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小班客家文化主題教學活動總目標
摘 要:鄉土文化是培養幼兒鄉土情感、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素質、構建特色園本課程的重要途徑。河源地處客家地區,有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鄉土文化――客家文化,如何將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主要結合我園開展課題研究,從收集資料、開展活動、完善課程、加強實踐等方面進行探索,闡述了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河源;客家文化;幼兒教育
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與實踐的不斷深入,開發特色教育資源,構建園本課程是現代幼兒教育的新趨向。鄉土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資源已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步滲透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為幼兒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作為「客家古邑」的河源,客家文化絢麗多彩,源遠流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文化綜合交錯,慢慢地,許多人就淡忘了河源客家文化,淡忘了客家人的優良傳統。為了弘揚和發展河源客家文化,讓客家山歌、客家童謠及客家人的優良傳統、風俗代代相傳,如何將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便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最近兩年,我園在市教研室的指導下,結合本園實際,開展「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研究」課題研究,通過開發鄉土課程,既彌補了目前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拓展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又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發現家鄉的美麗,了解家鄉的客家文化,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熱愛家鄉之情,而且能使幼兒從小萌發學好本領、長大建設家鄉作貢獻的願望。下面就結合課題研究的實踐,談談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通過創設環境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為了發揮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為幼兒創設相應的環境,營造出傳統的文化氛圍。
例如,在幼兒園外牆上噴繪各種蘊含教育意義、體現河源客家文化的圖案,掛上一幅幅體現客家風情的藝術品,如河源客家古屋、河源客家女、恐龍等。在幼兒園的走廊、各個活動室內外,可以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謠,以此營造出濃厚的客家傳統文化氛圍,使幼兒如置身在客家文化的大家庭里,耳濡目染,深受感染熏陶。
二、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活動內容
綱要要求「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所以,要把豐富多彩的客家鄉土文化真正融入幼兒教育中,就必須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規律。可通過采訪、參觀,從幼兒的視覺、教育價值方面選擇貼近幼兒生活,易於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的內容,並根據各年齡段制訂目標。
例如,在小班,可選擇朗朗上口、趣味性強的童謠和生動活潑有趣的游戲等內容進行教學,通過學習,教育幼兒要講文明、講禮貌、有愛心、孝心,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掌握游戲的一些動作技能,增進身心健康。在中班,可讓幼兒了解揚名海外的「客家釀豆腐」「東江鹽�雞」「客家釀豬紅」「客家菜卷」等。而在大班,可讓幼兒認識客家山歌的特點,感受其唱腔、曲調和風格,初步學習節奏明快、簡潔易學的客家山歌等。
三、將活動內容跟主題探究有機整合
綱要中提到:「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以本土資源內容為載體,將河源客家文化滲透到主題探究活動中。河源客家文化豐富多彩,為了切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各級各班可以根據本班特點選擇適合本班孩子探究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
例如,大二班老師通過孩子們對形式多樣、五顏六色的客家衣服產生的濃厚興趣,生成了主題探究活動《衣服》。整個主題探究活動從欣賞客家服飾開始,層層拓展,到幼兒了解衣服的演變過程和生產加工過程,學會染布、設計衣服、設計未來的衣服、動手量衣、裁剪、走模特秀等,既培養了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識,感受服裝的美,又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表演能力,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幼兒樹立了從小學科學、用科學的志向。
