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份鴨霸王的加盟合同,最好是仙都鴨霸王的,其他行業的合同也可以.
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民族傳統盛會,它既是雲南西部最為古老而繁榮的貿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間文藝體育大交流的盛大節日。
三月街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開始在大理古城西門外舉行,會期七至十天。結棚為市,萬商雲集,大宗交易各地土特產品、中草葯材、騾馬牲畜和日用百貨。節日期間,舉辦傳統的賽馬、賽龍舟、射弩、打鞦韆等民間體育比賽以及大本曲演唱、洞經古樂、民族歌舞表演,年年如是,熱鬧非凡。
大理三月街號稱「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這不但有著民間傳說的依據,也有著確鑿的史料記載:
從民間習俗和神話傳說方面來講,三月街起源於觀音講經廟會。相傳大理蒼洱大地原先被一個名叫羅剎的惡魔盤踞。他專以吃人眼為生。觀音大士來到大理,巧妙施展法術,制服了羅剎。為防止羅剎東山再起,每年三月十五日聚集萬人於蒼山神祠前(也就是至今不變的街場)講經說法。觀音大士為了不讓百姓耽誤生計,讓百姓可以同時做些買賣,因而也就形成一年一度的盛大集市,以至歷來也常將三月街叫作觀音市。
從歷史記載方面來看,唐、宋、元、明、清,歷代三月街演變的過程都有史料可資。唐代南詔國時期,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就是南詔第六代王異牟尋於唐德宗貞元十年(公元794年)與唐朝使臣崔佐時會盟於點蒼山神祠,立鐵卷一式四份,發誓與唐朝永遠和睦相親。異牟尋曉諭萬民,每逢三月十五在神祠前的廣場聚會,來紀念這重如蒼山的盟誓,從此有了三月街。從這個意義上說,三月街也是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見證。
宋代大理國時期,三月街成了我國南方最大的馬匹、葯材交易市場。大理國第十七代國王段正興(也就是段正淳的孫子、段譽的兒子)即位於宋高宗紹興十七年(公元1147年),他在位的三十一年間,一方面積極主動與中原王朝修好,一方面大力發展經濟。當時大理國因出產良種馬聞名中原,南宋王朝在廣西邕州專門設立買馬司,進口大理馬。於是段正興便把三月街變成馬匹交易市場,每年成交良馬1500多匹以上。
史籍記載,馬市萬商雲集,來自湖廣四川的商販以絲綢、紙筆、胭脂花粉、人參等百貨交換大理的馬匹、刀劍、葯材以及來自土蕃、西域各國的象牙、犀角、鹿茸等名貴特產,會期長達二十多天。大理國的相國高量成還在馬市設了馬擂,也就是賽馬,從此三月街有了賽馬的傳統。入夜,五華樓前踏歌宴舞,戶戶張燈結綵,王室後妃也出遊鬧市,與民同樂。這時期的三月街已發展成我國南方最大的邊貿集市。
明代《徐霞客游記》中明確描述了三月街「十三省無物不至,滇中諸蠻物無不至」,「男女雜沓,交臂不辯」的熱鬧場景。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在《雲南通志》中也寫道:「三月十五在蒼山下貿易各省之貨。自唐永徽年間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變。」
清代的三月街,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當時,大理的留日學生李燮羲曾寫詩描繪三月街盛況:「昔時繁盛幾春秋,百萬金錢似水流,川廣蘇杭精巧貨,買賣商場冠亞洲。」足見三月街已具有了相當的國際影響。
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三月街的規模和影響一年勝過一年。1991年起,被確定為大理州各族人民的法定節日,文體經貿「同台唱戲」,面貌煥然一新。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英、美、德、日、新加坡、泰國、緬甸等30多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客商、旅遊者,集眾達百萬人次之多。大理三月街民族節已成為讓世界認識大理,讓大理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梁。
白族火把節
在雲南,許多民族都過火把節,而各自過法不同。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語稱為「夫汪舞」,意為「六月狂歡」。無論城市鄉村、山區壩區皆普天同慶。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次於春節的最隆重的節日。除了村寨豎大火把的集體活動,家家戶戶都要准備佳餚美食、各種節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團聚。節前,遍街賣的是火把節的標志物——用竹篾彩紙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紙火香袋以及專供婦女用來染紅指甲的鳳仙花根等等,節日氣氛非常濃郁。
