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初中成績下降,求如何學好副科
首先先糾正你一個錯誤"初中沒有主副科之分。」換句話來說就是凡是是學科的都要學好。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初中的地理應該就是考些很常識性的東西 。下面的提綱希望對你有幫助。(不需要全部背完的,理解就好了)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綱要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桿後消失。
站得高,看得遠。
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產生的地理現象 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四季變化;五帶形成
(三)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1)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量算距離:①比例尺的計算: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范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系:
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3)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3、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布特點。
A、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
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2、海陸變遷:
(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陸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
喜馬拉雅山上發現海洋生物化石
我國東部海域的海底發現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類活動的遺跡。
荷蘭的填海造陸(人類活動改變地表形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三、氣候
1、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主要原因是各緯度接受太陽輻射的差異)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2)氣溫的變化:
① 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 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3)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並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 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並讀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舉例分析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影響:
a) 赤道地區終年炎熱,而南極大陸則冰雪覆蓋
b) 海南島終年如夏,降水較多;黑龍江省北部冬季漫長,多冰雪。
海陸位置影響:
a)青島的降水量比蘭州多
b)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乾燥,同緯度的北京氣候比較濕潤。
地形影響:
台灣島台灣山脈東側降水比西側多。
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
位於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山頂白雪皚皚。
(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① 氣候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生活在不同熱量帶的人們衣著不同。
② 氣候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
③ 氣候發生異常變化,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從而產生災害。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世界人口增長: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0億。
b) 從1830年到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人口所需時間逐漸變短,這表明在這段時間內,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逐步變快。
(2)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原因:
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
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
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
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原因: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2、舉例說明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2)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3)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1)原因:
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並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於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3、 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的差別
房屋 道路修築情況 商店的多少 學校的多少 醫院的多少 有無農田 有無果園 有無魚塘 自然景觀改變大小
密集度 高度
鄉村 小(稀疏) 矮 少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小
城市 大(稠密) 高 多 多 多 多 無 無 無 大
14、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因素:
(2)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當地氣候特點 民居的建築特點
因紐特人的雪屋 嚴寒 雪塊構築,低矮,無窗,門小,牆厚,保溫性好。
黃土高原的窯洞 乾燥,冬冷夏熱 利用厚厚的黃土層,挖鑿成窯洞,冬暖夏涼。
傣族微竹樓(高架屋) 潮濕,炎熱多雨 雙層,樓上住人。涼爽,通風,防潮。
新疆的平頂屋 乾燥,風沙大 平頂房,屋頂可以曬莊稼。
西亞的鄉村 炎熱,乾燥 牆厚,窗小。可以減少白天太陽熱量的傳入和沙漠吹來的熱風。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展與合作
