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彥語大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條條道路通羅馬。
同室不同心,家庭勢必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否認錯誤,錯上加錯。
一失足成千古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勤奮是成功之母。
經驗是智慧之父。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滿瓶不響,半瓶叮當。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
言教不如身教。
人要衣裝馬要鞍。
各家門前掃干凈,大家有了清潔城。
知識就是力量。
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人無大志。
愛不貴親,而貴久。
錢能通神。
有錢能使鬼推磨。
那壺不開提哪壺。
錢能通神。
面前一盆火,背後一把刀。
不經災難不知福。
無所求則無所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無債一身輕。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好心的好報。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熟能生巧。
驕兵必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寸光陰一寸金。
害人反害己。
無風不起浪。
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
團結則存,分裂則亡。
有志者事竟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穩當。
白米飯好吃,五穀田難種。
百日連陰雨,總有一朝晴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敗家子揮金如糞,興家人惜糞如金。
幫人要幫到底,救人要救到頭。
幫助別人要忘掉,別人幫己要記牢。
飽帶飢糧,晴帶雨傘。
爆飲爆食易生病,定時定量保康寧。
背後不商量,當面無主張。
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鞭打的快馬,事找的忙人。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病從口入,寒從腳起。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好不謝醫,下次無人醫。
病急亂投醫,逢廟就燒香。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不擔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邊不脫鞋,不到火候不揭鍋。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不給規矩,不成方圓。
不會燒香得罪神,不會講話得罪人。
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
不見兔子不撒鷹。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煉,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喪氣
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
不怕穿得遲,就怕脫得早。
不怕家裡窮,只怕出懶漢。
不怕路長,只怕心老。
不怕亂如麻,只怕不調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人不請,就怕藝不精。
不怕山高,就怕腳軟。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來窮。
不怕事難,就怕手懶。
不怕天寒地凍,就怕手腳不動。
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不圖便宜不上當,貪圖便宜吃大虧。
不笑補,不笑破,只笑日子不會過。
槽里無食豬拱豬,分臟不均狗咬狗。
草若無心不發芽,人若無心不發達。
饞人家裡沒飯吃,懶人家裡沒柴燒。
常賭無贏家。
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到無時想有時。
長江不拒細流,泰山不擇土石。
長五月,短十月,不長不短二八月。
長兄如父,老嫂比母。
朝里有人好做官,家裡有狗好看門。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車有車道,馬有馬路。
撐痢疾,餓傷寒。
撐死膽大的人,餓死膽小的鬼。
秤能稱輕重,話能量人心。
秤砣雖小,能壓千斤
吃不窮,穿不窮,不會打算一世窮。
吃不言,睡不語。
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吃飯吃米,說話說理
吃飯打濕口,洗臉打濕手。
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吃飯先喝湯,老了不受傷。
吃飯象條龍,做活象條蟲。
吃過的饃饃不香,嚼過的甘蔗不甜。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吃米帶點糠,老小都安康。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吃一塹,長一智。
遲干不如早干,蠻干不如巧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寵狗上灶,寵子不孝。
出汗不迎風,走路不凹胸。
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出門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出門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出門問路,入鄉問俗。
船頭坐得穩,不怕風來顛。
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瘡怕有名,病怕沒名。
創業百年,敗家一天。
吹噓自己的人,等於在宣傳他的無知。
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從小差一歲,到老不同年。
粗茶淡飯能養人,破衣破褲能遮寒。
粗飯養人,粗活益身。
粗絲難織細絹,粗人難做細活。
寸草鍘三刀,料少也長膘。
打不幹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氣。
打柴問樵夫,駛船問艄公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打架不能勸一邊,看人不能看一面。
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
打鐵看火候,莊稼趕時候。
打魚的不離水邊,打柴的不離山邊。
打魚靠網,打狼靠棒。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大路不走草成窩,好歌不唱忘記多。
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大王好見,小鬼難求。
大意失荊州,驕傲失街亭。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膽大走遍天下,膽小寸步難行
彈琴知音,談話知心。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用時萬金不惜,不當用時一文不費。
當著矮人,別說矮話。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到什麼山上砍什麼柴,到什麼火候使什麼錘。
道兒是人走出來的,轍爾是車軋出來的。
道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做不成。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燈不亮,要人撥;事不明,要人說。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弟兄不和鄰里欺,將相不和鄰國欺。
點燈愛油,耕田愛牛。
東西越用越少,學問越學越多。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老醫生開葯方。
冬天既然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話多了無人信。
痘要結,麻要泄。
讀書不想,隔靴撓癢。
讀書須用心,一字值千金。
賭錢眾人罵,讀書眾人誇。
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後炮。
多行不義必自毖。
惡人心,海底針。
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兒大不由爺,女大不由娘。
兒大分家,樹大分杈。
耳不聽不煩,眼不見不饞。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飯前一碗湯,氣死好葯方。
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逢惡不怕,逢善不欺。
富人過年,窮人過關。
隔行如隔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狗朝屁走,人朝勢走。
狗急跳牆,人急懸梁。
狗記路,貓記家。
姑娘講綉花,秀才講文章。
鼓不打不響,鍾不敲不鳴。
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
鼓要打到點上,笛要吹到眼上。
刮風走小巷,下雨走大街。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乖子看一眼,獃子看到晚。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官不貪財,狗不吃屎。
廣交不如擇友,投師不如訪友。
鍋不打不漏,話不說不透。
國亂思良相,家貧思賢妻。
過了芒種,不可強種。
過頭話少說,過頭事少做。
寒從足下起,火從頭上生。
寒門出才子,高山出俊鳥。
好吃甜的,找賣糖的;好吃酸的,找賣醋的。
好處著手,壞處著想。
好狗不跳,好貓不叫。
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撥就亮。
好汗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好漢死在戰場,懶漢死在炕上。
好花開不敗,好事說不壞。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好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
好客的朋友多,好說的廢話多。
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好事不瞞人,瞞人沒好事。
好鐵要經三回爐,好書要經百回讀。
好種出好苗,好樹結好桃。
和尚不說鬼,袋裡沒有米。
河長多灘,路長多彎。
河有兩岸,事有兩面。
虎不怕山高,魚不怕水深。
虎吃人易躲,人吃人難防。
虎到中堂,家敗人亡。
虎瘦雄心在,人窮志不短。
虎死不變形,狼死不變性。
畫人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
話不要說死,路不要走絕。
話多了不甜,膠多了不粘。
會打會算,錢糧不斷。
會怪怪自己,不會怪怪別人。
會過不會過,少養張口貨。
會說的惹人笑,不會說的惹人跳。
會說的說一句,不會說的說十句。
會笑的人笑到最後。
會寫的坐著,會唱的站著。
火大無濕柴,功到事不難。
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火燒一大片,水流一條線。
火要空心,人要虛心。
火越燒越旺,人越干越壯。
貨買三家不吃虧,路走三遭不陌生。
積善三年人不知,作惡一日遠近聞。
積少成多,積惡成禍。
擠瘡不留膿,免受二回痛。
家常飯好吃,常調官難做。
家合萬事興。
家人說話耳旁風,外人說話金字經。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家有一老,猶如一寶。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見強不怕,遇弱不欺。
薑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
交人交心,澆樹澆根。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於無知。
腳長沾露水,嘴長惹是非。
教人教心,澆花澆根。
解鈴還須系鈴人。
戒酒戒頭一盅,戒煙戒頭一口。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涼水。
近河莫枉費水,近山莫枉燒柴。
近山知鳥音,近水知魚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盡信書不如無書。
經常用的鑰匙總是閃光的。
井掏三遍吃甜水,人走三省見識廣。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擺,理越明。
靜時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酒杯雖小淹死人。
救人救到底,擺渡到岸邊。
決心要成功的人,已經成功了一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君子動口,小人動手。
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開頭飯好吃,開頭話難說。
砍柴上山,捉鳥上樹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看自己,一朵花;看別人,豆腐渣。
炕上有病人,地上有愁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口說不如身到,耳聞不如目賭。
快馬不用鞭催,響鼓不用重捶。
懶漢下地事多,懶驢上套屎多。
懶人急在嘴上,勤人急在腿上。
懶人用長線,拙人用彎針。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腳底。
浪子回頭金不換。
勞動出智慧,實踐出真知。
老貓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冷粥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禮多人不怪,油多不壞菜。
立如松,坐如鍾,卧如弓,行如風。
力是壓大的,膽是嚇大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量大福大,心寬屋寬。
鄰舍好,無價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龍無雲不行,魚無水不生。
路不平,眾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濕早脫鞋,遇事早安排。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路有千條,理只一條。
驢騎後,馬騎前,騾子騎在腰中間。
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進屋要偷雞。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馬好不在叫,人美不在貌。
罵人罵臟口,打人打傷手。
罵人無好口,打人無好手。
買瓜看皮,扎針看孔。
買雞看爪,買鴨看嘴。
買鑼要打,買傘要撐。
買賣不成仁義在。
買賣不懂行,瞎子撞南牆。
買時得買,賣時得賣。
賣瓜不說瓜苦,賣鹽不說鹽淡。
賣主怪腳,買主怪鞋。
滿招損,謙受益。
慢病在養,急病在治。
貓跟飯碗,狗跟主人。
貓怕過冬,狗怕過夏。
毛毛雨,打濕衣裳;杯杯酒,吃垮家當。
沒錢時挨餓,有錢時擺闊。
沒有不上鉤的魚,沒有不上竿的猴。
沒有大糞臭,哪來五穀香。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蜜多不甜,油多不香。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說假話。
磨刀不誤砍柴功。
磨刀不用看,全仗一身汗。
莫饞人富,莫嫌人窮。
莫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
莫看強盜吃肉,要看強盜受罰。
莫學燈籠千隻眼,要學蠟燭一條心。
謀官如鼠,得官如虎。
母大兒肥,種好苗壯。
南方吃雁,北方吃蛋。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年紀不饒人,節令不饒天。
念書不用功,等於白搭工。
