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加盟 » 董小宛加盟店
擴展閱讀
知名月嫂公司加盟 2025-05-24 11:27:42

董小宛加盟店

發布時間: 2021-05-30 19:22:54

『壹』 董姓歷史名人

1,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他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學體系。提出"天人感應"說和"三綱五常"說。

2,董和:(公元220年)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漢掌軍中郎將,是東漢末年劉備手下官員。他與諸葛亮共事多年,許多建議被諸葛亮採納,為官二十餘年,外牧殊域,內干機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愛戴,與少數民族交往,『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諸葛亮對董和的高風亮節稱贊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3,董必武:(1885—1975)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奠基者。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4,董存瑞:(1929-1948)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6班班長,小時候讀過幾天書,後因家貧而輟學。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因部隊受阻於敵軍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葯包,沖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葯包,危急時刻,董存瑞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托炸葯包,英勇犧牲,此時,未滿19歲。朱德為他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是捨身為己的典型代表。

5,董卓:(公元192年)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是東漢末年權臣。在三國中,董卓一生殘暴,滿懷私慾和野心。他從隴西發跡到率軍進京操縱中央政權,始終考慮和盤算的是如何滿足私慾和野心。為了達到目的,董卓不擇手段玩弄權術,踐踏法律,破壞經濟,殘害人民,他的種種倒行逆施,造成了東漢末年政權的極度混亂,給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東漢政權日趨衰敗、最終傾覆,雖然是由多種復雜因素所致,但是,董卓無疑加速和促進了東漢政權的滅亡。

『貳』 董小宛那麼漂亮,為什麼卻只能做妾

因為董小宛與冒辟疆相識時,他已經有一位正妻了,但是董小宛與他是真心相愛,所以就甘願為妾。董小宛小時候家境很好,父親經營著一個綉庄,母親白氏又是一位秀才的女兒,所以她從小也受到了很好的家教。可惜在她十三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得了重病,最後不治而亡。

終於有一天晚上,董小宛參加完晚宴回到房間,二人就見面了,她之前也聽說過冒辟疆的才子之名,二人互相欣賞,都給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董小宛的母親去世,冒辟疆前來安慰她,原本生病卧床不起的董小宛在他的幾次照看下竟然一天天好了起來,後來冒辟疆參加完鄉試,就幫董小宛贖了身。此後她就成了冒辟疆的小妾,不過她對人謙卑有禮,所以很得婆婆和正妻的喜歡,一家人相處的很和諧。

『叄』 誰知道歷史上董姓的名人有誰啊

董姓的名人

董卓:首當其沖,中國人都知道的大壞蛋。俺們董家的臉都給他丟光了。

董狐: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董狐最著名的事跡是這樣的,晉國出了一個昏庸殘暴的晉靈公,大臣趙盾看不慣晉靈公的行為,直言進柬,卻被放逐異鄉。趙盾的一個親戚為了晉國的社稷,也為給趙盾報仇,殺了晉靈公,接回趙盾,另立明君。太史董狐認為趙盾「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在史書里記下了「趙盾弒其君」。由於董狐實事求是,不畏強權,他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並被後代的史官作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艷」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流落風塵,但鄙視權貴。與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見鍾情,洗盡鉛華,嫁入冒家做了妾。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華橫溢又講究生活情趣的人,兩人情投意合,一起賞花品茗,潑墨揮毫,算是一對神仙眷旅。小宛更是蕙心蘭質,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經營的興味盎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極盡小資之能事。)除了書畫,小宛的廚藝更是高,估計可以與黃蓉一拼。在冒的《影梅庵憶語》中對她的廚藝有精彩的描寫。據說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還曾被稱為「董肉」,與「東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個滿洲姓。放在這里一是充數,二是她和順治帝的故事實在太有名了,三是總有人認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據說因為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而深入人心)。傳說順治遇到董鄂妃之後就惡習盡改,專寵一人。可憐董鄂妃紅顏薄命,22歲早逝,順治痛不欲生,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不久也追隨愛妃而去。浪漫的愛情故事人們總是願意傳頌,於是董鄂妃和順治帝的故事被傳的委婉凄絕。

董承:三國里的一段趣事。曹操專權,漢獻帝想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幫忙鏟除曹賊,於是下衣帶血詔給董承,就是把血詔藏在玉帶里,將錦衣玉帶賜給董承。董承回家的時候正被曹操撞見,曹操起了疑心,仔細檢查衣服和帶子,沒看出所以然,只好還給董承,這個過程中董被嚇得半死,後來就有了「魂不附體」這個成語。