1、國家和地區
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a)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b)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c) 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d) 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e)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分為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課本P89 圖 5.6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比較」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人口約佔世界的1/5 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4/5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3/4 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4
人口低增長 人口高增長
生活、教育水平高 生活、教育水平低
出售轎車、輪船、飛機、高檔日用品等 出售石油、礦石、木材、橡膠等原材料
(3)知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地區分布特點。
地圖冊P37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分布」
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紐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 — 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個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 — 瑞士日內瓦 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八上
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緯度位置及優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一小部分在 (熱帶) ,沒有(寒帶 ) 。氣候差異大,為發展( 多種農業經濟 )提供了有利條件。
●海陸位置及優越性:(1)位於( 亞)洲的東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 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 降水 ) 豐富,有利(農業)生產;(2)海陸兼備,東部地區有利與( 海外各國友好往來 ) ;西部地區(深入亞歐大陸內部 ) ,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於對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許多優良的港灣,便於發展(海洋事業) 。
●我國領土面積(960萬 )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寮國 )、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國、(日本 )、菲律賓、(馬來西亞 )、汶萊、(印度尼西亞 )。
2、我國的人口
●人口總數:2000年( 12.95 )億。
●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
●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 東部 )地區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區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人口稀少,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西部地區具有資源優勢,但自然環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西部,一定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後再治理。)
●人口國 策: 實行計劃生育。
●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我國的民族
●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漢 )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 )族。
●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 ( 中部 )和(東部)最為集中。
●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 )、( 西北 )、(西南 )。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 )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
●少數民族風情:
( 蒙古 )族的那達慕大會
( 傣族 )族的潑水節、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體舞、藏歷年,
(朝鮮 )族的長鼓舞等。
4、我國的地形
●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山區在開發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1)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
(2)在開發利用山區時,要特別注意(生態環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生。
●我國地勢特徵:(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徵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於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
(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
(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西側 東側
①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平原
②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③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或雲貴高原
山脈 兩側的地形區
北側 南側
⑤昆侖山脈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脈 准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山脈構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盪、一望無際
(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