節日當天,人們停止一切生產勞作,男女老少都著節日盛裝,紛紛匯集到豎大火把的地點,或村中廣場,或本主廟、古戲台前,大青樹下,在熱鬧的嗩吶鼓樂聲中,人們忙著扎制大火把,老爺爺們演奏洞經古樂,老奶奶們齊聲念誦經文。當家婦女便要帶著孩子備上鹽、米、酒、茶到田間焚香祝禱,祝願五穀豐登。
每個村寨或片區都要共豎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樹,通體用柴禾或竹子捆紮,插滿五顏六色的小三角旗、紅香,再掛上梨串、蘋果、海棠等,稱之為「火把果」。頂端還要飾以火把節的大型標志物——「連升三級」的「升斗」,上書「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字樣。「升斗」頂端彩旗飄飄,拱托著一支振翅欲飛的白鶴。豎火把之前,先由老人們以「三牲九禮」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禮。火把豎好後,暮色降臨時,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嗩吶鼓樂隊的護送下從本主廟取來火種將火把點燃。
當熊熊烈焰升起之時,男女老少便載歌載舞繞著火把樹轉,孩子們爭搶著燒落下來的火把果,意為迎祥納福,青少年們個個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斷撲灑松香,飛出團團烈焰,互相追逐噴灑以示祝福,然後高舉火把巡遊田間。村裡村外,人聲鼎沸,火光璀燦,古人曾有詩贊雲:「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間」。
關於火把節的緣由,白族人認為主要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傳說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詔王皮羅閣為吞並洱海地區的其他五詔(小王國),設計以祭祖為名火燒松明樓,燒死五詔詔主。其中鄧賧詔主夫人柏潔遠見卓識,事先已預計不測,事後又忠貞不屈,為刨丈夫屍骨,十指皆刨出鮮血。故火把節時白族青年婦女都要染紅指甲以示紀念。有的地區,火把節當天小夥子們還要舉行跑馬活動,海東一帶還舉行賽船,都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頑強的抗爭精神。
按民俗學的觀點,則認為火把節是一種農事節日。白族自古為稻作民族,火把節乃稻穀抽穗時的慶祝活動。以火炬燒滅害蟲,祝禱豐收。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在《雲南通志》中記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農。」此外,白族火把節也包含著一些生育觀念。如火把樹要由當年生男孩的年輕父親提供,豎火把的坑要由當年生女孩的父親挖掘,大火把上掛滿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徵。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節是一個源於白族先民生產和生育觀念的古老節日。
劍川石寶山歌會
劍川石寶山位於劍川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老君山系。這里峰巒疊嶂,林木蔥籠,既是被稱為「南天瑰寶」的南詔大理石窟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萬人歌會的活動場所。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會期於農歷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一日舉行,以川流不息的數萬人上山,隨心所欲地唱曲對歌而著稱於世,代代相襲,被譽為「白族歌城」。歌會流行的劍川白族調被收入國際著名民歌歌目。
歌會期間,來自劍川、洱源、大理、麗江、蘭坪等縣市的白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此,一邊游覽山林古剎,一邊亮開嗓子,無拘無束地唱曲對歌。方園十多里的山間小道上,遊人如織,如怨如訴的三弦聲,悠揚婉轉的調子聲此起彼伏,此呼彼應,夜以繼日地飄盪在山間林莽。
彈弦唱曲本來就是白族青年以歌為媒,尋求知心伴侶的巧妙方式,歌會自然便成了他們最為公開的社交場合。通過對歌互相了解,比試才能,傾訴心曲,因而每段歌詞都是那麼質朴純真,耐人尋味。每當出現一對精彩的對唱,圍觀者立刻雲集四周,人們都從中獲得至善至美的藝術享受,也有不少青年男女正是通過唱曲對歌結成百年之好。
自然,上山對歌的也不止青年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來便要盡情舒展歌喉。老年人認為在歌會上唱白族調可以得到幸福吉祥,亦或平日在家已向神靈許下願心,為保清吉平安,一定要上石寶山唱上百十個調子,於是唱調子成了他們還願之舉。中年人則多數借歌會抒發情懷,表現自己的心智和才能。歌會流行的曲調以大理州中部方言區流行的劍川調為主,以龍頭三弦或吹樹葉伴奏,唱詞均為白族詩歌「三七一五」的傳統格式,格律嚴謹,不能跑韻跑調。
優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傳統民歌的的基礎上,面對當時情景加上即興創作,往往妙語連珠,動人心扉。一旦棋逢對手便對答如流,連日連夜唱下去而不分勝負。因此,石寶山歌會既是白族人民抒發情懷,贊美生活的盛大聚會,也是進行民歌藝術交流,傳承民間藝術的橋梁。
