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少兒國際象棋青少年冠軍是誰
魯櫓
)2015年湖北省青少年國際象棋錦標賽於10月2日在武漢結束,荊州15歲棋手魯櫓喜摘男子高中組金牌。 本屆國際象棋錦標賽由湖北省體育局、湖北省教育廳主辦,來自全省各地市州近千名選手參加了該項賽事。比賽項目包括個人賽和團體賽,經過兩天7輪的激烈爭奪,由荊州市國際象棋培訓中心選送的選手魯櫓,也是荊州唯一一位代表,榮獲國際象棋男子高中組冠軍。 魯櫓沙市人,是沙市一中學生,來自荊州市國際象棋培訓中心,師從教練紀敦培先生。魯櫓自小痴迷國際象棋,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國際象棋,至今已有7年。這位15歲的少年告訴記者,業余時間,他幾乎就是「泡」在棋里。國際象棋讓他思維更敏捷,更喜歡思考。自2012年以來,他幾乎每年都參賽,這次摘金是他歷次參賽的最好成績。 老師紀敦培先生今年73歲,創辦了荊州首家國際象棋培訓中心,曾獲得湖北省青少年國際象棋錦標賽「優秀教練」稱號。14年來,他培養學生已逾千人,這些學生大多數已成為中考、高考佼佼者。 國際象棋是一種高智商的游戲。紀敦培先生說,他每周都會到城區的部分中小學及幼兒園給學生們做興趣輔導,發掘好苗子。今年7月,他的學生朱良哲在全國大賽中獲得「棋協大師」稱號,摘下國際象棋界最高段位。目前,該中心已取得省級賽事的11金12銀9銅,紀敦培先生已培養4名學生獲得國際象棋「棋協大師」、「候補棋協大師」稱號。
2. 國際象棋世界上第二位棋王資料
國際象棋大師埃馬紐爾·拉斯克(或艾瑪努爾·拉斯克)(Lasker,Em),1868-1941,善於防禦。阿廖欣給他的評價是:並無太大的創造力,也無強烈取勝的願望,但是有刺激對手犯錯誤的無與倫比的技巧,以及隨即給予打擊的卓越能力。
拉斯克從1894年到1921年,連續27年奪得世界國際象棋冠軍。這樣長的時間地擁有王位前所未有,以後看來也不會有,甚至他在失去桂冠之後,在許多重大的比賽中,仍可獲得勝利,並且在67歲的高齡時在世界一流級別的賽事中還能應付自如,勝券在握,真可說是寶刀未老。 拉斯克的棋藝經常使內行人士都驚奇不已,有人認為他對不幸的對手施以魔法或者催眠術。除此之外實在無法理解,他維和擊敗成群的著名的特級大師是如此輕描淡寫。拉斯克是真正的戰士,以爭斗在樂。與上旗鼓相當的勁敵,他會拚死戰斗,結果往往是對手難逃劫數。 拉斯克出生在普魯士,在1889年到1893年,他的威名遠播德國、英國和美國。隨後他在1894年3月15日至5月26日在紐約、費城和蒙特利爾向斯坦尼茨挑戰。許多人認為拉斯克缺乏經驗,而在對抗賽中拉斯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使得斯坦尼茨像個小學生似的招架不住。然而不服氣者大有人在,有人發出怪論:「與其說拉斯克勝了,不如說斯坦尼茨輸了。」而且提出他們年齡相差太大,斯坦尼茨是58歲,而拉斯克只有25歲。 拉斯克成為世界冠軍後,還得完成一個困難的任務,即要使世界棋壇承認自己的地位。他南征北戰,成績斐然。1895年至1896年在聖彼得堡,1896年在紐倫堡,1899年在倫敦,1900年在巴黎,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到處都是頭獎,拉斯克打敗許多世界一流的特級大師。 第二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在數學系只念過四個學期的拉斯克,在厄蘭根大學出色地通過了哲學和數學博士論文的答辯,獲得博士學位,並受到高度贊許。1900民,許多報紙上發表了這條轟動一時的新聞。國際象棋、哲學、數學,拉斯克是一位真正的學者,一位真理的探求者。他的哲學和數學著作受到愛因斯坦的高度評價:「我喜歡拉斯克的不可摧毀的獨立精神,對於人類來說,這種品質是如此罕見……」 1908年拉斯克又出現在棋壇上,和一些強大的勁敵(其中有塔拉什、斯勒西特、馬歇爾和耶諾夫斯基)作了多次衛冕賽,並都保住了冠冕。1914年,他參加聖彼得堡舉辦的國際大賽,擊敗了較為年輕的一代中名聲鵲起的卡帕布蘭卡和阿廖欣,仍居於皇座。1921年在哈瓦那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中,拉斯克被挑戰者卡帕布蘭卡挫敗。這位老冠軍,由於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年戰事,他的經濟、健康和精神都受到損傷,使他在和年輕的古巴選手的較量中竟然一敗塗地,未能取勝一局。 在兩年未參加比賽之後,1923年拉斯克在摩拉維群島國際聯賽中獲得了第一名。1924年紐約國際聯賽中,永不氣餒的拉斯克又奇跡般堅定地出現在勝利的軌道上,他再度獲得冠軍,比他的年輕對手多半分,領先第三名阿廖欣4分,而此時拉斯克已經56歲了。正是在這次比賽中,他發現了一個殘局理論,那就是在一定特殊的情況下,一馬可以戰和一車一兵,這無疑是令人震驚的發現。十年以後即1934年,猶太出身的拉斯克為貧困所迫重返棋壇。德國納粹專政之後,使他不得不遠離家鄉。多少年來他漂泊世界各地,蘇黎世、諾丁漢和莫斯科。像他這樣的年齡,還能戰功累累,期間他戰勝了卡帕布蘭卡、兩次戰勝尤偉,實在是令人折服。作為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拉斯克,是最早運用心理戰於國際象棋的棋手,他把弈棋過程看作是人們智力活動的沖突范圍內兩種個性之間的戰斗,對他來說,對局不只是運子和組合的結合,而是兩位棋手感覺和情感之戰,思想和意志力的較量,是人與人、個性與個性的拼搏。