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木甑子蒸飯的危害是什麼
木甑子蒸飯本身並沒有什麼危害,不過木甑長期使用,又不注意清潔消毒滅菌的話,木甑表面縫隙內容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
甑子飯是先煮後蒸,熟後的米飯,其飯粒疏鬆粒散,男女老幼皆為宜食。
先把大米淘洗凈了,下到燒開的沸水鍋中煮,在夾生半成熟時,撈出瀝出米湯,再放置到甑子中蒸至全熟,甑子飯就做好了。
用甑子蒸至熟的米飯,大都帶有木甑的清新味。
木甑子簡介
木甑子主要用於蒸米飯,(現在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區仍然廣泛使用)外部略像木桶,但裡面篦子為竹篾編成的向內、向上略拱的圓錐形蒸底,因此有許多小孔,放於鬲、或鍋上蒸食物。
木甑子主要有三部分組成:甑蓋、甑身、甑底。甑底是可透氣的木板或竹篾編成的圓形底,木板間留有空隙,是為了讓水蒸氣能透過空隙,將米飯蒸熟,甑底一般在甑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地方,但一定不能和甑身底部對齊,否則飯將浸泡在水裡;甑身是一個類似於木桶樣式的圓柱體,由於經常在水裡蒸煮,再加上空氣冷熱變化,甑身易松動,所以需要竹條或鐵絲在甑身中間處將其捆綁緊。
若使用了正確的方式仍不能將米飯蒸熟,則可能是甑身松動在蒸飯時漏氣了;甑蓋是用木頭做的蓋子,也可以是用竹篾編成的蓋子,竹篾編成的蓋子的外形像一個很大型的碗,倒過來放可以當做盛食物的器物,一般不易損壞。需要注意的是,甑子盡可能不要沾染油漬,否則會影響蒸出來的飯的味道。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甑子飯
網路-甑子
B. 誰知道木甑蒸飯的要點,急需!
木甑蒸飯一般是叫瀝米飯.要點是:1.將淘好的米下到開水鍋里,注意攪拌,不能生鍋,注意觀察,待還有一點生米芯時,及時將其撈出(若要硬點就早點),放在筲箕瀝干.2.稍微冷卻,摻足甑腳水燒開後,將半成品的米飯粒扒松放入木甑中蓋上甑蓋,
大火,上大氣後15分鍾飯就成熟了.
C. 香椿木甑子蒸飯是發物嗎
你好,香椿木甑子蒸飯是不屬於發物的,謝謝!
D. 想經營特色蒸飯,有沒有可以加盟的品牌呢
蒸式快餐——享當當。
享當當是弘勝策劃注冊下來的品牌,享當當品牌的加盟店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開店已達80餘家,分布在廣東,湖南,安徽,浙江,江蘇,福建等一帶的中高發達地區。
E. 中國最早採用木甑蒸飯是哪個朝代
應該不用什麼朝代不朝代的估計開始吃上熱食和五穀沒多久酒已經開始具體有多少年根本就說不清這很難統計
F. 蒸飯有沒有比較好的品牌,怎麼加盟的呢
蒸飯的特色不多的,尤其是好的品牌就更少遇了,做生意除了眼光之外經營也是很重要的脆包公中國運營總部為每一位投資者都提供了全面的服務,進400種特色隨便選擇,9800單品絕活創業新出的,很好經營
G. 木甄飯的做法,買了個小木甑蒸了幾次米飯都不理想,請教高手
這種東西大致來講,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雲南、貴州這些省份都有,
其中四川、湖南等地的風格為上大下小,顯得蠢胖,而且做工粗糙,價格偏貴。福建、江西等地的上小下大,比較秀氣,做工也精細些,價格還比較公道。
木甑子是利用當地的優質木棉樹原木(木質軟易吸水分、無味)製作成木片,接著打孔、清縫、穿竹針,再用竹條牢固雛形……經過20多道程序製作而成,兩頭是通的,一邊大一邊小,外表「古樸、典雅、美觀、大方」,再織個透氣的甑底子擱在中間,用竹條編一個甑子蓋就可以蒸飯了。用木甑子蒸出來的米飯晶瑩剔透,具有原木醇的清香,讓人有回歸自然的感覺,木甑子更是蒸包穀飯的最佳傳統器具,蒸熟的包穀飯又香又軟,吃起來口感柔軟,香氣濃郁,別有風味。
H. 木甑子蒸飯的危害
木甑子蒸飯雖好,但木甑子也有缺點,比鐵質更加容易壞,而且材質較差的木甑子也有毒性,會危害人體的健康。如果沾染油漬,也會影響蒸出來的飯的味道。
木甑子為古代炊具,主要用於蒸米飯,(現在貴州、四川、雲南等地區仍然廣泛使用)外部略像木桶,但裡面篦子為竹篾編成的向內、向上略拱的圓錐形蒸底,因此有許多小孔,放於鬲、或鍋上蒸食物。