●四大盆地
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柴達木 )盆地
緯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爾)盆地
發展農業生產條件最優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主要山脈走向:東-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
昆侖山脈――秦嶺
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脈――-武夷山脈
台灣山脈
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
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5、我國的氣候
●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
. 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
(1)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高原氣候區
(2)0
(3)暖溫帶
(4)瓊 台 粵 桂 雲或滇
(5)一 三
(6)②亞熱帶 ③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
為4個干濕地區( 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
干濕區 濕潤區 半濕潤區、 半乾旱區、 乾旱區。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荒漠。
農業類型 種植業(水田農業) 種植業(旱地農業) 畜牧業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的景觀得益於( 雨熱同期的季風 )氣候。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 ))因素;
長江中下游地區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 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 )和( 夏季風 )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
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民居的建築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為主,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鈄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 )
②形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氣候復雜多樣 )
③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麵食。(氣候復雜多樣 )
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 )
,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徵的(地形);⑤各地的建築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牆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⑥對。……
(1)①7;②7、8;③4、5、6、7、8;④4、5、6、7、8、9
(2)夏秋多冬春少
(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
(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
●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 台風)、(水旱災害 )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1) 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徵(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 )氣候顯著。
(2)三明屬於(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列表對比長江、黃河
項目 長江 黃河
發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
源頭 沱沱河 約古宗列渠
流經省區 青、川 、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陝、豫、魯
流經主要地形區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洮河、湟水、渭河等
流域范圍 位於秦嶺與南嶺之間 位於陰山與秦嶺之間
開發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
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河 段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
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於乾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
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
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 但人均不足。)
土地資源類型 季風區或非季風區 干濕地區 主要地形類型
耕地 季風區 濕潤、半濕潤區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
森林 濕潤區 山地
草地 非季風區 半乾旱區 高原
未利用土地 半乾旱區 西部的盆地、高原
●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
●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
●解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
●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9、我國的交通
●我國交通運輸網路的大致分布格局:東密西疏
●我國的主要鐵路干線
①蘭新線 ②青藏線(未建成) ③包蘭線 ④京九線
⑤寶成線 ⑥成昆線
東西向:京包線(北京—包頭)—包蘭線(包頭—蘭州);
隴海(連雲港—蘭州)—蘭新線(蘭州—烏魯木齊);
滬杭(上海-杭州)—浙贛(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貴陽)—貴昆(貴陽—昆明)線
南北向:京哈線(北京—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上海);
京廣線(北京—廣州);京九線(北京—九龍)
焦柳線(焦作—柳州);
寶成線(寶雞-成都)——成昆線(成都—昆明)
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
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 )、(京九線)。
徐州:(隴海線)、(京滬線)。
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
