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為開發學前兒童的智力,使他們更加聰明,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學前智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
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
(1)兒童科學教育項目加盟擴展閱讀:
原則:
對0歲至入小學前兒童實施教育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是:體、智、德、美諸方面的發展應互相滲透,有機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依據0歲~6歲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學前教育的原則可概括為:
(1)從胎教開始適應各年齡發展和個體發展的教育;
(2)促進學前兒童體、智、德、美的良好發展與個性的健康發展;
(3)成人對學前兒童的照管與教育相結合;
(4)以興趣誘發,在游戲中成長;
(5)創設適宜的環境,發揮其教育的功能。
㈡ 兒童教育項目有哪些
幼兒早教加盟行業——引領右腦潛能開發隨著人們對先進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接受,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嘗試讓孩子參加早教班進行科學早教。為了不讓幼兒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認為「花再多精力與金錢都值」。然而,商家們正是以家長們愛子心切的心態,紛紛在各地辦起了美術班、舞蹈班、鋼琴班等興趣班,幼兒早教行業隨之掀起新一輪熱潮。據統計,超過半數的中國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費占家庭總收入的20%以上,44%的家庭每月用於養育子女方面的費用在500元至1000元之間。所以,投資幼兒早教行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引領右腦潛能開發是首選
滿意請採納
㈢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活動目標確定要注意什麼
1、學前兒童的發展的特點和需要;
2.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3.科學學科的內在特點;
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特徵。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總目標。
《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教育目標可以歸類為三個方面,即科學情感和態度方面的目標、科學過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標和科學知識方面的目標。
(1)科學情感和態度方面的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科學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標:能夠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科學知識方面的教育目標:獲取廣泛的科學經驗;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初級科學概念。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年齡階段目標:年齡階段目標是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總目標來制定的,既體現學前兒童各個不同年齡之間的差異性,又體現了各個年齡之間的連續性。
5-6歲:能按照自己規定的不同標准對物體進行分類。
4-5歲:能按照指定的標准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3-4歲:能從一組物體中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挑出物體,歸入一類。
㈣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設計的內容設計主要有哪些
以下摘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雖然沒有正面回答你的問題,但希望能有所幫助~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一)目標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
3.引導幼兒注意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感受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4.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
5.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
6.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關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
7.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
8.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表達發現的愉快並與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導要點
1.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2.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
3.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㈤ 全國有好多家都做科學實驗項目,哪個更有實力想加盟
