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連鎖加盟 » 牛蛙養殖加盟連鎖店
擴展閱讀
加盟快遞多少加盟費 2025-07-27 14:10:52
喜臨門加盟條件和利潤 2025-07-27 14:05:19
火鍋鴨爪加盟 2025-07-27 14:02:07

牛蛙養殖加盟連鎖店

發布時間: 2021-07-12 03:47:54

A. 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條件

一、牛蛙的棲息環境:

1、水陸兩棲:

牛蛙水陸兩棲,喜居於江河、池塘、沼澤及岸邊草叢。白天常將身體漂浮於水面,或躲在潮濕陰涼的水邊草叢中、洞穴內,一遇驚擾即潛入水中。夜間四處活動,尋找食物。夏天高溫季節,常棲息於陰涼的洞穴、濃密草叢、農作物地里;嚴冬鑽入10 一 40cm 深的不凍土層或 1m 左右深的洞穴、 6ocm 左右水深的淤泥中,待翌年開春後破土而出。

2 、結伴群居:

牛蛙喜歡結伴群居,往往幾只乃至幾千隻共棲一處。對環境條件一經適應便定居下來,一般不輕易遷移。當棲息環境惡化,如水域乾涸、食物斷絕、炎熱難耐,無法繼續生存下去時,牛蛙即會集群遷移到別的適宜環境中。每到繁殖季節,牛蛙常集體遷移到池塘、河溝、沼澤地等環境優良的場所,互相嬉戲,抱對繁衍子代。

3、養殖溫度:

牛蛙是定溫動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 25 一 32 ℃ ,繁殖最適溫度為20 一 30℃ ,低於20℃、高於 30 ℃ 一般不產卵。當溫度降至15 ℃ 時,食量很小;溫度降到14℃以下,基本停食;再下降到 10 ℃ 以下,則停食冬眠。 牛蛙致死高溫閾值為 39 一 40 ℃ 。 34 一 36 ℃ 時急劇跳躍掙扎、竄游; 37 一 39 ℃ 身體失去平衡,很快死亡,而且受熱致。

二、牛蛙的生活習性:

牛蛙生活於湖泊、溝港、池塘等水域環境及附近的陸地,平時喜棲息於溝、塘邊。若水面長有浮水植物,則伏於水草,僅以頭部露出水面,一遇驚擾便潛入水中。牛蛙有群居的特性,往往是幾只或幾十隻共棲一處,待適應環境後,便不隨便搬遷。

到了5月上旬,牛蛙叫聲尤甚,一蛙先鳴,其他蛙跟隨齊鳴,夜間比白天叫得更厲害,其後便抱對產卵。產卵期至7月中旬止,歷經70天左右。卵呈片狀,借水草固著浮於水面。受精卵孵化為蝌蚪,生活於水中,以後變態為蛙。過水陸兩棲生活。冬季水溫下降到10℃左右時,牛蛙開始躲藏於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動與攝食。但當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又出來活動覓食,即使冬天也是如此,故牛蛙在洞庭湖地帶無明顯休眠期。

三、牛蛙的食性:

牛蛙的食物構成以動物性飼料為主,尤其喜食活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食性也不盡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黃、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漿、麩皮、麵粉等。

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圍包括:環節動物,如蚯蚓;節肢動物,如甲殼類蝦;軟體動物,如螺、蚌;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的幼體及哺乳類的內臟等。牛蛙生性貪婪,生長季節食量較大。用餌料盤餵食時,成群爭搶上盤,體弱、個小的往往被擠出盤外。

牛蛙的最大胃容可達空胃容的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隻平均攝食l60g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牛蛙生性兇殘,經常發生大蛙吃小蛙的現象。囚此,人工養殖牛蛙要大小分養,盡量避免其同類相殘。牛蛙能吃也耐飢。在食物極度缺乏時,牛蛙的新陳代謝水平會自然降低。在低溫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個月至1年的飢餓,體重大幅度減輕。

牛蛙生性貪婪,生長季節食量較大。用餌料盤餵食時,成群爭搶上盤,體弱、個小的往往被擠出盤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達空胃容的 l0倍。6~8月是攝食旺季,每月每隻平均攝食 l60g 人工飼料。平均每天食5克為宜。

