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加盟店違約私自進貨處罰辦法
一、加盟店違約私自進貨處罰辦法
1、加盟店違約私自進貨處罰的辦法如下:
(1)加盟合同約定不能在外采購貨物,則私自在外采購構成違約,要承擔違約金;
(2)對當事人或加盟店提出書面警告,並下整改通知書,首次警告不處以罰款,如拒不整改或再次違規,將予以通報批評並處以罰款。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爭議解決的途徑】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違約後怎麼賠償
違約後賠償方式如下:
1、依據當事人是否有約定違約金,分為約定賠償和法定賠償;
2、約定賠償是指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預先約定一方違約產生的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或向對方支付一定的金錢;
3、在當事人一方違約造成對方損失時,按照法律規定的辦法計算賠償額進行賠償。
❷ 在法律層面,加盟商是否有對加盟店行政和經濟處罰權
如果加盟商和你們的合同里有這類條款的,那麼加盟商就有可能執行處罰權和行政權,只要不是觸犯法律的,都是有效的,一般來說加盟商會從保證金里扣除來代替罰款,所以你們加盟時得看清楚合同,避免吃虧上當
❸ 個體工商戶對外招加盟如何處罰
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非法經營活動。
個體工商戶是指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或者家庭。
❹ 公司對加盟商罰款按10倍罰合理嗎
需要看罰款行為是否符合合同約定,弱無約定,10倍罰款不合理。
加盟商是指在連鎖加盟的模式下,接受總部的品牌與技術指導的一方。我國的連鎖加盟行業分為緊密型和鬆散型,所對應的責任也不同。
對於連鎖加盟商的選擇來說,有三個根本原則需要堅持:嚴格篩選、寧缺毋濫。理念第一、眼光長遠。門當戶對、共同發展。
❺ 沒有加盟資質招加盟商違法嗎
法律分析:是的,做招商加盟一定要做相應的特許經營備案,如此招商才不具備法律風險! 另外,若不備案,首先難以取得加盟商的信任,其次若被競爭對手或加盟商投訴,則將面臨商務部門高達10萬的罰款,另外當加盟商與其發生糾紛時,還可能面臨退還加盟費的風險。
法律依據: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特許人未依照本條例第八條的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備案,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仍不備案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因此企業要進行加盟連鎖的商業活動一定要先進行特許經營備案申請
❻ 加盟商被公司罰款怎麼辦
法律分析:要看合同約定,沒有法律強制性規定,一般是根據合同約定來判斷。合同約定中沒有沒有約定的,加盟商沒有權利罰款,若雙方有約定,則可以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❼ 絕味公司對加盟店進行罰款是合法行為嗎
我和你一樣是加盟店,公司罰款500元,原因因為女顧客撒謊投訴,詛咒她不得好死!貪便宜,看是加盟店就知道找茬,欺軟怕硬,撒謊投訴態度不好,用這理由投訴,公司要對加盟店罰款500元,還質問我是不是負責人,這話何用意。男人軟弱真的是硬傷!老婆被這樣質問,他還任人宰割!公司還嚇唬他說你不能幹就不幹!他就害怕了。
❽ 加盟公司能對加盟商罰款嗎
法律分析:首先,罰款屬於行政處罰手段之一,而公司不屬於行政機關,所以不能對員工罰款。其次,員工工作時出現過錯,公司想要處罰員工的,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員工未完成勞動定額或承包任務,公司可以發放最低工資。
2、在員工手冊、規章制度中明確違紀處罰規定,並經公司員工同意。雖然按規定公司沒有罰款的權利,但是可以在員工手冊或是規章制度中規定,一旦員工出現違紀情況,可以向員工說明違紀及處罰情況。不過,這些處罰規定必須向員工們公示,並經員工同意,否則對員工無效。
3、以獎代懲,跟員工約定獎金的獲得規則,比如全勤獎。
最後,若是公司對犯有過錯的員工任意罰款,即未按以上形式,未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罰款,或者制定員工手冊、公司規章不合法,那麼員工被罰款後,可以去申請勞動仲裁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