市場上目前科學實驗主要是有兩種合作形式:一種是品牌加盟、一種是課程加盟(輸出課程),兩者相同地方不再過多贅述,不同之處在於品牌加盟會要求統一的logo標識,要求門店裝修、門抬頭等,在品牌營銷方面會全面一些。但相對來講加盟費用較高、前期投入資金較大,要求加盟客戶能快速的招生回本,否則資金流壓力較大,此類加盟較符合有充足資金的個人投資創業者(和教育行業無關希望公司全方面指導,但是具體做成什麼樣還是看自己,作為行業試水來講不太建議);另外一種就是課程加盟,也就是所謂的輸出課程,不會要求門頭裝修等,品牌宣傳支持方面較弱,但是課程質量往往較高、前期投入成本較低,屬於輕投資,適合一些現有機構學校引進特色課,以及部分有營銷經驗的個人創業者(弱點是營銷指導,裝修指導方面不足),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來講如果不是有充裕的資金投入,一般都建議選擇課程加盟。
在課程加盟裡面如果非要小編推薦一個品牌,那麼我會選擇推薦「小科實驗室」科學課程,這是一個由清華團隊創造的科學素養教育品牌,憑借著清華的教育背景、品牌實力和市場口碑,小科實驗室目前已在全國多地拓展了150餘加盟商。引進美國STC(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兒童的科學和技術)教育體系,結合歐美兒童科學素養培養路徑及中國教育實踐,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兒童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旨在提升青少年兒童科學素養及動手實踐創造力。公司成功申請數十項國際國內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技術。
以上就是的大概介紹,更詳細的信息建議可以網路搜索「小科實驗室」或者直接進官網網頁鏈接
㈥ 兒童科學教育節目哪裡有的看
英盛觀察
1 《愛卡莉》
我第一個就想到了《愛卡莉》。卡莉和薩姆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笑,通常孩子們都很喜歡看這個節目,它真的是為孩子設計的一部好電視節目。
2 《反斗家族》
《反斗家族》由Butch Hartman創作的生動的電視節目,講述的是一個叫Timmy Tumer的小孩的冒險。最開始這個節目是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示出來的,後來又拍成了真人版的。
3 《海綿寶寶》
我估計沒有人不知道海綿寶寶的,它總是跑來跑去。當然,如果你是魷魚的話你可能想要忘記它。它總是會出現在電視節目里,不管什麼時候在換台的時候,你總會看到它的。
4 《馬達加斯加 企鵝大行動》
這個大家應該也都不陌生,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節目,他們喜歡看那些動物們的生活。當然,我也覺得這部電影也會適合成人觀看。
5 《真正的傑克遜》
因為她的性格開朗樂觀所以我很喜歡凱特哈德森。關於她在《真正的傑克遜》中的這場演出,我想跟孩子們一起看。她的出現總會給我們帶來新鮮。
6 《野生動物救援隊》
如果你喜歡Dora的話,那你肯定也喜歡Diego,因為Diego是她的堂兄。他八歲,是一個動物營救員,他有一個野外日誌,一部相機和一台電腦。一集一集的表演,孩子們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
7 《好奇的喬治》
這只可愛的猴子是小孩子們喜歡的故事書里的角色。這個節目里有15分鍾的教育故事。像喬治一樣,孩子們總是喜歡研究,可能是找到了共同點了吧,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只猴子。
8 《少年魔法師》
孩子們喜歡看這個節目,其實,這個節目也是我喜歡的節目之一。生活中我們有時候也需要一些魔法,這樣我們總不知道會有些什麼奇怪的事情會發生。
9 《漢娜蒙塔娜》
有沒有人喜歡漢娜蒙塔娜啊?我認為她不僅是一個好演員更是一名好歌手。事實上,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看這個電視節目。只不過可惜的是她的節目已經結束了。
10 《愛探險的多拉》
《愛探險的多拉》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節目,並且它也是孩子們的一部好節目。她總是碰壁,不過,她也總是自己解決問題。其實,每個電視都有一個不同的矛盾,從而塑造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
㈦ 兒童科學教育的功能
1 普及基礎科學知識,讓兒童能夠用科學原理解釋身邊的現象
2 鍛煉兒童的嚴謹的思維,學會科學地看待問題
3 培養兒童的求知慾探索欲,為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㈧ 兒童科學教育中包含哪些需要培養的能力與方法
摘要 幼兒科學教育的手段包括有:觀察自然景物或現象、科學游戲、科學小實驗、飼養種植活動、玩具、幼兒科普圖書、幼兒科普影視廣播、參觀科技館等。
㈨ 教育加盟現在是少兒科學實驗項目最火嗎
是的,科教興國,確實很火。
可以網路 搜索 摩爾星球科學聯盟 了解下
㈩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價值在哪裡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長,七歲看老」,意思是說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往往決定著他一生的成就。當年賈寶玉「抓周」時拿著胭粉釵環不放,立刻讓賈政大人大為光火,直斥他將來必定是個酒色之徒。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通過「抓周」來預測幼兒的未來,或者從幼兒三歲、七歲時的表現就斷言其將來的成就顯然有不科學的地方。不過,這也說明大家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做的好,至少可以為孩子一生的良性發展打下基礎。回到我們的話題上:通俗點說,我們在這里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有什麼用?首先說明一點,我非常欣賞能大膽提出「有什麼用」這一問題的人,他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試想,當你「稀里嘩啦」學了很多東西、做了很多事情,發現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那是什麼感覺?所以,要研究、要推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就得問問它「有什麼用」。當然,「有用」也有很多種,有的是「實用之用」,有的是「人文之用」;有的是「當下之用」,有的是「將來之用」……需要多加揣摩,不然很容易陷入「極度功利主義」的歧途。言歸正傳,說說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作用。不妨先用一句話來總括一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可以為孩子一生的良性發展打下基礎。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1.