(1)牛蛙養殖加盟連鎖店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牛蛙全身都是寶,是集食用、葯用和皮用於一身的大型經濟蛙類。牛蛙肉是上乘美味食品和高級的保健葯膳,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健康食品;同時,牛蛙肉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其性平、味甘,具有滋補解毒的功效,夏季食用可避免皮膚生瘡毒,手術患者食用可促進傷口癒合,肝、肺病患者食用可明顯增進食慾。

B. 我想養殖牛蛙需要辦理什麼證件嗎

需要辦理養殖證,目前國內沒有特種養殖證。

養殖證是國家要求海域水產養殖和內陸水域養殖戶需要辦理的一種證件。凡是利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取得養殖證。

辦理條件:

1、國家對水產養殖海域和內陸水域實行養殖證制度。利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取得養殖證。

⑴全民所有的海域和內陸水域依照《漁業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確定海域和內陸水域養殖使用權;

⑵集體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海域和內陸水域,依照《漁業法》、《土地管理法》和有關土地承包經營的規定,確定海域和內陸水域養殖承包經營權;

2、對已養海域和內陸水域,符合養殖規劃並持有養殖證的,可簡化審核程序予以換證。尚未領取養殖證應盡快審核補發。

不符合養殖規劃但已持有養殖證的,限期予以調整。無證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應當進行登記,限期拆除養殖設施。

3、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2)牛蛙養殖加盟連鎖店擴展閱讀:

養殖證申報流程:

一申請。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應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單位還應提交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資信證明材料、養殖技術條件說明等。

二審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認真審查申請材料,並會同有關單位人員進行現場勘驗,確認標界,核實有關情況。

三批准。經審核,對符合規定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報請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頒發養殖證。

四集體所有或全民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海域和內陸水域,承包人按規定簽定承包合同後,到所轄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進行注冊登記,領取養殖證。

五登記造冊、公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已頒發的養殖證應登記造冊,頒證海域和內陸水域要作圖標志,及時向社會公告。

牛蛙的經濟和生態影響:

牛蛙體型大,可以吞食當地小型蛙類的成體和蝌蚪,甚至吞食湖、塘內的魚苗,可能造成其他動物資源的損失,甚至有可能改變當地兩棲動物區系。在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已形成自然種群,構成當地蛙類區系的組成部分。

牛蛙為經濟價值較高的蛙類,體大肉肥,體重可達0.5-1.0kg,肉可供食用,皮可以製革。牛蛙的腿肉肉質細嫩、味美,是重要的出口食品。內臟等部分可以加工成飼料。牛蛙體內存在霍亂弧菌等寄生病菌,所以作為國內市場常見的水產品,很可能通過市場流通傳播霍亂弧菌,導致食物型霍亂的流行和爆發。