石寶山歌會以被稱為「雲南懸空寺」的寶相寺區為主會場,這里怪石嶙峋,山泉錚琮,迂迴曲折的石階路通向一座座構建於危崖絕壁的寶剎。山腳則有對歌台、小廣場。歌會期間便成為專為歌會服務的集市,攤販雲集,各色小商品琳琅滿目,尤以各種風味小吃和地方特產最盛,為人們的休閑娛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烘托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入夜,街場變成了篝火晚會的會場,青年男女耍起石寶山特有的「香龍」,跳起霸王鞭舞,來自各地區的遊客也紛紛爭相獻藝,歡歌笑語,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關於歌會的由來,流傳著不少神奇美麗的傳說,相傳石寶山形如石鍾的巨石原先是一口金鍾。每當金鍾敲響,山下的沙溪壩子便風調雨順。後來,有一條九頭惡龍口噴烈焰,把金鍾化為石鍾,並隨時興妖作法,常給壩子帶來旱災蟲災。沙溪有一對名叫阿石波和阿桂妞的情侶得到本主神靈點化,得知用歌聲可以破除惡龍妖法,便邀約了十姊十妹天天上山對歌,終於擊敗了惡龍。阿石波和阿桂妞也在與惡龍搏鬥中喪生。為了紀念這對情侶,人們便年年上山對歌,成了代代相傳的歌會。
繞 三 靈
「繞三靈」是大理洱海西部白族鄉村的一種游春歌舞節會,它既包含著對神靈的朝拜,又充滿著以男女情愛為主要內容的縱情歌舞,是一種極其古老的民俗活動。白語稱為「拐上哪,」,「拐」是遊逛的意思,「上哪」為古白語表述情愛活動場所的專有名詞,現代語言中沒有準確的對應詞彙,故有人將之漢譯為「繞山林」或「繞桑林」,其實該活動與山林、桑林都沒有直接關系,而從其遊逛活動必經的「佛都」、「神都」、「仙都」三大寺廟,譯作「繞三靈」較為符合此項活動的實際。
繞三靈會期為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共三天。屆時,各村莊的成年男女包括中老年人身著節日盛裝,不少人甚至濃妝艷抹,自發地以村社為單位組成歌舞隊列,集眾達數千人次,先後匯聚到大理古城南門的城隍廟,從這里出發載歌載舞巡遊三日。第一天經「佛都」崇聖寺三塔,沿蒼山腳向北「繞」到五台峰下喜洲慶洞庄的聖源寺。聖源寺以供奉「中央本主」南詔清平官段宗榜而有「神都」之稱。這里成為「繞三靈」的中心活動地點。
人們先在此燒香磕頭,唱誦經文,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然後到野外跳起霸王鞭、八角鼓舞、唱曲對歌,盡興狂歡,通宵達旦。第二天又繼續載歌載舞經喜洲各村莊「繞」到洱海邊河矣城村號稱「仙都」的金圭寺。第三天再沿洱海邊來到大理城東的馬久邑村,在此地的本主廟歌舞、祈禱後盡歡而散。
「繞三靈」活動的特點,除了向本主神靈祈求風調雨順的內容之外,主要在於其歌舞活動所表現的男女情愛無所顧忌,放達不拘。每個歌舞隊列領頭者均為男女巫 二人,他們以一手共執一株齊人高的樹枝,另一手分別揮舞氂牛尾和花手巾,邊舞邊唱,引領著隊伍緩緩前行。
樹枝上掛著紅綢系著的葫蘆,據說葫蘆象徵母腹,紅綢象徵陰血。他們口唱的調子稱「活恩枯」直譯為「花柳曲」,一唱一和,類擬相聲的逗和哏,皆以男女艷情和生育為內容,幽默風趣。其後的歌舞隊列,唱的也都是充滿艷情的調子,跳的是霸王鞭和八角鼓舞,舞姿多有男女背靠背、心合心、腳勾腳等形式,無拘無束地表達著熾熱的情感。
對「繞三靈」活動的形式,史料多有所載。明代一些野史稱「此俗一傳數千年」,「敬祖思源,延續後代,男歡女戀,日夜作歌,無老少之忌,共游歌於蒼洱之間」,並記有當時人們贊美繞三靈的白族民歌曰:「唱盡人間歡樂歌,男女老少共享樂,三都盛會古人定,情合意也合。」清代楊瓊的《滇中瑣記》也載:「大理有繞山林會,每歲季春下泛,男婦坌集,殆千萬人,十百各為群,……男者猶執巾秉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
……相傳起於南詔。」現代學者多數認為「繞三靈」既是祈求風調雨順的農事節日,也是古代男女追求性愛自由的遺風。至今活動內容雖有增減,較之古代更講文明而大體形式依然如故,充分顯示著白族人民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
蝴 蝶 會
蝴蝶會是大理白族民間一個人與自然親密無間,共享美好春光的游樂盛會,於每年農歷四月十五日在點蒼山雲弄峰腳下的蝴蝶泉邊舉行。
蝴蝶泉以崖下噴涌四季不竭的泉水,泉邊古樹聚滿五彩繽紛的彩蝶而得名。天然妙景,遐邇聞名。360多年前,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描寫道:「有蛺蝶泉之異,余聞之已久。」「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與生蝶無異。還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遊人俱以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其中所描寫的泉上大樹至今猶存,是一種花似蝴蝶的合歡樹。泉邊濃蔭蔽日,全是酸香樹、黃連木等芳香樹種,清香撲鼻。樹蔭之下,又遍布著山茶、杜鵑、蔓陀蘿、月月紅等奇花異卉,方圓百畝,成了一個蝶舞蜂狂的世界。每年三、四月間,正是蝴蝶在此聚會的佳期,猶以四月十五日最盛,當地白族青年男女便相約來此聚會,賞蝶觀景,唱曲對歌,談情說愛,老年人也在此相聚談演洞經古樂,祈禱風調雨順,成了一年一度的蝴蝶會。?
