代理選擇哪個品牌好
想要做塗料代理必須選擇一個知名品牌,無論是加盟進口品牌商店還是國內品牌商店,都必須考慮這些方面:一、選擇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品牌
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塗料品牌體現在技術水平,研發實力,市場競爭力,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市場反饋等方面。加盟商可以進行調查和通過這些細節探索塗料品牌的實力。
二、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
信譽是可檢驗的,信譽來自同行,消費和市場。加盟商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並認真進行市場研究,高品質塗料通常來自知名公司。
三、選擇具有優惠政策的品牌
高質量的油漆品牌通常具有非常雄厚的優惠政策。無論是開店的初期,中期還是後期,他們都會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折扣。強有力的優惠政策體現在:促銷,廣告,返點,獎勵,費用分配等。
想要加盟塗料行業,嘉寶莉是個不錯的選擇。嘉寶莉始創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是中國領先的塗料及塗裝方案提供商。30年行業沉澱,世界塗料50強企業,2019年銷售額35億元,品牌價值224億元,在中國本土塗料中處於強勢地位。嘉寶莉精幹營銷團隊手把手幫扶,帶你上路,通過小區推廣、社群營銷、開業慶典、落地執行等營銷活動助你成功出單,帶領團隊成長,讓你全程無憂。
㈡ 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融資難、擔保難問題依然突出,
2、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實到位,企業負擔重,
3、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經濟效益大幅下降,虧損加大等
解決方法:
一、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1、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法律體系。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深化壟斷行業改革,擴大市場准入范圍,降低准入門檻,進一步營造公開、公平的市場環境。
2、完善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的有關制度。制定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辦法,提高采購中小企業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信息發布透明度,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外包制度,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
3、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權益保護。組織開展對中小企業相關法律和政策特別是金融、財稅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發揮新聞輿論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加強政策效果評價。堅持依法行政,保護中小企業及其職工的合法權益。
4、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的支持,鼓勵中小企業不裁員、少裁員,穩定和增加就業崗位。對中小企業吸納困難人員就業、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相應期限內給予基本養老保險補貼、基本醫療保險補貼、失業保險補貼。
二、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1、全面落實支持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完善小企業信貸考核體系,提高小企業貸款呆賬核銷效率,建立完善信貸人員盡職免責機制。鼓勵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金融機構發放小企業貸款按增量給予適度補助,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損失給予適度風險補償。
2、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都要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完善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業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和比重。
3、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中小企業上市育成機制,擴大中小企業上市規模,增加直接融資。完善創業投資和融資租賃政策,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融資租賃企業。
4、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設立包括中央、地方財政出資和企業聯合組建的多層次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各級財政要加大支持力度,綜合運用資本注入、風險補償和獎勵補助等多種方式,提高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
5、發揮信用信息服務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徵集機制和評價體系,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信用等級。完善個人和企業徵信系統,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詢服務。
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力度
1、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逐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開拓市場、擴大就業,以及改善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
2、落實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國家運用稅收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具體政策由財政部、稅務總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
3、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凡未按規定許可權和程序批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政府性基金項目,均一律取消。全面清理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重點是行政許可和強制准入的中介服務收費、具有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收費,能免則免,能減則減,能緩則緩。
四、加快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1、支持中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支持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製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
2、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按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支持中小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
3、推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促進重點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環保產品、設備在中小企業的推廣應用。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鼓勵中小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專業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等服務。
4、提高企業協作配套水平。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關系。
5、引導中小企業集聚發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用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支持培育一批重點示範產業集群。加強產業集群環境建設,改善產業集聚條件,完善服務功能,壯大龍頭骨幹企業,延長產業鏈,提高專業化協作水平。
6、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在科技研發、工業設計、技術咨詢、信息服務、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發展。積極促進中小企業在軟體開發、服務外包、網路動漫、廣告創意、電子商務等新興領域拓展,擴大就業渠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2)振興計劃加盟熱線擴展閱讀