在國際象棋巨擎中,拉斯克第一個考慮到自己對手的性格特徵,他們的心理狀態,而採取與之相適應的弈法。正因為拉斯克善於發現並利用對手性格上的弱點(這在當時無疑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他的棋藝長盛不衰。「歲月的流逝對於這些鐵人似乎不起作用。」這是人們對棋壇鬥士拉斯克的評價。 拉斯克同時也是位天賦異稟的數學家,而他的哲學博士論文被視為現代代數的基礎。他是第一流的合約橋牌玩家,也寫過有關橋牌與其他博奕游戲,如圍棋,以及他個人的發明拉斯克(Lasca)的書。他試圖創造出競爭行為的通用理論,他受到了賽局理論的早期發展的影響,而他在關於博奕的書籍中,不甚詳細的提出的一些問題,至今在紙牌游戲數學分析中仍常被提及。他的哲學作品與他所合著的一部劇本現今也受到了微小的關注。 1941年1月13日,拉斯克離開人世,享年73歲。
3. 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的關系各自的發展歷史
象棋產生於封建時期,它全息地映射著封建的社會秩序和等級倫理。由於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國象棋的藝術和棋理折射著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東方民族文化精神;國際象棋的內蘊則體現著宗教籠罩下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以奪取對方君王為勝利成了象棋藝術的靈魂。這一點東西方不謀而合。細微的區別是,中國象棋的王稱「帥(將)」,是忌諱「犯上」的緣故;國際象棋沒有此類顧慮,文字上自由得多。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出「九宮」,且有「士、象」充當專職護衛力量,始終扮演著幕後指揮的角色,這些對「帥(將)」的特殊保護是「率士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寫照。君王是國家的基石,是國家穩定的前提。國際象棋唯有「王車移位」的特點關照,稍不留神還會失去該權利,「王」可在棋盤上任何一格自由往來,隨時可能御駕親征,對「王」的保護通過其自身靈活機動的躲閃來實現。這與中世紀歐洲頻繁的民族征戰遷徙相關。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對面」,可洞察出儒家禮義的熏染;國際象棋的「王」可以面對面廝殺決斗,隱見血親復仇的烙印。
古代中國,妃嬪媵嬙處於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國象棋根本沒有「皇後」、「王妃」的位置;國際象棋則不然,「王」的旁邊是僅低於王的、地位顯赫的「後」,「後」是最靈活、最有力、活動范圍最大、威脅最強的棋子,表現出在西方「後」對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文化等往往起著僅次於王的作用。
中國象棋的「士」是宮廷衛士,司「九宮」安全,不離「帥(將)」左右。「象」是臣相,只能於本土飛來飛去。如此寵大的護衛部隊削弱了攻擊的力量,另一方面卻增強了防禦體系,即使前線戰士全部馬革裹屍還,也可能殺和敵軍的騷擾,這些反映出中國君王傳統的求穩怕亂的心理和習慣。國際象棋沒有後勤人員的設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能滿盤飛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職互不相交,暗示著東正教、天主教對中世紀歐洲的影響。
中國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後退,雖有「過河小卒當小車」之說,但它終究是「卒」,到頭無非一「老卒」而矣,隱喻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愚民信條。國際象棋的「兵」雖然也只能前進,但它走到對方底線可開格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這展現了西方進取、升遷的慾望和機會。
象棋有法度森嚴的精神,中國象棋對棋子的限制尤為突出,區區十六個子有五個不能過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線,「馬」有拐腳之制約,縱是千里馬一旦受制也難以縱橫馳騁,表現著壓抑個性的封建體制。國際象棋沒有對棋子的過多約束,反射著西方豪邁不羈、自由奔放的個人發展。
象棋尚剛,要求積極拼殺作戰,棋子運動能力越強越有優勢。道家思想的融匯,中國象棋戰法中發揚了陰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宮馬屏風馬即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及現代意識的滲透,國際象棋向著多元化發展,如浪漫主義學派、局面開派、俄羅斯學派、蘇聯學派、現代主義學派等。
國際象棋起源和發展史 :