關於蝴蝶泉的由來,白族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蝴蝶泉原名無底潭,潭後的雲弄峰神摩山中盤踞著一條惡蟒。它可以忽而變作猛虎,忽而變作人形,經常下山吞食人畜、淫亂婦女,百姓苦不堪言。一日, 有位名叫杜朝選的英雄獵人來到這里,得知惡蟒危害村民,便獨自潛入山中,發箭射傷惡蟒。惡蟒逃跑後,第二天,杜朝選又再次跟蹤追尋,在霞移溪口遇見兩個姑娘在洗血衣,得之她們正是被惡蟒化作美少年騙進洞中供其淫樂的姑娘,所洗血衣正是中箭的蟒皮所變。
於是,在二位姑娘的指引下,獵人深入洞中與惡蟒搏鬥,終於殺死惡蟒,救出兩位姑娘。兩位姑娘對杜朝選感激、愛慕不已,決定以終身相許,不想卻被杜朝選謝絕,於是二人悄悄跳入了無底潭。杜朝選得知情由,後悔莫及,也縱身跳入潭中殉情。三人均化為彩蝶翩飛於潭水之上,引來各方蝴蝶紛紛前來憑吊,從此無底潭便成了蝴蝶泉。此傳說千古流傳民間,杜朝選還被當地周城村奉為本主。兩位姑娘同時被奉為本主夫人,他們的塑像都供奉在本主廟內供世人朝拜。
蝴蝶泉是一個象徵愛情忠貞的泉眼,蝴蝶會也自然成為白族青年追求愛情幸福的盛會。
本 主 節
「本主」,白語稱「巫增」、「倒博」或「勞公」、「勞太」,意為「本身的主宰」、「大尊者」或「祖公」、「祖太」,通譯為「本境福主」,是每個村社所供奉的至高無上的保護神。本主崇拜是一種白族獨有的宗教敬仰,它源於原始的多神崇拜、英雄崇拜,但因其崇拜對象具有亦神亦人的特點而深深紮根於白族人心目之中,久盛不衰。
各村本主的身份不一,有南詔大理國的帝王將相、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人物、忠臣孝子、民族英雄或在某些方面有功於人的平民百姓,以及源於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的動物、山石等。一旦被尊為本主,便有著相當於帝王的稱號,如「護國景帝」、「錫民皇帝」、「洱河靈帝」、「柏潔聖妃阿梨帝母」等等,足見其地位之高。在白族地區,村村都有本主廟,供奉著各自崇信的本主木雕神像以及本主的後妃子女、六畜大王、子孫娘娘等配神。本主崇拜雖然沒有系統的教義教規,但已形成全民族統一的信仰和系列的祭祀活動。本主節就是其中最盛大的節日。
本主節舉辦日期因各村本主不同的身份和生辰而不同,一般以歲首或本主生日為節期,多選定於春節期間或每年二月、六、七、八月農事間隙期間。本主節又稱為本主會,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迎神社火,會期三至五天不等。包括迎神、祭神、頌神、娛神等活動內容。主要程序有「起駕、出巡」、安置到「行宮」集中祭祀、社戲歌舞娛神等,最後送回本主廟。
首先「起駕、出巡」系將本主及其配神從本主廟里接出,安置在特製的神轎或彩車中,在長龍般的儀仗隊伍,包括嗩吶鼓樂,化妝座騎、持香老人、霸王鞭舞隊的護送下巡遊進村,所過之處家家擺香設貢,鳴放鞭炮以示歡迎。然後將本主及隨從諸神安置在村中廣場事先搭好的「行宮」彩棚內。
之後的連續兩三天內,這里便成了村民紛紛前來燒香秉燭,唱念誦辭,祈神賜福的活動中心。同時合村人等在此耍獅耍龍、演奏音樂、唱歌跳舞,有的還在「行宮」前搭建戲台,演出地方戲劇,娛神娛人,人神共樂。有的地方幾個村子共奉一位本主,便按此程序迎送到各村輪流祭祀數日,最後,才送回本主廟中供奉。
每個本主都有其傳說故事。故事中的本主都像人一樣有著家庭、婚戀以及各自的經歷和嗜好。在白族人心目中,本主既有著神的超人智慧和力量,也有著人的親和與喜怒哀樂。白族人對本主的崇拜和祭祀也並非祈求來生來世的福祉,而在於今生今世的幸福和吉祥。
相信本主能夠保佑人們逢凶化吉,實現美好的願望。以致於在祭祀本主的活動中,各地都流行著諸多幽默風趣的特別習俗。如鶴慶縣松桂鎮寶窩村的龍嫂、龍姑兩位本主,傳說她們本是兩位農婦,因懂得對付乾旱而促使小春生長的秘咒,為村民解除了春旱缺水之憂。於是當地本主會期還要舉行一項「本主踩田」活動,即將本主用轎子抬到田邊,然後用綵綢拴住本主木雕的身腰,滿田滿壩拖行,以此來祝願五穀豐登。
白族本主會既是隆重的祭祀活動,也是歡樂的民族節日。
「栽秧會」和「田家樂」
「栽秧會」和「田家樂」是白族人民圍繞水稻栽插活動所進行的一種農事節日,流行於洱海北部包括大理古城以北地區及洱源、劍川等地。
「栽秧會」既是一種臨時性的勞動互助組織,又是一種將娛樂和生產勞動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傳統習俗。每當四五月間栽插季節來臨,幾十戶人家或整個村莊的勞動力自願組合起來,以換工的方式進行集體栽插,稱為「秧會」。每個「秧會」推選出一名「秧官」,秧官既是生產能手,又是富於幽默風趣,在村民中有感召力的人物。秧官負責勞力的安排調度及質量把關等各項生產指揮。