36號文件提出了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法律體系;
2、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3、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扶持;
4、加快中小企業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5、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6、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
7、引導中小企業加強管理;
8、加強中小企業工作的組織領導等八個方面,
其中:如對困難中小企業的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或降低費率政策執行期延長至2010年底;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金融機構採取的一些體制、機制改革措施;
對年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以下的小型微利企業2010年減半徵收所得稅;在中央預算內技術改造專項投資中和地方政府安排的專項資金中,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
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定政府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辦法等,是首次提出或著重強調的政策點。
㈢ 中國的A股到底有沒有投資價值
作為投資者,我們要想清楚,買股票主要就是賺兩塊錢,一塊是成長的錢,一塊是估值的錢。什麼是成長的錢呢?就是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帶來股價的長期上漲。這一塊的錢是很有限的,因為每年公司的增長,能有百分之二十幾已經很好了,這是我們長期利潤的基石。另一個是估值的錢,就是今天市場認為15倍市盈率合理,市場狂熱時則認為四五十甚至100倍市盈率是合理的,這個因素帶來股價的波動是非常厲害的。而影響估值的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市場的情緒,另一個則取決於企業實際盈利增長率與投資者預期之間的差異。這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應該區分個人的預期和整個市場的預期,如果一個公司的業績大家已經預期到了,股價中已經包含了預期,股價就沒有上升的動力。只有超過大多數人預期的東西才能導致股價上漲,反之就會下跌。
㈣ 2019什麼行業最賺錢
農村種植業、早教行業、嬰幼兒產品、婚慶和殯葬行業、小吃攤販。
1、農村種植業
這些年農村土地大面積閑置出來,而且國家政策的跟進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各種生態農業如雨後春筍一樣建立了起來。2019年國家進一步推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種植業可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行業本身的利潤加上政策紅利,該行業的利潤前景尤為巨大。
5、小吃攤販
小吃攤販雖然很賺錢但要講究一個時間標准,要麼是早餐店,要麼是晚餐店,這兩個時間段消費者更願意掏錢,所以能夠做攤位生意賺錢的要麼賣的是早餐,要麼賣的是夜排檔。
(4)振興計劃加盟熱線擴展閱讀:
創業的注意事項
1、創業必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不要一頭霧水的去創業,這樣反而會容易失敗,所以做自己比較懂行的才是最正確的。
2、再就是創業初期的時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了解這個行業的市場,只有詳細的了解市場後再仔細的做規劃。
㈤ 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恢復增設169所普通高校 都是哪些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高等教育的布局進行過幾次大調整。每一次調整,都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也是對教育資源的一次重組。教育體制的改革沒有終點,也不能停滯,它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與時俱進的。每一個政策,每一次調整都是這過程中的一環,我們可以把這次高校的職業教育改革看作是近年來又一次高等教育布局上的調整,是整個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階段性政策。那麼,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發生過怎樣的變化呢?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對此先做一個梳理。
1952年院系大調整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急需大量的工科技術人才。1952年秋,教育部將教育的重心放在與經濟建設直接相關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和科學技術教育上,將教育計劃與國民經濟建設計劃緊密相連,並按產業部門、行業甚至按產品來設立學院、系科和專業(例如拖拉機學院、坦克系等等)。全國許多高等學校被分拆,開始大力發展獨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繼新設鋼鐵、地質、航空、政法、電力、礦業、財經、水利等專門學院和專業,這是一種快速培養「專家」的教育體制。
經過一番調整和建設,不僅專業分工明確的學校多了起來,很多高校雖然名義上仍叫綜合性大學,實際上也成了類似歐美的文理學院或工業大學。如調整前的南京大學有文、理、工、農、醫、法、師范等7個學院共35個系,經調整後只保留了文、理方面的13個系,清華大學也由一所綜合性大學變為工業大學等。
與此同時,許多社科類專業被取消或壓縮,一些基礎性的系比如哲學系,只有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少數幾個學校才開設,因為當時認為社會對這些方面人才的需求不大,所以這些專業就被集中在了幾個重點學校。
經過1952和1953兩年的大規模院系、專業調整,全國高校由原來的211所減為183所,加強了工程、師范和農林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專門學院尤其是工科類專門學院有了相當可觀的發展,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經濟建設所急需的專門人才,改變了舊中國工程技術教育過於薄弱的狀況。
1978年~1999年間精英化教育下的調整
1978年,國家各項事業百廢待興。恢復高考之後,社會對高端人才有著大量的需求。因此國務院決定在全國恢復增設169所普通高等學校,並在普通高校招收走讀生,增加高校招收名額,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為了集中優勢資源,培養大批急需的高水平人才,從1978年開始,國務院確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88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形成重點大學和一般大學的分層格局。同時,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主要集中在中高職院校。
1985年5月, 中共中央頒布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指出,「高等學校擔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的重大任務」,將高等教育的任務歸結為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重申,要以提高質量和辦學效益為重點發展高等教育。
由於當時我國的大學生人數較少,適齡青年中只有不到10%的人有機會上大學。這個時期的高等教育是名副其實的「精英教育」。因此,在精英教育為主的高等教育格局中,職業教育無論在層次還是在分量上都居於次要的地位。
1999年之後高等教育大眾化下的調整
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體制的轉變,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遇到了新問題。社會需要的更多是復合型人才,而當時一些高校只從行業需要考慮,重復建設多,教育在體制、結構、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等諸多方面都相對滯後,「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也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
1999年春,北京的部分經濟學家開始從多角度討論擴大高等教育規模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1999年6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標志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開始。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開始擴大普通高校本專科院校招生人數。在高校擴招過程中,優先發展經濟、社會急需的學科專業,重點在於發展高新技術類學科和應用型專業、為適應加入WTO急需的專業、以及面向地方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的應用型學科專業。1999年,全國招生人數增加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高校擴招給無數考生及其家庭帶來了希望,它也成為1999年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在擴招的背景下,影響高等教育結構和布局的兩個重要事件是:高校合並和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