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
鳥貴有翼,人貴有志。
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
鳥無翅不飛,魚無水不游。
寧吃半餐,不吃斷餐。
寧吃飛禽四倆,不吃走獸半斤。
寧給好漢拉馬,不給懶漢作爺。
寧叫頓頓稀,不叫一頓飢。
寧叫嘴受窮,不叫病纏身。
寧可鍋里放壞,不可肚裡硬塞。
寧可認錯,不可說謊。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
寧可種上丟,莫望不種收。
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寧苦幹,不苦熬。
寧舍一錠金,不舍一年春。
寧添一斗,莫添一口。
寧在鍋里爭,不在碗里爭。
寧走封江一指,不走開江一尺。
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牛能拉犁,狗能看家。
牛要腳圓,豬要腳粗。
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
朋友千個少,冤家一個多。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品行是一個人的內在,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
平路跌死馬,淺水溺死人。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
千補萬補,不如飯補。
千方易得,一效難求。
千里不捎針,萬里沒輕擔。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
謙虛的人學十當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
強扭的瓜果不甜。
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細說。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面。
勤能補拙。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賊先擒王。
清官難斷家務事。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情人眼裡出西施。
窮家難舍,熟地難離。
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人愛富的,狗咬窮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虧地皮,地不虧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糧。
人不在大小,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韓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謀廣,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請教不為低。
人急投親,鳥急投林。
人家誇,一朵花;自己誇,人笑話。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老眼昏,鷹老爪鈍。
人怕餓,地怕荒。
人怕話多,活怕人做。
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人怕信心齊,虎怕成群。
人強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人勤地長苗,人懶地長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實的好,薑是老的辣。
人是鐵,飯是鋼,地里缺肥莊稼荒。
人是鐵,飯是鋼,三日不吃餓得慌。
人瘦臉皮黃,地瘦少打糧。
人投人,鳥投林。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微言輕。
人無笑臉休開店,會打圓場自落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人心齊,泰山移。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懶,嘴越吃越饞。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日長事多,夜長夢多。
日里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日里閑游,夜裡熬油。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日圖三餐,夜圖一宿。
若要不怕人,莫做怕人事。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若要好,大讓小。
若要好,問三老。
若要健,天天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脫衣。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撒網要撒迎頭網,開船要開頂風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三分吃葯,七分調理。
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三分種,七分管。
三里不同鄉,五里不同俗。
三年不喝酒,家裡樣樣有。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三人四靠,倒了鍋灶。
三人同心,黃土變金。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三早抵一工,三補抵一新。
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山大無柴,樹大空心。
山大壓不住泉水,牛大壓不死虱子。
山高樹高,井深水涼。
山裡孩子不怕狼,城裡孩子不怕官。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山有高低,水有深淺。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閃光的不全是金子。
善惡不同途,冰炭不同爐。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上頓不吃飽,下頓省不了。
燒的香多,惹的鬼多。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腸胃。
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餘。
捨不得苗,抱不到瓢。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身不怕動,腦不怕用。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失敗是成功之母。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十幫一易,一幫十難。
十個梅子九個酸,十個官兒九個貪。
十個錢要花,一個錢要省。
十里認人,百里認衣。
十年栽樹,百年歇涼。
什麼藤結什麼瓜,什麼樹開什麼花。
食魚要肥,食肉要瘦。
食在廣州,住在蘇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事大事小,身到便了。
事莫做絕,話莫說盡。
事怕合計,人怕客氣。
是草有根,是話有因。
是飯充飢,是衣遮體。
是好說不壞,是壞說不好。
是金子總會閃光的。
手怕不動,腦怕不用。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樹怕剝皮,人怕護短。
雙手是活寶,一世用不了。
水大漫不過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大濕不了船,火大燒不了鍋。
水滴石穿,坐食山空。
水滿自流,人滿自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停百日生蟲,人閑百日生病。
水漲船高,風大樹搖。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睡著的人好喊,裝睡的人難喊。
順的好吃,橫的難咽。
順藤摸瓜,順水求源。
順著雞毛找雞,順著蒜皮找蒜。
說歸說,笑歸笑,動手動腳沒家教。
說人別說短,打人別打臉。
說書的嘴快,演戲的腿快。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貪別人個花,誤自己個家。
貪得一時嘴,受了一身累。
貪小失大,惜指失掌。
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
天不生無用之人,地不長無名之草。
天不嚴寒地不凍,人不傷心淚不流。
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
天才和懶惰結伴,等於一事無成。
天冷不凍織女手,荒年不餓勤耕人。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無二日,人無二理。
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經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條條道路通羅馬。
鐵冷了打不得,話冷了說不得。
聽話聽音,看人看心。
聽人勸,吃飽飯;識人教,武藝高。
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
團結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玩物喪志。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
未飽先止,已飢方食。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喂牛得犁,喂馬得騎。
文官動動嘴,武官跑斷腿。
文戲靠嘴,武戲靠腿。
屋裡不燒火,屋外不冒煙。
無風不起浪,無魚水不深。
無巧不成書。
無事田中走,穀米長幾斗。
無事嫌夜長,有事嫌日短。
無梭難織布,無針難綉花。
無油無鹽,吃死不甜。
武官會殺,文官會刮。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吸不張口,呼不閉口。
細水長流,吃穿不愁。
細水長流成河,粒米積蓄成籮。
夏吃大蒜冬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先釘樁子後系驢,先撒窩子後釣魚。
先胖不會胖,後胖壓塌床。
先睡心,後睡眼。
閑人叫冷,忙人叫熱。
小病不治,大病難醫。
小洞不補,大洞叫苦。
小鬼跌金剛,小鼠斷大繩。
小人記仇,君子感恩
小人自大,小溪聲大。
小傷風三日,大傷風七天。
小時偷針,大了偷金。
歇肩莫歇長,走路莫走忙。
瀉葯輕煎,補葯濃熬。
心要常操,身要長勞。
信了肚,賣了屋。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行船趁順風,打鐵趁火紅。
行船靠舵,趕車靠鞭。
行要好伴,居要好鄰。
秀才餓死不賣書,壯士窮途不賣劍。
秀才謀反,三年不成。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虛心的人學十當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牙不剔不稀,耳不挖不聾。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掩飾一個缺點,又暴露了另一個缺點。
眼不見,差一半。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眼是孬漢,手是好漢。
楊柳發青,百病皆生。
癢要自己抓,好要別人誇。
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葯對方,一口湯;不對方,一水缸。
要捕魚,先織網;要搭橋,先打樁。
要打當面鼓,不敲背後鑼。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要想長壽,先戒煙酒。
要知山中事,須問打柴人。
要知下山路,須問過來人。
業精於勤荒於嬉,形成於思毀於隨。
夜夜防賊,年年防歉。
一飽為足,十飽傷人。
一筆畫不成龍,一鍬挖不出井。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頓吃傷,十頓吃湯。
一頓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朋友一條路,一個冤家一堵牆。
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一壺難裝兩樣酒,一樹難開兩樣花。
一回經蛇咬,三年怕草繩。
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
一馬不配兩鞍,一腳難踏兩船。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一日不讀口生,一日不寫手生。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
一日三笑,不用吃葯。
一天省下一兩糧,十年要用倉來裝。
一天省一把,十年買匹馬。
一天一根線,十年積成緞。
一問三不知,神仙沒法治。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葉遮目,不見泰山。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有百有,一窮百窮。
一羽示風向。一草示水流。
一針不補,十針難縫。
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衣服不洗要臟,種田不犁要荒。
藝高人膽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珠寶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有病早治,無病早防。
有菜半年糧,無菜半年荒。
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各東西。
有車就有轍,有樹就有影。
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
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
有飯休嫌淡,有車休嫌慢。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有理的想著說,沒理的搶著說。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有糧當思無糧難,莫到無糧思有糧。
有錢難買老來瘦。
有錢三十為宰相,無錢八十做長工。
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進路必有出路。
有時省一口,缺時當一斗。
有事叫公公,無事臉朝東。
有心燒香,不論早晚。
有一興必有一敗,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會說。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有志漂洋過海,無志寸步難行。
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風揚。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
遇著綿羊是好漢,遇著好漢是綿羊。
欲速則不達。
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圓木平不穩,方木頭不滾。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遠水不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
越吃越饞,越困越懶。
越坐人越懶,越吃口越饞。
鑰匙不能劈柴,斧子不能開鎖。
雲彩經不起風吹,朝露經不起日曬。
在朝都是官,在席都是客。
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有病不避大夫。
在家不理人,出外沒人理。
在家千日易,出門一時難。
早起動動腰,一天少疲老。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真金不怕火燒。
針不離線,線不離針。
針沒有線長,醬沒有鹽咸。
爭著不夠吃,讓著吃不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
知足得安寧,貪心易招禍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只愁母老,不愁孩小。
㈡ 求幫助!!!
1.江 南 (漢樂府)
江 南 可 采 蓮,
蓮 葉 何 田 田!