再如,小一班老師通過孩子們對「河源客家美食」中的五指香雞、東江鹽�雞、白切雞等客家菜餚中的主材料「雞」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生成了探究主題《雞》。利用兒歌、故事、歌曲、繪畫等多種形式開展了小雞出殼、製作彩蛋、離群的小雞、各種各樣的雞、雞蛋真好玩等活動,與孩子們一起了解了雞的基本特徵及生活習性,知道了它們與人類的關系。如小雞究竟是從哪兒來的?雞蛋怎樣才能變成小雞?知道了如何用多種方法區分蛋的生熟。培養了孩子們認真觀察、分析、處理問題等方面的習慣,發展了幼兒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學會了用繪畫、折紙、手工製作等方法表現小動物的特徵,激發了幼兒願意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
四、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活動形式
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為了讓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發揮更好的作用,需要結合教育目標,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1.將客家文化滲透到一日活動之中
在幼兒的常規教育活動開展客家文化課程,是一種隨機的、潛移默化的、在真實現場展開的活動形式,通過挖掘幼兒日常生活中豐富的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其中體驗發現、探究客家文化,感知客家文化的學習快樂。在時間上,為確保鄉土課程的開展,我們緊扣綱要的目標,將鄉土課程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例如,每天早上,老師們用客家方言和幼兒問好,並帶幼兒一起玩客家游戲如跳繩、打石子、跳格子等,利用早午飯後和幼兒玩手指游戲和朗讀客家童謠。為了讓幼兒直觀地了解河源的客家歷史文化,我們帶幼兒參觀了恐龍博物館、客家文化風情館、鱷魚湖等,還請了劇團的客家山歌老師來園教老師和幼兒學唱山歌,並在幼兒園一樓創設了一個「每日之星」的舞台,讓幼兒輪流在每天下午家長接人的時間段在舞台上大膽地展示自己會念的童謠或山歌,不僅鞏固了幼兒對童謠、山歌的掌握,而且激發了幼兒學習客家童謠、山歌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每天,幼兒們充滿天真、甜美的聲音里朗讀或演唱出來的客家童謠和客家山歌美妙地回盪在幼兒園里,讓家長們聽著、看著,形成了我園的一大特色。這樣將鄉土課程靈活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真正做到情境化、生活化。
2.結合節日開展活動,感受客家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
例如,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為了引導幼兒學會感恩、學會關心,幼兒園開展了慶「三八」河源客家美食節活動。活動首先通過老師與幼兒一起探討河源客家美食,讓幼兒與家人共同參與製作美食。然後活動當天邀請家長參與活動,將幼兒與父母一起製作的美食帶進幼兒園,與大家共享。通過這次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增長了知識,而且幼兒與媽媽在愉悅、輕松的活動氛圍中加深了母子之間的情感,充分感受了集體活動的樂趣和節日的快樂。
再如,為了慶祝中秋佳節、迎接國慶節的到來,讓幼兒感受客家人過中秋的文化習俗,我園開展了「慶中秋・迎國慶」親子燈謎會暨月餅品嘗會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深了幼兒對客家傳統中秋節的認識,了解了過中秋節的風俗習慣,體驗了過中秋節的快樂。
實踐證明,通過兩年半來的探索、研究和實踐,幼兒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將愛我河源、愛我家鄉的情感植根於幼兒心靈。我們將充分利用課題的研究成果,力爭把成果轉化為可操作性的教材和資料,為幼兒園本土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同時著力打造幼兒園本土特色課程,努力創建具有現代化教育水平的客家古邑品牌園。
❷ 何領班客家話什麼意思
何良班
❸ 新會區圭峰山裡面以前是不是居住著一班客家人
我前幾天才去過圭峰山,我是客家的
❹ 沙縣小吃怎麼樣
沙縣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經濟實惠,非常不錯。
沙縣小吃實際上屬源遠流長的古代中原飲食文化傳統的一個分支,沙縣的不少小吃還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意識文化的特點,有的小吃的製作方法甚至保留著原始的特點,堪稱古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常規普通小吃有:扁肉、清湯面、拌面、酸菜面、白果、油餅、火把、豬耳、麻球、米凍糕、 糕、糖包、小龍包、肉包、煎餅、 糕、大腸糕、年糕、鴨湯粉干、鍋邊糊、油條、花椒餅、起酥餅、蔥肉餅、菜頭餅、白糖餅、糖水餅、水晶餅、口香餅、杏仁酥、牛奶餅、米果、芋果、線面、烤豆乾、青草凍、玉糕、冬酒、菊酒、炒果條、燙嘴豆腐等等,琳琅滿目,外地客人品賞後,每每贊不絕口:沙縣小吃,名不虛傳啊。
❺ 客家豬肉湯的做法步驟圖,客家豬肉湯怎麼做好吃
用料
瘦肉 250克
胡椒粒 一小撮
客家豬肉湯的做法
洗凈瘦肉。有豬肝和粉腸更好,沒有買,只能將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