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連鎖加盟 » 天河傑普珠村連鎖加盟營業廳
擴展閱讀
快餐店加盟需要注意什麼 2025-09-14 06:11:02
戴奇加盟條件 2025-09-14 06:00:52
加盟的包子店利潤怎樣 2025-09-14 05:52:32

天河傑普珠村連鎖加盟營業廳

發布時間: 2021-08-15 19:32:05

㈠ 中移動花在服務上的錢太多了,運營商有必要這樣嗎

第三方公司成廣州城中村網線改造最大毒瘤,「小私網」換馬甲轉土又重來 廣東省消委會近期發布的報告稱,多名消費者指網路運營商因廣州市城中村三線改造斷網,有媒體指網路運營商「無故斷網處理緩慢」,多家遭投訴的網路運營卻表示,其實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互通公司員工陳先生就表示:「不是我們不給客戶恢復,明明是『三線改造』之後我們作為合法運營商進不了村,公司損失慘重,還被說成是無故斷網,我們真是比竇娥還冤!」 遭到地頭蛇般的各村第三方公司強行斷網、壟斷城中村「三線改造」路由線路和經營權對待的,甚至不乏電信、聯通、移動等國有公司。電信公司的周先生就表示,第三方公司不僅壟斷城中村「三線改造」的建設權,同時以村委授權為由要求運營商交出村內網線經營權和運維權,無理侵佔各運營商的大半利潤,甚至還在各城中村拉起自己的網路,做起了小私網的生意。 而打擊亂拉亂建小私網,原本就是廣州市城中村「三線改造」的主要目的之一。 第三方公司堵死網線進村的「最後一公里」 自2015年下半年三線改造全面鋪開至今,斷網之後網線不能恢復,就一直是廣東省消委會受理的投訴熱點。一家受訪的網路運營商負責人陳先生告知,僅他們一家公司,因為「三線改造」斷網無法恢復的用戶數量,就是一個說起來都難以置信的數字:近4萬戶。 另一家市場份額較小的網路運營商互通寬頻稱,公司同樣損失慘重。其負責人黃先生表示,公司在廣州有寬頻接入業務的有上百條城中村,因「三線改造」搞不定各村的第三方公司,不能重新落地的有80多條村,因剪線斷網的在線用戶也有過萬人。 在白雲區柯子嶺村,用戶謝先生原有移動公司的網線斷掉之後至今沒有裝新網線,原因是斷網後只能在村裡新成立的第三方公司「東鋒源」裝新網線,沒有其他選擇,而東鋒源公司收費比之前貴太多了。 「原本700多元就能搞定的100M套餐,第三方公司現在要收1999元每年,另外還要交200元安裝費、花199元買新的光貓。」 謝先生稱,現在閑暇時候只能玩下手機過過癮。在柯子嶺村,像他這樣被斷網的用戶達數千戶之多,因為各種原因離不開網路的部分用戶,最終被迫接受了第三方公司的高價網線,做電商生意的林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有的選,我肯定願意使用之前的網線,現在費用貴了一倍不說,出了問題服務人員啥都不懂,態度還差得要命,沒辦法,誰讓現在生意都是第三方公司一家來做了呢?」 互通公司在天河珠村的負責人戶先生的遭遇則坎坷得多。其業務轄區下的珠村開始剪線後,他一趟趟跑村委、珠村街道辦,多次交涉,珠吉街道、珠村村委要戶先生和村裡的第三方獨立運營公司傑普公司。 「斷網客戶太多了,公司根本不敢開口子退費,有用戶不理解,就上營業廳鬧,我們只好不厭其煩的解釋。」網線落不了地,互通公司和斷網客戶的緊張關系無解。 第三方公司自行鋪設小私網,合作條件苛刻 多家網路運營商的工作人員均質疑,各村第三方公司大都是因應「三線改造」剛剛成立,基本沒有由通信行業協會頒發的建設或代理資質,部分甚至至今沒有在工商局注冊,與各村村幹部關系曖昧,背景可疑。不少用戶也表示,懷疑這些第三方公司除了橫插一杠子,從網路運營商和用戶兩邊收錢,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和能力搞好服務。 「強龍壓不過地頭蛇,要進村,我們就得向各村的第三方公司繳納巨額入場費。」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工作人員周先生表示,有多家城中村第三方公司向工作人員提出,要中國電信把主幹光纖拉到第三方公司的機房就可以了,具體經營由第三方公司負責。 周先生稱,這筆進場費實際上等同於「保護費」,「因為第三方公司都是背靠各城中村村幹部的,你不交這個錢,網線休想進村。」 在白雲區柯子嶺村,第三方公司東鋒源給多家網路運營商的入場條件是:簽5年合同,入場建設費每家50萬元,線路產權歸東鋒源公司所有,每戶在線用戶每月另收10元管理費。 因為條件過於苛刻,李先生所在的聯通公司希望能夠與村委和第三方公司東鋒源公司重新談判入場條件,遭到雙方推諉。 在天河區珠村,戶先生所在的互通公司也被村裡第三方公司傑普公司告知,合作條件是線路只可以進到傑普公司的機房,交出經營權和安裝維護權。 「新增客戶他們要分成50%,存量客戶也要交給他50%,存量用戶全部由運營商退費,然後再按新開用戶計算,運營權要交給他,我們接觸不到客戶。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交5萬元押金,村裡架的鋼絞線路由,我們也要花近40萬元購買,且村內寬頻的機箱、光纜等設施的所有權也不歸我們,而是歸傑普公司所有。」 傑普公司還向互通公司提出限制該公司寬頻資費及帶寬的指定權,之前該寬頻公司一年530元、移動一年360元優惠套餐都不能在該村實施,要求進村運營商漲價,不得低於10兆帶寬每年990元的標准,也不允許推廣高於20兆以上的產品 「光纜進不了村,線路沒有產權,我們就沒有開展業務的自主權,哪裡敢答應?」戶先生所在網路運營商的網線至今未能恢復,公司在該村業務徹底癱瘓。 在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多家網路運營商反映,在絕大部分已經啟動「三線」改造的城中村未能實現重新落地,用戶斷網情況嚴重。 有證據表明,部分城中村第三方運營公司甚至自己鋪設了一張進村的網。戶先生轄區下的天河區珠村和吉山村,村裡的第三方公司提出,要其公司寬頻把主線拉到第三方公司的機房,其他的就不用管了。在白雲區柯子嶺村,第三方公司東鋒源公司同樣自己在村裡鋪設了網線。 「他除了自己鋪線做了小私網,還能怎麼做?」 多家網路運營商的工作人員均質疑,小私網正是「三線」改造要重點清理的對象,為何第三方公司就可以做? 