魚 戲 蓮 葉 間。
魚 戲 蓮 葉 東,
魚 戲 蓮 葉 西,
魚 戲 蓮 葉 南,
魚 戲 蓮 葉 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2.敕勒歌(北朝樂府)
敕 勒 川,
陰 山 下,
天 似 穹 廬,
籠 蓋 四 野。
天 蒼 蒼,
野 茫 茫,
風 吹 草 低 見 牛 羊。
(天 蒼 蒼,
野 茫 茫,
風 吹 草 低 見 牛 羊。 )
3.詠鵝 (唐)駱賓王
鵝 鵝 鵝,
曲 項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綠 水,
紅 掌 撥 清 波。
(白 毛 浮 綠 水,
紅 掌 撥 清 波。 )
4.風 (唐)李 嶠
解 落 三 秋 葉,
能 開 二 月 花。
過 江 千 尺 浪,
入 竹 萬 竿 斜。
5.詠柳 (唐)賀知章
碧 玉 妝 成 一 樹 高,
萬 條 垂 下 綠 絲 絛,
不 知 細 葉 誰 裁 出,
二 月 春 風 似 剪 刀。
6.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 河 遠 上 白 雲 間,
一 片 孤 城 萬 仞 山。
羌 笛 何 須 怨 楊 柳,
春 風 不 度 玉 門 關。
7.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 日 依 山 盡,
黃 河 入 海 流。
欲 窮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層 樓。
8.春曉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9.涼州詞 (唐)王翰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飲 琵 琶 馬 上 催。
醉 卧 沙 場 君 莫 笑,
古 來 征 戰 幾 人 回。
10.出塞 (唐)王昌齡
秦 時 明 月 漢 時 關,
萬 里 長 征 人 未 還。
但 使 龍 城 飛 將 在,
不 教 胡 馬 度 陰 山。
11.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 雨 連 江 夜 入 吳,
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
洛 陽 親 友 如 相 問,
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壺。
12.鹿 柴 (唐)王維
空 山 不 見 人,
但 聞 人 語 響。
返 景 入 深 林,
復 照 青 苔 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 城 朝 雨 浥 輕 塵,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勸 君 更 盡 一 杯 酒,
西 出 陽 關 無 故 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 在 異 鄉 為 異 客,
每 逢 佳 節 倍 思 親。
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15.靜夜思 (唐)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16.古朗月行(節選) (唐)李 白
小 時 不 識 月,
呼 作 白 玉 盤。
又 疑 瑤 台 鏡,
飛 在 青 雲 端。
17.望廬山瀑布 (唐)李 白
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
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
飛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銀 河 落 九 天。
18.贈汪倫 (唐)李 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 白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20.早發白帝城 (唐)李 白
朝 辭 白 帝 彩 雲 間,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還。
兩 岸 猿 聲 啼 不 住,
輕 舟 已 過 萬 重 山。
21.望天門山 (唐)李 白
天 門 中 斷 楚 江 開,
碧 水 東 流 至 此 回。
兩 岸 青 山 相 對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邊 來。
22.別董大 (唐)高 適
千 里 黃 雲 白 日 曛,
北 風 吹 雁 雪 紛 紛。
莫 愁 前 路 無 知 己,
天 下 誰 人 不 識 君。
23.絕 句 (唐)杜 甫
兩 個 黃 鸝 鳴 翠 柳,
一 行 白 鷺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嶺 千 秋 雪,
門 泊 東 吳 萬 里 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 雨 知 時 節,
當 春 乃 發 生。
隨 風 潛 入 夜,
潤 物細 無 聲。
夜 徑 雲 俱 黑,
江 船 火 獨 明。
曉 看 紅 濕 處,
花 重 錦 官 城。
25.絕 句 (唐) 杜甫
遲 日 江 山 麗,
春 風 花 草 香。
泥 融 飛 燕 子,
沙 暖 睡 鴛 鴦。
26.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
黃 師 塔 前 江 水 東,
春 光 懶 困 倚 微 風。
桃 花 一 簇 開 無 主,
可 愛 深 紅 愛 淺 紅。
27.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 落 烏 啼 霜 滿 天,
江 楓 漁 火 對 愁 眠。
姑 蘇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鍾 聲 到 客 船。
28.游 子 吟 (唐)孟 郊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29.江 雪 (唐)柳宗元
千 山 鳥 飛 絕,
萬 徑 人 蹤 滅。
孤 舟 蓑 笠 翁,
獨 釣 寒 江 雪。
30.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鷺 飛,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青 箬 笠, 綠 蓑 衣,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31.塞下曲 (唐)盧 綸
月 黑 雁 飛 高,
單 於 夜 遁 逃。
欲 將 輕 騎 逐,
大 雪 滿 弓 刀。
32.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 光 秋 月 兩 相 和,
潭 面 無 風 鏡 未 磨。
遙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白 銀 盤 里 一 青 螺。
33.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 曲 黃 河 萬 里 沙,
浪 淘 風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銀 河 去,
同 到 牽 牛 織 女 家。
34.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 離 原 上 草,
一 歲 一 枯 榮。
野 火 燒 不 盡,
春 風 吹 又 生。
遠 芳 侵 古 道,
晴 翠 接 荒 城。
又 送 王 孫 去,
萋 萋 滿 別 情。
35.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 娃 撐 小 艇,
偷 采 白 蓮 回。
不 解 藏 蹤 跡,
浮 萍 一 道 開。
36.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 南 好,
風 景 舊 曾 諳。
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
春 來 江 水綠 如 藍。
能 不 憶 江 南。
37.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 頭 稚 子 學 垂 輪,
側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問 遙 招 手,
怕 得 魚 驚 不 應 人。
38.憫 農 (唐)李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 夫 猶 餓 死。
39.憫 農 (唐)李 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40.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 下 問 童 子,
言 師 采 葯 去。
只 在 此 山 中,
雲 深 不 知 處。
41.山 行 (唐) 杜牧
遠 上 寒 山 石 徑 斜,
白 雲 生 處 有 人 家。
停 車 坐 愛 楓 林 晚,
霜 葉 紅 於 二 月 花。
42.清 明 (唐)杜牧
清 明 時 節 雨 紛 紛,
路 上 行 人 欲 斷 魂。
借 問 酒 家 何 處 有?
牧 童 遙 指 杏 花 村。
43.江南春 (唐) 杜牧
千 里 鶯 啼 綠 映 紅,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風。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樓 台 煙 雨 中。
44.樂游原 (唐) 李商隱
千 里 鶯 啼 綠 映 紅,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風。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樓 台 煙 雨 中。
45.蜂 (唐)羅隱
不 論 平 地 與 山 尖,
無 限 風 光 盡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後,
為 誰 辛 苦 為 誰 甜?
46.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江 上 往 來 人,
但 愛 鱸 魚 美。
君 看 一 葉 舟,
出 入 風 波 里。
47.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聲 中 一 歲 除,
春 風 送 暖 入 屠 蘇,
千 門 萬 戶 曈 曈 日,
總 把 新 桃 換 舊 符。
48.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間,
鍾 山只 隔 數 重 山。
春 風 又 綠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時 照 我 還?
49.書湖陰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 長 掃 凈 無 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一 水 護 田 將 綠 繞,
兩 山 排 闥 送 青 來。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 雲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亂 入 船。
卷 地 風 來 忽 吹 散,
望 湖 樓 下 水 如 天。
51.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 光 瀲 灧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濃 妝 淡 抹 總 相 宜。
52.惠崇春江曉景 (宋) 蘇軾
竹 外 桃 花 三 兩 枝,
春 江 水 暖 鴨 先 知。
蔞 蒿 滿 地 蘆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時。
53.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 看 成 嶺 側 成 峰,
遠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識 廬 山 真 面 目,
只 緣 身 在 此 山 中。
54.夏日絕句 (宋) 李清照
生 當 作 人 傑,
死 亦 為 鬼 雄。
至 今 思 項 羽,
不 肯 過 江 東。
55.示 兒 (宋) 陸游
死 去 元 知 萬 事 空,
但 悲 不 見 九 州 同。
王 師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無 忘 告 乃 翁。
56.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陸游
三 萬 里 河 東 入 海,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遺 民 淚 盡 胡 塵 里,
南 望 王 師 又 一 年。
57.四時田園雜興(1) (宋) 范成大
晝 出 耘 田 夜 績 麻,
村 庄 兒 女 各 當 家。
童 孫 未 解 供 耕 織,
也 傍 桑 陰 學 種 瓜。
58.四時田園雜興(2) (宋) 范成大
梅 子 金 黃 杏 子 肥,
麥 花 雪 白 菜 花 稀。
日 長 籬 落 無 人 過,
唯 有 蜻 蜓 蛺 蝶 飛。
59.小 池 (宋) 楊萬里
泉 眼 無 聲 惜 細 流,
樹 陰 照 水 愛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頭。
60.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畢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風 光 不 與 四 時 同。
接 天 蓮 葉 無 窮 碧,
映 日 荷 花 別 樣 紅。
61.春 日 (宋) 朱熹
勝 日 尋 芳 泗 水 濱,
無 邊 光 景 一 時 新。
等 閑 識 得 東 風 面,
萬 紫 千 紅 總 是 春。
62.題臨安邸 (宋) 林升
山 外 青 山 樓 外 樓,
西 湖 歌 舞 幾 時 休?