每個「秧會」都有一桿作為活動標志的「秧旗」。「秧旗」威武雄壯,裝飾得五彩繽紛:旗桿一般有三丈多高,頂端插著以綵綢紮成的升斗,象徵五穀豐登。升斗下面飄揚著白色犬牙鑲邊的藍色或紅色三角大旗,上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類祝辭。旗端還系有綵球綵帶、野雞翎、大銅鈴等裝飾。「秧旗」插到哪裡,栽插隊伍就在哪裡擺開陣勢。
插秧的第一天稱為「開秧門」,人們身著節日盛裝,連秧擔子上都要插滿鮮花,高擎著「秧旗」,在嗩吶鼓樂和鞭炮聲中出發,沿路唱著高亢的「吹吹腔」和白族調,浩浩盪盪向田間行進。首栽田塊的田埂上由主人備好果酒,隊伍一到便分食糖果,飲酒高歌,然後在嗩吶鼓鑼聲中開始下田栽插。
整個栽插活動都在嗩吶鼓樂和婦女們高亢的白族調聲中進行。白族嗩吶曲牌中有許多專門配合栽插節奏的調子,如「栽秧調」、「龍上天」、「蜜蜂過江」、「過山情」等,曲調悠揚,起伏跌宕,調節著勞動情緒。「秧官」則手提鋩鑼,在插秧人群後面來回「監督」,誰的質量差或速度慢,便不停地猛敲鋩鑼,非常滑稽逗樂。每栽完一丘田,婦女們便齊唱一曲調子,以示歡送,祝秧苗快生快長。歡歌笑語,終日不絕。
午餐由主人送到田間,少不了都有大片的「栽秧肉」和象徵「年年有餘」的酸辣魚。收工時還要分食炒豆,稱之為「洗腳豆」。在白族人心目中,最為緊張的生產勞動,也就是最歡樂的農事節日。
「田家樂」,是全部栽插結束後的又一種節日活動,有的稱為「關秧門」,有的稱為「謝水節」,祝賀栽插圓滿結束也包括對水神的感謝。這一天,「秧會」的全部勞力包括家中老少都要到本主廟聚餐,殺豬宰羊,敬獻本主,祝願豐收。人們抬上秧旗,簇擁著騎在馬上的「秧官」,緊隨著的是化妝成漁、樵、耕、讀等角色的隊伍和霸王鞭、八角鼓歌舞隊列,在各村莊巡迴表演。
每個人的裝束和各種表演都以滑稽逗樂為目的,女扮男裝、男扮女裝,極盡反串、誇張之能事。「秧官」也被打扮成丑角,頭戴豎著秧把的斗笠,雙腳一支蹬皮靴一支蹬草鞋,戴墨青眼鏡,掛著麥穗做成的胡須,反身騎著高頭大馬。有的地方還有「打秧官」的習俗,給「秧官」抹個大花臉。漁、樵、耕、讀的表演以嗩吶伴奏的「吹吹腔」形式演唱,情節滑稽,唱詞風趣,洋溢著濃郁的鄉土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整個活動表現了緊張勞動之後的徹底放鬆和歡樂,也表達著對豐收的祝願。
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是白族婦女的一種紀念性的歌舞節日。主要內容為敘述舊時代白族婦女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寄託著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流行於劍川縣的羊岑、甸南一帶、節期為農歷正月十五日。
青姑娘節的活動以載歌載舞演唱一部反映青姑娘身世的白族民間長詩的形式來進行。內容講述了青姑娘本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後被父母包辦嫁為人婦,受盡了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在一個月夜自吊鞦韆架上,被夥伴解救,返家仍遭毒打,終因不堪折磨,跳進海尾河自盡的悲慘故事。
傳說青姑娘於正月十五跳海,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便成了「青姑娘節」。屆時,全村的姑娘們要聚在一起,選出本村最美麗、最聰明、人品最好、歌嗓最亮的一位扮演青姑娘。有的村莊則用篾扎紙糊再加彩畫的偶像來代表青姑娘。太陽落山時,全村女子簇擁著「青姑娘」從河邊進入村中,一路手牽著手,踩著節拍邊唱邊舞,過街串巷,直到村中廣場。然後圍繞「青姑娘」吟唱整首長詩,訴說其痛苦遭遇以示悼念,直至月落西山方才散去。
「青姑娘」長詩的詞曲哀婉凄涼,分為「悼歌」、「戀歌」、「苦歌」、「哀歌」、「幻歌」等五大部分。從「悼歌」呼喚青姑娘「青姑娘子阿姐姐,今天姊妹來團聚,海尾河邊來祭你,把你苦情敘。」開始,直到「幻歌」中的「香樟樹,樹香樟,海尾河邊樹蒼蒼,砍棵大樹造只船,劃到南海上。……」句句扣人心弦,令人回腸盪氣。該長詩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白族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又藉助於「青姑
娘節」的傳統習俗而流傳民間,堪稱為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耍海會」、「繞海會」、「海燈會
㈡ 九三鴨霸王怎樣加盟
這里酒吧、歌廳、通宵營業的粉館、燒烤、咖啡吧
㈢ 怎麼加盟九三鴨霸王
應該有加盟熱線,可以打電話
㈣ 星沙有絕品齋鴨霸王加盟連鎖店嗎
這是高沙
㈤ 有誰能告訴我開個鴨霸王店具體要有些什麼設備,最好連小件都一一列出來,幫幫忙非常感謝!