國際象棋的起源至今說法不一,有關起源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印度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游戲通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復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據可靠的文字記載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盡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於東方,但從它的演變史以及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定型並流行開來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變了走法,行棋速度明顯變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國人改為王的配偶--後,像社會革命一樣,連性別也變了。至15世紀末進化為現制。當時它與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作詩並列成為騎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紀,以騎士教育為主導的人們把在下棋當中兇猛的進攻和大無謂的棄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現,而不敢接受棄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認為是怯懦的。但這種騎士風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視防守的戰略思想已經被現代理論所淘汰。
現在,國際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人類社會不僅僅把它當作游戲和娛樂,還當作一門藝術學科、競技體育項目,甚至開發電腦弈棋,向人類智慧挑戰。
國際象棋最早傳入我國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把國際象棋帶回國內,但未能普及開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將它列為體育項目,才開始逐漸推廣起來。國際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與中國象棋極相似,為了與中國象棋區分開來,人們在前面加上「國際」二字叫國際象棋。在亞洲一些華語地方,也有人稱它為「西洋棋」。國際象棋中6種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國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譯為王;Queen譯為後;Rook:意為城堡,因與車走法一樣,故稱為「車」;Knight:騎士(或稱為爵士),與馬走法類似,稱為「馬」;Bishop:傳教士,與象(相)走法類似,稱為「象」;Pawn譯為兵。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史 :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源於傳說中的黃帝;有的認為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期:「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認為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韓信發明象棋,用以鍛煉將士的攻殺能力。證據是後世象棋盤上常刻有「楚河漢界」的字樣。無論起源於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的影響,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以及規則上不斷地創新,包括兵種的增多。
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庄《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有名家說,中國象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傳統性和封閉性更明顯,不了解中國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國象棋。
4. 哪款國際象棋好呢有手感東西不要太貴,只要符合國際比賽國際象棋就可以了
先行者的特大號就好。100以內只能買這中高檔貨。不會有太多的選擇。
5. 最好最頂尖的國際象棋品牌是什麼
包金鑲鑽的瑞士頂級國際象棋Gold&Play。感覺這是國際象棋中最好的大名牌。
6. 國際象棋的禮儀
禮儀這種東西,實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國際象棋有以下幾個需要遵守的道德(注意是道德,靠自律,不強制)
行棋前握手錶示對對手的尊重
行棋中不作出影響對手思考的動作和聲音,比如做鬼臉,唱歌,哼哼等。(有人愛嘴裡碎碎念,這類事件很煩,通常裁判也只能提醒,不能判犯規)
行棋後不嘲笑對方的水平,盡量滿足對手簡單的拆棋要求。
認負時,關鍾握手