暖 風 熏 得 游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63.游園不值 (宋) 葉紹翁
應 憐 屐 齒 印 蒼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開。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一 枝 紅 杏 出 牆 來。
64.鄉村四月 (宋) 翁卷
綠 遍 山 原 滿 白 川,
子 規 聲 里 雨 如 煙。
鄉 村 四 月 閑 人 少,
才 了 蠶 桑 又 插 田。
65.墨 梅 (元) 王冕
我 家 洗 硯 池 頭 樹,
朵 朵 花 開 淡 墨 痕。
不 要 人 誇 顏 色 好,
只 留 清 氣 滿 乾 坤。
66.石灰吟 (明) 於謙
千 錘 萬 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燒 若 等 閑。
粉 身 碎 骨 渾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間。
67.竹 石 (清) 鄭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68.所 見 (清) 袁枚
牧 童 騎 黃 牛,
歌 聲 振 林 樾。
意 欲 捕 鳴 蟬,
忽 然 閉 口 立。
69.村 居 (清) 高鼎
草 長 鶯 飛 二 月 天,
拂 堤 楊 柳 醉 春 煙,
兒 童 散 學 歸 來 早,
忙 趁 東 風 放 紙 鳶。
70.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 州 生 氣 恃 風 雷,
萬 馬 齊 喑 究 可 哀。
我 勸 天 公 重 抖 擻,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㈢ 聽老鄉說合肥多仁多豬蹄不正規'像皮包公司'很會忽悠人'有沒有朋友加盟交了錢的'現在後悔么
多仁多公司我考察過,總部在安徽合肥,有QS認證的工廠,2014年香港著名影星李子雄代言,在甘肅衛視和內蒙衛視看到過電視廣告,在當地有好多家分店,本人覺得是不是騙人的先買嘗一嘗,眼見為實!確實好吃是騙不了人的,要看公司實力看他的明星代言視頻和現場照片,QS認證的工廠的證書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㈣ 雀田醬鹵濃湯拌飯汁為什麼這么多人說好吃
雀田醬鹵汁濃湯拌飯汁之所以這么多人說好吃是因為,它是用大骨,老母雞,火腿,搭配醬鹵水等十幾種精選食材精心熬制而成,不僅味道鮮美,口齒留香,而且營養價值高,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我經常點的夠美貢鵝拼飯里就有這個,可以拌米飯、拌面,燒湯等,味道都是不錯的。
㈤ 給我答案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生活貧困,曾漫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陽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4歲時貧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於流俗。他在《贈鄭大了魴》中寫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現出他的創作思想。他的詩以五言古體見長,不蹈襲陳言,不濫用典故辭藻,擅長白描手法而又不顯淺薄平庸,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其代表作如反映時代現實的《征婦怨》、《感懷》、《傷春》等;表現人民疾苦的《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表現人倫之情、骨肉之愛的《遊子吟》、《杏殤》等;描繪自然景色的《與王十二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了孟郊詩的特色。歷代詩壇對孟郊的作品褒貶不一。孟詩多苦語,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蘇軾稱他們為「郊寒島瘦」,因此後世論者把他們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詩為「元和體」一種,唐人李肇《唐國史補》有「學矯激於孟郊」說。宋代江西詩派瘦硬生新的風格,也受其影響。宋人宋敏求編錄《孟東野詩集》,10卷,存詩511首,有《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表達了感謝母親的思想感情.
遊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吟,說。
2、意恐:擔心。
3、寸草:小草,比喻遊子。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6、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遊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春城無處不飛花」作者:韓翃 出自:《寒食》
「萬紫千紅總是春」作者:朱熹 出自:《春日》
「五月榴花照眼明」作者:朱熹 出自:《題榴花》
白居易<浪淘沙>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譯文: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的淘著沙子,於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這首詩指出了潮汐漲落的規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斷沖擊著海岸,使海岸不斷發生變遷。盡管這種變化不易測量,但洪濤變平野,綠島成桑田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注釋】①曲項:彎曲的脖子。 ②撥清波:劃水。
【解說】鵝呀鵝,彎著脖子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詩中白鵝游水時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態生動逼真。相傳詩人寫這首詩時還只有七歲。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唐)駱賓王
原文:
鵝、鵝、鵝,
曲 項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綠 水,
紅 掌 撥 清 波.
敕勒歌
敕 勒 川 ,陰 山 下。
天 似 穹 廬 ,籠 蓋 四 野。
天 蒼 蒼, 野 茫 茫,
風 吹 草 低 見 牛 羊 .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遊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吟,說。
2、意恐:擔心。
3、寸草:小草,比喻遊子。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6、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生活貧困,曾漫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陽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4歲時貧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於流俗。他在《贈鄭大了魴》中寫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現出他的創作思想。他的詩以五言古體見長,不蹈襲陳言,不濫用典故辭藻,擅長白描手法而又不顯淺薄平庸,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其代表作如反映時代現實的《征婦怨》、《感懷》、《傷春》等;表現人民疾苦的《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表現人倫之情、骨肉之愛的《遊子吟》、《杏殤》等;描繪自然景色的《與王十二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了孟郊詩的特色。歷代詩壇對孟郊的作品褒貶不一。孟詩多苦語,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蘇軾稱他們為「郊寒島瘦」,因此後世論者把他們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詩為「元和體」一種,唐人李肇《唐國史補》有「學矯激於孟郊」說。宋代江西詩派瘦硬生新的風格,也受其影響。宋人宋敏求編錄《孟東野詩集》,10卷,存詩511首,有《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表達了感謝母親的思想感情.
