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角七號
有APE和MP3兩種版本
APE專輯曲目:
1. 時代的宿命
2. 國境之南 - 詞:嚴雲農
曲:曾志豪
演唱:范逸臣
3. 奇幻的舞朵
4. 各自遠颺 - 詞:江崎とし子
曲:江崎とし子
演唱:中孝介
5. 給女兒(a letter from my dad)-詞:Y.H.Ho(ciacia's dad)
曲:何欣穗
演唱:何欣穗
6. 彩虹
7. 野玫瑰 - 詞:周學普
曲:舒伯特
演唱:范逸臣
中孝介
MP3專輯曲目:
01. 第一封信 / 友子 你還在等我嗎
02. Don't Wanna
03. 第二封信 / 時代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04. 愛你愛到死
05.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時愛上你
06. 去哪裡(丹耐夫之歌)
07. 第四封信 / 海風啊 為何總是帶來哭聲
08. 給女兒
09.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 彩虹
10. 無樂不作(電影Live版)
11.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寫成最後的一封信
12. 國境之南
13. 野玫瑰
14. 第七封信 / 情書
15. 1945完整演奏版
-----------------------------------------
你所說的應該是
5. 給女兒(a letter from my dad)-詞:Y.H.Ho(ciacia's dad)
曲:何欣穗
演唱:何欣穗
這首歌,很好聽的哦~~
參考資料:http://mp3..com/m?lm=-1&rn=&tn=mp3&ct=134217728&cb=cb&word=%B8%F8%C5%AE%B6%F9&bar=5
海角七號
Cape No. 7
《海角七號》電影海報
導演 魏德聖
監制 黃志明、魏德聖
編劇 魏德聖
主演 范逸臣
田中千繪
夾子小應
民雄
麥子
馬念先
林曉培
林宗仁
中孝介
梁文音
音樂 呂聖斐
駱集益
攝影 秦鼎昌
剪接 賴慧娟
牛奶
製片商 果子電影
發行商 博偉
上映日期 台灣 2008年8月22日
香港 2008年11月20日
新加坡 2008年11月27日
中國大陸 未定
片長 133分鍾
產地 台灣
語言 台語、華語、日語
製片預算 新台幣5000萬元
《海角七號》(Cape No. 7)是一部2008年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1],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本片在台灣於2008年8月22日戲院上映。
《海角七號》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是長期低迷、籌資困難的台灣電影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較大成本製作之一,但無太多宣傳預算,票房相當比例初期是透過BBS與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氣,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跡[2];而後票房突破新台幣5千萬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海角七號》全台票房目前已突破4億元新台幣,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2名,也是最賣座的台灣國片。
目錄 [隱藏]
1 劇情提要
2 演員
3 製作
4 歌曲
5 票房歷史
6 獎項
拿下日本亞洲海洋影展首獎後,再度榮獲2008第二十八屆夏威夷影展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
7 爭議
8 參考資料
9 參見
10 外部鏈接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日治時期也隨之終結。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上,一字一句寫下對於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封面簡單寫著「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卻也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六十餘年後的現代,原於台北任樂團主唱的阿嘉,打混十餘年仍一事無成,一日早晨在怒砸電吉他後,失意地騎車一路由台北返抵故鄉ー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鎮,並由代表會主席(阿嘉的繼父)關說而暫接因為受傷而無法工作的老郵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邊的一切,完全沒有負責地送信。茂伯在交接時給他一封來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號」的郵包,阿嘉好奇打開之後看見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內容的他將其丟在房間一角。