董平:水滸里大名鼎鼎的雙槍將「董平」,有「風流將軍」的雅號,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不過據說他為人狹隘陰毒,意氣用事,還曾橫刀奪愛,不是個太正面的角色。我看水滸的時候年紀還小,早就不記得這么多了。

董必武:偉大的革命家,法學家,一生從事革命事業。中共的創建人之一。建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可惜能找到的關於他的介紹都很枯燥,簡歷一樣,少有感性的東西。

董橋:當代散文家,小資必讀作家。有人說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 摘一段他關於書和女人的精闢類比: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為宜,但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只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艷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罷休!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沒讀過他的書, 看來很值得找來一讀。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記得當時俺還頗為得意了一陣。政績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國名臣,蜀國「四相」之一。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這一段好像中學時背過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諸葛亮的好幫手。

董奉:三國時的醫學家。醫術高超,醫德也很好。相傳他愛杏樹,每治好一個病人,就請病人在後院種上幾棵杏樹,時間久了,就成了杏林。 後來董奉的杏林成了醫家尊奉的稱號。 人們還常常用題了「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額來送給醫德好的人,表示感謝。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最為人知的事跡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燾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確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區,將西域分為四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蔥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董庭蘭:盛唐時著名的琴師。「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的《別董大》就是說的他。很多當時的詩人都曾盛贊過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捨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學畢業的中國人都知道。

董方卓:當代足球運動員。以350萬英鎊轉會曼聯,成為中國加盟曼聯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個賣身葬父,感動了七仙女,然後「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那個董永。卡拉OK唱「天仙配」的時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董賢:西漢大司馬。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
董邦達:清代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與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並稱為三董。曹雪芹的好朋友。
董誥:董邦達的兒子,也是個畫家加清官。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宣: 東漢洛陽令。董仲舒的五代孫。 是個廉潔奉公的好官。
董晉:唐朝宰相
董邦政:明朝抗倭名將, 是打日本鬼子的, 一定要贊。
董說:清代文學家
董作賓:甲骨學家

董酒: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後來因為清代在董公寺這個地方的酒窖特別有名,就被稱作董酒了。跟董姓算是有點淵源吧。

實在太多,寫不過來了。以後有空再慢慢補上,還有些更不太出名的就省略了。不過,最後再加重要的兩條:

董勝國: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我的爸爸。童年時的偶像。喜歡下圍棋,打游戲,聽流行歌曲,讀武俠小說,擺弄gadget,領我們家時尚之先鋒。

董則治:我的爺爺。小時候我撞的頭破血流的時候是爺爺把我背進了醫院。閣樓里有無數藏書,象棋高手,經常因為指點路人下棋誤了車船,還曾因為在青島的街頭看人下棋走丟了一次。爸爸繼承了爺爺,圍棋下得很好,我則啥也沒繼承,還好有個圍棋業餘三段的老公,現在是打遍灣區無敵手。

『肆』 董小宛怎麼死的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麴院的名妓。董小宛與常見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賣笑來取悅男人,她是憑著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戲功而名噪一時。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稱辟疆),把董小宛接進自己家中納為小妾。這冒襄對戲曲格外鍾愛,家裡養著一個戲劇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這戲劇班子便火了起來,冒公子自然是其樂融融。詩人吳梅村對此曾有詩:「念家山破定風波,郎按新詞妾唱歌。」

只是,這董小宛後來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結拜兄弟張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傳》,該書對董小宛嫁與冒襄為妾後的生活作了詳盡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但是,有趣的是,對董小宛的最後歸宿,只是「以勞瘁病卒」幾字一筆帶過。並且還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與久病之狀,並隱微難悉。」

既然稱是積勞而終,又為何有隱微難言呢?