主要有三部分組成:甑蓋、甑身、甑底。甑底是可透氣的木板或竹篾編成的圓形底,木板間留有空隙,是為了讓水蒸氣能透過空隙,將米飯蒸熟,甑底一般在甑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地方,但一定不能和甑身底部對齊,否則飯將浸泡在水裡。
甑身是一個類似於木桶樣式的圓柱體,由於經常在水裡蒸煮,再加上空氣冷熱變化,甑身易松動,所以需要竹條或鐵絲在甑身中間處將其捆綁緊,若使用了正確的方式仍不能將米飯蒸熟,則可能是甑身松動在蒸飯時漏氣了;甑蓋是用木頭做的蓋子,也可以是用竹篾編成的蓋子,竹篾編成的蓋子的外形像一個很大型的碗,倒過來放可以當作盛食物的器物,一般不易損壞。
I. 木甑飯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木甑飯有什麼好處
如果問,什麼炊具蒸飯最好吃?恐怕只有南方農家的小木甑(音:鎮)了。
當飯蒸熟,揭開蓋的那一刻最誘人。騰騰的熱氣瞬間漫延開來,濃濃的飯香撲面而至。近旁的人,情不能禁,立足而視,恨不得立刻打一碗就吃。如果蒸飯用的是上等米,例如是「黃米粘」,或者是泰國香米,那恐怕更是不得了。
吃過木甑飯的人很多,是否吃過上等農家木甑飯,就不一定了。這是因為木甑蒸飯比較麻煩。要蒸得恰到好處,不是輕易可得,一些農家婦女,也常常做不到。
蒸飯內行說,洗米,煮米,濾米湯,上甑,火候,每一步都很關鍵。米一定要淘洗於凈,又不能淘洗過度。當米煮到一定程度,就要濾出米湯,濾出了米湯的半熟米飯,叫做米糝子。如果煮米時加水太少,則米湯太濃,難以從米中濾盡,米糝子就粘乎不透氣,蒸出的飯,要麼夾生,要麼不爽口。如果加水太多,則米的香味盡入米湯之中,蒸出的飯淡而無味。新米、陳米、不同品種的米,火候,吃水都不一樣,這些都要憑經驗和感覺。
有一則宣傳說,米飯的黃金含水量是62%。不知這個結論是從哪裡來的,而且還這么精確。米不同,吃水就不同,怎麼籠而統之都是62%呢。
將米糝子倒入甑桶,蒸到大汽升騰的時候,俗稱「上汽」,當聞到濃濃的飯香時,說明飯己蒸好,應熄火。但還不能立即揭蓋開甑,要等「氣下去」再揭甑蓋,這能最大限度保住飯香不揮發。
農家木甑飯的香有兩個來源,一是源於米,二是源於甑。飯甑都用香杉木頭製成。蒸出的飯有濃郁的杉木香味,引人食慾。香杉盛產於南方,也稱湘杉。木甑有大有小,一般而言,小木甑蒸的飯比大木甑更香。
特別大的甑,能蒸出上百人的飯,有些大家族,到祠堂聚餐,偶爾用一用。據老人們回憶,那樣的鄉間聚會往往多年才辦一次,熱鬧得很,興奮得讓人睡不著覺,可以回味好多年。
木甑飯最好現蒸現吃,如果是重新加熱的「現飯」(剩飯),那味道就要大打折扣。
由於木甑飯好吃,現在很多餐館也用此法,效果有好有壞。餐館燒的是煤氣,甑又太大,有的還是不銹鋼做的甑,還常常是「現飯」。不能與農家的柴灶小甑相比。
現在的家庭都用電飯鍋蒸飯,簡單省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跟燒開水差不了多少,這是時代的進步。不足之處,是沒什麼特色,更不會有什麼情趣,也就體會不到什麼「文化」。
用甑作炊具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到戰國秦漢之際,甑己經很普遍。《史記•項羽本紀》記述項羽的軍隊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表明項羽的軍隊主要用釜與甑作為炊具。不過最初的甑應該是陶製品。甑字的偏傍為「瓦」,似乎可以佐證。至於陶甑是什麼樣子,蒸出的飯是什麼風味,恐怕只有考古學家才曉得。
農家木甑飯雖然很好吃,但普通人家不一定天天蒸。除非是過年,過節,或者有什麼「俏頭」(壽宴,婚宴之類)。
木甑蒸飯的不足,是比較費柴,也不如鐵鍋蒸飯可以一舉數得。特別是木甑蒸飯沒有鍋粑稀飯,鐵鍋蒸飯就有好吃的鍋粑稀飯。
J. 蒸飯用的木甑製作選用什麼種的木材會更好,主要從木橧質量以及蒸飯風味方面研究。 請木工大神,資深美食
木甑蒸飯一般是叫瀝米飯.要點是:1.將淘好的米下到開水鍋里,注意攪拌,不能生鍋,注意觀察,待還有一點生米芯時,及時將其撈出(若要硬點就早點),放在筲箕瀝干.2.稍微冷卻,摻足甑腳水燒開後,將半成品的米飯粒扒松放入木甑中蓋上甑蓋, 大火,上大氣後15分鍾飯就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