C. 養殖牛蛙,需要什麼,大概多大場地可以,前期投入多少錢

要有與養殖牛蛙所適宜的場地,水源、資金、技術,同時還應有政府部門頒發的相關養殖許可證,還要有所養殖的牛蛙的種源來源證明及相關的檢疫證明等。 林蛙養殖目前有溫室養殖,室外建場養殖和野外封溝放養等三種方法。但溫室養殖的經濟效益更加明顯。
林蛙以昆蟲為主食,溫室養殖林蛙的活餌料,主要是黃粉蟲,蠅蛆和蚯蚓等。除黃粉蟲飼養需用麩皮外,其他兩種餌料都可以用禽畜糞或無毒害的有機垃圾飼養,這就大大的降低了養殖成本。因此可以說林蛙養殖是一項頭資小,見效快的新興行業。
日光溫室大棚投資1.5萬元(400平方米)。飼養黃粉蟲用房兩間,加上飼料成本5千元,可養幼蛙8~10萬只,當年可出欄雌蛙2萬只左右,按市場最低價計算,每隻5.00元,產值可達10萬元以上,不但當年可收回投資,並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回報。
牛蛙原產於北美洲,是食用蛙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牛蛙生長快,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國外養殖用的牛蛙有美國牛蛙、沼澤綠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個體重可達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溫蔭濕,多棲息在池塘邊沿近水處的草叢中,特別喜歡棲息在池塘坑邊被水的波浪擊拍而成的半干半濕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頭部露出水面,頭向外。牛蛙鳴叫聲酷似黃牛,聽到牛蛙叫聲,可預知產卵期即將來臨,產卵期過後即停止鳴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術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開始產卵,產卵的最適水溫為24-28℃,產卵時間為10-30分鍾,產卵量隨母蛙袋子個體大小而異,一般產卵為數千至5萬粒。產卵後30分鍾即應采撈,采撈卵塊時,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將卵塊周圍和卵塊下邊與其相連的雜草全部剪斷,用采卵器將卵塊搬運至孵化池進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體,面積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為宜。卵的孵化,水溫要求20-30℃,水的pH值為7-7.5;重金屬離子含量不得超過飲用水標准。孵化過程中不要驚動水體,灌水要防止流量與高度不宜過大,池上搭蔭棚防暴曬和暴雨。
二) 蝌蚪的培育 剛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飼養十天左右才能轉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後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過大,30-36平方米為宜,最小可設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適宜水溫是26-30℃,盛署高溫要搭設涼棚,適當加深水位,勤換新水。剛孵化1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養1000-2000尾,孵化後10-2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後每平方米放100-130尾。蝌蚪孵出4-15天後開始攝食單細胞藻類,以後可適當增加各種動物性餌料,如田螺肉、魚肉、動物肉臟、死魚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餅、麥麩、稀飯等。 投餌量:7-30天內日投餌40-70克,動物餌料佔60%;30天後到變態,每百隻蝌蚪投餌40-80克,動物性餌料佔47%。一天投放一次,在下午4-5點鍾進行。
商品蛙的養殖 飼養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乾旱不幹涸,洪水不泛濫,樹蔭多的地方,以潮濕、溫暖背陽的地方和雜草叢生地較好,面積要根據養殖數量而定,可開塘養殖,也可開溝養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圍要用蘆簾、竹籬笆或鐵絲網、尼龍網、磚牆等圍起來,圍欄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種植蓮藕及其他葉大葉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種植水花生、睡蓮等水草,水面到圍牆間須留1-2米較緩坡的陸地,並要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團做,也可用磚作骨架,內外側塗上一層泥以免擦傷蛙皮。蛙洞與池地面平行,進深50-70厘米,寬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內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動餌料,需要人工補充餌料,方法有: 1、燈光誘蟲。用30瓦的紫外燈或40瓦的黑光燈效果較好,天黑即開燈,可看到牛蛙群集燈下,跳躍吞食昆蟲的熱鬧情景。 2、補充小魚蝦。其方法一,是在蛙池邊挖淺水坑,投入小魚蝦,以補充餌料不足;其二,採用木竹製成的槽狀餌料盤,其底釘上尼龍沙布,盤中水與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內蔭涼處,放入活的小魚蝦。天氣轉涼,昆蟲稀少時採用這種方法有顯著作用。 3、人工捕捉蝗蟲、螳螂、螻蛄等昆蟲放入蛙池雜草中,讓蛙自然攝食。