遊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吟,說。
2、意恐:擔心。
3、寸草:小草,比喻遊子。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6、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生活貧困,曾漫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陽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4歲時貧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於流俗。他在《贈鄭大了魴》中寫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現出他的創作思想。他的詩以五言古體見長,不蹈襲陳言,不濫用典故辭藻,擅長白描手法而又不顯淺薄平庸,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其代表作如反映時代現實的《征婦怨》、《感懷》、《傷春》等;表現人民疾苦的《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表現人倫之情、骨肉之愛的《遊子吟》、《杏殤》等;描繪自然景色的《與王十二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了孟郊詩的特色。歷代詩壇對孟郊的作品褒貶不一。孟詩多苦語,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蘇軾稱他們為「郊寒島瘦」,因此後世論者把他們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詩為「元和體」一種,唐人李肇《唐國史補》有「學矯激於孟郊」說。宋代江西詩派瘦硬生新的風格,也受其影響。宋人宋敏求編錄《孟東野詩集》,10卷,存詩511首,有《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表達了感謝母親的思想感情.
回答者: 魔王總統 - 初入江湖 二級 10-23 18:28
遊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吟,說。
2、意恐:擔心。
3、寸草:小草,比喻遊子。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6、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生活貧困,曾漫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陽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4歲時貧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於流俗。他在《贈鄭大了魴》中寫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現出他的創作思想。他的詩以五言古體見長,不蹈襲陳言,不濫用典故辭藻,擅長白描手法而又不顯淺薄平庸,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其代表作如反映時代現實的《征婦怨》、《感懷》、《傷春》等;表現人民疾苦的《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表現人倫之情、骨肉之愛的《遊子吟》、《杏殤》等;描繪自然景色的《與王十二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了孟郊詩的特色。歷代詩壇對孟郊的作品褒貶不一。孟詩多苦語,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蘇軾稱他們為「郊寒島瘦」,因此後世論者把他們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詩為「元和體」一種,唐人李肇《唐國史補》有「學矯激於孟郊」說。宋代江西詩派瘦硬生新的風格,也受其影響。宋人宋敏求編錄《孟東野詩集》,10卷,存詩511首,有《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本。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後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託赤子熾烈的情懷,對於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暈,誰會因為那點分,給你這么麻煩的查?
又不是幾個?
「春城無處不飛花」作者:韓翃 出自:《寒食》
「萬紫千紅總是春」作者:朱熹 出自:《春日》
「五月榴花照眼明」作者:朱熹 出自:《題榴花》
遊子吟唐樂府·孟郊
白居易<浪淘沙>
遊子吟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註解】:
1、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吟,說。
2、意恐:擔心。
3、寸草:小草,比喻遊子。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6、歸:回來,回家。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早年生活貧困,曾漫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陽尉。元和初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4歲時貧病而死。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於流俗。他在《贈鄭大了魴》中寫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風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充分表現出他的創作思想。他的詩以五言古體見長,不蹈襲陳言,不濫用典故辭藻,擅長白描手法而又不顯淺薄平庸,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其代表作如反映時代現實的《征婦怨》、《感懷》、《傷春》等;表現人民疾苦的《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表現人倫之情、骨肉之愛的《遊子吟》、《杏殤》等;描繪自然景色的《與王十二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了孟郊詩的特色。歷代詩壇對孟郊的作品褒貶不一。孟詩多苦語,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蘇軾稱他們為「郊寒島瘦」,因此後世論者把他們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詩為「元和體」一種,唐人李肇《唐國史補》有「學矯激於孟郊」說。宋代江西詩派瘦硬生新的風格,也受其影響。宋人宋敏求編錄《孟東野詩集》,10卷,存詩511首
㈥ 雀田風鵝和行密貢鵝哪個好吃
各有各的風味,風鵝是經鹽漬後,涼曬自然風干而成,吃時需-上籠蒸。貢鵝是用大料鹵制,再油酥而成,味道不同,更自喜愛。
㈦ 有些帶有動物的成語也特別有趣,如:鶴立雞群、鳳毛麟角。你還能寫出兩個來嗎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牛刀小試】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對牛彈琴】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來。
【虎背熊腰】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虎穴龍潭】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藏龍卧虎】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畫龍點睛】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蛇蠍心腸】蠍:一種蜘蛛類的毒蟲。形容心腸狠毒。
