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鍋菜飯店,店名;天目地鍋居,求廣告語,貼在窗戶和門上的,窗戶很大
1、天目地鍋居,自然農家味。
2、天目地鍋居,好菜自然香。
3、天目地鍋居,美味不藏虛。
2. 什麼叫地鍋
地鍋是歷史悠久的中國農村傳統小吃。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描繪烹飪和享用這種美食的場景。經過千年的演變與創新,地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味。其色光潤紅亮,其香濃郁滑爽,其味厚至淳,其形純正自然,其器洗練古樸,其漢渾然天成,實為中國文化美食的民間代表。
現代地鍋源於微山湖畔,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流傳至今。過去都在自家小院里用石頭壘灶,放上大鐵鍋,擱了菜,貼上鍋貼,圍爐而坐,席地而吃,因此稱為地鍋。現今的地鍋已經上了檯面,都是在桌上,好像新疆的手抓羊肉其實也沒多少人會用手抓一樣。
(2)地鍋菜加盟連鎖店擴展閱讀:
地鍋是鐵鍋底燜上濃汁淋漓的菜頭,鍋邊上再貼上香香的鍋貼。不同的地鍋就是菜底不一樣。 比如仔雞地鍋,紅色的小辣椒乾和剁成小塊的仔雞翻炒,待仔雞入味後,燜煮出濃濃的汁來,燙燙的鐵鍋壁貼著長條的鍋貼,等吃完仔雞,就把鍋貼推下鍋,沾著香辣的濃汁享用。
地鍋菜餅採用各種雜面,多種野菜等材料,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 地鍋菜品以小公雞和鮮魚及新鮮青菜等為主要原料,營養豐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鍋
3. 老院子地鍋雞
地鍋雞是一道漢族名菜,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面餅,於是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干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製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龍蝦等地鍋佳餚。
徐州地鍋雞作法:
原料:
雞半隻、蔥、姜、蒜、醬油、料酒、糖、鹽、鮮湯、干辣椒少許、土豆一隻、生面少許。
做法:
1、活好的面。不用發酵,面的干濕度要合適,以不沾手為宜;
2、活好的面分成若干個小面劑,大小以荔枝般大小就可以;
3、用手把面劑壓薄,大小厚薄適度;
4、辣椒、蔥、姜、蒜入鍋炒出香味;
5、加雞塊,依次入料酒、醬油、糖、鹽、富清鮮辣味粉等調味;
6、稍炒出香味後加鮮湯、土豆,待鮮湯煮沸後在鍋的四周依次把薄餅貼上;
7、中火頂多燉10分鍾,餅熟了。
4. 我想學地鍋雞技術到哪裡學較好 培訓地鍋菜技術要多久
一般也就3天左右,不過是學會為止,少有時間多少正常,到當地培訓機構看看多了解。
5. 我想做地鍋雞,請問哪裡可以學有做過的朋友嗎
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洪澤湖地區。以前,在洪澤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面餅,於是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干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製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等地鍋佳餚。
原料:
三黃雞600克 麵粉300克玉米粉80克雞蛋2個薑片15克蒜仔25克青紅椒2條,八角、花椒、精鹽、料酒、老抽、美極鮮醬油、鮮辣味粉、雞精、味精、高湯各適量精煉油250克。
製法:
1.三黃雞治凈斬成塊,飛水待用。
2.麵粉、玉米粉納盆,磕入雞蛋,加少許精鹽、味精,接著摻入適量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隨後把面團下成25克重的劑子(約16個),團成團,用清水略浸泡,製成薄餅,貼在鍋邊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3.另鍋放油燒熱,爆香薑片、蒜仔、八角、花椒,倒入雞塊,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將干時,添入高湯,加蓋燜至湯汁濃稠、雞塊熟時,下入青紅椒,調入精鹽、味精、雞精、鮮辣味粉、美極鮮醬油,稍後再下少許老抽調色並起鍋盛入面餅鍋中,隨配酒精爐(或小土爐)上桌即成。
6. 農家菜地鍋燒烤城店名怎麼樣
太長了 讀起來都累 更別說能記住你這店了 要精短而好記得
7. 地鍋是哪裡的特色菜
現代地鍋源於微山湖畔,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過去都在自家小院里用石頭壘灶,放上大鐵鍋,擱了菜,貼上鍋貼,圍爐而坐,席地而吃,因此稱為地鍋。現今的地鍋已經上了檯面,都是在桌上,好像新疆的手抓羊肉其實也沒多少人會用手抓一樣。