高校合並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多學科、學科交叉、文理滲透的局面,這有利於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合並之後,大學的格局和以往相比又出現了一些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變化是出現了兩類有代表性的大學:一是專業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二是辦學規模特別大的 「航空母艦」式大學。
1998年,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合並為新「浙江大學」,由此引發了一輪高校合並的熱潮。隨後,一大批航母型大學相繼出現。2000年7月,由原山東大學、原山東醫科大學、原山東工業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山東大學。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學與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並組建新的吉林大學。合並之後的新吉林大學由於規模龐大,又分布在長春各處,有「美麗的長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學校園當中」的戲稱。
但是,在高校合並的大潮中,許多應用技術類院校向綜合性大學的擴展或加盟,卻在實際上削弱了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分量。
在大眾化教育的趨勢下,大學本科教育也開始成為主要需求,許多高等專科學校也紛紛加入綜合性大學的群體。1999年以來,專科升本及新建高校有646所(不含南方科技大學),約佔全國本科高校總數的56.42%。這些新建本科院校的出現,既滿足了大學進一步擴招的需求,也實現了大學從精英化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型。 如果說,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是為了滿足更多的人上大學的需求,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要,那麼,高校合並特別是對綜合性大學的需求,則反映了當時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在這一輪高等教育改革中,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和內涵也發生著轉變,中職和高職院校都從以供給為導向轉向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並開始為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培養技能型人才。與2001年相比,2002年加工製造、信息技術和醫葯衛生等社會需求旺盛的專業招生數顯著增長。
現實地看
這次以發展職業教育為主要特點的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是時代需要。一是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能力與市場需求的差距比較大;二是我們國家目前普通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的比例不合理,存在一邊倒的現狀,一般都倒向綜合型大學;三是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重普通教育、忽視職業教育的現象,多年來,部分高職院校在某些省市招生頻頻出現的「零投檔」記錄就是一個證明。
中國文化中講究「重道輕器」,這在我們傳統的高等教育中也有直接體現。大學里講授的內容比較重「道」,這里的「道」,指的多是大道理,是形而上的東西,而所謂的「器」則是「形而下的」的東西,是技術、器物、是具體、實用的東西。傳統上,人們總以為「道」是學問,「器」是雕蟲小技,往往不被重視。因此,我們的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狀況,如今國家缺乏高級技工也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這次教育改革的重點,就是要將學科專業教育與實習能力有機結合,使學生既具備良好的知識和技能儲備,又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技術水平。
我們的教育方針中有兩條特別重要:一是培養合格的接班人,一是培養合格的勞動者。任何一種教育都不可能「單打一」,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普通高等教育也好,高等職業教育也好,都要既培養學生做人,也培養學生做事。差別只在於是重點培養一般的做事能力,還是重點培養做特定事的能力。
比較地看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教育體制或教育布局。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模式,對我們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大體說來,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關系而言,無非有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少數綜合類普通高等學校和大多數高職類院校的並列式關系;一種是普通高等教育之後再加上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式關系;此外,就是這兩種模式的混合。
我們究竟應該遵循哪種模式來對高等教育結構進行調整和布局,主要取決於教育資源的總量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需求。因此,在對高等教育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之時,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辨明哪種模式最佳,因為任何一種模式之所以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及一定優勢,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不足或問題;而在於作出某種選擇之後的堅持與完善,不在不同模式之間反復搖擺或重復選擇。簡而言之,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不是為調整而調整,而是著眼於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
Tips:
1978年國務院確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
【綜合類16所】
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湘潭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大學、新疆大學、內蒙古大學
【理工類51所】
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海洋學院(今中國海洋大學)、長沙工學院(今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今北京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農學類9所】
北京農業大學(後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並成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鎮江農業機械化學院(後更名為江蘇理工大學,再與鎮江醫學院和鎮江師范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江蘇大學)、南京農學院(今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學院(今華南農業大學)、西南農學院(後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再與西南師范大學合並成西南大學)、西北農學院(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沈陽農學院(今沈陽農業大學)
【醫學類6所】
北京醫學院(後更名北京醫科大學,又與北京大學合並為新的北京大學)、上海醫學院(後更名上海醫科大學,又與復旦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中山醫學院(後更名中山醫科大學,又與中山大學合並為新的中山大學)、四川醫學院(後更名為華西醫科大學,又與四川大學合並成新的四川大學)、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葯大學)、南京葯學院(今中國葯科大學)
【師范類2所】
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類2所】
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今上海外國語大學)
【政法類1所】
西南政法學院(今西南政法大學)
【藝術類1所】
中央音樂學院
㈥ 有沒有做鄉村振興裡面的展館的公司求推薦個公司
據我了解,鄉村振興是近幾年的發展重點,裡面有的要修展覽館或主題館,如果你是想找這一類展館的設計公司,可以參考下四川博達至成展覽展示公司,他們也在做鄉村振興項目展館。
㈦ 世界十大成功人士有哪些
J.K.羅琳
奧普拉●溫弗瑞
阿比比●比基拉
沙希德●漢克
哈倫桑德斯
巴拉克●奧巴馬
烏爾蘇拉●伯恩斯
艾倫●里克曼
安德烈●羅米爾●揚
霍華德舒爾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