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艾灸加盟店需要多少錢中艾堂怎麼樣
不同的品牌價格應該不一樣。像中艾堂這個品牌都有不同的檔次的加盟費,但是小編建議你不要選擇價格非常便宜的,這些加盟品牌不太靠譜。寧可稍微貴一點,服務好一點的,這樣經營起來也輕松一點。
❷ 艾灸加盟館需要多少錢
不同的品牌加盟價格不一樣
❸ 艾灸後上火怎麼處理
很多人在做完艾灸後有上火的現象,部分人的上火症狀因自身體質的不同表現各異,下面分情況介紹處理方法。
1、嗓子干、咽喉腫痛
有這種情況要多灸太溪穴,這類人一般存在肝腎陰虛的症狀,且以更年期女性常見。每天吃10g左右枸杞,配合艾灸,當氣血充足之後,余火自然得以歸位。
2、胸中煩躁
這是正邪相爭的表現。艾灸之後,體內陽氣增強,正邪相交,如果胸中有郁滯之氣,就會出現煩躁、上火的症狀。建議艾灸湧泉穴,同時在膻中穴進行刮痧,平時適當增加飲用溫白開水。
3、五心煩熱
這類人一般是陰虛陽盛之症,陽氣本就旺盛,可以選擇暫時停灸,選擇一些滋陰的中成葯、比如早晚吃一丸六味地黃丸,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培補陰血,然後再選擇艾灸下焦滋陰補血的穴位,比如太溪穴。湧泉穴,艾灸時間不要太長。
4、眼睛干澀,眼屎多
一般以肝陰虛為多見,肝開竅於目。所以平時要注重情緒的調理,艾灸太沖、太溪穴引火下行,同時用刮痧板刮痧肝俞、膽俞。
5、口乾舌燥、口腔潰瘍
艾灸之後,陰陽相互抗爭,陰液消耗的比較大,所以容易口乾,在艾灸之前後都要飲用適量白開水。同時也可以艾灸太溪、湧泉穴引火下行。
6、耳內疼痛
凡臟腑有病邪,所開竅之處,都會出現好轉反應。腎開竅於耳,灸後耳內疼痛,說明腎虛或者上焦經絡不通,可以吃一點枸杞、黑色入腎的食物,同時在大椎穴進行刮痧,艾灸腎俞、太溪穴培補元陽。
7、腹脹
這屬於中焦上火的症狀,一般來說多因為中焦不通導致,這種情況下可以在中焦肝膽俞、脾胃俞進行刮痧。
艾灸做好這些就不會傷陰:
1,注意艾灸間隔
如果是治療急性病或者突發病可以天天灸,如果是調理體質或治療慢性病,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隔天灸1次或者灸2天停1天。
2,選擇陳艾
尤其是兒童艾灸、面部艾灸、直接灸,一定要極好的艾絨。
3,注意艾灸順序
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依次進行。
4,晚上艾灸
晚上艾灸不易長期這樣就傷陰了,最遲要在23點前完成艾灸,因為23點-1點是子時,是自然界和人體陰氣最盛,也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這時睡覺最利於」養陰「。而艾灸生發陽氣,此時還灸影響睡眠、養陰。
❹ 不懂艾灸養生,很容易傷陰
中醫講究「陰宜補,陽勿浮」,即如果陰虛,就需要滋陰,如果陽氣太弱,或者陽氣短時間內增加,相對出現過剩的現象,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陰不足以斂住陽氣,陽氣就會向外浮散。
一、艾灸傷陰表現
1、 嗓子干、咽喉腫痛。有這種情況要多灸太溪穴,這類人一般存在肝腎陰虛的症狀,且以更年期女性常見。每天吃點枸杞,配合艾灸,當氣血充足之後,余火自然得以歸位。
2、胸中煩躁。這是正邪相爭的表現。艾灸之後,體內陽氣增強,正邪相交,如果胸中有郁滯之氣,就會出現煩躁、上火的症狀。建議艾灸湧泉穴和膻中穴,平時適當增加飲用溫白開水。
3、五心煩熱。這類人一般是陰虛陽盛之症,陽氣本就旺盛,可以選擇暫時停灸,晚上用艾草足浴包泡腳,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培補陰血,然後再選擇艾灸下焦滋陰補血的穴位,比如太溪穴,湧泉穴,艾灸時間不要太長。
4、眼睛干澀,眼屎多,一般以肝陰虛為多見,肝開竅於目。所以平時要注重情緒的調理,艾灸太沖、太溪穴引火下行,同時可以艾灸肝俞和膽俞。
5、口乾舌燥、口腔潰瘍。艾灸之後,陰陽相互抗爭,陰液消耗的比較大,所以容易口乾,在艾灸前後都要飲用適量白開水。同時也可以艾灸太溪、湧泉穴引火下行。
6、耳內疼痛。凡臟腑有病邪,所開竅之處,都會出現好轉反應。腎開竅於耳,灸後耳內疼痛,說明腎虛或者上焦經絡不通,可以吃一點枸杞、黑色入腎的食物,同時艾灸大椎穴、腎俞和太溪穴培補元陽。
二、滋陰方法
1、艾灸滋陰的穴位:湧泉穴、太沖穴、太溪穴、三陰交,各灸10分鍾。
2、經常泡腳、搓腳以引火下行,每周泡腳至少3次,每次20分鍾左右!
3、吃滋陰的食物:銀耳、木耳、蓮子、百合都是滋陰的。
三、艾灸原則
1、晚上慎重艾灸:最遲要在21點前完成艾灸,23點-1點是子時,是自然界和人體陰氣最盛,也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這時睡覺最利於」養陰「。而艾灸生發陽氣,此時還灸影響睡眠、養陰。
2、灸量問題:兒童、體弱者、功能減退之疾患者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時間。腰背、肩股皮厚肉多、沉寒痼冷,陽氣欲脫,可大灸;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風寒感冒、癰疽痹痛灸量需小。
3、艾灸時間:上午>下午>晚上,如果是治療急性病或者突發病可以天天灸,如果是調理體質或治療慢性病,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一周3次就可以!
4、艾灸順序: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經。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灸背部,後灸腹部;先灸頭身,後灸四肢;先灸左側,後灸右側,依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