另一方面,當地的飯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來表演,卻因沒有用在地人的樂團,遭代表會主席封殺,最後逼不得已只好請當地的樂團暖場,負責演奏兩首暖場曲,但在當地根本沒有樂團,只好由一群雜牌軍湊出一個暖場用搖滾樂團:痛罵台北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離異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勞馬、早熟古怪卻才能無處發揮的小六教堂鍵盤手大大、喜歡人妻的機車行學徒鼓手水蛙,貝斯手甚至換了三任:勞馬那其實不會彈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號稱月琴「國寶」卻只能自娛的老郵差茂伯、直到最後換成勤勞的小米酒客家推銷員馬拉桑
練習過程中團隊因為各種因素而時有沖突,且看來毫無希望:覺得大材小用,所以不關心也不負責的樂團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過自我的鍵盤手、根本不會彈貝斯的貝斯手們…以及無能為力的日本女公關等。團隊開始練習阿嘉幾年前寫的第一首歌,在過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並培養默契,但盡管如此,演唱會日子即將到來,第二首歌毫無影蹤,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憤怒辭職,卻被茂伯送來的婚宴邀請函給留住。在瘋狂的路邊辦桌喜宴後,本來想放棄的友子與阿嘉在酒後互吐真言後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間里,友子讀了被阿嘉拋在角落的七封信。原來寫那些信的日籍教師已過世,他的女兒發現了,並且將信寄來台灣。讀到了信中濃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雖然造成了尷尬,但阿嘉卻也藉由友子的鼓勵,振作起來用心去創作第二首歌曲。同時,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拋棄的母親吐露愛上了阿嘉的心事,並在討論台日戀情一事時提到了她所見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來被拋棄的小島友子是大大母親的祖母。在大大母親的提示下,阿嘉最後終於將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後送給了收信人,並在演唱會即將開始前及時趕回。
在演唱會開始前,阿嘉終於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場團隊達成任務,表演大受歡迎。友子在所有觀眾面前戴上了代表愛情的原住民珠鏈,接受了阿嘉的愛。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這首歌曲當中,表演完美收場。在此同時,小島友子老祖母撫著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詞聲中,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
記述作品的情節在此處結束。
[編輯] 劇情提要
注意: 下文記述作品情節,或許會降低欣賞原作的興致。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日治時期也隨之終結。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上,一字一句寫下對於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封面簡單寫著「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卻也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六十餘年後的現代,原於台北任樂團主唱的阿嘉,打混十餘年仍一事無成,一日早晨在怒砸電吉他後,失意地騎車一路由台北返抵故鄉ー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鎮,並由代表會主席(阿嘉的繼父)關說而暫接因為受傷而無法工作的老郵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邊的一切,完全沒有負責地送信。茂伯在交接時給他一封來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號」的郵包,阿嘉好奇打開之後看見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內容的他將其丟在房間一角。
另一方面,當地的飯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來表演,卻因沒有用在地人的樂團,遭代表會主席封殺,最後逼不得已只好請當地的樂團暖場,負責演奏兩首暖場曲,但在當地根本沒有樂團,只好由一群雜牌軍湊出一個暖場用搖滾樂團:痛罵台北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離異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勞馬、早熟古怪卻才能無處發揮的小六教堂鍵盤手大大、喜歡人妻的機車行學徒鼓手水蛙,貝斯手甚至換了三任:勞馬那其實不會彈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號稱月琴「國寶」卻只能自娛的老郵差茂伯、直到最後換成勤勞的小米酒客家推銷員馬拉桑。
