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際象棋最高級是幾級
我告訴你:一、國際級運動健將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一)世界盃(個人)、世界錦標賽(個人)前八名;
(二)國際特級大師;
(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100%(男4人、女3人),亞軍80%(男3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2人),第四至六名40%(男2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女1人);
(四)四年內,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標准分(見勝率表)。
二、運動健將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運動健將稱號:
(一)亞洲個人賽、中國獨立區個人賽和全國錦標賽(個人)前十二名(女子前八名);
(二)國際大師;
(三)亞洲團體錦標賽、全國錦標賽(團體):冠軍100%(男4人、女3人);亞軍80%(男3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2人),第四至六名40%(男2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女1人);
(四)全國甲級聯賽:冠軍100%(男3人、女2人),亞軍80%(男2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1人),第四至六名40%(男1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
(五)全國青年冠軍賽冠軍;
(六)全國等級賽冠軍,同時得分率達到76%;
(七)四年內,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規定之標准分(見附表);
(八)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達到規定之標准。
三、一級運動員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一級運動員稱號:
(一)全國錦標賽(個人)、中國獨立區個人賽前三十二名(女子前十六名),如果參賽人數不足30人(含30人),按30%錄取稱號;
(二)棋聯大師;
(三)全國錦標賽(團體)前八名未獲大師稱號;
(四)全國青年冠軍賽前六名;
(五)李成智分齡組冠軍賽18歲組冠軍;
(六)全國等級賽按參賽人數30%錄取;
(七)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達到等級稱號規定之標准。
四、二級運動員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一)全國錦標賽(個人)前三十六名;
(二)全國青年冠軍賽前十六名;
(三)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達到等級稱號規定之標准;
(四)李成智分齡組冠軍賽10、12歲組前八名,14、16、18歲組前十二名;
(五)全國等級賽按參賽人數30%錄取;
(六)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體協個人賽前十六名;
五、三級運動員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三級運動員稱號:
(一)全國青年冠軍賽十七至三十二名;
(二)全國等級賽按參賽人數30%錄取;
(三)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達到等級稱號規定之標准;
(四)李成智分齡組冠軍賽10、12歲組九至二十名,14、16、18歲組前十三至二十四名;
(五)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體協個人賽前十七至三十二名;
(六)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前二十四名。
註:
1、凡達到等級標准一條者,即可獲得申請該項等級稱號的資格。
2、非正式各級比賽(如邀請賽、職工賽等)的成績和未明確的名次不得作為申請技術等級稱號的依據。
3、男女棋手通用本標准。
4、當年的成績,當年申報,過期無效。
5、名次按比例錄取的等級稱號申請者,出場率和得分率低於50%的,申請無效;等級稱號要按台次先後順序申請。
6、比賽必須執行《國際象棋競賽規則》的規定。時間控制方面的要求:A、一天對弈不應超過2輪棋,總輪次不得少於11輪棋。B、標准比賽中,每方棋手有其規定時間來完成所有步數。標准比賽是指:1、每方90分鍾基本時間,每步附加30秒。2、每方75分鍾40回合,15分鍾包干,每步附加30秒。3、每方2小時40回合,每步附加30秒。4、(經典制)每方2小時40回合,1小時20回合,30分鍾包干。5、兩小時包乾的用時無效。C、每天兩輪棋,每方60分鍾基本時間,每步附加30秒。
7、等級賽中,在一級運動員組里按參賽人數比例錄取30%以內的棋協大師,可以申報一級運動員等級稱號。
② 國際象棋等級如何分級
國際象棋是按棋藝級別劃分的,專業國際象棋等級由政府體育部門授予,業余國際象棋等級由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象棋協會授予。專業國際象棋等級分5個等級:特級大師、國家大師、一二三級運動員,通過專業比賽成績授予;業余國際象棋等級分8個等級:大師、候補大師、一至六級棋士,通過業余等級比賽授予。
