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加盟 » 南陽有梧品居加盟店嗎
擴展閱讀
北京押手續車貸加盟代理 2025-05-06 12:32:23
四川外賣店加盟店排行榜 2025-05-06 12:18:07

南陽有梧品居加盟店嗎

發布時間: 2025-05-06 05:10:55

⑴ 上海有些什麼新奇的小地方玩么

吳江路的小吃
傍晚時分的城隍廟。。有好多彩燈的

懂得上海時尚的人都知道,雖然滬上的百貨名店、大店鱗次櫛比,但是如果沒有那些依偎在商業中心周邊的別具個性和風情的小店,就像衡山路沒有了梧桐樹一樣,缺了一股神采———
軌道線:酷熱地帶

上海人的出行越來越依賴軌道交通,於是那些鏈接著地鐵、輕軌站點的地塊,被一些有思路的區政府和有眼光的投資商看好,並聯手打造成為以商業為主,與多媒體文化、休閑娛樂相結合的區域商業時尚新地帶。如人民廣場下的迪美購物中心、靜安寺下沉式廣場邊的伊美時尚廣場、淮海路新天地附近的香黛廣場等,而最近現身中山公園商圈的玫瑰坊,更是獨踞地鐵和輕軌換乘中心的獨特優勢,以上海首條室內敞開迴廊式商業街的姿態迎客。

拾遺補闕,品新嘗奇,玫瑰坊儼然是個為時尚小品度身定製的酷熱地帶,給人許多新驚喜。你可以在贊嘆眼前晃過的一件兒童毛衣的精彩編織的同時,在「紗線會」買好250克毛線,當場依樣畫葫蘆,旁邊還有老師為你指點;你可以為《魔戒》里的人物痴狂,到動漫新地帶去覓一些幾可亂真的寶貝回來;你若想為新居添幾樣與眾不同的擺設,到愛家家飾去,那拍拍手就會叫「歡迎光臨」的維尼小熊絕對是個可愛又難忘的東東;而去過日本的朋友,則對雨晴禮品屋過目不忘,那一件件全部來自東瀛的精製禮品,能讓你消除赴日歸來後禮物不夠分的尷尬……

和其它時尚街相比,玫瑰坊顯然定位更高,很多流行品牌成了服飾主打品牌。同時,它也更注重在休閑、餐飲消費上的布局比例,人氣指數居高不下的個性小店和薈萃了世界各地美食新口味的食檔,無疑為其積聚了更旺的人氣。

泰康路:老外據點

泰康路,以藝術一條街出名,很多畫家的工作室就在那邊。但很少有人知道那裡還是一些老外設計師炮製自己idea的地方,他們用自己的設計裝點起一家家風格迥異的小店,使泰康路成了老外們在上海的服裝據點。

Happinessisfashion,是一家由馬來西亞人開的時裝店。進店先要穿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兩邊陳列的漂亮衣服讓人穿行時目不暇接。店主自己也搞設計,不過主要是賣一位義大利設計師的作品,有幾件衣服很撞色,地中海風情撲面而來。不過,這里的服裝價格都在近千元,讓人有點恍惚。

Jooidesign,丹麥設計師Trine的這家店中國情結很濃,主要設計家居用品和包。雖然作品中看不出設計師的丹麥國籍,但整個風格簡潔明快,十分歐化。在細節上,設計師動足了腦筋,包上用了刺綉,圖案是中國仕女圖;靠墊上、椅子上都用了中國的盤綉;店鋪活像一個客廳,貨品很隨意地擺放著,顏色也都低調內斂,以淡粉色居多……兩種不同的文化嘗試著融在一起,別具魅力。

wholesaleandexport,僅牆上一排絲巾,就異國風情十足,黑色、金黃色、朱紅色、翠綠色、寶藍色……密密匝匝的讓人的眼睛「透不過氣來」,若細細地看,還發現每條絲巾都有點小花頭,比如黑色絲巾上有著同色的細碎綉花,金色絲線盤成小花結……幾百款絲巾,都是單品,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些絲巾都出自印度設計師之手。尤其是印度紗麗,桃紅色的底子配翠綠的大花,四周還綴著金色的亮片,穿上它參加party,百分百引人注目。

南西線:淑女倉庫

什麼叫黃金地段?不同的商家有不同的解釋,對於梅龍鎮、中信泰富等來說,南京西路是黃金地段,對於小店來說,襄陽路、陝西路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世界上的事情都沒有絕對,恆隆廣場邊上、梅龍鎮後面甚至北京西路上的幾個小店,服裝就特別有恆隆的大氣和梅龍鎮的文氣,冠以「淑女倉庫」的名頭絕不為過。對於逛街MM來說,那裡才是更值得去的黃金地段。

