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森林"四化"有哪些
農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
② 「四化」的字有哪些
木、王、無、止、支、犬、水、戈、牙、見、貝、手、長、片、氣、牛、欠、心、月、文、戶、斗、風、方、火、韋、斤、瓦、比、日、車、爪、夫、父、氏、豐、井、開、今、專、五、丐、不、丑、互、屯、中、午、升、乏、丹、烏、為、巴、予、仁、雲、什、仆、廳、歷、反、僅、區、匹、仍、化、仇、內、勿、勻、勾、介、從、侖、倉、以、鳳、元、允、訂、計、認、北、六、隊、亢、冗、鄧、凶、扎、切、勸、辦、
③ 中國加入世貿後會有哪四化
國際化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六年,中國經濟正在快速融入全球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作為世界工廠,無論是匯率升值還是出口政策調整,都難以改變中國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因此,凈出口成了總需求擴張的關鍵因素,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越來越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下降。
另一方面,中國現在的大型裝備、關鍵零部件差不多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引進的。這是因為,我們的生產環節有斷開的地方,整個產業鏈條在國內不能封閉,有一段我們自己能搞,但是關鍵的、技術含量高、知識含量高的環節我們還搞不了,要靠國外引進。
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西方國家通過對中國產品的依賴,變相地把廢氣排放量轉嫁到中國。如每一件在中國生產出口到英國的產品,其廢氣排放量比在英國生產多三分之一。美國研究人員也披露,14%的中國廢氣是由生產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所造成的。
而成功的全球化,意味著企業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不但擁有領先的全球規模、強勢的全球品牌和全球領先的技術,而且在全球利潤分配中所佔的份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惟其如此,中國明確提出要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其核心是,堅持擴大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城鎮化
在中國的13億多人口中,還有9億在農村,城市化率在2006年剛剛達到43.9%。一般來說,在工業化完成階段的城市化率應在75%以上,因此中國的城市化顯著滯後於工業化。
據統計,中國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意味著1300萬農民進城,因此未來的20年將有超過4億多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有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33.6%,不但低於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60%水平,還低於低收入國家的平均45%水平。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因此,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的題中應有之義。
以加快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為例,現代製造業不但要關注有形產品的生產,還要順應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借鑒工業發達國家的做法和經驗,重視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這是現代製造業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現代製造服務業屬於技術產業性服務業,主要是圍繞有形產品的產前、產後發展起來的,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用戶需求的產物。現代製造服務業所創造的利潤,在製造業的整個價值鏈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
信息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強調,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信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初步確立,為邁向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由此可見,信息化是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其核心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有專家指出,工業的信息化是重大裝備主設備可控性、測控設備適用性及信息優化應用的綜合成果。而工業企業的信息化,必須解決信息的採集、測量、處理、應用和傳輸等技術及其相關設備,典型的信息化工業企業由過程式控制制系統(PCS)、生產管理系統(MES)和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三級組成。而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就是廣泛融合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可以提高工業產品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實現製造過程的自動化和柔性化。同時,他使設計研發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實現企業綜合管理信息化。進而實現企業間信息的互通互聯,改變傳統工業的生產模式,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製造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
市場化
所謂市場化的含義,至少有兩點:一是競爭,二是改革。從競爭的角度來看,迄今為止中國內地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名單的企業已經有20多個,但沒有一家是誕生於競爭環境的。為此有專家指出,「壟斷不是市場化、公平化的制度安排」。
從改革的角度來看,盡管即將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但仍然可以一言以蔽之: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例如,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必須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因為真正的世界級企業,不僅僅以追求利潤為目標,而是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長遠利益一體化。而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顯然也必須經歷市場化的洗禮。特別是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無疑與工業化密切相關。以匯改為例,有專家表示,人民幣匯率從長遠看,20年之內不說升值3倍,升值1倍還是有可能的。而人民幣升值的過程,顯然為中國工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道路,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人力資源豐富、自然資源短缺、資本資源緊俏、生態環境脆弱。在這樣的條件下,特別是在能源供應已經全面偏緊的形勢下,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必須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工業化。有人曾經算了一筆賬,如果中國要達到美國或者發達國家人均用電的水平,我們要燒的原煤可能超過80億噸,這顯然是不堪重負的。所以,中國不能重復世界其他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工業化道路,而只能另闢蹊徑。
④ 什麼是四改,四化,六通 。六個一
四化就是街道硬化、村莊綠化、環境凈化、路燈亮化
四改就是改水、改廚、改圈、改廁
六通即通電、通水、通電路,通客車,通水泥(油)路,通廣播電視
六個一即每村建一個標准化農村文化活動室,一個標准衛生所,一個標准化學校;一個休閑健身場所,一個便民連鎖店和一個農村科技活動中心。
⑤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四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四化: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益化管理,標准化建設材料:堅持「四化」方針 建設一流電網
發展特高壓,是「十二五」電網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間,特高壓電網建設具有規模大、技術要求高、難度大、時間緊等特徵。
公司將圍繞「全面建設國際一流堅強特高壓電網」的總體目標,堅持「集團化運作抓工程推進、集約化協調抓工程組織、精益化管理創精品工程、標准化建設構技術體系」的總體思路,堅持「科研為先導、設計為龍頭、設備是關鍵、建設是基礎」的方針,統一協調管控、統一科研設計、統一技術標准、統一設備選型、統一招標采購、統一調試驗收,集中資源和力量,將特高壓工程建設成為安全可靠、自主創新、經濟合理、環境友好、國際一流的精品工程。
2011年,特高壓工程建設將緊緊圍繞「一投、一建、三開、四爭、四推進」的工作主線,集中資源和力量,全力以赴實現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擴建工程年內竣工投運目標,確保特高壓串補等關鍵設備研製成功並應用於工程實踐;力爭淮南(皖南)—上海、錫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將圍繞「全面掌握特高壓直流關鍵設備技術,實現自主化,工程建設力爭走出國門」等方面深入開展工作,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提升公司國際競爭力。依託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大幅提升設備自主化水平,引導國內廠家加大投入,提升產能,為「十二五」期間特高壓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打好基礎。依託規劃中的特高壓直流工程,大力推動±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關鍵技術研究,力爭將換流變、套管等關鍵設備的新技術運用於工程實踐;組織國內設計單位和設備廠商一起走出國門,共同參與國際市場直流項目總包競爭,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直流輸電領域的地位,增強話語權。(孫昕)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