有利於培養、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好奇心、求知慾簡單來說就是愛問為什麼、想知道為什麼,而這些都是提高思考能力的基石。沒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慾,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就會停滯。現在社會上經常出現某人被騙多少錢的事情,這固然是因為他社會經驗缺乏,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他對遇到的事情很「漠然」,沒有絲毫的懷疑精神,沒有去想個為什麼,非常乾脆的就被人騙了。所以,我研究科學教育的一個結論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慾缺失的人往往以「司空見慣」「漠然」的態度來看待世事,他很少去問「為什麼」,很少去考慮一件事背後的原因——這樣,面對壞人壞事,他往往失去「警惕性」,而面對突發事件,他又往往隨波逐流,沒有主見。順便說一點,好奇心和求知慾缺失的人常常也是難以發現生活之美的人。2.提高動手能力,促進感官發展科學教育中有豐富的科學實驗、科學游戲、手工製作等,都是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非常好的形式。像我以前文章中提到的「手影戲」「折飛機」「捏泥巴(可用橡皮泥代替)」「做航模」等,都非常不錯。孩子經常動手,大腦、眼睛、手等要不斷地協調,感官當然是越用越靈活。3.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神奇校車》是一套不錯的科普書,雖然學前兒童不一定認得裡面的字,不過家長還是可以講給他們聽,聽完後讓孩子自己講講,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做一個科學實驗或科學游戲(如折紙船)後,試著讓孩子說出他是怎麼做成的——孩子在完成「折紙船」後會很有成就感,這時候讓他說效果會非常好——說得怎麼樣可以不用管,總之,有機會就要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長時間的積累,進步一定很明顯。4.豐富孩子的數學經驗有的孩子在小學、中學數學學不好,可能和他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有關系。例如:從小就玩積木、滾鐵環、堆沙堆……的孩子,他們往往對立體圖形能有一個很好的感知,而沒有這些經驗的人卻很難在大腦中構建一個幾何體,特別是當幾何體復雜時,立馬就會一頭霧水;有的孩子家裡父母是做生意的,經常算帳,所以孩子的口算能力、筆算能力也相對強一些……當然,不是說豐富了孩子的數學經驗他的數學就能考滿分——這種說法不僅不科學,而且很不負責任——但它至少可以為孩子學好數學打下的基礎。5.幫助孩子科學地擴充知識面、豐富知識儲備擴充知識面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現在的孩子都非常的聰明,小腦袋裡裝了很多東西,簡直就是一個小大人。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往往非常自豪,殊不知,這正是我們的社會信息爆炸的結果。所以,我們在這里所說的擴充知識面,是指在科學教育引導下,讓孩子健全、完善、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儲備,進而知道如何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決不是隨手抓一把「知識」教給孩子。6.錘煉孩子的品性人的一生,難免遇到困難。有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科學教育中,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錘煉孩子的品性。這里說一個科學游戲:玩拼圖。玩拼圖(我指的是很多塊的那種)的人都知道——比爾·蓋茨也經常玩拼圖游戲——這是一項非常有挑戰性的游戲,是對一個人智力、細心、耐心、恆心的考驗。我記得我表弟(今年已經上高二了)非常喜歡玩拼圖,也很會玩,可就是堅持不到最後,往往是拼了一半就放棄了——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逐漸明白,要完成一件事,不僅要聰明,還要能堅持,要相信自己能成功。7.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一些感性的經驗也越來越少——家長給孩子講自己年輕時受苦的日子孩子無法理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體驗——而科學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點。和孩子一起看《動物的世界》,和孩子一起養花,和孩子一起做簡單的木工(做個小書櫃),和孩子一起做科學小實驗(如磁鐵如何吸金屬)、和孩子一起觀天文、和孩子一起游山水……這樣的孩子才真的是幸福呀!8.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科學實驗中、一個科學游戲中、一個科學製作……是一個完成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需要「組織信息」→「縝密思考」→「提出方案」→「採取行動」→「解決問題」。雖然孩子在這一過程中表現的還很稚嫩,但終究會將這一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化,變成自己的東西——在剛開始,孩子是需要家長引導和幫助的。9.促使孩子學會與其他人的溝通、合作,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學校里,孩子的科學活動可不是他一個人了,他要和其他小朋友一塊來做。人一多,就會有摩擦,就會有不同的意見產生,就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怎麼辦?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受人欺負,常常介入「孩子之間的事」,其實,這正是鍛煉他們正常處理問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好時機。建議大家只是給孩子一些引導,其他的,就讓這些孩子自己去處理吧。10.幫助孩子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是人們對世界,對世界上的人、物、事的看法。以前的人認為好的東西,現在的人不一定認為好,這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一樣。學前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在「萌芽」階段,您給他什麼他就會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