很多喜歡到西康路、奉賢路、南陽路的芝蘭的、薰衣草等小店淘淘的MM,起碼看透了品牌只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東西,其標價和實際成本往往相差百倍,她們去小店,就是為了還原品牌的價值。在品牌專賣店「預習」過當季最新款後,她們直沖小店,在這里,雅格獅丹的T恤雖然產地也是香港的,售價卻不到英國產的20%。還有一些DNKY、BURBERRY等人氣品牌,款式絕對新鮮。至於價格,就不好說了,要看還價的技巧,沒有絕對。

而在北京西路西康路口上的一家小店,連名字都頗有意思:由「非借不讀」與「紅袖添香」兩部分組成。書社裡的品種很適合年輕人的口味,小說、散文、偵探、漫畫、游記、傳記、勵志、管理以及及時更新的時尚雜志……店主Rita和Edie倆原本都是跨國公司的小白領,時尚眼光不錯,說起穿衣經也是一套套的。店裡各色女裝和小飾物一應俱全,既有青春活潑的T恤,也有綴滿水晶珠珠的吊帶禮服,個性十足。雖然開張不久,可周圍小區和辦公樓里的不少MM已養成了下班和午休時間來這里泡泡的習慣,試試衣服聊聊天,臨走帶本小說雜志,輕松愜意。

浮華背後覓清新,風情小店讓上海人逛街添了太多的品味。

⑵ 丹尼斯(鄭州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詳細資料大全

鄭州丹尼斯百貨於1995年正式籌建,是台灣東裕集團麾下一家集百貨、大賣場、便利店與物流中心等業態為一體的零售事業集團,也是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選定的兩家台商百貨零售試點之一,在河南省 *** 與鄭州市 *** 各級領導的大力協助下,河南首家丹尼斯百貨於1997年11月16日在鄭州勝利開業。18年來丹尼斯不斷改進經營方式並擴大連鎖規模,以鄭州為核心、輻射河南全省,為中原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商貿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 :鄭州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
  • 總部地點 :河南省鄭州市
  • 成立時間 :1995年
  • 經營范圍 :百貨、大賣場、便利店與物流中心
  • 公司口號 :全家人的丹尼斯
  • 董事長 :王任生
移出異常,發展,網點,

移出異常

鄭州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列入經營異常名錄3年內且依照《經營異常名錄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提出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可以重新取得聯系,申請移出。

發展

鄭州丹尼斯百貨於1995年正式籌建,是橘孫台灣東裕集團麾下一埋粗家集百貨、大賣場、便利店與物流中心等業態為一體的零售事業集團,也是國務院在全國范圍內選定的兩家台商百貨零售試點之一,在省 *** 與市 *** 各級領導的大力協助下,丹尼斯百貨於1997年11月16日勝利開業。 丹尼斯百貨是一座獨棟、線條簡明、服務設施齊備、具有現代化風格的建築,並純為百貨經營而設計,亦為永續經營而規劃。分屬地下一層,地上七層,總計八層,每層建築面4200平方米,營業面積3116平方米,加上後棟設備樓的面積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營業面積33500平方米(占建築面積的75%)。丹尼斯百貨地處繁華商圈,客流介於外地客層與鄭州本地客層的中間,由於經營規模龐大,可自成一個集市,並應肩負起串聯相通,繁榮擴大的使命,共榮鄭州商業。 丹尼斯百貨開業後,又積極引進大賣場業態,並於1998年6月27日開設鄭州市第一家量販店(Hyper Mart),開創了百貨與量販錯位經營的多元模式,向鄭州市民展現全新的消費觀念和都市時尚,得到消費者的熱烈回響。所謂大賣場,簡單地說即萬種商品,低價銷售。大賣場店的經營有別於時下鄭州的日用雜貨店、便利店、超市(含生鮮超市)、集貿批發市場或百貨商場及倉儲型商場。大賣場店是流通業的另一種零售體系,其應具備以量制價、物美價廉的最高經營准則。丹尼斯大賣場對社會商業的影響有引進零售新型態:零售業形態包羅萬象,有零售店、專賣店、百貨商場、超級市場、大賣場、批發、倉儲等業態。丹尼斯大賣場的開業,豐富鄭州商業的型態,並且引進先進大賣場管理knowhow(經營技術)。帶動流通業蓬勃發展:業態多元化,互相競爭,互相學習,促使商業行為發生相秉效果,使得零售流通蓬勃發展,商業訊息相對取得容易。 1998年以來丹尼斯不斷改進經營方式並擴大連鎖規模,以鄭州市為核心,輻射河南省區,為中原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商貿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丹尼斯百貨開業至2003年底,銷售額累計達49.2億元,上繳稅金累計達1.8億元,營業面積已達128000平方米,總資產約計6億元人民幣,居河南省同行業之冠,曾於2002年一舉邁進中國零售連鎖百強第72名和單店銷售百強第24名,2003年名列全國零售企業百強第79位,公司先後榮獲河南省「優秀外商投資企業」,鄭州市「外商投資企業綜合效益先進單位」、「道德規范進千店、誠心服務創名牌活動示範店」,「消費者信得過商場」,「百城萬店無假貨先進單位」,「非公有制企業突出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丹尼斯大賣場logo 因應'菜籃子'工程:將全國最低價的商品引進鄭州市場,貶抑物價上漲,間接平穩物價,促使經濟發展。 丹尼斯大賣場能適時提供一個下崗職工亦能消費得起而又物美價廉、環境舒適的購物空間,開業後得到鄭州市民的好評及省市領導的肯定,雖仍處於商業不景氣,丹尼斯大賣場將亦有展店計畫,俾給鄭州的商業氣息再注新血,亦能創造下崗職工再就業機會,期望丹尼斯大賣場仍盡微薄之力,彎伍鎮以達拋磚引玉效果。