●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略)
9、我國的農業
●農業的地區分布:
東、西部差異:
西部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東部
種植業 畜牧業 種植業 林業 漁業
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 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東南的人工林區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方種植業的差異:
地區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一年幾熟) 主要作物
糧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秦嶺-淮河以北 旱地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小麥 花生 甜菜
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 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三大棉區:
●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五)
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勢,把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
●農業生產還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展農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10、我國的工業
●工業分布特點:(沿海)、(沿河)、( 沿交通線)
●工業的空間分布:
(1) 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基地。
(2) 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 )工業帶。
(3) 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
至於政治 生物 歷史你只要花點時間把學過的知識點通過對應的題串起來就是屬於你自己的復習提綱了而且這也有助於你在政治歷史的答題上不容易漏知識點。 SORRY 能幫你的就那麼多了 。我的語文 和英語都沒及格過 ,但我的其他科目都是年級第一。
Ⅱ 農民種一畝水稻田可以得多少錢
我看了下,在這上面平均的,都是不種地不會種地的人。
第一:農村種地,不需要水電費的。農用地國家有財政補貼,村部直接支付,不需要農民出錢。
第二:犁田,犁一遍,耙一遍,100一畝,如果是整改過的田,價格還能便宜。能少個10塊20塊一畝。
第三:化肥,按照50斤復合肥,30斤尿素來計算,復合肥選好的高氮復合肥,50斤75元。尿素110一袋,30斤33元。
第四:農葯。除草劑,一般犁地前一遍,也有的地方選擇直播後打直播封。一畝地要不了30塊錢。加上後期除蟲的,也要不了50塊錢。
第五:種子。雜交稻種子,從20一斤到50一斤都有。這裡面的學問太多,鑒於評論裡面的人水平有限,就簡單說一下。
首先,種地的人要弄明白一件事,自己種地的目的是什麼以什麼方式去掙錢。
如果直接種稻賣稻掙錢那就選高產抗病蟲害,抗倒伏的。一般也就三十塊錢一斤。
如果承包大戶,做完整產業鏈種植,用種出來的水稻發展養殖業,喂雞,喂鴨子,養鵝,那就選高產的,米質不要太好的。因為在所有稻種里,米質產量是個對頭問題。
如果種田戶選擇自己種稻,自己加工米,創自己品牌,那就 選好稻種,米質最少也要國家二級標准。那樣稻種就得40到50一斤。
播種也是關鍵,這兩年興起的直播機,那個很省稻種,我自己實驗過,一畝地二斤稻種都用不到,效果還不錯。比普通人工手撒的好,一畝地能省一斤多種子。
最後就是收割,種植大戶,收割機都比市場價便宜,一畝地六七十就能拿下來。
這樣算,一畝地成本要不了500塊錢。以畝產1200計算,以直接賣稻子算,今年國家最低收購價在1.26到1.3之間。
所以說,種田大戶不是掙不到錢,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地租成本太高是一部分,自己沒選對路是主要原因。
農業是大投資 的項目,一次性投資大,回本周期太長,如果沒有耐心去經營,沒有選擇適合自己,適合當地市場的路線去經營,依然走過去的那種廣種薄收方式去生產經營,那樣虧本是肯定的。
給各位一個建議,以我自己舉例,五十畝地水稻,能收6萬斤稻子,大概能出四萬斤米,我一直用的是國家一級香米稻種,自己弄一個小型加工廠,聯系一些客戶,自己賣米,香米五塊一斤,四萬斤米,除掉包裝袋成本,大概能有個二十萬左右的收入。當然,大家肯定有疑問,加米機的電費和機械損耗方面的。 其實直接把加工房設在地頭,用農用電,這樣電費就省掉了,自己蓋幾間庫房就可以運轉起來。
我自己另外挖了五十多畝地的魚塘,分成了四塊,三個塘養小魚苗,用加工房裡的稻糠來喂魚,有時候也去附近的豆腐坊拉一些豆腐渣回來喂魚,年底把魚塘里的大魚撈上來放到剩下那個魚塘里去,給外面的客戶去垂釣。
然後用一些加工剩下的稻穀養點土雞,弄一個農家樂。一百多畝地,一年的產值在六七十萬左右,我自己一個人做,就是人辛苦點。
現代農業不能走老路,普通的大路貨已經沒有了市場,要想發展農業,就要走適合自己以及適合當地市場的新型農業,最主要是發展符合自己地方特色的農業生態產業鏈。
當然,我自己從一開始做農業一直到現在開始盈利,中間也是耗費了五六年的時間,彎路走了太多太多,重復投資太多。
Ⅲ 水稻田裡的田螺有那麼多細菌、寄生蟲,到底能不能吃
說到田螺,就想起家門前的小池塘里,那些石塊邊上會爬滿了螺螄,小時候很喜歡撿了螺螄往岸上扔,果然是人小不懂事,那時候哪裡知道那個是吃的啊,都是撿了就拿來玩或者就到處亂扔,還有家裡的水稻田裡有好多的田螺,後來又一次我爸炒了一次田螺之後我才知道,那是可以吃的,然後每次嘴饞的時候爸爸就帶上我去水稻田裡撿田螺燒給我吃,現在自己出門在外,不能總是吃到爸爸做的菜了,想吃田螺只能自己動手了。
現在就可以准備其餘的食材啦:酸豆角、生薑、大蒜、紅辣椒、料酒(米酒)適量。
我們先把酸豆角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生薑切絲,大蒜切片,紅辣椒切片。鍋內放入食用油加熱,然後就放入洗好的田螺肉。大火把田螺肉的水分燒干。然後加入適量的食鹽和料酒(米酒)翻炒幾分鍾,出鍋裝碗里備用。鍋里加油,放入生薑、大蒜和辣椒翻炒5到十秒,放入酸豆角翻炒半分鍾。然後放入田螺肉,加適量生抽、食鹽和料酒,再放一點水煮開收汁即可出鍋。
這樣做的田螺肉不用再擔心寄生蟲,自己吃起來也放心,又酸又辣還有嚼勁,吃起來特別香特別下飯。
Ⅳ 水稻田裡的田螺那麼多細菌,寄生蟲,到底能不能吃
水稻田裡的田螺到底能不能吃。
為了更了解田螺我搜索了相關知識:田螺泛指田螺科的軟體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前鰓亞綱田螺科。田螺在中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田螺對水體水質要求較高,產量少。田螺為腹足類軟體動物,喜歡生活在冬暖夏涼、底質松軟、餌料豐富、水質清新的水域中,特別喜歡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雜,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莖葉、有機碎屑等。
炒熟:這個才是關鍵,只要將螺肉徹底煮熟之後再吃,裡面的不論什麼菌、蟲都是會死掉。踏火家鄉對於這類螺一般都是挑肉出來吃,首先將養干凈的螺放鍋里煮開,這樣便於將裡面的肉挑出來。挑出來的肉切碎炒的時候一般都是加白酒和配料爆炒過後再用加水燜一會,這樣操作不管什麼蟲都頂不住。
Ⅳ 肥水田池塘應該喂什麼魚
白鰱是最適合肥水塘養殖的魚類。