【畫蛇添足】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㈧ 請問雀田鵝王湯是誰研發出來的
它是退伍軍人劉虎生把「酯化」技術應用於食品科學,讓鵝湯自然釋放出誘人的「芳香脂」,而研發出的極致特色的生態養生鵝湯,並嫁接「互聯網+特色爆品的」(外賣)模式,成為2017年餐飲行業的創新特色新品類,剛上市就被風投估值2.2億人民幣。
㈨ 動物的成語
鷸蚌相爭
魚龍漫衍
狼蟲虎豹
龜龍麟鳳
鱷魚眼淚
毒蛇猛獸
一馬平川
一馬當先
一龍一豬
一龍一蛇
萬馬奔騰
萬馬齊喑
三紙無驢
三馬同槽
下馬看花
不食馬肝
丹鳳朝陽
烏焉成馬
烏白馬角
喬龍畫虎
乘鸞跨鳳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九牛一毛
乞兒馬醫
爭貓丟牛
爭雞失羊
二龍戲珠
雲起龍驤
雲龍井蛙
雲龍風虎
五馬分屍
亡羊得牛
亡羊補牢
人中之龍
人仰馬翻
人困馬乏
人強馬壯
人歡馬叫
僅容旋馬
仗馬寒蟬
以羊易牛
伏虎降龍
伏龍鳳雛
使羊將狼
信馬由韁
倒鳳顛鸞
倚馬七紙
倚馬可待
偷狗戲雞
偷雞摸狗
元龍豪氣
元龍高卧
兔死狗烹
六馬仰秣
關門打狗
兵強馬壯
兵荒馬亂
鳳冠霞帔
鳳凰於飛
鳳凰在笯
鳳凰來儀
鳳梟同巢
鳳毛濟美
鳳毛麟角
鳳靡鸞吪
鳳鳴朝陽
北叟失馬
匣里龍吟
匹馬單槍
匹馬只輪
十羊九牧
千軍萬馬
卓立雞群
單槍匹馬
賣劍買牛
博士買驢
卧虎藏龍
卸磨殺驢
厲兵秣馬
叩馬而諫
只雞斗酒
只雞絮酒
葉公好龍
司馬青衫
吳牛喘月
呆若木雞
告朔餼羊
味如雞肋
呼牛呼馬
四馬攢蹄
土牛木馬
土雞瓦犬
土龍芻狗
牆頭馬上
士飽馬騰
聲色犬馬
聲色狗馬
多如牛毛
多歧亡羊
天馬行空
如牛負重
如狼牧羊
害群之馬
家雞野雉
家雞野鶩
寒蟬仗馬
對牛彈琴
小肚雞腸
屍居龍見
屠所牛羊
屠龍之技
山雞舞鏡
帶牛佩犢
床下牛斗
庖丁解牛
弊車羸馬
弓調馬服
歸馬放牛
彩鳳隨鴉
得婿如龍
心猿意馬
快馬加鞭
懸崖勒馬
意馬心猿
戎馬倥傯
成龍配套
打鳳撈龍
打狗看主
打落水狗
打馬虎眼
扛鼎抃牛
招兵買馬
指雞罵狗
指鹿為馬
搏牛之虻
攀龍附鳳
放牛歸馬
斗酒只雞
斗雞走狗
暴腮龍門
有鳳來儀
望子成龍
朝陽丹鳳
木雞養到
殺雞儆猴
殺雞取卵
殺雞嚇猴
殺雞抹脖
束馬懸車
來龍去脈
椎牛饗士
橫戈躍馬
歧路亡羊
氣沖牛斗
水盡鵝飛
水過鴨背
求馬唐肆
汗牛充棟
汗馬功勞
泥牛入海
活龍活現
淮南雞犬
游雲驚龍
溜須拍馬
炮鳳烹龍
烹龍炮鳳
牛刀割雞
牛刀小試
牛頭馬面
牛溲馬勃
牛衣對泣
牛角掛書
牛驥同皂
牛鬼蛇神
牛鼎烹雞
牝雞司晨
牧豬奴戲
牽牛下井
牽羊擔酒
犀牛望月
犬馬之養
犬馬之勞
犬馬之報
狐朋狗友
狐群狗黨
狗仗人勢
狗吠不驚
狗吠之警
狗吠非主
狗頭軍師
狗尾續貂
狗彘不若
狗急跳牆
狗惡酒酸
狗眼看人
狗苟蠅營
狗血噴頭
狗血淋頭
獨鶴雞群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豬卑狗險
豬突豨勇
獐麇馬鹿
率馬以驥
玉堂金馬
瓮里醯雞
生龍活虎
畫虎成狗
畫虎類狗
畫龍點睛
痛飲黃龍
白雲蒼狗
盤馬彎弓
盤龍之癖
目無全牛
盲人瞎馬
直搗黃龍
瞎馬臨池
矯若驚龍
短衣匹馬
祥麟威鳳
離鸞別鳳
秣馬厲兵
童牛角馬
竹馬之友
筆走龍蛇
素絲羔羊
素車白馬
縛雞之力
羊入虎群
羊狠狼貪
羊腸小道
羊腸鳥道
羊質虎皮
羚羊掛角
羝羊觸藩
群龍無首
老態龍鍾
老牛破車
老牛舐犢
老馬戀棧
老馬識途
肉袒牽羊
肥馬輕裘
脫韁之馬
騰蛟起鳳
范張雞黍
繭絲牛毛
葯店飛龍
藏弓烹狗
藏龍卧虎
虎入羊群
虎卧龍跳
虎鬥龍爭
虎穴龍潭
虎踞龍盤
蛛絲馬跡
蛟龍得水
蝸行牛步
蠅營狗苟
行同狗彘
裘馬輕肥
裹屍馬革
見鞍思馬
識途老馬
走馬上任
走馬看花
走馬章台
走馬觀花
走馬赴任
起鳳騰蛟
跨鳳乘鸞
蹊田奪牛
車在馬前
車殆馬煩
車水馬龍
車馬盈門
輕裘肥馬
配套成龍
野馬無韁
金戈鐵馬
金馬玉堂
金雞消息
金雞獨立
鑽牛角尖
問牛知馬
問羊知馬
聞雞起舞
陣馬風檣
降龍伏虎
陶犬瓦雞
雄雞斷尾
青梅竹馬
非驢非馬
順手牽羊
顛鸞倒鳳
風檣陣馬
風虎雲龍
飛鷹走狗
飲馬投錢
餓虎撲羊
香車寶馬
馬不停蹄
馬仰人翻
馬到成功
馬工枚速
馬牛襟裾
馬瘦毛長
馬空冀北
馬耳東風
馬角烏白
馬革裹屍
馬首是瞻
馬鹿異形
馬齒徒增
驅羊攻虎
驢前馬後
驢心狗肺
驢鳴犬吠
駟馬難追
駟馬高車
駑馬十駕
駑馬鉛刀
騎馬找馬
騎驢覓驢
驥子龍文
高車駟馬
魚龍曼衍
魚龍混雜
鮮車怒馬
鯨吸牛飲
鳩集鳳池
雞口牛後
雞聲鵝斗
雞頭魚刺
雞屍牛從
雞毛蒜皮
雞犬不寧
雞犬不驚
雞犬不留
雞犬升天
雞犬桑麻
雞犬皆仙
雞皮鶴發
雞胸龜背
雞蟲得失
雞零狗碎
雞飛狗走
雞飛蛋打
雞骨支床
雞鳴戒旦
雞鳴狗吠
雞鳴狗盜
雞鳴而起
雞鶩爭食
雞鶩相爭
鸞交鳳友
鸞鳳和鳴
鸞孤鳳只
鸞歌鳳舞
鸞翔鳳翥
鸞翔鳳集
鸞飄鳳泊
鸞飛鳳舞
鵝毛大雪
鵝行鴨步
鶴發雞皮
鶴立雞群
麟鳳一毛
麟鳳龜龍
麟角鳳嘴
麟角鳳觜
麟角鳳距
黔驢之計
黔驢技窮
鼠竊狗偷
鼠竊狗盜
鼠腹雞腸
龍爭虎鬥
龍鳳呈祥
龍吟虎嘯
龍潭虎穴
龍潭虎窟
龍生九子
龍盤虎踞
龍章鳳姿
龍肝鳳腦
龍肝鳳髓
龍肝豹胎
龍騰虎躍
龍蛇混雜
龍蛇飛動
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血玄黃
龍行虎步
龍躍鳳鳴
龍跳虎卧
龍飛鳳舞
龍馬精神
龍駒鳳雛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龍鳴獅吼
龜龍片甲
龜龍鱗鳳
一步一鬼
一石二鳥
一蛇兩頭
一龍一蛇
三人成虎
三蛇七鼠
與虎添翼
與虎謀皮
東兔西烏
兩虎相鬥
兩鼠斗穴
喪家之犬
中原逐鹿
臨淵羨魚
為淵驅魚
為虎作倀
為虎傅翼
為虎添翼
為鬼為蜮
烏飛兔走
烏鳥私情
喬龍畫虎
雲龍風虎
五鬼鬧判
仗馬寒蟬
以狸餌鼠
以蚓投魚
伏虎降龍
傷弓之鳥
佛口蛇心
信及豚魚
倦鳥知還
偃鼠飲河
兔絲燕麥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兔走烏飛
兔起鳧舉
兔起鶻落
共挽鹿車
養虎遺患
養虺成蛇
獸聚鳥散
前庭懸魚
功薄蟬翼
動如脫兔
勢成騎虎
十鼠同穴
卧虎藏龍
即鹿無虞
卵覆鳥飛
及賓有魚
噤若寒蟬
土雞瓦犬
城狐社鼠
聲色犬馬
大人虎變
大賢虎變
奉頭鼠竄
如狼似虎
如虎添翼
如魚得水
如鳥獸散
妖魔鬼怪
委肉虎蹊
孤雛腐鼠
守株待兔
官倉老鼠
官虎吏狼
寒蟬仗馬
寒蟬凄切
察見淵魚
封豕長蛇
將門虎子
小鳥依人
幫虎吃食
開柙出虎
弄鬼掉猴
引虎自衛
引鬼上門
得魚忘筌
心懷鬼胎
懷著鬼胎
驚弓之鳥
驚猿脫兔
驚蛇入草
打草驚蛇
打馬虎眼
投畀豺虎
投鼠忌器
抱頭鼠竄
撥草尋蛇
指天射魚
指鹿為馬
捻神捻鬼
掉頭鼠竄
掘室求鼠
握蛇騎虎
撒水拿魚
撩蜂剔蠍
放虎歸山
放虎自衛
斗折蛇行
春冰虎尾
春蚓秋蛇
春蛙秋蟬
暴虎馮河
杯弓蛇影
枯魚之肆
枯魚銜索
桀犬吠堯
梧鼠五技
梧鼠技窮
殃及池魚
水清無魚
池魚之殃
池魚籠鳥
沉魚落雁
河魚腹疾
渾水摸魚
浪蝶狂蜂
淮南雞犬
混水摸魚
淵魚叢雀
游蜂浪蝶
漏網之魚
靈蛇之珠
照貓畫虎
燕頷虎頸
牛鬼蛇神
犬兔俱斃
犬吠之警
犬牙交錯
犬牙相制
犬牙相錯
犬馬之養
犬馬之勞
犬馬之報
狂犬吠日
狐假虎威
狐兔之悲
狐憑鼠伏
狐死兔泣
狐虎之威
狡兔三窟
狼吞虎咽
狼眼鼠眉
狼貪虎視
狼貪鼠竊
貓鼠同眠
獐頭鼠目
獐麇馬鹿
甑塵釜魚
生龍活虎
畫虎成狗
畫虎類狗
畫蛇添足
畏敵如虎
疑神疑鬼
登木求魚
白日見鬼
白魚入舟
目光如鼠
相鼠有皮
瞎子摸魚
社鼠城狐
神出鬼沒
神號鬼哭
神頭鬼面
神工鬼斧
神差鬼使
神施鬼設
神焦鬼爛
神鬼莫測
禽息鳥視
稷蜂社鼠
窮鳥入懷
窮鼠嚙狸
筆走龍蛇
笨鳥先飛
籠中之鳥
粵犬吠雪
縱虎歸山
緣木求魚
羅雀掘鼠
羊入虎群
羊腸鳥道
羊質虎皮
膽小如鼠
自相魚肉
舄烏虎帝
花香鳥語
若敖鬼餒
葬身魚腹
藏龍卧虎
虎不食兒
虎體熊腰
虎入羊群
虎卧龍跳
虎口餘生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嘯風生
虎頭燕頷
虎頭虎腦
虎頭蛇尾
虎尾春冰
虎鬥龍爭
虎狼之勢
虎珀拾芥
虎穴龍潭
虎背熊腰
虎落平川
虎視眈眈
虎踞龍盤
虛與委蛇
蟲臂鼠肝
蟲魚之學
蛇口蜂針
蛇欲吞象
蛇蠍為心
蛙鳴蟬噪
蛛絲馬跡
蜀犬吠日
蜂屯蟻聚
蜂擁而來
蜂目豺聲
蜂蠆有毒
蟬不知雪
蟬腹龜腸
蝶粉蜂黃
蟹匡蟬緌
裝神弄鬼
見兔放鷹
見兔顧犬
調虎離山
談虎色變
貂蟬滿座
貪蛇忘尾
貫魚之次
賊眉鼠眼
跖犬吠堯
過街老鼠
逐鹿中原
金蟬脫殼
釜中游魚
釜中生魚
釜底游魚
長頸鳥喙
降龍伏虎
陶犬瓦雞
雀鼠之爭
雁杳魚沉
顧犬補牢
風虎雲龍
飛鳥依人
飛鳥驚蛇
飢鷹餓虎
餓虎之蹊
餓虎撲羊
餓虎撲食
餓虎飢鷹
首鼠兩端
馬鹿異形
驅羊攻虎
驢鳴犬吠
騎虎難下
鬼使神差
鬼出電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頭鬼腦
鬼斧神工
鬼爛神焦
鬼神不測
鬼神莫測
鬼蜮伎倆
鬼迷心竅
鬼鬼祟祟
魚傳尺素
魚大水小
魚游釜中
魚潰鳥散
魚爛土崩
魚爛而亡
魚目混珠
魚米之鄉
魚網鴻離
魚貫而入
魚貫而行
魚躍鳶飛
魚餒肉敗
魚魚雅雅
魚龍曼衍
魚龍混雜
魯魚亥豕
魯魚帝虎
鯰魚上竹
鮑魚之肆
鳥盡弓藏
鳥槍換炮
鳥窮則啄
鳥語花香
鳥集鱗萃
鳥面鵠形
鳥革翚飛
雞頭魚刺
雞犬不寧
雞犬不驚
雞犬不留
雞犬升天
雞犬桑麻
雞犬皆仙
鳶飛魚躍
鴟目虎吻
鴟鴉嗜鼠
鷹揚虎視
鷹犬塞途
鹿死誰手
鹿裘不完
鹿走蘇台
鹿車共挽
黃雀伺蟬