蛙病的防治:
紅腿病 1、病症:病蛙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內側皮下點狀出血,病重時,腿部肌肉明顯充血。常與「腸胃炎」等病並發。 2、病因:水質惡化,放養密度過高是誘發該病的重要條件。主要病原為嗜水氣單孢菌和不動桿菌。 3、危害:該病的病期較長,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此病,主要發病季節在5-10月份。寧波等沿海地區發病較高,如是干法越冬,則在越冬期間也發生該病。紅腿病的發病率一般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間,高者可達80%以上。 4、 防治方法: (1)定期換水,使池水保持清潔。 (2)適當控制放養密度,隨著牛蛙的生長,應根據池大小、水溫高低和牛蛙規格及時分養,調整放養密度。 (3)水體用 3ppm的高錳酸鉀或4ppm的「蛙消安"消毒,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4)在蛙飼料中拌入「蛙病寧」、「SMZ」等葯物投喂,對病蛙有較好的療效。
(二) 爛皮病 1、病症:該病初發時,牛蛙的背部皮膚失去光澤並出現白斑,之後,表皮脫落並開始潰爛,露出背肌,爛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時,可擴展到四肢。蛙眼瞳孔病初時出現粒狀突起,逐漸發白,直至形成一層白色脂膜覆蓋在眼球表面。病蛙初時尚能行動,重症時則拒食不動,直至死亡。牛蛙病後至死亡時間根據蛙體大小而長短不一,一般4-15天,長者可達一月以上。 2、病因:引發該病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營養不平衡。投喂的飼料單一,飼料中缺乏微量元素,尤其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缺乏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原因。 (2)外表受損,導致細菌及真菌的繼發感染。 (3)原發性細菌感染。醋酸鈣不動桿菌是主要病原之一。 3、危害:該病好發於150克以下的小蛙,剛完成變態後的幼蛙發病率更高。時間一般為4-9月,春秋兩季是發病的高峰時間。有發病快、病期長的特點。發病率在20-50%之間,單純以蠶蛹為飼料的養蛙地區發病率更高。病死率通常在30-70%,高時可達90%以上。 4、防治方法: (1)在蝌蚪變態前期進行強化培養,飼料中適當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如鈣、磷、碘等,不僅能提高蝌蚪的變態成活率,而且可使變態後的幼蛙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 (2)定期換水,改善養殖環境,並對養殖場作定期葯物消毒。消毒用葯一般為高錳酸鉀、蛙消安、生石灰、孔雀石綠等。 (3)在幼蛙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並努力保持飼料的新鮮和多樣化,使蛙的營養攝入保持平衡。 (4)葯物治療。若以「蛙消安」4-5ppm對病蛙池潑灑消毒,用葯兩次,4天後病情可得到控制;用3ppm的高錳酸鉀與冰醋酸合劑全池潑灑的方法,可使病蛙停止死亡,病輕者恢復健康。
(三) 暴發性出血敗血症 1、病症:發病蝌蚪腹部有明顯的紅色出血點,咽部及肛門四周的出血現象更為明顯,重症時,體表出現幾近透明的潰瘍斑,眼球突出、充血,時有爛尾現象,鰓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脹,腹水嚴重,肝、腸明顯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轉的現象。 2、病因:水質惡化,放養密度過高是引發該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該病的發生表現為暴發性,且傳染性極強。發病時間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溫一般在20℃以上。蝌蚪從發病到死亡只有2-3天,嚴重者可在一周內使整個蛙場的蝌蚪全部死盡。主要危害對象是蝌蚪,以變態期內的蝌蚪發病死亡尤為嚴重,幼蛙也時有發生該病。此病1995年呈暴發性流行,從對海鹽縣官塘的近千畝養殖池的調查顯示,約有80%的春季蝌蚪暴發了該病,死亡率達60-100%,危害極為嚴重。 4、防治對策:該病因具暴發性、病期短的特點,目前尚無顯著療效的治療葯物。減少該病的損失應以預防為主: (1)蝌蚪池在放養前應清池。清池的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強氯精(3-5ppm)等。 (2)加強管理,做好場地的清潔消毒工作。各養殖池的進排水應獨立分開,工具在用前用後要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杜絕外來病原的傳染。 (3)定期換水,保持水質良好;合理放養密養,減少發病機會。 (4)在蝌蚪飼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鋒黴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錳酸鉀與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四) 肝炎(O氏病) 1、病症:外表無明顯症狀,僅表現為體色失去光澤,呈灰黑色。一旦發病,牛蛙很快停食,病蛙伏於草叢等陰濕處,四肢無力,肌體癱軟如一團稀泥,口腔時或有含血絲的粘粹吐出,並常伴有舌頭從口腔中吐出的現象。解剖觀察,病時肝臟嚴重色變,或失血呈灰白色,或嚴重充血而成紫黑色。膽汁濃而成墨綠色。腸、胃內無食物,僅有少量粘液,並有腸段套進胃中的現象。 2、病因:由細菌感染所致。蛙池長期不清池,水質惡化引發該病的重要因素。 3、流行及危害:該病臨床表現為急性,傳染性極強。