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靠腮的特殊結構濾取水中的浮游生物。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游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喜食腐爛食物,常與草魚搭配飼養鰱魚吃草魚的糞便,故有一草養三鰱之說。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動。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Ⅵ 開個乾洗店需要多少錢
開乾洗店要多少錢已經成為不少投資者所關心的一個話題。我們都知道開家乾洗店利潤十分豐厚,並且風險小。那麼,開個乾洗店要多少錢呢?今天UCC國際洗衣為大家分析一下開乾洗店的成本問題。
一、自主開店
很多人認為加盟的成本要比自主開店高,那麼,事實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實際上自主開店花的錢更多。此外在市場上購買的乾洗設備相對會更貴,並且沒有品牌的保障,沒有完備的售後維修服務。所以說,自主開店雖然表面開起來省錢,其實並不如此。
二、加盟開店
如今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種創業模式就是加盟連鎖,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選擇乾洗店加盟連鎖呢?首先,如今的乾洗市場魚龍混雜,而人們對於品牌的依賴性也是比較強的,所以說,加盟品牌首先得到的好處就是可以獲取更多的客源。其次,乾洗投資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就是乾洗設備價格,選擇品牌加盟在設備上投資者可以省去不少的開支。此外,投資者在經營上可以獲取加盟總部的指導,在乾洗技術上也會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
開個乾洗店要多少錢?開乾洗店其實不需要多少成本,最低3-5萬元左右我們就可以開家小型的乾洗店了。選擇品牌加盟,投資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說,開乾洗店首選品牌加盟,UCC國際洗衣帶投資者更快地步入成功。
Ⅶ 寶清縣水田耕地面積是多少
地名:寶清縣 隸屬:雙鴨山市
行政代碼:230523 身份證前6位:230523
長途區號:0469 郵政編碼:155100
車牌號碼:黑J 行政級別:縣
人口數量:約44萬人 人口密度:44人/km2
轄區面積:10001.2平方公里
寶清縣(Baoqing)
所屬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屬城市
雙鴨山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代碼
230523
經緯度
東經131°12′至133°30′,北緯45°45′至46°55′
人口
44萬人(2007年 數據來源:雙鴨山市人民政府網站)
區號
雙鴨山0469
郵編
155600
汽車牌照
雙鴨山 黑J
行政區劃
寶清縣轄6個鎮、4個鄉:寶清鎮、七星泡鎮、青原鎮、夾信子鎮、龍頭鎮、小城子鎮、朝陽鄉、萬金山鄉、尖山子鄉、七星河鄉;境內有:五九七農場、八五二農場、八五三農場。
歷史沿革
寶清縣,以其縣城南寶清河而得名。寶清河,一說系滿語「寶其赫」的轉音,原意為「丑 」;一說滿語「猴子」的意思。清初屬寧古塔副都統管轄,1732年(清雍正十年)劃歸三姓副都統管轄。清末,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劃歸臨江州(後改臨江府)管轄。1909年 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吉林巡撫奏准,於寶清河西設置寶清州(擬從緩設置)。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臨江府於寶清設置分防經歷,1914年改為分治員。1916年4月15日,奉令將寶清分治地方「改設縣治」,名為寶清縣,隸屬依蘭道。縣境東西寬120公里,南北長100公里。1929年2月,撤銷道制,改由吉林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 月劃歸三江省管轄。1938年將饒河縣七里沁河以西地區劃歸寶清縣管轄。1939年6月,劃歸新設之東安省管轄。1943年後,先後隸屬東滿總省和東滿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合江省管轄。1947年8月,劃歸牡丹江省管轄。1948年7月,撤銷牡丹江省,復歸合江省管轄。1949年5月,撤銷合江省,劃歸松江省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劃歸黑龍江省合江專區管轄。1983年10月,將西南部的宏偉、嵐峰兩個公社劃歸七台河市管轄。1985年1月1日,正式撤銷合江地區,劃歸佳木斯市領導。1991年4月1日,由佳木斯市劃歸雙鴨山市領導。
1992年,寶清縣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完達山北麓。東、南以七里沁河、完達山脊與饒河縣、虎林市、密山市和七台河市分界,西與勃利縣、樺南縣和雙鴨山市接壤,北以七星河與友誼縣、富錦市毗鄰。全縣總面積10001.2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7個鄉、鎮。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40.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3萬人,占 32.76%;滿、朝鮮、蒙古、回等少數民族人口2.7萬人,佔6.7%。縣政府駐地寶清鎮。
虞為息慎地;夏至周屬肅慎地;漢晉為挹婁地;北魏以後為勿吉靺鞨黑水部;唐及五代,初為靺鞨的黑水部,後屬渤海;遼為渤海,後屬烏舍;金為胡爾哈路;元為胡爾哈路萬戶府;明為努兒干都司;清為窩集部諾羅路;後為三姓及臨江屬境.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設三姓協領歸吉林省管轄;雍正十一年(1733年)為三姓的屬地;光緒三十三年臨江設州,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臨江府,寶清又隸屬於臨江府管轄,同年寶清己奏明設州但未能實行派官設治;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寶清州,五年(1916年)改寶清縣,直屬吉林省所轄;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將東北劃為十四省,寶清縣劃屬三江省;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在康德四年(1937年)7月第二次行政機構改革,劃東北為十六省的基礎上,又增設東安、北安兩省,寶清又劃屬東安省;康德十年(1943年)十月設置樂滿總省(包括牡丹江、東安、間島三省)和興安總省(包括興,安東、西、南、北四省)。寶清隸屬東滿總省的東安區域管轄;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劃東北為九省,寶清又劃屬合江省;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又劃歸黑龍江省所轄。
地理位置自然資源
寶清縣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部為平原區,地勢平坦。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2℃,年平均降水574毫米。
大煤田,開發潛力巨大-----這里有得天獨厚、儲量豐富的「烏金」寶藏。是國家11個重點煤炭開發區和七個煤化工基地之一。煤炭儲量86億噸,主要煤種有焦煤、褐煤、長焰煤、氣煤等。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的大煤田10個。可以建設大、中型煤礦、坑口電站和煤化工項目。山東魯能集團乘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機率先搶灘寶清縣,投資700億元建設魯能寶清煤電化項目,隨後跟進了國電龍興集團投資220億元建設煤電一體化項目,這將有力地拉動地方經濟的跨躍發展,並為配套和服務等各業發展帶來無限商機。隨著資源的深度開發,寶清縣必將成為黑龍江省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