練習過程中團隊因為各種因素而時有沖突,且看來毫無希望:覺得大材小用,所以不關心也不負責的樂團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過自我的鍵盤手、根本不會彈貝斯的貝斯手們…以及無能為力的日本女公關等。團隊開始練習阿嘉幾年前寫的第一首歌,在過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並培養默契,但盡管如此,演唱會日子即將到來,第二首歌毫無影蹤,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憤怒辭職,卻被茂伯送來的婚宴邀請函給留住。在瘋狂的路邊辦桌喜宴後,本來想放棄的友子與阿嘉在酒後互吐真言後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間里,友子讀了被阿嘉拋在角落的七封信。原來寫那些信的日籍教師已過世,他的女兒發現了,並且將信寄來台灣。讀到了信中濃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雖然造成了尷尬,但阿嘉卻也藉由友子的鼓勵,振作起來用心去創作第二首歌曲。同時,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拋棄的母親吐露愛上了阿嘉的心事,並在討論台日戀情一事時提到了她所見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來被拋棄的小島友子是大大母親的祖母。在大大母親的提示下,阿嘉最後終於將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後送給了收信人,並在演唱會即將開始前及時趕回。
在演唱會開始前,阿嘉終於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場團隊達成任務,表演大受歡迎。友子在所有觀眾面前戴上了代表愛情的原住民珠鏈,接受了阿嘉的愛。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這首歌曲當中,表演完美收場。在此同時,小島友子老祖母撫著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詞聲中,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
記述作品的情節在此處結束。
2004年,台灣媒體報道一位服務於雲林縣台西郵局的郵差丁滄源,花了兩天的時間為一封寫著日治時期舊地址「台灣台南州虎尾郡海口145-1號」的信件找到收件人,此事遂成為魏德聖編劇的靈感來源。2006年末,魏德聖於新聞局作輔導金簡報,《海角七號》的審核以最高分通過,2007年9月30日在台北西門町開拍,至11月20日於恆春結束拍攝。為了讓多為音樂人的演員對拍攝電影有信心,最後一場演唱會的戲最先開拍,好掌握鏡頭前的感覺;而片中開頭的西門町場景則是在恆春的所有場景結束後,回台北拍的最後一場戲。
南下恆春拍攝時,遇到強台柯羅莎的襲台,台風過後的西南氣流,使得在墾丁飯店外的沙灘舞台拍攝困難,終在拍攝演唱會場面那場戲時放晴。
電影飯店場景是在墾丁的夏都酒店拍攝,另外模特兒拍照的檳榔街,市集場面全是在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架設出來的,喜宴結束後的深夜,群人在醉倒海岸邊是以日光夜景拍攝,再後制數位調光完成。友子為中孝介接機,以及友子購買琉璃珠贈送給樂團成員的場景則是在高雄國際機場拍攝。
關於視覺特效部份,船隻「高砂丸」在海上行駛的畫面拍攝,原先採用小型比例的模型船,經過精密的計算,卻沒把恆春冬季的落山風考量進去,導致拍攝失敗回到台北重拍,最後模型船不敷使用,決定以CG結合製作,碼頭部分是在台中酒廠所陳設,船的部分則是在棚內搭景拍攝,再將兩個畫面做特效合成。船隻離別的港口場面,曾資金不足遭到反駁,導演仍堅持完成以重現1945年終戰當時的樣貌呈現[3]。
在經費方面,《海角七號》在拍攝時即不時面臨經費短缺而要停拍的問題,在恆春出外景時經費曾短少到只剩新台幣50萬元。後終因導演魏德聖向銀行抵押的貸款通過而獲得紓困[4]。 《海角七號》製作總共花費新台幣5,000萬元。其中的500萬元為新聞局輔導金[5],片商投資1,500萬元,而導演魏德聖自己則以房子抵押舉債籌措3,000萬元[6]。
[編輯] 歌曲
音樂專輯封面《海角七號》原先因版權復雜,未有發行電影原聲帶之計劃。僅有預購套票所附之贈品「海角七號愛戀情書音樂專輯」。大賣後由豐華唱片推出原聲帶(2008年10月24日發行)。兩者封面俱似電影中的信封。
電影原聲帶收錄曲目:
第一封信 / 友子你還在等我嗎-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Don't Wanna- 詞:宮尚義,演唱:范逸臣,口白:范逸臣
第二封信 / 時代宿命是時代的罪過-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愛你愛到死- 詞:嚴雲農,曲:呂聖斐,演唱:同恩、夏宇童、楊蕎安
第三封信 / 友子 我就是那時愛上你-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Mainu Sun 哪裡去,你? (丹耐夫之歌)- 詞/曲:丹耐夫正若,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口白:民雄
第四封信 / 海風啊 為何總是帶來哭聲-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給女兒-詞:Y.H.Ho(ciacia's dad),曲:何欣穗,演唱:何欣穗,口白:田中千繪
第五封信 / 友子 我真的很想你 啊 彩虹-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無樂不作(電影Live版)- 詞:嚴雲農,曲:范逸臣,演唱:范逸臣、應蔚民、民雄、楊蕎安、馬念先、林宗仁,口白:林宗仁
第六封信 / 我把愧疚寫成最後的一封信-日語口白:蔭山征彥
國境之南- 詞:嚴雲農,曲:曾志豪,演唱:范逸臣
野玫瑰- 詞:周學普,曲:舒伯特,演唱:范逸臣、田中千繪
第七封信 / 七封寄不出去的情書 一首未完成的歌-情書-曲:駱集益,詞:鄔裕康,演唱:范逸臣(此首歌為1945填詞版)
Bonus Track :1945完整演奏版-曲:駱集益
關於七封情書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陽已經完全沒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經完全看不見台灣島了
你還站在那裡等我嗎?