發病時間為每年的5-9月,而以春、秋兩季發病較多,主要危害對象是150克以上的成蛙。牛蛙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一般為2-3天,死亡率極高。1992年在台州椒江郊區的近三百畝成蛙養殖池中,約有60%的蛙池發生了該病;1995年,廣德邱村地區的600餘畝蛙池,有70%以上的面積發病。兩地的牛蛙病死率均在60-90%之間,危害極大。 4、防治方法:預防是減少該病損失的主要手段,可參考採用以下措施: (1)牛蛙在放養前應對蛙池作徹底的清塘消毒,尤其是已養過幾年牛蛙的老池則更應做到這一點。 (2)在養殖過程中應加管理,定期換水,使牛蛙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蛙場及食場應經常用葯物消毒,葯物可選用「魚蝦寧」、「蛙消安」、「生石灰」等。 (3)杜絕投喂變質飼料,飼料應新鮮和多樣化。所有因病死亡的魚、蝦、河蚌以及其他動物均不能作為牛蛙的飼料。 (4)在選購蛙種時,應極力避免將病蛙帶入自己的養殖場中。牛蛙入池前應進行體外消毒,消毒方法一般為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0分鍾。 (5)養殖場中應備有消毒池或缸,工具使用前後要及時消毒,並避免工具的交叉使用和借用。 (6)牛蛙如出現病情,則應及時撈出病蛙和死蛙進行消毒處理,發病池用「蛙消安」或「蛙安粉」作全池潑灑消毒。 (7)病蛙池用「蛙肝寧」拌飼投喂,結合消毒劑水體消毒,可有效控制該病。
(五) 腦膜炎 1、病症:病蛙膚色發黑,厭食,其典型臨床症狀為脖子歪斜朝向一邊,身體失去平衡,在水中流動時表現為腹部朝上並打轉,解剖觀察,病蛙的肝、腎、腸等均有充血現象。 2、病因:受細菌感染所致。主要病原菌為腦膜敗血黃桿菌。 3、危害:該病最早在上海發現,1994、1995年間在嘉興、湖州等相繼發生。其危害的主要對象是100克以上的大蛙,傳染性很強,發病時間一般在7-10月份,水溫20℃以上。牛蛙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因水溫高低而有不同,一般4-7天,溫度低時則可延長到15天以上。1994年,湖州千金鄉約400畝蛙池中有40%以上的蛙感染了該病,死亡在40-90%之間。 4、防治方法: (1)對蛙池作定期葯物消毒,定期換水。消毒用葯可參考使用如「強力殺菌消毒劑」、「高錳酸鉀與乙酸混合劑」等。 (2)在飼料中拌入「蛙病寧II號」葯物,對該病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3)SMZ、蛙病寧等葯物對該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六) 腹水病 1、病症:蝌蚪腹部膨脹,嚴重腹水是此病的主要病症。解剖可見腸內充氣明顯,後腸近肛門處時有結節狀阻塞物,肝、膽等無明顯變化。蝌蚪病後,活動明顯減弱,食量減少。 2、病因:引發該病的病原不詳,在病蝌蚪的肝組織中分離不到細菌。 3、流行及危害:腹水病的危害對象為蝌蚪,經調查比較,越冬後的上年秋季蝌蚪發病率明顯高於當年春季蝌蚪。該病多發於春夏季(4-8月),水溫20℃以上,有很強的傳染性,蝌蚪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通常為3-5天,個別池在一周內蝌蚪全部病死。1996年春,海鹽、湖州等地的蝌蚪幾乎同時發生該病,調查了湖州千金鎮約160畝蝌蚪養殖池,其中發生腹水病的有110畝,發病率為70%,蝌蚪的病死率一般在30-70%之間,高者達100%。 4、防治方法:控制該病應以預防為主。 (1)合理控制蝌蚪的放養密度,及時換水,使水質保持清新。 (2)不從發病地區引進蝌蚪,蝌蚪在放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消毒。 (3)飼料應當浸泡後投喂,保證飼料多樣、適口和新鮮。 (4)發病後,對池水用PVP-碘1-2ppm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拌入先鋒黴素或PVP-碘投喂。
【九招解決蛙類飼料】
時下,蛙類養殖較為普遍,而開發動物性飼料是重要環節。現介紹九條途徑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養殖蚯蚓。
在牛蛙池內的陸地,投入牛糞、爛水果、洗米水等,與土拌和,放進種蚯蚓,讓其繁殖。經一段時間養殖後,晚間蚯蚓出土活動,便可被牛蛙捕食。也可利用零星荒地,施足牛糞等以培養蚯蚓,每平方米可產成蚓5~7公斤。
2、燈光誘蟲。
在蛙池食台上方,離水面23厘米處,吊掛30瓦的黑光燈或紫光燈,可誘落昆蟲、飛虱等,晚上牛蛙會聚集燈下捕食。此法在5~9月份效果最好,開燈應在太陽下山後至上半夜,下半夜多露水,昆蟲少,應關燈節省用電。
3、養殖福壽螺。
利用零星溝塘或建小池,也可在蛙池水中繁殖、養殖,在高溫季節每5~10天產一桃紅色卵塊,每一卵塊有卵1000粒左右,卵破膜孵出小螺便作牛蛙飼料。
4、養蠶。
利用房前屋後種桑養蠶,蠶生長快,一生只需20天左右,幼蠶可用來喂幼蛙,長到4.5~5齡,可用來喂成蛙。
5、飼養黃粉蟲。
黃粉蟲是牛蛙的最好飼料,易飼養,只需麥麩和青菜葉即可飼喂。但蟲子生長慢,必須擴大飼養量,方能保證飼料供應。
6、誘蠅育蛆。
在牛蛙養殖池上方30厘米處吊掛大口盆、托盤等,內放誘餌如廢畜肉、魚內臟等誘蠅育蛆,當蠅蛆爬離盆口掉入水中,便成了蛙的佳餚。也可建一小池,在池內放入豆腐渣,再投入洗米水等,在池面上加蓋,過若干天蛆蟲育成,就可投喂牛蛙。
7、培養水蚤。
水蚤俗稱「紅蟲」、「魚蟲」,是小蝌蚪的理想飼料。先將培養池中的水排干,清池消毒後,每平方米池內撒干雞糞、豆腐渣等各1千克(或其它畜禽肥料),最好經日光曝曬一周後,灌水40厘米,並放入水蚤種源,幾天後池水變綠,兩周後池水中即可繁殖出大量水蚤。
8、利用下腳料。
將肉聯廠、飯店屠宰下腳料消毒干凈、搗細,拌入混合飼料投喂。有繅絲廠的地方,可用蠶蛹作飼料,還可購買豬肺、牛肺,切碎投喂。
9、捕捉小魚蝦。
地處河道、湖泊或魚池附近的養殖點,可經常捕捉野雜魚、小蝦作飼料。