大糧倉,產品品質獨特-----這里有一望無垠、充滿勃勃生機的黑土地。是「中國『寶青紅』紅小豆」和『寶清大白板』白瓜籽生產之鄉」。全縣總耕地面積近600萬畝,其中縣屬綠色(有機)食品面積80萬畝,被OFDC等國際認證組織認證的有機食品面積達23萬畝。盛產水稻、大豆、玉米、小麥、紅小豆、白瓜、甜菜等糧食作物和綠特經濟作物。全縣年產糧食130萬噸左右。「寶青紅」紅小豆、「寶清大白板」白瓜籽和「撓力河」毛蔥以其獨特的綠色品質享譽海內外。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獨特的綠色品質,吸引了香港莎蓮娜食品有限公司、浙江五芳齋集團、哈爾濱宏達集團等大企業集團來寶投資興業,農業產業化經營蓬勃發展、方興未艾。
大森林,林木資源充沛-----這里有碧波萬頃、綠浪際天的林海。是黑龍江省東部較大的次生林區和重要的天然林區。全縣森林總面積435萬畝,木材總蓄積量1,600多萬立方米。盛產松、柞、樺、椴、榆、水曲柳樹等。在這蒼茫的原始叢林中,生長和蘊藏著人參、五味子、刺五加等百餘種野生植物,生活和棲息著馬鹿、黑熊、野豬、狍子等幾十種野生動物。各種山野菜年產量達2000多噸,具有開發價值的植物葯材蘊藏量近3.5萬噸。
大濕地,生態環境優越-----這里有風景如畫、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孕育了星河浴日、梨花飛雪、鞍山遠眺、雙柳聞鶯、龍首連雲、孤山遠照、金山晚鍾、地河蜃樓等八大景觀。春天鮮花盛開,草木蔓發,山清水碧,百鳥相鳴;仲夏林木蔥蘢,綠蔭沉凝,風光旖旎,百花崢嶸;秋至松林沉黛,層林盡染,碩果綴枝,百草含香;冬臨風盪林海,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銀妝素裹,山色美景甚是壯觀。在這里你既可以領略到泡沼縱橫,灘水浩淼,「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北大荒原始風貌,又可以欣賞到水域湖光,遺址古韻,「江山如畫」的優美人文景觀,同樣也可以觀賞到曲折幽深,峭壁嶙峋的溶洞曠世佳境。七星河、雁窩島、長林島國家級濕地和東升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近690平方公里。盛逢夏季,候鳥雲集,魚翔淺底,蓮花綻放,美不勝收,是消暑納涼的絕好去處。龍湖森林公園群山環繞,煙波浩淼,無論水中泛舟,還是岸邊垂釣,都可飽覽湖光山色,領略自然風光。梨樹溝森林公園峰巒起伏,幽深雅靜,時逢五月,漫山梨花盛開,風載梨花飛落,如漫天飛雪,甚是壯觀。炮台山古城遺址依水而建,「北斗七星祭壇」是該山城國家建制的重要標志,臨登古城遺址你會感受到桑田沉澱的風土民情和被歲月洗滌過的挹婁文化古韻。珍寶島烈士陵園依山傍水,樹木參天,漫步林間,憑吊英烈,鶯啼鳥鳴,令人心靈感受到一份獨特的祥和與寧靜。寶清縣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Ⅷ 我國東北三江平原為什麼不屬於季風水田農業
一是氣候。季風水田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區,全年(終年)高溫或夏季高溫。而東北平原處於中溫帶,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7月均溫21~26℃;
二是季風水田的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農民一般從事手工勞動。雖然近一二十年來,利用電力進行灌溉、脫粒等發展較快,化肥、農葯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從總體上來看,季風水田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還比較低。而東北平原較高。
Ⅸ 初中地理復習提綱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於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於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盪。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為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沿岸的地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地帶。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它是時刻在變化的。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氣溫有時高,有時低。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一年當中,世界陸地上大多數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北半球出現在7月,南半球出現在1月。月平均最低氣溫,北半球出現在1月,南半球出現在7月。一個地方的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同月平均氣溫最低值之差,叫做該地的氣溫年較差。
15、世界氣溫的分布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氣溫並不一樣。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山地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會逐漸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降水的季節變化 全年多雨區:在赤道附近地帶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區:在內陸地區、兩極地區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東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區:在南北緯300~~400附近的大陸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義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區:在南、北緯400~~600的大陸西岸,全年受從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各月濕潤,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1)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①熱帶雨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
②熱帶草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終年高溫,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熱帶季風氣候 以亞洲南部、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顯著。這種氣候終年高溫,一年中也可以分為旱雨兩季,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