網點

丹尼斯百貨 鄭州 鄭州人民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鄭州市人民路2號 鄭州花園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鄭州市鄭花路1號 洛陽 洛陽南昌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洛陽市南昌路與麗新路口 洛陽九都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洛陽市南昌路九都路口 洛陽政和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洛陽市政和路與金城寨街口 洛陽中州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洛陽市中州路與解放路口(在建) 洛陽九州池丹尼斯百貨 地址:洛陽市唐宮路與定鼎路口(在建) 安陽 安陽文峰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安陽市文峰北路 安陽中華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安陽市中華路 焦作 焦作塔南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焦作市塔南路558號 南陽 南陽新華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南陽市新華路新華城市廣場 商丘 商丘凱旋路丹尼斯百貨 地址:商丘市凱旋中路 丹尼斯大賣場 鄭州人民店 地址:鄭州市人民路2號 鄭州中原店 地址:鄭州市棉紡西路1號 鄭州鄭花店 地址:鄭州市鄭花路融元廣場 鄭州京廣店 地址:鄭州市京廣路186號 鄭州豐產店 地址:鄭州市豐產路19號 鄭州航海店 地址:航海東路與商英街交叉口 鄭州豐樂店 地址:豐樂路與躍進路交匯處 鄭州長江店 地址:長江路與興華南街交叉口 鄭州鞏義店 地址:鞏義市貨場路與建設路交叉口 鄭州上街店 地址:上街區濟源路28號 鄭州新密店 地址:新密市西大街168號 鄭州新鄭店 地址:人民路與玉前路交叉口(黃帝像對面) 鄭州大學店 地址:鄭州市大學路80號 鄭州花園店 地址:鄭州市花園路1號 鄭州大石橋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金水路與南陽路交叉口向北100米 洛陽北大街店 地址:洛陽老城區北大街中段 洛陽高新店 地址:洛陽高新開發區華夏路卓飛路交叉口 洛陽市偃師市華夏店 地址:偃師市華夏路中段華夏購物廣場 新鄉勝利店 地址:新鄉市平原路與勝利路交匯處 安陽文峰店 地址:安陽市文峰路中段 濟源沁園店 地址:濟源市沁園中路 濟源天壇店 地址:濟源市天壇路濟鋼大街 濟源濟水店 地址:濟源市濟水路與沁園路交匯處時代商業廣場 焦作塔南店 地址:焦作市塔南路558號 漯河人民店 地址:漯河市交通路與人民路交叉口西200米 南陽濱河路店 地址:南陽市濱河路荷花廣場 商丘凱旋店 地址:商丘市八一路與凱旋路交叉處 商丘睢陽店 地址:商丘市神火大道與南京路交匯處東北角 平頂山華府店 地址:平頂山市礦工路與中興路交叉口華府廣場負一樓 平頂山汝州店 地址:汝州市廣成路與風穴路金鼎時代生活廣場負一樓 濮陽長慶店 地址:濮陽市長慶路與任丘路交叉口 襄城縣紫雲店地址:襄城縣紫雲大道與泰安路交叉口 丹尼斯便利店 紅旗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紅旗路8號 文化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文化路48號 煤倉店 地址:鄭州市煤倉北街4號 西站店 地址:鄭州市西站路與西北街交叉口 奧園店 地址:鄭東新區CBD商務內環路與眾意路交叉口奧園大廈 嵩山店 地址:嵩山路與伊河路交叉口向南200米路東 亞星店 地址:興華街與長江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西 楓楊店 地址: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楓楊街與金梭路交叉口(外國語學院高中部對面) 華山店 地址:鄭州市華山路與淮河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西 梧桐店 地址:鄭州高新的技術開發區梧桐街與瑞達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 索凌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索凌路與國基路交叉口向北200米路西 政七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政七街與緯四路交叉口向北50米路東 世紀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與北環路交叉口向北1000米路東21世紀社區西入口 南倉店 地址:鄭州市南倉街與紫荊山路交叉口向東500米路北 東里店 地址:鄭州市金水區東里路3號 興華店 地址:鄭州市興華南街與淮河路交叉口向南200米 華林店 地址:鄭州市華林都市廣場34號樓 常青店 地址:鄭州市惠濟區常青路2號 百匯店 地址:鄭州市文化路與東風路交叉口向東30米百腦匯負一樓 貨棧店 地址:鄭州市城東路與貨棧街交叉口向東300米路北 二七店 地址:鄭州市二七路與太康路交叉口向北100米 太康店 地址:鄭州市太康路與二七路交叉口向西20米 航海店 地址:鄭州市航海路與商英街交叉口

