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品牌加盟 » 武漢國際象棋品牌加盟
擴展閱讀
紹興蛋糕店加盟 2025-05-12 15:39:07
菜鳥裹裹寄快遞加盟電話 2025-05-12 15:22:11
開炸雞漢堡店不想加盟 2025-05-12 15:01:29

武漢國際象棋品牌加盟

發布時間: 2021-06-06 20:21:13

㈠ 在武漢市哪能買到波爾加習題集(國際象棋)

國內所謂的5334習題集,均是從網上下載的電子資料然後列印出來的盜版書。如果你需要,可直接從網上列印,根據需要和進度選擇列印出來做,或直接在電腦上做。你要是找不到可給我留言,我發給你。
這個習題集數量多,但並不太好。建議你用軟體Chess Art3.0系列做題更方便。

由於國際象棋在國內不是很流行,所以相對來說棋書不多,而且能進書店的書架更是很少。一般全國性比賽現場,比如李成智杯,會有一些人現場售賣,比較多。天津的華源公司海德新每逢大的比賽都會現場擺攤。不行的話你可以郵購。網站好象是www.haidexin.com或是搜索「海德新棋類網站」

我這里也有大量的電子書,是我以前通過網上圖書館用軟體轉成PDF的,但基本上是2000年以前的老書了,我也可擇優給你發去幾本。

要是有機會來北京,可去西單圖書大廈或是東單書店找找,那裡的書比較全,也比較新。

㈡ 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的關系各自的發展歷史

象棋產生於封建時期,它全息地映射著封建的社會秩序和等級倫理。由於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國象棋的藝術和棋理折射著以儒家思想為正統的東方民族文化精神;國際象棋的內蘊則體現著宗教籠罩下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以奪取對方君王為勝利成了象棋藝術的靈魂。這一點東西方不謀而合。細微的區別是,中國象棋的王稱「帥(將)」,是忌諱「犯上」的緣故;國際象棋沒有此類顧慮,文字上自由得多。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出「九宮」,且有「士、象」充當專職護衛力量,始終扮演著幕後指揮的角色,這些對「帥(將)」的特殊保護是「率士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寫照。君王是國家的基石,是國家穩定的前提。國際象棋唯有「王車移位」的特點關照,稍不留神還會失去該權利,「王」可在棋盤上任何一格自由往來,隨時可能御駕親征,對「王」的保護通過其自身靈活機動的躲閃來實現。這與中世紀歐洲頻繁的民族征戰遷徙相關。中國象棋的「帥(將)」不能「對面」,可洞察出儒家禮義的熏染;國際象棋的「王」可以面對面廝殺決斗,隱見血親復仇的烙印。
古代中國,妃嬪媵嬙處於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國象棋根本沒有「皇後」、「王妃」的位置;國際象棋則不然,「王」的旁邊是僅低於王的、地位顯赫的「後」,「後」是最靈活、最有力、活動范圍最大、威脅最強的棋子,表現出在西方「後」對國家的內政、外交、軍事、文化等往往起著僅次於王的作用。
中國象棋的「士」是宮廷衛士,司「九宮」安全,不離「帥(將)」左右。「象」是臣相,只能於本土飛來飛去。如此寵大的護衛部隊削弱了攻擊的力量,另一方面卻增強了防禦體系,即使前線戰士全部馬革裹屍還,也可能殺和敵軍的騷擾,這些反映出中國君王傳統的求穩怕亂的心理和習慣。國際象棋沒有後勤人員的設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能滿盤飛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職互不相交,暗示著東正教、天主教對中世紀歐洲的影響。
中國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後退,雖有「過河小卒當小車」之說,但它終究是「卒」,到頭無非一「老卒」而矣,隱喻著「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愚民信條。國際象棋的「兵」雖然也只能前進,但它走到對方底線可開格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這展現了西方進取、升遷的慾望和機會。
象棋有法度森嚴的精神,中國象棋對棋子的限制尤為突出,區區十六個子有五個不能過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線,「馬」有拐腳之制約,縱是千里馬一旦受制也難以縱橫馳騁,表現著壓抑個性的封建體制。國際象棋沒有對棋子的過多約束,反射著西方豪邁不羈、自由奔放的個人發展。
象棋尚剛,要求積極拼殺作戰,棋子運動能力越強越有優勢。道家思想的融匯,中國象棋戰法中發揚了陰柔的一面,像善守的反宮馬屏風馬即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及現代意識的滲透,國際象棋向著多元化發展,如浪漫主義學派、局面開派、俄羅斯學派、蘇聯學派、現代主義學派等。