D. 哪裡有牛蛙養殖基地

牛蛙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1959年從古巴、日本引進我國內陸。目前我國主要靠養殖生產,全國各地均產,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養殖場地的防滲可以選擇HDPE土工膜。商品蛙主要在秋冬季,供應源主要來自廣東、福建地區.養殖方法

牛蛙流水式養殖方法

池塘選擇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環境安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

蛙池建造每100平方米為一個大池,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池邊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體深度不低於20厘米。進、排水口設置在大池的對角,每個池子放4塊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為牛蛙的休息台,並用黑色遮陽網遮陽。

苗種放養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進行消毒。清塘消毒後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養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20分鍾。放養密度:幼蛙期60~80隻/平方米,成蛙期30~40隻/平方米。

飼養管理

(1)巡池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證24小時不間斷,每天換水率達到300%,排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發現牛蛙攝食與活動有異常及時採取措施。

(2)飼料以浮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水泡濕,促使軟化膨脹。日投喂量為在池蛙總量的7%~15%,並根據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適時調整,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分級飼養,每隔一段時間及時將規格較大的個體分級篩選,把規格相近的牛蛙調整到同一口池塘進行養殖。

疾病防治苗種放養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並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分池後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發現病蛙、死蛙及時挑出隔離飼養,並適時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E. 一畝牛蛙養殖利潤多少,需要投資多少錢

一畝也就一萬元左右,如果單養殖的話,一畝是很話不算.可以做實驗.經營的好,半年可以收回成本.

F. 我今天看到湖北益農特種養殖公司 是養牛蛙的 請問現在牛蛙的市場前景如何 加盟他們的公司可靠嗎

呵呵 牛蛙養殖還可以了!情景蠻好的啊!去年做高塘口價達到50元/斤,成本才6元錢左右啊!
價格的好壞要抓住牛蛙的上市季節,一般要緊盯福建、廣東養殖上市季節,只有和他們錯開才能賣個好價錢!
牛蛙養殖要點:苗種繁育很重要,高溫期防暑降溫、換水很重要,飼料質量很重要。
做好的牛蛙料是中山統一及普瑞納的飼料了!在江浙地區使用效果很好,長勢也很快的!