詩人吳梅村在他題詠董小宛的詩篇中曾寫有:「鈿盒金釵渾拋卻,高家兵馬在揚州。」這詩似乎在表述董小宛與冒襄的情愛,不得不為當時高傑的兵亂而「拋卻」了。冒襄也在回憶這段亂世時寫道:「遇大兵,殺掠奇慘。」

根據這些描述,後代學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亂世中被兵匪所獲並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對此視為不光彩的事,也就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而在清末還曾流行一種說法,稱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宮受到順治皇帝的寵幸。但有學者考證,董小宛要比順治皇帝年齡大14歲之多,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歸何處,後人也只能是揣測了。

『伍』 董小宛魂落何方

董小宛,明朝末年南京麴院的名妓。董小宛與常見的普通妓女不同,她靠的不是賣笑來取悅男人,她是憑著一身唱念坐打俱佳的戲功而名噪一時。

董小宛亦伶亦妓,深得官宦子弟的傾慕。「明季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又稱辟疆),把董小宛接進自己家中納為小妾。這冒襄對戲曲格外鍾愛,家裡養著一個戲劇班子。自有董小宛的加盟,這戲劇班子便火了起來,冒公子自然是其樂融融。詩人吳梅村對此曾有詩:「念家山破定風波,郎按新詞妾唱歌」。

只是,這董小宛後來的境遇又如何呢?

冒襄的結拜兄弟張明弼曾著有《冒姬董小宛傳》,該書對董小宛嫁與冒襄為妾後的生活作了詳盡的描述,其中不乏一些鮮為人知的情節。但是,有趣的是,對董小宛的最後歸宿,只是「以勞瘁病卒」幾字一筆帶過。並且還有意披露,「其致病之由,與久病之狀,並隱微難悉。」既然稱是積勞而終,又為何有隱微難言呢?

詩人吳梅村在他題詠董小宛的詩篇中曾寫有:「鈿盒金釵渾拋卻,高家兵馬在揚州」。這詩似乎在表述董小宛與冒襄的情愛,不得不為當時高傑的兵亂而「拋卻」了。冒襄也在回憶這段亂世時寫道:「遇大兵,殺掠奇慘」。

根據這些描述,後代學者分析,董小宛似在亂世中被兵匪所獲並遭侮辱而亡。因此,官宦望族的冒家,對此視為不光彩的事,也就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而在清末還曾流行一種說法,稱董小宛即董鄂妃,曾入宮受到順治皇帝的寵幸。但有學者考證,董小宛要比順治皇帝年齡大十四歲之多,這在情理上似不可能。

董小宛究竟魂歸何處,後人也只能是揣測了。

『陸』 歷史上姓董的名人有哪些

1、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於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於桓帝末年先後擔任並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2、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漢廣川(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故庄村)人,儒學大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

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3、董槐

董槐(?—1262)宋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字庭植,嘉定十六年進士。嘉熙間歷提點湖北刑獄、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變,救濟南來江北流民,甚著政績,整肅軍紀,加強訓練。六年(1246)任權廣西轉運判官兼提點刑獄,協和西南少數民族,與交趾建立友好貿易關系。

寶祐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樞密使,以整頓綱記為急務,為改革舊制,報效國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從而得罪了許多大臣,因此嫉之者甚眾。次年罷相,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潯。

旋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洞霄宮,隱居富陽北郊陽波湖董家弄。其子董麗,為宋駙馬,在元亂中盡節。今其後裔大多定居浙江富陽北部山區。部分定居江蘇丹陽。

4、董誥

董誥(1740—1818)董邦達之子,乾隆二十八年中探花乾隆帝將其改為二甲弟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累官至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擢文華殿大學士(宰相)。他通曉軍事,台灣、廓爾喀平定也列名功臣。

在和珅當權時代,他與王傑獨不與其苟合。嘉慶帝鏟除和珅時他也發揮了較重要作用。他與其父一樣都是當時有名畫家精書法、善繪畫。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撲,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終年七十九歲。

嘉慶二十三年致仕歸家,十月去世。父子歷事三朝,雖身居顯要,但兩袖清風。嘉慶帝哀詩中雲: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

5、董氏

董氏,南唐婦人,擅畫,「所學出王齊翰,工道釋人物」。(《宣和畫譜》),當時官宦縉紳家的婦女,都往往求她「寫照」(畫肖像)。有人還寫詩贊譽道:「林下才華雖可尚,筆端人物更清妍。如何不出深閨里,能以丹青寫外邊」。

宋徽宗御府藏有她畫的《六隱圖》。南宋鄧椿看到過這幅畫,他在《畫繼》中談到這幅畫說「今藏山陰王:產才監簿家,乃畫范蠡至張志和等六人,乘舟而隱居者,山水樹石人物如豆許,亦甚可愛」。