④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降水量稀少,終年炎熱乾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2)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大致以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此線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度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冷夏熱,氣溫變化大,降水量較少,集中夏季。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位於中緯度地區大陸西岸,以歐洲西部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比較小。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是指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布 溫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溫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區。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布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總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23、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26、世界人口的遷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遷移的規模變小,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為主。第一種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質人才由發展中國家移向發達國家。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外籍勞工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由貧窮國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輸出國,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國家。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在嚴寒的苔原帶、冰原帶,廣大的嚴寒帶針葉林帶,末開發的熱帶雨林帶,乾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產生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准之一。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為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大規模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的膚色、眼色、發色一般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樑高、嘴唇薄,體毛較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的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膚色黝黑,頭發捲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名國的面積大小不一,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國界和領土 國界線范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為領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為界;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以湖泊中心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有一段以經線為界。
32、世界地埋區域的劃分 共分為13個地區。圖見書本第一冊P83。
33、東亞概述 圖見P85。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風由寒冷的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風力強勁,受其影響,大部分地區氣候寒冷乾燥。夏季盛行偏南風,風從太平洋、印度洋帶來豐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內陸減少,氣候炎熱。在東亞的季風氣候區內,根據氣溫和降水的不同,又分為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前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雨季較短;後者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雨季較長。
34、東亞的人口和經濟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布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東亞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徵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鄰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全國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比較豐富。全國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山間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圖見第一冊P90。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神戶和橫濱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日本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發展。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產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漁場。日本的捕魚量常佔世界第一位。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但蔬菜、水果仍需要進口。