國際象棋起源和發展史 :
國際象棋的起源至今說法不一,有關起源的傳說有各種版本,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它是由古代印度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游戲通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復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據可靠的文字記載它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盡管更多的人相信它起源於東方,但從它的演變史以及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定型並流行開來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變了走法,行棋速度明顯變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國人改為王的配偶--後,像社會革命一樣,連性別也變了。至15世紀末進化為現制。當時它與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作詩並列成為騎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紀,以騎士教育為主導的人們把在下棋當中兇猛的進攻和大無謂的棄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現,而不敢接受棄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認為是怯懦的。但這種騎士風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視防守的戰略思想已經被現代理論所淘汰。
現在,國際象棋在世界各地流行和普及。人類社會不僅僅把它當作游戲和娛樂,還當作一門藝術學科、競技體育項目,甚至開發電腦弈棋,向人類智慧挑戰。
國際象棋最早傳入我國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中國留學生把國際象棋帶回國內,但未能普及開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我國將它列為體育項目,才開始逐漸推廣起來。國際象棋英文「Chess」本身只是棋的意思,因其走法與中國象棋極相似,為了與中國象棋區分開來,人們在前面加上「國際」二字叫國際象棋。在亞洲一些華語地方,也有人稱它為「西洋棋」。國際象棋中6種棋子的命名,也完全是按照中國象棋的叫法而定的。King譯為王;Queen譯為後;Rook:意為城堡,因與車走法一樣,故稱為「車」;Knight:騎士(或稱為爵士),與馬走法類似,稱為「馬」;Bishop:傳教士,與象(相)走法類似,稱為「象」;Pawn譯為兵。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和發展史 :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起源於古代傳說中的神農氏;有的認為起源於傳說中的黃帝;有的認為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期:「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曰象棋。」

更多的認為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韓信發明象棋,用以鍛煉將士的攻殺能力。證據是後世象棋盤上常刻有「楚河漢界」的字樣。無論起源於何時,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受到當時戰爭模式的影響,人文社會的影響,在走法以及規則上不斷地創新,包括兵種的增多。
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國象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庄《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
有名家說,中國象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經驗總結,其傳統性和封閉性更明顯,不了解中國封建文化,就不了解中國象棋。

㈢ 國際象棋的禮儀

禮儀這種東西,實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來說國際象棋有以下幾個需要遵守的道德(注意是道德,靠自律,不強制)

  1. 行棋前握手錶示對對手的尊重

  2. 行棋中不作出影響對手思考的動作和聲音,比如做鬼臉,唱歌,哼哼等。(有人愛嘴裡碎碎念,這類事件很煩,通常裁判也只能提醒,不能判犯規)

  3. 行棋後不嘲笑對方的水平,盡量滿足對手簡單的拆棋要求。

  4. 認負時,關鍾握手

  5. 行棋中,不找別人或者軟體商量(這是犯規行為,可以舉報,但初級比賽很難查證)

其實你可以看到,職業比賽,很多人都是下了幾步以後,就開始去別的台觀看別人的行棋,這雖然不犯規,但也不太尊重對手。國際象棋並不是太貴族的運動,沒有那麼多禮儀的講究,只要你「正常」就行了。

㈣ 國際象棋的任何子都可以吃王嗎

可以,任何棋子都可以吃王。

但對於王來說,規則比較特殊一點,即王不能拿去送吃,即不能把王移動到對方棋子可以吃的位置。所以就有了逼和的概念,即一方其他的棋子走不出合乎規則的走法,而王能走到的地方都被對方棋子所控制,此時為和棋,與中國象棋是不一樣的。

行棋規則

國際象棋是雙方對下的,一方用白棋,一方用黑棋。對局由執白者先行,每次走一步,雙方輪流行棋,直到對局結束。各種棋子的一般走法如下:

王(K):橫、直、斜都可以走,但每次限走一步。王是不可以送吃的,即任何被敵方控制的格子,己方王都不能走進去。否則,算「送王」犯規,三次就要判負。

(1)除易位時外,王可走到不被對方棋子攻擊的任何相鄰格子,而且只能走一步(著)。

(2)易位是由王和己方任何一個車一起進行的仍被視作王的一步(著)的走法。

後(Q):橫、直、斜都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但不能越子。

車(R):橫、豎均可以走,步數不受限制,不能斜走。除王車易位外不能越子。

象(B):只能斜走。格數不限,不能越子。開局時每方有兩象,一個占白格,一個占黑格。

馬(N):每步棋先橫走或直走一格,然後再往外斜走一格;或者先斜走一格,最後再往外橫走或豎走一格(即走「日」字)。可以越子,沒有中國象棋中的「蹩馬腿」限制。

兵(P):只能向前直走,每次只能走一格。但走第一步時,可以走一格或兩格。兵的吃子方法與行棋方向不一樣,它是直走斜吃,即如果兵的斜進一格內有對方棋子,就可以吃掉它而占據該格。

(4)武漢國際象棋品牌加盟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比較研究

1、起源

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都形成於公元5世紀左右,從棋盤和棋子的結構上來看,兩種棋的同源性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比較權威的說法是象棋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很多中國的學者持反對意見,因此考古學上對此研究得很多,分歧也很大。

造成分歧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外考古學的交流不夠充分,二是中國人有希望象棋起源於中國的主觀意願。不管意見如何,都說明中國和西方很早就有文化交流,象棋的形成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

2、文化背景

象棋的每一種棋子走法都具有象徵意義,它們或多或少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價值,研究象棋文化背景的人很多,他們的意見是一致的,中國象棋更多地反映了幾千年禁錮的封建制度,而國際象棋則反映了西方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歷史背景。(參考學術論文《從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的異同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第37卷,第5期,2003年9月)

3、群眾基礎

由於中國象棋簡單易學,以及中國人口眾多,因此中國象棋的群眾基礎比國際象棋廣泛。至於國際象棋在歐美的普及程度,比起中國象棋在中國的普及程度,肯定要差很多。因為就國際象棋的難度而言,要掌握這門棋必須經過比較正規的培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這種培訓的,就像圍棋在中國得不到很好的普及一樣。

4、社會價值

象棋的社會價值包括很多方面,它是一種娛樂方式,一種開發智力的游戲,它可以培養人們作出決策的能力,鍛煉人們承受輸贏的能力,等等。同時,象棋還具有其他作用,例如報紙上經常會刊登象棋的排局,排局的創作和解答過程就如同詩詞的創作和欣賞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是一種藝術,在這一點上中國象棋表現得尤為突出。

在電子時代,象棋成了人腦和電腦較量的平台,自從國際象棋棋王卡斯帕羅夫挑戰IBM的「深藍」以來,這樣的活動就沒有停止過,目的不在於讓人腦和電腦比個高下,而是謀求其中的商業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講,象棋又在參加社會經濟活動,這一點國際象棋比中國象棋領先得多。

5、研究目的

很多棋迷同時擅長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現在這樣的棋迷隊伍正日益壯大。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存在很多共同點,也存在很多區別,可能有人要問,兩種棋的學習是相互妨礙的,還是相互獨立的,還是相互促進的?本文的回答顯然是相互促進的,為此,需要對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做系統的比較研究。

比較研究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找出彼此技術上的共同點,使得學習上不要花費重復的精力,二是找出它們的重大區別,使得棋手在技術的掌握上不致於混淆,通過比較來加深印象,這樣棋手會把技術上的特點會掌握得更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象棋

㈤ 誰能給一些關於國際象棋的參考文獻

請看此帖:http://tieba..com/p/591403782?pn=2(我國建國後歷代國際象棋書籍目錄),一共三百多本國象類書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㈥ 象棋棋譜的經典棋譜

象棋經典棋譜:勝宜得先、破車式、象局勢、士相局勢、飛炮局勢。

1、象局勢

象局勢能安,行車出兩邊。

車先河上立,馬在後遮攔。

炮急常行動,上士必相圓。

象眼深防塞,中心卒莫前。

勢成方動炮,攻敵兩河邊。

勸君依此訣,捉將有何難。

5、飛炮局勢

炮車邊塞上,臨陣勢如飛。

虛隙井圖象,沖前敵勢危。

絕敵尋先子,無語自沉吟。

若將車破敵,變化少人知。