『柒』 姓董名人有哪些

董狐
董翳:秦朝將軍,與章邯、司馬欣合稱「三秦」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董賢:西漢美男子,漢哀帝時官拜大司馬
董卓(?—192年)
董思安:入閩始祖
董善順:石獅沙堤董氏的開基祖
董善應:金門古坑董氏的開基祖
董颺先:鄭成功原配之父
董酉姑:鄭成功原配
董其昌(1555年—1636年)
董作賓:中華民國著名的甲骨學家,「甲骨學四堂」之一
董必武:中國政治家
董浩雲:已故香港航運業巨子,有「船王」之稱
董存瑞:中國軍人(1929年-1948年05月26日)
董寅初:中國著名的愛國僑領和社會活動家
現代名人
董建華:香港首任行政長官,董浩雲之子
董方卓:中國足球運動員
董驃:著名馬評人
董啟章:香港作家
董運昌:台灣吉他演奏家
董志成:台灣藝人
董明珠: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
董永培:韓國男子組合BIGBANG成員,藝名為太陽

『捌』 董小宛到底是不是順治的妃子

至於世祖章皇帝到底是怎麼離位的傳統上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世祖章皇帝在順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體原因是因為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福臨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的檔案支持第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福臨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則死於天花。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

另一種民間傳說就是說因愛妃董鄂妃因病去世,愛宗教的福臨去當了和尚,而且這種說法一般還把董鄂妃與董小宛當作同一人。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已經基本否定這種說法。

最近歷史學家又提出了第三種說法,即炮擊致死說,認為順治在試圖征服台灣時,被鄭成功的大炮炮擊致死。

『玖』 列出性董歷史人物

董卓:首當其沖,中國人都知道的大壞蛋。俺們董家的臉都給他丟光了。

董狐: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是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董姓名人。董狐最著名的事跡是這樣的,晉國出了一個昏庸殘暴的晉靈公,大臣趙盾看不慣晉靈公的行為,直言進柬,卻被放逐異鄉。趙盾的一個親戚為了晉國的社稷,也為給趙盾報仇,殺了晉靈公,接回趙盾,另立明君。太史董狐認為趙盾「子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在史書里記下了「趙盾弒其君」。由於董狐實事求是,不畏強權,他被當時的孔子譽為」良史」,並被後代的史官作為楷模。

董小宛:明末「金陵八艷」之一,董姓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流落風塵,但鄙視權貴。與四大才子之一的冒辟疆一見鍾情,洗盡鉛華,嫁入冒家做了妾。董小宛和冒辟疆都是才華橫溢又講究生活情趣的人,兩人情投意合,一起賞花品茗,潑墨揮毫,算是一對神仙眷旅。小宛更是蕙心蘭質,把本是平淡的生活經營的興味盎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極盡小資之能事。)除了書畫,小宛的廚藝更是高,估計可以與黃蓉一拼。在冒的《影梅庵憶語》中對她的廚藝有精彩的描寫。據說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發明的,還曾被稱為「董肉」,與「東坡肉」相映成趣。

董鄂妃:董鄂妃不姓董,姓「董鄂」,是一個滿洲姓。放在這里一是充數,二是她和順治帝的故事實在太有名了,三是總有人認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據說因為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而深入人心)。傳說順治遇到董鄂妃之後就惡習盡改,專寵一人。可憐董鄂妃紅顏薄命,22歲早逝,順治痛不欲生,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不久也追隨愛妃而去。浪漫的愛情故事人們總是願意傳頌,於是董鄂妃和順治帝的故事被傳的委婉凄絕。

董承:三國里的一段趣事。曹操專權,漢獻帝想請車騎將軍國舅董承幫忙鏟除曹賊,於是下衣帶血詔給董承,就是把血詔藏在玉帶里,將錦衣玉帶賜給董承。董承回家的時候正被曹操撞見,曹操起了疑心,仔細檢查衣服和帶子,沒看出所以然,只好還給董承,這個過程中董被嚇得半死,後來就有了「魂不附體」這個成語。

董平:水滸里大名鼎鼎的雙槍將「董平」,有「風流將軍」的雅號,在梁山英雄坐次上排名十五。不過據說他為人狹隘陰毒,意氣用事,還曾橫刀奪愛,不是個太正面的角色。我看水滸的時候年紀還小,早就不記得這么多了。

董必武:偉大的革命家,法學家,一生從事革命事業。中共的創建人之一。建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可惜能找到的關於他的介紹都很枯燥,簡歷一樣,少有感性的東西。

董橋:當代散文家,小資必讀作家。有人說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 摘一段他關於書和女人的精闢類比:

「人對書真的會有感情,跟男人和女人的關系有點像。字典之類的參考書是妻子,常在身邊為宜,但翻了一輩子未必可以爛熟。詩詞小說只當是可以迷死人的艷遇,事後追憶起來總是甜的。又長又深的學術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點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當然還有點風韻,最要命是後頭還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罷休!至於政治評論、時事雜文等集子,都是現買現賣,不外是青樓上的姑娘,親熱一下也就完了,明天再看就不是那幺回事了。」

我沒讀過他的書, 看來很值得找來一讀。

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記得當時俺還頗為得意了一陣。政績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董允: 三國名臣,蜀國「四相」之一。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在出師表裡說「…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這一段好像中學時背過的。

董和: 董允的爸爸,諸葛亮的好幫手。

董奉:三國時的醫學家。醫術高超,醫德也很好。相傳他愛杏樹,每治好一個病人,就請病人在後院種上幾棵杏樹,時間久了,就成了杏林。 後來董奉的杏林成了醫家尊奉的稱號。 人們還常常用題了「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的匾額來送給醫德好的人,表示感謝。

董琬: 南北朝外交家。最為人知的事跡大概是在北魏太延三年,由太武帝拓拔燾派遣出使西域,他首次明確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區,將西域分為四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為一域;蔥嶺以西、海曲以東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為一域;兩海之間、水澤以南為一域」。

董庭蘭:盛唐時著名的琴師。「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的《別董大》就是說的他。很多當時的詩人都曾盛贊過他。

董存瑞:董存瑞叔叔捨身炸碉堡的故事,小學畢業的中國人都知道。

董方卓:當代足球運動員。以350萬英鎊轉會曼聯,成為中國加盟曼聯第一人。

董永:就是那個賣身葬父,感動了七仙女,然後「夫妻雙雙把家還」的那個董永。卡拉OK唱「天仙配」的時候可不能把他忘了。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他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漢武帝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董賢:西漢大司馬。
董源:五代南唐畫家。
董其昌:明代著名書畫家。
董邦達:清代著名畫家,人稱清代畫中十哲之一。與五代的董源、明代的董其昌並稱為三董。曹雪芹的好朋友。
董誥:董邦達的兒子,也是個畫家加清官。
董解元:金朝時戲曲家。他根據唐人元稹的《鶯鶯傳》創作了《西廂記諸宮調》,為後來元曲作家王實甫創作《西廂記》准備了條件。
董宣: 東漢洛陽令。董仲舒的五代孫。 是個廉潔奉公的好官。
董晉:唐朝宰相
董邦政:明朝抗倭名將, 是打日本鬼子的, 一定要贊。
董說:清代文學家
董作賓:甲骨學家

董酒: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後來因為清代在董公寺這個地方的酒窖特別有名,就被稱作董酒了。跟董姓算是有點淵源吧。

實在太多,寫不過來了。以後有空再慢慢補上,還有些更不太出名的就省略了。

『拾』 董小宛的後世紀念

小宛腌制的鹹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經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
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裡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據介紹:人們常吃的虎皮肉,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影梅庵憶語》中更詳細記載了董小宛製作桃膏、瓜膏,還有紅腐乳的方法。以及一些對飲食及泡製方法的評論。細搜起來並不會遜色隨園食單。 如皋市生產的董糖已有350多年歷史了,它原名為「秦淮董糖」,製作人便是董小宛。據清朝一本叫《崇川咫聞錄》的記載:「董糖,冒氏民妾董小宛所造。」
董小宛返回南京秦淮後,終日思念辟疆,特親自下廚,以精細白糖、褪殼芝麻、純凈飴糖加上等麵粉製成一種酥糖,從秦淮託人轉帶給如冒辟疆,以寄深情厚意。因小宛制的酥糖酥鬆香甜、入口易化、食後留香,疲倦喜食,故小宛常年製作,並以此糖饗客,饋贈親友,天長日久,商家仿作供市,稱作「董糖」。
抗日戰爭前,坐落在如皋西大街、如皋最大的茶食店——「大麒麟閣」生產的董糖,就是使用「秦淮董糖」牌號。如皋生產的「水明樓」(董小宛當年居住的樓台、現闢作供遊人游賞)牌號董糖,仍沿用當年小宛原有的配方。暢銷上海、北京、南京各城市。如皋籍台胞回鄉探親返台時,總要買上幾盒帶回台灣和家人共食或款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