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褡褳火燒的由來
1876年,北京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婦在東安市場內擺了一小食攤,首次供應一種油煎食品,這種食品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原來它的製作與眾不同。它要將和好的面揪成小劑擀平,包上用海參、蝦肉、肥瘦豬肉和各種佐料拌制的餡兒,折疊成長條。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趁熱食用。並配以雞血和豆腐條製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並收口中,餘味無窮。因其製作成形後,酷似舊時人們腰帶上的「褡褳」而得名。姚氏夫妻以此為特色在東安市場內開設的瑞明樓,財源滾滾,但傳至第二代,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當時店內的羅虎祥和郝家瑞精於此道,於1934年,取每人名字中的一字相連,合資在門框胡同內開設了祥瑞飯館,現改名為「瑞賓樓」,專營褡褳火燒。製作也愈加精細,一時名噪京都。
② 北京哪家爆肚好吃
爆肚張,西城區什剎海前海東沿17號,地理環境最佳,特別是靠窗戶的那張桌子,正對著什剎海,坐在這張桌子吃,會感覺時光倒流。爆肚王,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中街29號(地壇北門西300米) 關於爆肚馮,要重點說下,不是老食客,很容易搞混。
③ 和銅鑼燒相近的餐車上的生意
鐵板豆腐,鐵板魷魚,這些餐車小吃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