國象棋棋手技術等級標准第一條 等級稱號和等級標准等級稱號
特級大師 (1)獲全國個人賽冠軍(2)兩次獲全國個人賽第2名(3)三次獲全國個人賽第3名(4)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勝率
大師 (1)獲全國個人賽前16名(2)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勝率
一級棋士 (1)全國個人賽第17至32名(2)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前6名(3)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前3名(4)全國少年個人賽前3名
二級棋士 (1)全國個人賽第32至60名(2)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第7至16名(3)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第4至12名(4)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前6名(5)全國少年個人賽第4至12名(6)省、自治區、直轄市少年個人賽前3名
三級棋士 (1)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第17至36名(2)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第7至18名(3)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個人賽第13至24名(4)縣個人賽前8名(5)全國少年個人賽第13至24名(6)省、自治區、直轄市少年個人賽第4至12名
女子
特級大師 (1)兩次獲全國個人賽冠軍(2)獲一次全國個人賽冠軍並獲國際大師稱號(3)獲特級國際大師稱號(4)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勝率
大師 (1)獲全國個人賽前12名(2)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勝率
一級棋士 (1)全國個人賽第13至24名(2)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前3名(3)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個人賽冠亞軍(4)全國少年個人賽前3名
二級棋士 (1)全國個人賽第24至33名(2)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第4至12名(3)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第3至8名(4)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前3名(5)全國少年個人賽第4至12名(6)省、自治區、直轄市少年個人賽前3名
三級棋士
(1)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第13至24名(2)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第4至12名(3)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個人賽第9至20名(4)縣個人賽前8名(5)全國少年個人賽第13至24名(6)省、自治區、直轄市少年個人賽第4至12名
第二條 評定技術等級稱號的有關規定 (一)凡達到等級標准中的一條標准者,即可獲得申請該項技術等級稱號的資格。
(二)非各級正式比賽的成績和未明確的名次,不得作為確定技術等級稱號的依據。
(三)在國際性比賽中如達到本標准規定之勝率,可作為確定技術等級稱號的依據。 (四)與等級分有關的規定另發。 第三條 批准許可權
(一)特級大師、大師由國家體委批准授予。 (二)一級棋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體委及享有審批一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許可權的單位批准授予。
(三)二級棋士由地區、省轄市體委及享有審批二級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許可權的單位批准授予,並報上一級部門備案。
(四)三級棋士由縣體委批准授予,並報上一級部門備案。
③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中國象棋、國際象棋、比較研究
一、概述
1. 起源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形成於公元5世紀左右,從棋盤和棋子的結構上來看,兩種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象棋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很多中國的學者持反對意見,因此考古學上對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造成分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外考古學的交流不夠充分,二是中國人有希望象棋起源於中國的主觀意願。不管意見如何,都說明中國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