行棋中,不找別人或者軟體商量(這是犯規行為,可以舉報,但初級比賽很難查證)
其實你可以看到,職業比賽,很多人都是下了幾步以後,就開始去別的台觀看別人的行棋,這雖然不犯規,但也不太尊重對手。國際象棋並不是太貴族的運動,沒有那麼多禮儀的講究,只要你「正常」就行了。
7. 國際象棋兒童有啥好處
國際象棋兒童的好處有,利於兒童智力的開發,訓練兒童注意力的集中,鍛煉兒童記憶力的增強,利於兒童計算能力的提升。
拓展資料:
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
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
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
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
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
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
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
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
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
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
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
8. 玩國際象棋有什麼好處
眾所周知,國際象棋是一項高雅的藝術,可以鍛煉孩子的沉穩、認真、鎮定的性格。
1、落子無悔,沒有想好不要碰棋子,不許輕易落子
養成思考的習慣很多孩子在學習國際象棋初期,對國際象棋具有很強的游戲意識,這一點其實很好,對於培養興趣非常有幫助。但是許多小朋友由於太注重玩的過程,下棋時毫不思考,或者下棋的過程中手總是在棋盤邊上玩棋子,這一點,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並且要從開始就正確引導的。這種習慣會導致小孩連招、亂下,慣性思維等非常嚴重的壞習慣。認真的下棋習慣是在初期養成的,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小要求,比如每步棋至少想3秒,下上去就絕對不能拿回來等等。
2、下棋坐穩坐直,切忌左顧右盼、歪坐、觀棋說話
國際象棋非常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初期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對局態度進行嚴格要求。許多家長在初期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嚴肅性,在初期沒有幫助孩子形成認真專注的對局態度。尤其孩子在家裡一邊下棋一邊吃水果,和家長熟人聊天等都會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如果孩子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在棋盤上,隨著水平的提高,進步效果將越來越不明顯,
3、養成標準的手勢,全面的感受國際象棋文化
很多家長不太注意孩子下棋的手勢,也不注意孩子落子的習慣,更不在意孩子對於國際象棋文化的培養。很多家長不太在意對孩子了解國際象棋文化的培養,初期學習就過於功利只在意考級升段,或者完全只注重興趣,不關心孩子是否懂得「國際象棋是什麼」這些都對於長期培養孩子素養,和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長期來看,不能去領悟國際象棋文化的孩子一般達到一定級別之後就會失去興趣,迷失方向,難以堅持,進而影響進步。
9. 有沒有特別好的象棋高端大氣上檔次,有品牌的
不知道你說的是中國象棋還是國際象棋,要是國際象棋,國內沒有特別好的品牌,國外有一家瑞士的Gold&play,不過太豪華,都是鑲鑽的,價格肯定也很貴。要是中國象棋,國內只有博聖象棋了,設計和品質都一流。
10. 馮軍的「六贏」理論、「國際象棋」理論、「華旗人的七個習慣」.「打地基,蓋高樓」理論請分別說明
國際象棋
兵:執著追求,實現理想
車:勇往直前,縱橫馳騁
王:深入實際,優化管理
象:內政外交,信息互聯
馬:與日俱進,鼓勵創新
後:重視女性,統合綜效
炮:跨越發展,事半功倍
顯然,華旗早已非常清楚,自身的存在首先是一個「社會的存在」,而華旗的產品要滿足的,不僅僅是華旗自身的利益,是「大眾、代理、員工、公司、供方、社會」六方共同的利益,唯其如此,華旗才能獲得真正堅實、穩定的發展,這是何等遠大的認識!
而最有趣的是華旗的國際象棋文化。華旗從國際象棋中提煉出一整套管理理論,並深入滲透到公司的各個方面。他們在國際象棋中加了兩個「炮」,使它變成有中國特色的「愛國者象棋」。每一年,華旗都會投入很多精力經營國際象棋文化。據說在華旗,每個員工都必須學會愛國者象棋,並且要熟知每個棋子所代表的含義,比如「兵」:執著追求,實現理想。在愛國者象棋中,兵走到底能生變成任何棋子,包括威力最大的「後」。在華旗,有清潔工成為高層領導的先例,想想看,這對每個華旗員工來說是多大的激勵?