要搞清你是加盟那些品牌店還是自己製作鴨霸王,自己做的話,一個大煤爐,兩口大鍋,兩個漏勺,幾個夾子。然後用來裝成品的盤子,裝半成品的箱或者桶,一台冰箱一個展示櫃。如果是加盟的話更簡單,他們會幫你弄齊全,
㈥ 長沙鴨霸王加盟哪裡好
絕味 周黑鴨 常德鴨霸王 都還不錯, 流口水了
㈦ 湖南鴨霸王加盟
神來福品牌推廣公司提供各種品牌鴨霸王培訓免費加盟「鴨霸王」特鹵技術 一、概述: 「鴨霸王」系列鹵製品是根據現代人口味在傳統鹵制工藝基礎上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採用幾十種食用中葯材、調味品秘制而成,其鴨頭、鴨脖、鴨掌、鴨翅、鴨腎、鴨肝等鹵製品顏色鮮艷自然,口感嫩爽,保濕性好,保鮮期長,既飽口福又滋補強身,符合現代人的飲食理念,製作時滿街飄香、引人食慾、味道極佳,嘗後贊不絕口,久食不厭、回味無窮、南北老少、高官百姓、人人愛吃,所到之處普通鹵味坊將面臨生存危機,武漢鴨脖子都不能和它相比,是名符其實的「鴨霸王」。 二、市場分析: 鴨的營養價值很高,屬涼性,科學的食用具有滋潤養胃,平肝去火,健體美顏,益氣養血,除濕去煩,開胃健脾,醒目安神,活血化淤,茲陰益腎之功效,深受人們青睞,鴨的吃法很多,吃鴨的人也越來越多,吃鴨以成為一種時尚,市場潛力巨大。 三、投資方式: 1、開一家鴨霸王綜合小酒店,以鴨霸王為特色,酒水、稀飯、面點等可一同經營; 2、開一家鴨霸王專店,以外賣為主; 3、做室外夜市攤點,投資少,見效快; 4、可以在大型超市內設立鴨霸王特色風味專櫃; 5、可以在自己家裡加工,批發給超市、賓館、酒店、排擋、餐館和夜市攤點; 6、現有酒店、餐館、排擋、早餐店、夜市推點等飲食行業,可根據自己的經營情況,增加鴨霸王特色品種,提高竟爭力。 1、正宗「鴨霸王」特鹵技術面向全國技術培訓,來人現場學習:學費1800元,簽訂合同,現場操作,現場培訓,學期3-7天,隨到隨學,學會為止,長 3、培訓學習內容:整鴨、鴨勃、鴨翅、鴨腳、鴨腸、鴨腎、鴨骨架等鴨系列、豬頭、豬耳、豬腳、豬肚、豬腸等豬系列、牛肉、牛肚、牛蹄筋等牛系列、毛豆、豆腐、土豆、蓮藕、海帶等素食系列一共幾十種產品; 、產品特點 鴨霸王,是經三十多種名貴中葯浸泡,10餘種香料、經過風干、烤制等15道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近期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味美食,是一道佐酒佳餚、送禮佳品。產品香、辣、甘、麻、咸、酥、綿適中,具有醇香可口,色香俱全,低脂不膩,回味無窮,食用方便的特點。 二、市場前景: 鴨的營養價值很高,屬涼性,科學的食用具有滋潤養胃,平肝去火,健體美顏,益氣養血,除濕去煩,開胃健脾,醒目安神,活血化淤,茲陰益腎之功效,深受人們青睞,醬板鴨即可作為休閑小吃,又可作為灑席上的特色菜餚,開袋即食可品嘗冷食的鮮美,加熱可享受傳統熱食的風味,是四季養生保健、宴請賓朋嘗鮮、走親訪友饋贈、看望病人、孝敬長輩的首選上乘美食佳餚。開家醬板鴨坊,投資可大可小,投資幾千元一個人就可加工生產,即可做作坊又可辦工廠,投資風險等於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特點:九九鴨脖以香、麻、辣為主,吃時不麻不辣,可一旦停下來則香辣味無窮。鴨脖講究涼吃,光啃肉,鴨脖肉為「活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後,則吸吮骨節間的骨髓,「滋溜」一聲,令人頗有一種成就感。最後喜辣者可將骨頭嚼碎,細品慢吸,體驗「唇齒留香」而餘味悠長。 賣點:九九鴨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男士們佐以啤酒,三、五個朋友聚在一起,就著幾根鴨脖、鴨頭、鴨掌聊天調侃既開心,辣得又過癮。在寒冷的冬天,因天氣寒冷,而使人不想進餐,但如果啃著鴨脖、鴨頭、喝著白酒立刻胃口大開,同時也可驅寒保暖,辣味能打開人的毛孔,讓您大汗淋漓,邊啃邊出汗。而且它也是一種休閑食品,在有些城市的地鐵、公交車上經常看到,人們在車上食用,也是外出野餐、旅遊、在家看電視的好伴侶。 妙處:九九鴨脖採用祖傳千年古方加以現代科技,它用三十多種中葯材及純天然香料,它雖然口味香辣、營養豐富,但脂肪含量較低,經常食用,能補充人體必須的蛋白質、維生素E、維生素B等多種營養成分。中草葯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消腫,而且還能養顏滋補,是極好的美容佳品。 