2. 文化背景
象棋的每一種棋子走法都具有象徵意義,它們或多或少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價值,研究象棋文化背景的人很多,他們的意見是一致的,中國象棋更多地反映了幾千年禁錮的封建制度,而國際象棋則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歷史背景。(參考學術論文《從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的異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第37卷,第5期,2003年9月)
3. 群眾基礎
由於中國象棋簡單易學,以及中國人口眾多,因此中國象棋的群眾基礎比國際象棋廣泛。至於國際象棋在歐美的普及程度,比起中國象棋在中國的普及程度,肯定要差很多。因為就國際象棋的難度而言,要掌握這門棋必須經過比較正規的培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這種培訓的,就像圍棋在中國得不到很好的普及一樣。
4. 社會價值
象棋的社會價值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種娛樂方式,一種開發智力的游戲,它可以培養人們作出決策的能力,鍛煉人們承受輸贏的能力,等等。同時,象棋還具有其他作用,例如報紙上經常會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創作和解答過程就如同詩詞的創作和欣賞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是一種藝術,在這一點上中國象棋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電子時代,象棋成了人腦和電腦較量的平台,自從國際象棋棋王卡斯帕羅夫挑戰IBM的「深藍」以來,這樣的活動就沒有停止過,目的不在於讓人腦和電腦比個高下,而是謀求其中的商業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又在參加社會經濟活動,這一點國際象棋比中國象棋領先得多。
5. 研究目的
很多棋迷同時擅長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現在這樣的棋迷隊伍正日益壯大。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存在很多共同點,也存在很多區別,可能有人要問,兩種棋的學習是相互妨礙的,還是相互獨立的,還是相互促進的?本文的回答顯然是相互促進的,為此,需要對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做系統的比較研究。比較研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找出彼此技術上的共同點,使得學習上不要花費重復的精力,二是找出它們的重大區別,使得棋手在技術的掌握上不致於混淆,通過比較來加深印象,這樣棋手會把技術上的特點會掌握得更好。
④ 武漢哪兒有國際象棋俱樂部
上中國游戲中心下,很多人
⑤ 國際象棋業余棋士等級現在在哪兒能夠查詢到
國際象棋業余最高級是棋士六級。
國際象棋棋手技術等級標准
第一條:等級稱號和等級標准
等級稱號
特級大師
1.世界個人冠軍賽前八名
2.國際特級大師
3.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和世界團體錦標賽的名次按比
例:冠軍100%;亞軍80%;第三名60%;第四——六名40%;第七——八名200%
4.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標准分(見附表)
國際健將
大師
1.亞洲個人賽、中國獨立區個人賽和全國個人冠軍賽前八名
2.國際大師
3.亞洲團體錦標賽和全國團體錦標賽的名次按比例:冠軍100%;亞軍80%;第三60%;第四——六名40%;第七——八名25%;
4.全國青年冠軍賽冠軍
5.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標准分(見附表)
運動健將
一級棋士
1.全國個人賽和中國獨立區個人賽前十八名
2.棋聯大師
3.全國團體賽前八名未獲大師稱號者
4.全國青年冠軍賽前六名
5.李成智分齡組冠軍賽十四——十八歲組冠軍
一級運動員
二級棋士
1.全國個人賽前三十六名
2.全國青年冠軍賽前十六名
3.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前十六名
4.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個人賽前十二名
5.李成智分齡組冠軍賽十——十二歲組前八名;十四——十八歲組前十二名
二級運動員
三級棋士
1.省、自治區、直轄市個人賽前三十二名
2.行業體協、計劃單列市個人賽前二十四名
3.省轄市、地區個人賽前六名
4.縣個人賽冠軍
三級運動員
第二條:評定技術等級稱號的有關規定:
1、凡達到等級標准中一條標准者,即可獲得申請該項技術等級稱號的資格。
2、非各級正式比賽(如邀請賽、職工賽等)的成績和未明確的名次不得作為確定技術等級稱號的依據。