G. 在中國,養牛蛙可以發家致富嗎

養殖牛蛙成本二—三萬左右。 養殖技術 一、牛蛙喜歡在安靜、、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生活,牛蛙場最好選擇在平坦開闊、東西走向,這樣能使秋天、冬天、春天的光照時間延長,夏天會有東南風,從而構造冬暖夏涼的環境。牛蛙場的選擇最好應該遠離公路、工廠及嘈雜的地方,因為靠近公路和工廠的地方容易受到灰塵及有害微粒的影響,比如牛蛙的爛皮病、蝌蚪的腹水等跟這個都有關系,另外過大的噪音會影響牛蛙的生長速度,拉長了養殖周期,增加養殖成本。 二、水源水質牛蛙養殖場的水源最好是江、河、湖泊或者是水庫,因為水體比較大,變化幅度會相對小,其次地下水也是牛蛙養殖的常用水,但是有些地方的地下水的硬度太大,對牛蛙的生長影響也很大。牛蛙養殖的水質標准可參照漁業用水標准,一般溶解氧應在三.5mL以上,pH值在陸.吧-吧.0之閫,鹽度最好不要高於二‰。水質不好容易導致牛蛙疾病經常發生,最常見的一些牛蛙疾病如蝌蚪爛尾病、紅腿病、歪頭病、白內障等等,目前很多養殖戶認為只要養殖過程中有定期的使用消毒劑就能杜絕病菌的滋生,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整體的養殖成本,如果水源好,用葯量就會相對減少。 三、養殖管理牛蛙的養殖周期從蝌蚪到出售在五個月以上,因此如何做好日常的養殖管理直接影響到養殖的成敗。飼料投喂量、換水的次數、換水量以及平常的生產管理都是關鍵。蛙價好的時候,養殖戶都喜歡超量投飼料,因為他們認為飼料投越多牛蛙的生長越快,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牛蛙對飼料的需求是盲目的,過多的飼料勢必會影響腸胃及肝臟的負擔,比如:腸胃炎、腸套結以及肝膽病都跟過多的投餌量有關。另外池水的更換也是一大要素,因為換水的中國以及換水的時間都會影響蛙的健康,正常換水的方法是:每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原來池水的二/三。這樣換水能減少刺激,減低對其生長造成的影響。而平常生產管理的細節也需重視,比如說撈中國的消毒、防罩中國的布置、以及現場情況的觀察判斷。 四、葯物及添加劑的使用葯物使用不當也是導致牛蛙養殖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牛蛙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平常的預防工作,可以周期性的對養殖水體及周邊場地(包括道路、水溝等)進行消毒,這樣能較好的預防病菌的交叉感染另外在飼料中定期添加部分添加劑如保肝類、健胃類、多維類等等,適當的添加劑能增強蛙的免疫能力,從而降低牛蛙的發病率。許多養殖戶對葯物和添加劑的了解不多,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輕症下重葯、多種葯物混合、未按劑量使用、病中國亂投葯。這些問題會影響牛蛙生長,損害牛蛙的內臟機能,嚴重的會加劇牛蛙的死亡。因次,在牛蛙養殖過程中選擇正規產品,投喂正常用量,正確的用葯方法,不僅能有效的節約養殖成本,還會減少葯物造成的傷害,並提高養成率。總之,在牛蛙養殖過程中,如果我們都遵循科學的養殖方法和合理的養殖方式,就能有效的降低養殖成本、增加養殖的成活率,從而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H. 養牛蛙需要辦理特種養殖證嗎

需要辦理養殖證,目前國內沒有特種養殖證。

養殖證是國家要求海域水產養殖和內陸水域養殖戶需要辦理的一種證件。凡是利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取得養殖證。

辦理條件:

1、國家對水產養殖海域和內陸水域實行養殖證制度。利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取得養殖證。

⑴全民所有的海域和內陸水域依照《漁業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確定海域和內陸水域養殖使用權;

⑵集體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海域和內陸水域,依照《漁業法》、《土地管理法》和有關土地承包經營的規定,確定海域和內陸水域養殖承包經營權;