友子,
請原諒我這個懦弱的男人
從來不敢承認我們兩人的相愛
我甚至已經忘記
我是如何迷上那個不照規定理發
而惹得我大發雷霆的女孩了
友子
你固執不講理、愛玩愛流行
我卻如此受不住的迷戀你
只是好不容易你畢業了
我們卻戰敗了
我是戰敗國的子民
貴族的驕傲瞬間墮落為犯人的枷
我只是個窮教師
為何要背負一個民族的罪
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
我只是個窮教師
我愛你,卻必須放棄你
第二封:
第三天
該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你是南方艷陽下成長的學生
我是從飄雪的北方渡洋過海的老師
我們是這麼的不同
為何卻會如此的相愛
我懷念艷陽…我懷念熱風…
我猶有記憶你被紅蟻惹毛的樣子
我知道我不該嘲笑你
但你踩著紅蟻的樣子真美
像踩著一種奇幻的舞步
憤怒、強烈又帶著輕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時愛上你的…
多希望這時有暴風
把我淹沒在這台灣與日本間的海域
這樣我就不必為了我的懦弱負責
第三封:
友子
才幾天的航行
海風所帶來的哭聲已讓我蒼老許多
我不願離開甲板,也不願睡覺
我心裡已經做好盤算
一旦讓我著陸
我將一輩子不願再看見大海
海風啊,為何總是帶來哭聲呢?
愛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來可能的幸福我總是會哭
只是我的淚水
總是在湧出前就被海風吹乾
涌不出淚水的哭泣,讓我更蒼老了
可惡的風
可惡的月光
可惡的海
第四封:
十二月的海總是帶著憤怒
我承受著恥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靜地晃盪
不明白我到底是歸鄉
還是離鄉!
傍晚,已經進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頭痛欲裂
可恨的濃霧
阻擋了我一整個白天的視線
而現在的星光真美
記得你才是中學一年級小女生時
就膽敢以天狗食月的農村傳說
來挑戰我月蝕的天文理論嗎?
再說一件不怕你挑戰的理論
你知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幾億光年遠的星球上
所發射過來的嗎?
哇,幾億光年發射出來的光
我們現在才看到
幾億光年的台灣島和日本島
又是什麼樣子呢?
山還是山,海還是海
卻不見了人
我想再多看幾眼星空
在這什麼都善變的人世間里
我想看一下永恆
遇見了要往台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盡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嘗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我在眾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第五封
天亮了,但又有何關系
反正日光總是帶來濃霧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見到了日後的你韶華已逝
日後的我發禿眼垂
晨霧如飄雪,覆蓋了我額上的皺紋
驕陽如烈焰,焚枯了你秀發的烏黑
你我心中最後一點余熱完全凋零
友子…
請原諒我這身無用的軀體
第六封
海上氣溫16度
風速12節、水深97米
已經看見了幾只海鳥
預計明天入夜前我們即將登陸
友子…
我把我在台灣的相簿都留給你
就寄放在你母親那兒
但我偷了其中一張
是你在海邊玩水的那張
照片里的海沒風也沒雨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不管你的未來將屬於誰
誰都配不上你
原本以為我能將美好回憶妥善打包
到頭來卻發現我能攜走的只有虛無
我真的很想你!
啊,彩虹!
但願這彩虹的兩端
足以跨過海洋,連結我和你
第七封
友子,我已經平安著陸
七天的航行
我終於踩上我戰後殘破的土地
可是我卻開始思念海洋
這海洋為何總是站在
希望和滅絕的兩個極端
這是我的最後一封信
待會我就會把信寄出去
這容不下愛情的海洋
至少還容得下相思吧!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這樣你才會原諒我一點點
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
就算娶妻、生子
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
一定會浮現…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單地站著
你戴著那頂…
存了好久的錢才買來的白色針織帽
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
我看見了…我看見了…
你安靜不動地站著
你像七月的烈日
讓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你站得如此安靜
我刻意冰涼的心,卻又頓時燃起
我傷心,又不敢讓遺憾流露
我心裡嘀咕,嘴巴卻一聲不吭
我知道,思念這庸俗的字眼
將如陽光下的黑影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一輩子
我會假裝你忘了我
假裝你將你我的過往
像候鳥一般從記憶中遷徙
假裝你已走過寒冬迎接春天
我會假裝…
一直到自以為一切都是真的!