「美國人下國際象棋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而我們學國際象棋才2年半。我們憑什麼了得過人家呢?加了『炮』以後成不一樣了,外國人立刻就招來不住了。」
2006年3月30日下午,原定13:30接受采訪的華旗資訊數碼科技公司總裁馮軍沒有準時回到辦公室。
靜觀他的辦公室,沒有任何豪華裝潢,有的只是一張辦公桌,會客的沙發與茶幾,整潔的辦公桌上,只擺了一台電腦,沒有零亂繁多的文件,一看就是主人經常不在的緣故。
最近馮軍真的很忙,剛剛從德國回國的他甚至都沒來得及休息,「去德國出差,先參加了很多展會,然後去布達佩斯和外資的鏡頭廠商談合作,又去克拉尼看看是否可以把德國的設計工藝大師請到中國,這既對我們公司有利,又對行業的發展有利。最後去了法國公司,去訪問那邊的代理商。」遲到了20分鍾的他對《中國新時代》記者說。
馮軍此次歐洲行用了10天——德國7天、法國3天。對這次的行程,他解釋說,是為公司全面的國際化進行鋪墊,提前把國外的落腳點布控好,把商業模式和自身的運營理念灌輸到國外的公司。
「愛國者」的海外戰場
「我們在歐洲已經設立了很多的分公司。」馮軍說,「愛國者」品牌不僅要在中國發展壯大,他還要將這個品牌帶到全世界的市場。
在英國,馮軍的「愛國者」基本上是靠超市來銷售,進入了主流市場的愛國者的市場佔有率在當地名列前茅。在他看來,了解當地消費者心理和感情上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畢竟在中國,對當地的了解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得依靠當地的代理商,跟他們組建研發單位,去研究當地消費者的心理和感情上的訴求,產品和產品將來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大家都差不多。」
對於其他海外市場,馮軍暫時還是想先把法國做好。而在荷蘭、德國、巴西這些地方布局,他現在最苦惱的是國際化的人才非常匱乏。如何解決公司人才的儲備,成為他需要認真對待的大事。
馮軍覺得,華旗習慣於兩條腿走路:一半來自華旗內部,另外一半來自全社會。聘請有國際化經驗的,或者是外語比較好的優秀人才加入華旗,迅速適應華旗的環境,了解華旗的模式和企業文化,然後再派到海外,這樣能夠使愛國者品牌在當地迅速生根,「我特別希望有更多優秀的人才加盟到華旗,加入愛國者國際化的進程中來。」馮軍說。
他坦言,「愛國者」在海外並非一帆風順,「從一開始國際化到現在,我們從來就沒有順過。」馮軍笑著說。
如何解決中國企業的海外簽證,甚至也是個大問題。特別是歐盟,為了防止偷渡,導致華旗現在去歐洲設立分公司還非常麻煩。不久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到中國訪問,期間接見馮軍時,馮軍也問到過這個問題,布萊爾很痛快的答應可以用特批的方式解決。但是對於其他的國家,這依然是個問題。
「我們進入還有一個壁壘問題,我們也正在向科技部申請,發改委也會幫助我們,幫助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進入發達國家的時候,能夠解決簽證關。」
2005年,馮軍花巨資贊助了世界頂級的F1賽事,「我要進入歐洲,歐洲人非常喜歡F1,而且是非常高端的關注,每年有十幾場的比賽,所以我們加入到F1當中,就可以直接打入到歐洲的高端市場。」
加「炮」的國際象棋
國際象棋里加「炮」?這無疑是讓外國人吃驚的做法。但認識馮軍的人都知道,他不但喜歡下國際象棋,而且是下特殊的加「炮」的國際象棋。
「我去國際市場競爭,我就必須要有一門『炮』才能打出去,否則憑中國象棋有『河界』是過不去的。美國人下國際象棋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而我們學國際象棋才2年半。我們憑什麼下得過人家呢?加了『炮』以後就不一樣了,外國人立刻就招架不住了。」
馮軍起身從書櫃中拿出愛國者國際象棋宣傳冊,「和老外競爭必須得用中國象棋的『炮』,必須要把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加入其中。」
在馮軍看來,「炮」實際上是一種跨越式的思維方式。國際象棋中的很多游戲規則,就是國際通行的商業規則。與中國象棋對棋子的種種限制相比,國際象棋沒有太多的制約和束縛,比如「卒」攻到底可以升為「後」,「王」可以突破田字格的限制,「象」沒有楚河漢界的限制等等,這些都是讓馮軍鍾情國際象棋的原因。
對於如何想到了在國際象棋中加「炮」,馮軍解釋說,「無奈之舉!我們在2003年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機會,就是如何國際化的問題,中國的品牌和西方文化很容易格格不入。必須要了解對方的文化,要了解對方文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了解他們的游戲,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在下國際象棋,這是全世界的。」
在馮軍看來,在國際象棋的基礎上,加入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也正好符合整個國家目前在自主創新上的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國際的,但是民族的特色一定要保留。」