3、男女棋手通用本標准。第三條:批准許可權特級大師、大師由國家體育總局批准授予;一級棋士以下由相應各級體委批准授予。國際象棋棋手等級分制和技術等級標准實施細則
為執行國際象棋等級分制和技術等級標准,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一、(一)棋手等級分是棋手比賽成績的數學化指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棋手的實力水平。
(二)棋手等級分由國家體育總局棋類運動管理中心根據棋手在統計期限內的比賽成績計算確定。
(三)經國家體育總局棋類運動管理中心批准,可以隨時公布一部分棋手的新等級分。
二、經過計算確定的棋手等級分由國家體育總局棋類運動管理中心列表,於每年一月一口和七月一日各公布一次。公布的最低數字:為2001。棋手如長期不參加比賽,其等級分可在等級表中保留三年。以後根據比賽成績重新確定等級分。
三、可計算等級分的比賽統稱為等級分賽,包括:
(—)全國團體賽和個人賽;
(二)全國優秀棋手在集訓期間的正式比賽;
(三)國際正式比賽;
(四)經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的其它比賽;
四、等級分賽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循環制比賽,至少三分之一的棋手應有等級分;如參賽人數在十人以上,則至少有四名有等級分;雙循環賽中,六名棋手至少有四名有等級分。
(二)參賽單位只能以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或相應級別的單位,主辦單位參加時例外),並不得少於三個單位(舍文寧根制除外),同單位棋手不得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二。
(三)至少應有二名國家級裁判員主持整個競賽的裁判工作。
(四)採用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最新國際象棋競賽規則,時限為兩小時不超過46著,每天不超過兩輪。
(五)主辦單位必須在賽前上報國家體育總局棋類運動管理中心,經批准後有效。
五、可獲得等級分稱號的比賽,統稱等級稱號賽,包括:
(一)可獲得男子(女子)大師稱號的比賽,簡稱男子(女子)大師賽。
(二)可獲得男子(女子)特級大師稱號的比賽,簡稱男子(女子)特級大師賽。
⑥ 業余國際象棋等級與專業國際象棋等級有什麼區別
授稱號的單位不一樣, 業余和專業的差距天壤之別。
⑦ 求國際象棋引擎Houdini 4 PRO,在線等,給好評!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影視特效技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2&zdhhr-11y04r-646590861270963805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ystxcoursemobilecheck/?zdhhr-11y04r-646590861270963805
在「影視特效技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⑧ 【請問】國際象棋的等級分是怎麼算出來的
其理論基礎是統計幾率理論中的正常幾率函數,轉換關系用表格列出。
其計算原理是:凡可以計算等級分的比賽,按本人等級分和對手等級分的差異從概率函數表上查出預期得分率,然後計算預期得分(瑞士制和循環制演算法有所不同),最後把實際得分和預期得分的差乘以換算系數(根據不同情況分為10、16、25三種),正值為升,負值為降。
在每個統計期內把升降值予以累計,便確定了每個棋手下次公布的新等級分(半年內有效)。
⑨ 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哪個更早
中國象棋,古代叫「象戲」。大約起源於戰國時代,是根據春秋戰國時兩軍對壘的戰陣創造的戰斗游戲。唐朝時,象棋已很普及。到了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並且在全國流行。
中國象棋的棋盤是正方形的,棋盤的中間有一條「界河」,把對壘的雙方隔在兩邊。兩邊畫有交叉線的地方共有90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這些交叉點上。中國象棋共有32枚棋子,分為黑紅兩組,下棋的雙方各用一組,每組各有一帥(將)、兩士、兩相(象)、兩馬、兩車、兩炮、五兵(卒)。兩人對局時,按照規定的位置將各自的棋子擺好,紅方先走,然後輪流下棋子。各種棋子走法不同,如:馬走日字,相走田字,車可以「橫沖直撞」,兵只可前行最後以把對方將死為勝,不分勝負為和棋。
1949年以後,中國象棋被列入全國正式體育比賽項目。20世紀70年代後,中國象棋開始走出亞洲,走向世界。現在,世界上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中國象
國際象棋的起源和演變
國際象棋是怎麼產生的?這種古老而永遠是生氣勃勃的智力競技到底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人的發明?這個問題長期來吸引了許多學者和歷史學家的注意力。
西方的有些國際象棋愛好者,在對它的神奇魅力贊嘆之餘,無法知道它的發明者是誰,竟以為它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這種說法,對於具有科學頭腦的現代人來說,當然是無稽之談。
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曾經有種種饒有趣味的傳說。其中有一個著名的傳說是這樣的:
在古印度有一個國王,他擁有超人的權力和巨大的財富。但權力和財富最終鉿 對生活到厭倦。他渴望著新鮮的刺激。有一天,來了一位老人,他帶著自己的發明--國際象棋--來朝見國王。國王見了這新奇的玩意兒非常喜歡,就和老人對下起來。但是一下上了手,就捨不得放下了,竟留著老人一連下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早上,國王感到非常滿足,就對老人說道:
「你給了我無窮的樂趣。為了獎賞你,我現在決定,你可以在我這兒得到你所要的任何東西。」
的確,這位國王是如此富有,難道還有什麼要求不能滿足嗎?但是老人卻回答說:
「萬能的王啊,你雖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恐怕也滿足不了我的要求。」
國王不高興了,他皺起了眉頭,嚴厲地說道:
「說吧,哪怕你要的是半個王國。」
於是,老人就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請王上下令在棋盤的第一格上放一粒小麥,在第二格上放兩粒小麥,在第三格上放四粒,第四格上放八粒,就這樣每次增加一倍,一直到第六十四格為止。」
「可憐的老人,你的要求就這么一點點嗎?」
國王不禁笑了起來。他立即命人去取一袋小麥來,按照老人的要求數給他。但是一袋小麥很就完了。國王覺得有點奇怪,就命人再去取一袋來。。。接著是第三袋、第四袋。。。。小麥堆積如山,但是離第六十四格還遠得很吶。只見國王的臉色由驚奇逐漸轉為陰沉,最後竟勃然大怒。原來,他國庫里的小麥已經搬光了,還到不了棋盤上的第五十格。國王認為老人是在戲弄他,就下令把老人殺了。
老人的話沒有錯,他的要求的確是滿足不了的。根據計算,棋盤上六十四個格子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為重量,大約是兩千多億噸。而當時全世界小麥的年產量也不過是數億噸而已。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
大約兩千年前,在印度曾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爭。戰爭過後,屍骨成山,血流成河,真是慘不忍睹。一個聯盟人眼見這種景象,立即做了一塊有六十四個格子的正方形棋盤,塑造了一些形態各異、戴盔披甲的將士作為棋子。他把戰場上的戰斗再現在棋盤上,終於把孔武善戰、恃強好勝的國王、將軍及婆羅門貴族們的興趣吸引過來。從此以棋盤上智力較量,取代了戰場上的血腥廝殺。
這些傳說雖然很有意思,能給人以啟示,但並不能幫助我們找到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實際上,不能說國際象棋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人的發明,而只能說,它是勞動人民的創造,人類智慧的結晶。它的產生、發展,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據可靠的文字記載,國際象棋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是從古代印度一種叫作「恰圖蘭卡」的象棋,經長期流傳演變成的。至於「恰圖蘭卡」是怎樣產生的,是古代印度土生土長的,還是由中國傳過去的,學者和歷史學家們還在爭論不休。我們現在只能從「恰圖蘭卡」講起,把它看作是現代國際象棋的雛形。
當時,「恰圖蘭卡」的棋子只有四種。原來」恰圖蘭卡」在梵文里就是四樣東西的意思。這4種棋子是:步兵、騎兵、戰車和大象。它們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那時,大象可以在直線和橫線上橫沖直撞,趟法同現在的車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的這種走法才逐漸讓給了車。貿易和戰爭,是「恰圖蘭卡」從印度流全心開來的兩條途徑。在傳播路線大致是:印度--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國際象棋在歐洲已經很風行了。它與騎術、擊劍、唱歌和作詩等被並列為當時騎士必修的七大藝術。
經過大約一千年的漫長歲月,國際象棋開始具有我們現在見到的樣子了,但是走法還不完全一樣。那時兵的第一步只能走一格,到達底線時只能變後而不能變別的棋子;象只能在斜線一步走兩格,後只能在斜線上一步走一格,很象中國象棋里的要和士時沒有王車易位,也沒有逼和。國際象棋的演變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每當一種新的走法出現,總是有人反對。例如王車易位,反對的人特別多,直到19世紀中葉,走法還不統一。但是許多新走法經住了時間的考驗,終於為大家所承認。也 一些新走法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終天被歷史淘汰了。
從19世紀開始,國際象棋開始有正式的國際象棋比賽。1924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將國際象棋列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十八個國家五十多名棋手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第八屆奧運會。比賽結束後三天,國際象棋聯合會宣告成立,於是國際象棋運動的發展進入了一人新的階段。
所以,無論從起源還是定型來看,國際象棋都是先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