然後…
祝你一生永遠幸福!
⑵ 淚的物語 中文翻唱的是 海角七號
你想問什麼?演唱者是誰?還是想要歌詞?
海角七號
歌手:東來東往
依稀的記憶從前的你
背靠著背聽海的聲音
夕陽和海面都太清晰
我就在這里找到了你
那天的日記天飄著雨
我躲進眼淚你在那裡
夕陽和海面依然清晰
還是在這里我丟了你
我把對你的思念寫在海角上
寄給那年七號的雨季
有些愛不怕時間太漫長
已經生長在心裡
有一些等待不能太漫長
已經枯萎在心底
⑶ 海角七號歌曲哪兒有
你在QQ音樂搜啊 不會有病毒 可以免費下載
我也是前一段時間下的 你在搜索欄上搜:海角七號 還有專輯呢 !
給點分唄!
⑷ 《海角七號》的簡介
《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第二部為賽德克巴萊)。該電影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2008年8月22日,本片正式在台灣公開上映,2008年12月12日於全台灣首輪戲院下片。
《海角七號》劇情描述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當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范逸臣飾)、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機車行鼓手水蛙(小應飾)、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正讀國小大大(麥子飾)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繪飾)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角色:日籍老師Teacher 演員:中孝介
主演:范逸臣,田中千繪(日籍),應蔚民
歌曲各自遠揚 ,這首歌是2008年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插曲之一
⑸ 海角七號的里范逸臣唱那首主題歌是什麼
我幫你找了一些資料不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海角七號』
電影靈魂樂-1945
作曲:駱集益。編曲:駱集益。
電影主題曲-野玫瑰
編曲:呂聖斐、駱集益。
電影插曲-Don』t Wanna
作詞:宮尚義。作曲:范逸臣。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電影插曲-各自遠颺 それぞれに
作詞:江崎とし子 Toshiko EZAKI
作曲:江崎とし子 Toshiko EZAKI 演唱:中孝介 Kousuke ATARI
電影插曲-無樂不作
作詞:嚴雲農。作曲:范逸臣。編曲:呂聖斐。
演唱:范逸臣、民雄、馬念先、應蔚民、林宗仁、麥子。
電影插曲-國境之南
作詞:嚴雲農。作曲:曾志豪。編曲:呂聖斐。演唱:范逸臣。
電影插曲-給女兒
作詞:Y.H.HO(ciacia's father)。
作曲:ciacia 何欣穗。編曲:ciacia 何欣穗。演唱:ciacia 何欣穗
電影插曲-哪裡去你
作詞:丹耐夫正若。作曲:丹耐夫正若。編曲:丹耐夫正若。
演唱:丹耐夫正若、民雄。
電影插曲-愛你愛到死
作詞:嚴雲農。作曲:呂聖斐。編曲:呂聖斐。演唱:麥子、黃依琪
電影插曲-搖落去
作詞:嚴雲農。編曲:袁偉翔。
電影插曲-七彩霓虹燈
作詞:應蔚民。作曲:應蔚民。編曲:應蔚民。
電影插曲-墓仔埔也敢去作詞:郭大城。作曲:日本曲。
電影片尾曲-風光明媚
作詞:Summer HSU。作曲:Summer HSU。編曲:小毛@輕松玩。演唱:梁文音
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⑹ 海角七號有沒有看過看過的談談你的感受
《海角七號》觀後感:夢想只要堅持,命運終將報償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出道於娛樂圈,但人生軌跡的轉換讓我這些年一直埋頭於公司事物,已經少有閑情逸致去影院去看電影了,有時難得打開電視也僅僅限於新聞、財經類節目,以至於近來有一部叫《海角七號》的影片紅透了半邊天卻渾然不知,經不住身邊同事好評如潮的推薦,畢竟是家鄉拍的片子,起碼也可以重溫一下鄉情,因此還是忙裡偷閑找來碟片看了看。應該承認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 片中的恆春是台灣南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半島,由於地處熱帶,三面都是湛藍清澈的大海,加上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1982年台灣政府將第一座「國家公園」設立在恆春鎮東邊的墾丁。可即便就是在這么美一個的地方,鄉土與現代,固守與發展之間也如同難以交融的水與油。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鄉土傳統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迷失,年輕人對家鄉情感的淡漠,彷彿是這個時代前行中無法規避的通病,「有錢人買下了飯店,也買下了海,年輕人寧願出去給人家當伙計,也不願意留下來。」 