馮軍提出,我們必須參與國際競爭,而且,必須符合國際化的標准,「國際上的交流,我們依然要尊重他們的標准。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和自己優勢的資源,一定要保留住,這個不能丟! 如果純粹按照他們規矩走,將來咱們會很痛苦。」
喜歡下國際象棋,還因為這可以給馮軍帶來很多啟發和快樂。在他看來,這還是一種文化的啟發。「我已經把這些文化引進到公司里,第一,卒攻到底可以升『後』,中國象棋進攻到底是個死卒,國際象棋進攻到底就是『後』。這個啟發就是,只要執著的去追求實現理想,那進攻到底就可以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目標。把這種機制引進到工作中,那麼大家的工作狀態就都活了,這樣就可以讓大家都做『老闆』。相互幫助是很重要的,一個中國人是一條中國龍,全體中國人就是中華巨龍。」
「中國人為何在海外沒有一個真正的團隊,都是個體的成功,沒有團隊成功。品牌都是靠團隊的,品牌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索尼是24萬人.三星是20萬人,這么多的人都在為一個品牌而忙碌著。」
創新就是生命
現在,馮軍每天除了工作以外,休息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他笑稱已經習慣了,「我昨天晚上也是差不多快二點才睡的,其實我也擔憂自己的身體。」仔細觀察,他的眼睛裡還有少量的血絲。
為了改變這樣忙碌的工作狀態,馮軍正在公司內部進行分拆,逐步給管理層授權。
「一個團隊組建初期,要用1+1=1的方式,雖然效率有些低,但是可以確保目標是一致的。後期到了成熟的階段時,能力逐步提高,相互之間也都了解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用1+1=11的方式了,也就是我授權出去,把部分權力分離出去。」馮軍說。
為了表述得更為清晰,他把擺在茶幾上的幾瓶礦泉水拿來做演示。
「初期時,如果不經過1+1=1的方式而是直接用1+1=11的方式,如果溝
通不夠,目標不一致,這時要是授權出去,那就是1+1=-1了,那損失就太大了。損失的不但是金錢,還有青春、經歷等很多東西。所以,我初期寧願用1+1=1也不能用1+1=11的方式。只有到公司成熟的時候才可以用1+1=11的方式.逐步完成這個計劃,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公司高管的合作時間已經達到這個要求了,一般的高管也有兩三年的合作,一起創業的高管已經都合作七八年了。」馮軍說。
在他看來,原來每個人只是管理自己的那一塊,放權以後,其他人就可以具體管理很多事務。如今的「愛國者」不斷推出眾多的產品。這讓眾多同行羨慕不已,馮軍認為這就是不斷創新換來的成績。
「我們最近剛剛推出的一款產品『貴賓王』,這個產品很可能是將來徹底改變互聯網結構的項目。因為一般互聯網就是互聯網,硬體就是硬體,我們研發出了一個最完美搭建互聯網與硬體的一個1+1=11的平台,消費者將是最大的受益者。」馮軍得意的說。
「消費者憑著『貴賓王』可以享受到北京市1000多家餐廳的優惠服務,然後還可以上網查詢每天的特殊優惠價格。這些餐廳既可以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還可以通過『貴賓王』將很多秘密的價格通過網路發送到每個『貴賓王』卡的持有者。」
馮軍從自己的錢包內掏出「貴賓王」卡,拉著記者走到辦公桌前親自展示這個產品的使用方式。「這個產品不僅僅在中國可以,發展到其他國家的時候照樣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使用。只要把『貴賓王』卡插到有互聯網連接的電腦上.不用動任何的鍵盤,只用5秒鍾頁面便會自動跳出。」
「這個產品的投資大概有幾千萬,要是再具體的算上相關投入,上億都不是玩笑。到目前,從研發到推廣我們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而這個項目用3—6個月就可以在全國復制。」
不斷的創新,顯然使得馮軍嘗到了甜頭。
從「馮五塊」到「數一數二」
如今的馮軍已成為富豪和成功人士,但憶及過去,他依然清晰的記得創業時的酸楚。
「馮五塊又來了。」1993年的一天,中關村頤賓樓裝機器的小趙對他的老闆說。馮軍一手拎著鍵盤、一手抱著機箱.滿臉堆笑的正往櫃台這邊湊。「看一眼今天的最新款。」說話間,他已經將機箱送到了老闆的眼前。「我只賺你5塊錢。一月之內.你賣不出去,我保證退款。你看我每天都來,不會跑掉。」
「馮五塊」的綽號由此得來。其實,馮軍做推銷完全是自己的選擇。
1987年,馮軍考入清華大學土木系建築結構專業。大一時,他想轉到建築,但沒成功。後來,馮軍一直都不太順。1992年8月10日,馮軍畢業分配到了一家建築工程總公司。在單位待了半個小時,聽說自己將被派往馬來西亞,他毫不猶豫的起身走了。
從單位出來,馮軍口袋裡只有200多塊錢,他跑到了中關村,因為自己有個同學在中關村幹得很好。他和同學商量,在6平方米櫃台里擺一張桌子,佔三分之一面積,付二分之一的租金,從此就開始了推銷鍵盤、機箱的個體小生意。
和別人不太一樣的是,從校園出來就練攤的馮軍一開始就給自己的公司注冊了一個商標「華旗」,取「中華的旗幟」之意,而當時他的「公司」只有他和一個搬運工。
最初,馮軍推銷的鍵盤和機箱都是「小太陽」品牌。經過兩年的努力,小太陽鍵盤月銷量達到3萬只,佔中國北方市場的70%。後來他又開始做彩顯推銷,並且繼續做「小太陽」品牌。在中關村,馮軍是第一個將彩顯、機箱、鍵盤品牌統一起來的人,都叫「小太陽」。