⑶ 農歷9月初9是什麼節日,有什麼民俗活動

重陽節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賞菊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麵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輕(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軒,比喻高低優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台,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或於廣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並將菊縛紮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游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凈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後,每年重陽於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並架藍布圍障,防止閑人偷看。在玉淵潭釣魚台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宮御花園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廣州地區,遊客多於重陽登上白雲山,飲酒賦詩,熱鬧非凡,影響至今。在上海,附近無山丘,便把滬南丹風樓及豫園的大假山作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熱鬧。至民國年間乾脆又登二十四層高的國際飯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東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等等,也都是登高勝地。尤其是滕王閣,因了唐代王勃於重陽節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至於湖北江陵龍山上的紀念晉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跡,也吸引著許多遊客。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前往山上遊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長壽的活動,並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稱九為「宜於長久」之數。這是明代謝肇制《五雜咀》中的看法。 一說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後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於登高望遠。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放紙鷂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里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清人筆記中說 「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里所說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制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采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 鳴,俗呼風箏。」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局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製作極為簡單,采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登高,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清明前後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於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後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重陽糕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製作: 蔡雲: 篝火鳴機夜作忙, 織工一飲登高酒, 依然風雨古重陽, 蒸出棗糕滿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葯。 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葯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於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系極深。
[編輯本段]各地習俗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值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麴》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濕,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干,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後置於蒸籠於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干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河北省
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省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省
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蘇省
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市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省
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江西省
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
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
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廣東省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
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
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
中國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開封是以菊花每年舉行一次年會的唯一的城市。 一年一度秋風勁,歲歲黃花分外香。開封菊會就像一棵大樹,深深植根於開封大地,深深植根於開封人民心中。它所產生的影響,就其廣度而言,已遠遠超過了開封的地界,名揚海內外;就其深度而言,已遠遠超出了「賞菊」的特定含義,而是作為一種成功的載體和平台,展示著開封深厚的文化底蘊,演繹著經貿、旅遊的「大戲」,推動著開封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 開封菊會之所以能夠在古城熱土上深深植下根來,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唐代詩人劉禹錫對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的描述就可見一斑。至北宋,開封菊花更聞名遐邇。每逢重陽佳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賽菊之舉,而且宮廷內也養菊、插菊花枝、掛菊花燈、飲菊花酒,甚至還開「菊花花會」。《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賞菊遊人「婆娑於市」、「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類的記載。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就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開封人民酷愛菊花的傳統習俗更濃。每年金秋10月,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養菊、賞菊者甚眾,花市售賣菊花和沿街叫賣菊花則自成獨特的風景,市園林部門還多次舉辦規模不等的菊展。1983年開封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決定把菊花命名為開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為「菊花花會」的會期。 南陽喊山大賽以「祝您長壽健康」、「白頭偕老」、「家庭美滿」等美好話語為主要內容,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喊出獨特的心裡話。屆時,99位老人將一同參加登山比賽,登頂後進行喊山大賽,工作人員將藉助分貝儀,根據選手的聲音大小決出比賽名次。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