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狗不理包子的經營理念
聞名遐邇、享譽世界的「狗不理」是中國百年金牌老字型大小,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典範之作。中外遊客到天津沒吃上狗不理包子,就等於到北京沒登上八達嶺長城,實為一件憾事。時至今日,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滄桑變遷,「狗不理」 為繼承和發展這一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現已發展為企業文化厚重、組織架構科學、經濟技術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確立了天津市餐飲業龍頭位置。目前,「狗不理」旗下擁有以高檔酒樓為主業,經營領域涉及中式簡餐、物流配送、速凍食品、養殖基地、新品開發、培訓學校等多種業態。近年來,「狗不理」始終追尋「誠信為本,品質經營」理念,牢記「讓狗不理包子這一發酵、蒸制食品為人類的營養健康做貢獻」的使命,積極倡導健康理念,推崇綠色消費,倡導親情服務,積極探索和引進先進的餐飲經營管理理念,使集團綜合水平和協調發展能力快速提高,深受各界認可和好評,獲得國內外政府和餐飲業權威機構授予的數十項極高規格的榮譽稱號和獎項。狗不理集團正在以加速發展的態勢成長為國際化、綜合化的大型企業集團,並將在未來取得更加迅猛的發展。
狗不理的商品經營
狗不理不僅是餐飲名家的代名詞。為不斷培育品牌、強化品牌、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增加市場發展空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介入商品經營領域。狗不理速凍食品經過近年的發展已具有相當的規模,產品包括包子、餃子、面點、醬製品四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行銷全國2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近百個城市,並遠銷日本、美國、英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消費者方便快捷的家庭食品。同時狗不理專用生產設備和專用原料系列的麵粉、醬油、調味品已成為全國各加盟店的必備設備和原料,保障了產品質量的統一與規范,受到各加盟店的認可。狗不理商品系列的各式面點、月餅、元宵、粽子、麵食大禮包等多種優質產品也相繼研製成功並投入市場,極富特色的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⑵ 如何看待農村鄰里,土地邊界糾紛等小事
老百姓俗話說"不為房子,不為地的就不算個事"。可土地證登記的土地上發生重疊、土地侵權、土地違法問題引起的糾紛越來越多,這些還真的是來房子來地的,算是咱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那麼今天我來談一談啥算土地權屬爭議,以及因土地證涉及的土地發生糾紛後,是去法院提起訴訟還是去土地主管部門申請土地權屬爭議,那條途徑更合適從此心中有數,幫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綜上,老百姓鄰里之間因土地發生糾紛後,要先明確案件性質後再確定具體處理方向,如果是對持有土地證提出異議,可向原登記機關申請更正登記,也可向原登記機關的上級主管機關提出行政復議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法院則不能以屬於土地權屬爭議為由裁定駁回訴訟請求。有「地」放矢才能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及時解決糾紛,以防糾紛升級,避免擴大傷害後果。
⑶ 鄰里中國可以加盟
是可以用加盟們的,還有什麼不懂的也可以問我,
鄰里中國網是一個以社區為單位,服務社區,服務百姓,服務家庭,服務社會為定位,加深鄰里關系,促進社區和諧,方便大眾生活,滿足各方需求為宗旨的綜合類社交類網站
⑷ 如何加盟 好鄰居便利店
好鄰居連鎖便利(Hi-24)的前身是京城百姓熟知的「倍順好鄰居」便利店,幾年來一直是北京市場上土生土長的一家專營24小時便利店的企業。但是直到最近才推出了自己的加盟條件,開始從事吸引加盟創業者的業務,預計年底前將開出50餘家好鄰居加盟店。
盡管蜂擁而至的投資者紛紛看好便利店的收益回報,但是,「好鄰居」掌門人、北京萬方港佳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志堅在昨天接受采訪時卻表示,由於零售行業本身是一個艱辛瑣碎的行業,愛享受和喜歡賺大錢的人可能不適合加盟。
由於此前一些部門對便利店的盈利情況渲染得過於樂觀,比如,日本「7—11」食品的平均毛利高達47%,台灣「7—11」的平均毛利率達到了30%,美國「7—11」毛利率平均也在40%以上,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我國,即使扣除各種因素,便利店毛利率也在25%左右。這種便利店加盟的誘惑,對於今天急於擴張的零售巨頭而言,的確是難以抗拒的。對於在百貨、超市等零售業態毛利大幅縮水的情況下,投資便利店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陳志堅認為,便利店與大賣場、綜合超市等業態在客戶消費行為、軟體系統、物流配送、人員管理等各方面都大相徑庭。他算了一筆賬:一個經過調研合格的100平方米左右的店鋪,如果每天銷售額在4000元左右,理論凈收益是3900元/月,並且年底還有1.2萬元左右的返利獎金。他告訴記者,加盟一家好鄰居便利店的正常年贏利在5萬至7萬元左右。
http://www.i18.cn/newscenter/news/guoneinews/2004-5-21/16591.shtml
港佳好鄰居便利連鎖店有限責任公司
區
號:010
電
話:82015281
地
址:西城區新街口外大街48號
http://www.stats-sh.gov.cn/2003shtj/publish/dfjj/20040517/2004051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