地鍋的做法是鐵鍋底燜上濃汁淋漓的菜頭,鍋邊上再貼上香香的鍋貼。不同的地鍋就是菜底不一樣。 比如仔雞地鍋,味道果真香濃到幾乎成仙的地步。紅色的小辣椒乾和剁成小塊的仔雞翻炒,待仔雞入味後,燜煮出濃濃的汁來,燙燙的鐵鍋壁貼著長條的鍋貼(有粗糧和細糧兩種),等吃完仔雞,就把鍋貼推下鍋,沾著香辣的濃汁享用。
地鍋菜餅採用各種雜面,多種野菜等材料,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 地鍋菜品以小公雞和鮮魚及新鮮青菜等為主要原料,營養豐富。
8. 地鍋菜做法和地鍋結構
地鍋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小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早在漢代畫像石中就有描繪烹飪和享用這種美食的場景。經過千年的演變與創新,地鍋形成了現在別具一格的風味。其色光潤紅亮,其香濃郁滑爽,其味厚至淳,其形純正自然,其器洗練古樸,其漢渾然天成,實為漢文化美食的民間代表。
地鍋成分
一般是鐵製品,是我國的傳統廚具,一般不含其它化學物質,不會氧化,使用比較安全。
3地鍋菜
地鍋鯰魚
主料:鯰魚600克。配料:青紅尖椒片、小蔥、香菜沫、辣椒、甜面醬、糖。
調料:鹽、味精、老抽、味精、料酒、蚝油。
製作:一定要用生鐵鍋,兩端帶把,鍋底要深。
1.魚殺好,頂刀切片,開水中加醋35克魚片飛水後待用。
2.用豆油加蔥、姜、蒜爆鍋,加辣椒、甜面醬、糖、味精、老抽、料酒、蚝油,翻炒幾下,加開水或高湯沒過魚以上量稍微多些為好。
3.如可能400克麵粉,1/2開水燙熟,涼透加另外1/2麵粉揉好、作成6-8個1 cm厚的小面餅,沾魚湯貼在鍋沿上慢火收汁,10分鍾後加鹽、味精、少放點醋調好味,加香油、撒上小蔥段、香菜末、青紅尖椒片,連鍋一起上席,下邊墊個盤子。
地鍋三鮮
原料:三黃雞400克 蹄膀400克 鱔魚300克 麵粉300克 玉米粉80克 雞蛋2個 薑片15克 蒜仔25克 香菜段15克 八角、花椒、精鹽、料酒、老抽、美極鮮醬油、鮮辣味粉、雞精、味精、高湯各適量 精煉油250克
製法:
1.蹄膀治凈斬成骨牌塊,焯水後加薑片、料酒燉至九成熟,撈出待用;三黃雞治凈斬成塊,鱔魚斬成段,分別飛一水待用。
2.麵粉、玉米粉納盆,磕入雞蛋,加少許精鹽、味精,接著摻入適量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隨後把面團下成25克重的劑子(約16個),團成團,用清水略浸泡,製成薄餅,貼在鍋邊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3.另鍋放油燒熱,爆香薑片、蒜仔、八角、花椒,倒入雞塊和鱔段,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將干時,添入高湯,倒入蹄膀塊,加蓋燜至湯汁濃稠、雞塊熟時,調入精鹽、味精、雞精、鮮辣味粉、美極鮮醬油,稍後再下少許老抽調色並起鍋盛入面餅鍋中,稍便撒入香菜段,隨配酒精爐(或小土爐)上桌即成。
地鍋魚羊
原料:鱖魚800克,生羊肉1塊1000克,油菜100克,高湯1200克,紹酒20克,姜塊50克,蔥結50克,精鹽15克,味精10克。
製法:
1、鱖魚治凈,剔去龍骨胸刺,洗凈,用開水略燙,去表皮粘液。
2、羊肉洗凈,切成2大塊,去骨加蔥,姜煮至8成熟。油菜取心,燙至斷生。
3、將鱖魚平鋪在兩塊羊肉之間,放入砂鍋內,加入高湯、蔥結、姜塊、紹酒,用地鍋燉至酥爛,揀去蔥姜,加入精鹽、味精,擺入菜心再燒沸即可。
特點:魚羊合鮮,湯汁醇厚。
地鍋雞
原料:雞、茄子、麵粉、調料
茄子切塊並用鹽稍腌並擠水。就是把雞剁小塊後打個雞蛋並加少許麵粉攪拌均勻,直到雞塊都被麵粉裹住。茄子切塊並用鹽稍腌並擠水。鍋里油燒熱後炸點蔥姜和花椒辣椒,然後把雞塊到鍋里煸炒,直到炒成金黃色。
這時把茄子加入並加適量的鹽、醬油和水。然後麵粉加水和好,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硬,若是喜歡吃軟一點的餅就不要反復揉,喜歡緊拽一點的就多揉幾下,等鍋里開了,就可以把鍋貼貼在菜周圍,記得餅的下部分要在菜水了,好了。鍋蓋上擺個放了冷水的碗,先大火燒一會,在小火燜一會,等碗里的水熱了,就可以了。 這么做的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
9. 學地鍋雞,加盟也可
原料最好麻雞、長茄子、精粉蔥 姜 花椒 干辣椒 【做法】 作法很簡單,茄子切塊並用鹽稍腌並擠水。就是把雞剁小塊後打個雞蛋並加少許精粉攪拌均勻,直到雞塊都被麵粉裹住。鍋里油燒熱後炸點蔥姜和花椒辣椒,然後把雞塊到鍋里煸炒,直到炒成金黃色。這時把茄子加入並加適量的鹽、醬油和水。然後麵粉加水和好,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硬,若是喜歡吃軟一點的餅就不要反復揉,喜歡緊拽一點的就多揉幾下,等鍋里開了,就可以揪成小塊拍成餅貼在菜周圍,記得餅的下部分要在菜水了。好了。鍋蓋上擺個放了冷水的碗,先大火燒一會,在小火燜一會,等碗里的水熱了,就可以了。
這么做的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
10. 丹陽有安微菜吃嗎,特別是地鍋菜
哪裡有臭鱖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