鼎魚幕燕
鼠憑社貴
鼠牙雀角
鼠目寸光
鼠竊狗偷
鼠竊狗盜
鼠竄狼奔
鼠肝蟲臂
鼠腹蝸腸
鼠腹雞腸
鼠首僨事
龍爭虎鬥
龍吟虎嘯
龍潭虎穴
龍潭虎窟
龍盤虎踞
龍騰虎躍
龍蛇混雜
龍蛇飛動
龍蟠虎踞
龍行虎步
龍跳虎卧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龜文鳥跡
龜毛兔角
一斑窺豹
一狐之腋
一箭雙雕
兩腳野狐
爭貓丟牛
人中獅子
使羊將狼
先驅螻蟻
兔死狐悲
城狐社鼠
堤潰蟻孔
堤潰蟻穴
聲名狼藉
如狼似虎
如狼牧羊
如蟻附膻
官虎吏狼
尖嘴猴腮
弄鬼掉猴
引狼入室
木雕泥塑
朽木不雕
殺雞儆猴
殺雞嚇猴
杯盤狼藉
水火兵蟲
沐猴而冠
河東獅吼
泥塑木雕
滿腹狐疑
燈蛾撲火
照貓畫虎
熊心豹膽
物腐蟲生
狐假虎威
狐兔之悲
狐憑鼠伏
狐朋狗友
狐死兔泣
狐死首丘
狐疑不決
狐群狗黨
狐虎之威
狐裘羔袖
狗尾續貂
狼吞虎咽
狼奔豕突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煙四起
狼狽不堪
狼狽為奸
狼眼鼠眉
狼貪虎視
狼貪鼠竊
貓鼠同眠
猿猴取月
猿鶴蟲沙
玉砌雕闌
畫棟雕梁
畫梁雕棟
皓齒蛾眉
社鼠城狐
窺豹一斑
管中窺豹
篝火狐鳴
精雕細刻
羊狠狼貪
群蟻附膻
臟污狼藉
董狐直筆
蓼蟲忘辛
虎狼之勢
蟲沙猿鶴
蟲臂鼠肝
蟲魚之學
蟻封穴雨
蟻穴潰堤
蛾眉皓齒
蜂屯蟻聚
螻蟻貪生
螓首蛾眉
豕突狼奔
豹頭環眼
豹死留皮
豺狼之吻
豺狼當道
豺狼成性
貂蟬滿座
貂裘換酒
金貂換酒
鵰心雁爪
雕梁畫棟
雕玉雙聯
雕章鏤句
雕肝琢腎
雕蟲小技
雕蚶鏤蛤
雕闌玉砌
飛蛾投火
飛蛾赴火
鬼哭狼嚎
雞蟲得失
鷹視狼步
麋沸蟻動
鼠竄狼奔
鼠肝蟲臂
龍肝豹胎
龍鳴獅吼
東南雀飛
為叢驅雀
五雀六燕
以珠彈雀
使蚊負山
鳧趨雀躍
聲譽鵲起
處堂燕雀
掩目捕雀
明珠彈雀
歡呼雀躍
淵魚叢雀
燕雀處堂
燕雀相賀
羅雀掘鼠
老蠶作繭
聚蚊成雷
蝦兵蟹將
蠶頭燕尾
蠶績蟹匡
蠶食鯨吞
蟾宮折桂
見雀張羅
門可羅雀
隋珠彈雀
隨珠彈雀
雀小臟全
雀屏中選
雀鼠之爭
鯨吸牛飲
鳩占鵲巢
鴉雀無聲
鴉雀無聞
鴉默雀靜
鵲巢鳩占
鵲笑鳩舞
鷹拿燕雀
黃雀伺蟬
黃雀銜環
鼠牙雀角
萬象更新
萬象森羅
萬里鵬翼
不待蓍龜
東勞西燕
五雀六燕
以冰致蠅
使蚊負山
兔絲燕麥
鑿龜數策
勞燕分飛
南鷂北鷹
處堂燕雀
如蠅逐臭
拔犀擢象
援鱉失龜
新婚燕爾
森羅萬象
歌鶯舞燕
氣象萬千
浪蝶狂蜂
游蜂浪蝶
燕侶鶯儔
燕爾新婚
燕巢危幕
燕巢幕上
燕瘦環肥
燕翼貽謀
燕語鶯啼
燕語鶯聲
燕雀處堂
燕雀相賀
燕雁代飛
燕頷虎頸
狗苟蠅營
環肥燕瘦
白璧青蠅
盲人摸象
社燕秋鴻
聚蚊成雷
臭肉來蠅
蒼蠅見血
鶯儔燕侶
鶯啼燕語
鶯聲燕語
鶯歌燕舞
落湯螃蟹
虎頭燕頷
蝦兵蟹將
蠶頭燕尾
蠶績蟹匡
蛇欲吞象
蠅頭小利
蠅頭微利
蠅糞點玉
蠅營狗苟
蟬腹龜腸
蝶粉蜂黃
蟹匡蟬緌
見兔放鷹
象牙之塔
象箸玉杯
象齒焚身
超以象外
超然象外
郢書燕說
金龜換酒
青蠅弔客
青蠅點素
飛鷹走狗
飢鷹餓虎
餓虎飢鷹
香象渡河
雞胸龜背
鵬程萬里
鷹擊毛摯
鷹嘴鷂目
鷹揚虎視
鷹拿燕雀
鷹犬塞途
鷹瞵鶚視
鷹視狼步
鷹覷鶻望
麟鳳龜龍
黃金鑄象
鼎魚幕燕
龜冷支床
龜厭不告
龜文鳥跡
龜毛兔角
龜玉毀櫝
龜鶴遐壽
龜龍片甲
龜龍鱗鳳
登木求魚
白日見鬼
白魚入舟
目光如鼠
相鼠有皮
瞎子摸魚
社鼠城狐
神出鬼沒
神號鬼哭
神頭鬼面
神工鬼斧
神差鬼使
神施鬼設
神焦鬼爛
神鬼莫測
禽息鳥視
稷蜂社鼠
窮鳥入懷
窮鼠嚙狸
筆走龍蛇
笨鳥先飛
籠中之鳥
粵犬吠雪
縱虎歸山
緣木求魚
羅雀掘鼠
羊入虎群
羊腸鳥道
羊質虎皮
膽小如鼠
自相魚肉
舄烏虎帝
花香鳥語
若敖鬼餒
葬身魚腹
藏龍卧虎
虎不食兒
虎體熊腰
虎入羊群
虎卧龍跳
虎口餘生
虎口拔牙
虎口逃生
虎嘯風生
虎頭燕頷
虎頭虎腦
虎頭蛇尾
虎尾春冰
虎鬥龍爭
虎狼之勢
虎珀拾芥
虎穴龍潭
虎背熊腰
虎落平川
虎視眈眈
虎踞龍盤
虛與委蛇
蟲臂鼠肝
蟲魚之學
蛇口蜂針
蛇欲吞象
蛇蠍為心
蛙鳴蟬噪
蛛絲馬跡
蜀犬吠日
蜂屯蟻聚
蜂擁而來
蜂目豺聲
蜂蠆有毒
蟬不知雪
蟬腹龜腸
蝶粉蜂黃
蟹匡蟬緌
裝神弄鬼
見兔放鷹
見兔顧犬
調虎離山
談虎色變
貂蟬滿座
貪蛇忘尾
貫魚之次
賊眉鼠眼
跖犬吠堯
過街老鼠
逐鹿中原
金蟬脫殼
釜中游魚
釜中生魚
釜底游魚
長頸鳥喙
降龍伏虎
陶犬瓦雞
雀鼠之爭
雁杳魚沉
顧犬補牢
風虎雲龍
飛鳥依人
飛鳥驚蛇
飢鷹餓虎
餓虎之蹊
餓虎撲羊
餓虎撲食
餓虎飢鷹
首鼠兩端
馬鹿異形
驅羊攻虎
驢鳴犬吠
騎虎難下
鬼使神差
鬼出電入
鬼哭狼嚎
鬼哭神嚎
鬼頭鬼腦
鬼斧神工
鬼爛神焦
鬼神不測
鬼神莫測
鬼蜮伎倆
鬼迷心竅
鬼鬼祟祟
魚傳尺素
魚大水小
魚游釜中
魚潰鳥散
魚爛土崩
魚爛而亡
魚目混珠
魚米之鄉
魚網鴻離
魚貫而入
魚貫而行
魚躍鳶飛
魚餒肉敗
魚魚雅雅
魚龍曼衍
魚龍混雜
魯魚亥豕
魯魚帝虎
鯰魚上竹
鮑魚之肆
鳥盡弓藏
鳥槍換炮
鳥窮則啄
鳥語花香
鳥集鱗萃
鳥面鵠形
鳥革翚飛
雞頭魚刺
雞犬不寧
雞犬不驚
雞犬不留
雞犬升天
雞犬桑麻
雞犬皆仙
鳶飛魚躍
鴟目虎吻
鴟鴉嗜鼠
鷹揚虎視
鷹犬塞途
鹿死誰手
鹿裘不完
鹿走蘇台
鹿車共挽
黃雀伺蟬
鼎魚幕燕
鼠憑社貴
鼠牙雀角
鼠目寸光
鼠竊狗偷
鼠竊狗盜
鼠竄狼奔
鼠肝蟲臂
鼠腹蝸腸
鼠腹雞腸
鼠首僨事
龍爭虎鬥
龍吟虎嘯
龍潭虎穴
龍潭虎窟
龍盤虎踞
龍騰虎躍
龍蛇混雜
龍蛇飛動
龍蟠虎踞
龍行虎步
龍跳虎卧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龜文鳥跡
龜毛兔角
一斑窺豹
一狐之腋
一箭雙雕
兩腳野狐
爭貓丟牛
人中獅子
使羊將狼
先驅螻蟻
兔死狐悲
城狐社鼠
堤潰蟻孔
堤潰蟻穴
聲名狼藉
如狼似虎
如狼牧羊
如蟻附膻
官虎吏狼
尖嘴猴腮
弄鬼掉猴
引狼入室
木雕泥塑
朽木不雕
殺雞儆猴
殺雞嚇猴
杯盤狼藉
水火兵蟲
沐猴而冠
河東獅吼
泥塑木雕
滿腹狐疑
燈蛾撲火
照貓畫虎
熊心豹膽
物腐蟲生
狐假虎威
狐兔之悲
狐憑鼠伏
狐朋狗友
狐死兔泣
狐死首丘
狐疑不決
狐群狗黨
狐虎之威
狐裘羔袖
狗尾續貂
狼吞虎咽
狼奔豕突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煙四起
狼狽不堪
狼狽為奸
狼眼鼠眉
狼貪虎視
狼貪鼠竊
貓鼠同眠
猿猴取月
猿鶴蟲沙
玉砌雕闌
畫棟雕梁
畫梁雕棟
皓齒蛾眉
社鼠城狐
窺豹一斑
管中窺豹
篝火狐鳴
精雕細刻
羊狠狼貪
群蟻附膻
臟污狼藉
董狐直筆
蓼蟲忘辛
虎狼之勢
蟲沙猿鶴
蟲臂鼠肝
蟲魚之學
蟻封穴雨
蟻穴潰堤
蛾眉皓齒
蜂屯蟻聚
螻蟻貪生
螓首蛾眉
豕突狼奔
豹頭環眼
豹死留皮
豺狼之吻
豺狼當道
豺狼成性
貂蟬滿座
貂裘換酒
金貂換酒
鵰心雁爪
雕梁畫棟
雕玉雙聯
雕章鏤句
雕肝琢腎
雕蟲小技
雕蚶鏤蛤
雕闌玉砌
飛蛾投火
飛蛾赴火
鬼哭狼嚎
雞蟲得失
鷹視狼步
麋沸蟻動
鼠竄狼奔
鼠肝蟲臂
龍肝豹胎
龍鳴獅吼
東南雀飛
為叢驅雀
五雀六燕
以珠彈雀
使蚊負山
鳧趨雀躍
聲譽鵲起
處堂燕雀
掩目捕雀
明珠彈雀
歡呼雀躍
淵魚叢雀
燕雀處堂
燕雀相賀
羅雀掘鼠
老蠶作繭
聚蚊成雷
蝦兵蟹將
蠶頭燕尾
蠶績蟹匡
蠶食鯨吞
蟾宮折桂
見雀張羅
門可羅雀
隋珠彈雀
隨珠彈雀
雀小臟全
雀屏中選
雀鼠之爭
鯨吸牛飲
鳩占鵲巢
鴉雀無聲
鴉雀無聞
鴉默雀靜
鵲巢鳩占
鵲笑鳩舞
鷹拿燕雀
黃雀伺蟬
黃雀銜環
鼠牙雀角
萬象更新
萬象森羅
萬里鵬翼
不待蓍龜
東勞西燕
五雀六燕
以冰致蠅
使蚊負山
兔絲燕麥
鑿龜數策
勞燕分飛
南鷂北鷹
處堂燕雀
如蠅逐臭
拔犀擢象
援鱉失龜
新婚燕爾
森羅萬象
歌鶯舞燕
氣象萬千
浪蝶狂蜂
游蜂浪蝶
燕侶鶯儔
燕爾新婚
燕巢危幕
燕巢幕上
燕瘦環肥
燕翼貽謀
燕語鶯啼
燕語鶯聲
燕雀處堂
燕雀相賀
燕雁代飛
燕頷虎頸
狗苟蠅營
環肥燕瘦
白璧青蠅
盲人摸象
社燕秋鴻
聚蚊成雷
臭肉來蠅
蒼蠅見血
鶯儔燕侶
鶯啼燕語
鶯聲燕語
鶯歌燕舞
落湯螃蟹
虎頭燕頷
蝦兵蟹將
蠶頭燕尾
蠶績蟹匡
蛇欲吞象
蠅頭小利
蠅頭微利
蠅糞點玉
蠅營狗苟
蟬腹龜腸
蝶粉蜂黃
蟹匡蟬緌
見兔放鷹
象牙之塔
象箸玉杯
象齒焚身
超以象外
超然象外
郢書燕說
金龜換酒
青蠅弔客
青蠅點素
飛鷹走狗
飢鷹餓虎
餓虎飢鷹
香象渡河
雞胸龜背
鵬程萬里
鷹擊毛摯
鷹嘴鷂目
鷹揚虎視
鷹拿燕雀
鷹犬塞途
鷹瞵鶚視
鷹視狼步
鷹覷鶻望
麟鳳龜龍
黃金鑄象
鼎魚幕燕
龜冷支床
龜厭不告
龜文鳥跡
龜毛兔角
龜玉毀櫝
龜鶴遐壽
龜龍片甲
龜龍鱗鳳
一世龍門
一牛九鎖
一馬平川
一馬當先
一龍一豬
一龍一蛇
萬馬奔騰
萬馬齊喑
三紙無驢
三馬同槽
下馬看花
不食馬肝
丹鳳朝陽
烏焉成馬
烏白馬角
喬龍畫虎
乘鸞跨鳳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九牛一毛
乞兒馬醫
爭貓丟牛
爭雞失羊
二龍戲珠
雲起龍驤
雲龍井蛙
雲龍風虎
五馬分屍
亡羊得牛
亡羊補牢
人中之龍
人仰馬翻
人困馬乏
人強馬壯
人歡馬叫
僅容旋馬
仗馬寒蟬
以羊易牛
伏虎降龍
伏龍鳳雛
使羊將狼
信馬由韁
倒鳳顛鸞
倚馬七紙
倚馬可待
偷狗戲雞
偷雞摸狗
元龍豪氣
元龍高卧
兔死狗烹
六馬仰秣
關門打狗
兵強馬壯
兵荒馬亂
鳳冠霞帔
鳳凰於飛
鳳凰在笯
鳳凰來儀
鳳梟同巢
鳳毛濟美
鳳毛麟角
鳳靡鸞吪
鳳鳴朝陽
北叟失馬
匣里龍吟
匹馬單槍
匹馬只輪
十羊九牧
千軍萬馬
卓立雞群
單槍匹馬
賣劍買牛
博士買驢
㈩ Chinese tongue twisters
是要找繞口令還是翻譯?