1996年的中關村,滿眼都是「小太陽」的仿冒品。眼瞅著自己花幾年時間培養起的品牌被搶奪、被損壞、被侵蝕,馮軍心如刀絞,卻又毫無辦法。最終,他只得在「小太陽」商標旁邊打上了一個新商標「愛國者」,從此開始為這個新品牌奮斗。
2003年3月,馮軍推出了花100多萬元請奧美設計的華旗國際LOGO「aigo」,以及包括移動存儲、數碼視聽產品在內的多款數碼消費電子產品。從此,「愛國者」這個民族品牌進入了世人的視野。
從那時起,馮軍就提出華旗要試著走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路線,希望像他們一樣在行業領域內做到「數一數二」。「因為做不到數一數二,就是死路一條,只是或早或晚。」馮軍說,「全球市場的最終結果是只有兩個品牌能很好地活下來,如可樂市場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對於三星、SONY這樣的品牌,馮軍首先希望華旗能追上它們,追上還不是最終目標,華旗還想做這個領域的領跑者。
2005年,在馮軍的倡導下,中關村的高科技企業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民族品牌聯盟委員會」,號召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打群架」。「目前中國的國際品牌還很少,靠一兩家企業單打獨斗是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成功的。」
如今,馮軍的公司有了1800名員工,愛國者MP3、機箱等產品做到了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馮軍已經成了「中關村人」的代表與驕傲,他的公司也已經創造了連續十年每年增速超過60%的奇跡。
「將『愛國者』打造成國人的品牌,這是一個永遠沒有終點的目標。」談到「愛國者」的未來,馮軍顯然已經有了自己的目標。
6贏
「六贏理念」
1999年華旗進軍軟體業,推出了網路屏蔽軟體——《守護天使》。華旗首次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體被馮軍認為「既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
華旗一直在思索如何向「技術驅動」型企業發展。1999年互聯網正在興起,華旗開發的《守護天使》是防止孩子瀏覽不健康互聯網信息的軟體。成功之處是2001年5月《守護天使》被國家經貿委評為「2001年度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中關村只有清華同方的集裝箱檢測系統和華旗獲此殊榮。失敗之處是《守護天使》並沒有給華旗帶來多少經濟效益,比起華旗200多萬元的研發投入來說,《守護天使》是「賠錢」的,不賺錢的原因依然是盜版問題。
馮軍認為,華旗是否還向通用軟體方向發展,取決於政府打擊盜版的力度。打擊力度大,華旗就可以繼續投入,打擊力度不大,華旗在實力還不夠的情況下,只能持觀望狀態。市場驅動和技術驅動是企業運作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華旗對技術的投資將是持續的,只是可能因為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投入的力度不一樣而已。
華旗看好移動存儲的市場。2000年7月推出了愛國者移動存儲王;2001年更同時推出移動存儲加密王和烽線王兩款移動存儲產品。2001年3月,華旗推出了愛國者刻龍CD-RW精品刻錄機,在今年業界大勢不佳的情況下,華旗依然與索尼公司合作成立了「索華數碼夢工廠」,專門推廣索尼的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和攝像機,提供整套的服務。在馮軍的設計里,華旗未來應當成為像三星那樣的綜合性企業,有良好的信譽,也許在單項產品上不是冠軍,但要確保每一個產品都能夠進入行業前三名,並具有綜合實力,這是華旗的最低目標。
在馮軍看來,華旗跟中關村其他企業的差別,就在於華旗有「六贏理念」。華旗的「六贏理念」即帶領「大眾、代理、員工、公司、供方、社會」參與合作的六方共同獲得合理利益的滿足和發展的機會,缺一不可。這就是華旗至今不做CPU這類產品的原因。中關村做CPU的企業沒有幾家能夠活過3年,但顯示器是公平競爭的一個產品,沒有人走私。實際上,華旗「六贏理念」反映在經營理念上,就是要建立信譽。在華旗創業的90年代初,中關村沒有什麼信譽可講,幾乎是「騙子一條街」,在這種混亂的市場里,信譽顯得特別的珍貴,華旗的一點點信譽,都「被大家看成珍珠了」。這10年來中國整個市場競爭的氛圍和秩序正在走向公平和公正。馮軍認為,華旗「不能保證公司每個人都把這個理念做得很好了」,但公司大的方向和輪廓沒有問題。
馮軍認為,華旗還處在創業階段,離大功告成還很遠。
7個習慣
一個華旗員工的七個習慣筆記
今天在華旗人上看到演講比賽中有很多是本班的同學。感到非常驕傲。
前兩節課主要講了華旗的公司背景已以及公司的文化。七個習慣大家都背熟了吧。
有些同學在以無辜的眼神看著我。大家都有自由選擇背還是不背的權利哦。就像7個習慣中第一個習慣所講的You recognize that you are free to choose.第一個習慣是什麼啊?