民意代表的一席話道出了老一輩人對本色鄉土日漸式微的憂慮與無奈。 在另一方面,在台北奮斗15年一無所獲的主人公阿嘉,用力將象徵人生夢想的吉他砸碎,載著滿腹的不甘與失落回到故鄉的故事緣起,也真實的反映出當下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追求人生夢想卻歷盡坎坷,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社會生態。影片故事背景的設置巧妙契合了這個時代(特別是金融風暴背景下)主流人群普遍性的焦慮心態,難怪在兩岸三地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一個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老郵包,一個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的「草台」樂團是影片推進的兩條主線,而影片情節卻簡單到用幾句話就可概括。七封寫於六十年前的老情書以感傷的日語旁白,適時地填充電影里每一個過場。兩條情節主線一喜一悲,讓人很難定義這是部喜劇還是悲劇。 或許,正是這樣的安排才更好的體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一切既向前快步發展著卻又難免於失落的惆悵,內心有抗爭同時又在妥協,生活看似絕望但不經意間卻又暗藏了希望,每個受環境操縱疲於奔命人生,夢想卻始終不屈不饒頑強的生長。經過漫長一甲子的等待,老婆婆終於等到了舊情人不辭而別的答案;伴隨著那個塵封已久卻又被重新被發現的地址,阿嘉也找尋到了曾經失落的夢想與新生的愛情;穿越歷史的曲折,那艘曾經一去不返的航船,好象又悄悄開回國境之南的港口;透過泛黃的信箋,兩個無法彼此相守的靈魂,此刻卻又再次重逢…… 的確,現實當中是有太多令人無奈的迂迴和曲折,但人不可能沒有夢想而活,當面對生活的遺憾時候,我們更願意勇敢的相信,只要堅持,夢想終將得到命運的報償。
《海角七號》:七封情書光影留證 青春萬歲
故事 一個失意的搖滾青年阿嘉(范逸臣飾)從台北回到故鄉——台南的某海邊小城。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台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除了阿嘉是內行,鍵盤手是個整天哼著流行歌曲、發育未完全的小女孩;會吹口音的被拉來當了吉他手;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時間的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則負責監督樂隊的排練,她和阿嘉的關系也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開始轉變。以阿嘉的人生起伏為電影主線,滿眼是台南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三代人之間沖突與和解,理想的失落與再生,愛情的幻滅和追逐等豐富多元的因素都涵蓋其中。 劇照
在《海角七號》的故事中,阿嘉帶領一群外行人從一個草台班子變成有模有樣樂隊的過程就是內核所在,不過這件事很難被稱為「青春成長事件」,因為除了范逸臣一個人還在青春的尾巴上,樂隊里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看完全片我們只能說他們的精神確實很「青春」。《海角七號》的主旋律是滑稽的,先是在毫無競爭性可言的海選中確定了樂隊的陣容,雖然在排練中屢遭不順,主力也頻頻換人,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竟然變成了貝司手,在演出時大家都穿上了印有米酒廣告的T恤…… 樂隊的故事當然談不上新鮮,范逸臣和田中千繪的表演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不過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個非常搶戲的配角——未成年少女大大和暴躁老人茂伯。大大其貌不揚,出落成美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在電梯中的一段幾乎沒有台詞的戲完全稱得上驚艷!大大以成45度角仰望的姿勢站在電梯口,旁若無人地哼著小酸曲「情是什麼玩意,只不過是玩玩而已……」那氣場強悍到無以復加,在此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成為演技派。與大大的老成不同,茂伯就是一個胡攪蠻纏倚老賣老的暴躁老人,當他發現自己確實不能勝任貝司手的時候便主動推薦了馬拉桑,當大家同意這個意見時,茂伯卻發火了:「干!要回答地這么快嗎?不考慮就回答,我是老年人嘢,我的心肝不是鐵打的,我也會傷心的!」