我公司還供應台灣手抓餅,公婆餅 , 狀元烤蹄 , 北京烤鴨,周黑鴨,蘭州拉麵 ,麻辣香鍋, 過橋米線 , 胡拉湯 , 功夫蒸包 , 麻辣燙 ,冰糖葫蘆等上百種小吃技術 。 1、鴨霸王專店:投資1萬元左右,店面10平方米,年獲利可達15萬以上; 2、可以在大型超市內設立醬板鴨特色風味專櫃,生意會特別的紅火; 3、可以在自己家裡或租用民房組織加工生產,批發給超市、賓館、酒店、排擋、餐館和夜市攤點 。根據銷售和資金情況可以擴大生產規模,從作坊式向企業化經營過度。 鴨霸王加工技術面向全國技術培訓,學費1680元,簽訂合同,現場操作,現場培訓,學期3-7天,隨到隨學,學會為止,長期跟蹤服務; 歡迎您來電咨詢,聯系電話:0731-85327392 客服QQ:1159455470 聯系人:胡經理 公司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卉園路80號(紅星大市場對面)湖南稅務專科學校內 乘車路線:長沙火車站==》7路公交車、803路、701路到==》高升村南下車步步高旁==》湖南稅務專科學校旁 備註:外地客戶如有不明者,請提前半小時預約,公司會安排專人接待,歡迎您的光臨
㈧ 譽豐鴨霸王加盟到哪裡
中國比較經典的也就很早的《大鬧天宮》,《天書奇譚》,《哪吒鬧海》等幾部,近幾年來也只有《我為歌狂》,《Bravo,東東》可以看看。不過,最近有一部動畫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的名字叫《秦時明月》 武俠三維動畫[秦時明月]即將開播 在外來動漫不斷搶灘國內動漫市場,而中國動漫卻日益萎靡的今天,中國動漫亟需創作出自己的精品。1月23日,一直備受業界和眾多動漫迷們矚目的國內首部大型武俠三維賀歲動畫連續劇《秦時明月》終於在北京秦樂宮舉辦了隆的首映暨簽約儀式新聞發布會。絕無僅有的大手筆和濃郁的中國古文化特色,使完全本土原創的《秦時明月》雖然現在還沒有正式登上熒屏,卻已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中國動漫正在上演王者歸來。 本土原創大製作春節巨獻 據出品方杭州玄機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玄機科技)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作為國內至今為止最大製作的武俠三維動畫連續劇,《秦時明月》囊括了眾多之「最」,如製作歷時最久、耗資投入最多、製作最精良、場面最宏大、技術最先進等等,同時也創下了諸多「第一」,如是國內第一部賀歲動畫片、國內第一部以動作捕捉技術製作的全三維武俠動畫片、國內第一部同步推出創作教材的高技術動畫片、國內第一部反映中國古文化的長篇動漫連續劇等等。玄機科技將《秦時明月》項目定位就是要成為華人影視動畫行業的頂尖大作。 據悉,目前《秦時明月》的第一部《百步飛劍》目前已製作完成,並將於2007年春節黃金時間在全國各省電視台同步播出。玄機科技相關負責人稱,屆時《百步飛劍》將會從情險的故事情節、精湛的三維技術、精良宏大的製作場面等方面給觀眾朋友們打造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 據出品方玄機科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秦時明月》總計有八部,每部都超過二十集,製作歷時將長達八年,緊接著《百步飛劍》,其下一部26集的《夜盡天明》也已經進入製作階段。已製作完成的第一部20集《百步飛劍》投資已超1000萬人民幣,全系列八部總投資預計超過1億元人民幣。 伴隨大手筆的是製作上的高端。《秦時明月》無論是在技術攻關還是成本控制上都克服了很多極具挑戰的難題。與以往歐美或日韓的作法不同的是,《秦時明月》一改以往此類題材作品以二維技術為主的局面,其中的人物、場景、特效全部採用三維CG影像和卡通渲染技術,此種三維影像表現方式,兼具手繪動畫的精美細膩與三維動畫的強烈動態演出效果,充分結合三維與二維的優點,現在日本,歐美也日漸流行。由於採用三維技術進行製作開發,人物,場景等元素一經完成便可重復用來調節動畫,素材利用率高,量產時大量節省了製作時間和人力成本。 在武打表現上,《秦時明月》也採用了目前最先進主流的,也是耗資成本最高的動態捕捉(MotionCapture)技術來捕捉演員的動作場面,且演員皆有多年影視作品經驗,充分確保了動畫生產的質量。