2、對已養海域和內陸水域,符合養殖規劃並持有養殖證的,可簡化審核程序予以換證。尚未領取養殖證應盡快審核補發。

不符合養殖規劃但已持有養殖證的,限期予以調整。無證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主管部門應當進行登記,限期拆除養殖設施。

3、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8)牛蛙養殖加盟連鎖店擴展閱讀:

養殖證申報流程:

一申請。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和內陸水域從事養殖生產活動的,應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單位還應提交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資信證明材料、養殖技術條件說明等。

二審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認真審查申請材料,並會同有關單位人員進行現場勘驗,確認標界,核實有關情況。

三批准。經審核,對符合規定的,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報請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批准,頒發養殖證。

四集體所有或全民所有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海域和內陸水域,承包人按規定簽定承包合同後,到所轄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進行注冊登記,領取養殖證。

五登記造冊、公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已頒發的養殖證應登記造冊,頒證海域和內陸水域要作圖標志,及時向社會公告。

牛蛙的經濟和生態影響:

牛蛙體型大,可以吞食當地小型蛙類的成體和蝌蚪,甚至吞食湖、塘內的魚苗,可能造成其他動物資源的損失,甚至有可能改變當地兩棲動物區系。在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已形成自然種群,構成當地蛙類區系的組成部分。

牛蛙為經濟價值較高的蛙類,體大肉肥,體重可達0.5-1.0kg,肉可供食用,皮可以製革。牛蛙的腿肉肉質細嫩、味美,是重要的出口食品。內臟等部分可以加工成飼料。牛蛙體內存在霍亂弧菌等寄生病菌,所以作為國內市場常見的水產品,很可能通過市場流通傳播霍亂弧菌,導致食物型霍亂的流行和爆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養殖證

I. 牛蛙養殖

近日有很多朋友問我牛蛙養殖前景如何,我在這里可以說我當然沒有去做過正式的市場調研,但是我想說市場調研又何嘗不是隨時隨地的呢?請問各位,你們吃過牛蛙嗎?你們嚮往吃牛蛙嗎?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那牛蛙還有什麼用途呢?據某公司講,還可以用作皮革、潤滑油、動物性蛋白質飼料。聽起來很美好,你們知道有哪些皮革是用牛蛙做得嗎?連我都不知道。潤滑油拿牛蛙來做?那得用多少牛蛙?成本會不會太高?有多少公司會用牛蛙來做潤滑油原料?對於動物蛋白飼料我就更有發言權了,我的碩導就是華西希望集團的副總裁,我在華西希望實地調查了2個多月,其中有一個月就是在農村跑飼料市場,這個飼料的動物蛋白一般用的是魚粉、骨粉這類東西,誰會用成本更高的牛蛙呢?況且這幾個用途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這個牛蛙可以食用,是一種餐桌美味的話,誰會把它當動物飼料賣?當潤滑油賣?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它的皮當作皮革賣、裡面的油當作潤滑油、肉拿來食用賣,但是我想說:太傻、太天真。很簡單,食用都會要活的,沒有飯店會要死的。
總體來說,不是說這個項目不好,牛蛙養殖畢竟屬於特種水產養殖,特種的意思是市場容量有限,而且牛蛙養殖也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0年前就有很多人在養,如果只有極少的人來養殖,肯定還是有市場的,但這個項目本身就是小眾市場,所以我發現有這么多的人來問,真的很不正常,通常這種現象都說明這個項目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根據經驗很可能在一個養殖周期後會遭遇價格下跌和賣難。
農戶在面對一個項目時如何分析和辨別呢?我建議第一要理性思考,第二要實地考察,自己去看一看加盟的養殖戶的情況,不要聽公司的一家之言,也不要聽某些所謂的權威媒體的鼓吹,因為某些媒體也無非是收錢給人家做廣告。另外你還要考察一下市場和銷售渠道,怎麼樣銷售,有哪些渠道,供給和需求的大體情況,這都很重要。這幾年在農業上很多被騙的人要麼是被騙加盟金,要麼是最後賣不出去,所以一定要考察市場,不要一次性投入太大。類似《每日農經》這類欄目推薦的項目其實也還是有很大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