繞口令:
【聲母】
b-p:補破皮褥子不如不補破皮褥子(《補皮褥子》)
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葡萄皮兒》)
d: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就別燉我的燉凍豆腐。要是混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燉凍豆腐(《燉凍豆腐》)。
l:六十六歲劉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馬樓,樓上擺了六十六瓶蘇合油,門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柳上拴了六十六個大馬猴。忽然一陣狂風起,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馬樓,打翻了六十六瓶蘇合油,壓倒了六十六棵垂楊柳,嚇跑了六十六個大馬猴,氣死了六十六歲劉老六(《六十六歲劉老六》)。
d-t: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大兔子和大肚子》)。
n-l:門口有四輛四輪大馬車,你愛拉哪兩輛來拉哪兩輛(《四輛四輪大馬車》)。
h:華華有兩朵黃花,紅紅有兩朵紅花。華華要紅花,紅紅要黃花。華華送給紅紅一朵黃花,紅紅送給華華一朵紅花(《華華和紅紅》)。
j、q、x:七巷一個漆匠,西巷一個錫匠,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錫匠的錫,西巷錫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漆匠和錫匠》)。
g-k:哥挎瓜筐過寬溝,趕快過溝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滾筐空哥怪狗(《哥挎瓜筐過寬溝》)。
h-f:一堆糞,一堆灰,灰混糞,糞混灰(《一堆糞》)。
z-zh:隔著窗戶撕字紙,一次撕下橫字紙,一次撕下豎字紙,是字紙撕字紙,不是字紙,不要胡亂撕一地紙(《撕字紙》)。
s-sh:三山撐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時春(《三山撐四水》)。
z、c、s-j、x司機買雌雞,仔細看雌雞,四隻小雌雞,嘰嘰好歡喜,司機笑嘻嘻(《司機買雌雞》)。
zh、ch、sh:大車拉小車,小車拉小石頭,石頭掉下來,砸了小腳指頭(《大車拉小車》)。
r:夏日無日日亦熱,冬日有日日亦寒,春日日出天漸暖,曬衣曬被曬褥單,秋日天高復雲淡,遙看紅日迫西山(《說日》)。
sh、四聲:石室詩士施史,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是十石獅屍,試釋是事實(《施氏食獅史》)。
【韻母】
a:門前有八匹大伊犁馬,你愛拉哪匹馬拉哪匹馬(《伊犁馬》)。
e:坡上立著一隻鵝,坡下就是一條河。寬寬的河,肥肥的鵝,鵝要過河,河要渡鵝。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鵝》)。
i: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兒手中提。七棵樹上結七樣兒,蘋果、桃兒、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七棵樹上結七樣兒》)。
u:鼓上畫只虎,破了拿布補。不知布補鼓,還是布補虎(《鼓上畫只虎》)。
i-ü:這天天下雨,體育局穿綠雨衣的女小呂,去找穿綠運動衣的女老李。穿綠雨衣的女小呂,沒找到穿綠運動衣的女老李,穿綠運動衣的女老李,也沒見著穿綠雨衣的女小呂(《女小呂和女老李》)
er:要說「爾」專說「爾」/馬爾地夫,喀布爾/阿爾巴尼亞,扎伊爾/卡達,尼伯爾/貝爾格萊德,安道爾/薩爾瓦多,伯爾尼/利伯維爾,班珠爾/厄瓜多,塞席爾/哈密爾頓,尼日/聖彼埃爾,巴斯特爾/塞內加爾的達喀爾,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
-i(前):一個大嫂子,一個大小子。大嫂子跟大小子比包餃子,看是大嫂子包的餃子好,還是大小子包的餃子好,再看大嫂子包的餃子少,還是大小子包的餃子少。大嫂子包的餃子又小又好又不少,大小子包的餃子又小又少又不好(《大嫂子和大小子》)。
-i(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以不知為知之,不以知之為不知,唯此才能求真知(《知之為知之》)。
ai:買白菜,搭海帶,不買海帶就別買大白菜。買賣改,不搭賣,不買海帶也能買到大白菜(《白菜和海帶》)。
ei:貝貝飛紙飛機,菲菲要貝貝的紙飛機,貝貝不給菲菲自己的紙飛機,貝貝教菲菲自己做能飛的紙飛機(《貝貝和菲菲》)。
ai-ei:大妹和小妹,一起去收麥。大妹割大麥,小妹割小麥。大妹幫小妹挑小麥,小妹幫大妹挑大麥。大妹小妹收完麥,噼噼啪啪齊打麥(《大妹和小妹》)。
ao:隔著牆頭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頭兒,也不知老頭兒套草帽(《扔草帽》)。
ou:忽聽門外人咬狗,拿起門來開開手;拾起狗來打磚頭,又被磚頭咬了手;從來不說顛倒話,口袋馱著騾子走(《忽聽門外人咬狗》)。
an:出前門,往正南,有個面鋪面沖南,門口掛著藍布棉門簾。摘了它的藍布棉門簾,棉鋪面沖南,給他掛上藍布棉門簾,面鋪還是面沖南(《藍布棉門簾》)。
en:小陳去賣針,小沈去賣盆。倆人挑著擔,一起出了門。小陳喊賣針,小沈喊賣盆。也不知是誰賣針,也不知是誰賣盆(《小陳和小沈》)。
ang:海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海水長》)。
eng:鄭政捧著盞台燈,彭澎扛著架屏風,彭澎讓鄭政扛屏風,鄭政讓彭澎捧台燈(《台燈和屏風》)。
ang—an:張康當董事長,詹丹當廠長,張康幫助詹丹,詹丹幫助張康(《張康和詹丹》)。
eng—en:陳庄程庄都有城,陳庄城通程庄城。陳庄城和程庄城,兩庄城牆都有門。陳庄城進程庄人,陳庄人進程庄城。請問陳程兩庄城,兩庄城門都進人,那個城進陳庄人,程庄人進那個城?(《陳庄城和程庄城》)
ang—eng:長城長,城牆長,長長長城長城牆,城牆長長城長長(《長城長》)。
ia:天上飄著一片霞,水上飄著一群鴨。霞是五彩霞,鴨是麻花鴨。麻花鴨游進五彩霞,五彩霞挽住麻花鴨。樂壞了鴨,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鴨還是霞(《鴨和霞》)。
ie:姐姐借刀切茄子,去把兒去葉兒斜切絲,切好茄子燒茄子,炒茄子、蒸茄子,還有一碗燜茄子(《茄子》)。
iao:水上漂著一隻表,表上落著一隻鳥。鳥看錶,表瞪鳥,鳥不認識表,表也不認識鳥(《鳥看錶》)。
iou:一葫蘆酒,九兩六。一葫蘆油,六兩九。六兩九的油,要換九兩六的酒,九兩六的酒,不換六兩九的油(《酒換油》)
ian:半邊蓮,蓮半邊,半邊蓮長在山澗邊。半邊天路過山澗邊,發現這片半邊蓮。半邊天拿來一把鐮,割了半筐半邊蓮。半筐半邊蓮,送給邊防連(《半邊蓮》)。
in:你也勤來我也勤,生產同心土變金。工人農民親兄弟,心心相印團結緊(《土變金》)。
iang:楊家養了一隻羊,蔣家修了一道牆。楊家的羊撞倒了蔣家的牆,蔣家的牆壓死了楊家的羊。楊家要蔣家賠楊家的羊,蔣家要楊家賠蔣家的牆(《楊家養了一隻羊》)。
ing:天上七顆星,樹上七隻鷹,樑上七個釘,台上七盞燈。拿扇扇了燈,用手拔了釘,舉槍打了鷹,烏雲蓋了星(《天上七顆星》)。
ua:一個胖娃娃,畫了三個大花活蛤蟆;三個胖娃娃,畫不出一個大花活蛤蟆。畫不出一個大花活蛤蟆的三個胖娃娃,真不如畫了三個大花活蛤蟆的一個胖娃娃。(《畫蛤蟆帽》)。
uo(o):狼打柴,狗燒火,貓兒上炕捏窩窩,雀兒飛來蒸餑餑(《狼打柴狗燒火》)。
uai:槐樹槐,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台,人家的姑娘都來了,我家的姑娘還不來。說著說著就來了,騎著驢,打著傘,歪著腦袋上戲台(《槐樹槐》)。
uei:威威、偉偉和衛衛,拿著水杯去接水。威威讓偉偉,偉偉讓衛衛,衛衛讓威威,沒人先接水。一二三,排好隊,一個一個來接水(《接水)。
uang:王莊賣筐,匡庄賣網,王莊賣筐不賣網,匡庄賣網不賣筐,你要買筐別去匡庄去王莊,你要買網別去王莊去匡庄(《王莊和匡庄》)。
ueng:老翁賣酒老翁買,老翁買酒老翁賣(《老翁和老翁》)。
ong:沖沖栽了十畦蔥,鬆鬆栽了十棵松。沖沖說栽松不如栽蔥,鬆鬆說栽蔥不如栽松。是栽松不如栽蔥,還是栽蔥不如栽松?(《栽蔥和栽松》)
uan—uang:那邊劃來一艘船,這邊漂去一張床,船床河中互相撞,不知船撞床,還是床撞船(《船和床》)。
uan—an:大帆船,小帆船,豎起桅桿撐起船。風吹帆,帆引船,帆船順風轉海灣(《帆船》)。
uen—en:孫倫打靶真叫准,半蹲射擊特別神,本是半路出家人,摸爬滾打練成神(《孫倫打靶》)。
üe:真絕,真絕,真叫絕,皓月當空下大雪,麻雀游泳不飛躍,鵲巢鳩占鵲喜悅(《真絕》)。
ün:軍車運來一堆裙,一色軍用綠色裙。軍訓女生一大群,換下花裙換綠裙(《換裙子》)。
üan:圓圈圓,圈圓圈,圓圓娟娟畫圓圈。娟娟畫的圈連圈,圓圓畫的圈套圈。娟娟圓圓比圓圈,看看誰的圓圈圓(《畫圓圈》)。
iong:小涌勇敢學游泳,勇敢游泳是英雄(《學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