此外,為突出中華武術的精髓神韻,同品方玄機科技還特聘資深武術導演精心設計與角色相稱的武功套路,並擔任現場動作指導,這也是國內第一部在動畫劇中採用這樣高端配置的製作方案。 此外,《秦時明月》還憑借獨特的動畫風格和優秀的動畫技術邀請到有亞洲小天王之稱的詞曲歌創作全材胡彥斌加盟,由他擔任動畫片的音樂總監制,並親自創作及演唱本片的主題歌。 武俠奇幻大作主打中國特色 《秦時明月》故事以少年荊天明歷經磨難最終成長為蓋世英雄的傳奇經歷為主線,時間跨度30年,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西楚霸王項羽火燒阿房宮結束。故事中再現了當時建設長城、秦皇陵、兵馬俑、阿房宮,統一文字、度量衡、登泰山,跨東海,征匈奴,哭孟姜等著名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其間眾多名士俠隱和諸子百家全都粉墨登場。百家爭鳴的中華古文化在這里激烈碰撞。豐蘊的文化內涵使《秦時明月》易為海內外廣闊年齡層的觀眾所接受。 秉承「讓深度知識的獲得更有趣,讓優質內容的傳播更便捷」的理念,同時使《秦時明月》能夠真實而又不失趣味性地反映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出品方玄機科技還專門聘請了著名武俠評論家和一批優秀青年武俠作家,對原著小說進行了歷時兩年的改編,使嚴謹的歷史考據和豐富的娛樂元素得到了良好的平衡,同時這部小說也是《秦時明月》動畫劇本改編的藍本。 在國內動漫被美日充斥的今天,眾多觀眾都表示,中國動畫電影電視應該多發掘一些傳統文化的東西。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其實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多不勝數,現在西方人都來挖中國題材,比如《西遊記》《花木蘭》等等,如果中國人卻還都去拍西方風格的動畫片,那中國特色的動畫片還有沒有未來?這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 玄機科技就是要使中國國產動畫在保持傳統文化特色的前題下,再進一步溶入國方先進動畫技術。對此,《秦時明月》的導演沈樂平也表示,中國擁有燦爛的五千年文化,其中武俠文化是華人世界千百年來孕育出的一朵奇葩,近二,三十年來更是隨港台,歐美眾多影視作品的熱映傳播到全球,擁躉以億計,成為當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最好的武俠動畫作品,當然要由中國人自己來創造。 整合營銷開創動漫業新模式 動漫研究專家日前表示,未來3年至5年是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黃金期,中國動漫市場將會有1000億元的價值空間。中國動漫市場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動漫熱」熱的卻只是日韓動漫和盜版作品。目前,在中國動漫市場80%以上盈利流向了海外,史努比、米老鼠、Kitty貓和機器貓每年都從中國卡通市場捲走了數十億元人民幣。 「中國需要有自己特色的動漫精品!」運營總監楊曉楓表示,但存在著產業鏈缺乏完善、原創虧損、經營缺位等問題,中國動漫業已日益萎靡。《秦時明月》從初期就注意到了以上諸多問題,也採取了種種應對方案,如在產業運作方面,玄機就以其超強的內容與資金及運營實力,整合營銷產業鏈,聯結了電視、出版、電信、網路、音像、廣告以及周邊商品渠道商業群。所以《秦時明月》有信心來開創中國動漫業界新模式,打造中國動漫市場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6年在東京、嘎納等地參加的海外影視展上,《秦時明月》就贏得了國際動畫同行的重視和贊賞,目前《秦時明月》的海外發行權相當炙手可熱, 同時,由於在技術和畫風的十足個性,也吸引了包括新加坡、香港、日本、台灣方面的動畫廠商希望進行投資,共同製作針對全球華人市場的高品質動畫劇。創造了國內動畫業界一大奇跡。 在匯集了中國最優秀的動畫和武俠創作人員,並結合諸多新穎先進的動畫技術,以及極具市場熱點的題材選擇,有理由相信《秦時明月》將是繼《卧虎藏龍》、《英雄》、《七劍》之後,中國武俠影視中又一部重量級的作品。除了TV的連續劇以外,《秦時明月》的劇場版也在規劃中。相信通過《秦時明月》創作的成功經驗,將會給動漫業界帶來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