Habit 1: Be Proactive,
這個課程結束後一定要考試,所以大家要把考試的要求當作目標,以終為始。
Habit 2: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we identify our personal mission and goals.
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學英語還是看電視呢?
we act on our priorities.要事第一
Habit 3: Put First Things First,
昨天frank就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他在小組競賽中向香蕉組無私的公布了自己辛苦得來的答案。He looks for alternatives that allow everyone to win.這樣做完全體現了咱們華旗的六贏思維。
Habit 4: Think Win-Win,
Simon就利用女生聲音小的特性。針對性地故意大聲回答問題。以排山倒海的氣勢為蘋果組多次贏得勝利。知彼解己。
Habit 5: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 is both an attitude and a skill of listening deeply for complete understanding.
每次寫演講稿的時候我都很不理解為何有些男生總喜歡參考身邊女生的文章,看到7個習慣的第六個習慣終於明白了,we discover a creativity that people can experience when they explore their differences together. 要統合終效嘛。
Habit 6: Synergize,
要大家每天回家背5句話,不是像折磨大家,而是不斷更新。
Habit 7: Sharpen the Saw is the habit that calls the others forth. It is comprised of simple daily activities that implant the principles of effectiveness in our minds.
華旗會議比如晨會,讀書會就是不斷鞭策大家熟記7個習慣與22條商規的,如果說大家舉行會議是為了解決問題,多數人一定說那是當然。但有時卻並非是理所當然。想像華旗會議的情形吧!我們有時候開會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鼓舞出席者的士氣,有時是類似洽談會性質的友誼活動,有時候是不斷鞭策大家熟記7個習慣與22條商規。
蓋大樓的
馮軍:再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就像蓋一個酒店一樣,蓋一個建築群一樣,當自己的實力不夠,還沒有資本蓋一個建築群的時候,很簡單,先去挖一個一層的地基,蓋五層樓,這五層樓蓋好了之後,可以出售、轉讓、出租一部分,獲取的利益再在隔壁挖一個兩層的地基,蓋一個二期工程,這個二期工程就可以有資本積累到蓋十層樓,可以保證安全,緊接著在它的旁邊挖一個三層的地基,再蓋一個15層樓,這些事業都是相關的,而且互相不沖突,它所產生的結果將會是一個建築群,而且回過頭等你蓋了四五個建築群,再回過頭來看最早的15層樓,它已經在建築群之中了。在第一期工程上加蓋3層、5層,雖然地基是一層,也同樣是安全的,因為旁邊有新的後期工程,能夠作為它的新的支撐,添補了原來不足的地方,而實現了比較穩定的、健康、長期的發展,這是從建築學的角度上我們做的思考。我們感到非常幸運,華旗在93年、94年按照這個思想立下了這個公司發展的一條路,所以後面的發展才會比較穩定的保持每年60%的發展速度。雖然在93年、94年60%的速度被中關村看成是蝸牛式的發展速度,但是後來看,打地基的行為為後面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同樣,華旗的十年已經過去了,在未來十年過程中,包括在國際化過程中,如果要想取得更長久的發展,必須按照這種思想把國際化的發展過程打好更堅實的基礎,同時一旦條件成熟,我們希望公司能夠實現完整的股份制,能夠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在金字塔的基礎之上,能夠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國際級的高樓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