最後茂伯還是為自己爭取到了搖鈴手的位置,不過他卻在排練的時候大發脾氣,還企圖當主唱,在最後關頭甚至還表演了一把月琴,用茂伯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寶貝,惹得起嗎」? 愛情 愛情當然是每部青春電影難以迴避的元素,因為那個時候的愛情是最美好的,說白了就是最好騙人眼淚的部分。《海角七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虛幻和現實愛情兩條線並行,一方面是遲到了60年的七封情書娓娓讀來,另一方面則是阿嘉與友子漸生情愫。 不過現實的愛情發生得太突兀,剛剛還在別人婚宴上翻白眼,一覺醒來阿嘉與友子就躺在了床上。更讓人受不了的則是阿嘉的表白,沖上去抱著友子就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真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海景。說來說去還是怪兩位主角演技尚嫩,沒有流暢表現出情感的起承轉合。反而是虛幻的愛情,成了全劇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配合著輕柔的音樂,七封情書用男中音娓娓讀來,時而是60年前的情景再現,時而應和的是當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一封——「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一定會浮現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獨地站著,你戴著那頂存了好久錢才買的白色針織帽,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我看見了,我看見了……」當離別的情形再現,當一雙顫抖的手展開信紙的時候,沒有人不流淚的。而且片中的七封情書都是導演魏德聖自己撰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人為之嘆息悲傷,其優雅與綿長的氣質正是網路時代快餐文化時代所欠缺的,尤顯珍貴。 打架 可以這樣說,沒有打架的內容就算不上真正的青春片,因為不打架不足以成長。一想起青春片中的打架戲,腦海里閃現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那轟轟烈烈,彌漫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場面。 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的打架戲顯得清淡多了。值得一提的倒是這部戲里女人的粗魯,其中的一場戲就是女主角掌摑「怪伯伯」。在一場熱鬧而嘈雜的露天婚禮上,友子因為樂隊的事正悶悶不樂,旁邊的怪伯伯卻不知好歹地喊她的名字,一邊喊還一邊搖晃友子的肩膀。焦躁不安的友子隨即怒喝「不要碰我」,而對方卻借著酒膽繼續作惡。「叫你不要碰我」,友子突然火山爆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怪伯伯拍倒在地!這場打架戲發生的如此突然,結束的又是如此乾脆,令觀影者跟片中人一樣措施不及,極具帶入感。半秒之後你會發笑:怪伯伯真是冤枉!更絕的是,畫面接下來立刻切到婚禮表演的舞台上,兩個火爆而鮮艷的泳裝女郎彷彿救場般地唱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兩個畫面反差如此強烈,讓人哭笑不得。接下來,醉酒的友子更是撒潑般脫下鞋子,砸碎了阿嘉家的玻璃窗,又躺在地上打滾,又哭又罵! 音樂 沒有哪個青春期的人不會嚎上兩嗓子。於是,《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贊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凈之感,劉德華的《紅顏自閉》正是翻唱自他的出道單曲《各自啟程》。 總的說來,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不過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出現情書朗讀時的配樂,做出了在雨中低語和傾聽的效果,實在不俗。建議聽這七封信的原聲音樂,有可能聽不懂說什麼,但是意義上的疏離可能更讓人貼近情感的真實。
⑺ 台灣拍的一部二戰結束後一封信講述的電影,講述了兩代人,裡面有當時最紅的小日本的天王歌手加盟過
海角七號
《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的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第二部為賽德克巴萊)。該電影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
⑻ 《海角七號》為什麼這么好看
你是不是從那些小人物中找到了自己,我是找到了,哈哈
⑼ 特經典的電影,像《海角七號》那樣的
《艋鉀》《九降風》《囧男孩》《最遙遠的距離》,都是這種很經典感覺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