37、東南亞 圖見第一冊P94。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南部狹長,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寮國是內陸國外,其他都是臨海國或島國。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領土由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有「火山國」之稱。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居民與經濟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最大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為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圖見第一冊P108。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南亞北部有綿延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這一部分叫做「南亞次大陸」。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南亞的降水受季風的影響,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風,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是印度的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中亞境內的河流多為內流河。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裏海。中亞中部和南部牧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因盛產棉花而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同時采礦、冶金、軍事工業相當發達。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為-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世界上最高的氣溫記錄出現在北非利比亞的阿齊濟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邊,東到紅海海濱,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蘇丹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為白色人種。通用阿拉伯語,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西亞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城被稱為伊斯蘭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庫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西亞以波斯灣為中心,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石油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亞主要的產油國家。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2,產量約占總產量的1/4。所產的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儲量佔世界的3/4。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也是埃及的領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狹長的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
Ⅹ 水田裡面可以養大閘蟹
水稻田可以養蟹水稻田可以養殖河蟹,曾經在宜興也開展過此類養殖。但是稻田養蟹對田塊選擇和田塊工程建設要求較高,且河蟹飼養管理困難,產量偏低,同時隨著河蟹生態養殖技術的提高,池塘純養殖河蟹產量和效益明顯高於水稻田養蟹,因此不提倡稻田養蟹。如養殖戶想採用水稻田養蟹,提供以下養殖措施供參考。稻 田 生 態 養 殖 蝦 蟹稻田養殖蝦蟹使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互利互生,有利於生態平衡,提高經濟效益,並為當前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契機。該項技術一般畝產稻穀250kg、河蟹50kg、青蝦25kg,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現將稻田生態養殖蝦蟹技術介紹如下: 一、田塊的選擇及田間工程建設 養殖的稻田要求選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良好、無污染、保水性好的田塊,每塊面積10畝左右。田內要挖環溝,溝面上寬4m、底寬2m、深1m,可視田塊大小,在田中開數條橫溝或十字溝,田間溝上寬2.5m、底寬1m、深0.75m,並與環溝相通,將開挖溝的土堆築加寬加固田埂 ,並要壓實夯牢,大塊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縫隙,造成漏水逃蟹。田間工程要及早完成,並設置好必要的防逃設施和進排水系統。 二、水稻品種的選擇及種植要求 1、品種:選擇耐肥力強、莖桿堅硬、抗倒伏、抗病害、產量高 的中晚熟水稻品種。 2、種植要求:要及早整平灘面,根據田的肥瘦程度,決定是否選用有機肥作底肥;水稻移栽一般在6月中、下旬進行,栽種密度為:株距25—30cm,每穴3棵秧苗。 三、種苗的選擇、暫養及放養密度 稻田養蟹有兩種形式:一是放養當年培育的幼蟹,密度為1500—2000隻/畝;二是放養扣蟹,密度為800—1000隻/畝。無論何種形式,都要求放養的蟹種大小適中、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活躍、附肢齊全、無病無傷、來源於長江水系。一般4—6月下塘暫養在環溝內用網圍一塊,待秧苗栽插成活發棵後,撤去網圍並加水,讓蟹進入稻田生長育肥;而蝦種放養一般在 插秧完成後馬上進行,放養密度為3萬尾/畝;同時可在蟹田中套養花、白鰱魚種50尾/畝。 四、飼養管理 1、投餌。根據河蟹、青蝦不同生長發育階段 對營養的要求,搞好餌料的組合,在喂養河蟹飼料的同時,適當投喂些青蝦適口的配餌;同時每畝稻田可投放200—400kg螺螄,讓其自然增殖,作為優質的動物性餌料。 2、水質管理。根據季節變化和天氣水質變化及漁業生產的特點來管好水質。前期以加水為主,高溫季節水位可加深到1.5m左右;無固定的的換水模式,因實行生態養殖,當飼料控製得當,一般水質不易惡化,換水量及換水次數均比常規蝦蟹養殖少。 3、病害、敵害防治。水稻種植後,如無特殊情況,可不施肥、不施葯、不除草;蝦蟹下塘前,對環溝和田間 溝要進行消毒,蝦、蟹、魚種苗也要消毒後下塘。對病害平時以防為主,每隔15—20天,每畝養殖溝用10—15kg生石灰溶化後潑灑,即起到消毒 、防病作用,又能補充蝦蟹生長所需的鈣質;在敵害防治方面,除徹底清塘消毒外,發現敵害要及時消滅,同時進排水口要按置密眼網,以防敵害生物進入。 4、日常管理。要堅持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一查水質狀況,二查蝦蟹攝食情況,三查防逃設施完好程度,四查病敵害侵襲。發現情況,及時採取相應對策。8、9月份洪水汛期,要做好防洪、防風、防偷等工作。還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記錄。 5、捕撈上市:將達到規格的青蝦實行輪捕上市;根據河蟹性腺 發育成熟程度和市場價格安排上市;一般春節前後全部起捕結束,同時將達到規格的花、白鰱捕撈上市。 6、水稻收割:10月底11月初稻穀成熟後,可適當降低水位,水稻收割後可提高水位進入越冬。 五、注意點 1、種稻灘面一定要整平,否則會影響稻穀產量。 2、採用生態養殖方式,可起到生物互助作用。利用蝦蟹魚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及排泄物促進水稻生長,同時蝦蟹還能為水稻起到除蟲除草作用;而水稻又為蝦蟹生長 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起到遮陽、水質調控等作用,而且還可起到增加棲息空間,減少互相殘食,增加密度和產量。 3、採用生態養殖方式,主要抓好養殖前清塘消毒、苗種放養前消毒和平時防病工作。一般不易發病,可提供無公害的綠色食品。 4、一定要把苗種質量關,尤其是蟹種一定要選擇長江水系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