第三方公司或涉嫌非法壟斷 按照規定,第三方公司的成立有相應的資質標准,但是各運營商在和它們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村第三方公司都是因廣州市城中村「三線改造」臨時拉起來的,至今沒有資質、沒有在工商局注冊備案的不在少數。 某網路運營商張總稱,他至今不明白對這些城中村「第三方公司」資質標準的審核,到底由誰來執行,為何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出來做「第三方公司」: 「這些人大都有各村村委會幹部背景,有些人之前做過銷售電腦配件、組裝電腦的生意,就算有點專業背景和技能了,實際上光纖網路建設、網線設備維護和寬頻安裝維護需要很專業的知識,要對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才能上崗的。」 「第三方公司的搞法限制了競爭,在各城中村形成一種不合理的人為壟斷,最終受損的,肯定是消費者。」 律師告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三條,妨礙他人之間建立正常的交易關系,是「欺行霸市手段操縱市場,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 根據《反壟斷法》第三十二條,村委作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或者變相限定單位或者個人經營、購買、使用其指定的經營者提供的產品。」 2014年3月3日印發的《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我省寬頻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打擊配套設施建設領域壟斷行為。建設單位、業主單位、物業服務企業、電信和廣播電視運營企業不得就寬頻網路接入、通信基站建設、使用信息配套設施等達成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不得限制電信和廣播電視運營企業的公平競爭和用戶的選擇權。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相關職能部門要依法查處。並明確責任單位為:省物價局、住房城鄉建設廳、通信管理局、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電信和廣播電視運營企業。 這一文件成為各家網路運營商投訴各村第三方公司的主要依據。張先生稱,網路運營公司在向各主管部門的投訴之中,「壟斷」一直是一個關鍵詞。 多個部門給網路運營商投訴信的復函中均明確表示,城中村「三線」改造中要重點防止壟斷。其中,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2016年針對城中村在弱電線路整治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變相壟斷情況的問題,已交各區處理,並要求各區嚴格按照《廣州市城中村安全隱患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和《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規范城中村管線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的通知》的有關要求,指導轄區內城中村依法依規開展弱電線路整治工作,防止出現壟斷和變相壟斷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各運營商和用戶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整治環境。」 張先生認為,第三方公司大都背靠各村村委,一些部門明明知道他們在大搞壟斷,卻不出面嚴肅處理,反而要運營商自行跟第三方公司協商解決,「這實際上等於職能部門迴避了這個問題,拋棄了受害的網路運營商和數萬斷網的寬頻用戶。」 針對「第三方公司」亂收費,能否明確「不合理費用」的適用標准? 「第三方公司」的消極影響凸顯,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作為城中村「三線改造」的主管部門,自2016年5月份以來連續發文糾偏。 6月21日簽發的《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規范城中村管線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發各區政府、各電信運營商,再次明確,各區的城中村管線整治工作,需向各基礎運營商及有資質的駐地網運營商開放。 7月1日下發的《市工信委關於我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調研情況的通報》發現越秀、白雲等區在城中村光纖改造過程中存在排他傾向的行為,稱「個別村社在第三方代理企業的選取上把關不嚴,存在違規現象,第三方代理企業得不到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認可;個別村社未能公平公正的面相有資質的駐地網運營商」。 「通報」還表示,針對「三線改造」中利用各種名目索要不合理費用,如高額分成費、入場費、協調費等的行為,必要時建議引入紀委、監察部門介入調查,嚴查「吃拿卡要」問題,維護電信運營商基本利益。 多名電信運營商人員均表示,對一些第三方公司亂收費、漫天要價的現實非常不滿。「和第三方公司談判,都伴隨著高額分成費、入場費、協調費,動輒50%的分成條件,如果答應他們,只能在現有網費的基礎上提價才不會虧本,這算不算『不合理收費』?」 「反對利用各種名目索要不合理收費,這一點很好,但是希望能夠進一步明確適用標准,比如收多少算是不合理,電信運營商可以在哪裡投訴,由那個部門監督不合理收費等?」 「畢竟,最終的費用還是要落到消費者繳付的網費上。」 電信運營商工作人員表示,「第三方公司」漫天要價的情況得不到制止,政府宣傳「三線改造」降網費的說法,恐怕也很難真正落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